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美国的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最先对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描述。格塞尔认为婴儿动作的发展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向,有系统、有秩序地进行的,这一过程主要由成熟因素所控制;在动作的发展过程中,相反力量总以相互交织的形式被再组织而得到平衡,其中也存在发展不平衡、机能不对称现象;而婴儿动作总体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一种在稳定和不稳定之间有规律地波动。格塞尔根据这些观点,提出了婴儿动作发展应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发展方向的原则、个体成熟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和自我调节波动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格塞尔对婴儿动作发展规律的这一描述虽意义重大,但由于他过分强调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外界环境在婴儿动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格塞尔关于婴儿动作发展的研究

格塞尔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从1916年起,他就和他的同事展开了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尤其是儿童动作发展的长期追踪研究。经过了数十年系统的研究工作,于1940年正式编制出了儿童发展量表,即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分别从婴儿的动作、适应、言语和社会应答这几个方面来对婴儿进行测查。

格塞尔进行研究工作的理论核心就是“成熟势力说”。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即成熟与学习,其中成熟更为重要。格塞尔认为某机能的生理结构未达成熟之前,学习训练的效果是微弱的,只有在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成熟状态时,学习才能起作用。格塞尔还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按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

为了论证他的“成熟势力说”,格塞尔曾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他选取了一对双生子T和C参加实验。从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让T每日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而从第53周起C开始爬梯训练,每日10分钟。结果发现,C只接受了2周的训练,在爬梯的各种动作指标上就达到了T的水平。他由此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格塞尔的这个实验及结论曾引起心理学家们很大的兴趣和讨论。

总之,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动作,儿童与客观世界建立了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建立了自我和客体概念,并产生了自我意识和最初的主客体的分化。动作对于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诱导作用,又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张向葵,刘秀丽,发展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5-96页.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一、生平简介 格塞尔(Arnoldgesell,1880~1961)是美国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1906年获克拉克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后,对婴儿期进行重点研究,在研究中感到基础心理学的知识比较缺乏,于是在30岁时进了耶鲁大学学医,并于1915年获得医学博士,在1911年在耶鲁大学创办了为他一生带来殊荣的儿童发展诊所。在此工作了五十年中,他和他同事从事了极为广泛,详细的婴幼儿神经运动发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关于儿童成熟的理。.还提出一个被公认较完善的儿童行为常模,还编制了测量婴儿和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量表-耶鲁量表。他还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电影来对儿童进行观察记录者之一。 二、主要着作: 1941年出版的《发展诊断学》 1925年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928年的《婴儿期和人的成长》 1929年的《同卵双生子的学习与成长》 1940年的《儿童生活的最初五年》 1943年的《现代文明中的婴儿和儿童》 三、成熟势力理论

﹙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纪的胚胎学的研究.霍尔的复演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 ﹙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 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有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有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 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体发展的顺序。只有当结构与行为相适应的时候,学习才可能发生;在结构得以发展之前,特殊的训练及学习收效甚微。 着名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格塞尔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协调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由于同卵双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儿童发展理论之成熟势力说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儿童发展理论之 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1961)。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 强化练习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第二章 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

2.在线学习 2.1导语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伊捷斯说:儿童超过自己年龄的发展对于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还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不排除缺少早期发展,后来却了生跃进的可能性。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2.1电子讲义 第一节背景与传略 在第一章中曾讲过发展理论的主题之一是遗传与环境。因此,在心理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派对立的观点: 一派观点被称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而不能改变它。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就是一种代表性言论。 另一派观点被称为环境决定论--机械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所决 定的,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年龄特征,否认儿童的自主性。 在这关于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作用的争论中,格塞尔站在了遗传决定论的一边。他认为儿童的发展由成熟决定,成熟的顺序则由基因控制。儿童有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成人在教育他们时应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这是格塞尔理论的主线。当然,我们在理解格塞尔理论时,除了要抓住这条主线外,还应记住:格塞尔理论的功绩和现实意义在于向我们证明成熟机制如何在复杂的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教育不能忽视遗传的作用,不能在孩子身上重演拔苗助长的悲剧。我们不能机械地将格塞尔理论机械地理解为遗传决定一切,毕竟环境对发展还是有作用的。 第二节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 1、遗传决定的重要性 格塞尔学派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格塞尔根据自己长期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个基本的命题,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Gesell,ArnoldLucius)美国心理学家。1880年6月21日生于威斯康星州的阿尔马;1961年5月29日卒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1903年,格塞尔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1906年,获得克拉克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1911年,他任教于耶鲁大学,并于1915年获该校医学学位。嗣后,他一直在耶鲁大学执教至死。 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1929年,他首先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他们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须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进一步观察发现,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 格塞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和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

