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为什么要专业化

教师为什么要专业化

教师为什么要专业化
教师为什么要专业化

教师为什么要专业化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而要办好学校,教好学生,就必须发展好每一位教师。2月16日,苏州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让教师跑起来》,文中提到苏州市教育局已将2009年定为“发展教师年”,在今后将推出一系列发展教师的新举措,引导教师成名成家。我想,这也是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当然,教师首先要自身得到发展。教师市教育局长鲍寅初对教师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1、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专业是人们从事的一种必须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的职业。那么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

2、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涉及到专业动机的巩固、专业知识的扩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的形成与更新等。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1)专业动机是推动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内部动力。

(2)、科学、先进的专业思想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3)、专业精神是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基本方式。

(4)专业知识的扩展、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从中选取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

教师必须关注、掌握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保证自己为学生储备的“一桶水”是新鲜而富有营养的“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教育、教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因素,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

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质是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国外一般也提“教师素质”这样的概念,同时围绕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的基本技能、反思教学实践和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而这种专业化素质主要是在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以及亲身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学习修炼,促进专业化知识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教师的心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的专业实践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无需其它的能力,“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便是这一观点的真实反映。与此观点相联系的,便是在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中,一味地重视“以文凭达标”为核心的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寄希望于“脱产进修”或“在职培训”,而忽视对教师本身知识发展水平状况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知识一般包含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等。

它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因为、在以往的教师培训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向受训者传授本体性知识就可以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就之间并不存在着统计上的相关性,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成为好教师的唯一条件,也就是说,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或之中,需要掌握一部分学科知识,以达到某种水平,但并非是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在本体性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它就

不再是影响教学的显著因素。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一般由师范生在其专业的学习中获得。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这种知识一般是动态性的,也是目前教师所缺乏的。所谓教育或教学,从通常的意义上来讲,就是教师将知识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教给他们。”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生动活泼”就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因此,条件性知识是保障教师成功的前提条件。教师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一方面同本体性知识一样,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地了解和习得,需要动态性地去把握和领会。人们往往将这一方面的条件性知识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指的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它更多地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成份,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累积。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能力严重脱节的现象,主要是忽视实践性知识的学习造成的。事实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工具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活动,又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作出思考的过程。因为,教育实践的情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而原有的理论和知识只具有相对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仅凭所学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进行专业的实践尝试,还必须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如反思性教学,开展行动研究等,把所学的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逐步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从而真正使教师的专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2、实践反思,促进专业化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能力主要包括教学、教育、教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积极投入其中,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形成一种螺旋形上升的发展轨迹。

现在,社会要求的教师是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很多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愿意参与教育科研。

什么是我们教师的研究呢?

那么作为教师,一线的教师,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学会并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学习、实践、反思中提炼出有借鉴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规律和思想。概括成一句话“在研究意识下工作”

那么教师研究什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1)在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我们学校“九五”课题是“立体德育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我们发现德育的途径,必须要学校、社会、家庭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模式,提高学校德育的效率。“十五”课题的确立,我们就是在这成功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确立了“小学生自主教育德育模式的研究”……

(2)在实践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作文教学的两个课题例子

(3)在对比研究中寻找空白点

童话特色教学的研究

怎么去研究呢?

(1)理论学习是前提

(2)设计方案是基础

(3)实践反思是根本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

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形成超前性的反思,从而形成在实践之前的三思而行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实践中的反思”来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而后教师又进行“对实践的反思”和“为实践反思”,以分析所发生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既然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

五种反思的方法。

(1)课后备课,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若不及时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就会永远得不到解决,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提炼和升华。课后备课,即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课后备课有助于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专业水平。(2)写反思日记,即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他们的经验,并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同时教师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尽记录下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与设想等。写反思日记实际上是具备“挑剔问题”的意识,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充分显示出来,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的计划创造良好的条件。(3)观摩与分析,即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对所观察到的情境进行描述。(4)职业发展,即学校利用反思的方法支持、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方式,让教师提出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然后与教师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共享。(5)开展行动研究,即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不仅在改善教师实践上有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在学校范围内使教师形成调查研究的氛围和风气。

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能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的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学行为,需要有一个转换期。

在这期间,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反思后,教师就会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善于总结是关键(四种形式)

