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气象局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农业气象局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农业气象局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农业气象局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农业气象局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省气候中心提出了“提升农业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提升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活动实践载体。我们紧密结合业务服务实际,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我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现状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确定调研题目后,中心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函调等形式进行了调研活动,并结合平时的业务工作进行了讨论分析。

是先后召开2次农业气象业务人员座谈研讨会,主要针对目前我省农业气象业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特别是为现代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差距,业务工作创新点等方面,展开研讨。大家在分析业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现有业务资料积累严重不足,特别是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物候观测、农气报表等资料的信息化问题,今后业务发展对农业气象相关资料迫切地需要等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意见。

是通过发函开展了全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调研活动。10月23日,通过省局减灾处下发了《关于上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情况的通知》,请各市、县局总结当地气象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大田蔬菜、大棚果树和大棚蔬菜、水产养

殖、花卉、药材生产等方面服务的详细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当地特色农业生产现状与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下一步农业气象服务的打算等。通过汇总各市、县局的材料,了解到潍坊、烟台、莱芜、临沂、济宁等市开展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如蔬菜、苹果、生姜、板栗、大蒜等气象服务工作,效果较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省气候中心下一步准备再深入到有关市县局及农业气象服务现场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查找自身的差距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

是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对近期到基层进行的业务交流指导、仪器调试、现场调查等活动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汇总。结合本次调研活动的主题,组织专家进行再分析、再论证。

二、全省农业气象业务现状

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与内容

**省设有17个国家农气基本站,2个省定基本站。

观测的作物种类和站数分别为:小麦,15个站;玉米,10个站;花生,4个站;棉花,4个站;水稻,1个站。作物的固定观测地段为18个;自然物候观测站16个。

全省有114个人工农田土壤水分观测站点和7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农业气象观测内容主要是:主要作物发育期、生长状况、

产量结构分析、土壤湿度、物候期等,多数观测任务需人工操作,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

农业气象基本业务

现行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分为省、市、县三级布局。省级农业气象业务由省气候中心生态遥感与农业气象室承担。承担全省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生态系统的遥感监测预测与评估服务;负责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生态环境监测公报;承担全省生态与农业气象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生态与农业气象方面决策服务产品等。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主要技术方法是统计方法为主,数理模型为辅;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估为辅。从服务的时效看,农业气象情报以旬、月、周为单位;作物产量定量预报在收获前1个月发布;其他服务是根据农业生产进程和天气特点不定期发布。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决策部门为主,生产部门为辅。服务的方式是网络、纸质材料服务为主,电话、传真、电视为辅。

农业气象业务人员构成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人员相对稳定,为9人,全部为本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每个市局平均有1名业务人员,但具有农业气象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较低。县级基本无专职的农业气象业务人员,多为兼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市局、县局反映:市级以下农业气象业务人员严重缺乏。

三、目前全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主要工作及成绩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

1、业务服务产品

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旬报、农业干旱监测预测信息、墒情、农业气象周报、24节气农业气象信息、麦收、秋收气象服务、季年和作物农业气象条件分析、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预报、卫星遥感监测预测等业务服务产品。

20XX年制作农业气象情报材料230期。制作发布农业气象预报、预警信息15期,利用noaa和eos/modis卫星遥感信息,监测全省植被指数、海温、城市热岛、海冰、农业干旱、小麦苗情分类水体面积变化、大雾、积雪,制作发布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小麦产量预报、生态公报,为17个市气象局下发分市的noaa卫星遥感监测相关产品,制作卫星遥感监测信息106期。

2、特色农业气象研究型业务服务

通过媒体开展实时服务—“农业气象连线”

每周为**卫视农科XX《乡村季风》栏目的“农业气象连线”节目提供专题服务材料,该节目由影视中心独立制作,专家主持,**卫视多XX重播,同时在**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站上播出,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力做好气象保障,得到公众的广泛好评。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测

20XX年7月,与**省植物保护总站签订了联合发布重大

病虫害预报协议,开发研制了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系统,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在关键的农时季节,根据前期气象条件与病虫害发生基数,与省植保站共同会商,将预报产品以多种形式通过**卫视天气预报栏目、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媒体对公众发布,同时预报系统向全省17市气象局进行推广应用。

