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新农村规划

山东省新农村规划

山东省新农村规划
山东省新农村规划

山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目 录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条件 (5)

(一)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 (5)

(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明显增强 (6)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成效显著 .............................. (6)

(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7)

(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8)

(六)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8)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10)

(二)主要任务目标 (12)

(三)村级分类及其发展要求 (14)

三、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建设生产发展、

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5)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6)

(二)突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19)

(三)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组织经济 (22)

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建设生活宽裕、保障

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3)

(一)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4)

(二)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26)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8)

五、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为根本,建设乡风文明、

和谐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0)

(一)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30)

(二)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31)

(三)发展农村文体事业 (33)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3)

六、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建设村容整洁、

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4)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4)

(二)构建现代村镇体系 (35)

(三)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家园建设 (37)

七、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为保障,

建设管理民主、法制健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8)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38)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40)

(三)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41)

八、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体制保障 (41)

(一)建立完善城乡统筹的发展机制 (42)

(二)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44)

(三)建立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 (46)

(四)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47)

(五)建立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机制 (50)

附件:

1、“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2、新农村建设(村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历史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与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省八次党代会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更加文明进步,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

“十五”以来,全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生产总值于2002年和2004年连续登上1万亿元和1.5万亿元两个台阶,2005年达到18468.3亿元,年均增长13.2%,人均生产

总值达到2447美元。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72.7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22.5%。发展后劲明显增强,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816亿元,超过前20年投资总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实施制造业强省战略,全省工业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发展机制日趋完善,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群、涌现了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培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到2005年,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956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8%;城市化的实施,促进了全省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200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拓展了农村人口转移和农民就业空间,增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成效显著。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东中西联动发展,全省已经形成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加速崛起、西部地区跨越式赶上的新局面。“双30”工程加速推进,形成了30个

经济强县增创新优势、30个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796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4650亿元,年均递增18.7%;县域财政收入从277亿元提高到502亿元,年均递增26.9%。有2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居全国第二位。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为城乡联动、工农联动、统筹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全省农业总体上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速转型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0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928亿元,畜牧业和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2.5%。粮食总产连续多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外向型农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达到70亿美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农业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到52%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800多家。农村二三产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实现增加值7500亿元,实现利税2250亿元,从业人员1630万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1元,收入增幅自2002年以来连续3年保持在10%以上,非农收入比重提高到56%。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

的产业基础。

(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718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820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199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0841万亩、8075万亩和5570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0%。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通柏油路,自来水受益村达到52%,有线电视覆盖面接近50%。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改善,正由温饱型向宽裕型转变。2005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36元,住房、教育和生活耐用消费品等消费增幅均在20%以上,恩格尔系数降为39.8%。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十五”期间,共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73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29万平方米,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8%。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取得明显成效,参加农民达到2863万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除烟

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省农民累计减负220多亿元,累计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6.3亿元。乡镇机构和人员得到精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市场全面放开。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基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机制逐步健全,民主选举、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小康村、文明村创建等活动广泛开展,2005年全省有28个村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涌现了一批民富村强的先进典型,创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成功经验,造就了一批引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体制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省已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但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资源和市场约束日趋突出,农业大而不强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还不够快,“三农”投入稳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村改革

有待进一步深化。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较大。有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全省上下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坚持不懈,积极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突出发展县域经济,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进程,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政策体系、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联动的产业体系和城乡对接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新农村建设中,着重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盘谋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发展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始终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摆到重要的位置,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得到实惠。

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配置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优化新农村建设环境,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探索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和途径,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典型引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强求一律,杜绝形式主义。

坚持改革驱动,市场拉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消除制约“三农”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方法解决

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主要任务目标。

2010年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要起好步、开好局。主要目标为:

农村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初步形成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合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畜牧业和渔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粮食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逐步建立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非农收入比重达到70%,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民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恩格尔系数降到37%以下,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左右。

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到2010年,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客车,全省农村公路总规模达到19.5万公里,农村油(水泥)路通达率达到99%,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饮用水国标符合率达到70%,农田灌溉水利用率达到6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8%,广播电视普及率达到95%,适宜

地区20%的农户用上清洁能源。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70%以上行政村主要街道实现硬化、绿化和亮化。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小学、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农村高中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全面发展;全省基本建立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85%以上农村人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省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备。

