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社会学 第02章 体育社会研究的方法

体育社会学 第02章 体育社会研究的方法

体育社会学 第02章 体育社会研究的方法
体育社会学 第02章 体育社会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体育社会研究的方法

本章要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分哲学方法论。逻辑学方法论和社会学的方法论。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将体育社会现象作为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力求客观全面地揭示体育社会现象的本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包括选题和提出假设、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资料,阐述结果以及检验假设等。

体育社会学研究在形成解释时,可区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社会测量的方法有定量和定性两类。测量的效度指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的正确程度,测量的信度指测量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问卷法是体育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

第一节体育社会学方法论

体育社会学方法论是指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体育社会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方法论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任何一个完成体育社会学研究课题的研究者都应该首先搞懂方法论问题,以避免在研究过程中走弯路。

一、哲学方法论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的方法论?

在哲学层次上,强调知识来源与实践,强调经验事实先于理论存在,主张以人的活动作为哲学思考的重心;强调发展的观点,反对静态的分析。还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力及其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辩证发展过程,于是只有通过对历史过程的认识才能解释人们的社会活动。在研究方法的层次工,马克思的辩证法强调研究过程的实践性和经验性,重视以客观历史事实与社会事实来说明普遍的社会规律。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侧重分析社会结构及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对社会变化的原因做出解释。

我同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为指导。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比准确性和广泛的指导意义决定的。为此,对体育社会现象的研究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从体育的实际、中国的实际出发来讨论问题,尊重事实,崇尚实践。现在有些体育社会学调查人员满足于发放、回收调查问卷,缺乏深入社会进行实际调查的第一手材料,这是不可取的。

在社会调查中还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要对所得的事实和数据进行科学的解释,特别是当与一般经验相悖的事实出现时,一定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讨论,要说明的是,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定量的分析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定性的分析也不一定都不是科学的。

(二)运用辩证法的观点

在体育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自觉地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即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着重揭示体育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弄清各种体育现象发展的历史,研究它的发展趋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研究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研究其矛盾的特殊性。要认识到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之中,而特殊性又不是脱离普遍性而孤立存在的。

(三)运用系统的观点

在进行体育社会学研究时,要充分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体育不过是这个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体育这个子系统中,存在着各种构成要素和内在的结构。还要通过对体育这个系统的总体联系、总体协调、总体控制的探索来研究体育这个系统的整体特征和整体功能。此外,还要研究体育系统的外部环境,从而科学地、全面地认识体育。系统分析的方法,是现代思维方式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体育社会调查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四)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任何体育社会现象的研究,都不能脱离社会这个现实。要充分认识体育是一种上层建筑,要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要看到体育对改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还要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育科技对体育和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体育社会研究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观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敢于反映现实,揭露矛盾,研究结论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要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要有谦虚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勇于坚持真理和有错必纠。

二、逻辑学方法论

逻辑科学是关于思维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现代逻辑学的发展,使逻辑学逐步脱离哲学体系而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必须采用逻辑学的方法,只有正确使用逻辑学的方法才能使研究工作严密准确。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也必须做到逻辑一贯,每一步的推导符合逻辑的原则和要求。体育社会学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所采用的逻辑方法和过程也不同。

(一)理论应用过程的逻辑方法

理论应用过程的研究是指应用体育社会学的某一理论,对某一体育现象开展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如运用体育社会化的理论研究某校中学生体育社会化程度和采取的体育手段的调查过程。又如运用体育的安全阀理论调查某市球迷闹事的研究,均属于这一类。

在这类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是逻辑演绎的方法,即通过逻辑演绎,设定假说,然后经过实验、调查,验证假说,经过逻辑判断证明假说正确与否,最终完成研究过程。

〔二)理论构成过程的逻辑方法

理论构成过程的研究是指应用多种社会调查或实验结果,形成某一概念的过程。如对各地社区体育的实际调查,形成“社区体育”概念的过程,又如对各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形成“学生互动”的理论。

在这类过程研究中所采用的是逻辑归纳的方法;它以社会调查或实验结果为起点,测定确认参数,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命题,得出概念,最终丰富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上述两个研究过程不可割裂,缺一不可,组成体育社会学研究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循环往复,不断推动了体育的社会调查和实验的开展,又丰富了体育社会学的理论。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这两个方法可交替使用。有时所设定的假说得到了验证,可以经过判断上升为理论。有时可以通过前人的调查结果总结出理论,然后再用这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另一项社会调查。

总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是体育社会学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它的背后就有一个“演绎一归纳一演绎”的逻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根据需要,使用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报成概念等逻辑方法。

三、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

哲学指导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从中取得研究方法,但它必须从普遍性中走出来,进入到体育社会现象的实际中去,以发现体育运动特殊的社会性质。因此必须建立体育社会学自己学科的方法论。

(一)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价值

体育社会学研究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体育运动已经不是一种孤立的、简单的人体的肢体活动。体育运动与人类社会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体育已经从传统的身体教育发展为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的大体育。体育的社会文化目的越来越显著。因此,体育科学的研究必须面对大量的社会现象。既要研究体育社会演变的历史,又要研究体育内部结构和它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主干学科,它是体育运动全面走向社会后,回答体育社会问题的主要学科。

体育社会学与社会现实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它为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伦理学、体育法学、体育美学、社会体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理论环境。它已经成为体育社会科学群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二)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1)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体育繁荣:体育社会学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体育的本质,有助于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引起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2)为政府的体育决策提供依据:体育社会学研究从理论、思想、观念、体制上入手,是体育运动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采用社会调查是各国政府、体

育组织决策的重要根据。这种方法常常受到政策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因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常常具有全面整体性的社会价值。又因为这种科研方法耗资较少,容易得到社会背景的支持,容易纳入政府部门的研究计划,容易获得经费和人力支持,这是它得以广泛采用的原因。

(3)为体育事业管理提供依据:体育事业的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管理环节都需要掌握准确的信息,都离不开体育社会学的社会调查研究。

(4)引导家庭与个人对体育的参与:体育社会学社会调查所展示的体育社会现状和前景,对家庭和个人的体育参与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常常受到新闻单位的关注,很快可以产生社会效果,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体育参与和体育消费。

