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学》基础知识整理(打印★★定稿)

▲《劝学》基础知识整理(打印★★定稿)

▲《劝学》基础知识整理(打印★★定稿)
▲《劝学》基础知识整理(打印★★定稿)

《劝学》荀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与检测

一、【通假字】

輮以为轮()通(),

虽有槁暴()通(),;()通(),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

君子生非异也()通(),

二、【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三、【古今异义】

1)故木受绳.则直古义:

2)金.就砺则利古义: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4)假.舆马者古义:

5)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

6)蟹六跪.而二鳌古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古义:古义:

四、【特殊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五、【重点虚词】而

①蟹六跪而二鳌()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

⑧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⑨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六、名句填空

1、,,輮使之然也。

2、故木受绳则直,。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7、,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8、锲而不舍,。

9、蟹六跪而二螯,,。

七、【难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八、字义举要

1、已:

2、中绳:

3、挺:

4、受绳:

5、就砺:

6、参省:

7、跂:。8、疾:

9、舆:10、利足:

11、致:12、绝:

13、渊:14、跬:

15、无以:16、骐骥:

17、驽.马十驾.:18、镂:

19、用.心一.也20、蟹六跪.而二螯.

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赋,资质。

二、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使动用法;利足,让脚走得快。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三、古今异义

1)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4)假.舆马者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6)蟹六跪.而二鳌古义:腿,蟹腿;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四、特殊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固定句式,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介词结构后置

①青出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五、重点虚词(而)

①蟹六跪而二鳌(并列)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却,却)

③青,取之蓝,而青于蓝(转折,却)

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递进,并且)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顺承,就,有争议)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顺承,就,有争议)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地)

⑧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转折,可是)

⑨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顺承,可以不译,有争议)

六、名句填空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七、【难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可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吃着空气中的尘土,向下喝着地下的泉水,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八、字义举要

1、已:停止

2、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3、挺:直。

4、受绳:经墨线量过。

5、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动词,接近,靠近。砺,磨刀石。

6、参省:参,检验,检查。省,省察。

7、跂:提起脚后跟。

8、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9、舆:车。

10、利足:脚步快。

11、致:达到。

12、绝:横渡。

13、渊:深水。

14、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15、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16、骐骥:骏马。

17、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架,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18、镂:雕刻。

19、用.心一.也:用,因为;一,专一

20、蟹六跪.而二螯.:.跪.,脚;

...

...螯.,钳夹

(完整版)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的文学及文体常识归纳整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 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yú舟楫jí跬步kuǐ驽马nú锲而不舍qiè金石可镂lòu 骐骥jì 劝学知识点: 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 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劝学知识点之通假字并释义: 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劝学知识点之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 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劝学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善假于物也:对,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劝学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 得见;

劝学优秀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荀子》的常识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张,劝学的意义。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态度,联系学生的实际。 3、注重字词运用和注释。 【重点和难点】 1、辨析字、词、音。注重朗诵和背诵。 2、比喻代议和喻议及正反四方面议论的特点。 3、了解荀子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教法】 师生互动法、提问法、议论法、朗读法、电教法、板书法。 【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作为一位学生,应该每一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你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的目的和态度、方法吗?知道坚持学习的重要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荀子的《劝学》,看看古人怎么劝人学习的。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3、重点拼音: 木直中绳:zhòng 虽有槁暴:gǎo pù 輮以为轮:róu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ān xǐng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xū yú 吾尝跂而望矣:qì 君子生非异也:xìng 故不积跬步:kuǐ 骐骥一跃:qí jì 驽马十驾:nú 锲而舍之:qiè 金石可镂:lòu 蟹六跪而二螯:áo 4、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称荀卿,又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5、听录音《劝学》。

劝学知识点总结图文稿

劝学知识点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

《劝学》知识汇总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字 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前一个表递进,后一个表并列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表修饰 而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表顺承 而而致千里表转折 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关系 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功效 功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功劳 假善假于物也;假舟楫者借助 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乃以吴广为假王非正式 假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就金就砺则利靠近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消失 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断绝,隔绝 绝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绝惨绝人寰极点 可 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可以 利非利足也使动,使……快青青,取之于蓝靛青染料 青而青于蓝颜色青 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名作状,知通“智” 輮輮使之然也同“煣”,用火烤,使弯曲上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 生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用作动词,游泳 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收获 无 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 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发生 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兴办

