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非器质性头痛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慢性非器质性头痛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慢性非器质性头痛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慢性非器质性头痛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情绪自评量表(DASS-21),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

情緒自評量表/ 抑鬱-焦慮-壓力量表(中文版) / DASS-21 請仔細閱讀以下每個條目,並根據過去一周的情況,在每個條目中選擇適用於你情況的程度選項。 請回答每個條目,選擇沒有對錯之分。 評價程度:0 ——不符合;1 ——有時符合;2——常常符合;3——總是符合 1. 我覺得很難讓自己安靜下來。0123 2. 我感到口乾舌燥。0123 3. 我好像一點都沒有感覺到任何愉快、舒暢。0123 4. 我感到呼吸困難(例如:氣喘或透不過氣來)。0123 5. 我感到很難主動去開始工作。0123 6.我對事情往往做出過敏反應。0123 7. 我感到顫抖(例如,手抖)。0123 8. 我覺得自己消耗了很多精力。0123 9. 我擔心一些可能讓自己恐慌或出醜的場合。0123 10. 我覺得自己對不久的將來沒有什麼可期盼的。0123 11. 我感到忐忑不安。0123 12. 我感到很難放鬆自己。0123 13. 我感到憂鬱沮喪。0123 14. 我無法容忍任何阻礙我繼續工作的事情。0123 15. 我感到快要崩潰了。0123 16. 我對任何事情都不能產生熱情。0123 17. 我覺得自己不怎麼配做人。0123 18. 我發覺自己很容易被觸怒。0123 19.即使在沒有明顯的體力活動時,我也感到心律不正常。0123 20. 我無緣無故地感到害怕。0123 21. 我感到生命毫無意義。0123 樣本特性:採用整群抽樣法,選取北京3所高校的在校學生1795人施測。回收有效問卷1779份,其中男生555人,女生1224人,平均年齡19歲(±歲)。樣本中1652人報告了專業,理 科599人,文科1053人。 信度指標:三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為:,,;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為:;三個分量表的建構信度為:,, 效度指標: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理論模型與觀察資料擬合度的卡方檢驗χ2(181)=,擬合度指數(GFI=、調整後的擬合度指數(AGFI=,NFI=、CFI =、IFI =、RFI =、TLI =,RMSEA =。 參考文獻:龔栩, 謝熹瑤, 徐蕊, & 羅躍嘉. (2010). 抑鬱-焦慮-壓力量表簡體中文版(DASS-21)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測試報告. 中國臨川心理學雜誌, 18(4), 443-446.

焦虑与抑郁的区别

1、焦虑和抑郁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症状,但是焦虑可与抑郁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 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1、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 2、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 3、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 4、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 2、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分为于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与急性焦虑(阵发性焦虑) 急性焦虑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恐惧焦虑症又再分成特定对象恐惧症,社交恐怖症,与广场恐惧症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