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健全的乡规民约,文体生活活跃,人际关系和睦,村务管理民主,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 80%以上的乡村基本达到文明乡村标准。

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 2011年到2020年,要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为:

农村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成现代农业体系。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3600亿元,粮食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农机化水平达到90%。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农民生活宽裕,村庄环境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非农收入比重达到85%,恩格尔系数降到33%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行政村的主要街道实现硬化、绿化、亮化。

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卫生服务网和防灾、环保、新能源等基础设施体系,实现高质量的村村通沥青(水泥)路、通自来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全省农村公路总规模达到21.5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饮用水国标符合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县城-中心镇-农村社区(中心村)-居住点(基层村)特色鲜明的村镇布局。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均达到95%,农民大病医疗费用公共负担比例明显提高。

农村和谐稳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更加普及,民主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三)村级分类及其发展要求。

针对全省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以2020年规划指标为目标值,以主要的23项指标及其权重为依据,测定全省各行政村的综合实现指数,据此将全省农村分为三大类:一类村:

综合实现指数达到70以上,目前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4%。二类村:综合实现指数达到50以上,占45%。三类村:综合实现指数在50以下,占41%。根据不同类型村的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和引导,培优做强一类村,加快转化二类村,重点扶持三类村。以2020年规划值为测算尺度,到2010年,全省一类村比例达到25%,二类村达到45%,三类村30%。全省综合实现程度由2005年的56%提高到70%;到2020年,一类村达到90%,二类村10%。

在区域发展上,按照“促强扶弱带中间”的思路,实现全省新农村建设东、中、西整体推进。东部地区特别是30个经济强县率先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出经验,在发展模式上探路子,到2010年,40%以上的村达到一类村标准;西部地区特别是30个欠发达县跨越式赶上,发挥土地、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发展速度上要快于东中部地区,到2010年,15%以上的村达到一类村标准;中部地区主要是“双30”之外的县加快发展,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到2010年,30%以上的村达到一类村标准。东部地区要率先提前达到2020年新农村发展目标,中西部地区也要力争提前完成2020年发展目标。

三、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建设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突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经营机制创新,努力增强村级经济实力。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粮食生产“三条底线”(保持基本农田80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亿亩,粮食产量700亿斤)不动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的标准农田。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搞好水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灌溉,“十一五”末,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

培植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种植业做大做强蔬菜、棉花、水果、油料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培植花卉、中药材等新兴产业;畜牧业稳定生猪、肉鸡和禽蛋生产,扩大肉羊、肉牛、奶牛生产,推行标准化养殖、企业化经营,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畜牧业基地。水产业要加快推进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建设,加大渔业资源修复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海珍品养殖业、远洋渔业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把我省

建成全国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出口基地和水产品物流贸易中心。搞好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渔港建设。林业要突出特色,加快建立一批优质林果、种苗、花卉等生产基地。依托现有造纸企业,建设原料林基地,提高林纸、林板一体化水平。加快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实施“山东省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计划”,促进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努力培育一批产业优势大、骨干企业强、集群效应突出的特色产业带,力争“十一五”期间形成8大优势产业带(区)、11大优势农产品和100个名牌产品。加强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和重点出口龙头企业培育,建立部门协调、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科技支撑的农产品出口预警系统,提高我省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重点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对全省农业科研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创建国家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相互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加快推动我省由农业科技大省向农业科技强省转变。实施农业良种工程,以良种攻关和源头创新为重点,强化种质资源保

护、引进和利用,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良种育种技术研究,加快农业新品种升级换代。到“十一五”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开发前景的农业高技术成果占农业科技总成果的40%,农业科技成果配套率提高20%以上,每年农业发明专利授权占全国的15%以上。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要求,构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十一五”期间,围绕节本增效技术、进口替代品开发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储藏保鲜、深度加工技术,重点研发100项重大农业应用技术,主推100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加快培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有关政策措施,扩大扶持资金规模,引导社会资金和外资从事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搞好存量调整,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营、兼并联合等方式,着力培植一批发展前景好、企业规模大、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到“十一五”末,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0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1500家,过10亿元和50亿元的分别

