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型计算机技术系统的发展综述

微型计算机技术系统的发展综述

微型计算机技术系统的发展综述
微型计算机技术系统的发展综述

微型计算机技术发展综述

自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以来,微型机以其执行结果精确、处理速度快捷、性价比高、轻便小巧等特点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此外,微型机技术发展、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从单纯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强大多媒体工具,微型计算机现已经用于信息处理、事务管理、过程控制、仪器仪表控制、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等各行各业。便携机更是以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以及发展需要越来越受移动办公人士、学生等群体所喜爱。现如今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

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简称“微机系统”。它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在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外围设备和软件构成的实体。

微型计算机系统从局部到全局分为三个层次:微处理器(CPU)、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是指由一片或者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具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中央处理器部件;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组成的计算机(又称主机);而微型计算机系统则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和辅助电路(统称硬件)以及

指挥微型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所构成的系统。

由此可知单纯的微处理器和单纯的微型计算机都不能独立工作,只有微型计算机系统才是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才具有直接的使用意义。

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总线以及外部设备等构成。

软件系统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是指不需要用户干预,能生成、准备和执行其他程序所需的一组程序。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联网和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指除了系统软件以外,利用计算机为解决某类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的集合,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实时控制软件等。简单概括为:系统软件支持机器运行,应用软件满足业务需求。

3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1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

目前的各种微型计算机系统,从硬件体系结构来看,采用的基本上是计算机的经典结构——冯·诺依曼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存储器中,存放位置由地址指定,地址码也为二进制形式。

控制器是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即程序来工作的,由程序计数器(即指令地址计数器)控制指令的执行。控制器具有判断能

力,能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不同的动作流程。

图1:微型计算机典型结构图

3.2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其简单工作原理为,首先由输入设备接受外界信息(程序和数据),控制器发出指令将数据送入(内)存储器,然后向内存储器发出取指令命令。在取指令命令下,程序指令逐条送入控制器。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根据指令的操作要求,向存储器和运算器发出存数、取数命令和运算命令,经过运算器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存在存储器内。最后在控制器发出的取数和输出命令的作用下,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计算结果。

4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过程

4.1第1代计算机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4.2 第2代计算机

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十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4.3 第3代计算机

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 4 第4代计算机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5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的四个发展时代。计算机总的发展趋势

是朝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发展。计算机发展至今,一直沿用“存储程序” 的思想。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诞生以超导器件、电子仿真、集成光路等技术支撑的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是人类追求的一种更接近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它能理解人的语言,以及文字和图形。人无需编写程序,靠讲话就能对计算机下达命令,驱使它工作。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不仅能进行一般信息处理,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型计算机系统将会聚集越来越多的资源,按照一种有效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利用,以开发出超高性能、超高智能的微机系统。然而对于这些资源如何利用、如何开发以及如何降低系统的成本是微型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新挑战。

6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

当前,在机械加工行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国内外热门的研究课题并且取得了不少的理论和应用成果。在CIMS的激励下,过程工业也开始积极地进行研究与考虑实施。考虑到过程工业与机械加工行业的不同特点,在过程工业中CIMS则称之为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CIPS)。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出现是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

企业内存在许多自动化孤岛,即企业内的计算机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不同计算机问不能互通信息,工程师不能用生产过程计算机接受

实验室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传来的信息、硬件软件不能兼容,造成过程控制与管理决策、经营贸易的失衡,限制了公司迅速适应经销,市场和生产变化的能力。CIPS覆盖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涉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计算机优化。它的最大特点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与全企业信息的集成”,它是信息时代企业自动化发展的总方向。

CIPS已经在国内外的一些炼油与石油化工厂进行了试验。到1990年,日本的24家大中型炼油厂中有19家和13家乙烯厂中有8家正在开发和应用CIPS;在北美、欧洲,远东和澳大利亚也已有几十家大型炼油厂在计划或实施CIPS。在我国,根据石化总公司发展规划的“适时选点开发CIPS”和“炼油、石化流程型工业向CIPS迈进”的意见,巳分别在齐鲁胜利炼油厂与福建炼油厂中进行试点工作。SetpoInt公司将炼油厂的信息系统与先进过程控制相结合而形成了计算机一体化技术。它有五种功能:性能监铡、优化、调度、控制与组台。效益分析表明,将信息系统结合进来将有着显著的效益潜力。