在进行体育社会学研究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社会科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提出的“完全客观的标准”至今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因此,客观性原则是人的认识取得科学形式的基石。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由于已有理论和所观察目标的制约和影响;也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使社会科学的研究难以排除主观性、因此,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要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观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手段。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巨大的发展,50年代以后区逐步形成蔚然壮观的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当代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提供了诸如系统、结构状态、行为、功能、环境、信息、输入、输出、反馈、控制、调节、组织等具有分析价值的概念,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各种不同的社会系统已成为一股潮流。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也不例外地在这方面享用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取得了研究工作的进步。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的逻辑延伸。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坚持全面性原则十分必要。因为在体育社会这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中,其中的要累、参量极多,个体差异甚大,关系错综复杂,几乎任何个别性的例证都可以找到。这就要求人们在研究中尽可能平面,即在收集资料时要切实弄清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标,弄清所要作出的研究结论的普遍性程度,既要重视直接获取的

资料信息,也要重视以往正确的经验。

第二节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步骤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情况和形式,但是,不管,各种不同的研究有多大差异,它们都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2.什么是体育社会调查的程序①选题和提出假设;②研究设计;③收集资料;④处理和分析资料;

⑤阐述结果以检验假设。

这5个阶段是首尾相接的,当一个假设被验证后,新的假设又被提出来,

便进入了下一个研究课题。在选题和提出假设阶段,需要掌握足够的预备知识以及对社会的足够了解。在研究设计阶段,不仅要做到原研究者可以重复,他人也可以重复。在收集资料阶段,要注意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处理和分析资料阶段,要注意可靠性、逻辑推理的正确性,以及运用社会知识的广泛性和灵活性、在阐述结果以及检验假设阶段,要排除研究成果的偶然性,力争重复研究一次。

二、选择课题

(一)影响选题的几种因素

(l)研究模式:研究模式指人们观察社会的基本观点或理论结构。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和假设组成的。研究模式不同,对同一现象研究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如马尔萨斯人口论和马克思主义人口论同样研究人口过剩问题,前者就得出只有通过战争、屠杀的方法解决人口问题的结论,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只有彻底根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决人口问题。

(2)价值观念:价值是人们愿望的表现。价值和信念在研究中会发生影响和作用。比如中西方对“竞争”价值的不同理解,就直接影响对某些体育现象的解释。某些在西方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可能认为是有悖(备)常理的。

(3)方法论(Metheobey):这里指的是研究过程的哲学。它包括作为研究理论基础的各种假设和价值,以及研究者用以解释资料和得出研究结论的准绳或标准。

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注重用精确的术语和数学方程表现各变量的关系,而社会科学则往往只满足于能够证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而不一定要进一步指出这种关系的性质。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对社会现象作数量的解释可能会导致简单化倾向,因为这种研究可能排除了人们的经验、情感等许多参数.使对社会的理解失于片面。

(二)研究范围

( 1)宏观研究:以国家、省、城市、社区等为单位的研究。

( 2)微观研究:以个人或三、四个人以下的小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心理活动、人与人的关系等。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所选择的研究设计要与所涉及的研究范围相适应。认清研究的确切范围。

(三)研究时间的限制

从时间上看,对社会的研究可分为两种:

(1)横剖研究只涉及某一时间,它要在同一时刻抽取该时间内各种各样的人作为样本。横剖研究由于样本大,不受时间变化影响,具有很大的可比性。

(2)纵贯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要涉及数日、数月或几年。如对1949—1987年人们体育态度变化的研究。

(四)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课题类型

l、社会现状调查

这类研究侧重于对某一体育现象进行现状描述,如我国企业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河南省农村体育现状、上海市延安中学学生体育群体调查等。

2评估体系研究

这类研究旨在设计和运用某一评估体系对某一体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这些研究常常要对某一活动条件、活动情况、活动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如对上海市居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评估研究。又如对中国优秀足球队内部人际关系的评估研究。

3社会心理分析

这类研究是运用社会心理问卷,调查某一人群对某一体会现象的社会心理区应、如北京市市民对北京申办奥运会未果的社会心理调查。又如天津市民对中国乒乓球队囊括7个奖杯的社会心理调查等。

4影响因素分析

这类研究是通过社会调查对体育运动某些方面与某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比如制约中国珠江三角洲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社会因素的分析。

5新概念开发

这类研究是指对一个新的概念和有争议的概念进行研究的过程。这种研究大多采用专家问卷的方式,对开发出的新概念要做实际调查的检验。在一些社会调查的,由于工作的需要也常常要界定工作概念,所采用的方法也基本相同。

6、专家预测

这类研究是邀集一批专家对一个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的体育社会现象进行预测判断。如对中国北京是否获准承办第27届奥运会的预测,又如对实行5日工作制后城市居民体育娱乐发展前景的预测等。

7、比较分析

这类研究是运用不同文化背景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如中日大众体育的对比研究,中、俄、德、美、目体育竞赛体制的研究等。

8、历史回顾研究

这类科研题目是对某一体育社会现象进行历史回顾性研究,如对新中国50年竞技体育发展进程的研究,对北京体育大学建立以来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某种体育人才成才道路的研究。

9、跟踪调查

这类研究是对一个社会现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跟踪。如对今后10年清华大学毕业生体育观念、体育行为的调查。(2004年北京马拉松6000人参加北京交通大学死人2人)

三、形成解释

由于对社会现象的揭示程度要求不同,社会学研究在形成解释时,可区分

为二类,一是描述性研究,二是解释性研究。

( 1)描述性研究:指为弄清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已发生的现象,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这类研究事前可以没有假设。

( 2)解释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做出解释和说明,它要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与解释性研究相联系的是对目标的预测。预测是要揭示将会发生的事件和情况,以便对它进行控制。

四、升华理论

对体育社会现象进行一般性的解释后还要升华为理论,这是因为任何解释和预测都是由理论体现出来的。理论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对相关的社会现象作出解释或预测的过程,也就是理论化的过程。理论常常以揭示因果关系的形式出现。

理论必须具备以下存在条件:第一,对特定现象做出解释;第二,理论必须是可验证的,至少可以最终做出检验。理论必须包含以下基本成分:①概念;

③各种变量(年龄、人口),并因此形成命题。

命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变量命题:如“1990年我国体育经费将会大幅度增加”。

(2)双变量命题:如“1990~2000年期间,我国经济如能高速发展,体育经费将会大幅度增加。’

(3)多变量命题:如“1990~2000年期间,我国经济如能高速发展,体育经费将会大幅度增加,那么我国体育人口也将迅速增加。”

五、测量度量

测量指对所研究的社会概念做详尽的特征描述。

(-)测量的方法

用测量的方法进行的描述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类。

(1)定性:多用文字或名称标识,只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男、女。

(2)定量:可以用数字表示并进行运算的标识方法,如体育人口的数量,体育场馆的开放数量。

(二)测量的层次

(1)定类:确定类别,属定性研究、分类研究。

(2)定序:根据其特征值由低向高,由弱到强,由下至上,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定距:以被测量对象的差别单位来确定某社会现象的特征的测量方法。如年龄组列。