达到100家和10家。完善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参股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积极引导农村经济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和协调,发挥其在政策咨询、信息交流、招商引资、扶贫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为农民、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服务。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动植物防 疫体系,搞好病虫害防治,抓好动物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加强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不断提高防治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积极研发推广高效农业机械,扩大农机作业领域,发展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建立农业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加强灾害监测设施和水利、人工影响天气、病虫害等防御设施建设,增强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洪涝、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二) 突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加大“双30”战略实施力度,进一步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依托,以各类经济园区为载体,突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进程。创新县乡工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思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县乡工业增长方式,走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一是集中培育支柱特色产业。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市场开拓、新产品开发和名牌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重点改造提升食品、造纸、轮胎、服装纺织、农用机械、化肥等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竞争优势。引导支持创新能力强、名牌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大型骨干企业,通过横向联合、并购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综合素质高、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抓紧制定和实施《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乡村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逐步扩大省级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有条件的市、县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一批小而专、小而强的农村中小企业。坚持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特色化、专业化、大市场”的发展路子,加强对专业村、专业乡的扶持和引导,强化区域内企业的相互协作和产品配套,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三是推进县乡工业向园区集聚发展。依托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劳

动力资源,结合全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调整,加快城市的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初级加工型产业向小城镇和资源丰富地区转移。支持专业乡和专业村与城市大中型企业实施产业对接、配套联合,实现借力发展。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乡村工业向城镇和园区集中。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工业服务体系,重点加强融资担保、企业诚信评价、人才培训、创业辅导、行业协会、法律服务六大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繁荣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文化、教育、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农村商品流通、乡村旅游,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面搞活农村流通业。围绕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以城市大型商贸企业、农村供销社和邮政物流系统为依托,积极构筑农产品购销、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供应三大流通网络。一是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改造提升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提高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培育经营规模大、管理水平高、具有价格形成能力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加强农村集贸市场质检、仓储等设施建设,增强其农产品集散和便民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努力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支持农民创办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

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龙街镇立昌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前期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确实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立昌村委会根据县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订建设社会义新农村前期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立昌村委会隶属于澄江县龙街镇,位于江川与澄江的交界处,共有农业人口672户2442人,共有八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1292.52亩,属于山区村委会,多年来的经济收入都以种植烤烟为主,由于受水利条件的限制,生产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一直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生活非常艰苦。自2002年立昌村开发旅游事业以来,产业结构有了根本上的变化,靠海边的大部分村民把旅游业作为自己的主要支柱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立昌村党总支、村委会班子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干群关系融洽。广大农民群众苦干精神强,村风正,民风顺,观念新,思路活,信息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大,信心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为目标,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总抓手,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立昌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目标任务 通过五年的努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塑造新面貌、树立新风尚、健全新机制,制定一个好规划、创建一个好班子、营造一个好环境,使立昌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村标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组织领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重、要求高,为了确保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具体工作由具体人员抓落实,9月4日村两委班子开会讨论成立了立昌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村委会主任刘建勋

村修路倡议书范文6篇

村修路倡议书范文6篇 Model text of village road construction proposal 编订:JinTai College

村修路倡议书范文6篇 前言:倡议书指的就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本文档根据倡议书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村修路倡议书范文 2、篇章2:村修路倡议书范文 3、篇章3:村修路倡议书范文 4、篇章4:关于捐资修路倡议书范文 5、篇章5:关于捐资修路倡议书范文 6、篇章6:关于捐资修路倡议书范文 村主干公路硬化的建设,是破除交通瓶颈、提升村中优势的关键之举,是本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那么你知道村修路倡议书范文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泰为你整理的村修路倡议书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篇章1:村修路倡议书范文

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贤仁志士: 你们好! 树高万丈,根在家乡。不管您身在何方,身居何职,身 事何业,您一定忘不了生您养您的故土,眷恋着故乡的山水,牵挂着故乡的亲人,关注着故乡的发展,企盼着故乡的佳音。你们是家乡的骄傲,家乡是你们的牵挂;你们是家乡的脸面, 家乡是你们的后盾。 盛世龙腾,沐浴党恩。龙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 迸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仍是一片需要我们共同关注与奉献的土地。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龙由公路曾在你们的鼎力资 助下于早期修建,为当地商贸往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路面狭小,曲折弯多,年久失修,来往车辆避让不易,过往行人受吓担惊。龙由公路升级改造,民众疾呼!龙岗乡党委、政府听察民意,顺民心,解民忧。屡经周折,升级改造工程终得立项,并列为石城县委、县政府20xx年1号重点工程。机会来之不易!新龙由公路按国家三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定于20xx年6月破土动工。该工程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乡城镇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八里营乡20XX年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城镇化水平为工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发挥小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小城镇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促进全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我乡20XX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年的努力,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城镇功能更加完备,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幸福, 20XX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按照四级水泥路面的标准,于年底前完成本乡五干排南岸四万路至路寨段总长2000米的道路硬化任务,为小城镇建设和市场发展搭建好基础框架。