纪的胚胎学的研究.霍尔的复演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 ﹙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 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由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由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 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模拟试卷(合并)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机能不对称原则 P27-28 2、可知度 P46 3、本我P118 4、发展方向的原则P27 5、发展 P5-6 6、退化P126 7、低级心理机能 P238 8、停滞 P126 9、同化P 181 10、行为模式(A.Gesell)P94 11、观察学习P90 12、关键期P 277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P26 (A ) A、突然转变 B、阶段连续 C、逐渐过渡 D、线性连续 2、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 P42 (D ) A、认识过程 B、理解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3、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P65 (B ) A、实用性的 B、实验性的 C、实例性的 D、实质性的 4、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P240 ( B )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主客体相互作用 D、社会学习 5、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P73(C ) A、递增 B、适量 C、越少 D、越多 6、弗洛伊德认为,就本质而言,防御机制是: P 133 (C ) A、本能冲动 B、行为系统 C、精神动作 D、里必多 7、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 P83 (B ) A、改变习惯 B、改变强化 C、改变刺激 D、改变环境 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P 111 (B ) A、性欲的表现 B、愿望的达成 C、本能的冲动 D、要求的反映 9、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 P 191 (B ) A、失调 B、对抗 C、解除 D、平衡 10、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 P91 (A ) A、定向过程 B、选择过程 C、观察过程 D、学习过程 11、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 P99 ( C ) A、教育 B、交往 C、行为 D、个性 12、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P119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13、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 P280 ( A ) A、鲍尔毕 B、劳伦兹 C、安思沃斯 D、达尔文 第 2 页共7 页 14、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 P 85 (C ) A、强化 B、习惯 C、塑造 D、 15、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 P142 ( A )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参加活动 16、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P90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17、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P119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18、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P79 (c )

读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有感

提请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树立重视儿童成长规律的观点,是格塞尔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一大功绩,也是格塞尔对儿童的一大奉献。其实质是向我们提出一个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解方式,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格塞尔提出的一系列育儿观念,把他的学说从儿童心理的范畴超越到养育和教育的范畴,大大地扩大了格塞尔学说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在成人的催促下,童年过得太匆忙。 成人对儿童的教导又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使孩子们无暇享受童年这一美好的人生阶段。 格塞尔的同事曾向父母们提出以下忠告: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应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行也各有差异,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善于发现,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记得班上有个叫翀翀的孩子,刚上小班时,性格非常内向,而且很偏食,只喜欢吃牛肉等肉类荤菜,蔬菜碰都不碰一丁点,也不爱吃水果。上课时,他不愿举手发言,音乐活动中,从来不唱歌,任我们老师怎么鼓励,他就是不发言。 中午的进餐更是让我们头疼,有时一点饭都不吃,只吃几块饼干。有几次搭班的老师用了“硬”的手段,要把他送到托班去,可他除了哭就是不吃饭,他的爸爸妈妈更是拿他没办法。为了让翀翀尽快地融入集体,培养他活泼自信的性格,每天早上,我热情地接待他,询问他在家的趣事;游戏时,特别关注他,音乐活动中,牵着他的手一起做游戏,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夸他懂事,有进步了;