关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疏导与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疏导与几点思考 A同学,女,20岁,青海大学医学院学生,籍贯青海。该生ㄨㄨㄨ年考入青海大学医学院,在班内表现一直默默无闻,学习中上,性格内向,不张扬。有固定一位同宿舍朋友。由于家庭贫困,穿着简朴,生活简单。 大学二年级时,该生行为表现怪异,连续无故旷课(以往从未旷过课),常因小事与宿舍同学吵架,敏感多疑,声称自己将要去很远的地方,到时让同学将自己的床单、被褥烧毁。并时常莫名哭泣、发呆。考试课有三门不及格。 在得知该生的情况后,心理咨询老师与她进行了初次交谈,当心理咨询老师很小心地问一句:“你最近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时,她失声哭泣,大概持续了5分钟才停止。 心理咨询老师:你能给心理咨询老师说说吗? A同学:她想害心理咨询老师。 心理咨询老师:是谁? A同学:就是她,她肯定想害心理咨询老师。 心理咨询老师:你能告诉心理咨询老师她是怎么想害你的? A同学:她偷看心理咨询老师睡觉。 心理咨询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A同学;当心理咨询老师醒来时,她在盯着心理咨询老师看。 心理咨询老师等她继续往下说。大概过了1分钟。 A同学:她在心理咨询老师床底下放排球。 心理咨询老师:其他人的床底下放过吗? A同学点点头。 心理咨询老师:你认为她在你床底下放排球,你睡觉时偷看你,是想谋害你。A同学:是。(停顿)心理咨询老师的书包被偷了,是她偷的。 心理咨询老师:你说说看。 A同学:心理咨询老师在教室看书时被她偷的,她跟踪心理咨询老师。 心理咨询老师:你看见她拿了吗? A同学:没有,但心理咨询老师肯定是她。 心理咨询老师:你觉得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A同学:她嫉妒心理咨询老师学习好,书包偷了,不让心理咨询老师好好学。心理咨询老师:除了这位同学外,你觉得还有人想害你吗? (停顿) A同学:ㄨㄨㄨ嫉恨心理咨询老师? 心理咨询老师:你觉得她也嫉恨你 A同学:嗯,她男朋友喜欢心理咨询老师。 …… 在交谈时,A同学思维表现比较迟缓,对所述情况深信不疑,并表示很痛苦,因为怕别人害她,晚上失眠。 根据交谈内容,心理咨询老师私下从其他学生那里了解了一些有关情况,她怀疑的那位同学原来是她同乡,性格大大咧咧,而她又小心敏感,自尊心强,两人行为方式完全不同,只因为小事发生口角,致使两人关系不和,偷书包之事、谋害之说是她个人疑心猜想,ㄨㄨㄨ嫉恨她,也是她的妄想猜测,只因 ㄨㄨㄨ的男朋友向她借了几本书,使她有了这种“推断”。综合以上情况,心理咨询老师翻阅了大量心理咨询的书籍,初步断定,A同学已患有轻微妄想,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内心痛苦自己无法摆脱,心理问题没有超出三个月,而且妄想内容没有完全泛化,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同时伴有轻微人格障碍。 为了能有效及时地减轻A同学内心痛苦,改变其思维、行为方式,不使情况再严重化,心理咨询老师详细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1.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针对行为的疗法,它注重的是行为的更改和克服,而很少关心“潜意识”或“内在精神的症结”。针对A同学的症状,心理咨询老师选用了两种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和发泄疗法。由于同学关系的紧张,她所谓自身安全的担忧,使得A同学有一定的焦虑症状,心理咨询老师建议她晚上入睡前进行一定的放松,并且教了一些放松的方法,身体的放松进而产生情绪的放松。另外鼓励她有烦心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如果不愿意交流,可以采取发泄疗法,在纸上将烦心事写出来,或在没人的地方进行宣泄,这样做有助于更好地投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得不到宣泄,就会将症结积聚在心,久而久之,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老师要求她必须进行放松与发泄,并且自己体会效果。经过几次后,她感觉很有收获。