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在全省7个地市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安装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器,进行棚内正点温度、湿度、辐射及5个层次的地温等要素观测。建立未来一天日光温室内24小时逐时温度的预报模型,建立了主要蔬菜的生长发育气象指标库,计划在20XX年冬季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为菜农提供更直接的气象服务。

棉花生产气象服务简报

根据全省棉花生长发育特点,进行从播种至收获的6个主要发育期的动态跟踪气象服务。

逐日滚动干旱监测预测

目前已初步完成了“**省农业干旱监测预测软件”的开发工作,并于20XX年上半年投入业务试运行,实现了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单种作物相对湿润度指数和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计算;系统可每日自动计算过去30天全省各地的相对湿润度指数,根据湿润度指数的判别等级,确定农业

干旱发生等级,开展逐日滚动干旱监测、预测;并将产品发布到内部网上供地市级共享。

作物产量动态预报评估业务

从20XX年开始,开展小麦、玉米、棉花三种作物的动态产量预报,进行实时滚动预报与评估,经过两年的验证服务效果较好,已经正式投入业务使用。

卫星遥感研究型业务服务

目前,可以依据卫星遥感信息对黄、渤海海面水体颜色进行动态监测,今年开展了浒苔监测,服务效果良好。

3、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建设

升级改进的业务系统包括:农业气象旬月报业务系统、**省墒情业务系统、**省农业干旱综合监测预测平台;新建的农气预报业务系统为:病虫害气象等级监测预警系统、作物产量动态预报系统;引进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室研制的“作物产量动态业务预报系统”,进行业务试验,20XX 年动态预报效果较好。

开发研制了**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和**省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系统。

4、业务服务效益及科技创新

20XX年1月,20XX年11月,20XX年1月,制作的3期呈阅件《**省20XX年2~5月短期气候趋势预测与对策建议》、《拉尼娜事件对**省秋冬季农业的影响评估》、《冬

前小麦苗情偏弱,冬春管理不容忽视》,得到省领导批示和表扬。

生态遥感与农业气象室,20XX、20XX年被分别授予省直机关及省级“巾帼文明岗”。先后主持或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5项,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技术专利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1篇。

各市、县局积极为当地农业生产开展气象服务工作

1、烟台各县市区气象局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

烟台各县气象局开展了当地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栖霞气象局对苹果进行了产前、产中、产后的专题系列化服务;莱阳气象局开展了莱阳梨花期预报,果树防霜冻预报及生产建议服务;莱州气象局开发了特色农产品生产、保鲜、储运气象保障服务技术;海阳气象局开展了樱桃、苹果、梨、桃等果树开花期防霜冻预报服务;蓬莱气象局开展了葡萄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福山气象局主要是针对大樱桃和大棚草莓进行系列化服务。

2、莱芜市气象局开展生姜气象服务

莱芜气象局在充分调查和分析该市气候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生姜适宜播种期和收获期预报,制作发布了《生姜适宜的播种期预报》、《生姜幼苗期的田间管理》、《生姜主要病虫害的症状识别》等专题服务材料,并在莱芜人民广播

电台播出,服务效果明显。

3、菏泽市气象局进行牡丹花期预报

牡丹是菏泽的特色花卉,市政府每年都要举办“菏泽国际牡丹花会”。针对这一需求,多年来菏泽局一直为当地开展牡丹花期预报服务工作。以呈阅件的形式报市委、市政府,并通过公共媒体发布,预报效果较好。

4、阳信县气象局开展鸭梨气象服务

阳信县气象局针对当地鸭梨生产的气象服务需求,制定了《鸭梨系列化服务方案》,实施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贮藏等全过程系列化服务。准确进行梨花花期预报,开展全生育期管理技术服务,县委、县政府连续4年对气象部门给予表彰,并颁发组织贡献奖。

5、五莲县气象局进行茶园小气候观测

日照市五莲县气象局在九仙山茶区安装了加密气象观测站,重点观测茶园小气候,对茶树冻害原因、如何避免和减轻茶树冻害、如何提高茶叶产量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茶叶产量预报模型,及时预报茶叶适宜采摘期,深得茶农的好评。