心理发展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发展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首先,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 2.发展方向的原则 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3.可知度 这个概念是吉普森的贡献,意识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4.消极强化 所谓消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5.观察学习 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班都拉把它定义为:“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也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6.神经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 7.离众 所谓离众,就是表现为既不归属于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8.同一性混乱 同一性混乱是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典型的同一性混乱表现为“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结果是退学、离开工作。整夜在外逗留或孤独陷入古怪而难以接近的心境之中。 9.同化与顺化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与一个集体正在形成或已完成形成的结构内,顺化就是改变内部结构以适应现实。

10.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11.关键期 关键期,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伦兹1955年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明显,关键期就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成熟优势说

成熟优势说 成熟优势说:强调的是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进行与之相宜的学习活动,反对过多、过早的外部干预. 儿童成熟理论﹙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纪的胚胎学的研究.霍尔的复演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G.E.Coghill﹚.﹙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有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一、理论的主要观点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 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有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体发展的顺序。只有当结构与行为相适应的时候,学习才可能发生;在结构得以发展之前,特殊的训练及学习收效甚微。 敏感期以及发展形式﹙根据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的关键期﹚ 格塞尔认为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敏感期。他要求教育在此期内有针对性地对儿童施教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他还提出,儿童的成熟不完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通过从发展的一种水平向另一种水平的突然转变,这种变化不是随意性变化,而是类似周期性变化,周期的波峰与波谷受到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成熟机制的影响。﹙成长模式﹚ 二、婴幼儿养育 ﹙一﹚教养婴幼儿应以儿童为中心 格塞尔认为,婴儿带着一个天然进度表降临人世。婴儿尽管知识尚未开化,但对于其内在需要,对于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非常“聪明”,父母﹙养育者﹚应追随儿童,从儿童本身得到启示,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自己的意愿或规定的模式。养育者要仔细观察善于追随儿童的信号和暗示,才能了解或确信婴儿具有先天的诸如吃奶,睡眠,觉醒,坐起,爬走等自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复习题(有答案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遗传与环境(理解即可) 发展PPT19 二、思考题: 1. 发展与变化是同一个意思吗? 2. 发展理论有什么任务? 3. 请结合自己的经验说明任何人无论是否意识到,都是按照一种理论在观察和处理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学习和掌握发展理论的重要性。 4.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作用。 第二章 选择题: 1.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 B A、量变 B、个别差异 C、质变 D、相互作用 2.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 B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训练 3. 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A A、突然转变 B、阶段连续 C、逐渐过渡 D、线性连续 4. 格塞尔把儿童机能一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C A、单侧原则 B、偏好原则 C、不对称原则 D、主导性原则 5. 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B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填充题: 6.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7.格塞尔认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能进行自我调节。 8.格赛尔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了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发展方向原则个体成熟原则、自我调节原则。 9.格塞尔认为发展具有方向性,如,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名词解释: 行为模式(A.Gesell)PPT33 机能不对称原则书P27-28 准备(A.Gesell) 简答题: 1.格塞尔提出的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儿童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当儿童处于“准备”状态时,成人应取什么态度? 4.格塞尔的成熟理论对当前的教育有什么现实意义? 5.结合当前的社会心理和教育现状去重新认识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三章 选择题: 1.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D