(4)定比:以被测量的对象的比例关系来确定某社会现象特征的测量方法。如体育锻炼参加者与偶尔参加者、不参加者的比例。

(三)测量的放度

测量的效度指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的正确程度,它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测量手段在实际中测量的概念正是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而不是另外的概念;其二是这些概念被精确地进行了测量。只有先做到第一步,才能进到和做到第二步,但做到第一步并不一定就能作到第二步。

评估效度的方法有:

(1)表面效度:这是一种由评估人对测量的效度做出的一种直接的判断的估价。

(2)准则效度:运用一个已有的对概念的测量尺度作为检验新的测量尺度是否有效度的方法。

(3)结构效度:由两个可以相互取代的测量尺度,对一定理论命题交互测量可取得同样的测量结果,一种尺度可证明另一种尺度的有效性。

(四)测量的信度

指测量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即一致性,无矛盾性。

对信度估评的方法有:

(1)交替或平行法:研究者可以设计出测量同一概念,但具体方法来自不同的问卷,同时用于同一样研究对象,以从结果上相互映证它们的可靠性。如折半试验法,即研究者在设计测量手段时,提问条目比实际需要扩展一倍,这两半同时在研究中使用,其结果如果高度相关,便可以说该测量手段是可信的,如果相反、矛盾,便可以说该测量手段不可靠。

(2)对信度的反复检验法。

(五)提高调查信度和效应的方法

(1)对理论假设中的每一概念的内涵,都要作出科学的、明确的说明。比如我们要对北京市的社区体育进行调查,就要对“社区”这个概念作出明确的说明,并让被调查者知道“社区”的含义。

(2)对反映每一概念的调查指标,要设计出相对称的操作概念。比如说对于“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这样一个调查项目,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调查者用“你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来设问,就可能出现很大偏差。因此必须设计一个相对称的操作概念,比如“你是否每周参加 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

( 3)设计的调查指标,要形成一个能正确说明调查主题的完整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现有的调查者仓促形成调查问卷.指标体系不完整,有的忽视了基本情况的调查,有的忽略了某一个重要的参数,结果影响了调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体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近20多年来随着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社会调查方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定量化。

一、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

(-)科学化

(1)实事求是,以调查资料及其分析结果为依据,来判断原有的理论假设;

( 2)强调调查程序本身的科学化,即注重达到结论的方法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成分。

(二)系统化

(1)不仅重视对事物本身的描述,而且更重视因素分析;

(2)不是支离破碎地.孤立地考虑事物,而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法,综合多因素影响对事物进行分析。

(三)定量化

运用当代数理统计方法对事物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描述,揭示体育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而更深刻地揭示其本质规律。

二、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

社会调查作为一个行动过程来讲,主要根据一定的研究任务或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向社会搜集实际资料。研究对象指研究课题中,所要了解观察的人群或事物的总体。

调查对象指在调查中,实际了解观察到的人群或事物。调查对象可分两类:1)典型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或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如对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原因的调查分析,就属于这一类。目前,体育社会研究中有忽视这一类研究的倾向。做这类调查要求正确选择典型,典型的外延十分清楚,尽量把典型调查和社会普查、抽样调查结合起来,要慎重对待调查结果论,不要把调查的结论乱搬乱套。

(2)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在进行社会普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人们经常做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优越性是降低调查费用,节约调查时间,准确性高,应用范围广,获得材料丰富多,但做这类调查要求处理好总体与样本之间的关系。调查资料:根据预定的调查提纲或问卷所获得的、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原始数据或文字资料。它是借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主要根据。

二、抽样调查方法

(一)随机抽样

即按照随机原则,利用随机数,从构成调查对象的各个单位中抽取等概率样本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可采用抽签法和随机数字表法来抽样。

(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法):在群体中抽取样本时,每隔相等距离的若干个体抽取一个为样本。如在居民户中搞抽样调查时,可按街道门牌号码排列起来,做等距抽样。

(3)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法):将构成总体的若干单位作为一组,以

所组成的组作为抽样单位进行抽样的一种方法。

如要调查全国中学生体育消费情况,可在全国抽若干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抽着手中学,在这些中学中抽若干班级,然后抽每班的所有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4)分层抽样(分类、分组抽样):即研究者根据与研究目的有关标准,将整体分为若干层或类,然后按照相同的比例在每层中随机地抽取若干个体作为样本的方法。如在北京市调查女教师、护士、工人、售货员的体育行为,抽样时先按社会统计的4种职业的结构比分配问卷数,然后随机抽样。

(二)立意抽样(非随机抽样)

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为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如对职工体育对出勤率的影响的研究,就可以立意取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作为一组,普通单位作为一组,进行对比研究。

第四节体育社会学常用的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是体育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美国社会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问卷的形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主要用来测量被调查者的多种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①。本章将简要介绍有关调查问卷设计、发放中的一些问题。

一、问卷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结构

社会调查问卷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即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自填问卷又可分为邮寄问卷和发送问卷两种。

社会调查问卷的结构由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组成。

(-)封面信的内容

调查者的身份、单位、姓名、电话。调查的内容、调查的目的、意义、保密措施等。一般不超过300字为宜。

(二)指导语的内容

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问卷回收方法等。

(三)问题与答案

(1)封闭式问题:被访者可以在给定的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具体情况和意愿的回答。这类问题填写方便,可作定量分析研究。但容易发生偏误,答案呆板。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二择一式。即问题的答案只有是和不是,“你过去是运动员吗”?回答只有“是”或“否”。②李凯尔特量表。把答案分成等级,由填写者挑选,如:答案是“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不很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说不准”7个等级,或左、中、右3级;左、偏左、中、偏在、右5级,也可以把对某一事物的判断分成5个或7个的数量级,如从最美到最丑分成5个级别,由填写者作级别判断O③多项选择。即给出的答案至少在两个以上,回答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也可以根据要求选择三项或任意多项。④清单式。允许填写者选择若干答案,并按照优先顺序排列出来。

⑤矩阵式。即将同一类型的若干问题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问题的表达方式。这种设问方式可以节约篇幅,也可以方便填写。⑤填空式。即在问题后面划一横线,让回答者填写。

