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口算练习(5以内的加法)

一年级口算练习(5以内的加法)

一年级口算练习(5以内的加法)
一年级口算练习(5以内的加法)

一年级口算练习(5以内的加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共三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 篇一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的游戏中,列出5的加法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继续巩固理解“+”“=”符号的含义。 3、进一步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得出另一道算式。 4、在探索数学活动中,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智慧树三棵;智慧果人手一份; 4以内加减法试题人手一个;座位票人手一张。 2、磁带《去郊游》一盒、人手一支记录笔。 3、红果果、绿泡泡的照片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4以内的加减法 1、师扮红果果,与幼儿互打招呼。 师:小朋友,今天红果果带你们到智慧树乐园去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座位票)快拿好手中的座位票,出发吧!(放音乐《去郊游》出发) 2、师与幼儿边做动作边进入智慧树乐园。来到了智慧树乐园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 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智慧树乐园,我是红果果。 3、师:小朋友,快看,智慧树乐园的椅子和我们幼儿园的椅子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发现椅子上有算式题) 师示范找座位,插入座位票,幼儿自己对号入座。 二、对暗号游戏──复习5的组成

1、师:很多小朋友告诉红果果,说你们特别喜欢智慧树中的“心灵手巧”这个节目,今天,红果果就带你们到“巧巧手”去做客,好吗?(好)哎呀!通往“心灵手巧”演播厅的门关着,怎么办呢?这里有个说明:进入须知:请对上暗号方可进入!暗号是什么呢?红果果说一个数,你们说一个数,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这两个数合起来必须是卡片上的数字( 2、 3、 4、5)(教师可以采用按喇叭声对数小朋友接的喇叭声数合起来是卡片上的数等多种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了:小朋友真聪明所有的安号都对上了那我们就进去吧! 2、师幼齐玩对密码的游戏。 三、学习5的加法 1、幼儿第一次操作 (1)师打开门说: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心灵手巧”,我是红果果,今天,红果果要与小朋友一起来玩看图列式的游戏,好吗? (2)出示一棵智慧树。 智慧树上有一个大大的智慧果,指挥果上有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花园场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根据图意口报应用题:花园里真漂亮,飞来了一只蝴蝶后来又飞来了四只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教师根据图意逐一出示图案) 我们可以用算式来表示:1+4=5 ②出示“+”“=”符号并理解含义。 “+”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的意思;“=”表示一共有多少的意思。 ③幼儿学念算式:1+4=5 小朋友,这个算式里还藏了个秘密,我们能根据1+4=5这个算式写出它的朋友题吗?我们连起来把这两个算式读一边。 小朋友真会动脑劲!我们来看第二幅图画。(出示小鸡吃米的图):谁来把这副图意说一说(方法同上):谁来把算式列出来(指名幼儿上来列式)其他的幼儿在下面做一做。 ④红果果小结:小朋友都很聪明做的很对!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我们连起来读一遍。 小结:大1班的小朋友真是一群心灵手巧的小朋友红果果我呀真是太喜欢你们了!下面我们要进入下一个节目“咕咚信箱”的环节了。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咕咚信箱里有哪些信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学校:陆良县龙海乡再邑小学教师:谢华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评: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学生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 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评: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重点,这里教师没有硬性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索,认识和理解加法,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余地,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评: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但教师并不急于将最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五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活动名称: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运用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互补规律。 活动目标: 1.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互补规律。 2.会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并能正确摆出加法算式。 3.激发孩子兴趣。 重难点分析: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 活动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积木,魔方,小鸭,橡皮泥等,猴子毛绒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猴孩儿来做客的情境导入。 小朋友,今天花果山上的猴孩儿来我们班做客了,看来了几只小猴子?(出示五只小猴子)。