A.讲述自己的故事——教育叙事

经常讲述和写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教学故事,能养成观察事件、思考问题、及时动笔的良好习惯,会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进行这样的教育教学叙事文章的写作,实际上是将教育教学工作转化成为浙江的教育教学生命,它的意义上十分深远的,用一位教育名人的话说就是:“教育教学叙事文章的确实教师专业生活事件的真情告白。通过对它的撰写,能让教师进入一个极富人情味、肌肤人文关怀、几句情感魅力的思想领域。(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

B.总结教育的经验——科研论文

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肯定给教师留下很多经验和教训,及时的总结出来,对同事说启迪,对自己是鞭策。教师写论文,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看到某种现象或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魔讴歌问题,分析原因,思考方法,采取措施,付之行动,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经过这样的过程,问题迎刃而解了,那么这个过程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将它写下来应该说就是一篇科研论文。(具体的怎样写教科研论文,我以前曾作个这方面的专题讲座,就不展开了)

C.反思教学的过程——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教案有所不同,教学设计都是预设的,对于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只是一种预测。教学案例的撰写一般在事后,对课堂教学的情况可以进行描述。教学案例一般分“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个部分,案例分析说关键部分。教师通过写德育案例,学科教学案例,把自己的操作上升到理论,也给他人提供了很多可比较、可操作的方法。

D.探索解决的方法——课题研究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研究,从学校实际出发;要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从学科特点出发;要结合自身的优势,从自己擅

长的领域出发;从自己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困惑寻找研究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一般说来,探索教师“专业化”,先要从理论上界定什么是“专业”,并给出衡量“专业”的标准,然后对于教师职业所具备的专业条件的情况作出理论性、实证性的探讨。

所谓“专业”应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1)范围明确,以“垄断”的形式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2)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3)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4)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5)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动的责任;(6)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服务为动机;(7)形成综合性的自治组织;(8)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的伦理纲领。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表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该文明确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与福利拥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尽管围绕教师专业属性问题的讨论众说纷坛,人们已经意识到教师职业正往专业化的方向前进。可以说“教师专业化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绝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受到整个社会职业的‘专业化’浪潮的推动”。

二、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

20世纪的年代中期后,由于种种原因,师范教育面临着巨大压力,急需提高教师的质量。首先是世界各国均出现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情况,对教师的需求量相对降低;其次是经济上的困难,政府需要大幅度削减公共支出,并往往把教师培养机构作为减少开支的对象;第三,从总体上来说,学校教育质量没有达到公众所期望的质量,从而导致公众对教育的信心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本文中提到的“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不断需要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成长是相通的。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相对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人们起初采用的是群体专业化策略,即着力提高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但是收效甚微,并无实质性进展。此后,教师专业化的重点由群体转向个体。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也经历了一个重心转移的过程,先是强调教师个体的被动专业化,后来才转向强调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发展。目前国内外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根据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目标、课程和教育研究更新教师的技能、态度和方法。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因此,教师应该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情况并运用专业发展的策略。

三、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

21世纪的教育不是以技术主义、操作主义、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而是充满爱与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递者”,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有专业追求;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教师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得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显示出其不可替代性。

(二)教师积权反思

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的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他们应当成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和观察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它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反思周而复始,循环进行。它要求教师细致观察并发现问题,通过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理论水平。它强调教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

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还是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专业行为或专业发展)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

(三)使教师任教的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师开始逐渐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学校应该具有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里的学校指的是教师任教的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注重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教学无法脱离学校。学校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的团体,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是学习者,地位平等,因此,教师是成年的学习者。教师任职的学校当然就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

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在经过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以高等院校或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心提供的教师在职进修机会存在诸多弊病。由于教师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高等教育机构中进行的教师培训往往偏重于教育理论基础,很少与教育实践相联系,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分离。虽然教师在大学里学会了“教什么”,但“怎样教”还是应该在中小学通过教学实践来体会。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需要一种能结合理论与实践,顾及教师需要的“教师本位”的教师培训模式。目前,以教师需要为出发点又以教师的任教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本培训,另一种是教师发展学校培训。

校本培训,按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界定,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是以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校为培训场所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有针对性,结合校情,落脚点在具体教育实践上,跨越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其培训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通过教学研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与大学、教育科研部门合作,通过定期研讨、课题指导、合作研究等形式实现理论研究者与学校教师的合作。这种模式达到了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同步进行的目的。校本培训使教师在学校教学实践中找到了专业发展的动机,帮助教师排除了专业发展的障碍,缩小了理想与现实教学的距离。