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调查

·心理健康与医学心理学研究· 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调查 许贤平 易 飞 摘要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4例偏头痛患者和110例健康者对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偏头 痛组焦虑评分平均为(37.04±7.31)分,患病率31.5%;抑郁评分为(37.57±8.25)分,患病率为46.0%, 均高于对照组人群(P<0.01);偏头痛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头痛程度、头痛频率、急诊次数,抑郁水 平的影响因素有头痛频率、头痛程度、学历。结论 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偏高,通过控制其影响 因素如头痛频率、程度等可能有助于降低其发生及水平。 关键词 偏头痛;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7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564(2013)01-0148-03 DOI编码 10.11723/mtgyyx 1007-9564 201301091 INVESTIGA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IN MIGRAINE PATIENTS Xu Xianping, Yi Fei.Department of Neurology,Pingxiang People Hospital,Pingxiang 33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in migraine patients,and analyze associated factors.Method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we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survey face-to-face in124 migraine patients and 110 healthy controls.Results The preva- lence of anxiety(31.5%)and the score of SAS(37.04±7.31),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46.0%)and the score of SDS(37.57±8.25)were higher in migraine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01).In migraine group,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level were headache severity,headache frequency and emer- gency visit times;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level were headache frequency,headache severity and education.Conclusions Migraineurs had increased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lative to healthy controls,the incidence and level of both status may be reduced for migraine suffers by intervening the asso- ciated factors,especially headache frequency and headache severity. Key words migraine;anxiety;depression 偏头痛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西方人约6%的男性和18%的女性患病,国内患病率也高达985/10万。偏头痛患者除表现出与头痛相关的躯体症状以外,往往伴有广泛的焦虑、抑郁情绪,给疾病的治疗和社会功能的改善增加了负担。国外多项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较多地合并有抑郁、焦虑障碍,而后二种疾病的患者又有发生偏头痛的风险,这种双向性的联系被认为存在共同的病因学机制[1],但对抑郁、焦虑状态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拟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对中国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初步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头痛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头痛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2];②年龄18~60岁;③病程半年以上且最近1个月有偏头痛发作;④每月平均发作次数≥2次;⑤头颅CT、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查均正常。排除标准:①非偏头痛性其他类型慢性头痛;②有其他慢性疾病史或合并有其他慢性病;③孕妇、哺乳期妇女;④长期服用预防偏头痛发作药物;⑤不愿意合作或无法阅读理解量表内容者。 偏头痛组124例,男41例,女83例;年龄(31.87±9.64)岁;未婚32例,已婚92例;小学13例,初中57例,高中39例,大学以上15例;月收入:<3 000元21例,3 000~5 000元61例,>5 000元42例;病程(6.37±6.12)年;头痛频率每月(6.45±7.63)次;头痛发作每次(28.71±27.49)h;有先兆者 · 8 4 1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Jan.2013,Vol.16,No.1作者单位:337000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 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把焦虑症和抑郁症相混淆,那么焦虑症和抑郁症如何区分呢? 要正确区别抑郁症和焦虑症,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区分。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1.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 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但抑郁症以抑郁为主,焦虑往往只是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反映,同时还伴有其他情绪反映,如强迫、疑病、恐惧等。临床中可用症状量表进行测试,分清症状的主次。 2.自杀念头 焦虑症患者没有自杀念头,尽管害怕,但是还不是以死来逃避;而抑郁症患者往往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3.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 焦虑症的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对于未发生的事情表现出过分的担心,患者会有痛苦的感觉,而抑郁症的患者的情绪就会比较的复杂,还会伴有焦虑的情况出现。 4.躯体症状反映不同 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反映不同。焦虑症的躯体反映主要与植物神经相联系,比如呼吸、心跳、出汗等等;而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带有一定的稳固性,比如“梅核气”、两胁疼痛、周身沉重

等等。 5.回避心理 焦虑症因为焦虑也出现对某些事情的回避心理,但不是广泛性的兴趣减退和意向减退;而抑郁症则是广泛的退缩和意向减退。 6. 心烦意乱、惊恐紧张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7.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 就临床上来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会有焦虑的情况,对于患有抑郁症以及焦虑症的患者来说,应该先治疗抑郁症再治疗焦虑症。 8.从发病年龄上看 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