据专家分析,CIPS的关键技术如下:

1)计算机网络技术;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各种接口技术;

4)过程操作优化技术;

5)先进控铷技术;

6)软测量技术;

7)生产过程的安全保护技术等。

计算机控制发展是自动化技术的热门研究课题,它们的发展与进步将是实施CIPS的保证。

CIPS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企业的运作和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它包括市场营销、生产计划调度、原料选择、产品分配、成本管理,以及工艺过程的控制、优化和管理的全过程。分布式控制系统,先进过程控制以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是实现CIPS的重要基础。可以预计,通过广大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今后我国会在过程工业的计算机粲成过程系统中取得更多的进展与成果。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和主流,具有很大的优势。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移动计算应用的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将会日新月异,将不断朝着更具微型化、模块化、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环保化的方向进军。

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前言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合同管理是企业健康运作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合同形式的多样性和履行过程的多变性,许多企业对此很少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来及时有效地实施合同的起草、修改、统计、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一个合格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签署合同方资料档案、合同资料档案的管理,合同付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合同收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以及合同到期未付完款、到期未收完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并具有严格的系统用户及分级权限控制,保证了企业合同数据的严格保密性。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结合电子表格来进行合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电子表格容量小、关联性差、,不易于查询、更新和维护等。 2合同管理及合同管理系统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绩效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平台。 2.1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

专家系统综述

专家系统综述 摘要: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较为成熟的、最活跃的一个分支,是人工智能发展最主要的发展动力。它是人工智能从一般思维规律探索走向实际系统设计,从实验进入现实世界的典范、转折点和突破口。专家系统的成功开发应用,对实现脑力劳动自动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专家系统的优点;专家系统的结构;专家系统的建造;专家系统的应用;专家系统的研究方向; 0.引言 本文介绍专家系统的特点及其优点,专家系统的简单结构及专家系统的建造,使人们更加了解专家系统原理,通过介绍专家系统的应用及目前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专家系统在人们生活中的广大应用及专家系统为人们带来的种种利处,让大家更广泛的认识专家系统,从而激发人们对专家系统研究的兴趣。 1.专家系统的研究意义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最活跃和最广泛的课题之一,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应用系统,它旨在研究如何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解决那些需要专家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较为成熟的、最活跃的一个分支,是人工智能发展最主要的发展动力。它是人工智能从一般思维规律探索走向实际系统设计,从实验进入现实世界的典范、转折点和突破口。专家系统的成功开发应用,对实现脑力劳动自动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系统研究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讨论。 (1)专家系统研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需要 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领域,它使人工智能从实验走向现实世界,成为检测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一个重要实验场所,同时也向人们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推动了新的计算机体系的研究。各种专家系统的研制和使用扩大了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促进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专家系统为人类保存、传播、使用和评价只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知识是一种宝贵的资产,尤其是专家的专门知识。人类社会最昂贵的是人类专家,培养专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专家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强盛程度的一个标志。社会对专家的需求是迫切的,即使是技术先进的国家也会感到专家的紧缺。专家的知识能否得到很好的继承关系到该领域的工作效率和领域发展的水平,因此保存和传播专家的专门知识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意义的工作,它有助于遏制社会最珍贵财富的流失,而且还可以把专家从知识传播中部分的解脱出来,是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本领域中一些规律性的实质问题,同时,通过专家系统的解释机制,还能显示其知识库的已有知识和解释问题求解的推理路径,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网络经济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企业对互联网络的依赖将像今天企业对电力和电话的依赖一样重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只有采用基于互联网络的系统才能方便地实现集团管理、异地管理、移动办公,实现环球供应链管理。 开发平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那种封闭的专有系统已经走向消亡。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支持标准网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的异构系统互联;实现应用系统独立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互操作性;这些已成为应用系统必须遵守的标准,反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是一个面向功能的事务处理系统。它为业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处理功能,但是每个业务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其他事务有关,这就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传统ERP对这个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些业务流程被写死在程序里,非此既彼,必须按其执行,否则就要修改程序。许多流程是由人工离线完成的。工作流管理技术是解决业务过程集成的重要手段,它与ERP或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将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控制和过程的自动化,使企业领导与业务系统真正集成,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构。所以工作流管理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应用系统集成化 企业信息化包括了很多内容:技术系统信息化包括CAD、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SRM、BI、EC;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包括NC、FMS、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有这些系统都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享信息和信息交换,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它们之间要实现系统集成,使其应用效果最大化。 其他技术有重多的文章报道,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对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 gexecutionsystems)国内讨论甚少。按照美国AMR研究公司对MES的定义:ME 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1 毕业设计材料: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专业:软件开发与测试 学生姓名:李祥坤 班级:0813113 学号:30 指导教师:卢正洪 完成日期:2011-10-23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己经成为企业与公司争夺的焦点。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CRM 系统的结构和分类,以及CRM 的发展,同时对CRM 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功能作出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管理系统、CRM 系统、客户 一、CRM 概述 1、CRM 的体系结构

