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

第一节教育实验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法概念、特点及理论基础

(一)教育实验法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教育实验法(education experimental method)就是为了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假设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时间,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实验因素科学结论的方法。

2.教育实验有四个基本特征:

(1)由因追果,是描述“未来事件”的研究

(2)适当控制变量(自变量、无关变量、中介变量)

(3)以教育实践为基础

(4)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和社会性

3.教育实验法的基本特点:

(1)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2)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二)教育实验法的理论基础

教育实验研究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观价值的影响。社会现象必须被经验所感知,一切概念必须可以还原为直接的经验,理论的真理性必须由经验来验证。实证主义遵循的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思路,认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逻辑因果关系,对事物的研究就是要找到这些关系,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它加以论证。

(三)教育实验研究中的变量

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设计中,一般将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三类。

1.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又称为实验变量、实验因子或刺激变量,它是指实验者操作的假定的原因变量。自变量应具有可操作性,要用操作定义加以描述。

2.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又称实验结果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后出现的教育结果。在实验研究中,选择的因变量一要有效,二要客观。

3.无关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并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一切变量。实验研究中的无关变量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被试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另一个是实验误差。要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就要尽可能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

二、教育实验的分类

(一)依据实验变量的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前实验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是对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实验。

准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

真实验是指严格按照实验法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全面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二)依据实验的目的,教育实验可分为:探索实验、改革实验、验证实验。

探索实验是把研究放在第一位,按预先的研究目的操纵实验变量,探索教育规律。如“探索对学生进行自觉纪律教育良好方法的实验”。

改革实验是按事先制订的改革计划进行实验,看改革方案是否可行。

验证实验是对已取得的实验结果进行重复实验,以验证教育经验或研究成果可否推广。

(三)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在经过专门设计的、人工高度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实验。

三、教育实验的效度与控制

(一)教育实验的效度

实验效度是指一个实验的有效性,它是衡量教育实验成败优劣的关键性质量指标。美国的坎贝尔和斯坦利(D.T.Campbell&J.C.Stanley,1963)把教育实验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两类。

1.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影响教育实验的内部效度的因素有12种:

(1)历史(或同时事件)。是指除了实验变量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介入周期较长的实验过程,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

(2)成熟。指在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

(3)测验。指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

(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实验的测量工具(如试卷、仪器等)、测量主持者、评判者(如评卷人员)的不同或不一致,都可能使测量的标准不统一,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使实验处理作用的效果被混淆。(5)统计回归。是指某次测验中成绩特别高或特别低的学生,不管是否接受实验处理,均可能使第二次测量的成绩向团体平均数回归。在有前后测的教育实验中,若以极端分数(高或低)的学生为对象,就容易产生统计回归现象,从而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

(6)差异的选择。指不同组别实验对象在实验处理之前,各方面能力就有所偏差或不相等。

(7)实验对象的流失。

(8)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例如,实验者要试验某种心理教育方法的效果,于是分别选择一组心理正常的学生和一组心理异常的学生做实验,两组实验前的条件本来就不同,这是“差异的选择”因素;实验处理后,异常组学生发生了自然恢复,正常组学生则无,这是“成熟”因素。这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干扰了实验的效果。

(9)实验处理的扩散。如果处理条件和控制条件相比,特别有吸引力,控制组中的成员可能会寻求获得处理条件。

(10)控制组的补偿性竞争。是指由于控制组成员意识到他们在与实验组竞争因而发挥了超水平的能力,也叫做约翰·亨利效果。

(11)处理的补偿性均等。是指实验实施者试图把与实验组类似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控制组,对他们进行补偿。由此造成的实验处理效果含混不清。

(12)控制组的不满而士气低落。当控制组意识到实验组正得到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处理,而他们没有时,他们会变得失去信心。

总之,设计一项实验的目标是创造这么一组条件,在这组条件下,观察到的变量可以比较肯定地归因于实验处理。

2.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是指一项实验的发现能应用于被研究对象以外的个人和环境的程度。影响教育实验的外部效度的因素有:

美国教育实验研究专家布莱切和格拉斯(G.H.Bracht&G.V.Glass,1968)对实验的外部效度的性质作了区分,提出了两种性质的外部效度: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总体效度是指实验的结果能推论到何种总体。布莱切和格拉斯认为有两种总体效度,一是实验样本的概括推广于具体总体的程度;二是个性因素变量与处理效果相互作用的程度。

生态效度是指一种情境或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推广到其他情境或条件的程度。布莱切和格拉斯认为以下10个因素会影响实验的生态效度。

(1)实验处理的详细描述。研究人员必须对实验处理进行足够详细的描述,以便其他研究人员进行仿制。

(2)多实验处理干预。

(3)霍桑效应。是指被试意识到他们在参加一项实验,意识到实验假设,或意识到他们受到特殊的关注,他们的成绩就会有所提高。

(4)新鲜和分裂效应。也许仅仅是由于与实验参与者通常所接受的指令不一样,全新的实验处理就可能成为有效的。对中断正常程序的实验处理来说,会发生另一个相反的问题。这类实验处理可能一开始是无效的,但是随着继续的使用,研究参与者可能会把处理融入进他们的日常程序而觉得它是有效的。