(二)于6月底前完成八里营集段道大路两侧隔离带安装的安装工作,8月底前完成马路市场的清理,保障道路的畅通。同时搞好八里营集南街商业摊位的规划,组织好广大商户向规划摊位的转移。 (三)做好占地70亩初中新校建设的规划、清障、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保证年内顺利开工,力争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四)搞好原棉花加工厂和供销社行政院两处商业市场的规划,力争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和清障等前期工作。 (五)做好初中新校至八里营集段道路硬化的备土和路基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予以硬化,方便广大学生到校学习。 (六)健全市场管理长效机制,组织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为维护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功能、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主要措施 八里营乡党委、政府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并针对20XX 年度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了如下措施: (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本着科学发展的标准,重点围绕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功能和作用发挥统筹搞好规划,为小城镇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全乡统筹规划,突出集镇建设这一重点,本着既具前瞻性,又便于操作,既坚持高标准,又不脱离实际乡情,切合农村发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可编辑版】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规划××村隶属于××市××区××镇,位于××市东北部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6亩,山峦6000亩,村级道路20公里,其中7公里实现了油路化;有民营企业10户,年实现销售收入201X万元;农民主要从事果树、花卉、绒山羊等种养植业和汽车运输业,201X年农民纯收入达到4000元;村集体年收入可达到40万元。××村现有果园4000亩,年水果销售量20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300万元;有杜鹃花日光温室150栋,占地面积300亩,年销售量达到80万株,实现销售额400万元人民币。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村距边境口岸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港口35公里,距××火车站12公里,距××高速公路17公里,三维交通十分便利;距沿江景观路直线距离3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渡假区50公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交通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镇××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发展现代近郊农业为重点,以建设和谐村镇为目的,以农业旅游观光为手段,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经综合分析,认真论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村新农村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

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三个牵动”,即: 以特色农业资源牵动我村农业结构调整便捷化;以生产专利产品的企业牵动我村工业生产集团化;以旅游业牵动我村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 二、目标安排及结构规划 (一)总体目标安排到201X年,要实现社会总产值一亿九千万元,营业收入二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元,村集体收入一百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八百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一亿六千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二千二百万元,五年总投入为二千万元。 (二)产业结构规划 1、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经五年努力,使我村形成“ 二、四”的格局。即培育两大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两大园区”就是指培育生态农业旅游园区、镇东山工业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就是做强新型建材、食用菌、果树、杜鹃花卉产业。 2、农业产业规划我村有耕地2206亩,山地6000亩,今后五年,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以“一园两带”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一园”即建成××生态旅游观光园;“两带”指蔬菜、花卉、瓜果经济带、以艳红桃为主的林果经济带。 3、工业规划今后五年,我村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两个推动、一提高”,即: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免费文秘 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10-06-27 22:59:1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2008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清工作思路,转变职能,优化环境,突出实效,找准工作切入点,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新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我镇的2008年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美岱召镇位居土右旗东大门,地处呼包二市的结合部,资源丰富,区位优

势,呼包高速公路、110国道横贯东西、美将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畅通,是典型的沿山区和黄灌区结合的乡镇。全镇总面积272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和1个居委会,有耕地面积万亩,总人口9190户、36700人。我镇现共有13个村被列为全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沙图沟村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二、2008年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为切实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今年新建村村通水泥路21公里,其中沙图沟村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公里。今年新修砂石路6公里,养护维修任三尧等9个村道路63公里。 2、安全饮水工程:今年,我镇完成了何家00、西营子、协力气、车站、小井营5个村的自来水安装,安装用户达到1600户,投入资金30余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村民饮用水条件,让村民喝上

