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一)政治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一)政治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一)政治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一)政治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一)政治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日:“愿有所息。”仲尼日:“生无所息。”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

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③“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④“世间万物,变动不惊,明者因时而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哲学命题与“一条朝东的路,同时也是一条朝西的路”体现的辩证法思想相符的是

①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②朱熹:“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③克拉底鲁:“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④黑格尔:“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哲学观点中,与漫画中的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④存在就是被感知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D.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5.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做出判断

④感知无法对“现实”做出是否“真实”的回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下列与这首诗蕴含的哲学思想相同的是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下列能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诗句是()

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所体现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②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9.“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10.我国古语古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古训与其体现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规律是客观的

②自高必危,自满必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④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因乌克兰问题,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据统计,欧盟的制裁预计年内将使俄罗斯经济损失230亿欧元,而欧盟成员国损失将高达400亿欧元,给脆弱复苏的欧盟经济增添“一片乌云”。上述材料警示人们

①切忌割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②要把握认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坚决反对形而上学这一哲学基本派别

④学会科学的思维,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下列与“(1+0.1)365=37.78,(1-0.1)365=0.0255”蕴含的哲理最相符的是

A.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B.吾生亦有涯,而知也无涯

C.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D.善不及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13.农村秸秆焚烧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如何让秸秆变废为宝?某村村民试验利

用小麦秸秆栽培食用菌获得成功,他们把麦秆贮存起来,粉碎后加入水、石灰、牛粪等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后成为营养基,利用大棚接种装袋发菌,每个大棚平均产值在7万元左右,每亩小麦秸秆可实现价值7000元以上。这一事实说明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主观创造性是实现变废为宝的前提条件

④事物联系条件的改变,可以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下边漫画《买个帽子戴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②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③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④应实事求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下列说法蕴涵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16.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B.“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与“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17.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这是

A.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8.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下列语句中与此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

19.下列与漫画哲学寓意相一致的诗句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代·李商隐

B.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唐代·刘禹锡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北宋·苏东坡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

20.下图漫画《习惯》的哲学寓意是()

A.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B.要解放思想推动实践创新

C.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6分共52分

21.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xx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xx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屠呦呦团队的研究过程。

(3)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乙醚作为溶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乙醚有酸性和中性两个部分,酸性部分无效且有毒性,中性部分才能达到100%的疗效,所以他们选择了中性部分。从中能看出怎样的矛盾分析法?

22.材料一: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二:美育教育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幼儿园美育要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美育在育人化人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美育工作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3)请你为学校推进美育工作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仲尼日:“生无所息。”强调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②选项与④选项都强调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符合题意。①选项意思是冬天来临的时候,天子向上天祈福,以保佑来年有好年景,而辛苦的农夫此时则可以得到休息,与题意不符。③选项意识是这是说,人(主体)有认识的能力(能知),物(客体)有可认识的性质,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正确答案C。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C

【解析】

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题干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①④适合题意;“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不适合题意;“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③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唯心主义、相对主义

3.B

【解析】

试题分析:漫画中“只要闭上眼睛,世界就没有什么悬崖!”,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①中“气者,理之依也”,是唯物主义观点,②中“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唯心主义观点,③中“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是唯物主义观点,④中“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唯心主义观点。选项要求与漫画中的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①③。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

4.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春水满洒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符合题意。A中的诗句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不符合题意。B中的诗句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符合题意。C中的诗句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A

【解析】

试题分析: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干对于现实与扭曲的理解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入选。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干信息强调人的认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故入选。

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事例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而不是是否换位思考的问题,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人的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故排除。

考点:哲学的起源、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6.A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杨万里的诗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这一道理,故题肢②③正确;题肢③体

现了联系的观点,故排除;题肢④体现了实践的观点。故答案选A。

考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7.D

【解析】③④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①体现联系的观点;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知识归纳】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也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特殊性。

8.A

【解析】漫画寓意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应选①②,③体现的哲理是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体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明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哲学中的几种观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体现的是运动具有绝对性,“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强调的是“天”的作用,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反映的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B选项的顺序正确。

10.C

【解析】“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强调了实践的作用,而不是规律的客观性,①不选;“自高必危,自满必溢-”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正确;“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③不选;“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强调了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选C。

【考点定位】矛盾的同一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学霸笔记】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欧盟成员国与俄国在经济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俄国的制裁的同时,欧盟成员国也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说明联系具有客观性,切忌割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故①④符合题意,当入选;材料没有体现联系的条件性,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故②③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联系的客观性、矛盾是对立统一