(5)实验者效应。实验者偏见是指研究人员对实验结果的预计无意识地传至参与者,以致影响了参与者以后的行为。

(6)预测敏感。预测与实验处理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研究的结果。

(7)后测敏感。与预测敏感相似,实验的结果可能依赖于后测的实施。

(8)历史和处理效果的相互作用。

(9)因变量的测量。

(10)测量时间和处理效果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设计一项实验时,先确定你希望把实验结果概括推广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环境,然后就上述2个总体效度因素和10个生态效度因素,对实验设计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发现潜在的问题。如果问题无法纠正,应该将它作为研究结果概括性的限制条件,记录在研究报告中。

(二)教育实验的控制

要提高教育实验的效度,必须重视教育实验控制。控制是教育实验的核心和精髓。

开展教育实验,实验者要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无关变量和测量工具。具体见表1.

表1 教育实验控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内容原则:“最大最小”方法

实验变量变化差异最大①选择差异最大的实验处理方法,以便于比较。

②明确界定实验变量并给出操作性定义,严格按预先界定的

实验变量的含义进行实验。

无关变量干扰结果最小平衡对消法,即用综合平衡方式使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保持平衡,从而互相抵消。如排除法、纳入法、物理法、

随机法、配对法、测选法。

测量工具误差最小①平衡对消法。

②在选择或编制、使用等环节上,确保工具的信效度。四、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课题的选择与问题的提出

1.课题的来源

(1)实际的需要(2)理论的需要(3)文献分析

2.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的建立

一旦选定了一个研究课题,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出具体、明确的研究问题,建立研究假设。

假设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理解。假设是一种预见,产生于日常观察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或产生于研究者的联想或直观推测。

3.实验设计的确定

研究设计是为回答问题或检验假设服务的。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的观察和额外变量的控制,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根据研究选择具体的实验设计类型。

(二)被试的选择

一般来说,研究者应该根据所关心的问题的性质、所希望的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

(三)材料的选择

材料的选择应该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很多时候,研究者需要在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材料,预测的目的是保证最终所用的材料的确是研究者想用的材料,即合乎要求的材料。

(四)仪器的选择和程序的确定

(五)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1.实验前。研究者一般需要通过使用指导语来向被试交待有关实验过程和试验任务的细节,以便被试有所准备。所使用的指导语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简单明确。应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或被试难于理解的专门术语。(2)完整、全面。不仅简要告诉被试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虚假的目的,真正的研究目的应该在整个实验结束之后告诉被试)、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实验的任务,还应该告诉被试需要注意的事项。(3)确认。一定要和被试确认他真正理解了指导语。(4)标准化。

2.实验过程中。主试应该注意观察个别被试的个别特殊反应,并作记录。

3.实验后。主试应注意询问被试的主观感受,并对被试的主观报告进行记录,以备日后分析。数据分析方法的确定,不仅要考虑所采用的实验设计的类型,而且要考虑进行特定统计分析所要求的基本假设,以提高研究的统计结论效度。(六)对数据理论意义的讨论和结论的推论

实验结果与结论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数据本身,而后者则是数据在理论意义上的升华。结论的推论应该依赖实验具体实施之前已确定的实验逻辑。(七)撰写论文并提交发表

第二节教育实验设计

广义的实验设计是指科学研究的程序性知识,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结果的分析、论文的撰写等一系列内容。狭义的实验设计是指实施实验处理的一个计划方案以及与计划方案有关的统计分析。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目标

1.科学地回答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

一个实验能否令人信服的回答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关键要看实验的证明逻辑是否合理,以及与之相应的实验设计是否恰当。

2.提高实验的敏感性

提高试验敏感性(捕捉不同条件之间的微妙差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使用恰当的实验设计,以减小误差所引起的变异,在此基础上突出自变量的效果。3.增加实验所获信息量

所谓增加实验所获信息量,是指在同样数量的数据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高实验研究的效率。增加实验所获信息量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使用多因素实验设计。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术语

1.因素与水平

用来区别被试组或实验条件的维度,称作因素。因素既可以是刺激(或任务)变量,也可以是被试变量。因素和自变量之间可以画等号。

因素的特定的值称作水平或处理。

2.水平结合

在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研究中,一个因素的某一个水平与其他因素的某一个水平的结合,称作一个水平结合。

3.主效应与交互作用

主效应是指一个因素的独立的效应,即它的不同水平所引起的变异。主效应只是把因素的一个水平同该因素的其他水平相比较,而不考虑其他因素。

交互作用反映的是两个或多个因素的联合效应。当一个因素如何起作用受另一个因素影响时,我们称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称作二重交互作用,一般写作A B(A和B为因素的名称)。当一个因素如何起作用受另外两个因素影响时,我们称三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称作三重交