一个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89 更新时间:2010-10-15 一、求助者资料 1、求助者资料 (1)人口学资料:常XX,男,22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汉族。 (2)家庭状况:父亲常XX,46岁,高中文化,农民。母亲李XX,48岁,初中文化,农民。父母双双进城作小本生意,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经济状况很一般。兄妹二人,求助者排行老二。 (3)学习记录: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内拔尖。高中进入县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矛,在班内排名中等偏上。 (4)社会交际:仅限于亲戚同学。亲戚节假日偶有走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对学校活动能主动参加。 (5)兴趣爱好:看书,打篮球。 (6)自我描述:相貌帅气,性格内向腼腆,是个乖学生,从不惹是生非。小时候性格活泼,爱动爱玩。认为是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变得内向了。 (7)其他特点:想象力、表达力良好。 2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是足月顺产生育,自小因长相漂亮,学习成绩好,行为乖巧,常常受人夸奖,有一定优越感。在学校遵纪守规,认真响应教师指导,是名好学生。自小学到县重点高中都是是凭自己努力考上去的,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很为此自豪。家庭虽不很富裕,也是衣食无忧。家庭从无任何重大变故,虽说父母常外出打工,和姐姐一起接受叔叔的照顾,叔叔婶婶对自己很好,自觉内心没有什么缺失阴影。 3、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注意力正常,记忆力良好,思维完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脸色赤红,低头不敢看咨询师,明显紧张)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 4、身体状况 从1998年下半年至今,先是头痛,后来头昏,胃痛。一见人就脸红。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摘要:本研究访谈并测试了70名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及负性情绪体验和处理负性情绪所采用的调节策略。结果表明,被试体验的愤怒较多,悲伤较少。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被动调节策略较少,主动调节策略较多。被试的悲伤与愤怒成显著负相关,抑郁与焦虑成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策略与主动情绪调节策略、被动情绪调节策略负相关显著。焦虑在问题解决策略与抑郁状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被试平均焦虑水平未达到临界值50,平均抑郁水平为轻度抑郁。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抑郁 焦虑、抑郁属于复合情绪,焦虑是由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等基本情绪复合而成。抑郁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的一种心境障碍。当前,大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常以焦虑、抑郁等形式反映出来。调查显示,有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焦虑、抑郁症状的矫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的研究层出不穷,并不断把这两种情绪状态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任红漫(2007)研究表明高职生的焦虑、抑郁状况与人格特征之间显著相关,因此塑造健康的个性是降低焦虑、抑郁,减少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丁琰等人(2007)采用Zung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人总共占21.79%,男女生在SAS SDS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韩立娟等人(2010)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有显著正相关。宋晓燕等人(2011)考察了大学生无聊倾向、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发现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关系密切,焦虑通过抑郁影响无聊倾向。周科慧等人(2007)分析了大学生日常应激状况以及抑郁、焦虑水平,探明了日常应激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日常应激对大学生的抑郁及焦虑有预测作用。张亭亭等人(2008)研究表明焦虑与抑郁之间也有显著正相关,而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各因子的相关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应对方式作为生活事件与焦虑的中介变量,在应激过程中,与生活事件协同作用于焦虑,中介效应显著。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抑郁、焦虑综合了多种负性情绪,而大学生们对这些负性情绪体验能力如何,又是怎样去调控这些负性情绪?类似这样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从基本负性情绪体验入手,进而探讨抑郁、焦虑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关系,这种从情绪本身出发来研究焦虑、抑郁状态,更能详实地理解产生抑郁、焦虑状态的原因,为处理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

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DS、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的HADS、NR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头痛减轻有效率分别为32%(16/50)、20%(10/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减轻有效率为66%(33/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18/50)(P<0.05)。结论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headache and anxiety,depression and effect of anti-anxiety depression treatment. Methods 100 cases with primary headach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0)and the control group (n=50)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table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HADS,NRS score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nd HADS,NRS score after 2 and 4 weeks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effective rate of headache easing after 2 weeks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2% (16/50),20% (10/50)respectively,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P> 0.05);after 4 weeks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of headache ea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66% (33/5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6%(18/50)] (P<0.05). Conclusion Primary headache is closely related to anxiety,depression,the effect of anti-anxiety depression treatmen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 Primary headache;Anxiety and depression;Correlation;Anti-anxiety depression treatment 在神经科临床中,头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在既往生活史中有焦虑抑郁情绪,而焦虑抑郁情绪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头痛。在痛觉下行抑制中,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等均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疼痛进行抑制的镇痛作用体现在其将内源性痛觉调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属于小剂量美利曲辛和氟哌噻吨的复方制剂,能促进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含量的显著提升,最终达到兴奋神经、抵抗抑郁的目的。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在哪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在哪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但是这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特征是情绪低落,悲观,精神疲惫。焦虑症则是害怕、总是提心吊胆、忐忑不安。 ★ 1、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心情低落,而且作为精神病理状态,抑郁的程度必须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具体来说,抑郁症有以下六种主要表现:①兴趣减退甚至消失;②对前 途悲观失望;③无助感;④精神疲惫;⑤自我评价下降;⑥感到生 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 2、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作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神经官能症。作为

精神病理现象的焦虑具有以下特点:①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患者基本的内 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恐慌或恐惧;②这种情绪是不快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迫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③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④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⑤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精神功能紊乱。 ★ 3、两种疾病却可合并存在 虽然焦虑症和抑郁症是有区别的,但是两种疾病却可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临床上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

