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直管县体制变革、财政分权与县级政府规模——基于规模经济视角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

省直管县体制变革、财政分权与县级政府规模——基于规模经济视角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

省直管县体制变革、财政分权与县级政府规模——基于规模经济视角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
省直管县体制变革、财政分权与县级政府规模——基于规模经济视角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136751 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财务管理?底滞?络,是依据先进的高新科技与管理措施,可以为企业运营决策带来财务数据以及有力支撑的、依靠计算机技术,希望较好的达到企业财务控制展开科学有效的组织、落实、管理与监控,增加企业的经济应用效益。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控制的目标 多样化企业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是要具备效益,财务控制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这一点,可是在实际理解与表述方面,有人觉得国内财务管理目标要经过企业的合理运营,采用最好的财务措施,兼顾企业资本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的时候,达到企业效益的最佳化;也有人要遵循将提升企业长远的稳定增长盈利与防风险能力当作企业财务控制的最后目标。伴随企业财务管理预计的扩展与职能的变化,当代企业财务控制的目标也应重视提升自身效益,增加社会效益,达到多样化目标,简单的说,主要涵盖如下几点内容。

(一)经济目标 企业发展应当具备效益,企业建设更需要得到效益的支持。经济目标不仅包含支持本身建设的经济利益,还包含提升本身作用的社会利益。各方面经济的实现,脱离不了企业效益指数的财务数据,而实现财务数字有效采用的控制网络是决定其发展与建设的重点。 (二)协调多方面的效益目标 企业在重视本身发展以及内部发展的同时,应加强与外部的沟通、交流以及协作,重视将本身财务控制和外界财务控制有效统一起来,协调与解决好自身同多方面要素的财务逻辑关联,全面确保多方面的效益,达到多方面的双赢。 (三)能力目标 企业经济的实现,在较大程度上依靠科学、合理的组织企业的财务实践,经过有序控制、标准管理、瞻前控制,达到企业财务控制效益最佳化,进而实现企业运营能力、偿债水平以及盈利能力的日益提高。 上述几方面的内容是息息相关、互相推进的,增加企业利益,要求企业科学进行各种财务业务,确保本身财务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体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 改革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皖政办[2004]18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4.03.12 【实施日期】2004.03.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4]1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转发给你 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三月十二日

为确保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皖政〔2004〕8号)精神,现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预算管理体制 (一)预算收支划分。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现行符合省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县财政收支范围暂不作调整。对不符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省财政将予以规范和调整。 (二)体制补助(上解)基数。以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市县体制上解(补助)基数和税收返还基数的通知》(财预〔2003〕1260号)核定的县体制补助或上解基数为基础,将省财政对市、县相对固定的补助纳入省对县的体制补助或上解基数。同时,按照2003年财政结算中市对县的体制补助数额调减省对市的补助基数,相应增加省对县的体制补助基数。 (三)税收返还 1.“两税”(指消费税和增值税75%,下同)和金融企业所得税返还基数,以2003年财政结算中各市核定的市对县2003年“两税”返还额和金融企业所得税返还额作为省对各县的返还基数,相应调整省对各市本级的返还基数。从2004年起,“两税”增量按各县的“两税”增长幅度和的系数计算返还,并相应增加下一年度的返还基数;“两税”负增长的,按的系数扣减返还额,并相应减少下一年度的返还基数。 2.所得税收入基数和返还基数。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的通知》(皖政〔2003〕105号)规定,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以后,所得税收入基数、返还基数由省财政直接核定到县。所得税收入完不成基数的,省财政按75%直接扣减该县的基数返还额,并相应调减该县的收入基数。 3.按上述办法调整或核定的省对市、县的体制补助(上解)基数、“两税”和金融企业所得税返还基数、所得税收入和返还基数,省财政厅另行下达。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其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但绝不是简单地在财务管理中使用几台电脑,架设几条网线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它不仅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采用,更是企业流程重组,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得以调动的一个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参考各种文献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解析,有学者认为可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定义为: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流程重组,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挖掘企业各种财务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过程。 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必然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实施科学地管理,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一些企业管理松散——尤其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控等许多问题的情况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以集权为特征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必须顺应形势,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实现财务管理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

