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解剖及血管

心脏解剖及血管

理论分析

▲冠脉

心脏血供来自左右冠脉,尽管心脏仅占体重的约

0.5%,而冠脉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4~5%,因此冠状动

脉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心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尚有四条沟。

一尖(心尖):圆钝,游离。由左心室构成。

一底(心底):朝向右后上。由左心房和少量右心房组成

前面(胸膈面):右心房、右心室

下面(膈面):几成水平位,左心室

下缘(锐缘):介于膈面与胸膈面之间,接近水平位

左缘(钝缘):绝大部分由左心室组成

右缘:不明显

左右缘都圆钝,无明显分界线。

下后壁:后三分叉前

下+后+右室=后室支开口以近

左主干病变或类左主干,aVR ST升高,其余ST压低。

走形于右室间隔的是回旋支,前室间隔的是前降支

心脏解剖知识

心脏基本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基本知识 (1)循环的组成和功能: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使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运输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血液的防卫功能。 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经左心室射出后经主动脉—大动脉—微动脉 —毛细血管—微静脉—静脉—上、下腔静脉—右 心房 肺循环(小循环):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主动脉 (2)心脏的结构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泵组成。右心将血液泵入肺循环,左心将血液泵入体循环。每

个心泵均由一个心房(低压腔)和一个心室(高压腔)组成。心房接受静脉回流血, 再经单向房室瓣帮助血流入心室;心室接受心房流入血,再经单向动脉瓣将血液射 入动脉内。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保证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以单方向流动。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收缩期,使心脏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可终生跳动,永不疲劳。有0.4s是全心舒张期,使房、室内压进一步降低,从而促进静脉血迅速回心。 (3)心房、心室、瓣膜 ?心室作用-主泵 心室收缩形成心室-动脉间的压力梯度是引起半月瓣开放和心室射血的直接动力。心室舒张形成的房-室压力梯度是引起房室瓣开放和心室充盈的主要动力。 ?心房作用-辅助泵 心房在心脏泵血中起初级泵的作用,表现在:

1. 心房收缩使心室充盈量增加1/4,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心室肌收缩力加大, 心室泵血效益提高。 2. 心房容积大,房舒期长,房内压低,有利于容纳静脉血液回 心。 瓣膜作用-闸门 1. 决定了血流的方向,是心内血液单方向流动的条件。 2. 与房室协同造就了心腔内压力的变化,是心腔内压力梯度形 成的条件。 泵血的动力来源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

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膜,包括脏 层和壁层。脏层紧贴心脏, 也称为心脏的心外膜层, 壁层位于脏层和纤维心包 的中间。心包腔(脏层心 包和壁层心包中间的腔 膜)内可容纳10-30ml的 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

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 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干货)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

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感谢聆听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的特点。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感谢聆听 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塞.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的作用。......感谢聆听

目前,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基于其造影,冠脉造影还被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价和估计,基于冠脉造影的冠脉血流储备测定

心脏大血管影像解剖讲义

心脏和大血管影像解剖(8学时) 教学内容: 一、心脏大血管解剖要点 二、心脏大血管常用影像检查方法:X线、CT、MRI、(USG、SPECT) 三、影像解剖: 1.心脏大血管X线平片的影像解剖: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2.X线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解剖 3.心脏大血管CT和MRI的影像解剖 4.冠状动脉的CT和MRI影像解剖 5.心包的CT和MRI影像解剖 熟悉和掌握心脏解剖与生理是学习心血管影像学的关键。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常需要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目前心脏大血管影像检查方法除了传统的普通X线检查、超声、核医学、心血管造影外,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技术和MRI 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进一步拓展了心脏大血管检查的领域,成为心脏大血管检查的重要手段。 透视:作为常规检查,心脏透视已不再重要。 摄片:可以初步观察心脏形态,估计心脏各房室大小,评价肺血多少,并间接反映心功能情况。 心血管造影:可以观察心内解剖结构的改变与血流方向,估计心脏瓣膜功能、心室容量与心室功能,但是它属于创伤性检查,目前主要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检查及介入治疗。 超声心动图:可实时显示心脏大血管的断面形态、运动规律和血流状态,并可对心脏功能进行测量。 MSCT:能显示心脏大血管轮廓及其与纵隔内器官、组织的毗邻关系。由于心肌与心腔内血液X线衰减值(影像学密度)差异很小,因此CT平扫显示心肌和心腔内结构的价值有限。对比剂的引入和心电门控的应用可提高心脏CT检查价值和准确性,可反映解剖和形态学的改变并可评估心功能等情况。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CT)对心脏大血管的检查有独到之处,但因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有X线辐射,需要注射对比剂等缺点,加之MSCT和MRI的挑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MRI:目前的心血管MRI可实现心脏大血管的实时动态成像,且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能清楚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解剖及形态学,并可评估心功能、血流状态、心肌灌注、心肌活性等情况。而且心血管MRI检查无射线损伤,无需含碘对比剂。因此一次心脏MRI检查可得到心脏的全部信息,被称为是“一站式(one stop shop)”检查。 第一节心脏大血管X线平片的影像解剖 一、X线摄影方法 1.后前位:焦点至胶片的距离为2米的后前位片称为远达片,为心脏X线检查的最基本方法。一般在平静吸气下屏气投照为宜。 远达片心脏影像的放大率不超过5%,可用于心脏及其径线的测量。 2.右前斜位:又称第一斜位,为右前斜45°,在检查时应该同时服钡剂观察左心房与食管之间的关系。 3.左前斜位:又称第二斜位,为左前斜60°,是观察主动脉全貌和分析房室增大的重要体位。 4.侧位:一般取左侧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