6、沾化气象局进行冬枣气象服务

沾化气象局在冬枣萌芽、展叶和开花期间,开展倒春寒、低温、连阴雨、大风、强降水等灾害预报服务。另外,还进

行枣锈病、干腐病、炭疽病、盲蝽象、枣步曲等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通过县公文平台,发送至县有关单位和各乡镇,同时向分管县领导报送纸质材料,在有灾害性天气过程出现时,同时进行电话服务,并当面向县有关领导汇报。

四、目前我省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和种类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格局不相适应

目前的农作物观测布局、观测作物种类以及观测规范与标准均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确定的,在当时当地具有代表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传统种植的农作物被新兴的水果、蔬菜类作物品种取代,因此,某些观测地段、观测种类已无代表性,甚至失去了观测的意义。

产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尽管目前服务产品种类较多,但深度不够,没有形成统一体系,科技含量有待提高。近年来新开展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病虫害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业务刚起步,思路及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有局限性。对于遥感监测服务,由于没有地面同步实时监测数据,服务产品大多为定性产品。

信息发布覆盖面及时效性有待提高

农业气象服务主要是针对政府及有关决策部门,对公众,尤其是对农村、农民的发布渠道还不够畅通,时效延迟,

需要进一步加强。

人才流失、知识老化现象较为严重

岗位设置、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人才流失严重。大量农业气象专业人才转行,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多年来,农业气象业务培训较少,农业气象业务人员的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不了解农气业务自动化和现代化的相关内容。

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气象发展

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导致农业气象现代化建设落后,业务服务手段和试验研究设备简陋,如土壤水分观测仍采用原始的人工操作,农业气象测报仍然是手工抄报方式,更无实时传输。农业气象试验站缺乏统一的管理与技术指导。

地面监测是遥感工作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省没有建立遥感地面监测网,这给遥感影像解译带来一定困难,例如:今年5月31日,modis影像发现日照东部海域有异常现象,实际上是大量的浒苔出现,由于没有海洋监测资料,因此不能进行正确判断。

五、我省农业气象发展思路与需求

调整观测布局

调整观测布局与内容,舍去意义不大的观测项目,增加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种农业气象观测项目与内容,并修改

与之相对应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与标准。

变更业务内容,改变服务手段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不断完善传统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的同时,充分利用天气预报信息,增加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事专题服务、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加强气候变化影响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评估技术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影响的灾前预警、和灾中、灾后的评估与服务工作;改善信息传播手段,通过现有的较成熟的兴农网、手机短信平台、各乡镇气象广播等,解决农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服务产品形式生活化、通俗化,解决农业气象为农民服务的时效问题。

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大力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农业气象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在力争现有人才不流失的前提下,稳步培养新的是具有农业气象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

加强农业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气象观测技术水平,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采取措施,加快历史资料信息化进程。以需求为牵引,技术为推动,科研推动业务,研发分析技术,开展定量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技术研究,使农业气象服务的定量化、精细化,提高服务

效益。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1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

农业气象学试题答案

1、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1. F. 1000百帕 2.760百帕 3.1013百帕 4.4/3百帕 2、摩擦层中,在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出现的风不受以下哪种力的影响()。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惯性离心力 3.摩擦力 4.水平地转偏向力 3、土壤导温率与导热率、热容量的正确关系是()。 1.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正比 2.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反比 3.与导热率成反比,与热容量正比 4.与导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 4、维持大气温度在地理上的常定分布,主要靠()。 1.季风对于热量的输送 2.海陆风对于热量的输送 3.大气环流对于热量的输送 4.洋流对于热量的输送 5、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 1.凹面的E比平面大

2.冰面的E比纯水面的大 3.纯水面的E比溶液面的小 4.大水滴的E比小水滴小 6、气压一定时,气温越高,气压随高度递减()。 1.越快 2.越慢 3.无法判断 4.不变 7、在陆地上,气压最低的季节是()。 1.秋季 2.夏季 3.春季 4.冬季 8、一般霜冻最轻的地方是()。 1.山顶 2.低地 3.山脚 4.洼地 9、下列词语中,叙说天气的是()。 1.长冬无夏 2.狂风暴雨 3.夏热冬冷