CRM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一种数字、实时、互动的交流管理系统[1 ] 。从逻辑模型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CRM 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其中,界面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获取或输入信息的接口。通过直观的、简便易用的前台界面,为各项用户操作提供方便。功能层是由各种功能模块构成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自动化、客户支持与服务、呼叫中心、电子商务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执行CRM 的各项基本功能。支持层是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 2、CRM 分类 通常,CRM 系统分为操作型、分析型和协作型三类。 (1)运营型CRM 。运营型CRM 为分析和客户的服务支持提供依据。运营型CRM 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市场活动信息和客户服务的信息,使得销售、市场、服务一体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主要包括销售、市场和服务三个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在销售方面, 包括销售信息管理、销售过程定制、销售过程监控等。在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从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管理、计划预算、项目追踪等功能。 (2)分析型CRM 。分析型CRM 主要是将大容量的销售、服务、市场以及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决策支持技术,将完整的和可靠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可靠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而有意义的预测,为整个企业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商业决策,为客户服务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协作型CRM 。协作型CRM 是为了实现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交互服务与

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开始注重文化的学习。这样一来,图书馆对人们来说就越来越重要。随着图书馆书籍类别以及数量的大大增加,光靠人力进行管理的效果不佳,所以就出现了新式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新型图书馆管理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但仍有些不足。本论文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预测出将来的发展情况。 标签: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现在所保留的古籍是古人智慧和辛勤劳作的象征,对现代文化教育有重要的影响。而图书馆则是这些古籍保存和学习的地方,对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起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由于旧的管理方式是仅靠人力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所以在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下,图书馆人工管理的效率明显降低。随着科技的进步,在21世纪,各地的图书馆逐渐实行自动化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方式还有不足之处。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跟随着时代的进步来进行一些改革,以此来实现图书馆新型化、自动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跟随时代改革,才能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让读者体会到服务的优质感。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 1.信息孤岛现象 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在的图书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图书馆存在的独立性业务体系,相互之间没有信息交流,就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这种现象使读者不能方便地查找信息资源,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服务不到位。例如,大学生在使用个人图书馆进行毕业论文提交操作时,还会出现重复登录的问题,这样耽误读者的时间,影响论文的提交,而读者的论文提交情况图书馆也无法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获得。 2.集成思路不明显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把重点放在了对纸质图书和文献的管理上,不关注对数字信息的管理,难以将网络信息服务集中化处理,无法顾及到图书馆的全部业务,集成化思路不明显。例如,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电子文章、资金管理等不能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更加需要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改善。 3.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和互操作性小 因为图书馆管理业务的增多,图书馆管理系统满足不了全部的需求,若要体现图书馆的集成思路,图书馆管理系统就需要与其它应用进行完美关联和互操作。例如,现在电子书更符合读者的要求,以高效快捷的优点成为人们的首选。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班级:信管11302 姓名:王丽健学号:201306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建立一个优良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随着当前信息化人才的分工细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大专业中的不同培养方向。这既符合企业的不同需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6年起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为了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又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因而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专业培养方案更新的建设意见和思路 培养目标的细分和完善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l、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信息化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所接受。该方向应该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为培养重点。利用目前管理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制