二、复习5的组成 现在我们和小猴子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吧: 师:小朋友,告诉我,5可以分成1和几?(同时播放课件) 幼:XXX,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 三、学习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 (播放课件) 1学习2的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 师:小猴子来做客我们用什么招待他们呢?猴子喜欢吃什么?我先拿一个大桃子给小猴子,又拿一个小桃子给小猴子,我一共给了小猴子几个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含义。 小结:1+1=2这是一个加法算式,第一个“1”表示一个大桃子,第二个“1”代表一个小桃子,“+”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前边两个数合起来的数量和后边的数量相等。 2.学习2-4的加法,巩固幼儿对加法算式的理解,初步了解互换规律 师:老师先拿一个大香蕉给小猴,又拿三个小香蕉给小猴,我一共给了小猴几个香蕉?请小朋友用学具摆出一道加法算式。 1+3=4,3+1=4, 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都代表什么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小小闯关者”说课稿一、教材来源 “5以内的加法”是大班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我们知道,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而幼儿数学教育向幼儿进行的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新《纲要》中强调“应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也正因为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导致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这次选取的这个内容是“5以内加法”的复习课,这个复习课不能重复第一课时的做法,那样,别说幼儿会提不起兴趣,老师也会觉得厌烦,因此,我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对暗号、打老鼠、找朋友,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小朋友只有通过了一关关的游戏,最后才能得到礼物。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只有游戏中的幼儿才能充分地与同伴及材料互动,才能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从而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目标定位 这个活动的目标我是这样定位的: 1、复习5以内的加法,能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本来的初衷是“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但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幼儿有加减混淆的现象,为了照顾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经过与大班老师讨论之后决定降低难度,改为“复习5以内的加法”。目标的调整是为了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从这次的活动可以看出,目标难度降低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目标1实现得较好的,多数幼儿都能对5以内加法进行迅速运算,但目标2就完成得比较欠缺,游戏中的幼儿容易兴奋,较难控制,再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秩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再加上一方面这学期大班幼儿数较多,另一方面我本身不是大班的老师,借班上课容易失控,因此在活动中就出现了孩子过度兴奋的状态,显然,目标2是我把握比较不好的地方。 为了让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到活动中,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数字卡片、提示信、老鼠玩具、纸团、钻圈、小礼物等,此外,富有挑战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以内数 的加法 (一)活动目标: 认识加号+和等号=,学习列加法算式。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实物玩具娃娃3个,梨子图片5张,+=的图卡、1-5数字卡。 (2)幼儿每人每人一份写有分合式的灯笼、2-10的数字挂钩。 (3)分组活动材料: 情景图若干、集合图若干、分合图若干、写有2-5 数字的刺猬、写有5以内加法算式的果子卡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玩游戏挂灯笼,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师:小朋友们先看自己手中灯笼上的分合式,算出 答案,然后挂在相应的数字持钩上,比比谁挂得又对又快。 2.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1)师:老师先买了2个玩具娃娃,又买了1个玩

具娃娃,老师一共买了几个玩具娃娃? (2)小结:2个玩具娃娃加上1个玩具娃娃,一共有3个玩具娃娃。教师边说边列出算式。 告诉幼儿:+叫加号,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 =叫等于,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 (3)引导幼儿正确地读算式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题列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口述应用题。 (2)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应用题列出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 4.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计算。 (1)师:图上有什么?先请一个小朋友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请另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2)每个幼儿根据图中特点,用数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5.幼儿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情境图:根据情景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集合图:根据集合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 大班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5的加法》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重难点 教学重点:得数是5的加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组成学习加法。 活动准备 孙悟空图片、实物(1朵白色的花,4朵粉红色的花,一棵贴有数字4的树,一棵贴有数字5的树);背景图(苹果树上2个黄色的苹果,3个红色的苹果,河里3条大鱼,2条小鱼);写有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的树叶、火车头头饰;贴有车厢号码的火车车厢挂饰、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法算式的火车票;1—5数字卡,“+”卡、“=”卡。 学具准备: 每个幼儿5个桃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幼儿边唱边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复习:(小游戏)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凑数”小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势) 合:1和4合起来就是5。 ……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活动一:孙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动。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 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图片)

大班数学:复习5以内的加法.doc

大班数学:复习5以内的加法 日期活动名称计算:复习5以内的加法执教者 xxx 活动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帮助幼儿巩固5以内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和合作能力。环境创设花片和记录纸(班级人数的一半),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根据撒出来的花片颜色记录加法题目,难点:能根据记录的内容讲解题目意思 活动过程:一.碰球游戏——出示逐一数字,教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嗨嗨,你的1球碰×球。——集体,小组,个别逐步进行。二.撒花片——逐步出示2,3,4个花片,请个别幼儿和老师一起玩撒花片游戏,先教师记录,后来可以请幼儿进行记录。 记录方式:如,撒出2个红色花片,1个绿色花片,记录2+1=3,并在2的旁边画一个圆形代表红色,3的旁边画一个三角形代表绿色。——幼儿两人一组5个花片进行撒花片。提醒幼儿在数字旁边画一个符号表示颜色。——集中交流:让幼儿说说题目,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找朋友的游戏——每人身上挂一张牌,分别有答案或题目(5以内的加法题目),然后听音乐找朋友。价