阶段。第一阶段是使用单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它是通过编写单机程序来实现会计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从而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第二个阶段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运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它实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各个系统的集成。第三阶段是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层次。这一阶段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使集团公司内部之间以及与相关价值链主体之间能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反馈财务和管理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成模块与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依靠若干个信息系统模块的集成。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连信息系统五个部分。这些系统的成功建立以及相互之间的集成管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体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 它是为满足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系统,主要解决财务人员的手工记账和报表问题,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系统是以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和日常会计事务处理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省直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随着2010年的走近,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改革开始提速,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 目前我国省直管县改革主要包括“强县扩权”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我国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安徽、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到目前,全国实行财政“省直管县”的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共有22个地区实行了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 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试点县财政困难的现状。“省直管县”后,省级对试点县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仅是“直达”。也就是说,新体制下试点县收到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在总量上是不变的,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难的状况。

(二)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省直管县”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进一步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来说,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还是不够。 (三)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相冲突。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是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的基础。据调查,我国不少地方实行省管县体制后,政府间财政关系有所调整,但行政管理体制并没有随之改变,因而出现了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相冲突的状况。从实际情况看,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后,大大增加了省级财政的事权责任,但其财力并没有增加。对于原来管县的市来说,市级财力下降较多,对其财权冲击较大,但对其所管的县承担的事权却没有相应地减少。不少省、自治区的试点办法明确规定,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后,原来管县的市不再集中县级收入,但却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的补助力度,还要保证在教育、危房改造、医疗改革、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市对所管县的配套资金。这种办法必然加剧市级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问题。县级财政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的受益者,其财力和财权得到了扩张,事权却没有大的变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三、对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建议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触及到我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等诸多方面,面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更多地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一)改革不能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于各地发展情况有较大差异,在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上,要对各地“市管县”体制及其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性质及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因地制宜,推进改革。

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摘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上很多事务的管理也跟着相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府采购行为、优化财政支出管理,各级政府纷纷以立法形式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采购的方式、程序和采购合同的履行等市场行为得以规范。同时,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进一步深入,政府部门相继在网上建立站点,并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服务的应用项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采购一套专门处理政府物资采购的网络办公系统———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可谓恰逢其时。 应用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以后,一方面通过交互式动态网站建立了便民服务的窗口,不仅能及时发布各种信息,还允许供应商进行网上登记和注册。 另一方面,无纸的“绿色办公”得以实现,部门办公效率明显提高,同时由于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电子招投标,使更多供应商参与竞争,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在将来, 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将得到全面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以及定点采购等方式在内的各种采购方式流程的处理,全面满足政府业务需要。 同时,系统对网上发布公开招标公告、供应商在线注册和网上竞价等功能的支持也对当前新兴的政府网络采购提供了一个完善而系统的借鉴。 关键字:Dreamweaver; ACCESS; ASP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formationization, society a lot of business of management also followed to correspond occurrence root of variety, mansion purchase behavior, excellent turn 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management, the all levels government promote a government procurement with the lawmaking form in succession system of implement, make purchase of implement of way, procedure and purchase contract etc. market behavior can norm.In the meantime, along with"the government get to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of further thorough, government section successive on the net establishment station point, and provide an information share and conveniences for citizens service of application item. The work desire kind its matter the benefit its machine necessarily and first.The purchase is a set of specialized processing government supplies purchase of the network transact system-government procur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t may be said and in chance encounter it hour. Applicati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after, on the other hand pass to hand over with each other a type dynamic state a website establishment conveniences for citizens service of window way, not only ability release various information in time, return allow supplier to carry on a net top to register and register. On the other hand, have no paper of"green transact" can realization, the section transact an efficiency obvious exaltation, in the meantime because of adoption"fair, fair, public" of the electronics recruit to bid, make more supplier participate competition and consumedly lowered purchasing cost. At futur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managemen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will get overall system of application, realization include public invite bids, invitation invite bids, the competition negotiation, inquiry and fixed-point purchase etc. way at inside of various purchase way process of processing, overall satisfy government business demand. In the meantime, system to the net release public invite bids to announce, the supplier be on-line register and on-line Jing price etc. function of support also rightness current newly arisen government network purchase provided one perfect but draw lessons from of system. Key word: Dreamweaver; ACCESS; ASP