互作用,一般写作A?B?C(A、B和C为因素的名称)。显然,可能的交互作用的数目随着因素数目的增加而急剧增加,但研究者对较高层次的交互作用(四重交互作用)的解释相当困难。因此,一项研究所包含的因素的数目不宜过多(最好不超过三个)。

4.简单效应和简单简单效应

简单效应是指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变异。

简单简单效应是指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外两个因素的水平结合上的效应。5.处理效应

处理效应是指总变异中由自变量引起的那部分变异,前面所讨论的主效应、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和简单简单效应,都属于处理效应。

三、实验设计的分类

1.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按照试验中所包含的因素的数目划分)

2.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按被试接受处理或处理结合的情况,或者说按比较究竟是在被试之间进行还是在被试内部进行划分)

3.项目间设计和项目内设计(根据比较究竟是在不同项目(指实验材料)之间还是在相同项目上进行划分)

(一)单因素设计

1.实验设计的雏形:一组后测设计和一组前后测设计

(1)一组后测设计。这种设计只包含一种处理,通常是在向一组被试施加某种处理之后,就某一变量(被视作因变量)对他们进行观察或测量。其特征如下:T O(其中,T代表处理,O代表观察或测量)

缺点:由于没有设置控制组,所以,这种设计并不具备考察处理效应的基础,因此也就不可能得出关于处理是否有效的任何令人信服的结论。

(2)一组前后测设计。这种设计与一组后测设计之间唯一的区别是增加了前测,即在施加处理之前,就同样的变量对被试进行观察或测量。其特征如下:O1 T O2(其中,O1代表前测,O2代表后测)

缺点:同前测相比,后测上分数的变化未必是施加处理的结果,也可能是一系列混淆因素造成的。

2.单因素实验设计的一些常见形式

(1)典型的完全随机设计。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所研究的因素为操纵的变量,包含两个或更多个水平,被试被随机分配接受其中一个水平,有几个水平,就相应的有几组被试。由于几组被试之间彼此独立,这种设计也称独立组设计。最简单的形式如下:

R T O(其中,R代表随机分配被试)

R O

(2)匹配组设计。在这种设计中,首先要在某一变量上匹配被试,然后把某一变量上匹配的几名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条件中。

控制组实验组

Ms,s Rs,s O TO

Ms,s Rs,s O TO

.......

(其中Ms,s代表匹配被试,Rs,s代表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3)不等组设计。当研究者要研究的因素为被试变量(如年龄、性别)时,无法做到随机分配,这时采用不等组设计;对一些操纵变量感兴趣的研究通常只能使用自然组,相应的实验设计也属于不等组设计。(下面G1和G2分别代表并非采用随机分配确定的被试组)

当所涉及的因素为操纵变量时:G1 T O

G2 T O

当所涉及的因素为被试变量时:G1 O

G2 O

(4)前后测完全随机设计。它与典型的完全随机设计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增加了前测。R O1 T O2

R O1 O2

两组之间分数变化上的差异,既可能是单纯处理的效果,也可能是处理与前测交互作用的结果。

(5)所罗门四组设计。这种设计的特点是包含两个实验组和两个控制组,如下:

R O1 T O2(实验组1)

R O3 O4(实验组1)

R T O5(实验组2)

R O6(实验组2)

把两个实验组之间的比较与两个控制组之间的比较相结合,就可以分别估计前测本身及前测与处理交互作用对后测分数变化的贡献。

(二)多因素设计

多因素设计中包含两个或更多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或更多个水平,因而产生多种水平结合。每名被试可以只接受其中一种水平结合,也可以接受全部水平结合。允许考察不同因素之间的可能的交互作用。

(三)被试间设计

1.概念

被试间设计是指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组间设计或非重复测量设计。

2.优缺点

优点:由于因素的不同水平的实验使用了不同的被试,因此可避免练习和疲劳等遗留效应或顺序效应所引起的混淆。

缺点:(1)由被试的个体差异所带来的无关变异,并没有从误差变异中分离出去,导致误差变异增大,降低实验设计的敏感性。(2)与被试内设计比较,收集同样数量的数据,被试间设计所需的被试数目成倍增加。

3.分类

根据设计中所包含因素数目是一个还是多个,被试间设计可分为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和多因素被试间设计两类。

(1)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分为单因素两组设计和单因素完全随机多组设计)

①单因素两组设计。研究中只包含一个因素,该因素为被试间变量,分两个水平,因而需要两组被试。根据所研究的因素类型以及创设相等组的方法的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即独立组设计、匹配组设计和不等组设计。

②单因素完全随机多组设计。研究中包含一个因素,该因素为被试间变量,且水平数 3,因此,研究包含三组或更多组被试,此外,不同的被试组是采用随机分配程序确定的,所以,这种设计在性质上属于独立组设计。

(2)多因素被试间设计

一般常见的是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和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不同被试组均采用随机分配程序确定。

(四)被试内设计

1.概念

被试内设计是指每名被试都接受全部水平或水平结合,或者说都参加所有条件的实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作重复测量设计或组内设计。

