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2007—2020)》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2007—2020)》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2007—2020)》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2007—2020)》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2002—2020)》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顺利实施《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2007—2020)》,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特

制定本控制性规划文本。

第二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性质为:以山水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通过保护和开发人文景观资源,形成具有野外游憩、审美欣赏、休闲娱乐、度假功能的

复合型风景区;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的国家旅游度假区。

第三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目标为:展示自然和人文景观,提供游憩风景胜地,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协调发展;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游览设施和时代

活力的社会单元;接待设施的建设标准要符合国际旅游度假要求。

第四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2007—2012年。

第五条文本适用于本次规划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15.11平方公里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

第六条本细则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解释权属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第七条文本与《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分图图则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

第八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性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实际情况并考虑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

家、广东省和广州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

第九条本规划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采用国标《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根据工作内容和深度的要求,在中类用地划分至小类用地(见

表1),规划用地平衡表见表2。

第十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根据土地利用模式不同可分为自然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

第十一条自然生态保护区指该区生态环境优良,生物种群及其环境相对完整,具备生态保护区的基本要求,通过保护区的划定和有研究价值生物种群的引进,形

成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或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自然生态保护区为

不可建设区,可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

第十二条自然景观保护区指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的特殊天然景源和景观,在本规划指南湖北部连绵山脉;自然景观保护区为不可建设区,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

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

第十三条史迹保护区指区内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史迹遗址周围,本规划中指孔氏陵墓;

史迹保护区为不可建设区,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

制游人进入。

第十四条风景恢复区指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在本规划主要为植被的保持和抚育;风景恢复区为不可建设区,可以采用必要技术措施

与设施,宜限制游人进入和活动。

第十五条风景游览区指风景结构单元的景区、景点、露天游憩场所和风景游赏集中区域;风景游览区可以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和开发行为,适宜安排各种游览欣

赏项目,控制游客量在其环境容量以内。

第十六条发展控制区指除以上区域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它各项用地;发展控制区可以安排同旅游度假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及配套设施。

第十七条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为用地的主要功能性用途。除属于主要功能的,有助于主要功能实现,与主导功能不相排斥、不相干扰的

其它性质用途,与该用地的主要功能性用途共同存在,即体现土地使用的相

容性。

第十八条土地适建要求及相容性适用于需要开发建设的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域。

土地使用相容性的规定见表3—1、表3—2、表3—3。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土地使用分类一览表

表1

土地利用规划平衡表

表2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土地使用性质相容表

表3—1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土地使用性质相容表

表3—2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土地使用性质相容表

表3—3

注:▲为允许设置;○为经批准后方可设置;其余为不允许设置。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

第十九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用地划分为A、B两个片区,周边用地为C区。

第二十条在各大片区中,根据用地性质、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27个中地块和小地块。第二十一条本规划建议各功能区采用整体开发的模式。

第二十二条以地块为整体成片开发时,地块用地界线及地块内部道路可根据实际开发建设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必须符合分图图则中提出

的控制指标要求。

第二十三条图则中所规定的土地利用性质及规模变更时,必须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

第二十四条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其使用性质应同所在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相符。

第二十五条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的变更及建筑的改建、扩建和使用性质与所在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不符时,必须经规划主管部门核准并符合“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土

地使用性质相容表”的规定;“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指标一览表”见表4。

第二十六条规划范围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改建、扩建和新建后的绝对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不得超过分图图则中规定的建筑限高、建筑密度、容积率的限制。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指标一览表

表4

第四章道路交通

第二十七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道路分为六个等级,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度假区内部主干道路、度假区内部次干道、步行道路。

第二十八条旅游度假区内部道路规定从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接入,路口间距控制在500—1200米。

第二十九条旅游度假区内部道路交通系统服务度假区内部各旅游活动,限制城市交通对内部交通的干扰和影响。

第三十条道路红线内用地为道路及道路绿化专用,任何与道路交通无关的建筑和构筑物的改建、扩建及新建均不得占用道路用地。

第三十一条旅游度假区内部道路主干道红线控制在15—20米,从城市道路接入段可拓宽至20—30米;度假区内部次干道红线控制在7—12米;步行道路路宽3—5

米。

第三十二条旅游度假区内部主干道为规定性道路,不宜对其密度和宽度进行结构性修改,规划允许根据地形现状对其线形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十三条旅游度假区内部次干道为建议性道路,地块在整体成片开发时,可以对度假区内部次干道进行修改,道路宽度和密度不低于控制性规划规定的次干道宽

度和密度。

第三十四条根据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特点,在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外围集中设置静态交通设施和对外交通的公交站场;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配置与其规模相适

应的停车场(库),配建车位控制指标参考广州市相应规范。

第三十五条鼓励旅游度假区内部采用无污染交通。

第四章绿化景观

第三十六条南湖旅游度假区应突出其自然山水景观。

第三十七条规划保护南湖、红路水库、大山塘水库、杉隆水库等水体景观,沿湖20米范围为非建筑开敞区。

第三十八条规划保护南湖凤凰山脉、“南山”山脉以及主峰,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地景观。

第三十九条风景游览区景观应与南湖旅游度假区主体景观相协调,景区、景点人工性设施的形体、体量、色彩等应不破坏南湖主体景观为前提。

第四十条发展控制区在满足分图图则规定的绿地率指标的同时,应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增加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强绿化效果。

第四十一条沿旅游度假区主、次道路分别控制20米、10米作为绿化隔离设施。

第五章市政公用设施及环境保护

第四十二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供水水源从城市供水主干管引入。

第四十三条规划设置两处消防站,两处消防站分别属不同消防责任分区,南部消防站主要服务南湖片区,北部消防站主要服务凤凰山片区。

第四十四条为保护水体和环境,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第四十五条各地块结合地形布置污水管,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第四十六条雨水就近排入城市雨水干管和南湖旅游度假区内湖泊、水塘。

第四十七条南湖内部湖泊、水塘及下游河道应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各种桥梁以及构筑物应达到上述标准。

第四十八条本区域内在停车场、公交站场、游览区域、旅游服务设施、居民点均设置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可布置在相应公共建筑内。

第四十九条废弃物处置设施在本区域内设置有废物箱和垃圾压缩站以及垃圾转运站。

第五十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环境保护要求空气质量达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

到GHZBI1—1999中的规定;放射防护标准应符合GBJ8—74中的规定。

第六章南湖外围控制区

第五十一条为了有效维护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生态环境、湖泊、山林的整体风貌,将新广从路、同和路、同泰路与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之间用地划定为外围控制

区。

第五十二条外围控制区采用不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村镇建设用地的原则,严格控制区内人口密度,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依照广州市密度四区要求。

第五十三条区内规划建筑以多层、低层为主,多层区域人口毛密度控制在460人/公顷,容积率小于1.01,建筑密度小于23%;低层区域人口毛密度控制在330人/

公顷,容积率小于0.73,建筑密度小于30%。

附录:风景区用地分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98—1999)

规划限定说明:应该设置▲;可以设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