再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培训,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并不是一所新学校,而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在原有中小学校的基础上与大学的教育系或学院合作形成的,融合教师职前培训、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学校形式。“教师发展学校之所以是在中小学建制内,就是为了以现实的中小学教育实践本身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实环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最早是由霍姆斯小组在《明天的教师》一文中提出的,并且在美国等国家试行过。教师发展学校的目的是改善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校和大学的发展。根据美国教师教育院校协会2000年1月统计,全美已建立了1000多所教师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仅是大学教育研究的实验学校或示范学校,而且承担新教师培训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这样,学校通过和大学的合作并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完成教育实习、培训指导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任务。

“教学与学习是不可避免的联系在一起的,教学就是学习”。

正是基于这种理论假设,才产生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教师发展学校里,教师与专家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是教育理论的消费者,而是与专家平等的合作者。教师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实现专业发展。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的国际化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呼唤着“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最大财富。

因此,通过提升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来改进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就成了历史的必然。结合我校第二个“五年规划”内容,制定我校2008至2010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教职工158人,其中专职任课教师84人。办校六年来通过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有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被评为县、区、镇级骨干教师。目前,一支“敬业爱岗、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立志有为”的教师队伍在我校已基本形成。但是,广大家长要求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我们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不能满足需要。

我校教师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58人,占任课教师总数的73%;36至49岁的中年教师有17人,占20 %;50岁以上的老教师有6人,占7 %。从学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学历41人,占48.8%;大学专科38人,占45.2%;中师5人,占6%。从职称结构上看:中高3人,占3.6%;中级职称15人,占17.9 %;初级职称34 人,占40.5 %;无职称32人。从能力结构上看:县级青年优秀教师2人,占 2.4 %;县级优秀班主任6人,占7%。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规划目标

1、总目标:学科带头人突出、骨干力量充沛、整体素质高品位(高师德、高学历、高能力)。

2、分目标:

新增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本科水平,到2010年,全校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将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划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三个专项小组:师德建设组负责师魂的塑造工作,组长由谌强担任;骨干教师培训组负责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组长由苏校长兼任;教务处负责教师的学历达标、高一层次培训等教师进修工作,组长由刘建华担任。

(1)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和现有的专业化能力及发展趋势,充分分析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制定我校2008---2010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2)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书,完善教师业绩档案,每位教师制定从校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等各个层面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学历提升、专业技术职称提升计划,并结合教师业务考绩档案,形成相应的教师业务发展档案。

2、加强校本培训。

多渠道开拓校本培训资源,试行校际资源共享,提高研训层次,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渠道。我校将本着“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

加强校本培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现代教育理论培训。通过自学、讲座、报告、研讨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其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第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校通过加强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开办信息技术培训班和组织优秀课件、电子教案展评等活动,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此期间,要求全体任课老师都能熟练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制作高水平课件并获奖。

第三,学科教学能力培训。一是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使所有青年老师都能达到规定水平;二是开展“帮教结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作用;三是实践练兵,通过举办汇报课、研究课、评优课和观摩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无数事实证明,优秀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历炼出来的。

第四,构建学习型学校。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已成为提升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将制定学习规划、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确保学习效果,使构建活动扎扎实实开展,为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五,高标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安排,学校在这期间大力配合抓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标准完成任务。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健全继续教育个人档案,完善继续教育工作机制。

3

、课题引领。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提升教师科研素质,从而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是我们基础教育科研的真谛。我校在此期间,将拟定以实用性研究为主,即以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为主。我校教育科研将有两大特点:一是实用性,二是全员性。学校要求全体任课教师都必须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要求骨干教师都必须亲自认领课题。学校还将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4、借助外力。对教师个体而言,学校创造的一切条件都是外因。

对学校而言,学校以外的一切可利用资源也是外因。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他山之石唯我所用是成功之良策。

第一,聘请大学教授,为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顾问。

第二,聘请市区名师来校传帮带,亲自深入课堂指导教学、指导教师、带徒弟。

第三,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有较大提升。

第四,开阔教师视野。学校尽最大努力,让老师们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还要适时适当组织一些外出参观、考察活动。

第五,提供和创造学习培训机会。学校尽最大可能确保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接受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让教师们享受到学习和培训的快乐。

第六,克服困难、筹措资金,选派教师外出深造,以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走进新课程的全面准备和必然要求