造企业金蝶所共同建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实验室,开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重视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熟练掌握ERP的使用,了解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某个流程如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相当熟悉。 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中或专业汀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大部分建立了自身网站的企业缺乏网络人侵防御机制,没有响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一旦遭到黑客的人侵,企业的重要信息将泄漏,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网络(D扛RENET)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对网络的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应合理调配资源,控制企业中的不良访问。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分销体系,例如温州的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采用了远程分销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部远程调控,实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虚拟网(VrN)因而在该方向的培养中应该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建设相应配套的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网络管理的模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学习。 3、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正处nN4向正佰的过渡中,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流媒体点播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并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盈利模式。而月少6H动画的风靡更证明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经济的新动力,并形成了产业。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事多媒

专家系统综述

专家系统综述 摘要 综述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结构、开发方法以及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情况。 关健词:专家系统综述 1、什么是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Artifieial Inteligenee简称Al)被誉为本世纪的三大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而60年代中期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领域的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简称ES)的出现,使得人工智能的研究从实验室走向了现实世界。 所谓专家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或一组)能在某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或者说,专家系统是这样一个系统: a.专家系统处理现实世界中提出的需要由专家来分析和判断的复杂问题。 b.专家系统利用专家推理方法的计算机模型来解决间题,并且可以得到和 专家相同的结论。 由于专家系统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均存在知识库中,通过推理机按一定的推理策略去解决问题,所以它也被称大知识基系统。专家系统是研究用解决某专门问题的专家知识来建立人机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由于知识在专家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一般将建立专家系统的工作过程称为知识工程。 2、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2.1专家系统的墓本结构 一个完整的专家系统结构由图1所示的六个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库、知识库、推理机和人机接口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解释部分、知识获取部分是期望部分。下面分别介绍这些部分。