兴汉室可兴矣兴旺 学学不可以已学习 学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 学今诸生学于太学学校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 焉圣心备焉语气助词 一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以 为柔以为轮把……作为 用用心一也介词,因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者不复挺者因果复句里,表提顿 之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中木直中绳合乎 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闻不求闻达于诸候扬名,使…闻 闻不能听前时之闻传闻之名 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听见 闻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致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引来 致罗敷前致词表达,传达 致专心致志极、尽 《劝学》学案一 一、【温故】 放眼圣贤 讲讲你心中的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等) 乱世哲人——荀子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 一、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得最后代表。曾在齐国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 荀子就是我国古代得思想家、教育家,就是先秦儒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她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就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得,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得人定胜天得思想。她强调教育与礼法得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得必要性与后天学习得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得本性。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该书由《论语》、《孟子》得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得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得进一步成熟。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就是《荀子》得第一篇。本文就是原文前几段得节录。 二、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三、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得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得刀剑。例:金就砺则利。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与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得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今义:跪下 9、疾古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 四、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做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得使动用法

《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劝学》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创意 文言文教学须注重积累和诵读。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出示课件1]

《劝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劝学》知识点总结 一、虚词 《劝学》(节选)一文中涉及主要文言虚词11个,分别是而、于、之、则、乎、者、所、也、以、其、矣、焉。 1.而 (1)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连词,连接动词和状语。 吾尝终日而.思矣 (4)连词,表承接,可译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5)连词,表并列,连接名词性词组

蟹六跪而.二螯 2.于 (1)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相当于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引进比较或区别的对象,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后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之 (1)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使之.然也。 锲而舍之. (2)连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而。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结构助词,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词缀,用在时间词的后面,不译。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则 连词,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就。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乎 介词,相当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者 助词,附在词语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所 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不如须臾之所.学 8.也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肯定,相当于啊、罢了。 輮使之然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基础知识整理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 课题:《劝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中品味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 【教学难点】 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 【教学方法】 讲析、点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木使之弯曲,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晒,后作“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后作“智”)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⑴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⑵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2.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3.形容词的活用 ⑴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处)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⑵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变直)

⑶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快,善于行走) 4.数词作动词(一说是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三)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3.蚓无爪牙 ..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特殊句式 A 判断句; B 倒装句(①宾语前置②状语后置③定语后置④主谓倒装);C省略句;D 被动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A、B2) 2.木直中绳,輮以(之)为轮。(C)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2)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A)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3) 8.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A) (五)固定结构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一词多义 1.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核舟记》)(假如、如果)

最新《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20836复习过程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劝学》入选高一语文课文上册。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劝学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知明而行无过(...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劝学》入选高一语文课文上册。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高考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劝学》

高考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劝学》导读:《劝学》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劝学》公开课教案

《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开课教师:王世燕开课班级:高一(12)班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4)熟知议论文的三要素并找出本文三要素的具体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提问、思考、讨论、练习、诵读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因为议论文能考察学生活跃而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锋利而雄辩的论辩驳诘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议论文呢?今天我们就继续通过分析荀子的《劝学》来领悟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二、听朗读,理清文章结构 1、指名说说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指名说说议论文论证角度有哪些? 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一)第1段课文分析 3、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学不可以已。(荀子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4、讨论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补充解释: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 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5、中心论点明确了以后,第二三四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分别在谈什么? 明确:二三四段是对第一段的分说,即是全文的分论点: 第二段: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段: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二)第2段课文互动探讨分析: 学生自读,找出本段的比喻句,教师请学生来回答(展示PPT表格) 本段一共用了5个比喻, 1、作者以青胜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加工冷冻 明确:蓝————青水————冰 胜于寒于 生: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 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高中必修3《劝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高中必修3《劝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 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过程和方法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感 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本节为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劝学》这篇课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1、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 劝学中“劝”为何意? (2) 荀子“人性恶”主张 明确:孟子提出“性本善”,荀子特别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3)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齐读课文。 注意一些通假字和其他一些易写错读错的字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1)读课文,根据标题,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2)第一自然段中“君子”一词应怎样理解?“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研习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 (2)把握观点:这一节主要谈了学习的哪个方面?用什么方法来论述的? 明确:学习的意义;比喻. (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在已归纳的段落提纲的基础上扩展增附词语提纲。 明确: 青青于蓝 冰寒于水 (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会进一步提高、发展。 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 说明客观事物可以后天改造,改变 “木受绳”“金就砺”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最新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劝学》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创意 文言文教学须注重积累和诵读。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出示课件1]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高中《劝学》知识点梳理

《劝学》知识点梳理(教师版) 一、重难点字词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2、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3、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枯;“曝”,晒;直;这样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验,检查;省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片刻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提起脚后跟,指踮起脚;见得广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清楚 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脚步快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 10、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1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12、骐骥 ..十驾,功在不舍骏马;劣马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1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刻;雕刻 14、劝.学勉励,鼓励 二、一词多义 1、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 (2)汉大兴兵伐匈奴发动(《史记〃张汤传》)(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兴旺 2、疾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2)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3)疾恶如仇厌恶、憎恨 (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史记〃孙膑传》)