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另外还完成了美岱召、沙图沟、河子、马场等4个村的自来水改造工作,完成了安全自动化饮水工程。 3、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全镇新农村示范点全部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为丰富农民朋友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资源。 4、沼气池建设工程:今年我镇已完成沼气池安装252户,超目标任务62户。初步实现“节约能源、美化环境、变废为宝”,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户安装沼气池。 5、卫生室建设:各村利用村内现有闲置房屋,成立并修缮卫生室,沙图沟村新建卫生室,各村的卫生室投入使用情况良好,既方便村民就医用药,又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二)其他五项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1、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镇继续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以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在全力抓好全镇财税工作的同时,

乡村倡议书4篇范文

乡村倡议书4篇范文 亲爱的团员、少先队员们: 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的打造“凡土必绿、凡水必清、凡村必洁”的生态xx,营造“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污水横流、无公共场所垃圾、无乱堆乱放”的生活环境,广大团员、少先队员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向垃圾宣战,一起争做“清洁乡村的环保小卫士”!在此,我们郑重地向广大青少年发出以下倡议: 一、要积极宣传农村清洁工程。组织学生向农民朋友大力宣传农村清洁工程的益处,动员各家各户主动清扫垃圾,保持房前屋后卫生整洁。 二、要带头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从身边做起,从亲友做起,劝阻父母、邻居、亲朋好友不要乱扔垃圾,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学校向同学们宣讲清洁乡村的作用,同学们回去后向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宣传清洁乡村的好处,用我们的小手拉住长辈的大手,共同营造干净、卫生的美丽家园。

三、要自觉承担保护环境责任。要站在抵制垃圾工作的前沿, 敢于同乱扔垃圾的坏人坏事作斗争,积极争当环保小勇士。对不听劝阻、肆意丢弃、焚烧垃圾的人和事,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构筑“向垃圾宣战”的坚固防线。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一个班级带动一个村庄,一所学校带动一个乡镇。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维护生态环境、共创清洁乡村、生态xx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xx镇团委 广大的村民朋友们: 卫生是健康之本,环境是幸福之源。为全面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环境卫生“城乡同治”目标,创建文明整洁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全民素质,改善xx形象,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逐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创建一个文明卫生、舒适有序、安全舒畅、人民满意、环境优美的新xx。卫生关系你我他,洁净环境靠大家,为此特向全镇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全镇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灵溪镇小城镇规划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下面,仅以灵溪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 关键字: 自然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2]位于浙闽交界处鳌江流域,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城集镇,位于苍南县中心偏北。北离温州市区83公里,南距福建省福鼎市32公里。灵溪镇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在63-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1737毫米。灵溪地理条件优越,其西南距闽东地区仅16公里,北上83公里即温州市区,西依玉苍山,东濒东海,周边与浙江的平阳、文成、泰顺三县和福建省的福鼎相毗邻,是浙江的南大门。 人文概况 全镇面积达88.5平方公里,总人口22.6万人,下辖9个办事处、112个行政村、24个居民区,当地语言为闽南语。1981年苍南从平阳分析出来并确定灵溪为县城后,灵溪人民充分利用浙闽边界的地理优势,发挥县城的集聚效应,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和资金,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灵溪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属三座水利发电站和一个3.5万伏变电站,工业企业有电力、建筑、砂石建材、藤编、玻璃纤维、茶叶、制衣、光学、包装印刷、化工等。城镇建设 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2004年,该镇饶北河以西约7.2 平方公里被市政府规划定为上饶市城东新区,上饶新火车站就坐落在该镇境内,给该镇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2005 年,灵溪镇党委、政府提出“接轨城区,融入都市,打造生态东郊镇,建设文明新花园”的发展定位,引领全镇干部群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迈上灵溪发展的新征程。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一、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 政策条件: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明确了今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识到,我市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城区现代化是不够的,其与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没有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我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产业条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原来布局在城市中的传统产业今后将主要向小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镇企业及新建企业将会集中布局在小城镇;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趋于严格,过去“遍地开花”式的企业布局方式将逐步改善;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群人的户籍安置、转化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居住人口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 交通条件:灵溪镇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对较多。如灵溪镇离市区为8公里,北与311高速公路连接,320国道穿境而过,依托上饶市这个区域中心城市,信息来源渠道多,人才多且引进容易,资金引进比较方便,随着今后市区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的东迁及新火车站的北移,这些都为灵溪镇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及规划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城镇建设质量不高。灵溪镇依托320国道建设,在国道两侧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造成“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背后的街区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发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欠帐过多。镇区没有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 (3)规划管理中的有关小城镇建设的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小城镇建设中违法批地、违章建筑案例仍然存在。 (4)城镇体系建设的观念尚未确立,规划起点低,缺乏通盘考虑。受本土观念的影响,规划的立足点在本镇域,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5)城镇规模偏小。如灵溪镇,镇区人口219万,全镇人口2.万人,即使全都住到镇区上,也因其规模小,只能搞小而全:“一条商街,一处公园,一所中学,一家卫生所…”,虽已铺马路,装路灯,搞绿化…,有城市外观,却无城市生活内在魅力和气氛。人气不旺,行人稀落,夜幕未垂,店门早闭,毫无诱发消费之氛围。 (6)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破坏;是灵溪镇发展环境管理跟不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灵溪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灵溪镇环境质量的改善;