慢性疼痛和抑郁焦虑的相关性

浅析慢性疼痛和抑郁焦虑的相关性 应用心理学09 彭晶201114204105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慢性疼痛的解析,了解慢性疼痛的症状和发病机制,阐述了慢性疼痛和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关系,以及这两者对慢性疼痛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慢性疼痛,抑郁,焦虑,日常生活 一、慢性疼痛概述 (一)慢性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体验,往往和实际或者潜在的伤害相联系,或是患者从受伤害的角度进行陈述的一种症状。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又或是可以用这类损伤描述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经验”【1】。疼痛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急性痛与慢性疼痛、心理性的和器质性以及临床痛与实验室诱导痛。其中慢性疼痛因其持续时间长,迁延难愈,常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家庭、心理和行为问题,并导致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和诱发各种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近年来慢性疼痛的研究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国际上对于慢性疼痛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上一般将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疼痛。世界疼痛学会定义“凡是疼痛持续或间歇性地持续3个月以上者均称为慢性疼痛”【1】。 (二)慢性疼痛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慢性疼痛是最常见的致残和致病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慢性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一45%,其中英国为11%,加拿大为11%,新西兰为14%一24%,瑞典为40%,美国为2%一45%【2】。而在我国,慢性疼痛约占疼痛门诊病人的30%一60%【3】。而且,慢性疼痛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资源和生产力的损耗,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三大健康问题,是应该被高度重视的重要疾病之一【4】。 另外,疼痛病人常共病其它障碍,有研究者对150个病人的慢性非癌性疼痛调查结果显示:42%的病人有睡眠质量差,总健康分、精神健康分、躯体功能、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都下降,而且慢性疼痛患者往往不能完成家务,业余爱好以及休闲活动受损,常伴有行走困难,36%的病人显示出了全面的功能降低【5】。 大多数学者发现,尽管慢性疼痛患者病情、病程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心理状态各有差异,但多数人均存在抑郁、焦虑症状,且难以控制的疼痛是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抑郁、焦虑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6】。 (三)慢性疼痛的特点 首先,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其病因非常复杂,既可以是先天的如先天性骸椎裂、骸椎腰化等,也可以是后天的,如腰椎间盘退变、突出,外伤引起神经和脊髓损伤等;既可以是躯体疾病所致,如肝癌、肺癌、胰腺癌;也可以由精神疾病引起,如重型抑郁;既可以原因明确,也有些至今原因不明如难治性腹痛(腹腔神经丛痛、上腹下神经丛痛等)。第二,疼痛常与其基础病变不相符或没有可解释的器质性病变,如丛集

慢性头痛与抑郁焦虑相关性分析

慢性头痛与抑郁焦虑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25T15:58:49.2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作者:沈蓉 [导读] 慢性头痛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明显高于非慢性头痛患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苏州 215001)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慢性头痛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头痛的门诊患者为研究组对象,选择同期门诊治疗的非慢性头痛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表现。结果:研究组SAS 评价得分(52.5±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38.1±1.1)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DS评价得分(62.1±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39.5±2.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头痛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明显高于非慢性头痛患者,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于慢性头痛患者要在对症治疗的同时采取措施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关键词】慢性头痛;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361-02 CHD(慢性头痛)是指头痛频繁发作(每月超过15天),每天头痛持续4h以上。原发性CHD无器质性或系统性疾病,慢性紧张性头痛占CHD的首位,而到诊所就诊的主要是慢性血管性偏头痛。慢性头痛是常见临床症状之一,通常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研究发现存在慢性头痛患者的负面情绪更佳突出,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等[1]。现将我院对慢性头痛与抑郁焦虑情绪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资料进行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头痛的门诊患者为研究组对象,选择同期门诊治疗的非慢性头痛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23~52岁,平均(35.8±2.9)岁;病程2个月~15个月,平均(5.6±1.2)个月。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28~56岁,平均(35.2±2.3)岁;病程2个月~18个月,平均(5.8±1.1)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采集全面的基本资料及病史,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头痛始发时间、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等。以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来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向患者详细说明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争取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存在书写障碍的患者由医护人员协助完成自评量表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比较 研究组SAS评价得分(52.5±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38.1±1.1)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DS评价得分(62.1±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39.5±2.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在神经科中比较常见慢性头痛患者,其中以慢性非器质性头痛多见。头痛的折磨带来的心理问题、社交问题等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正常健康生活。研究发现偏头疼及紧张性头痛患者多疑、敏感、易烦躁、固执、性格内向、焦虑不安[2]。慢性头痛的病因非常复杂。研究报道持续性应用止痛药物或药物应用过度会影响中枢神经的疼痛调节作用,引发慢性头痛。偏头痛频繁发作最直接的就是影响睡眠。同时,人久患头痛疾病,往往性情变得暴躁。又因为久治不愈,心理脆弱,丧失信心,时间长了对患者心脑血管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引起脑血栓、高血压、脑出血等。鉴于慢性头痛对患者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研究者开始关注慢性头痛患者的负面情绪干预,以期在改善头痛的同时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本组研究结果发现慢性头痛的研究组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女性患者、病程≥1年以及年龄≥40岁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更为突出。这也充分说明慢性头痛的存在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正相关性,且女性患者以及病程越长、年龄越大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更加严重,临床有必要采取积极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焦虑症和忧郁症有什么区别