2.优缺点

优点:所需被试数目少;能够彻底分离由被试间的个体差异所引起的误差,对平均数间的微小差异更为敏感,因而可提高实验的敏感性。

缺点:试验中可能存在序列效应,包括遗留效应和顺序效应。

3.分类

根据设计中所包含的因素数目,被试内设计可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被试内设计两类。

(五)混合设计

1.概念

研究中既有被试间因素(可以是被试变量,也可以是刺激或任务变量),又有被试内因素(只能是刺激或任务变量)

2.优缺点

优点:混合设计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实验设计,由于同时包含被试间和被试内变量,所以,同时兼备被时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点。

缺点:由于同时包含被试间和被试内变量,所以,它们分别所遇到的问题,即创设相等组和序列效应问题在混合设计中仍然存在。

3.分类

(1)两因素混合设计。包含两个因素,其中一个因素为被试内因素,另一个因素为被试间因素,每个因素可有两个或更多个水平。

(2)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设计。包含一个被试内因素和两个被试间因素。

(3)重复测量两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设计。包含一个被试间因素和两个被试内因素。

(六)项目间设计和项目内设计

1.概念

项目间设计是指比较在不同材料之间进行的;项目内设计是指不同条件的实验使用相同的实验材料。

2.比较

项目内设计和项目间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项目内设计的敏感性更高,因为它可以保证实验所观察到的不同条件之间的差异不可能用实验材料中某些研究者不关心的特性上的差异来解释,因为在不同条件下,研究者使用了完全相同的材料。

第三节单一被试实验法

一、概念

单一被试(single subject)实验是以一个或几个被试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的实验设计来研究干预是否有效的一种方法。

基线值:即是对个人在某些方面的平均值,或者是一个人在多点上的平均值。测量基线是在自然情景下进行。

二、单一被试实验的组成要素

(一)被试

(二)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是指实验者欲干预与测量被试的某种行为。

1.目标行为是明确的、可量化的行为。

2.对目标行为要进行反复测量。

(三)实验处理

实验处理也称为实验介入或干预,主要是指在实验中,实验者对被试所实施的各种训练方法。

三、单一被试实验的方法论基础

(一)简单共存类比法

(二)合情推理法

(三)证伪法

四、单一被试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一)单一被试实验的信度

在单一被试实验中,信度主要表现为评分者一致性信度。一般要求评分者信度在80%以上,才能开始进入正式的研究。

在单一被试实验中,计算评分者评分一致性信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计算一次评估的信度,二是计算多次评估的信度。

(二)单一被试实验的效度

1.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从内部效度来说,单一被试实验与团体实验设计的区别在于,团体实验是通过对各样本统计量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来证明实验处理的有效性,而单一被试实验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实验处理前后有关数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来证明实验处理是否有效。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几乎是相同的。

从外部效度来说,由于单一被试实验的被试数量少,所以其主要受到实验外部效度的质疑。

2.提高单一被试实验外部效度的方法

(1)实验复制

(2)元分析技术

五、实验设计

(一)A-B-A-B设计

1.最基本形式:A-B设计。缺点是会影响到内部效度。

2.为了控制对内部效度的影响,最大限度降低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者便利用了复制的概念,形成A-B-A设计。

3.然而,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A-B-A-B设计而不是A-B-A设计。原因有:第一,A-B-A-B设计能够复制基线期和干预期两种情况。第二,教育研究具有应用性。

4.在A-B-A-B设计中,行为的可逆性是保证这种实验设计真实性的关键。当行为仅仅是部分倒返时,如果增加额外的基线期和干预期,会更加令人信服,即A-B-A-B-A-B设计。例如:对六年级普通教育班轻微违纪行为的积极监督与预先控制所带来的影响,如下表。

5.在某些情况下,当研究者打算在教育情境中做实验时,干预工作可能已经开始。因此,可采用B-A-B设计。

6. A-B-C及相关设计。在A-B-C设计中增加了对A-B-A-B分析的附加条件,给研究者提供了额外的机会分析各种不同的干预是如何影响行为的。

7.评价

优点:设计灵活。

不足:首先,如果行为不具有可逆性,A-B-A-B设计就不适用,在行为不可能朝相反方向改变的情况下,研究者一般倾向于采用其他类型的单一被试设计,如多基线设计或者重复习得设计。其次,如果行为倒返至基线水平具有危险性,多基线设计会比A-B-A-B设计或其他类型的单一被试设计更加合适。最后,如果大量的条件需要做比较,或者少数的条件需要多次复制,A-B-A-B设计,尤其在教育情境中,会变得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一般采用多成分设计或者简式实验设计。

(二)多成分设计

1.多成分设计:研究者区分了不同的实验条件,在不同的时段轮换实验条件并观察所产生的反应的差异程度。

2.评价

优点:使研究者能够建立高水平的实验控制和对比条件;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条件间的比较,而且与其他设计方法相比,各实验条件间的快速转换让这个分析过程能够迅速地展开。