a.知识库 知识库是领域知识的存储器。它存储专家经验、专门知识与常识性知识,是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知识库可以由事实性知识和推理性知识组成。知识是决定一个专家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一个知识库必须具备良好的可用性、确实性和完善性。要建立一个知识库,首先要从领域专家那里获取知识即称为知识获取。然后将获得的知识编排成数据结构井存入计算机中,这就形成了知识库,可供系统推理判断之用。 b.数据库 数据库用于存储领域内的初始数据和推理过程中得到的各种信息。数据库中存放的内容是该系统当前要处理的对象的一些事实。 c.推理机 推理机是用来控制、协调整个系统的。它根据当前输入的数据即数据库中的信息,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按一定的推理策略,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并把结果送到用户接口。 在专家系统中,推理方式有:正向推理、反向推理、混合推理。在上述三种推理方式中,又有精确与不精确推理之分。因为专家系统是模拟人类专家进行工作,所以推理机的推理过程应与专家的推理过程尽可能一致。 d.人机接口 人机接口是专家系统与用户通信的部分。它既可接受来自用户的信息,将其翻译成系统可接受的内部形式,又能把推理机从知识库中推出的有用知识送给用户。 e.解释部分 解释部分能对推理给出必要的解释。这给用户了解推理过程,向系统学习和维护系统提供了方便。 f.知识获取部分 知识获取部分为修改、扩充知识库中的知识提供手段。这里指的是机器自动实现的知识获取。它对于一干专家系统的不断完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它应具备能删除知识库中不需要的知识及把需要的新知识加入知识库中的功能。最好还具有能根据实践结果,发现知识库中不合适的知识以及能总结出新知识的功能。知识获取部分实际上是一种学习功能。 专家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库与推理机分离,系统允许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修改知识,增加新知识,使系统性能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可知,一个专家系统不仅能提供专家水平的建议与意见,而且当用户需要时,能对系统本身行为作出解释,同时还有知识获取功能。专家系统的工作特点是运用知识进行推量,因此知识获取(包括人工方式的知识获取和机器学习)、知识表示和知识运用是建造专家系统的三个核心部分。 另外专家系统强调符号处理,并希望有一个理想的人机接口,做到专家或用户能以一种接近自然语言的语言甚至口语形式同系统进行信息的交流。这些都是传统程序所不具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表1专家系统和传统程序的比较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欢迎共阅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 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 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 开发平台标准化 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 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 、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 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 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s) ME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料、工具和客户要求)的数据和信息。MES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的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模块。在MES下层,是底层生产控制系统,包括DCS、PLC、NC/CNC和SCADA或这几种类型的组合。最近几年国外MES发展迅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徐振兴 摘要:随着现代高校的学生日益增多,高校的信息管理越来越复杂。以前 的管理模式很快就适应不了现在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基于此,开发一个针对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变得有必要,此系统可以让所有的管理学校信息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一.前言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 是一个由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的用以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二.国内相关研究及现状 高校信息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易于出错且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业务。特别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如果全由手工完成,耗时巨大,效率却很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一部分的高校信息信息管理更应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开发一套适合学校专业设置的计算机化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而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以尽可能的方便用户使用为宗旨,还要尽可能的实用。纵观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数据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仍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现有系统资料单独建立,共享性差;在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方式中,信息取舍依赖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认知与喜好,较不容易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在现已开发设计的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中,有些系统仍需较多的人工干预及用户操作,有些系统的人机界面不是很好,有些系统则出现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能够较好地运行,而子系统之间却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数据共享性差的情况。另外,各个子系统之间在界面风格上也相差甚远。这样,给软件系统的

人工智能发展综述

人工智能发展综述 摘要:概要的阐述下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历史、当前研究热点和实际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 前景; 发展综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自1956 年正式问世以来的五十年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其应用的极其广泛性及存在的巨大研究开发潜力,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去。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世界范围的开发新技术的高潮,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科技计划的重要内容是计算机技术,而尤以人工智能为其基本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成为国际公认的当代高技术的核心部分之一。 1什么是人工智能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给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 是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从人工智能所实现的功能来定义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这些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 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若是从实用观点来看,人工智能是一门知识工程学:以知识为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示方法和知识的使用。 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如果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电脑表现智能化,使电脑能更灵活方效地为人类服务。只要电脑能够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智能行为,就算是达到了目的,而不在乎在这过程中电脑是依靠某种算法还是真正理解了。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个分支,人工智能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用电脑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并开发相关的技术产品,建立有关的理论。 2 人工智能历史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工智能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管理信息系统正在使用新的技 术和方法,突破原有的界限,向更加实用、广泛的领域拓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一、引言 现代管理离不开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已成为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在各种业务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的查找、收集和整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十年来,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水平也迅速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应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业务领域和技术广泛,要满足日益提高的应用要求和不断开辟的新的应用领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下面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做一些总结。 二、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1、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末,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于美国,1968年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开始流行;直到80年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名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高登才给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指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目标和功能,预示着管理信息系统走向成熟和全面发展的时代的到来,至此,美国科学家开始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与实现技术,从而开拓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领域新方法、新技术,从90年代开始,管理信息系统进入二次创业、完善、创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开始,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开始研发,许多企业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首先在财务软件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开发,为我国的管理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了顶峰。 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适应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应用需求和越来越快地计算机发展的要求,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美国能源部、世界银行等在其运营的核心部门都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发展 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只有通过进行有效的加工管理,建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发挥其作用。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oa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oa 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互联网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步伐的加快,使得企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与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信息获取是否及时、信息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信息的反应是否敏感准确,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人们对企业办公管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快速、有效的开发企业级的应用系统,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因此,建立一个反应快速、智能、灵活、安全的企业办公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企业办公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21 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仅仅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竞争,更重要的是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管理理念结合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各机构、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随时随地沟通。 一个“简单、实用、开放、灵活”的协同办公平台已然成为了企业办公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将组织与异地的分支机构、人与人、上下级部门之间组成了网状结构,可以保持实时联系; 网络中的每个人身处异地仍能及时了解和处理单位事务; 即使相隔万里的多个人之间也可以同步协调工作。从而使组织内的经验、知识、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共享利用; 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实现无损耗、无延迟的完美传递。 协同办公平台关注人员沟通、流程协作、知识共享与整合,可以帮助企业的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管理及图形化监控,让组织内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角色,及时反馈问题,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帮助决策层全面、准确的了解整个团队的协作和执行力;保证企业信息流(组织)、工作流(业务)、知识流(技术、知识)无细缝整合和协作; 从而为企业建立规范的办公流程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服务企