4.四季如春 10、白天,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1. A. + Qs = –R – P + B + LE 2.+ Qs = + R + P – B – LE 3.+ Qs = –R + P + B + LE 4.+ Qs = + R – P – B – LE 11、根据蕾莱分子散射定律,以下哪种光的散射系数最大()。 1.红光 2.蓝光 3.紫光 4.红橙光 12、气温一定时,气压越高,气压随高度递减()。 1.无法判断 2.不变 3.越慢 4.越快 13、不是干洁大气主要成分的气体是()。 1.氮 2.氩 3.氧 4.臭氧 14、根据云的形状、结构和云底高度,可将云分为()。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 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 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word 教育资料 ..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 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 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问答题: 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填空题: 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平行 ___________观测。 第一章地球大气

农业气象学作业答案

. 1、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150~4000nm 400~760nm 3000~80000nm 7000~120000nm 2、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 2类 3类 4类 5类 3、夜间,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Qs = + R + P – B – LE –Qs =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 4、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是因为()。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增加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5、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绝热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γ<γd γ=γd γ>γd γ≥γd 6、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 气压、温度、风 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

光照、温度、风 7、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8、不同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气温非周期性变化不同 海陆分布不均 9、风由西吹向东,则称为()。 东风 南风

西风 北风 10、使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运动的最基本的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11、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小麦 水稻 油菜 豌豆 12、用密度接近的方法估计的大气上界高度是指()。 散逸层密度与星际气体高度密度接近的800公里

第五章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重力②浮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水平地转偏向力⑤惯性离心力⑥摩擦力 18、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_____。 ①西北信风带②东北信风带③盛行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极地东风带⑥极地西风带 19、_____ 为地方性风。 ①地转风②梯度风③摩擦风④焚风 ⑤海陆风⑥峡谷风⑦山谷风 20、海拔越高,则_____。 ①气压越高②气压越低③空气密度越大

农业气象学试卷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 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 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 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 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 ____ 指向 ____ ;A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 ____ 日;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 ____ ;A A.距平 B.平均变率 C.极差 D.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 A.高;小 B.低;小 C.高;大 D.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 ____ 倍的地方;B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 A.草原 B.地中海 C.季风 D.高山 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 A.大;大 B.小;大 C.大;小 D.小;小 10.下述的几种风哪一种不是地方性风 ____ ;C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焚风 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 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

2011农业气象学试题A卷(1)

以下各题中未注明单位的各物理量均为标准国际单位制。 1.C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B 11.A 12.B 13.D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2.露点温度表示()。 A、潮湿地面温度 B、空气湿度 C、饱和湿空气温度 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 3.一团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判定条件是()。 A、γ<γm B、γ=γm C、γ>γm D、γ≤γm 4.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切变线是指()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 6.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个气压带。 A、2 B、3 C、4 D、5 7.下面霜冻最轻的是()。 A、谷地 B、洼地 C、山顶 D、坡地 8.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6300 K 9.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10.在北球,冬半年,随着纬度的升高()。 A、昼弧增长 B、夜弧增长 C、昼弧夜弧相等 D、昼弧变短 11.以下作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 B、玉米 C、烟草 D、水稻 12.积雨云属于()云系。 A、滑升云 B、积状云 C、波状云 D、层状云 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农业气象学作业答案

1、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150~4000nm 400~760nm 3000~80000nm 7000~120000nm 2、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 2类 3类 4类 5类 3、夜间,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Qs = + R + P – B – LE –Qs =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4、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是因为()。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增加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5、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绝热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γ<γd γ=γd γ>γd γ≥γd 6、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 气压、温度、风

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 光照、温度、风 7、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8、不同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气温非周期性变化不同 海陆分布不均 9、风由西吹向东,则称为()。

东风 南风 西风 北风 10、使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运动的最基本的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11、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小麦 水稻 油菜 豌豆