潍坊外国语学校程新民

何谓教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以上三规定都明确并突出了教师的专业性质。

思考和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重要的话题,然而就现实群体而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不尽人意,离新课改的要求还相去较远。,

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代课程改革的焦点,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借助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的驱动,把改革的焦点放在了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面。否定学习的划一化、被动性、个人主义倾向;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活动性、合作性,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亟待教师专业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教授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亟待教师专业化,为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应从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变,教师的形象应从技术性的实践者向反思性实践家转变。

当前教师专业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重新确立教师教育的理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健全人格和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成长过程,是一种寻求教师的“人格化”、“个性化”“文化化”的过程。

一、理念与境界的专业化

1、生命观——关于教育过程的本质思考。

(1)“关怀生命”是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

关怀生命,意味着当代中国学校教育要直面生命存在的事实,以积极的思考承担自身的时代责任。

关怀生命,意味着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以“生命”为本体性前提,以积极的关怀作为基本的行为方式。

关怀生命,意味着学校教育以培育具有积极的生存方式、富有生命活力的健康个体为已任。

关怀生命,意味着当代中国学校教育要以整体的、深层次的眼光进行自我改造,以建设性的方式促进生命的成长。

(2)基于生命感受的教育沉思——

教育就是解放,就是清除杂草、瓦砾以及那些企图消解生命活力的要素,让生命重新释放光和热。因此,教育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并予以培养、培育;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其他一切能量,使其能够和谐发展。教育的任务就是要让人的整个生命系统充满生机与活力,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

遗憾的是,相反的状况还在蔓延: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就业的压力,不得不一味地将知识客观化、体系化、教条化、繁琐化,忽略了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和生命个体的基本需要,学生被过早的抛入了竞技场,由通过知识满足市场需要,再到只学习市场需求的知识,结果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琐碎的领域,对广袤的宇宙一无所知。

(3)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

对生命的关注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努力培植学生对生命的敏感,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有同情目光、慈悲心肠和大爱境界应该是今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想。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发挥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教育是共享生命成长的事业。关注生命,就是要关注生命的需要,关注生命的个性,关注生命的发展。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

生命的意义在于权利,受教育权、健康权、民主权利,还有创造的乐趣,都可以称得上“与生俱来”、“天赋人权”。只有这些基本权利得到尊重,旨在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才具备现实的土壤。也就是说,维护个体的权利,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首要原则。

教育过程,就是生命成长过程。

2、学生观——关于受教育者的本质思考。

(1)教育真谛

——任何教育,只有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才是有效的。平等的、不带有优越感的爱,才会被学生真心接受。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体验到温暖、仁慈、宽容与幸福。

(2)尊严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尊重是今天所有成功教育的基础,尊严是每个孩子放飞希望的基石。

(3)学会欣赏

——欣赏是一种力量。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可以使人具有成功感。欣赏可以起到点石成金或锦上添花的效果。

让我们在教育中给学生多一些欣赏吧!

(4)没有“差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力”。这是美国一所多元智能学校的基本理念。

“上帝允许一部分学生考零分。”这是来自国外一位教育学者的声音。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等生。”这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1981年得出的实验结论。

“我是差生我容易吗?”这是一个“差生”在日记中的独白。

教师的任务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强势智慧,准确评估出孩子最突出的智慧表现。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孩子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5)学生评价——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而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

现实面临的问题是:究竟能向基础性发展目标做多大的倾斜和转移?

3、教师观——关于教育者的本质思考。

(1)教师精神——

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利益重组,管理开放,行政分权;

节奏加快,发展提速,知识爆炸,信息骤增,红尘滚滚,遍地诱惑。

守不住心灵的宁静,就容易灵魂流浪、思绪飘泊,失去价值支柱,远离精神家园。

今天的教育,缺的不是楼房,而是文化与技术;缺的不是理念,而是行为与操作;缺的不是水平,而是责任和精神。教育的希望,在乎教师良心的回归、精神家园的重建。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实在;少一点自傲,多一点进取;少一点偏见,多一点公正;少一点享乐,多一点磨练;少一点功利,多一点敬业;少一点势利,多一点奉献。这是教师

良心和精神的具体体现。

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家园。

(2)教师信念——

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也就意味着教师的行为更多地应该是自发的、真诚的、内源性的,而不是出于外在强制和纯粹基于个人私利的;是高度自觉的,而不是盲目的;是基于生命的灵动与热力,而不是机械、麻木与冷漠。同时还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扪心自问,不断地眷注心灵,不断地投入生活和不断地成长。

