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爬山虎的脚

6、爬山虎的脚

6、爬山虎的脚
6、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题爬山虎的脚总课时 2 主备人李夏娟使用人赵春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好词好句。

学情分析

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教师可以选择从课题入手,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逐一研读重点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阅读发现

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出示实物,

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

个体教学方案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

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

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

作业设计

学写一篇观察植物的日记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课后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题爬山虎的脚总课时 2 主备人李夏娟使用人赵春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搜集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

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

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

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

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

个体教学方案

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

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

c、自己

虎脚的动作的词句。(动词:触、变成、巴住、拉、贴)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回归整体,体会

写法。 1、感情朗读全文,

加深体会。

2、交流归纳写法。

a: 能够抓住事

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b :作者很有耐心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地非常深

入 。

作业设计学写一篇观察植物的日记

板书设计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样子:像……像……(细丝)颜色:嫩红(灰色)

爬触→巴→拉、贴(牢固)

课后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这种文体很浅显易懂,我还是注重了学生的读,让他们自己去了解本文的内容,同时我还进行创新。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和第四自然段细丝的变化时,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让学生在有关的语句上反复朗读反复琢磨时,学生开始寻找到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细细斟酌之下,一幅幅形象直观的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教学提纲

第二单元总第十六课时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生物的爱护之心。 教学重难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3‘) 1. 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精品文档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 导语。 我们知道,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6 课《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3.给文章分段。 三、精读课文,重点分析(17') 1.(课件展示爬山虎图片)教师:大家观察了爬山虎,最引起你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学生自由发言)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 1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嫩红变成嫩绿)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 1 、 2 自然段?(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 了。) 2.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2019最新版四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爬山虎的脚1-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爬山虎的脚1(人教新课标) 1.抄写下面的词语,给带点字注音。 均匀.( ) 空隙.( ) 重叠.( ) 叶柄.( ) 触角.( ) 痕迹.( ) 2.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括号里。 触贴巴爬拉变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 3.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成词。 例:弗——(拂)——(拂面) 丙——( )——( ) 勾——( )——( ) 占——( )——( )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身体或精神上感到愉快。( ) (2)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 ) (3)失去水分,干枯萎缩。 ( ) 5.把句子中带点的词换成两个意思相近的词写在( )里。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 ..爬山虎。( )( ) (2)爬山虎的脚要是 ..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 ) 6.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要是……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句子,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上“√”。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1)这句话写的是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由直变弯的。( ) (2)这句话写的是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紧贴在墙上的。( ) (3)这句话写的是爬山虎是怎样把茎紧贴在墙上。( ) 8.请你用第一人称写一写“爬山虎的自述”,重点写清楚“我”是怎样往上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_______。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_,每根细丝像__________一样,也是_________。细丝跟。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9.(1)这段话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用“——”画出来。 (3)爬山虎的脚像_________,还像_________。 (4)把内容补充完整。 课外阅读 佛手瓜 夏末秋初,当你走进我家的院门,就会看到一座瓜棚。走近一看,在稠密的绿叶中,隐蔽着一个个惹人喜爱的佛手瓜。 佛手瓜表皮呈青绿色,有光泽,看上去像涂了一层油,它的形状不像其他瓜果那样圆溜溜的,它的果面上有一道道浅沟,尤其是接近花蒂的地方,像五个手指捏在一起,如同佛手-般。 把佛手瓜切开,里面是厚厚的青白色的果肉。果肉中包藏着一颗种子。爷爷说,佛手瓜的种子离瓜后不能发芽,栽神时要把整个瓜埋在泥土里,才会长出芽。从前我们这里的人都把它叫做“种瓜得瓜”,这是多有意思的说法呀!听说后来有一位老和尚来到这里化缘,看到这种瓜的形状酷似佛祖的神掌,于是便将瓜名改为“佛手瓜”。这个名字十分形象,一下子就传开了。 10.(1)这篇短文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用错了,请找出来,把正确的写下来。 用错的词为( ),应该改为( )。 (2)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这种瓜的形状酷似 ..佛祖的神掌。( ) ②这是多有意思 ...的说法呀!( ) (3)这篇短文鸯樽柜有条理,作者先介绍了佛手瓜的________;接着介绍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通过爷爷说的话,介绍了___________;最后说明了佛手瓜__________。 答案: 1.略

四年级语文6爬山虎的脚

课题: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原理。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教学方法:读练教学法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四、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6.爬山虎的脚(导学案)完整版通用