发展理论

1.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毕生 3精神学派:弗洛伊德 4什么是理论:理论是对通过观察所收集的经验事实加以假设后形成的一套由术语组成的句子 5什么是发展: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机构像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6发展理论的任务:第一描述一个或几个的心里领域的发展过程第二描述几个心里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第三解释发展的因素和机制 7研究知觉--吉布森研究思维--皮亚杰 8发展理论的作用: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 9发展理论主题:心里的实质量变与质变遗传与环境理论自身的建设 10格赛尔成熟势力学说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观点:1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2发展的性质3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2相互组织3技能不对称4个体成熟5自我调节) 4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5育儿观念 11对格赛尔的评价:1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2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2行为主义发展理论--毕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环境决定论,思维与大脑无关)13行为的概念: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这一系统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其构成单位都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 14适应的概念:有机体通过运动改变了他的生理状态,那个刺激不再引起反应 15行为主义的思维:习惯的思维无声计划性 16影响动作习惯形成的因素:年龄练习的分配 17儿童情绪的模式:惧怒爱18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19强化:是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刺激 20儿童行为的变化--反应率第一基线即儿童在实验操作以前的状态第一实 验期即给予一定的刺激第二基线即取消第一实验期所给予的刺激以检查第一 实验期的作用第二实验期将第一实验期所给予的刺激再度施予儿童,从而确 定第一实验期所给予刺激的作用 2.训练精神病的方法:模仿疗法随机强化法代币法厌恶刺激法 21斯金纳三原则:1小步子前进原则2主动参加原则 3及时反馈原则 2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 运动复现过程(4强化和动机过程 2观察学习的模式 (1行为模式(2言语模 式(3象征模式(4抽象模式(5参照模式(6参与性模式(7创造模式(8延迟 模式 3社会学习的研究(1攻击性(2亲社会行为(3行为的决定因素 23华生对经典行为主义的评析:优1使心理学从哲学的边缘跳入科学之林2 使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内省转入客观经验研究3使心理学走出学院的围墙进入 广泛的实用领域4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原则弊:根本上削弱了 心理学的生命力排斥任何形式的内省,不可避免的造成研究方法的单一不利于 心理学的研究 24评析斯金纳:1丰富了华生的s-R公式的内容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立场比 早期行为主义更坚定 25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1创设丰富环境形成适宜学习的条件2积极 运用强化原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3利用消退方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4发挥榜样作用促进社会学习 26本能:力比多 27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8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 岁)4潜伏期(6-11岁)5青春期(11-13岁开始) 29儿童焦虑分类:真实性焦虑神经病焦虑道德的焦虑 30焦虑的防御机制1压抑2反向作用3投射4退化5停滞 31精神分析法的要点;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暗示移情 32基本焦虑理论--霍妮 33童年经验影响方式:1早起经验留下了可被直接追溯的痕迹2童年的整个经 历带来的某种性格结构或更确切地说是开始了某种性格结构的发展 3.儿童焦虑是应付外界的手段:趋众逆众离众 4.防御策略归类:盲点分隔合理化过分自控自以为是捉摸不定犬儒主义 等作用 5.同一性渐成说--埃里克森1自我与同一性2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 6.对精神分析学的评析:1开拓了心理学的新的研究范围2推动了对儿童早期 经验的研究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建立3丰富了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弊:1富 有主观色彩2有泛性论倾向3歧视妇女反对男女平等 7.精神分析学说与学前教育:1重视童年经验保护幼儿心理健康2充分认识每 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性3关心幼儿人际关系克服基本焦虑 8.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结构的概念:就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它不仅指具有解 剖学意义的实际结构也包括功能意义上的结构 9.组织的概念:是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10.适应的概念:是指结构的同化和顺化两种机能及这两种机能之间的关系 11.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 12.动作到运算的过程:1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2动作的内化内化的可逆的 动作 13.皮亚杰的游戏分类:感知-运动水平上的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创造 性游戏(儿童绘画是智力发展的尺度) 14.发展阶段特征的性质:1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2阶段的整合 性3阶段的双重性(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影响平衡化

自学考试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资料全

学前教育本科 儿童发展理论 内部资料 绪论 (2) 第一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 (3)