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图,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新农村规划效果图

随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乡的进一步融合,城市的景观、生活在广泛地影响着农村的居民,促使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农民从观念上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进行房屋建设,村落绿化建设,道路的修缮硬化和绿化,还增加了健身娱乐设施。1980年以后,农村的住房条件大有提高,先富起来的村落对居住环境也有了高的要求,兴建了村公园。使农村的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 但是在村庄的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己经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开始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人文景观再现、延续和城乡一体化的宏观角度加强了对农村规划、保护和建设方面的研究。 加上农村许多当地政府的反思和重视,己经出现开始注重前期规划设计的趋势。相关的法令和法规也正在被提上日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 当前的农村规划滞后,目前,虽然全国有26%的村庄己经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但是大多没有和近期编制的市域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有一部分对农村未来的发展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管理者来说,制定规划只是政策需要,没有真正实施的可能。己经建成的新村,缺乏农村的环境特征,设计者没有对农村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一味迎合居民的需求。 ①建筑形式欧化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和人民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致使农村的居民也盲目的模仿城市中见到的欧式建筑,在有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土地上长出了欧式特征的建筑,破坏了中国农村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田园风光,岂不知欧式建筑的形式是和他们国家的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我们的农村民居建设也应该植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扬。 ②环境景观设计城市化当前的有些农村环境景观设计不尊重农村的地方文化和场所精神、不考虑农村的环境特征,没有有效地保护和继承农村景观的固有风貌,而将适合城市环境的设计照搬到农村的规划设计当中。修建了不适合农村规模的宽马路,大尺度

新农村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新农村建设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和提高农民居住条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农民住房建设技术服务和管理的通知》及省、市、区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本实施方案所称农房是指按照国家和省、市、区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依法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和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的住房、生产用房和附属设施。 二、规划控制范围 以下规定区域,为农房禁止规划建设区域: 1、公路两侧。包括所有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其中省道从道路水沟外边缘线起15米,县道从道路水沟外边缘线起15米、乡道10米,村道5米;镇内金环线沿线10米内不得建房,涪环线沿线15米内不得建房,普通道路沿线5米内不得建房。 2、铁路两侧。从路基外侧起算各50米; 3、河道两岸。从防洪堤内上侧起算,河道两侧各20米,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4、水库。金星水库、大岭包水库,从水库正常水位线起外延伸100米。

5、天然气输气管线、高压线走廊两侧、有地质灾害的地方控制范围,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6、重要设施及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仓库规定的安全距离及隔离带内。 三、农房建设选址要求 1、每户人均30平方米的宅基地,每户超过5人的按5人计算。 2、建设用地必须符合***镇土地利用规划图,不得占用耕地(基本农田)建房,不得在禁止建设区域内建房。 3、新建农房的,需书面承诺自愿无偿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附着物,否则不予办理建房审批手续。房屋完工后,应按承诺及时拆除旧房并复垦。 四、农房建设申报资料 (1)农村村民建房申请书、农村村民建设用地呈报审批表。 (2)户籍或身份证明。 (3)集体土地权属证明。 (4)地形图及拟建房屋平面图(标明拟建房屋座落的具体位置及临近建筑物、构造物和道路关系)。 (5)房屋布局总平面图。 五、农房建设报批程序 (1)本人申请。 (2)村民小组签署意见。