(1)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2)而青于蓝比,介词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对象,可不译,介词 4、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而见者远/而闻者彰/ 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表转折,但是,连词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连词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就,于是,连词(6)锲而舍之表假设,如果 (7)锲而不舍表递进,并且 5、之 ____代____词 (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____助____词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5)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6、焉 __兼(代词兼介词_)___词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此,从这里 ___助___词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劝学》(最新公开课)

《劝学》课堂实录 xxx 一、导入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而战国后期思想家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提出了“性恶论”,因此,他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能够改造人,能够使人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二、明确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语言,把握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初读——正其音 先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课文,在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有没有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四、再读——懂其文 师:读准了字音和节奏,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试着口译课文,在翻译的过程中,自己不会翻译或者无法理解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内部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一会共同解决。 生:第三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怎么翻译?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他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生:应该是即使又晒干了,不再变得挺直,是用火烤使它变成这个样子的。 师:很好,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的字,就是这

个“然”,那么“然”是什么意思呢?生:这样。 师:那么这样指代的什么内容呢?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师:对,就是这样。还有其他问题吗?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师: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假”的意思?生:借助。 师:好,你来试着翻译这个句子。 生: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够到达千里之外。 师:好,请坐,还有吗? 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这句话挺长,那么这句话里面到底是哪个部分你觉得翻译起来有难度呢? 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感觉无从下手。师:哪位同学能帮他解释一下这句话?生:离开蛇鳝的同学就没有可以寄身的地方。师:她有一个词翻译的非常好,就是这个“寄托”,她说是“寄身”,也就是存身的意思。刚才那位同学你明白了吗?你再来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没有蛇鳝的同学无法寄身,是因为用心浮躁的缘故。 师: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文言文大多数情况下讲究一字一意,“知”我们刚才已经知道,通“智”,是智慧的意思,那么这个“明”应该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为明组一个词吗? 生:明达。 师:对,你再来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那么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师:非常好。来,那位同学。 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课下注释说“锲”是刻的意思,但是我觉得翻译不下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孙权劝学》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司马迁 (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2)《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共294卷,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贯穿了1362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2.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3.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庐山之外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3)言简义丰的语言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至极。看似简单的闲笔,却是匠心独运之所在。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②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2)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今义:孤独(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 ②但.当涉猎 古义:只,仅仅今义:但是 ③见往事 ...耳 (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④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义:很今义:大小 ⑤蒙乃始就.学 古义:从事今义:连词 ⑤及.鲁肃过.寻阳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⑤即更.刮目相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3 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掌管) ②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原意为借口,文中指推辞 (5)重要句子翻译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

孙权劝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孙权劝学》知识点汇总 1、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史学家。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初:起初,当初谓:对……说 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3、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以:用,拿多务:事物繁多 4、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经:研究经书 为:做,成为 但:只,仅涉猎:泛览孰若:哪个像以为:以(之)为,认为(多读书)是益:收效,好处 5、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从事 6、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及:等到论议:谈论,商议今者:现在才略:才干谋略非复:不再是 7、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即:就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何:为什么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8、句子翻译: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遂:于是,就拜:拜见而:表动作顺接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能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物,哪里比得上我处理的事物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读书)是能够让我获得很大收益的。” 等到鲁肃来到旬阳的时候,与吕蒙论说天下大事,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了!”

【K12学习】《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 é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成语:士别三日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 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词语解释:P106注释4、5、9;P107注释1-6、9、12、13、15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160二至四 ◇句子翻译:P107课后练习二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1.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人物性格:孙权、吕蒙、鲁肃

(完整版)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二、古今异义: 1、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转折连词,但是。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治理。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名称。 4、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过去的事。 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耳朵。 5、孤岂欲卿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孤独。 6、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以及。 7、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今:更加。 三、一词多义: 1、以:a、以军中多务用 b、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 2、当:a、当涂掌事;掌管b、但当涉猎。应当 3、见:a、见往事耳。了解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4、事:a、卿今当涂掌事事务 b、见往事耳历史 c、何见事之晚乎事情 四、成语 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五、重点字词解释 1、卿今当涂 ..掌事(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 4、但当涉猎 ..耳(历史) ..(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7、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 8、卿今者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9、即更刮目 ..之晚乎(认清事物)...相待(重新)(擦擦眼)10、大兄何见事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2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5、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七、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