教师总是愿意在前台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情和智慧,一代代学生像一片片雪花飘向了天边,也染白了教师的双鬓。教师因此被人们称作蜡烛,在销蚀自己中照亮别人。教师的悲剧性在于自己像蜡烛一样进行着一次性消费。一个高超的演员不但要有一个光彩照人的前台,更要有一个潜心研习的后台。

为教书而生,为教书而死。这也许是在一片灰暗的底色上表达自己,教师的事业像一个落寞的苍苍老者与这个青春越离越远!庆幸的是,现在已经有了另一种表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共同进步的关系,教师应该给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感情价值三个方面上搭建进步发展的平台。教师已经不是蜡烛,而是一束和学生同时燃烧的火炬。只不过,教师的温度高些,火焰猛烈些!在枯燥的课堂上,在挠头的班务工作中,在多少次怕被时代淘汰的午后,在多少次才情学识捉襟见肘的黄昏,一种逃避教书育人工作的念头像巨蛇一样缠绕着教师。多么渴望像武侠小说中的那些武林中人,躲到江湖之外,苦练武林秘技,数年之后重出,江湖为之一震……

教师是浮躁时代的坚守,是霉晦岁月的灿烂,是吸引学生目光的磁石,是促使学生脱颖而出的加速器。

(3)教师修养——

师爱: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一个字——爱。

爱,让教育发光。爱,让生命如此美丽和幸福。

爱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师德: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守望,应是在教师期待生命美满的“修”和“养”中获得的。

是让教师职业成为一味的、牺牲性的付出,还是引领教师在“完整意义”上懂得职业,给自己的内在生命价值与生活的欢乐?教师仅仅为生计而工作,还是为追求生命的价值而工作?

教师的道德成长不是仅靠制度的约束来实现的,真正的制度应该是教师的“心灵共识”,是集体的“公开承诺”,是为建立一个“共同家园”的精神与行动。教师的道德品格源自教师精神世界的富有。教师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教师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

师德建设重在激活教师欣赏美的感官和心灵。

自身:“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底蕴。读书泉声满沧海,下笔流云走泰山。

“为伊消得人憔悴”——有痴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北去南来自在飞”——有思想。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

“领异标新二月花”——有创新。创新是水,能滋润思想的绿叶;创新是火,能点燃教学的激情;创新是神奇的魔方,能使教与学的双方都充盈着灵性。

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籍应成为教师终身的伴侣。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

育人:教师最大的缺点是整天盯着学生的缺点。

成就一个学生要付出很多,但毁掉一个学生也许就是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

什么样的老师会让学生一辈子感激,一辈子难以忘记?不是那些以刺激学生脆弱的心灵来促使他们“觉悟”的老师,也不是那些动辄冷言讥讽,孤立学生,让他们早早体验“师心”冷暖的老师,更不是那些将分数凌驾于一切之上,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老师。

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情怀的滋养,是一种不事张扬的心灵沟通。当孩子向你真实地展现他的内心时,小心地抚摸他的心灵,给予他哪怕是一点点容纳,都会涌起巨大的教育力量。

作为老师,你的口中是吐出诱人的玫瑰,还是吐出刺人的蒺藜,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拥有人文的情怀。

教师是人间的神,他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使者,把爱、信任、宽容和梦想带到人间。他会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而不是在童年时就把那些梦偷走。

将教师的爱视为一种资源,“惠顾最少数最不利者”是“最起码”的道德。

(4)教师素质——

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多种多样的素质能力,至少有: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感;深刻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对于儿童的教育爱;关于学科的专业知识;广泛丰富的教养;适应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适应个性差异的能力,从实践中学会教学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要求:

第一:立足于全球视野的素质能力。关于个人、地球、国家关系的适当理解;尊重人与尊重人权的精神,同情心、公益服务的精神;容纳不同观点与立场、尊重多样价值观的态度,为国际社会作贡献的态度,理解并尊重本国及地区的历史、文化的态度。

第二,生存于变革时代的素质能力。个性、感受性、想象力、应用力、逻辑思维力、课题解决能力、持续性自我教育能力;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应对社会变化的知识技能。

当前摆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三个问题是:

21世纪什么样的教师最受欢迎?除具有平等、宽松、幽默的风格、敬业爱生的思想素质外,还要做到:

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在学生掌握大量信息的时代,教师更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以明天的知识传授给今天的学生;

情感型与技巧型的和谐统一;

创造型与传统型的相互渗透。

离研究型教师有多远?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向研究型教师靠近的途径其实十分简便,只不过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投入:

自觉的教研观;

把常规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

把“问题”变成“课题”;

增加知识储备;

力戒功利之心;

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

与同事合作。

名师高不可及?成为名师,一是要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二是要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5)教师榜样——

一个教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教学执着于自己的学科,又超越自己的学科,从而进入到关联着灵魂的教育境界。

魏书生——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

教育是“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

斯霞——伟大出于平凡的一代名师。

她选择小学教师的纯朴信念,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她的内心深处,永不动摇。斯霞的一生都真实地活在了孩子的世界里,而且是很快乐地活着。她平生无所求,只想把孩子教好。斯霞一生所创造的财富,无法用世俗的眼光来度量。

于漪——“一座蕴藏丰硕的宝库”。

以她的学识,以她的人品,以她的勤奋,以她过人的聪颖,每一个后学者都能从这座宝库中汲取终生受用不尽的营养。

教书的于漪是一部大书。李镇西、陈军、程红兵、程翔……无不受惠于胸襟开阔、敏捷纯粹、才华横溢的于漪先生。

顾泠沅——“做教育其实就是讲故事。”

每一个熟悉顾泠沅老师的人,在慨叹他精力充沛、洞察事实和深邃的理论思辨的同时,更为他善于实践反思、勤于笔耕的精神所折服。

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一定要学点教育史,要弄清各种教育流派源头与流变的关系,要超越前人,一定要知道巨人是谁,巨人的肩膀在哪里?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应是最有权威的未来学家。未来分为两半,一半是今天的延续,另一半要靠理智的雕琢。

钱梦龙——不甘于平庸而又一切顺其自然。

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以贯之,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

自尊,不自大;自主,不自是;自信,不自负;自谦,不自卑。

窦桂梅——激情与思想:我一生的追求。

富有激情,是我的教学追求;富有思想,则是我一生的追求。

李吉林——永远像儿童多么好。

享受教育,享受“如诗如画”的教育人生。

开发课程,享受创新之乐;淡化结果,享受过程之趣;

正视差异,享受个体之美;放手活动,享受学生之能。

余秋雨——做人要善良,读书要用心。

既叹行路难,又作逍遥游;身寄星云,爱及八荒;虽然微若蚁蝼,却也圆融安详。能如此,善的境界也就成了美的境界。

阅读是人生头等大事。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要摆脱平庸。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有追求,有迷惘,有执著,有痛苦,有播种,有收获,这应是教师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6)主任教师——

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要胜任班主任的教育劳动,就需要逐渐地走向专业化;而只有经过努力,发挥了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劳动,感受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感受到它的神圣性,才能享受班主任劳动的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

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是一个特殊类型的教师。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其精神素养的提升,这是对每个教师专业化的共同要求。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核心内容。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班主任主要是从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班级应搭建成爱与欢乐的殿堂。

(7)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评价的内容,应以教师发展为基点,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敬业精神、情感态度以及教育教学特殊能力等诸方面,客观反映教师在工作和发展中的需求,发掘其潜能。

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教师评价的内容也日益全面,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而且要评价教师的德;不仅要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且要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要评价教师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素质,而且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

通过评价,发展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个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教师在已有水平上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与技术的专业化

1、完整地理解课程。

试图要带给学生和学生最后实际经历与体验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这是今天我们对于课程最广泛意义上的理解。

课程不是那些预设的、静态的凝聚物,而是包括那些教学活动在内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教师即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题。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课程的实施者,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作为“性情中人”,最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使课堂、使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新课程实施的焦点在于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文化”的再造是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教师具有讲述课程故事的愿望,具有在故事分离过程中发展人际关系的愿望,具有反思实践与感悟的愿望,具有倾听他人见解进行对话的愿望。然而,“高考指挥棒”却扭曲了教师的这种积极性。管理主义与工具理性只能塑造“应试教育”的工作形态,却无法带来文化的再造。

当前重新构筑有助于个性解放与自我实现的课程,其重要特征就是强调课程的文化意义和课程的生活化与综合化。

2018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考题及答案

2018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考题及答案 填空题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由(教育部)在(2012)年(2)月(10)日颁布。 2、《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 (启蒙者)和(引路人)。 4、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5、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6、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8、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 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9、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任务)、(要求)和(基本