第二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4) 第三章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理论 (6) 第四章日内瓦学派的发生认识论 (7) 第五章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9) 第六章生态学和习性学的发展理论 (10) 绪论 1、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心理学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心理学是什么?第二,怎样研究心理现象? (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心理学面临的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对象——人。无论把心理学当做自然科学来看待还是当做社会科学来看待,任何一个学派运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揭示有限的规律和作出有限的贡献,“心理学有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即没有哪一种理论或范式能包容人类行为的广阔范围和全部复杂性”。 2、什么是发展 (1)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就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也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成为发展。空间变化、非空间变化虽然具有可逆性,但不具备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性。发展还可以说成“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制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指导研究 (1)理论还能启发思考。指导观察和产生新信息。 (2)理论不仅能促进研究者新的观察,而且还能促进我们重新考察那些早已脍炙人口而反遭忽略的变量。 (3)事实上,每一个研究者总是在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儿童发展研究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从假设起步的,而假设必定来自于一定的理论。 4、发展理论的主题 (1)心理的实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机械轮的观点中,整个世界好像是一台在时间和空间中运转的机器,它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与机械论相反的是机体论,该思想起源于莱布尼茨。 (2)量变与质变:机械论强调外部环境、刺激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其逻辑的结果是认为心理的我发展只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量的多少,而无法涉及质的变化。 (3)遗传与环境(或成成熟与学习):关于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他在分析发展的因素时指出了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的各自作用,成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 5、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一切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构建理论。 1、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每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都具有() A:模糊性 B:不确定性 C:真实性 D:可逆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每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故选B。2、机械发展论强调,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内部变化 B:外部环境 C:内在机制 D:遗传基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量变与质变这一知识点,机械论强调外部环境刺激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故选B。 第一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 1、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基本观点 在心理学界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1)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所具有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物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遗传决定论); (2)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所处的环境、教育、社会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决定论)。 2、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 在遗传与环境作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生物学结构,而这个生物学结构的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 3、发展的性质 格塞尔认为,儿童的生理熟表现为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不同水平之间的行为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性表现为波峰和波谷周期性的变化。 格塞尔认为,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变化,结构性的变化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 4、发展的原则

成熟势力说精编版

1.成熟势力说: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坏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的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多,而与学习的关系较少,学习知识促进成熟,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2.华生行为主义学说:华生提出的学习学说本质上是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联系,他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知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刺激,这就是“刺激-反应”理论。①人的发展完全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否认遗传的作用。②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③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 3.斯金纳行为主义学派:提出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幼儿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①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②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③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④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4.弗洛伊德:①提出人格由本我、超我、自我构成②本我是人的意识的最低层,处于“潜意识”状态,遵循快乐的原则③自我处于本我和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对本我加以控制与压抑,遵循现实原则。 ④超我是人意识的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以社会道德标准或理想来控制行动,遵循道德的原则。⑤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平衡状态被破坏,就会产生精神疾病。 5.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想要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他认为人格发展中,自我的作用十分重要,人的发展是以自我为中心,将人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这一学说强调人格发展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重视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人格发展渐成说”①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②自主对羞愧(1-3)③主动对内疚(3-6)④勤奋对自卑(6-12)⑤青春期(12-18)⑥成年早期(18-25)⑦成年晚期(25-65) ⑧成熟期(65以上) 6.皮亚杰认知四阶段:⑴感知运算阶段(0-2):物体恒存,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主客体分化,感知与动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

儿童发展理论(王振宇主编)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社会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2019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儿童发展理论之成熟势力说_746

2019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儿童发展理论之成熟势力说 【摘要】婴幼儿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有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有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下面小编为考生带来儿童发展理论之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1961)。 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 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 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

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 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是教师资格频道为您整理的2019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儿童发展理论之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