不足:行为的可逆性问题;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三)多基线设计

1.多基线设计:同时建立两个或更多的基线,继而在各个基线的基础上依

次引入自变量。包括跨行为、个体、情境、刺激物或时间的设计。

2.评价

优点:设计简单、灵活,实用性强。使用最为广泛。

不足:不能对自变量做比较分析、成分分析或参数分析,仅限于证明自变量对行为笼统的影响,不是很适合用于探索基本的行为加工过程。

(四)重复习得设计

1.重复习得设计:使用多种等值的学习任务;技能的习得可以在不同的任务下加以重复研究;至少在两个不同实验条件下研究。

2.评价

优点:允许单一被试研究者去研究无法被倒返的行为。

不足:建立并呈现刺激集合中项目的可替代性。

(五)简式实验设计

1.简式实验设计(brief experimental designs):在通常的情况下,先实施一次观察,然后再转换到另一种条件,每次观察持续5到15分钟。用于那些内部效度对于评估行为结果是必要的但是完成任务的时间却极其有限的情境。有两种主要的变式:

①A-B-A-B变式:首先实施一个初始的基线观察,然后检测第二种条件下的情况。如果出现行为水平的改变,那么研究者就返回到初始状态。

②多成分设计变式:每个实验条件要复制1-2次。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评估每一组实验程序对目标行为的影响。此外,实验条件的顺序并不是由上一个实验条件中实验效果的出现与否确定的。

2.评价

优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功能关系,大大提高效率,同时保证必要的分析能力。

不足:第一,缺乏条件内的重复,因为每个特定的条件下只获得个别的数据。第二,更可能产生错误拒接的结果。第三,因观察时长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行为效应或等不到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露的行为加工过程的出现。(六)组合设计

组合设计(combined design):通过对单个的单一被试设计的组合,去探索有待于实验分析的行为加工过程。

案例一

字词条件下聋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聋生唇读语音识别中词长效应和音素可见性的影响

2 方法

(1)被试:实验选取武汉某聋校聋生28名, 其中二年级学生10名, 五年级学生18名( 一班10名, 二班8名) ;男生11人, 女生1 7人; 28 名被试都为3岁前致聋。其中他们的听力损失程度为99 分贝( 听力损失最高的为11 0 分贝,最低的为78分贝) , 平均年龄为11 .25 岁( 最小年龄为8岁, 最大年龄为15 岁) 。

(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分为单字测试组与词语首字测试组,每组包括声母测试单元、单韵母测试单元、复韵母测试单元, 每个测试单元包括 6 个目标识别音素, 每个目标识别音素提供 5 个识别口形( 单字测试组提供单字口形, 词语首字测试组提供词语口形) 。在目标音素中, 目标声母中分别含有/b / 、/z/、/ t / 、/c h/ 、/q/、/k / ,目标复韵母中分别含有/a i/、/uo/、/ie/、/a n/、/on g/、/a o/。测试时间每组控制在3 0 分钟, 共60 分钟。

(3)实验设计:采用2×3 被试内实验设计,两个因素是: ( 1) 字词条件: 单字与词语首字; ( 2) 音素水平: 声母、单韵母、复韵母。

3.实验步骤

测试人员由3名普通话水平都达到国家普通话甲级标准的教师组成, 每班由1名教师施测。正式测试之前, 首先对3名教师进行了半小时施测培训, 要求默读并提供规范的单字口形。测试时,由教师以测试单元为单位随机默读测试单字并提供规范的口形,要求聋生进行唇读声母、单韵母、复韵母的识别,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然后以测试单元为单位随机默读测试词语并提供规范的口形,要求聋生进行唇读首字的声母、单韵母、复韵母识别,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为保证被试能理解测试意图,正式实验前通过指导语等提供操作示范,如进行声母识别测试的指导语为,“请你注意看老师所读汉字的口形, 然后回答这个口形是否包含某个声母的发音, 如果含有这个声母的发音,就在答题纸的相应栏目上画√, 如果没有这个声母的发音,就在答题纸的相应栏目上画×。例如,老师现在给出的第一个汉字“普”的口形,如果你看到其中含有声母“p”的发音,就在第一

栏下面的第一个空格中画√; 老师给出的第二个汉字“不”的口形,如果你看到其中不含有声母“p ”口形,就在第一栏下面的第二个空格中画×。依此类推。测试结束后,回收答题纸,将各测试组识别结果以测试单元为单位分别计算唇读声母、单韵母、复韵母识别的正确率(计算公式:正确识别数/ 识别总数( 30 )=正确识别率) , 输入计算机,运用SP SS 10 . 0 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案列二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

1、实验目的:通过社会故事教学,尝试改善自闭症幼儿存在的进餐问题,以此探索社会故事教学对于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现实效用。

2、方法:

