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有前瞻性的科学思维、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创新能力、从业能力和组织生产和指挥工程运作的能力。可在生产、建设、管理、事业或相关企业等岗位上从事设计、策划、施工、管理等环境艺术设计岗位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能力

专业设置情况:本专业的设置重视专业基础的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训练,注意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设计的把握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中学习鲜活的知识,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成长为能够站在时代前沿、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巩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师。

在校生规模:2012年招生67人,2013年招生64人,2014年招生65人,2015年招生65人。每年的报到率均为100%。截止11月份本专业有在校生261人。

课程设置情况:优化课程建设一直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专业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环境设计专业对2015培养方案整个体系进行了梳理,制定了切合本专业特点的培养目标,对专业设置结构进行了调整,其中通识必修课7门,通识选修课3门,学科基础课21门,专业核心课6门,拓展教育课2门,专业方向课13门,20个实践教学环节共34.5学分,根据行业动态发展和以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前提下,环境设计专业还将聘请校外专家开设相关系列专题讲座。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使学生的眼光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一个深厚的基础。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13年,是学院遵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创业型城市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在学院行政及党委的领导下,分别建设了“手绘工作室”、“雕刻时光”,“梦工场咖啡工作室”三个创新创业团队。目前,三

个创业团队已完成了市工商注册,成为我院首批实现社会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

(三)培养条件

教学经费投入:教学经费是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基本保障。本专业教学经费包括教学日常运行费用、教学改革费用、课程建设费用、教材建设费用、专业建设费用、校内外实践实习费用、教学研讨费用、教学差旅费用、图书资料购置费用、学生活动费用以及其他用于教学的费用等。随着社会的不断需求以及生源的质量要求教学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多,每年投入教学经费已达50多万元。

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是专业的硬件部分,是办学的必备条件,也是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其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所以我们不仅制定了实验室建设规划,还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设备购置计划;已建成的实验室有专业绘图室、专业画室、模型制作工作室等。近五年来本专业共投入28万元,包括多媒体设施、静物、写生费用、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等。多年来在本专业累积投入仪器设备总值已达84万元。

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根本。环境设计专业一直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采取了可行的措施:选派青年教师到重点院校进修学习;选派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学者与外校知名教授一起研究本专业前沿课题,及时准确了解本专业当前的发展动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通过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步伐,学科师资队伍总量有所增加,水平有所提高。环境设计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5人。高级职称占教师人数的50%,梯队结构相对合理。10名教师已有9人取得硕士学位,硕士以上教师人数达到了90%,学历层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实习基地建设: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已有三个正式挂牌实习基地,它们分别是:泰安市阔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泰安市东易日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泰安市九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三个实习基地都是以设计、施工和管理为主,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条件优越,现有的实习硬件设施包括设计室、材料样品、会议室、接待室、主题样板间、工艺流程展示间等,基地单位的硬件设施为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同时也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及专业能力的促进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学校信息管理、推行教育平台的重要环节,对现实管理意义重大。环境设计专业目前有两门校级精品课程,表现图技法和色彩。两门课程经过不断调整、优化整合,已成为该专业网上学习的重要平台,学生可利用网上资源

获取更多的信息以补充上课的不足。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性较强,很早就提出了“校企联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突出专业的“跨界性”,着力解决育人机制的关键问题,实施协同育人推进策略;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结合方面注重理念创新、理论探索、制度建设、平台构建、文化倡导等方面的综合协调;注重因材施教,把人才培养置于产学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课题驱动、项目任务驱动、创新计划驱动、创业工程驱动、复合专业学习、技能竞赛等多样化实施路径。

合作办学:近年来本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上不断与国际接轨,先后派出优秀学生到台湾艺术院校开展了包括本科合作办学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学院秉承为学生打造国际化设计教育平台理念,始终致力于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和成绩。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保证良好的正常教学秩序进行。以系为单位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探索,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加强了教务行政管理工作,明确了教学工作目标,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运转,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培养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较为良好。2012届就业率97.2%,2013届就业率98.6%,2014届就业率100%,2015届毕业生目前正在生产单位实习,预计今年就业率能达到99%,就业岗位基本上都是与本专业相关岗位。

就业专业对口率:每年11月学校都举办水利土木艺术设计类人才市场招聘会,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市场来看,该专业社会需求旺盛,提供职位数每年都会达到应届毕业生人数的2倍以上,就业形势非常乐观。由于2015届毕业生第四学年课程已全部结束,毕业生可以提前进入实习状态,其专业能力得到了多数用人单位的认可,有些公司保持和我系长期联系,每年定向在我系毕业生中招聘工作人员。

毕业生发展情况:截至2015年11月底,2015届的毕业生已有一部分学生已经

就业,大多分布在本省各大设计公司,其余大部分在生产单位实习。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正在积极备考研究生。近几年,环境设计专业每年都有3-5名学生考取研究生进行深造。

就业单位满意率:从2015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系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对环境设计学生的认知度较高。很多单位在聘用我系毕业生之后还主动联系我们成为了合作单位。

社会对专业的评价:本专业毕业生在社会领域普遍发展良好,有大量杰出校友。乔峰,泗水海南星艺装饰设计公司总经理,2004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2006年开始创业,目前公司年产值约800万,主要从事家装和大型工装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程奎,邹城市鼎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年9月29日注册成立,总投资30余万余,占地300多平方。现有正式员工15名,专业施工队伍5支、施工人员50余人;高等院校毕业生10余名。2013—2014业务年内完成总产值500万的任务。公司采取“竞争优先”机制,长期严格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效率、稳固的施工队伍,精心的设计、完善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本专业2015级本科生的一次录取率及报到率100%。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倾向于环境设计专业,而接受其他专业的意愿相对较低。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创业情况:环境设计专业有三个创新创业团队,“手绘工作室”、“雕刻时光”,“梦工场咖啡工作室”。目前,三个创业团队都完成了市工商注册,成为我院首批实现社会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这些团队现有成员50余人,指导教师5名。团队以“创意设计、凝心聚力”为宗旨,以创新为理念,以学科和专业交叉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应用为导向,重点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应用型的拔尖设计人才。

采取的措施: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离不开院党委、院行政的领导大力支持,该创业团队依托于水利土工程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教育改革为主导、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市场项目运营为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将学术研究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在专业实践层面上建立了较好的平台,为后续学生实践培养和进入专业团队打下了较好的的基础。

典型案例:这里仅以手绘工作室为例。2013年10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组建农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