从_市管县_到_省直管县_的体制转型分析_楚明锟

收稿日期:2010-12-18 基金项目:河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专家咨询课题 我国省县关系的历史演革与现行省县关系的利弊分析 。作者简介:楚明锟(1956-),男,河南新密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 省直管会 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咨询专家,主要从事行政管理 学研究。 崔会敏(1974-),女,河南郾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行政学与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周军(1984-),男,江苏射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研究。 第27卷第1期2011年1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 I U TEAC H ERS COLLEGE Vo.l 27 No .1 Januar y .2011 从 市管县 到 省直管县 的体制转型分析 楚明锟1 崔会敏2 周军 3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 消除 市管县 体制弊端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进行 省直管县 体制转型改革。相 对于 市管县 体制来说, 省直管县 体制具有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及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有利于减少政府行政层级等体制优势;但是 省直管县 体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事权和财权不对称,催生了县与原来省辖市之间的矛盾;层级减少后管理幅度增大引起的问题等。因此,在从 市管县 到 省直管县 体制转型的改革中,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财权,调动市、县两个层面的积极性,适当调整省级行政区划和提高省级政府的治理能力等。 关键词:市管县;省直管县;行政区划 中图分类号:D03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1)01-0060-06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迅速成长,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问题。如城乡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加大,行政系统的纵向管理体系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使经济增长日益陷入条块分割和城乡分割的困境中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建立 市管县 体制,扩大城市和行政区的边界,把城市和周围县之间跨区横向联系转化为同一行政系列中的科层制关系,形成 省 市 县 的三级行政区划,成为解决此类矛盾的有效方法。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市的辐射范围,而且清除了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因此, 市管县 体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当时行政体制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而建立的 省 市 县 的三级行政区划;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管县 体制的预期优势逐渐被一些问题销蚀,消极因素逐渐增多,出现了 小马拉大车 、 市刮县 等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为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同时也为了减少行政层级和提高行政效能,中央提出 省直管县 体制改革的任务。本文就市管县 体制利弊进行分析,指出 市管县 体制弊端是体制 转型的原因, 省直管县 体制优势是体制转型的依据, 省直管县 体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在从 市管县 到 省直管县 体制转型的改革中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当措施。 一、 市管县 体制的历史成效与现实弊端 可以说,在解决我国社会转型初期 行政区 和 经济区 的磨合问题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这一体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就现时代而言, 市管县 体制的消极因素逐渐增多,弊端日益凸显。 (一) 市管县 体制所取得的历史成效第一,促进了城乡分割的区域经济趋于统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流动和资源配置基本采用计划调配的方式,城市与周边地区各自独立发展,区域间的联系更多地依赖于上下级政府间的行政命令。 市管县 体制打破了经济发展的条块分割与城乡分割的局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腹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紧密协作,摆脱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有效地发挥了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了人