格塞尔的成熟论 阿诺德·格塞尔(Arnold Gesell,1880-1961)是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也是最彻底地把胚胎学的模式应用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人。 (一)基本观点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maturation)。他认为,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格塞尔的这一论断,主要来自他的经典的双生子爬梯研究。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格塞尔还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过广泛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他们的成长趋势,从中概括出一些重要的观点: (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2)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发展质量较高或较低的年龄段有顺序地交替。 (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例如,在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首先形成并发生机能的器官是心脏,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其头部的发展先于四肢等这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进行的。对于胎儿以及出生后的个体而言,其发展也主要是受基因控制。 关于发展的性质,格塞尔认为,成熟是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的突然转变。各水平之间的行为具有不连续性,这种不连续性表现为波峰和波谷周期性的变化,所谓波峰和波谷,也就是格塞尔所认为的发展质量较高的年龄段和发展质量较低的年龄段,它们是有序交替、周期变化的。但无论是波峰还是波谷,都受不同时期的成熟机制的影响。格塞尔提出,发展有五个原则: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相互交织的原则(人类的身体结构是建立在左右两侧均等的基础之上的)、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对于人类而言,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为有效,因而导致一只手、一只眼、一条腿比另一只手、另一只眼、另一条腿占优势的结果)、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推备状态)、自我调节的原则(自我调节是生命现象固有的能力。如婴儿能自我调节自己的吃、睡和觉醒的周期)。 (二)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 因为格塞尔强调遗传和成熟的时间表以及发展的周期性,所以他认为年龄是生物变化的一个相当精确的指标,是发展的准确界标。其中,青少年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指的是从11岁到21岁这段时期,而11岁到16岁这五年尤为重要。因为从11岁起,儿童的机体开始出现巨大变化,生理上的剧变、性机能的逐渐成熟,引起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比如,情绪不稳定、爱冲动、逆反、好与人争吵、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然后他们会逐渐变得内向、爱沉思、爱作自我批评并以批评的眼光看待他人等,后来又逐渐变得外向、情感易外露、爱谈论“个性”等,最后外向又转为内向、独立性增强、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得到发展、情绪逐步稳定起来等等。整个青少年期的更新、整合和均衡在不断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并最终使个体的心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格塞尔所描绘的11一16岁青少年的特点 格塞尔认为,由于各人的结构,以及成熟次序不同,所以存在着个别差异。格塞尔不像霍尔所说的那样认为青少年必然有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他认为成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儿

成熟势力说的主要观点与启示

成熟势力说的观点和启示 成熟势力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这个学说强调幼儿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格赛尔设计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的实验对象是一对出生46周的同卵双胞胎(代号分别为T和C),安排T 和C分别按不同时间和方式练习爬楼梯。 格赛尔先让T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实验,C则不进行此种训练。6周后,T爬5级梯只需26秒,而C却需45秒。从第7周开始,格赛尔对C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结果C反而超过了T,只要10秒就爬上了5级梯。 格塞尔解释说,在幼儿46周时对其进行爬楼梯训练为时尚早,幼儿还没做好生理上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效果只能事倍功半;而在52周开始训练,幼儿的成熟机制已经发展完善,生理上已经准备充分,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格赛尔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胚胎期、胎儿期还是出生后,个体的发展都遵循着严格的顺序,按 照他的成熟顺序(成熟机制)逐步发展。即幼儿发展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成熟机制是推动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外在的教育和训练只能基于成熟机制而进行,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若个体的生理尚未成熟,这种教育和训练的得益可能是相当短暂的,有