值分析:游戏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理解加法做铺垫。和幼儿一起游戏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本次撒花片记录的方法,使其在分组操作时目的明确,操作正确。而这种操作和记录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加法的意义。 最后的游戏活动是抽象的数字,起到提升的作用。 2019-04-09 日期活动名称计算:复习5以内的加法执教者 xxx 活动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帮助幼儿巩固5以内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和合作能力。环境创设花片和记录纸(班级人数的一半),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根据撒出来的花片颜色记录加法题目,难点:能根据记录的内容讲解题目意思 活动过程:一.碰球游戏——出示逐一数字,教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嗨嗨,你的1球碰×球。——集体,小组,个别逐步进行。二.撒花片——逐步出示2,3,4个花片,请个别幼儿和老师一起玩撒花片游戏,先教师记录,后来可以请幼儿进行记录。

5以内的加减法(可直接打印)

2+1= 1+2= 2+2= 1+4= 0+4= 0+2= 1+3= 1+2= 0+3= 0+4= 1+1= 4+0= 1+1= 2+0= 1+0= 2+3= 1+4= 1+2= 1+1= 3+1= 1+0= 2+2= 2+0= 4+0= 2+2= 1+4= 3+2= 2+2= 3+2= 0+4= 4+1= 1+0= 1+4= 1+3= 1+0= 1+1= 4+1= 0+0= 3+2= 3+2= 0+4= 2+2= 2+1= 4+1= 4+1= 0+4= 0+3= 0+2= 2+0= 4+1= 4+1= 2+0= 2+1= 4+1= 2+1= 2+2= 1+0= 3+2= 0+0= 4+0= 0+2= 1+4= 4+0= 0+3= 0+1= 1+0= 2+0= 2+2= 1+4= 1+3= 0+2= 0+0= 3+1= 3+1= 1+4= 3+1= 1+4= 2+2= 4+0= 2+2= 2+2= 0+1= 1+0= 2+2= 3+1= 3+2= 3+2= 4+1= 2+1= 1+4= 0+2= 0+1= 2+2= 3+1= 4+1= 1+0= 4+1= 1+0= 4+0= 4+1=

4-2= 4-3= 5-3= 2-0= 1-0= 3-1= 5-2= 3-2= 4-1= 1-0= 2-2= 0-0= 3-2= 3-1= 2-1= 5-4= 5-5= 4-3= 3-2= 5-5= 3-1= 4-0= 4-1= 1-0= 5-4= 5-2= 5-3= 4-3= 5-4= 0-0= 5-2= 2-1= 2-0= 5-2= 2-1= 2-2= 2-0= 1-1= 5-4= 4-3= 1-0= 3-0= 4-2= 3-0= 2-0= 3-1= 3-0= 5-3= 5-2= 4-1= 4-2= 5-3= 5-4= 3-2= 5-4= 5-2= 4-3= 1-0= 3-3= 3-1= 5-3= 4-2= 3-2= 2-0= 3-2= 3-2= 5-3= 2-2= 1-0= 4-1= 5-3= 3-2= 4-1= 1-0= 3-2= 0-0= 4-2= 5-1= 3-2= 5-5= 5-4= 3-3= 4-2= 5-5= 4-1= 5-0= 5-0= 1-0= 5-4= 5-2= 5-3= 3-3= 5-5= 0-0= 5-2= 3-2= 2-0= 4-3= 3-1= 4-1=

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5以内的加减》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5以内的加减》教案 [活动目标] 1、讲述自己的购物过程,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学习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1、超市场景及贴有1—4元价格标签的商品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5元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3、超市货架图一张(如图5-8)。 [活动过程] 1、开展购物活动,学习5以内的加减。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每位小朋友用5元钱买一样物品,如果需要找零钱,请在旁边的篓子里按数目取出零钱,再说说你的5元钱是怎么用的。“你有几元钱,用了几元钱,还剩几元钱。”并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边购物边讲述。(如:我用5元钱,买了4元钱的牙膏,还剩1元钱。用一道算式记录。)并和同伴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