(2)开放式问题:是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自由填答的问题,“如您对全民健身计划有什么看法?”这种问题可提供事先想象不到的信息但回答时花费时间较多,且对回答者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这种问题一般用于收集原始资料阶段或用于小规模试验调查。与封闭式问题混用时,可以引起被访者的兴趣和自信心,被称为社会调查的开关器。

(四)答案设计

指设计问卷的难点。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答案要包括所有的可能情况,答案之间不能相互重叠或相互包含。

(2)要根据研究的具体要求,确定测量层次。

(3)答案应予编码:为了便于输入计算机操作,常常把问题的答案转换成数字,用数字作为答案的代码。在设计问卷时,可预先编码,也可以事后编码。

(五)提问题的顺序

(1)敏感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放在后面;

(2)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

(3)对后面问题有启发意义的可安排在前面;

(4)问题的安排要有逻辑性;

(5)避免形成回答定向;

(6)将检查信度的成对问题分开;

(7)处理好列联问题①。

(六)提问题的注意事项

(1)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诱导性。比如提问“你认为体育强国应具备哪些条件?”其实,有不少人是不认为存在“体育强国”这个概念的。这样设问就等于把“体育强国”的概念已强加给了回答者。

(2)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如提问“你是否不赞成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这是不妥当的,因为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3)问题要避免双重含义。在一句话中不能问两个问题,一题两问常使回答者无法回答。比如“你是否喜欢机灵而又民主的教练员?”事实上机灵的教练员未必一定民主。

二、问卷设计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体育社会调查的程序

(1)要围绕着调查目的去设计,提问题可以有不同方式,但必须与被查者有关。这就是说不要提与调查无关的问题。

(2)设计问卷应该使用清晰、明确、简单的语言,问题不要过多,以不超过30 个问题,在半小时内可以回答完为宜。

(3)设计问题要避免带有感情色彩,尽量做到客观,以减少偏误。

(4)问卷最好匿名回答。

三、问卷设计基本步骤

(1)感性认识阶段:要对研究对象做一些实地调查访问,了解基本情况,为问卷设计打好基础。有些调查者常常忽略这项工作直接进入设计,结果造成很多问题,甚至是常识性的问题。

(2)设计问卷初稿阶段:可利用框图的方法把整个问卷的逻辑结构和顺序设计出来,然后充实问题。也可以用卡片的方法把一个个想到的问题写在卡片上,然后将这些卡片按逻辑顺序排列起来。

(3)试用和修改阶段:试用的方法有两种:①小样本预调查,根据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和填写错误率对问卷作出客观判断。②请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典型被调查者阅读分析,给问卷作出评价。也可以两种方法同时使用。经过试用和修改,问卷就可以发放了。

四、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一)问卷的发放形式

(1)邮寄发放:通过邮局将问卷寄给回答者的发放办法。适用于地域范围较大的社会调查。

(2)亲自发放;适用于给专家、小范围调查和集体单位的问卷发放。如给班级学生的问卷发放就可以由问卷设计者直接发放。

(3)请代理人发放:在其他单位和地方聘请一名代理人充当调查员,代为发放问卷。

(4)请社会调查总队发放:请城市社会调查总队在进行一般社会调查时附带发放体育社会调查问卷。

(二)影响问卷回收的因素

(1)调查主办者的权威性;

(2)问卷版式的吸引性;

(3)问卷的长度;

(4)要求合作的附设的质量;

(5)填表及回寄的难易程度;

(6)为回复提供的利诱如何;

( 7)调查对象的特点;

(8)邮寄的方式;

(9)邮寄的日期;

(10)催促信的性质等。

回收率是影响社会调查效果的重要指标。回收率是问卷回收数与发放数的比例,一般要达到60 %以上,该项调查才有效。回收问卷后,还要剔除无效问卷,如有明显错答、漏答的问卷。问卷的有效率等于有效问卷数与回收问卷数的比例。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的方法论?

2什么是体育社会调查的程序?(重点)

3社会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请设计一份体育社会调查的问卷。(重点)

参考

回贝星华等问卷调查技术与实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Zf天思主编现代社会科学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吕村房等体育社会测量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孙万鹏调查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5袁方主编社会统计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

6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胡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7肖技论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原则哲学研究,1987(6)

8吴元梁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方法伦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2,(3),65 9科兹络夫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10 波等社会科学方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09

11景天盼社会科学现代化的观念前提和技术蠢破中国社会科学,1993,(3),121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初探论文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初探论文(论文摘要) 从上世纪80年代体育学者开始涉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算起,我国体育社会学经历了将近30年的历程。本文对现阶段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就未来如何发展体育社会学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进行回顾,理清学科的发展脉络,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思路进行瞻望思考。 (论文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研究;发展;思路 一、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1.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涉猎这一领域,最早是北京大学林启武先生编写的《体育运动社会学》讲义,在小范围内向国内体育理论界介绍了体育社会学的框架。1986年,沈阳体育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个体育社会学教研室。80年代,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相对较小。199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体育社会学学术队伍趋于不断发展壮大。任何一门学科,学术人才梯队是该学科发展的有效人力资源。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启蒙由一些学者如林启武、蔡俊五、刘德佩、牛兴华等发起。随之,北京体育学院率先在体育理论专业中招收了体育社会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阶段。2001年,北京体育大学开始招收体育社会学研究方向的博士。这些先后培养出来的高层次人才,有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各院校或单位的学术带头人。 3.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趋于逐步拓宽。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社会学主要是引进翻译国外资料,同时兼有借鉴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国内体育现象展开研究双重特质。90年代,研究领域已包括体育价值观念、体育产业和体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等。我国体育社会学由引进翻译国外体育社会学资料到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实证性初步研究,以及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学,其研究领域逐步拓宽,并向纵深发展。 4.当前体育社会学发展的特色表现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由于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起步较晚,基本以借鉴国外为主,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学科的许多内容还比较缺乏,因此初期学术的发展主要靠定性的描述为多见。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中国体育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迅速崛起,并以较快的步伐进入社会,于是一部分过去从事体育教育理论教学的教师和体育管理人员转向体育在我国开创体育社会学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我国体育社会化程度的加强与发展,学科体系与学术的’研究光靠定性研究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因此广大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者在学科理论建设的基础是,开