家乡建设倡议书

家乡建设倡议书 篇一:建设美好家乡的倡议书 建设美好家乡的倡议书 香花全体父老乡亲们: 为了把香花建设一个和谐和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我们特地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议: 1、为了香花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积极参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把整个香花绿化起来,在自己的屋前屋后和附近的荒山荒土都种上树,因此大家要尽快行动起来,绿化自己的家园和整个香花村,使香花变成青山绿水,花香鸟语的幸福乐园。 2、我们同处一个自然村,要把整个香花当成一个大家庭,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争做一个有良心,有爱心,有文化,有道德修养,有正义感,讲卫生懂礼貌,勤劳致富,遵纪守法,受人尊重和爱戴的良好村民,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和抵制各种不良倾向,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大家在文体活动中获得快乐和健康长寿。 3、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作用,认真教育孩子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尊敬长辈,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教养,有道德,有爱心高素质人才。 4、设立教育基金会,以鼓励和奖励考上重点中学和考上大学的优秀

孩子,激励孩子的上进性和荣誉感,使香花有更多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家庭争光,为家乡争光,为祖宗争光, 5、建立扶贫基金会,大家以爱心伸出援助之手,以帮助那些生活极端贫穷和豪无生活来源的村民,形成一人有难,大家相帮,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6、建立福利基金会,以改善香花修路架桥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以改善香花的居住生态环境和卫生环境。以这三个基金会不断促进香花和谐。改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希望大家以饱满的热情,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这三项基金活动。为家乡建设增砖添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倡议望香花的父老乡亲积极响应和参与。 坪石老人活动中心:邓进煌倡议 xx年9月14日星期五 篇二:支援家乡建设倡议书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倡议书 也许您离开家乡许久,也许您刚从那里走出。但无论时间长短,距离远近,有一种情结始终把您与养育您的地方牵连,那就是“家乡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我们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感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家乡的父老乡亲还饱受经济穷困、基础设施落后等带来的困扰。 感恩知福,饮水思源。没有家乡父老的养育,没有()家乡父老的奉献,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

'. 炎陵电大2018年秋季农民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考试题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A、实际 B、干部 C、群众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 A、种粮补贴 B、直接补贴 C、农机补贴 3、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关键在。 A、党的组织 B、政策扶持 C、党的领导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 A、创造 B、创新 C、创业 5、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支农 B、支撑 C、支持 6、加强农村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A、生产设施 B、卫生设施 C、基础设施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村环境。 A、交通 B、居住 C、人居 8、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 A、组织保证 B、智力支持 C、动力之源 9、建设新农村,党委善于运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加战斗力提供经济支持。 A、资金 B、资本 C、资产 10、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 A、协调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全面发展 二、填空题(10题,每题2分)20% ;. '.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 进步。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 的。 3、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 村务公开。 4、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 业结构。 5、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6、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表了。 7、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目标) 是、、、、。 8、按照、生活富裕、、村容整 洁、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9、“十一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四件事。 10、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 础。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20% 1、党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 ( ) 2、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是大力培育优良品种。( )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 4、发展经济唯一的途径是开发人才资源。 ( )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 6、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 ) 7、建设新农村,宏观调控应加大财力向农村转移的力度。 ( ) 8、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发展依靠人民”。 ( )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须制定。 ( ) ;. '. ) 10、消除当前农村存在的各类隐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 )25% 5分四、简答题(5题,每题 1、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注意哪“五要”、“五不”?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假如请你参加一项社会调查,请完成以下内容:(1)调查的目的: (2)调查的方法:(至少三项) (3)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哪些?(至少三项)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村级建设捐款倡议书