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综述精编

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综述 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综述 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雷英杰 计算机是当代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技术之一,其应用几乎已深入到人类活动和生活的一切领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和变革。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质,与众多科学技术相交叉而反过来又渗入更多的科学技术,促进它们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了许多新学科,推动着科学技术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简称IDSS)是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简称DSS)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与处理的思想引入到DSS,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广泛的发展前途使之一出现就成为决策支持技术研究的热点。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完善模型、列举可能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等方式,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的智能型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实践表明,只有当决策支持系统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知识处理能力时,才能向决策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决策支持。 考虑到IDSS是在传统DS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这里先介绍有关决策、决策科学和决策支持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DSS的产生与发展 1.1DSS的产生背景 电子数据处理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提高了工作效率,把人们从繁琐的事务处理中解脱出来。缺点:仅局限于具体信息处理,不共享,不考虑整体或部门情况。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整体分析,系统设计,信息共享,部门协调。缺点:难于适应多变的内、外部管理环境,对管理人员的决策帮助十分有限。 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70年代中期Keen和Scott Morton在《管理决策系统》(1971)一书中提出。目标:对管理者做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背景:运筹学模型发展已经比较完善,多目标决策分析突破了单一效用理论的框架,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特别是知识处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

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实现,因此,有不同的管理思想,相应的就有与之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使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层出不穷。现代管理离不开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已成为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在各种业务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的查找、收集和整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工业控制系统(CC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企业内部网)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 不能没有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五种功能。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发展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他们在数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经验,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规范。 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多数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无论是基于工业经济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有面向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专家系统(ES)或决策支持系统(SS),其处理对象、服务对象、自身的系统结构及处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复习题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2、总线按传输的信息种类可分成(数据)、(地址)和(控制)三种。 3、模型机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三部分组成。 4、指令格式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 5、指令的执行分(取指)和(执指)两个阶段。 6、8086有(20 )位地址线,存储器容量为(1M )B。 二、名字解释 1、PC :程序计数器 2、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2、FLAGS :标志寄存器 3、ALU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4、ID:指令译码器 三、问答题 1、微机中各部件的连接采用什么技术?为什么? 解答:现代微机中广泛采用总线将各大部件连接起来。有两个优点:一是各部件可通过总线交换信息,相互之间不必直接连线,减少了传输线的根数,从而提高了微机的可靠性;二是在扩展计算机功能时,只须把要扩展的部件接到总线上即可,十分方便。 2、微机系统的总线结构分哪三种? 解答:单总线、双总线、双重总线 3、微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四种)? 解答:字长、主频、内存容量、指令系统 4、模型机有哪些寄存器,以及作用? 解答:通用寄存器组:可由用户灵活支配,用来存放参与运算的数据或地址信息。 地址寄存器:专门用来存放地址信息的寄存器。 程序计数器:它的作用是指明下一条指令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指令寄存器:用来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代码 指令译码器:用来对指令代码进行分析、译码,根据指令译码的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5、请举例8、1 6、准16、32、准32位CPU芯片型号。 解答:8085:8位;8086:16位;8088准16位; 80386DX:32位;80386SX:准32位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管理信息系统的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重视,再加之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受到以上各种变革因素的制约,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然向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2.管理信息系统将会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管理科学的发展有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正在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即以人为本。基于管理学的这一研究视角,管理信息系统也将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今后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将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因素,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而且这种人性化还会贯穿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研究中,具体表现为今后的管理信息系统将具有更加友好的人机界面,易于人们操作,也会考虑到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更加个性化。人本化趋势,信息技术不等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人本化成为明显的趋势,并带来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变革。对知识的关注由显性变为隐性:管理重点从评估管理现有信息到强调信息增值、知识创造:组织学习纳入信息管理范围,是企业成为更有活力的有机体,不断以自我组织、自我适应的形式进行持续的知识创新; 5.管理信息系统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从信息技术中数据通信的角度来看,信息处理将会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建设和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变为可能。基于这一发展视角,管理信息系统将向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将更加依赖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要支持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 要支持信息系统间“互联互访”, 要实现不同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要处理以XM L 类型的数据为代表的网上数据,甚至要考虑无线通讯发展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还要具备处理更大量的数据以及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要提供对长事务的有效支持, 要提供对XM L 类型数据的快速存取的有效支持。网络化趋势,网络化趋势涉及到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管理范围等方面。使组织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转变:管理的对象由封闭走向开放:企业活动由完全的序列活动走向合理的并行活动 8.管理信息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必将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产生了很多的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等。智能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思维模拟活动,它具有很高的自学习、自组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的人事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许耀辉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42班 学号 2 系(部)理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董西广(讲师) 完成时间2014年3月4日