体育社会学重点

体育社会学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填空) 2.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名词解释) 3.体育社会现象组成三要素: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 4.四大流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填空)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第一节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1.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名词解释)2.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3.社会分层标准:玛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法律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第二节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1.社会流动:是一定社会分层体系下的社会位置或社会地位的变动过程或现象,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转变为另一个阶级、一层阶级转变至另一层阶级、一种职业转变成另一种职业。一种社会地位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地位 2.社会流动的方式(由社会分层决定的) (一)垂直流动会让水平流动;(二)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三)体育的职业流动 第三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 1.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得以发展的良好前提 (1)社会总人口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被挤占,挪作他用,影响体育的正常发展 (2)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由于学校自身体育资源的匮乏,更不可能向社会开放 (3)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4)在竞技体育领域,一定的人口基数是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条件,人口数量过少不利于运动员的选拔,更不利于天才运动员的涌现

体育社会学

填空: 1、(体育社会学)就是介于体育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社会学创始人法国的(孔德)认为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则的实证研究”。 3、社会学的本质就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4、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理论),(符号相互作用论)。 5、(调查研究方法)就是体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 6、体与群体可分为(体育学习群体)、(健身娱乐群体)、(竞技体育群体)等。 7、中国老龄化过程的特点(绝对规模化),(老龄化速度快),(在社会发展水平尚低得情况下发生),农村老年人比重大,(农村老年人多余男性),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藕合。 8、大众传播媒介从技术性质上,可以划分为(印刷类)报章杂志与(电波类)广播,电影,电视。 9、构成体育社团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特定的体育目标),(明确的行为规范),(权利结构),(一定的物质设备),(适宜的外部环境),(一定的社会承认)。 1、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性:在体育发展的进程中,呈现出了体育现象的扩大化与复杂化现象,这种体育社会扩大化与复杂化现象的出现,以传统的体育教育理论已经无法全面地予以解释与回答。加之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与繁荣,也为体育社会学的产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于就是体育社会学就在社会科学化与科学社会化的进程中应运而生。 2、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体育社会学的性质就是介于体育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就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就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与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又要从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科学、社会体育学就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体育社会科学”就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括体育经济学、体育伦理学以及体育社会学等;“社会体育学”又称“群众体育学”,就是有关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3、简述知识经济对体育发展的影响:知识经济对体育的发展将产生以下一些影响: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竞技体育的实力将转化为各种不同质的知识产品的智力,其竞争手段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技术的推广能力。因此对体育人与的争夺与培养、体育科学知识的创造,体育科学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未来社会体育运动的焦点。再次,在追求知识劳动放大的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成为强有力的工具,体育活动中的大量常规性的、逻辑性智力活动将交给电脑去完成。同时体育院校、体育科研机构、以及其她体育的智力机关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轴机构。总之,从实物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最终表现为人的转型。 4、简述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功能:定义:就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

体育社会学论文周威

从体育后备人才人才青黄不接看体育事业的未来 ————一以湖北为例案例分析: 在前不久国内刚刚结束的室内田径竞标赛中上海站中,我省运动员出人意料的荣获三块金牌,金牌排名位于全国第二,苏雄锋很擅长在室内田径锦标赛中出彩,去年,他正是在南京室内田径锦标赛中,以8米27的成绩,打破男子跳远项目的亚洲纪录。广州亚运憾失金牌后,他奔赴海南集训,在缺席了此前南京站的比赛后,他在昨天跳出7米91的成绩,尽管这个成绩一般,但他仍然拿到了冠军。在男子60米的争夺中,湖北队小将郑东升继亚运会接力夺金之后,延续了好状态,他在预赛和决赛中分别跑出6秒72和6秒67的成绩,获得男子60米的冠军,而于维英在女子1500米争夺中,为湖北再添一金。在男子60米栏决赛中,湖北小伙张建新获得第三。赛后,在现场督战的省田径中心主任朱庆民说:“为了接下来的世锦赛选拔赛,出于保护的目的,这一次只让苏雄锋跳了两跳,队员们这次表现不错,取得这样的成绩很难得。”(网络资料) 前言: 今世界的竞争体育不单是依靠一线队员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储备竞争将直接决定各国竞技体育在世界排名的走向。后备人才是否充足决定着项目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薄弱,对基层运动队训练以及年轻队员的选拔、培养及训练工作重视不够,使部分项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正文:

湖北省的田径项目在全国一直处于中游水平,这一次突然有了大的进步我觉得原因有三:1.湖北省对于体育事业的一贯支持。湖北省每年投入在体育事业中的资金很大,在城市建设这方面一直是以广场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市民日常体育锻炼的效果,加大了对基层体育设施的建社与传播,根式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要求与规定,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2.有良好的体育分为与环境。湖北省是一所高校云集的大省,每年湖北省高水平运动员的测试比赛在就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冲着本地各大高校前来竞赛的运动员。各大高校也是大力抓体育,广受体育方面的特殊人才,从选材到培养一条龙。其中更是不乏高校与省体工队积极联系,共同培养运动员,形成了一种复合式,立体式的后备人才培养空间,为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创造条件。3.充足的人口基础。湖北省人民从小就热爱体育事业,依托坐落长江边上的天然地理优势,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从事体育方面的培训,每个阶段里都有专门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一层一层的选拔与系统的训练,促成了人才源源不断的现象,从而在全国整体体育人才紧缺的大气候下依旧保持较强的上升势头! 我个人总结出2008年之前的湖北省世界冠军运动员: 1984年周继红女子十米跳台冠军 1988年陈静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 1992年李小双男子自由体操冠军 伏明霞女子十米跳台冠军 乔红女子乒乓球双打冠军 1996年李小双男子体操全能冠军 伏明霞女子十米跳台冠军

体育社会学(第三版-卢元镇)-题库(自编)

《体育社会学》题库 绪论课后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社会学 2、结构功能主义 3、冲突理论 4、符号交流理论 5、交换理论 二、填空 1、体育社会学是介于和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的分支学科,又是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体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受到当代社会学四大流派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分别是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3、社会学是关于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郑杭生 答案:1.体育科学、社会学,社会学,体育科学; 2.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流理论、交换理论结构功能主义 3、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 三、问答题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2、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社会功能。 3、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4、试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性。 5、简述我国社会学发展的近况。 6、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 7、试述体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一、简答题 1、社会现象 2、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 3、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 4、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 5、系统论 二、填空 1、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普遍性、影响力和强制力。 2、体育社会现象的三大变化、和复杂化。 3、社会现象由社会存在和两个基本方面组成。