村级建设捐款倡议书 但由于基础薄弱、资金匮乏,交通不畅、设施不全,村中优势不明显的现状并未彻底改变。那么你知道村级建设捐款倡议书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村级建设捐款倡议书,希望对你有用! 村级建设捐款倡议书篇1 各位老乡: 夏日的艳阳,挡不住情感的炽热;七月的星空,传播着故乡的思念。在这火红的年代,在这火红的季节,不管您身在何方,身居何职,身事何业,您都一定事业红红火火,家庭团团圆圆,财源滔滔滚滚。作为思村的游子,作为永远的老乡,我们真诚地问候您,诚挚地祝福您,您辛苦了! 思村—我们的家乡,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福寿山的万顷林海,为我们的人生支撑起第一片怡人的荫凉;北山的神奇矿泉,为我们的事业注入了充满创造的力量。山是思想,水是感情,山山水水,构成了眼中悦目的风景,滋长了心中永远的依恋。家乡的每一丝音信,时刻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家乡的每一样变化,无不吸引着我们关注的目光。 思村—我们的家乡,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改革的春风唤醒了沉睡万年的土地,开放的钥匙打开了紧锁千年的山门,市场的魅力,激活了思村的活力,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建设捷报频传,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生态旅游全面启动,招商引资来势看好。回家的感觉真好,未来的前景更好。

思村—我们的家乡,是一片仍然需要我们关注与奉献的土地。她的历史,还不是无悔无憾的历史,她的现实,还不是尽善尽美的现实,美中不足毋庸讳言。特别是踏上回家的公路,几回回堵车不断,进退不得;几回回陷车阻行,哭笑不能。家乡公路成了目前全县乡级公路中最差的一条,成了制约家乡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了家乡人民的难言之隐,更成了我们这些奔波在外游子们血脉中的阵痛! 近日欣闻家乡党政、父老乡亲争取入乡公路砂改油立项,并已于4月28日全线开工,一年过了又一年,多年盼望这一天,真是可喜可贺,可歌可泣!家乡的党委、政府心系群众、励精图治,尤其是书记和乡长均为异乡人,深怀建设思村、发展思村、美化思村的雄心壮志,为筹集建设资金,一方面跑县城、进长沙、上北京,风雨无阻,奔走呼号,一方面致函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信任我们,希望我们,要求鼎力相助。其心之诚,其情之切,实在令人感佩不已。思村人是有思想的人,思村人是讲感情的人,思村人是有志气的人,思村人既以天下为己任,也以思村为千里之行的始发点。我们欣喜:为了支持公路建设,家乡父老节衣缩食、想方设法筹资之热情十分高涨;家乡在外各界贤达纷纷解囊相助;更有大批打工族将自己辛勤的汗水钱洒向家乡的康庄大道。我们为之振奋:安思公路一标段10公里路基改造改直拓宽已经完工,芦洞方向也已全线铺开,10月份全线竣工目标勿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20xx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新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整村推进 20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 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市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

形成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 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是我市的党委换届年,乡镇党委、县(市、区)党委、市委将相继换届,各包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常州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市委确立的“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烤烟、粮油、畜禽、蔬菜、竹木、水产、药材等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

建设美好家乡的倡议书_倡议书.doc

建设美好家乡的倡议书_倡议书 《建设美好家乡的倡议书》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全体父老乡亲们 为了建设和谐和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特地向提出以下倡议 1、为了XX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积极参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把整个XX绿化起来,在自己的屋前屋后和附近的荒山荒土都种上树,因此大家要尽快行动起来,绿化自己的家园和整个XX村,使XX变成青山绿水,花香鸟语的幸福乐园。 2、我们同处一个自然村,要把整个XX当成一个大家庭,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争做一个有良心,有爱心,有文化,有道德修养,有正义感,讲卫生懂礼貌,勤劳致富,遵纪守法,受人尊重和爱戴的良好村民,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和抵制各种不良倾向,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大家在文体活动中获得快乐和健康长寿。 3、父母要做好的表率作用,认真教育孩子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尊敬长辈,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教养,有道德,有爱心高素质人才。 4、设立教育基金会,以鼓励和奖励考上重点中学和考上大学的优秀孩子,激励孩子的上进性和荣誉感,使XX有更多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家庭争光,为家乡争光,为祖宗争光,

5、建立扶贫基金会,大家以爱心伸出援助之手,以帮助那些生活极端贫穷和豪无生活来源的村民,形成一人有难,大家相帮,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6、建立福利基金会,以改善XX修路架桥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以改善XX的居住生态环境和卫生环境。以这三个基金会不断促进XX和谐。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大家以饱满的热情,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这三项基金活动。为家乡建设增砖添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倡议望XX的父老乡亲积极响应和参与。 老人活动中心 xx年9月14日星期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