(1)研究对象小乐,5岁1个月,就读于浙江省某自闭症康复中心强化班,持有自闭症诊断书,未接受过药物治疗,已接受专业教学超过一年,具有基本的与人交流及生活自理能力,表现出前阅读水平和一定的阅读能力。由研究者与多年从事特殊教育评估与教学的个训教师共同评估,得出其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测验( WPPSI-III)评分59,智商分数71。《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 PPVT-R) 智商分数97,百分位分数48,测试当中个案反应灵敏,注意力及努力程度一般。《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的分数为34。结合日常观察结果来看,小乐能够较好配合教师的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偶有社会性功能的自发语言,认识的字词不多,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阅读,但能自发组织语言进行简单表达。很少有情绪问题,产生时能够在教师安抚下得以缓解。

与教师及家长进行访谈,再结合观察结果发现,小乐在进餐活动中,经常把手伸进同伴碗里从而影响他人进餐,自己还经常把饭放到勺子上再舀。教师和家长反映其习惯把自己不爱吃的菜用手抓放到桌子上,导致桌子非常不整洁。因此,亟需教会小乐怎样吃饭,提升其生活技能。

(2)研究架构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要怎么写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要怎么写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要怎么写 长期以来,各高校几乎都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管理等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弊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不直观突出,“看着没事,出事了才有事”,所以实验室安全工作被忽视,接下来是WTT为您整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构建设想。分析了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阐明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内容设置,并强调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优点是落实长效安全管理方针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 近日,我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政府对我校的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我院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均上一层次。实验室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日增,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面临更大挑战[1-3]。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90%以上都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引发的[4],因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4,5],

保证实验室正常有序的顺利运行,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微信于2011年推出后,在大学生中普及的程度非常高,不少高校开始利用微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重庆科技学院孙宝光等[6]认为使用微信平台构建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系统,开展移动互联学习,是保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理想选择。北方工业大学郑丰[7]探讨了基于微信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陕西师范大学李永丰等[8]探讨了“微信+二维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模式。长治学院靳力鼎等[9]研究了微信公众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实验室消防教育。鉴此,我院构想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1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1.1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各高校几乎都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管理等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弊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不直观突出,“看着没事,出事了才有事”,所以实验室安全工作被忽视,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10]。不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导致了一些图省事的违章操作,比如对“三废”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他人人身健康和房屋基础设施都造成重大损伤。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法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2、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3、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5、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6、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必须把学校的基本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基本建设用地及所需物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政策。 8、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是? 答:(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答:(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六)依法接受监督。

(完整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但是,整体地看,现行的方法中,多数与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不相吻合,教育效果最终也是相对失败的。相当多的父母在子女教育的方法上感到迷茫、无措、不知所向。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

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 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 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 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 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六、说服教育法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家长用得最多的方法。 1、讲解。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家长讲,孩子听。在讲、听 的过程中,家长是主动者,孩子是受动者。它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便于家长控制教育过程,启发孩子思考,使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讲解的时间,语句的长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语

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教师应学习研究有关实验室安全的知识,同时在理论教学和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教会学生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相互救援、安全撤离。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 A 2.大火封门无路可逃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堵塞门缝,向门上泼水降温,以延缓火灾蔓延时间,呼叫待援。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 A 3.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要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 A

4.电气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气爆炸伤人。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 A 5.不要向浓酸特别是浓硫酸中注水,以免过量放热发生危险。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 A 6.对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使排出气在外面大量空气中稀释),以免污染室内空气。产生毒气量大的实验必须备有吸收或处理装置。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 A 7.做需要搅拌的实验时,找不到玻璃棒,可以用温度计代替。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 B 8.在使用汞的装置下面应放一搪瓷盘,以免不慎将汞洒在地上。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 A 9.只要不影响实验,可以在实验室洁净区域铺床睡觉。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 B 10.各课题组长是各自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根据各自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制订具体的安全操作细则,落实学校和系各项安全措施,经常对学生等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设立组内安全员。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 A 11.学生、新工作人员进实验室之前要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经院系、实验室培训、考核合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教育法试卷及答案

教育法测试题及答案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是调整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教师主要通过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3. 是依法治教的要求,也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管理效率、保护有关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的需求。 4.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5.学校依法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承担责任。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______。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2.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______。 A.在全国范围适用 B.只在本地区适用 C.只在本校适用 D.在外国也适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______。 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D权力 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______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校长B学校负责人C有关直接负责人D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负责

人 5.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______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 A.15B.20C.30D.60 三、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9分,共45分) 1.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为:() 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社会救济 D.自力救济 2.以下哪些处罚种类属于教育行政处罚:() A.警告、罚款 B.责令停止招生 C.撤销教师资 D.吊销办学许可证 3.李某是一名教师,可以行使的权利有:() 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4.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有:() A.自行协商解决; B.申请调解; C.伤害事故的赔偿; D.不予理睬 5.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提起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 A.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 B.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 C.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的 D.对学校侵犯其知识产权的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陈鹤琴的教学法

陈鹤琴的教学法陈鹤琴创立的由“做人”为核心的活教育目的论、以“做”为中心的幼儿园活动论、四步(观察实验,阅读指导,发表创作,批评研讨)学习法、“五指活动”(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活动)课程、“十大课程编制原则”(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儿童性、连续发展性、现实性、适合性、教育性、陶冶性、言语性),十五条幼儿教育主张、“十七条教育原则”以及“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的幼儿园评价观思想构成的幼儿园课程教学思想体系亦即“陈鹤琴教学法”,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中国化)、科学性、时代性,而且来源于他长期的幼儿教育试验,符合中国幼儿园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他提倡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后来又提到的“做世界人”)