原则)。 10、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11、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12、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13、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 积极性)、(自信心)。 14、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 15、职业理念与认识要求我们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16、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1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1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19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20、重视自身(日常态度)和(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21、教师要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孩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成长的一个历程,需要不断的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技能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很多人认为,幼师只不过是带孩子的“保姆”,薪水不高且地位也不高,比不上中小学教师,更不如律师、工程师那么“吃香”。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幼师的专业含金量过低。那么是否属实呢?在一有些人眼里,从职业技术和科学创造性来说,幼儿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谁都会做。那么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呢?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修养。 一、改变教育观念,吸收教学经验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未来的教育事业在全面提高孩子综合素养的同时,更关注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名好的幼儿教师,不光是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过硬,最主要的是要在工作中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从教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教学是一门培养人的艺术,一名好老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体说来:首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第三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自我反思尤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自我反思是多么的重要,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曾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有两类教师,一类是“为生存而教育”,一类是“为教育而生存”。如果一位教师把学校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把教书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得不到内心的自然与和谐,那么他就把自己也塑造成为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他的生命内涵日益贫乏,生存品质日益下降,不仅容易在教育工作中迷失自我,也大大降低了职业幸福的可能,失去了精神支点。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终身与奉献和牺牲为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教师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教育工作是一种极艰苦的呕心沥血的职业,只有情志专一、艰苦奋斗,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的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结合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 / 7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三年多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但就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运行状况而言,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构成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和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新

教师专业化成长论文

提升教师素质力争教学创新 ——浅谈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李坤

提升教师素质力争教学创新 ——浅谈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有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等保障机制,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当今正处在学习化社会,所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授学生终身学习知识的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传统教育观念提出 了挑战。新的教育观念上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师是实验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 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不是一个诸如蜡烛的成品,等待消耗,而是一个经过不断“充电”,持续成长,可长久照亮他人的“长明灯”。如何能 坦然面对挑战,应对自如,是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转 变教法、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现代教学趋势要求教师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成功率,向40分钟要效率,关注每一分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我渐渐形成了教学的三步曲:(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二)推敲教法,教学出新;(三)反思教学,常讲常新。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课堂教学的高成功率关键是认真备课。我在教学语文的 过程中花大力气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备课程序:第一步,要使自 己懂;第二步,要使学生懂;第三步,要使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有趣。完成教材由薄变厚,由厚转薄的过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师的知识积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坚信只要坚 持认真二字,就会在语文教学大道上乌龟赛跑式地一路前行。年轻教师更应该接触各种看 似对当前教学用不着的东西,更深层的东西。更广泛的涉猎可以加深功底,可以提高素质。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使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学校、教师在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要迅速转换成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而学校应该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修养为抓手,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 二、现状分析 作为一所乡镇小学,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学校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以及多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学校课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不少,虽然学科内教师存在差距,但语、数、英、术科学科各有专业水平比较过硬且具有辐射能力的教师。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积极推进优秀教师群体建设,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乐于奉献、不断追求、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 四、实施策略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1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积极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有助于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精选文库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二、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是体现在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专业化本质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幸福,一个差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痛苦。所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育好学生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身处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专业化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措施。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以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模式,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的是理性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思维、如何将所学知识再加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加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为此,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即通过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来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就必须进行教育理论学习。 二、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021年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欧阳光明(2021.03.07)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斗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认识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从目前实践看,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因为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教学方法老一套,老经验,一用几十年,他们是经验主义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是一味的“灌”。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争课时,加班加点。他们不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只是一味强调教材的变化太快……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 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求,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二是总结性目的,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和聘任的主要依据。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允许教师民主地参与评价,注重教师的自评和互评,引导教师将自我发展的目标与评价目标相结合, 帮助教师建立理想的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不断追求专业发展。三﹑坚持实践导向