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

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 ”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核算是20 世纪经济科学发展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为SNA)提供对经济社会现象观察和量化分析的最基本方法和原始信息数据,是经济科学分析的基础。几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此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等,他们分别于1969、1971、1973、1977 和1984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由联合国(UN)等国际性统计组织共同制定的SNA 也多次修订,SNA(1993)基本囊括了人类历史上该方面最杰出的研究成果。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工具理性的演进中,经济学理论对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这无论是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还是对人们透过方法本身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认识方面,无疑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学工具理性的演进过程中,制度选择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认识的传统观点 无论在统计学界,还是在经济学界,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基本有下述两种传统观点: 1.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这种认识是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于经济研究,特别是宏观经济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作用而提出的。国民经济核算乃至整个统计,除本身自成体系形成一套独特的方法体系外,对于经济研究,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经济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在实证、规范两个层面都需要有先验和后验的经验性方法论支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作为官方统计体系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了会计账户的形式,将国民经济运行及其结果,予以量化统计。国民经济指标在各层次间、各部门间的数量关系,本身就透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关系,研究这些经济现象的方法就蕴含在其中。具体说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微观经济簿记原理与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系统地测算某一时期内一国(地区、部门)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结果,各种重要的总量指标及有关的组成要素。瑞典皇家科学院教授爱立克。伦德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评价是:“……在它们产生据以作出国民预算的预测系统性文件的同时,是周期性和结构性分析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至于在学科方面,中国的统计学家们认为:“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省直管县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省直管县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对三年来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一些总结、研究和分析,对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做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运作方式,希望尽快壮大县域经济和提高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 Abstract:this article for three-years provincial County are some summary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reform,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relevant system, further straighten out and regulate the mode of operation, hoped that the growing County domain econom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form. Keywords: direct County fiscal management reform 2009年,省政府下发文件,对包括行唐在内的全省64个扩权县(市)和产粮大县(市)开始实行统一的省财政直接管理体制,2010年又将实施范围扩大到92个县(市)。那么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在实施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省直管县改革存在的不足 1.省直管的范围和内容有待扩大与细化 首先,单纯财政直管的作用不明显,财政仅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财政预算的安排和执行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同时要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这样脱离行政管理体制下的省财政直管(况且目前仅是财政结算方式的改变),对县财政运行的积极作用难免要打折扣。其次,实行财政直管的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省对直管县在政策扶持、税收激励、转移支付、基本支出保障、配套优惠、津补贴增长等方面都没有较大变化,省财政直管的优越性体现不充分。再次,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与省直管县的收入管理方式极不协调,直管县财政收入由市级考核管理,财力结算由省直接对县,负责税收征管的国税、地税却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市级税收征管部门垂直下达的收入计划与市政府下达的综合计划也不尽一致,给直管县全面落实收入目标增加了难度。 2.行政直管改革未能同步跟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省直管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和保障,脱离了这个基础和保障,先行一步的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改革,既走不平稳,也会延误到达目标的时间,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直管县都是损失。目前,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财权与行政管理权不一致的问题比

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学号:131613040026 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杨阳 2014年4月03日中国·南京

目录 前言 (1)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1) 1.1 开始阶段( 1954~ 1964) (1) 1.2 发展阶段( 1964~ 1974) (1) 1.3 定型阶段( 1974~ 1980) (1) 1.4 成熟阶段( 1980~ 至今) (2)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2) 2.1 辅助分析 (2)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3) 2.3 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优点 (3) 三、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 (3) 3.1技术将继续进步 (3) 3.2应用领域继续拓宽 (4) 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4) 4.1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4) 4.2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5) 4.3建立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的问题与对策 (6)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网络经济的出现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由于经济的数字化, 网络化, 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企业、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商务、电子采购、电子订单。各种新兴的经济运行模式为企业带来了购销活动的便捷快速、经济运行成本更低廉的好处。各行业都正为适应网络经济新形势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不例外,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新时代网络经济的产物,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是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使业的财务管理及会计电算化工作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需要已经成为全体财务人员的一大课题, 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和捷径, 也是企业建立 ERP 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奠定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基础, 然而, 开发出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难点和重点。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1.1 开始阶段( 1954~ 1964) 开始阶段以单项事务子系统为主, 基于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物质销售等, 其目的是单纯减轻人的重复劳动。 1.2 发展阶段( 1964~ 1974) 发展阶段建立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用于商业、企业、银行事务管理, 是一些事务子系统, 基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3 定型阶段( 1974~ 1980) 管理信息系统从处理事务子系统发展为以处理控制为主的子系统。这一时期有两项大的成果: (1) 典型的、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继出现, 如 IBM 用 36