4、18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 、、。 答案:1、非个体性 2、专门化、扩大化 3.社会意识 4.军国民体育阶段、体育教育阶段、竞技运动阶段、休闲体育阶段 三、问答题 1、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包括哪些? 2、以你的切身经历表述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 3、为什么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如何与时俱进? 4、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请举例说明。 5、如何理解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6、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专门的体育机构 2、专门的体育人员 3、专门的场所 4、专门的法律道德 5、专门的理论、学科6、专门的价值观念 第二章、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分化 2、社会分层 3、社会流动 4、科层制 5、社会地位 6、当然参与 7、或然参与 8、终身体育 9、垂直流动 10、水平流动 11、社会控制 12、合法性控制 13、合理性控制 14、社会团体 二、填空 1、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经济秩序和。 2、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员通常按照分层,有、运动健将、一级、 二级、三级运动员之分。 3、是控制国家体育事业的根本大法。 4、是一定社会集团规定并要求其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总和。 5、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历代相传,并为某一特定社 会成员所遵循的行为方式总和。 6、体育社会控制体系分为和合理性控制。 7、社会分化是按照某一标准或特征将人们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群体间没有高低顺序上的差别是分化,体现出差别的是分化。 答案:1、法律秩序、社会秩序。 2、比赛成绩国际运动健将 3、宪法 4、纪律 5、风俗 6、合法性控制 7、水平垂直 三、简答题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1体育社会现象概述2体育社会现象的重 大变化3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从、流 动和控制1社会分从与体育运动2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3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第三 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1体育运动与经济的互动2体育运动与政治的互动3人口结构中的体育运动4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5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的互动6 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运动的影响第四章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1文化的一般概述2文化的要素与特性3体育文化的概述4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第五章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1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1社会恶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2社会中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3社会良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第六章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1不同制度的体育运动2体育运动的制度结构3中国体育制度的演变与创新第七章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的体育运动1体育运动中的社会角色2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关系3 体育运动中的社会互动第八章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1生活方式的概述2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3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的改善4体育休闲的社会价值第九章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竞技体育概述2竞技体育与社会竞争3竞技体育与社 会规则4竞技体育与社会公平公正5竞技体育的分类6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第十章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实惠体育概述2社会体育参与概述3社会体育与社会健康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群体概述2体育群体概述3老年人体育4妇女体育5农民工体育6残疾人体育第十二章体育运动的民族与宗教问题1民族问题概述2体育运动与民族3体育与民族主义4宗教原理5体育与宗教关系6警惕邪教利用体育借尸还魂第十三章体育的社会问题1体育社会问题概述2体育社会问题特点和种类3体育社会人体的预防和解决第十四章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1体育社会学学科方法论2体育社会学研究程序3收集资料

浅析对足球训练的体育社会学分析(一)

浅析对足球训练的体育社会学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足球训练运动员 论文摘要:从概念上对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进行了比较。体育社会学对足球训练的冲击力主要从足球运动的功能、足球运动异化来体现。重点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在足球训练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足球运动是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正确处理好体育社会学与足球训练的关系,是足球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一、体育社会学和社会学的关系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将社会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解释体育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加深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它又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体育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必将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统合性的科学。 二、足球运动的体育社会学分析 足球运动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以世界杯和各国的职业联赛为核心的足球竞赛主宰了足球运动的发展命运,成为当代足球运动的主体。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困扰。 1、足球运动的功能。 足球运动的政治功能一直是我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体育社会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课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为对比赛成绩的认识上,我国民众对足球比赛具有较高的倾向性,他们从足球比赛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悲哀。民众对足球运动的价值观,是娱乐性强于竞争性,是获胜高于参与,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每一次足球比赛的胜利似乎象征着战场上的胜利,满足了人们在历史上积淤下来的民族复仇心理。人们只关注足球比赛的结果,而不重视比赛中运动员的技艺,自己也不亲自参与,这是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个特点。还有学者对“5.19”事件的失利和日韩世界杯出线所造成的民众社会心理的落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发现民众十分重视比赛成绩的政治价值。成绩对足球的普及有促进作用,但对人们的足球行为无大影响,不直接改善人民的体质状况。 2、足球运动的异化。 对足球运动的异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体育社会学学者的注意,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骚乱是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的一种社会顽症,在我国也时有发生。产生球迷越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足球比赛自身的吸引力可能造成观众难以抑制的情绪激动,当“个人意识消退”现象出现,观众因罪恶感、害怕、羞耻而构成的自我控制失灵,就激发了球迷的越轨行为,某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也可以使球迷借机生事。球迷的越轨行为常给社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和造成不安定团结的社会气氛。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2)足球运动的商业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大批以商业牟利为目的的足球俱乐部、职业运动员出现和发展,各种足球比赛上出现的大量的商业活动,如广告、出让电视转播权,出售纪念品,运动会指定产品等,伴随着足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出现的就是运动员的高价转让、体育赌博、运动员之间的明争暗斗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足球的商业化发展确能给当今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 学科基础课 质: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对 象: 36学时2学分 学时学 分: 编写单 体育学院 位: 任敏 编写 人: 审定 人: 2011年6月 编写时 间: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 页脚内容1

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又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和途径,是体育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体育社会性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2、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运动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体育概论 后续课程:无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学;结合案例与学生的实际开展课堂讨论或座谈会等,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相关影像资料以及参考资料解读。 5、考核方式 页脚内容2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根据平时出勤、听课态度等情况给分,优秀8-10分、良好4-7分、一般1-3分。 实践成绩:占总成绩30%,根据平时作业完成、课堂讨论情况给分,优秀30-24分、良好23-18分、一般17-9分,差8-1。 理论成绩:占总成绩60%,根据闭卷笔试情况核计依据期末笔试成绩给分。 总评成绩60分为及格。 6、指定教材 《体育社会学》,卢元镇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7、教学参考书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2] 刘德佩,体育社会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 [3] 毛秀珠,体育社会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页脚内容3

体育社会学教案

Athletics sociology 体育社会学 教 案 教师:刘平 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周数:18周 授课时数:36学时 授课次数:18次 授课年级:社会体育专业2008级授课班级:07、08班 授课地点:四教507室

体育社会学教案

讲授内容 绪言 一、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百科》认为:“体育社会学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研究它的结构、内容、变革和发展,研究以体育运动为特点的社会行为、关系和作用。包括系统内的和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日本学者菅原礼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观点研究体育事实及体育有关的问题,力图使体育合理化的科学。”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科学。从某种角度或侧重观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观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二、性质:介于体育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因为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同时又是体育的基础学科。因为它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然而,体育社会学毕竟不是社会学和科学的简单重叠,它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的现象及规律的学科群。研究和揭示利用体育的手段和方法,全面发展、改善和提高人类身体、心理和运动水平及