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农业气象服务调查问卷表 为了使气象为农服务更具针对性、实用性,需要准确掌握您或贵单位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情况。您的宝贵意见和看法,对我们进一步改进气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您的答案仅供统计分析用,请放心回答。 一、基本信息 1. 您的联系电话 2. 您的性别:□A 男□B 女 3. 您的工作单位性质: □A 农技人员□B乡镇政府□C 村委会□D 农户 4.本地主要种植(选一种) □A水稻□B玉米□C花生□D大豆□E红薯□F甘蔗 □G其它□H不知道 5.种植面积 □A1000公顷以下□B1000-5000公顷□C5000-10000公顷□D10000公顷以上□E不知道 6.本地主要养殖(选一种) □A鱼□B虾□C蟹□D牛□E羊□F马□G鸡□H鸭□I猪□J其它 7.养殖面积(公顷)或数量(头、只) □A1000以下□B1000-5000 □C5000-10000 □D10000以上 二、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1.您日常关注天气预报的主要目的是(可多选) □A出行需要□B安排农业生产□C为着衣提供参考 □D提前做好突发天气的防御□E其它 2.天气预报能否满足日常农业生产的需要? □A 能满足□B 基本能够满足□C 不能满足 3.在您对如下哪种预报服务信息比较关心 □A每日天气预报□B未来三天天气预报□C每周天气预报□D每月天气预报 4. 近年来,您或您单位收到气象为农服务材料有哪些?(可多选)

□A 农气旬(月)报□B 不定期服务材料□C 作物产量预报 □D 常见的天气服务信息□E 没有收到相关的服务材料 5. 近年来,您或您单位获取气象为农服务材料渠道有哪些?(可多选) □A 邮寄□B 电子信箱□C 网站□D 其他媒体 □E 没有收到相关材料 6.您对现有的农业气象服务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7. 您认为目前提供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是否准确? □A.很准确□B.比较准确□C.一般 □D.偶尔准确,大多情况下不准确□E.都不准确 8. 在气象为农服务材料中,哪一部分内容对你的工作有参考作用?(可多选) □A 天气实况□B 未来天气预报□C 气象条件对生产影响评价 □D 生产建议□E 其它 9. 在气象为农服务材料中,您认为哪一部分内容需要补充完善的? □A 天气实况□B 未来天气预报□C 气象条件对生产影响评价□D 生产建议□E其它 10. 您认为农业田间管理最需要什么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A 农业气象预报(适宜播种期、发育期) □B农业气象灾害预报 □C 一周以上的农业气象预报□D农业气候年景预报 二、农村防灾减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1. 您平时主要通过那种方式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可多选) □A电视□B手机短信□C广播□D电话□E报纸□F村委会 □G高音喇叭□H互联网络□I电子显示屏□J纸质气象服务材料 □K其它□L没收到过 2. 您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吗? □A 了解一些□B 没了解□C 不好说 3. 您认为哪一种灾害性天气对您所从事或分管的工作影响最大?(可多选) □A 干旱□B 洪涝□C低温阴雨□D 寒害冻害 □E大风、冰雹□F高温□G台风□H气象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4. 气象部门若组织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及灾害动态监测、预警业务服务,您认为对您的工作有帮助吗?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 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 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 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 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 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 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 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

农业气象学答案

农业气象学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气象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臭氧层分布在B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2、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温度C O A、呈指数规律 B、成正比 C、成反比 3、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有关。 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4、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A

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5、气温直减率越小,大气层结越A O A、稳定 B、不稳定 C、无影响 6、下列因子中,B 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经度 C、纬度 7、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而B 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自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B o 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 10、影响乱流交换强度的因素主要有风速、地面粗糙度和 C O A、气压 B、气温 C、大气稳定度 11、辐照度的单位是_C_。 22 A、瓦/米 B、米/秒 C、瓦/米 12、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 A、增长 B、变短 C、无变化 13、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

Bo A、正 B、负 C、零 14、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 A、增长 B、变短 C、无变化 15、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Bo A、正 B、负 C、零 二、填空题 1、地球大气是经过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2、根据大气性质,可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其中最底层叫对流层,中纬度地区,其高度为10-12公里。 3、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强,天空散射辐射越弱。 4、在土壤蒸发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为了保境,应分别采取松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全面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能力,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气象为农服务不动摇,坚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构建适应农业防灾减灾、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需求,以及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二、工作目标 用3~5年的时间,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多时效、定量化的农业气象监测分析、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估的技术系统。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产量预报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综合保障能力。完成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建立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业务。初步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