时甚至是徒劳无功的。 成熟势力说的观点对学前教育教育的有两点启示。 首先,教育应该顺应幼儿的生理成熟机制,尊重幼儿的实际水平,不要违背幼儿发展的自然成熟规律。比如,婴儿一般在3个月左右学会抬头,4个月以后学会翻身,7个月才能坐学爬,1岁左右才能学会站立或独立行走,这是婴儿发展的一般生理规律。若父母让婴儿过早地训练这些动作,对婴儿的骨骼正常发育是非常有害的;幼儿心理发展方面,若人为地加速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婴幼儿期是幼儿的游戏期,让幼儿提前识字、背诗或者强化训练艺术才能,是揠苗助长的行为。 其次,教育应科学对待幼儿的发展规律并采取恰当的态度。幼儿在发展的许多方面,如言语的发展、大(小)便的训练、学习走路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规律,成人应宽容、耐心、接纳、善待幼儿,这样才不至于导致成人与幼儿间的冲突。 邓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美国的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最先对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描述。格塞尔认为婴儿动作的发展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向,有系统、有秩序地进行的,这一过程主要由成熟因素所控制;在动作的发展过程中,相反力量总以相互交织的形式被再组织而得到平衡,其中也存在发展不平衡、机能不对称现象;而婴儿动作总体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一种在稳定和不稳定之间有规律地波动。格塞尔根据这些观点,提出了婴儿动作发展应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发展方向的原则、个体成熟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和自我调节波动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格塞尔对婴儿动作发展规律的这一描述虽意义重大,但由于他过分强调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外界环境在婴儿动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格塞尔关于婴儿动作发展的研究 格塞尔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从1916年起,他就和他的同事展开了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尤其是儿童动作发展的长期追踪研究。经过了数十年系统的研究工作,于1940年正式编制出了儿童发展量表,即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分别从婴儿的动作、适应、言语和社会应答这几个方面来对婴儿进行测查。 格塞尔进行研究工作的理论核心就是“成熟势力说”。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即成熟与学习,其中成熟更为重要。格塞尔认为某机能的生理结构未达成熟之前,学习训练的效果是微弱的,只有在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成熟状态时,学习才能起作用。格塞尔还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按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 为了论证他的“成熟势力说”,格塞尔曾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他选取了一对双生子T和C参加实验。从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让T每日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而从第53周起C开始爬梯训练,每日10分钟。结果发现,C只接受了2周的训练,在爬梯的各种动作指标上就达到了T的水平。他由此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格塞尔的这个实验及结论曾引起心理学家们很大的兴趣和讨论。

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资料

同学,你好 这份资料其实就是备考资料,可以凭学员手册去前台取,但是如果你没有时间来学校取,请参考这份资料,在这份备考资料中,我已经把所有会考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的知识点都梳理出来了。这门学科案例分析全部都是从书上出的,我已经把书上的案例分析及案例分析答案全部整理在这份资料里了,此外,习题册上的题目也常常会考,如果你的习题册不幸丢失,或者你连习题册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也没有关系(我就知道会发生这种事),因为习题册上所有的选择题及答案,这份资料上面都有,习题册上所有的论述题及简答题,我也全部写进这份资料里了,所以手握这份资料就等于拿到了百科全书,如果你周末没来上过课,连复习课也没有来,这份资料就是你的救命稻草了,请好好利用哟。 此外,考试这种事情还是比较捉摸不定的,如果周末没有来上过课,还是请找同学借书,把书给划一下,自己看几遍,或者来找我借书(这周和下周六来学校能找到我哦)。 这门学科有几个知识点还是有点难度的,如果没有看懂,也是可以来找我的。 最后,注意事项几则,考试临近了,不要玩得忘记复习,不要一翻开书就想睡觉,别追剧追得太猛,考试前,如果有小伙伴约你出去吃喝玩乐,如果这个小伙伴没有皮亚杰可爱,就请拒绝他!!!认真复习。你们都很聪明,我相信你们能通过考试哦,不要辜负我对你们的希望,我相信你们能做到! 最后希望你们可以认真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 在唠叨的大路上越走越远,但是时刻想着你们的:儿童发展理论老师

第一部分:知识点串讲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理论:理论是通过观察所收集的经验事实加以假设后形成的一套由术语组成的句子。 2.模型:模型是科学理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个中介,是对世界高度的理想化、局部化的模拟。 3.主题:主题是激励和指导科学家进行研究的元理论信奉。 4.发展: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判断题) 5.发展理论:发展理论可界定为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全过程和探讨发展机制的理论。 6.机体论:机体论这一思想起源于莱布尼茨,该理论把人看作是一个生命系统而不是机器。 7.心理实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实质的真实内涵。 简答 1.发展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1.第一,描述一个或几个心里领域的发展过程 2.第二,描述几个心里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3.第三,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2.发展理论的主题: 1. 心理的实质 2. 质变与量变 3. 遗传与环境 4. 理论自身的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