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的十四个领域: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1.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 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学生,积极作业内容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2.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五,教育知识;1.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4.了解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6.了解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第六,学科知识;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了解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第八,通识性知识;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第十,教学实施;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4.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3.根据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幼儿园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与天使同行 学校的教研工作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途径,我们在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中,立足本园实际,脚踏实地,锐意创新,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以研促教,努力寻求有幼儿园自身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 一、健全校本教研培训网络和管理制度,脚踏实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1、校本教研管理规范化: 1)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立了以园长为站长,副园长全面负责的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以教科研相互融合、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纵横交错的培训网络,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的畅通。 (2)重新制定和建立了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合并后,我们在吸收两个幼儿园优势的基础上,以教师为本,重新制定了校本教研四级制度(一级:园长、副园长、园教研室、教科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校本教研管理质量化: 1)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计划的质量管理,遵循“加强针对性、强调互动性、注重实效性”的原则。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2)重视幼儿园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的规范建设,注重良好组风建设。定期召开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会议,统一认识。要求各部教研组与年级组、学科组要以解决教师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开展教研工作为己任,不搞花架子,不走场子,切实提高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成效。同时,园领导加强了对各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指导与检查,重视活动的过程,并通过相互的观摩、学习、研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能力,使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重视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调研,了解教师的想法与困惑,寻找问题、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依据。 (3)引进竞争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为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把竞争机制引进到教研活动中来,尝试在学年结束时根据教师参加活动情况与成绩,评选园优秀教研组(年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升高、膨胀。由此,对老师是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继而对教师的期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单是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以往对我“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是模糊的,认识是浅显粗略的,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 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是其两者强调的共同体。 细化说来,二者又有些许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关注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变革与挑战已经是21世纪的代名词,各行各业的都在一片改革声中崛起,创新。教育界的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已经掀起的惊天巨浪,各国都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成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因素。教师即是教育改革的前沿实施者,也是改革中改进和提高的先锋。同时,教育改革的契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因此,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学校的“文化震荡”。在这震荡中明白教师是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变革为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阳光和水、为其专业发展创造实践活动,践行实践智慧,让教师们跃上时代的新舞台。可以说课程改革也为教师设置了“最近发展区”,让教师“跳一跳”收获成长的“果实”。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 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 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 必由之路。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 斗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要想促进教师 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认识 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也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 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从目前实践看,教师的各 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

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为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教学方法老一套,老经验,一用几十年,他们是经验主义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是一味的“灌”。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争课时,加班加点。他们不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只是一味强调教材的变化太快……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 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

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计划

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计划 教师是保证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力量的主体,是教学改革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长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基本建设,特别是当前学校教师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建设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上勤于研究,勇于探索,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关系到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大事。为此制定我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一、现状分析:我们学校师资队伍呈现断层状态。年轻教师工作时间不长,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虽有上进意识,能吃苦,讲奉献,但缺乏专业引领;剩余教师仅满足现状,职业倦怠较重,新调入教师缺乏打磨,不能适应校本培训要求。 二、指导思想 1.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成熟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2.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的指导下自主发展,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实现科研型和智慧型的教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坚持“教师为本”、“行动为本”和“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原则。 “教师为本”,即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满足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要,引导教师自主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行动为本”,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等实践活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为抓手,引导教师在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为本”,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在实践中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 4.构建发展和成功的环境,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5.加强不同年龄段教师梯队建设,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在年龄段上的延续性。 三、发展目标 (一)共性化目标 1.将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师德群体;加强学科教师群体建设,尽快形成一支以学科骨干

教师专业化标准解读(教师专业化内容)

教师专业化标准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6.对学生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7.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8.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待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9.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初中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法于举措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轻易 4道;适中: 12 道;较难:4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准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准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难度系统:适中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要害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 )难度系统:适中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13、( A )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难度系统:适中

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工作计划.doc

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_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 西八里小学许维生 专业化发展要增强学习意识,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学习,拓展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积累实践经验。 一、认真学习,更新观念,促使理论素养专业化

1.从学科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的教学行为。从”传统”与”现代”这两个角度来熟悉并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教材和运用学科理论上做到运筹帷幄。 2.强化教学反思能力。通过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这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如此等等。而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则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其理由有四:一是促使教师产生教育的自觉性,并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二是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三是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产生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是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促使教学实践专业化

1、用富有活力而扎实有效的教学艺术充实课堂 实践性知识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是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实践性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https://www.doczj.com/doc/a211312499.html,)因此,我想在教研组通过问题探究、自修反思、研训互动、示范模仿、现场诊断、情境体验、参与分享等方式来发挥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使教研组活动成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活动,由原来的一成不变的会议式更多地转为课堂教学观摩、实验、争鸣。 2、学会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方法说话,提高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寻找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切入点。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小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