12.D

【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的365次方的结果还是1,仅仅比1多了0.1,最终产生的结果却变化为37.78,说明量变是中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 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B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C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D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所以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矛盾等知识。材料中村民根据秸秆的属性,用联系的观点变废为宝,实现了秸秆的价值,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事物联系条件的改变,可以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③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这是是实现变废为宝的前提条件。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联系、矛盾

14.C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漫画“买个帽子戴戴”启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坚持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故题肢②④正确;上述材料体现不了创新的观点,也体现不了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故排除题肢①③。本题答案选C。

考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事求是

15.A

【解析】

试题分析:飞鸟之景未尝动蕴涵的哲理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BCD蕴涵的哲理都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的相对主义或诡辩论,这三项是一致的。A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6.B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史上的“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所反映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与之哲理相同;A都是唯物主义观点;C体现了辩证法;“我思故我在”体现了唯心主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体现了形而上学,D不适合题意。

考点: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17.C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把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物质形态当做世界本原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庄子认为,气是生命的源头,气是世界的本原,故庄子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适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8.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莫怨春归早、岁岁有东风”可知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不适合题意;B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适合题意;选项C体现了量变与质变,不适合题意;选项D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

19.A

【解析】根据上述漫画的文字可知本漫画的主旨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故选项A对应正确;选项B体现的是意识活动的特点,人们的认识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故排除;选项C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故排除;选项D体现的联系的观点,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矛盾双发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根据漫画《习惯》中主人公人物的做法可以看出,我们要解放思想推动实践创新,B适合题意;A、C、D不符合材料要求,排除。

考点:解放思想、创新意识

21.

(1)①中华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她们的成功提供了丰厚的历史资料。公元前就有了记载,中华民族没有停止过对青蒿的研究。

②正确处理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改变传统的水煎熬煮的方法,采用沸点低的乙醚为溶剂,成功提取青蒿素。

③立足实践这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不断的科学实验,才取得了成功。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主体作用。500人的科研团队的集体力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屠呦呦团队不是满足于已有成绩,而是不断创新。

②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xx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最终取得了成功。

③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她们经历了190次的失败,最终成功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从提取青蒿素到“升级版”的发明实现了辩证否定,促成了抗疟药物的发展。

(3)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做事情要抓住关键。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的原因,此题属于分析类主观解析试题。材料中“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说明了中华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她们的成功提供了丰厚的历史资料;材料中“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说明了她正确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到了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材料中“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说明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主体作用等。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屠呦呦团队的研究过程。此题属于分析类主观解析试题。本题难度相对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本题中用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大概有: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等。比如材料中“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xx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最终取得了成功”说明了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此题属于分析类主观解析试题。材料中“乙醚作为溶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说明了要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再材料中“而乙醚有酸性和中性两个部分,酸性部分无效且有毒性,中性部分才能达到100%的疗效,所以他们选择了中性”说明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方法锦囊】演绎法主观题一般解法

演绎法是运用所学的一般原理(观点)分析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所提供的情景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演绎法遵循从一般(共性)到特殊(个性)的思维过程。

解题时可分为三步骤:第一步,根据试题要求,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第二步,以理论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第三步,用材料中的具体信息“置换”理论要点中的抽象概念及关系(类似于数字中的“代入法”),实现由抽象到具体、一般到个别的转化,从而将理论要点转换成试题的答案要点。

22.

(1)①美学作为优秀文化是育人化人的重要精神力量,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美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养,塑造美好人生。

③美育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美育能够使学生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⑤美育能够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造就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美育工作重在落实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实现育人化人的目标,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②美育工作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美育工作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注重了量的积累

④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美育工作的内容不同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示例:开设丰富多彩的美育课程;认真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加强学校美育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美育校园文化环境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意义类,问题指向美育在育人化人中的作用。解读设问,可以从文化的力量、教育的作用、文化的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来讲,文化的力量和教育的作用方面,美学是重要精神力量、教育扮演重要角色;文化对人的影响方面,美育塑造人生;从价值观方面,树立正确三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文化继承方面,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而道德层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唯物辩证法,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分析美育工作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解读设问和材料,首先,注重学生每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可以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具体来讲可以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着眼学生的未来,可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再次,美育工作是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可以用量变的观点进行分析;最后,不同阶段的学生美育工作内容不同,可以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分析。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问题指向为学校推进美育工作提出两条合理建议。此类题目没有知识限定和其他限制,只要符合设问主题要求,能够起到推进美育工作的作用,符合学校实际的做法即可。

考点:文化的力量、教育的作用、文化的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继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观、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5319 62E7 拧20238 4F0E 伎34611 8733 蜳30061 756D 畭j25596 63FC 揼25681 6451 摑f}30954 78EA 磪37652 9314 錔40777 9F49 齉27105 69E1 槡36312 8DD8 跘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