的幼儿教育目标观,“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幼儿园课程观,“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的幼儿园教学观。 一.陈鹤琴教学法的生活的本质 陈鹤琴吸收杜威“经验教育观”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提出儿童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生养过程与教育过程相统一,寓教育与生活之中,“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认为现实生活即幼儿教育的本质。还主张课程内容应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和灿烂的玩具用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他很重视幼儿的社会化教育,注重在社会环境中教育儿童,发展儿童,因此在幼儿设计课程中,社会环境学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幼儿准备的社会环境应该适和他们的学习与发展,兴趣和需要,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范文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1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1)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2)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3)生长与成熟因素,指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5)实验的处理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

教育研究方法剖析

作业1 第一章 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月联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与技术不同.技术是"为了同一母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作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有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它用理论而即使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 成现实.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科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客观性②实践性③理论性④逻辑系统性⑤真理性⑥发展能够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 ②具有自觉性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③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科学研究的类型: ①探究性研究②叙述性研究③因果性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准备阶段②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③搜集资料阶段④整理分析阶段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答:①按它用方法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②按科学研究阶段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划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 ③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第二章

简答题 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答:①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②寻求何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③探究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④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⑤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⑥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⑦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⑧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 2.简述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①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②有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 ③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 ④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3.简单叙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原则. ①价值性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使用上有价值 ②科学性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③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 4.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 答:①语文智能②逻辑一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④肢体一动觉智能⑤音乐智能⑥人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观察智能 第三章 简答题 1.研究时机的工作内容 答:①取样时机②工具设计③分析设计④策略设计 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法 ②分层随机取样法 ③等距随机取样法 ④整群随机取样法 3.简述建党随机取样法. 答: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噎到的可能性.并要求个体一件都相互独立.

蒙台梭利教育法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 一、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这样一来,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要想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 题及答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B D A C A D A A B B D C C B D D D B B 正确 按照提出问题的结构程度(主观、客观)可以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三大类。

按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将访谈分为开放式访谈、半开放式访谈、封闭式访谈。 就研究主体而言,倡导“行动者合作研究” 正确 (一)第一环节:计划(二)第二环节:行动 错误 因变量的测量一般包括前测和后测两部分。 正确 追溯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提供的线索,追溯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 正确 (一)定性分析 的特点1.强调整体观和事物质的规定性 正确 4、就研究过程而言,强调“在研究中行动”,体现了其反思性 正确 一、教育实验研究法及其特征(一)主动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 正确 教育调查法指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自然条件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材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错误 现状调查属于描述性调查,主要是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目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发现现存的问题或寻找一般数据。 就研究结 果而言,是

“行动的改进与发展”,(正确) 标准差是最常用的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反映了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平均差异。 调查表根据其说明事项或分组比较事项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项表和复合表。 正确 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用(读杠)表示。它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 错误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它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文章检索的概率和成功引用率。 (错误) (一)第一环节:计划 (二)第二环节:行动 (三)第三环节:观察 (四)第四环节:反思 正确 单组实验设计是用单一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某一种或多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错误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现象等)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或属性,进行单独的考察,从而认识各部分性质和特点的方法。 错误 (Kert Lewin)将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错误 (二)按照教育行动研究水平分类,可分为技术的行动研究、慎思的行动研究、解放的行动研究。

实验室安全教育总结报告

实验室安全教育总结报告 篇一:实验室安全总结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对于经常在实验室出没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经常保持警惕,事故就可以避免。如果预防措施可靠,发生事故后处理得当,就可以使损害减低到最小程度。 具体的实验室安全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室安全事故类型、实验室安全管理、急救处理、火灾、防火和灭火、火场疏散与逃生、化学危险品安全、气瓶及压力容器使用安全、辐射的种类、危害与防护及其他安全问题。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室安全学学习我得出如下总结: 一、安全管理要点 1、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加强安全工作制度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校园安全信息报送制度隐患整改及管理办法,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安全目标管理奖惩制度。 3认真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工作 二、化验室危险性的种类 1、火灾爆炸危险性 化验室发生火灾的危险带有普遍性,这是因为分析化学实验室中经常