休闲体育社会学论文-社会学论文-管理论文

休闲体育社会学论文-社会学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城市发展过程中,缺少对休闲体育产业空间的规划 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也意味着社会中的劳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变过程,它体现了社会生活及生产水平的总体进步。城市的发展有利也有弊,他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制造了更多的不利因素。曾有学者认为:由于、经济、文化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明显加强,使得城市规划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其中就包括对休闲体育的规划,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休闲体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越来越重要。但为了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我们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城市休闲空间。而现在这种问题却难以解决。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许多城市因为人口较多,交通堵塞,环境质量差及空间拥挤等问题,导致城市休闲规划严重受阻,大多数人有时间却没空间从事体育活动。当然,理论上讲,这与当时人们在规划城市发展过程中缺少对休闲体育观念上的认识有关。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城市中的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2休闲体育业与城市化的发展

罗歇苏认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也伴随着人们娱乐精神的成长,城市作为娱乐发展的根源及基地,为人们进行娱乐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项目选择。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首先,原先的以密集型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逐渐转向工业化农业形式,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其次,相对于农村来讲,城市经济的繁荣不断吸引着新一代的年轻人疯狂追逐多彩的新生活,他们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最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变得逐渐密集并形成一些小的城镇,他们在生活和生产方式上采用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镇逐渐发展成一个个的城市。在这种城市化演变过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上逐渐彼此依赖,很长时间以后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交际圈,节奏化和规律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一些法定假日,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使得大多数人有了想要休闲和从事休闲活动的可能。 3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 在当代,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这种竞争归根结底其实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人们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不得不进一步完善和改变自己,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一来,人们的休闲时间就会被大量占用。话说回来,日趋复杂的社会结构以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使得人们疲于应对,这也阻碍了人们从事休闲体育的潜在可能,为了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人们不得不去接受新知识和新

2021年南京体育学院611体育学综合一考研精品资料之卢元镇《体育社会学》复习提纲

体育社会学复习提纲 绪论 一、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一)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二)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 (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三、体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四、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学科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 (二)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6——1989) (三)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1990至今) 五、中国体育社会学最新发展 (一)体育社会学功能的研究 (二)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 (三)关于休闲娱乐的研究 (四)关于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 (五)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 (六)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的研究 (七)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 六、社会学理论各流派对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1、复习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社会现象 2、复习重点:社会现象的基本命题 3、复习难点:使学生知道社会现象的基本命题 4、复习过程: 第一节:体育社会现象的概述 一、社会现象概述 二、体验社会现象概述 第二节: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一、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 二、体验社会现象的复杂化 第三节: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一、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命题一 (一)体育服从社会大系统,并为社会大系统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二)体育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 (三)体育内部各领域也必须实现协调发展 二、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命题二 (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体育文化的地位不断攀升 (二)推动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文化交流 (三)要实现体育文化的双向交流 第 1 页,共 17 页

《体育社会学》考点整理

《体育社会学》考点 1,什么是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学科的区别 “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学科。“社会体育学”,又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3,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从整体上研究社会 (2)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来研究人 4,社会学理论各流派对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四大流派: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流理论、交换理论 5,体育社会现象的性质 (1)它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产物 (2)社会体育现象独立于个人而存在 (3)体育社会现象具有影响力和强制性 (4)体育社会现象必须与体育活动有密切关联 (5)体育社会现象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 6,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现象 (1)运动项目的社会阶层

(2)体育参与的职业分层 (3)体育运动的技术分层 (4)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①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②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 ③终身参与和间接性参与 ④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7,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1)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2)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 (3)体育的职业流动 8,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 (1)合法性控制:法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制度对体育行为的控制;行政力量对体育行为的控制;纪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2)合理性控制:社会规范对体育的控制;道德规范对体育的控制;风俗对体育的控制;信仰和信念对体育的控制 9,体育运动与经济的互动 一.体育运动必须适应生产方式 (1)生产力变革引起生产方式变化和劳动结构的变化 (2)生产力变革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在身体部位和性质上都发生变化二.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运动的制约 三.经济结构变革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1)所有制结构转变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浅析对国内3个版本《体育社会学》的分析

浅析对国内3个版本《体育社会学》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学科性质;框架结构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四个方面来分析国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特点。结果表明:关于“《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及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的观点已达成一致。本文以1990年徐隆瑞、梁向阳的《体育社会学》(下文简称1990版),1999年顾渊彦主编的《体育社会学》(下文简称1999版)、卢元镇主编的《体育社会学》(下文简称2003版)为研究对象,从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四个方面来探讨其学科内容和体系;同时在比较国外相关研究及参阅国内同类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1、研究方法 1. 1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社会学》专著和教材近10部,并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章数篇,这为本文的进一步分析莫定了资料基础。 1.2专家访谈法: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10余名教授进行访谈,访谈包括《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及研究内容等。2、研究结果与分析 2. 1学科性质。关于(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我们来比较三个版本的观点。1990版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学科”;2003版认为,“其学科性质是社会学下的一门应用社会学,具有综合研究的性质,具体来说,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1999版的观点是“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综上可看出,《体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这一说法得到一致的认可。就国内有关《体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相关文章及资料显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①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②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③既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由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关于《体育社会学》学科性质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它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而关于它与体育科学的关系是分支,还是基础,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著名学者卢元镇先生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体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2. 2研究对象。关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观点。1990版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从社会学的理论出发,研究体育的社会性或社会过程的学科,或者说,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此处的社会过程和社会性不仅表现在体育活动系统内部,而且还体现在体育活动与其

第一章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章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节体育社会学的由来 西方社会学与产生于19世纪初。体育社会学在社会学产生后而产生的。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开始于社会学家奠基,而后引起教育家关注,最后经过体育界学者们的全面介入和努力,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产生后,一批学者将视角转向体育,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体育。在形成阶段中,主要探讨的是娱乐、休闲体育的社会学问题,而后逐步延伸向探讨体育与政、经、教、文化等的关系。1921年德国社会学家里斯出版了世界第一部以学科命名的专著《体育社会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二战以后,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它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体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得到了长期平稳的发展。而大众体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出乎人们的意外,形成了一个“第二奥林匹克运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终身体育的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特别令人注目的是,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竞技体育的异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引来了不少麻烦和困扰。 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体育现象扩大化与复杂化的趋势。体育现象的扩大化是体育社会学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条件。体育现象的扩大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以及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也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竞技体育的业余原则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工具);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 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传统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社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又为新学科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于是体育社会学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应运而生。所以说,体育社会学的产生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二战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积极开展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学得到迅速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学科发展的中间力量。1964年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不久又加入了国际社会学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7