焦虑症和忧郁症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主要临床表现 焦虑症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忧郁症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可睡,但1~2小时后即醒,醒后再难入睡。也有的整夜不眠;坐卧不安,控制不住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的痛苦体验。有些人表现为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沮丧、忧伤、自卑,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有些人则多疑,总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很烦恼对健康不利,却不能自控。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包括各种生理变化)。而有些患者则表现为强迫自己想某样东西或事情,无法控制自己。神经衰弱症状表现为精神疲乏、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不能持久,头痛、食欲不振、懒散等。 区别二:发病诱因 焦虑症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 生活紧张、胃不舒服、头痛、营善不足、饮食不良、糖、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甲状腺疾病、子宫内膜炎(与妇女忧郁症有关)、任何严重的身体伤害、过敏症。有些人在冬天门短夜长时,会变得比较忧郁。忧郁症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出现,但以中年早期较为常见,并且在老年人中尤为普遍。忧郁症起因于脑部管制情绪的区域受扰乱。大部分人都能处理日常的情绪紧张,但是当此压力太大、超过其调整机能所能应付的范畴,忧郁症可能由此而生。另外,忧郁症也与人的性格有密切联系,此病人的性格特征一般为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等。 区别三:病理特征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忧郁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个症状,它是由于用脑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所引起的一种机体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它包含了失眠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神经性呕吐等多种病症。 区别四:病症的表现及负面影响 焦虑症的焦虑情绪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使患者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濒死感")。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发疯"。70%的患者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焦虑症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患者还会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在疾病进展期通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而且颇为严重和顽固。此外,还可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等。绝大多数焦虑症病人还有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阵发性潮红或冷感,月经不调、停经、性欲减退、尿意频急、头昏、眩

影响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2

影响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 林静1朱熊兆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11) 抑郁(Depression)起源于拉丁文Deprimere,17世纪时这个词最早用来描述情绪状态。2400年前,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称抑郁是由体内太多的“black bile”(忧郁质Melancholia的另一种说法)影响脑功能所致[1]。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会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的抑郁不仅会损害个体的动机和情绪,甚至会导致自杀行为。抑郁同一般的悲伤不同,抑郁的体验比任何一种单一负性情绪更为强烈,而且持续时间更长,给人带来的痛苦更大。它除包含悲伤外,还伴有痛苦、愤怒、自罪感、羞愧等情绪[2]。有学者指出,抑郁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3]。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由于大量生理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变化加在一起,会提高该时期抑郁的发生频率。本文拟从心理、社会因素两方面对影响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素进行综述。 1 心理因素 1.1 人格特征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体格相对稳定的持久的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不同的个性特征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及情绪等。王梦龙等人[4][5][6]的研究结果显示,EPQ量表的P、N维度与SDS得分呈正相关,E,L维度与SDS得分呈负相关,差异都非常显著。表明抑郁大学生的人格特点是高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向,即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倔强、内向、孤僻。内向的同学可能由于较腼腆、敏感、情绪波动也较大,故遇到不良刺激易引起抑郁。王红瑞[7]在对大学生进行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双性化人群的抑郁焦虑水平与国内常模无显著差异,而女性化和未分化人群的抑郁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呈显著性差异;男性化的抑郁焦虑水平与国内常模无显著性差异,但男性化人群的抑郁、焦虑水平与双性化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双性化人格特质具有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其抑郁、焦虑水平最低,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最后是未分化。 1.2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可简单理解为人们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从而影响应激和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应对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翟德春等[4]研究证实,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与医学生的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医学生的抑郁情绪则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张月娟等[8]研究证实,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比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较少报告抑郁症状[9],倾向采用消极应对;较少采用积极应对可能是抑郁个体偏爱的应对方式[10]。王渭玲等[11]在276名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调查的研究中证实,不同类型应对方式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即较常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较常使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在应对与心理健康之间,应对方式作为一个关键的中介变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应激刺激,不去积极面对和解决,不愿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只是一味地自责、幻想和逃避,势必难以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从而容易诱发抑郁情绪,损害个体身心健康。 1.3 心理控制源 自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罗特(Julian Rotter)于1954年提出“心理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概念以来,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即成为临床心理学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所谓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体对强化物或后果究竟是由自己所控制还是由外部力量所控制的一种泛化预期,即对事件的后果是否取决于自己的一种信念。高内控者的泛化预期是,强化物或后果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行为或态度;而高外控者的泛化预期则为,后果主要依赖于运气、命运、机会、有影响力的人物或其