基于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现阶段的人事管理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极其容易出错,设计一种基于的人事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企业人事管理的基本应用,包括人事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考勤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个人简历信息管理等基本应用,设计的人事管理涉及数据库的操作,以及数据库的连接等相关知识。 关键词:人事管理 1 引言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当属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或许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 本次论文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款简单、易操作的现代人事管理系统,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我借助学校和个人收集的相关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渠道,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系统设计思路。 2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 2.1人事管理系统的国外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人事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第二代的人事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的普及性,还是计算机系统工具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都为的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课后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1.总线接口部件有哪些功能?请逐一进行说明。 答:1.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 2.具体讲:①总线接口部件要从内存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 ② CPU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部件要配合执行部件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者外设端口中取数据,将数据传送给执行部件,或者把执行部件的操作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 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组成?如一个CPU的时钟频率为24MHz,那么,它的一个时钟周期为多少?一个基本总线周期为多少?如主频为15MHz呢? 答: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总线接口部件完成一个取指令或传送数据的完整操作所需的最少时钟周期数。 2.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 3.当主频为24MHz时,Tφ=1/24MHz≈41.7ns,T总=4Tφ≈167ns。 4.当主频为15MHz时,Tφ=1/15MHz≈66.7ns,T总=4Tφ≈267ns。 1.CPU启动时,有哪些特征?如何寻找8086/8088系统的启动程序? 答:1.CPU启动时,有以下特征: ①内部寄存器等置为初值; ②禁止中断(可屏蔽中断); ③从FFFF0H开始执行程序; ④三态总线处于高阻状态。 2.8086/8088系统的启动程序从FFFF0H单元开始的无条件转移指令转入执行。 1.在中断响应过程中,8086往8259A发的两个信号分别起什么作用?答:第一个负脉冲通知外部设备的接口,它发出的中断请求已经得到允许;外设接口收到第二个负脉冲后,往数据总线上放中断类型码,从而CPU得到了有关此中断请求的详尽信息。 1.非屏蔽中断有什么特点?可屏蔽中断有什么特点?分别用在什么场合? 答:1.非屏蔽中断的特点有:中断请求从NMI引腿进入,不受中断允许标志IF的影响。非屏蔽中断只有一个,其中断类型码为2。 2.可屏蔽中断的特点有:中断请求从INTR引腿进入,只有在IF=1时CPU才响应该中断。可屏蔽中断有若干个,其中断类型码可以是5~2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