使用易燃易炸物品。高压气体钢瓶,低温液化气体,减压系统(真空干燥、蒸馏等),如果处理不当,操作失灵,再遇上高温、明火、撞击、容器破裂或没有遵守安全防护要求,往往酿成火灾爆炸事故,轻则造成人身伤害、仪器设备破损、重则造成多人伤亡、房屋破坏。 2、有毒气体的危险性 在分析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煤气,各种有机溶剂,不仅易燃易爆而且有毒。在有些实验中由于化学反应也产生有毒气体。如不注意都有引起重毒的可能性。 3、触电危险性 分析实验离不开电气设备,不仅常用220V的低电压,而且还要用几千及至上万伏的高压电,分析人员应懂得如何防止触电事故或由于使用非防爆电器产生电火花引起的爆炸事故。等。 三、起火和起爆的预防措施 根据化验室起火和爆炸的起因,可采取下列针对性预防措施。 (1)预防加热起火 1在火焰、电加热器或其他热源附近严禁放置易燃物。 2加热用的酒精灯、喷灯、电炉等加热器使用完毕时,应立即关闭。3灼热的物品不能直接放置在实验台上,各种电加热器及其他温度较高的加热器都应放置在石棉板上。 4倾注或使用易燃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 5蒸发、蒸馏和回流易燃物时,不许用明火直接加热或用明火加热水浴,应根据沸点高低分别用水浴、砂浴或油浴等加热。

教育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a )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c )。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3、义务教育实行( a )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d)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b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6、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 c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互访 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 d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 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10、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a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a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1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 )。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1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 )。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1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1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 A、三年 B、三至五年 C、二年 D、四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 b )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教育法历年答案

2007年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3.学位证书: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证书 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防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教育领域的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在学校这一非宗教活动场所宣传宗教思想,发展宗教教徒。 行政诉讼的移送管辖 法院在受理行政案件后,发现已受理的行政案件不属于自己的管辖时,应将案件移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移送的法院不得再行移送,有争议的可报请共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二、简答题 1、简述高等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 答:设立的条件:1、高等学校应当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2、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的教师;3、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4、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简述教师聘任制度的概念及聘任形式 答:教师聘任制度是指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学校和教师之间就任职期限、任职条件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达成协议,依据该协议而形成特殊的任职服务关系的制度。聘任形式: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 3、简述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答: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 4、简述建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答:1、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教育分流的原则。2、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3、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1)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2)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3)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4)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 5、简述我国行政复议的管辖及其方式 是确定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权限和分工的制度。 复议管辖分为: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 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 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其次,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成长和发展的, 所以高等教育同样要坚持马、毛、邓的指导,这样高等教育的思想就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

实验室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实验室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2017年12月26日,港科大的老师为我们开展了一次实验室安全教育讲座。老师以高校发生的实验室爆炸为切入点,着重讲明了实验室安全在保障人身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首要要素。通过半天的培训,老师以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安全知识为我们今后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实践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改进措施,使我们在此次学习中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本次培训实验室安全学习的体会: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运行离不开制度的管理,实验室安全制度是一件自实验室建立将一直贯彻执行的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根据实验室的特殊性,应当制定一般安全守则,消防安全,水电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一般设备安全,常用安全标识等一套实验室安全手册,以上手册要与实验室实际相结合,制定具有实验室特色的安全手册。 (2)树立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人身安全,良好的安全意识对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大家的主动学习知识以及注意安全行为。实验室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产生的不安全安全因素主要有不安全的环境和不安全的行为,其中实验室的安全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保证压力容器和气瓶的安全、电气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加强以上方面的管理,创造安全、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是每个实验室工作者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其次,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不适当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技能以及不适当的机械或物质的操作行为,因此各实验室新录用人员进入化验室实习和上岗前都必须经过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上岗考核中必须有此项内容的考核,实验室安全考核达到要求后方可从事其它操作技能方面进行考核。在岗检验员每半年至少一次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知识。 (3)践行安全操作行为 树立了安全意识,践行安全操作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实验过程要规范使用实验器具,通风厨,试剂,气瓶,危险品,电力等各项关系实验室安全的设施,对每个实验室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让大家知安全,懂安全,进行安全操作,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可以更有效和准确的反应问题。例如,某学校三年级的期中数学测验后,知道其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90分。仅仅有这个分数,很难说明该同学的成绩在这个年级中是否属于优秀。如果用统计处理,可以计算出全年级数学平均成绩为76分,标准差为7分。这样就可知该学生高于平均分数2个标准差,或该学生的成绩高于全年级95%的学生。可见,经过统计处理可以有效而准确的说明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是教育统计。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对研究数据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变量之间关系或规律性的分析、推论,形成量化描述,增加了解释教育科学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统计分析还可以训练科学思维方法,使研究者逐步形成科学推理和抽象思维的方式和习惯。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所以不懂统计方法,难以了解他人的研究进展,也难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虽然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但是不可以用工具、方法代替研究本身,那种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高水平的有创意的研究如果没有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辅助,就不能显示其高水平、创造性。但是统计分析本身并不决定研究的科学价值。“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也不可能提高低劣水平的研究。 统计分析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没有这样的结合不能很好的实现和有效的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例如,统计分析是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这种定量分析的方向、范围必须要由定性分析来规定,而不是由研究者随意确定的。统计分析的进行需要依据一定的方法和公式,这些方法和公式的选择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的专业知识。否则,统计分析只是在数据上绕圈子,进行数学游戏,而不具有任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此外,统计分析得出的规律(或特征)也需要借助于教育科学理论才能正确地解释。 第一节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 一、数据的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