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二)

我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二)

我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二)
我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二)

我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二)-

城关小学徐改玲

今天我在六年级一班上了一节英语口语课,在课文教学这一环境中,我把需要问的问题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与生活联系起来讨论回答。

Teacher : (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blackboard.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on it.Now,work in groups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in your books.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and talk about the questions.)

在学生讨论学习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他们在等待其他同学找出答案,而不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的乐趣不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而是等待结果,坐享其成。我想这种小组合作的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而主动参与。那么如何让多数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呢?第二节课,我又换了一种方法。

Teacher:(Call one of them to stand in the front.) Boys and girls, this is a new studen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Ask him , please.

S1: What’s your name?

S2: How old are you?

S3: Where do you live?

S4: Do you like China?

我发现课堂突然活跃起来,许多我意料不到的问题都从学生口中说出,学过的,没学过的,连本课中未出现的问题学生都全部找出来提问了,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竟然超过的有二十个。全班同学几乎都动起来,那几个我认为不怎样的学生,这节课也能在别人提问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问题。我真的应该重新认识学生了,不能以有色眼镜看人。

前后两节课,我做了一个比较。

第一,教学方法的转换,转换出不同的效果。第一节课,教师虽说注意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解决问题。但是不能照顾到学生的情绪,没有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氛围,给懒于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次问答中都能找到表现的机会,于是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兴趣自然生成。

第二,教师角色的转换,转换出更多的机会。第一节课,表面上看学生全部参与了教学过程,实际上还是那些学优生的机会多些,表面上的热闹,掩盖了学困生被动学习的实质。老师实际上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第二节课,问题的难易不受限制,自然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课堂自然活跃起来。老师变成了导演,变成了一名观众,作为演员的学生自然要卖力的表演了。

第三,学习方法的转换,转换出进取的信心与兴趣。小组学习名义上是自主学习,实际上参与时有了偷懒的时间,不想动脑筋时就能坐享其成。而答记者问的形式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不论难易只要能问出问题便可,所以学生要表现,就得自己做一些准备。这种方法既给了学生预习课文的动力,又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