国民经济统计学重难点.doc

第一章总论 识记: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3.国民经济指标、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机构部门的概念 领会: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内容 2.三次产业划分的内容及其特点 3.对比单式平衡表、账户式平衡表、矩阵式平衡表的优缺点。 第二章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识记:1. 劳动力、就业、失业、隐性失业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估价方法 3.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 领会:1.度量失业的指标 2. 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 3. 资产负债分析方法 第三章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识记:1. 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概念 2. 总产出的概念及其局限性 3. 对生产范围的不同理解 4.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领会: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原则 2.三方等价原则 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SNA的区别 4.地下国内生产总值与地下经济的核算方法 第四章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识记:1. 财政统计、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金融统计、金融相关比率、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概念 2.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内容 3. 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及其特点 领会:1.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之间的关系 2.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的核算范围及其计算方法 3.资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4.金融规划的概念,利用资金流量表进行金融规划的一般思路 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 识记:1.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的概念 2.我国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内容 领会:1.理解经济增长统计理论 2.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3.宏观经济效益评价和经济增长质量统计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识记:1. 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2. 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指标 3. 市场结构集中程度指标的判定准则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 发文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文号:吉政发[2005]17号 发布日期:2005-6-24 执行日期:2005-6-24 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将现行的省管市、市管县(市)财政体制改为省管市,同时管县(市)财政体制(简 称“省管县财政体制”)。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改革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重点,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理顺省对下财政分配关系,加大对县(市)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财政分配机制,激发县(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国民经济 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改革的原则: (一)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妥善处理省、市、县(市)三级政府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进一步扩大县(市)级财政收支管理权限,加大省对县(市)政策和财力支持 力度,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有利于发挥财政分配机制的导向作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省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专项拨款与县(市)的财政收入和工作绩效挂钩,实行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县(市) 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各项财政工作部署和业务流程,省直接对县(市),减少 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为基层服务。 二、改革的内容 (一)财政收入划分。 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省、市、县(市)的收入。 省级固定收入主要包括:省及省以下各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上缴的金融保险营业税(包括城市和农村信用社),省级企业上缴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其他收入等。 市级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市级企业上缴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其他收入等。

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

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 2017-05-19? 一、财政核算体系简介 1、财政核算体系的定义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A System of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GFS)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一个政府治理国家、管理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多功能体系。 1974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了《政府财政统计手册:草稿》,2001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目前最新的版本是GFS2014。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不同,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核算,对本期的支付进行核算而不管这一支付是否反映的是本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的框架主要涉及四张表:资产负债表、政府运营表、现金来源和使用表、其他经济流量表,四张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此关系将流量和存量联系起来。 2、我国财政核算体系内涵 (1)分税制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是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权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确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中央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需支出,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地方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的税种属于中央收入;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为地方收入。 第三、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央和地方收支划分后,为解决财力分布纵向和横向不均衡问题,中央对地方实施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分为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组成,用于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目的是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以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目标,或对中央委托地方事务、中央地方共同事务按其相应资金进行补偿,地方政府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四、税收返还和地方上解。税收返还是为保障地方既得利益、顺利推进相关改革设立的,包括增值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三项。地方上解主要是指地方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财政体制规定上解中央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保留的地方原体制上解收入和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收入。2009年,为简化中央与地方财政结算关系,中央财政将地方上解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作对冲处理,相应取消地方上解中央收入科目。 (2)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5-《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财办(2013)52号)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 系统(以下简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以下简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夯实管理基础,规范管理流程,逐步实现动态管理,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的资产管理工作以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适用本规程。 第三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平台,包括资产卡片管理、资产配置管理、资产使用管理、资产处置管理、产权登记管理、资产评估管理、资产收益管理、资产报表管理和查询分析等功能。 第四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职责规定,根据资产管理流程,制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制度、推进系统建设、强化系统使用、管控系统风险,与财务、预算、决算、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系统对接,对国有资产实现动态管理。 第五条财政部制订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规范,负责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推广和升级完善。各级地方财政部