6.爬山虎的脚

爬的,最后描写了爬山虎 的_______和_______的密 切关系。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效果。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段 抓重点词语,体会爬山虎爬的过程(教学重点) 师:爬山虎有一种独特的本领,到底是什么本领呢?请你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找找答案。 生:我找到了,爬山虎的本领是爬。(生读相关句子) 师:请你用“△”标出关于“爬”的动词。你能把这些动词突出地读出来吗? 生:能!(生读,教师适当指导)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爬山虎爬的样子。(放录音) 师:谁能用自己的办法演示爬的过程? 生:我来试一试。把我的身体看做是爬山虎的茎,胳膊看做是细丝,手指看作小圆片,请大家读书中的句子,我来演示给大家看。(其他学生读,该生演示) 师:你演示得真棒!大家给他点掌声吧。 师: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向上爬的,那你们知道它的爬和壁虎的爬有什么不同吗? 生:壁虎的脚爬行是不能留在那里的,爬山虎的脚是爬到哪里就长到哪里。 师:说得真好。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里用词多准确啊!我们在习作时也要注意用词准确。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生齐读)

6 爬山虎的脚(1)

6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

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二、汇报交流 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指导朗读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第6课 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卷(1)一、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看拼音写词语。 nèn yèyǐn rén zhùyìxīn xiān shūfu hén jìchóng diéjūn yún zhújiàn 2.(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相当牢固休想 新鲜舒服均匀 3.(3分)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满:A、全部充实B、达到一定期限C、全D、满足E、骄傲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2)假期已满,我准备返校了。 (3)老师满意地说:“不错,你们真能干。” (4)会场里人满了。 4.(3分)选择。 直弯 (1)爬山虎脚上的细丝原先是的,现在变了,这样它才能沿着往上爬。 触贴巴爬拉变 (2)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是它紧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 5.(3分)会照样子写句子。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 要是……就…… (2)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原来──。 6.(3分)我会做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爬山虎的脚》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A、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B、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C、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 (2)把这一个自然段中的比喻抄写在下面。 (3)按要求抄写句子 A、写爬山虎脚的颜色的句子。 B、写爬山虎的样子的句子。 7.课外阅读我能行 科学家的话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盛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可她自己呢,又想不出个道理来。她只好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于是,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放进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她很生气第二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孩子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小朋友 一金鱼 一杯子 一问题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6爬山虎的脚2

6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二段。 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①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①这一段讲了什么? ②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①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②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③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6爬山虎的脚1

6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 目标:1、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过程: 一、复习:(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投影句子,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再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教学第5自然段。 1、轻声朗读。 2、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六、总结第三段: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

6、爬山虎的脚

6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 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4、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有几个谜语想让大家猜一下: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2、导语: 无论是丝瓜还是葡萄都需要搭架子,才能往高处生长。而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

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有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吗?那你们发现、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那就发现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观察到的爬山虎的脚吧!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初读课文,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 3、分段落读课文。 4、读完课文后,你从中知道了些什么?(爬山虎有脚) 三、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 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一一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图。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指导朗读: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6 爬山虎的脚》 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爬山虎的脚》一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 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读后使我们产生了 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以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2.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地写下来的。 教学工具: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有很多植物,比如树木、花草、蔬菜、果树等等,你们一定认识很多的 植物,那么,老师有个小问题,想问问你们: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植物呢?为什么喜欢这种植 物呢? 2.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种植物,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植物? 这种植物有哪些特 点吗? 请你们看看大屏幕,(出示课件)(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爬在墙上一大片一大片的。)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叶圣陶老先生所写的作品《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课件:介绍爬山虎:全国各地都有,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夏天开黄绿色的小花, 茎和根可以入药,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常用植物。) 5. 介绍作者(课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 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还写了很多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出示课件自读要求) ①课文有几个自然段?②每个自然段写什么?③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④借助拼音读准确生字 新词。 2.课文有5个自然段:(出示课件)

统编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2、回忆旧知识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3、板书课题,指导学写“虎”字。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爬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要求: ①读通读顺课文。 ②想一想,课文哪几个小节写“脚”。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 均匀重叠空隙叶柄

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 痕迹逐渐枯萎牢固 舒服漾起拂过紧贴 (认读动作表示“重叠”实物指出“叶柄”给“逐渐”说个近义词;课文中把什么比作“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 ②出示一组词语: 嫩茎嫩叶 嫩红嫩绿 强调“茎”字的字音,并学写这个字。(区分“嫩”的不同意思) 3、指导书写难写字:“叠、痕、逐” 4、再读课文,找一找哪几处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除了写脚还写了什么? 三、研读一、二自然段,品味描写叶子的句子。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交流读懂了什么,读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静态美) (2)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动态美) 2.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是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 (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头脑中要想象出一幅画:青翠欲滴的满墙绿叶,铺得是那样均匀,排列是那样整齐,看着是那样舒服,微风一吹,漾起波纹。) (4)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把爬山虎的叶子可以比喻成什么?(犹如碧绿的湖水,好像农田中绿油油的禾苗;如同人工培植的草坪;像从飞机上看到的一片树林。) 5、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 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6、再读,质疑这跟它的什么有关呢? 四、布置作业:

6、爬山虎的脚

6、爬山虎的脚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从关键语句中体会含义,也对爬山虎有所了解。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并做记录;或是做个小实验,连续观察实验中的变化。在开展活动之前,要认真读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并能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也能留心观察、写观察日记。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 有感情浪迪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评价任务: 1、借助多媒体通过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方式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2、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等方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爬山虎的特点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境导读悟情法。引领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交流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6《爬山虎的脚 》教学指导设计公开课

6爬山虎的脚 学情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他们开始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难点:1、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二、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 2.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嫩茎一顺儿漾起波纹 触着墙痕迹蛟龙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三、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 1.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长大了的叶子)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 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3. 4.5句) 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学生练读) (1)指名读。(学生评议) (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6《爬山虎的脚》

课时计戈Ij 6. 爬山虎的脚 1.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 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 主要内容。 Ppt 、视频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 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 反馈读书情况 1. 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 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 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 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 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题 目标 重点设计 难点设计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课时设计 两课时 教法设计 新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学法设计 小组合作交流法 (四)

第二课时 (四)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 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 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 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自 c、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 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 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 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 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 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6《爬山虎的脚》练习题

6、《爬山虎的脚》阅读练习 以前,我只(就是说仅仅是)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①这就是爬山虎的脚。②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③茎上长叶柄(bǐn b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 jīng)上。 爬山虎的脚触(cù chù)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zháo zhe)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花费费用)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文中的括号里给出了加点字的不同含义,请联系句子用“√”选出正确的解释。 2、我会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痕迹()牢固()逐渐() 4、我能写反义词。 弯曲()仔细()萎谢() 5、“能”字有几种解释:①有能力的;②能力,才能;③能够。下列句子应各选哪种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2)小红的爸爸是一位种田能手。()(3)我们应该多方学习,掌握多种技能。()6、第一自然段中①~~ ④句的顺序混乱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排列,正确的顺序是()--()--()--()。(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7、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请你在短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用“—”画下来。 8、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9、选择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1)()我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不能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3)()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萎掉了。 10、把描写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动词抄写下来。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6.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附答案)

6.爬山虎的脚 作者:叶圣陶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了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生字区。 虎占铺均匀 叠茎柄触痕逐 基础区。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 shān hǔ jūn yún chónɡ diéchù jiǎo nèn jīnɡyè bǐnɡ hén jìzhú jiàn 二、关联词语我会填。 要是……就……不仅……而且…… 既……又……因为……所以……

1、爬山虎茎叶密集,()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2、爬山虎作为屏障,()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3、()爬山虎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建筑物就像穿上了绿装。 4、()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你()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 )子。(zhǎo zhuǎ ) 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 )得那么均匀,没有重( )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 )隙。(pù pū ) (chónɡ zhònɡ) (kōnɡ kònɡ ) 一、认真阅读《爬山虎的脚》选段,按要求答题。(16分)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

6.爬山虎的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学案 课题: 6.爬山虎的脚备课教师谢丽君学生姓名: 一、课文回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爬山虎的?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二、课内语段阅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抢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2,为什么这样的叶子给人美的享受?。 三、看拼音,写词语 nèn yèyǐn rén zhùyì xīn xiān shū fu hén jì ()()()()() chóng diénèn lǜ ()() 四、先读句子,在做题。 1,“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把比作。 2,“爬山虎的那些细小的脚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句话用来比喻。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缩句:。 4,巴在墙上相当牢固。修改病句:。 五、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1,爬山虎的脚要是 ..没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 要是……就……:2,今年,我注意了,原来 ..爬山虎是有脚的。原来……: 3,如果 ..你仔细看它的脚,就.会想起蛟龙的爪子。 如果……就……: 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ǎo hǔjūn yún chóng diéchùjiǎo hén jì ( ) ( ) ( ) ( ) ( ) 二、给多音字组词注音。朝___()___()空___()__() 占__()__()铺_()__() 三,辨字组词。 虎()均()茎()柄()触()痕() 虚()匀()经()病()解()很() 四、词语碰碰车。 牢固均匀妄想匀称舒服弯曲缓慢难受笔直迅速坚固休想 近义词:()_()()_()()_() 反义词:()_()()—()()_() 五、对号入座。 费:A、费用B、消耗C、用得多 1、马晓峰对废墟中的尹少华喊:“不能哭,不能浪费能量。”() 2、走山路费鞋。() 3、各学校对受灾学生一律免除学费。() 六、关联词语我会填。要是...就不仅...而且既...又因为...所以1、爬山虎茎叶密集,()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2、爬山虎作为屏障,()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3、()爬山虎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建筑物就像穿上了绿装。4、()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你()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七、改病句。1、嘹亮的国歌声在体育场内。2、一阵大雨下了一天一夜。 3、一张神秘的画卷展览在我们面前。4、注意残奥,残缺也是一种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