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密度》本次说课分为,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课堂教学是教材、学生、教师等要素有机结合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和学生加以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基于此,进行我说课的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透彻的了解教材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首先来说说我所选的教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密度是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课程标准主张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来获取知识与技能,得到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提高。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的关系,既能刻服密度概念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又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

本节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按照“双向四环”的模式,我将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自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的教学,接下来说说我的学生。

首先是知识准备,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已经初步了解了用用比值定义概念的方法,同时又学习了质量这一物理量,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其次是心理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兴趣不容易保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创设有趣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发表见解,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是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注重直观感性认识,不能深入思考,很难从现象看到本质,不会完全的探究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给予充分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通过对教材知识结构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为: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为,促进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知,使学生从只考虑质量—个量到综合考虑质量和体积两个量,最后到分离并操作这两个量,最终初步建立起科学的密度概念.在综合考虑质量与体积两个量之后,怎样抽象出不依赖质量和体积变化的密度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

此难点具体可以分解为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用比值法定义“密度”;第二,怎样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密度的概念;第三,怎样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密度是物

质的物理属性。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学生等教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合适的教法和学法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体会恰当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所需知识,体现物理教学中乐学、会学和创学思想,使其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中来。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所以在教法上我选择选择科学探究法和实验法,同时配以学生小组讨论讨和我的讲授来更好的辅助我的教学。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效率我会指导学生采取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类比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密度并通过讨论生活中关于密度的实例加深对密度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

好的教法和学法都要在课堂上实现,下面具体说说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对于实验探究课,科学合理的分组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所以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来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在引课环节中,我完成了科学探究法的第一个步骤“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开展了第二个步骤“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此环节我会鼓励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与假设”,做到“猜之有理,言之有据”。引导大家猜想之后就是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要让学生明白验证猜想的唯一方法是实验证明。所以在此时让同学们根据猜想,设计本小组的实验方案。

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本实验关键是要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那么怎么才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呢?让各小组的同学积极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方案。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最佳方案:用托盘天平称出质量,用刻度尺测出长方题物块的长,宽,高,通过长×宽×高计算出体积。在明确了实验方案之后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填入表格。如发现任何问题也随时记录下来。在实验过程中,我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向大家记录数据。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从而收集到真实有效的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此时已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三个步骤:设计实验,并引导学生展开第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在各小组进行实验过后,请同学们整理仪器,将实验数据进一步处理,并将得到的结论填入表格,并在坐标纸上绘制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图像。请猜想不同的小组各派出代表,展示实验表格和绘制的坐标图像,并对本小组的猜想,结论及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在这里让得到结论不正确的小组,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由其他小组的同学们一同帮助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更正。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最后在这个基础上,便可概括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并强调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这样来建立密度的概念,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这对他们学习物理概念是有帮助的。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让学生感受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就感,培养自信心。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到此,完成了实验探究过程的最后三步: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和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适当的练习仍然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提高能力的途径,所以在接下来我会带着学生共同完成这三道随堂练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密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您批评指正!