门、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发符合本地方、部门、单位特点的个性化功能模块,实现与财政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个性化功能模块应当符合财政部制定的数据规范。已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部门、地方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制定的数据规范,做好已有系统与财政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转换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推进硬件和网络建设,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研究和推进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预算系统、决算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和非税收入管理系统等的对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部门应当对上述系统之间的衔接与核查予以协助。 第七条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梳理预算、决算、政府采购等业务的基础上,完善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将管理流程设置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并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系统中设定的管理流程,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事项的网上办理。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内部管理规范和岗位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和领导负责制,科学设置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经办、审核、审批和系统管理等岗位,合理安排岗位人员,加强保密管理和风险防范,确保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关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着眼于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和管理创新,政府改革已经从减人、减事和合并机构这种横向结构变革,开始扩展到减少行政层级这种行政架构上的突破。从“市管县”到“省直管县”的行政层级改革,绝不仅仅是一个取消市级管理层与扩大管理幅度的简单问题,而是广泛涉及到行政管理层级的调整,省与市、县职能的重新界定和配置,地方政府内部事权、财权的重新安排,司法体制、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权力的政治监督等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 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各省纷纷推行省直管县试点改革。截至目前,全国22个省(不包括台湾省)和5个自治区都已陆续开展了财政省管县、“强县扩权”或“扩权强县”改革。 改革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通过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通过对部分强县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努力实践县市分治。 改革的实质是在调整省、市、县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从政府权力角度看,省直管县改革实质上就是在省、市、县三级政府之间对财权、事权和人事权三种权力进行重新分配,以提高效率。从各省区开展省直管县改革的实践来看,三大权力改革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财政省直管改革开展最为普遍,除宁夏在自治区成立之初就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以外,全国试行改革的21个省均已开展此项改革;其次是事权,事权包括经济管理权限和社会管理权限。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的改革排名第二,有19个省区开展了相关改革;排在第三位的改革是扩大社会管理权限,有12个省区开展;人事权的省管县改革进度最缓慢,仅有5个省区开展相关改革。

建立省直管县体制可以有效减少政府管理层级,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城乡统筹发展能力,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试点改革,最早推行改革的浙江省,从2000年起,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数量不断增加,到2009年已有26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范围,占了百强县的四分之一。安徽省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强县扩权”改革后,自2005年起县域经济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由2004年的26%提高到2009年的48%以上,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省直管县改革遭遇法制障碍。尽管我国宪法中没有规定地级市这一级地方建制,但是实行市管县体制以来,在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性的文件中,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得到了明确的认可和设定。因此,在市管县体制下制定的一些法律规范就会成为制约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的法制障碍。 二是政府层级间的矛盾增加。就市县而言,其关系演变为两个平等的行政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此外,当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主要涉及的是经济管理权和部分社会管理权,扩权县与原辖市在行政关系上还有上下级关系,县里的工作需要两面周旋和汇报,这增加了县的工作难度。而县与县之间因制度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双方竞争更趋激烈。 三是县级政府机构和人员设置与省直管县改革要求不适应。目前县级政府机构设置总体上比省直单位机构要少得多,有些省直单位在县政府没有对口单位,造成了诸多不便。实行省直管县后,中间环节大大减少,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将进一步扩大,工作任务会有很大的增加,领导职级如果不变,这种级别落差会影响到工作效果,甚至是队伍稳定。另外,省直管县后,县级政府与省级政府的沟通和交流会越来越多,县级政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省直部门有较大差距,难以与省直部门实现有效对接。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探究及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探究及分析 引言 财务管理是经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机技术与络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不断完善财务信息的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及功能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现代化财务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降低了手工记账、会计审核和核算的人工劳动强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动统计和核算,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第二,减少了财务管理成本,财务管理信息化不需要过多的人力支持,为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三,实现了的规范化经营,通过财务管理软件可以统筹规划财务预算工作,为制定科学的资金利用计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满足各项业务处理的基本需求,根据传统的手工记账和会计核算流程建立流畅的操作程序; 二是建立建全财务数据库,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搜集、统计、分析和处理; 三是提升专项核算和台账功能,提高业务数据的处理和利用效率,加强分项管理水平; 四是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服务,使得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财务核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五是加强业务流程控制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对各项业务审批权限能够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