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邦彦咏物词

周邦彦咏物词

周邦彦咏物词以常人境界入笔, 其风格自然以情为
主, 融会贯通真情于写就的物体与景象之中。即是说于周
邦彦清真风格的咏物词中, “情”为用笔著意之先, 是工与
言物而深于写情的词体风格。由于生活遭际的颠沛流离
与半生落宕的深切体验, 对于词中情感的描写已经成为
周邦彦词体的主要风格, 有着切肤之痛、曾深刻感触与渗
透至于心扉的至深情感。真挚情感的写照与寄托在周邦
彦清真( 悲欢离合) 词、羁旅行役词与其咏物词中, 都具有
明确而显著的特征。周邦彦咏物词中的物象描写不止与
单纯的写描与临摹, 而是更加注重于对主题情感的渗透
与抒发, 兼以对于清真意境的倾诉。周词中更多地借咏物
以传达词人与花叶针线之间所隐涵的别愁离恨、思绪万
千与刻骨铭心的悲欢离合之情、孤独寂寞的羁旅行役之
感。以个人的意气与情绪附加进入所咏物事, 其境界则
“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所著意者既涵常人之境界, 更体现
出作者自身情感体现与参照的境界。精细的描写与清真
的境界著意与婉笔秀词之中, 其风致更增而意韵尤切。例
如其名作《倒犯·新月》之咏月境界: 霁景、对霜蟾乍升, 素
烟如扫。千林夜缟。徘徊处, 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蹁
跹西窗悄。冒霜冷貂裘, 玉斝邀云表。共寒光、饮清醰。
淮左旧游, 记送行人, 归来山路窅。驻马望素魄, 印遥碧、
金枢小。爱秀色、初娟好。念漂浮、绵绵思远道。料异日宵
征, 必定还相照。奈何人自衰老。
词中虽然是描写月色清景, 但更多的是寄寓着对于
皎月之下故人的怀念、旧游的回忆, 作者主体的“我”与月
论一样, 成了词作所描写与勾画、点染与表现的主体。
由于加人自身的创作与描写因素, 周邦彦咏物词具
有明显的很强的主观性与强烈的感情色彩, 对于作者主
体的心理、情感都有机的贯通与词中, 与所描写的物象共
同成为咏物词所勾勒与点染书画的内容, 创作意图上的
兼及物我, 必然鲜明地体现于作品运思和结构之中。如其
名作《六丑·蔷薇谢后作》: 东园岑寂, 渐蒙笼暗碧。静绕珍
丛底, 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 别情无极。残
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 向人欹侧。漂流
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 何由见得? 陈廷焯论
此词云: “下文反复缠绵, 更不纠缠一句, 却满纸是羁愁抑
郁, 且有许多不敢说处; 言中有物, 吞吐尽致。”(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关于此间咏花的词意, 可以借前人之语来
互证, 以为其境界之注语。如黄蓼园尝云: “自叹年老远
宦, 意境落寞; 借花起兴, 以下是花、是自己, 比兴无端, 指
与物化。(

黄苏《蓼园词评》这样的作词手法与技巧, 与其
后陆游词作的前后呼应, 气骨相似。陆游词《卜算子·咏
梅》“道尽三年间事”( 黄升语) , “总是见宦迹无常, 情怀落
寞耳”( 黄蓼园语) 。
“融身于境界”在周邦彦咏物词中已成为主要的撰
词手法, 通过表现深沉回转的感情遭遇与人生体验, 寄寓
浓挚而沉郁的情感意绪, 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一样成为
咏物词所要表现的共同“主体”。于咏物词的创作中以心
理流程为运思着墨之痕迹, 意随境转, 心在物间, 体现出
宋代咏物词高超的创作手法与临摹勾画物象的词功, 其
咏物词著意与抒情的笔法, 为后世所广效袭与流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