密度说课稿完整版

密度说课稿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密度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本节教材是在学习“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质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作了铺垫,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了准备;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 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掌握“质量”和“质量的测量”的基础上,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手段,让学生在讨论与总结中学习新的知识“密度”,少数部分学生能力稍低。针对我校初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以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使每组以至每位同学都享有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密度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本节教材是在学习“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质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作了铺垫,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了准备;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掌握“质量”和“质量的测量”的基础上,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手段,让学生在讨论与总结中学习新的知识“密度”,少数部分学生能力稍低。针对我校初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以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使每组以至每位同学都享有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完整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就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就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就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就是对天平与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与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与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与掌握天平与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 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与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与培养实事求就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就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就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就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就是什么物质了。 要测出物质的密度,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师生互答 (1)量筒的使用:(观察量筒) 师问: 1)量筒的单位标度,最大测量值,分度值分别就是多少? 2)使用量筒读数时,正确的方法就是怎样的?(仔细瞧书回答问题)(先让学生用身边的量筒测量一下烧杯中一部分液体体积) (2)如何利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启发学生回答 1)把不溶于水的,并能沉入水底的物体,可以利用量筒中的前后两次液体的体积差测出物体的体积。(即排水法) 2)对于不沉入水的物体可以用针压到水中,求出两次液体的体积差,就就是物质的体积。(即针压法) 3、设计实验 综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一组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杯; (2)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M总;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4)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常德市安乡县城北中学的邹艳群,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我决定用两课时来安排我的教学:第一课时安排前两个段标,现仅我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说课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 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 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 先让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影片片段,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doc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引学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密度的概念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物质的质量等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与应用,学会用密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针对以上的三维教学目标,并结合初中科学教学指导意见,由于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到密度概念,既是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需掌握的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定义方法,所以我将通过比值定义获得密度的概念与定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的呈现知识,以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集体谈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并且在课堂中我会通过适时地提问来启发诱导学生,以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至于学法方面,为了使所学知识能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使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任,我主要通过动手操作与总结反思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针对以上分析,为了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我主要安排了以下这几个教学环节。 1、辨别物质、导入新课 在上课后,我会分别取出3个体积相同的金属块:铜块、铁块以及铝块,同时还有一块

测量密度说课稿

测量密度说课稿 1说教材2说教法3说学法4说教学过程5板书设计6布置作业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

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杯清水,盐水让学生区分,引入密度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二)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三)测量盐水的密度 1. 设计实验方案 考虑到设计该实验方案比较难,学生不易想到,我设计了一个问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密度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密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中的第2节《密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定义建构的过程 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密度这一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电阻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探究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法: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学法: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 五、教学准备:土豆块1cm3 8cm3 27cm3、木块1cm3 8cm3 27cm3 大约各5套 圆柱体组大约10套 六、教学流程 1、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用天平测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铜块的质量。然后指两名学生代表说出结果。此时教师总结说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再引导学生观察有这个情景你还能想到那些问题?指多名学生说出。此处有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节课探究的问题: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怎样?指学生说出。接着教师引导: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是什么关系呢?从而确定这节课探究的课题。这样引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为这节课顺利的探究问题打下了基础。 2、新授 有了确定出的课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这个一般思维程序学生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能掌握了,故此处学生就能很容易的说出下一步是什么了? 猜想:这里有学生说出猜想的内容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探究的下一步。 设计实验:这一步时有教师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前后位成为一个小组展开合作交流,讨论出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么及实验的步骤、设计的表格。随后指两名学生代表说出他们的实验步骤及设计的表格。有不当的地方,可以让其他的小组帮助解决。也可以由教师适当的进行补充。这样做不但可以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使小组中学习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比较好的同学的带动下,来弥补差生的不足,使差生的思维能力也能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探究—物质的密度》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XX中学,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物质的密度》,对于这一节课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把课堂还给学生。 ◎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情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教材局限,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形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质量和密度》的第三节。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液体压强、浮力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密度是表现物质特征的一个重要物理量,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现物质的这种特征。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渗透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许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来定义的新的物理量。例如,电阻、热值、比热容等,它们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物体或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又都是用“比”的形式来表达的。学习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以后,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今后学习其他物理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把数学中的较浅的比例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

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有些困难。但是,学生在学密度前已具有测量等知识的基础,而且在学习速度这一物理量时初步掌握了比值定义的方法和控制变量法,在生活中已具备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这些都是当前学习中较有利的因素。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 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得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使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认识; 使学生在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密度的测定,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和继续学习的需要。 难点:我把密度概念的建立作为本节难点,因为初二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理论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征,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个较高的要求。 六、教法、学法