(3)请个别幼儿根据所列的算式讲述自己的购物情况。(如:5-2=3,我用5元钱,买了2元钱的**,还剩3元钱。) 2、带领幼儿进行购物猜测活动,学习用推类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图,知道实物图上数字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测: “我用5元钱,买了货架图上的两样食品,你们猜猜我买的是哪样食品?” (1)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请大家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再肯定其中的一样食品,让幼儿重新猜另一样食品。(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因为这两样食品合起来是5元钱。教师就可以肯定他们猜对的一样,即:4元钱的可乐猜对了,而1元钱的糖不对,幼儿则需重新猜另一样,他们就会猜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饼干。) (2)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肯定其中的一样但不告诉幼儿是哪一样,让幼儿通过类推的方法去猜测。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教师可表示有一样猜对了,一样猜错了,请幼儿再猜。幼儿说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冰棒,教师表示还不对,幼儿又猜是4元钱的××和1元钱的糖,老师表示:这次你猜对了。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

5以内的加法练习题 时间:分钟 分数: 1) 2+1= 2) 1+2= 3) 2+2= 4) 1+4= 5) 0+4= 6) 0+2= 7) 1+3= 8) 1+2= 9) 0+3= 10) 0+4= 11) 1+1= 12) 4+0= 13) 1+1= 14) 2+0= 15) 1+0= 16) 2+3= 17) 1+4= 18) 1+2= 19) 1+1= 20) 3+1= 21) 1+0= 22) 2+2= 23) 2+0= 24) 4+0= 25) 2+2= 26) 1+4= 27) 3+2= 28) 2+2= 29) 3+2= 30) 0+4= 31) 4+1= 32) 1+0= 33) 1+4= 34) 1+3= 35) 1+0=

41) 0+4= 42) 2+2= 43) 2+1= 44) 4+1= 45) 4+1= 46) 0+4= 47) 0+3= 48) 0+2= 49) 2+0= 50) 4+1= 51) 4+1= 52) 2+0= 53) 2+1= 54) 4+1= 55) 2+1= 56) 2+2= 57) 1+0= 58) 3+2= 59) 0+0= 60) 4+0= 61) 0+2= 62) 1+4= 63) 4+0= 64) 0+3= 65) 0+1= 66) 1+0= 67) 2+0= 68) 2+2= 69) 1+4= 70) 1+3= 71) 0+2= 72) 0+0= 73) 3+1= 74) 3+1= 75) 1+4= 76) 3+1= 77) 1+4= 78) 2+2= 79) 4+0= 80) 2+2= 81) 2+2= 82) 0+1= 83) 1+0= 84) 2+2= 85) 3+1=

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

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 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 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以内加法口诀表

12345678910 1+1=22+1=33+1=44+1=55+1=66+1=77+1=88+1=99+1=1010+1=11 1+2=32+2=43+2=54+2=65+2=76+2=87+2=98+2=109+2=1110+2=12 1+3=42+3=53+3=64+3=75+3=86+3=97+3=108+3=119+3=1210+3=13 1+4=52+4=63+4=74+4=85+4=96+4=107+4=118+4=129+4=1310+4=14 1+5=62+5=73+5=84+5=95+5=106+5=117+5=128+5=139+5=1410+5=15 1+6=72+6=83+6=94+6=105+6=116+6=127+6=138+6=149+6=1510+6=16 1+7=82+7=93+7=104+7=115+7=126+7=137+7=148+7=159+7=1610+7=17 1+8=92+8=103+8=114+8=125+8=136+8=147+8=158+8=169+8=1710+8=18 1+9=102+9=113+9=124+9=135+9=146+9=157+9=168+9=179+9=1810+9=19 1+10=112+10=123+10=134+10=145+10=156+10=167+10=178+10=189+10=1910+10=20 1+11=122+11=133+11=144+11=155+11=166+11=177+11=188+11=199+11=2010+11=21 1+12=132+12=143+12=154+12=165+12=176+12=187+12=198+12=209+12=2110+12=22 1+13=142+13=153+13=164+13=175+13=186+13=197+13=208+13=219+13=2210+13=23 1+14=152+14=163+14=174+14=185+14=196+14=207+14=218+14=229+14=2310+14=24 1+15=162+15=173+15=184+15=195+15=206+15=217+15=228+15=239+15=2410+15=25 1+16=172+16=183+16=194+16=205+16=216+16=227+16=238+16=249+16=2510+16=26 1+17=182+17=193+17=204+17=215+17=226+17=237+17=248+17=259+17=2610+17=27 1+18=192+18=203+18=214+18=225+18=236+18=247+18=258+18=269+18=2710+18=28 1+19=202+19=213+19=224+19=235+19=246+19=257+19=268+19=279+19=2810+19=29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5以内的加减法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幼儿园大班数学: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法。能看图片尝试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并懂得运算。 2、在看、听、想、说、做中感受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红、黄、绿队牌三张、抢答器(锣)三个,数字贴纸(选手号)若干张、统计牌一个,奖牌榜三张、 3、红苹果若干个、奖状若干张、颁奖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整齐、响亮地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来介绍今天参加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三个方队,他们是(举队牌)——红队,欢迎你们!他们是——黄队,欢迎你们!他们是——绿队,欢迎你们!接下来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红黄绿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红苹果。看哪一队的红苹果个数最多。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提醒幼儿把题读完整),例幼儿:2+3=5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三位选手依此回答完毕)。