体育社会学

一、填空题 1、社会学是指。 2、体育社会学。 3、 4、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是、、。 5、标志着体育社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 6、体育社会学研究必须以为指导。 7、是体育社会学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它的背后就有一个的逻辑过程。 8、体育社会学研究包括五个基本步骤。 9、社会学研究在形成解释时可区分为。 10、测量的效度指;测量的信度是指。 11、随机抽样分为、、、。 12、社区体育是指。 13、宗教是。 14、宗教的基本命题是;;;。 15、宗教的要素是;;;;;。 16、社会体育参与的制约因素有;;。 17、是20世纪妇女获得体育权利最重要的行动纲领。

18、,女性第一次在世界性的运动会上崭露了体育才能。 19、现代化是指。 20、现代社会的特征是;;;;。 二、单选题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 A横断学科 B 综合学科 C 边缘学科 D 自然学科 2、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是() A《体育社会学》 B 《体育运动与文化》 C 《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 D《娱乐社会学》 3、对体育社会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是() A结构功能主义 B 冲突理论 C 符号交换理论 D 技术统治论 4、可以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的是() A社会制度的变迁 B社会的科技变迁 C社会的文化变迁 D经济变迁5、我国采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 A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B 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C 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 D 单一定性判定标准 6、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是() A1984年奥运会 B1988年奥运会 C1992年奥运会 D1996年奥运会

7、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所进行的控制是() A硬控制 B软控制 C外界控制 D 内在控制 8、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协调属于() A结构性协调 B功能性协调 C结构——功能之间的协调 D 层次协调9、促使体育运动中的一切变化实现的是() A社会流动 B社会控制 C社会分层 D 社会变迁 10、从根本上决定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文化 C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 D 社会的经济制度 11、按体育群体的形成和社会关系,体育群体可划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学习群体和竞技体育群体 C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 D专业群体和业余群体 12、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属于() A现代体育文化形态 B前体育文化形态 C准体育文化形态 D亚体育文化形态 13、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 A运动处方科学 B高科技的训练手段 C先进的体育理论 D管理的科学化

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

通信3班刘少显 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影响 我们知道,要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改造环境,使环境合乎人们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改造我们自己,去适应环境的需要。实际上就是要对社会环境中的一切刺激能作出恰当正常的反应。若想良好地适应社会,仅有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心理是不够的,社会在思想状态、道德风尚、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对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体育锻炼以其特有的优势,使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成为提高人们社会适应能力最为重要而且高效的手段。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良好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学习和理解社会行为规范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在这一领域中确立了明确而细致的各种行为规范,如运动守则,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并通过裁判、仲裁、公众舆论、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实施和监督,由于体育的这些规范训练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经常反复地进行,这就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了行为规范准则,懂得了行为规范的一般特征,有助于对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学习。 2.有助于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念 体育文化之所以存在,其哲学意义在于对人的肯定,它是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的过程,体育承认人体存在的合理性,令人体验现实生活的乐趣、自由和幸福,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行与气质。大学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人体和精神全面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3.有助于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 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4.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体育竞技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广泛地得以普及,人们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5.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 当今社会竞争空前的激烈,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竞争,使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回忆,置身其中的人们会不自觉地产生忧郁紧张等情绪的反应,体育运动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痛苦中摆脱出来,使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以稳定的心情承受压力、迎接挑战。 6.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人对社会的适应从本质上来讲是自身对他人的适应,能否成功的与人交往,与人沟通是人与社会适应最直观最客观的体现。体育运动使人们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集体竞赛项目,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7.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 体育的显著特点是竞技性强,凡是比赛都要争高低,论输赢,体育运动的过程必然伴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失意。在成功与失败之中,人们学会了享受成功,

体育社会学考试复习重点 完整版

*体育现象的早期社会学研究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学科兴起: 凡勃伦——《有闲阶级》 萨姆纳——《社会习俗》 海因兹。里瑟——《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学科的特性: 1、不就是对特定个人与群体的关心,而就是对于体育运动有关的所有个人与群体的关注,就是对相关体育群体的社会结构、社会形式、社会组织的关注。 2、“价值中性”、“价值自由” *体育与社会运动 1、体育运动中的社会流动 2、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同化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1、量化研究:运动试验、调查、测试与测量以及现有的数量化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研究,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处理,使获得的研究结果能够说明研究事物的普遍意义上的一般。 2、质化研究:通过在自然情景下的访谈、观察、资料分析与事实分析,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并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其对该事物或现象的瞧法,不对研究接货作普遍意义的推演。 *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一、体育的社会功能:功能主义的视角 (一)功能主义的定义:其基本假设就是认为社会就是由各个有机的部分组成的统一系统,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发挥相应的功能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1.社会系统生存的四个必要条件 适应:适应环境并获得足够资源 目标达成:每个系统都要有序的分配资源,已达成其目标 整合:系统内部保持合作关系 模型维持:系统必须保持自身的稳定以维持自身特点。 (二)、功能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30-60年代早期

1.二战后的国际社会相对稳定,新技术革命,闲暇时间增多,生活质量提高。 2.社会学的得到迅速发展 3.社会对体育的重视 (三)体育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 1.分析体育运动系统内各部分的结构功能。 模式维持功能——技术规则 统与功能——仲裁规则 目标实现功能——娱乐与竞赛规则 例如:足球运动系统 2.阐述体育运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发挥了什么功能。 例如:体育运动在社会中的五个基本功能:社会情感功能、保持社会心理的稳定功能、 社会化功能、社会融合功能、政治功能以及社会流动功能。 (四)、体育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不足: 1.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整合方式,夸大了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忽略了体育 运功中存在的问题,忽略了社会冲突的重要性。 2.不重视或无力解释社会冲突与社会变迁现象 3.具有目的论的缺陷,一厢情愿地将体育运动的目的置于对社会的正向功 能上。 二、对体育的批判:冲突与批判理论的视角 (一)、理论定义 1、冲突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反对将社会瞧成一个管理的有序的体系,而就是认为社会充满了对立与冲突,而秩序不就是来源于人们的自然合作,而就是社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的群体,强加给另一群体的结果,只要存在经济上的差别,阶级平等与压迫就不可能避免。 2、批判理论: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分析构架,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在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问题。 3、霸权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形成非由经济物资基础所决定,而就是存在一个社会群体发展定义了社会的价值规范,这个主导群体通过在语言、知识、日常实践、艺术、文学与宗教等各个方面,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社会霸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