5.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5.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实验目标、实验重难点、教学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测量物质的密度,是让学生在前面经历一个比较单一的探究过程后,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力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它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 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 二、说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是: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②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 体体积的办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 通过探究活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实验重难点 重点知识: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2学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 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说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 学生体验:实验桌上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铝块和铅块,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二)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 提出猜想后,归纳上面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找出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天平的使用方法在“质量”一节中已经学习过,本届中那个店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先让学生观察量筒,通过自学、交流,初步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量筒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果固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又该如何测量它的体积?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养成积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去除实验中可能影响学生探究的干扰因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探究实验。

新人教版八上《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word说课稿

《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质量和密度单元说课

《质量和密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课标、说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编排意图、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教学重点难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内容结构 这是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从知识结构看,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质量和密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初步认识、建立质量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 让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励学生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对物质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二)编写体例 1、章首包括章标题章首图 这是本章的章首图。本章从五彩斑斓的“鸡尾酒”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美丽的章首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从好奇到感知到发现未知的过程,并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正文包括想想议议、观察与实验小资料、科学技术社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想想议议本章共有7个想想议议,有一个是利用文字与图示两种方式来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其余的想想议议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出对新概念和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观察与实验本章共有5个观察与实验,其中一个直接测量性的实验,两个间接测量性的实验,还有两个是探究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及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为继续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资料本章的小资料有两个。一个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使学生对各种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另一个则给出了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一方面是用事实来说明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来获得一些物质的密度。 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世界介绍了不同阶段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震撼学生的心灵。 相关链接一个介绍了千克的由来,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另一个介绍了“氩”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认识密度知识的应用很有意义。 动手动脑学物理新教材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且更加贴近生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化对知识的巩固理解、迁移和运用。 3、章末做中学本章的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制鸡尾饮料,与章首图是前后照应的,章首设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章末则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目标.

初中密度说课稿

初中密度说课稿 《密度》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主要讲授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密度》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说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说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密度》本次说课分为,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课堂教学是教材、学生、教师等要素有机结合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和学生加以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基于此,进行我说课的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透彻的了解教材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首先来说说我所选的教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密度是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课程标准主张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来获取知识与技能,得到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提高。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的关系,既能刻服密度概念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又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 本节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按照“双向四环”的模式,我将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自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的教学,接下来说说我的学生。 首先是知识准备,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已经初步了解了用用比值定义概念的方法,同时又学习了质量这一物理量,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其次是心理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兴趣不容易保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创设有趣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发表见解,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是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注重直观感性认识,不能深入思考,很难从现象看到本质,不会完全的探究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给予充分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通过对教材知识结构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为: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为,促进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知,使学生从只考虑质量—个量到综合考虑质量和体积两个量,最后到分离并操作这两个量,最终初步建立起科学的密度概念.在综合考虑质量与体积两个量之后,怎样抽象出不依赖质量和体积变化的密度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 此难点具体可以分解为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用比值法定义“密度”;第二,怎样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密度的概念;第三,怎样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密度是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和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要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地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密度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是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质量与体积关系;2)领会比值定义法这一科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激发探究热情,提高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这是大纲上的明文要求的,也是继续学习的需要。本节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因为初中生的思维还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可以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对初中生来说是个较高要求,而且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今后要经常用到。因而密度概念的建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符合实际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首先让学生分别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这一教学方法包括了实验法、对比法、分析法、推理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大家都知道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学法是教师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一个好的教法,都必须能够培养好的学法。 由于物理学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符合这些特点。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所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是学好物理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实验激发出兴趣与求知欲后再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实验与理性思维的高度统一,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是最深刻的,所以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为:重视观察实验、勤于思考、着重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共分五个环节。 1、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先让学生分辨水、酒精、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让他们认识到可以根据颜色、气味等物质特性来鉴别物质,再拿出形状、大小、颜色相同的两把勺子让学生辨认,哪把是不锈钢的,哪把是铝合金的。由同学们说出的方法引导他们认识到这是利用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的方法来区别的。随后问道:这种方法又是利用了物质什么特性呢?在同学们思考的时候我说: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物质的这个特性--密度。这样就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引入新课。 2、学生实验,获取有效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