大学生抑郁症自杀案例4篇

大学生抑郁症自杀案例 4 篇 篇一:关于女大学生抑郁症的案例分析 关于女大学生抑郁症的案例分析 摘要:抑郁症对每个家庭、对个人都具有摧毁性的力量,它使大量的人经受痛苦的折磨,对人们造成 的损失不可估量。当前一些大学生也正饱受抑郁症的痛苦,对抑郁症进行全面的认识,找到解决抑郁的方 法,才能够成功战胜它。关键词:女大学生抑郁症案例 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 世纪中叶,没有一种灾难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据近年来的统计, “大学新生中存有抑郁症状的比例为17%,大学生中有严重抑郁的占14.7%”。①抑郁症者容易想到死亡和自杀,抑郁是导致自杀率最高的心理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抑郁心理问题的研 究。 一、目前大学生尤其是有些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适 龄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已渐渐走出“天子骄子”和“栋梁之才”的神话,回归现实生活。同样,大学不再是梦想之旅,而是承载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此刻,成长的压力与动力并存,机遇与挑战 同在,个人成长与危机同生。危机在悄悄地走近每一个成长中的大学生,在危机中达到自我成长,是每个 大学生面临的任务。 大学生活是紧张的,社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特别是感情问题得不到很好 的处理,常常使大学生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一般认为,适度的、情绪性的负性情绪反常是正常的,如果 能处理得当,是不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的;如果负性情绪的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与调节,则会影响人的生 活、学习、工作,造成心理健康受损,甚至导致身体疾病。 大学生尤其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情绪不稳定的比例相当大,而且,从女大学生成长的文化背景与传统来 看,特别是在找工作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女大学生始终扮演着“弱者”的角色形象。“女人是弱者”的观念既影响着社会对女性①张志安,刘慧芳.大学生抑郁心理的成因与疏导[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 的评价标准,更影响着女大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随着现代观念的不断渗透, 女大学生在选择生活方式、处理现实问题以及自我控制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状态,也引起了社会 上较多的关注和争论。笔者认为,女大学生的情商问题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状态,只有科学地了解、分 析这些问题,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一个女大学生的抑郁症案例 下面这个案例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小洁(化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她的基本情况吧。小洁是我的一个师妹同时又是我的老乡,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美丽而热情的女孩, 每次在学校遇见她,总是乐呵呵的与我说笑。但就是这样一个热情充满活力的女孩竟然走上了轻生的道路, 这几乎断送了她美丽的生命,刚听到这样震惊的消息,我心里特别的不平静,我决定尽我最大的努力来挽 救这个美丽的姑娘,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学了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点粗浅 认识,我想尽我的所能来帮助她。于是我抽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她寝室看望她,她看到我后神情有点不自 然,并显出很忧郁的样子,但随着谈话内容的丰富化和轻松化,她脸上渐渐露出了一丝微笑,可能是身在 异乡的孤独,看到我犹如见到了亲人。随着我多次和她聊天,她渐渐也把我当成了朋友,还向我说出了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