进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发展符合区域性农业生产活动特点的农业气象监测分析、影响评估和预测预报的技术系统。调整农业气象观测站布局,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提升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土壤水分观测自动化,逐步建设农田(林、牧)小气候观测系统,开展农田(林、牧)实景观测试验示范。完善卫星遥感监测作物长势、种植面积和农业气象灾害等应用技术;强化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能力,完善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立气象条件对大宗作物影响评估模型,发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诊断技术,开发农用天气、土壤墒情与灌溉量、牧区牧草产量、特色农作物产量等预报技术,发展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改进农作物产量预报技术;完善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平台,建立市级和县级特色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平台。,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优化观测内容,制定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布局方案,并建成80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开发完善国家级及省级农用天气预报、主要农作物适宜播种期和收获期预报、农田土壤墒情预报技术,改进产量预报技术。 (二)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开展针对不同农事季节的农用天气预报。国家级业务单位开展农用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省气候中心提出了“提升农业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提升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活动实践载体。我们紧密结合业务服务实际,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我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现状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确定调研题目后,中心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函调等形式进行了调研活动,并结合平时的业务工作进行了讨论分析。 (一)是先后召开2次农业气象业务人员座谈研讨会,主要针对目前我省农业气象业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特别是为现代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差距,业务工作创新点等方面,展开研讨。大家在分析业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现有业务资料积累严重不足,特别是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物候观测、农气报表等资料的信息化问题,今后业务发展对农业气象相关资料迫切地需要等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意见。 (二)是通过发函开展了全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调研活动。10月23日,通过省局减灾处下发了《关于上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情况的通知》,请各市、县局总结当地气象为粮

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大田蔬菜、大棚果树和大棚蔬菜、水产养殖、花卉、药材生产等方面服务的详细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当地特色农业生产现状与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下一步农业气象服务的打算等。通过汇总各市、县局的材料,了解到XX、烟台、莱芜、临沂、济宁等市开展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如蔬菜、苹果、生姜、板栗、大蒜等气象服务工作,效果较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省气候中心下一步准备再深入到有关市县局及农业气象服务现场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查找自身的差距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是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对近期到基层进行的业务交流指导、仪器调试、现场调查等活动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汇总。结合本次调研活动的主题,组织专家进行再分析、再论证。 二、全省农业气象业务现状 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与内容 **省设有17个国家农气基本站,2个省定基本站。 观测的作物种类和站数分别为:小麦,15个站;玉米,10个站;花生,4个站;棉花,4个站;水稻,1个站。作物的固定观测地段为18个;自然物候观测站16个。 全省有114个人工农田土壤水分观测站点和7个自动土

农业气象学试题(A)

园林系农业气象学试题 1.天气: 2.焚风: 3. 光合有效辐射: 4. 日平均温度: 5. 逆温: 6. 三基点温度: 7.气团: 8.寒潮:。 9.锋: 10.海陆风: 二、判断题:(1*20) 1. 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3. 每年的终霜冻是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 4.由于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所以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方倾斜。 5.青藏高原是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6. 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7.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8. 风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9.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0.当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某一地区交馁时,常能引起剧烈地天气变化过程。 11.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12.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3.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4.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5.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16.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17. 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18.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19. 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20. 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三、填空题(1*20) 1.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2.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 3.凡在锋运行的方向上,暖气团逐渐代替了冷气团的位置,称为。 4.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四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 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 (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象业务格点化产品与文字类产品,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气象部门内部实时共享。负责省级上传的农田小气候及作物实景观测数据的存储、管理,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气象部门内部实时共享。 (2)国家气象中心 负责制作2019年全国冬小麦、玉米、水稻作物发育期、

农业气象学试题

农业气象学试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及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及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

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 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 水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 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 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 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 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 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有答案)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2)、氩和(3)。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6),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 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 第二章辐射 一、名词解释题: 1.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