小结:第一关必答题结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各队的红苹果得数,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大家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某队和某队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 师:花园里有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又飞来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幼儿回答。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根据幼儿口述边讲解边板书:2+2=4,哦,那么这到底对不对呢?那么这两个数字宝宝是哪里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片,师引导讲解理解:2+2=4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考考我小问号.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红黄绿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红队可以选择黄队和绿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

大班数学课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

大班数学课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 一、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2.发展表象思维。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 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 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 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 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 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 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 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 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 形象思维向【大班教案/daban/】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 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 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 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

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法。能看图片尝试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并懂得运算。 2、在看、听、想、说、做中感受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红、黄、绿队牌三张、抢答器(锣)三个,数字贴纸(选手号)若干张、统计牌一个,奖牌榜三张、 3、红苹果若干个、奖状若干张、颁奖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整齐、响亮地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来介绍今天参加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三个方队,他们是(举队牌)——红队,欢迎你们!他们是——黄队,欢迎你们!他们是——绿队,欢迎你们!接下来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红黄绿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红苹果。看哪一队的红苹果个数最多。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提醒幼儿把题读完整),例幼儿:2+3=5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三位选手依此回答完毕)。 小结:第一关必答题结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各队的红苹果得数,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大家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某队和某队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师:花园里有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又飞来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幼儿回答。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根据幼儿口述边讲解边板书:2+2=4,哦,那么这到底对不对呢?那么这两个数字宝宝是哪里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片,师引导讲解理解:2+2=4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考考我小问号.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幼儿园大班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5以内的加减 法》与反思 大班课程计划《5以内的加减法》包含了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掌握了加减法5,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让孩子学会回答简单口腔成瘾和减法应用问题,并培养孩子的初步分析.提问的能力,我们来看看幼儿园班级《5以内的加减法》的反思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孩子掌握5的加法和减法. 3.让幼儿回答简单的口头添加和减少申请问题,并培养孩子最初分析问题的能力. 4.能够积极思考并提高您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5.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听写和减法应用问题,培养孩子最初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程序 首先,引入对话,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回顾5的构成

第三,展示视觉辅助 四,指导孩子口语5加减法应用题 五,玩“谁是最快”的游戏 六,写公式 七,老师总结 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加减法在我们这边. 2,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加减是在我们身边. 3,为了让学生正确快速地计算口腔,他们必须经常通过各种练习形式进入. 训练.我积极倡导算法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 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倡导算法的多样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多经验,并且在学习数学方面有经验.这些算法是学生 根据我自己的基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结果,每个不同的算法被替换它表达了创新意识,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思维训练.

小百科:增加是基本的四个算术运算之一.它指的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字和数量计算为数量和数量.表达式加法的符号是加号'+'.添加时使用加号连接项目.

幼儿园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

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

幼儿园5以内的加法教案

幼儿园5以内的加法教案 5以内的加法教案【篇一5以内的加法教案】5以内的加法武穴市实验小学陈连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游戏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可以分成2和21和合成23可以分成和24和1合成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周末在游乐园玩耍。 看一些小同学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粉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5个气球呢板书314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1等于4。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小松鼠玩耍的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24页做一做。 谈话小动物们玩耍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 你们看。 1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 说说怎样算出来的2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 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25页做一做第1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 板书课题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减

z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