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02-25T16:29:18.6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6期作者:朱广兵

[导读] 探究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4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重症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以及非危重组,在患者入院24h之内,对PLT、D-D、FIB、APTT以及PT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三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FIB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D-D、

APTT、PT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死亡组PLT、FIB指标明显降低,D-D、APTT、PT指标明显升高。

【关键词】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病情严重程度;预后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6-0100-02

作为急诊常见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是急性重症创伤患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早的发现与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所以探究凝血功能指标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重症创伤患者,其中有46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18岁,年龄最大64岁,平均年龄为(35.26±4.23)岁。有32例患者为交通事故,20例患者为高处坠落,其他创伤原因的患者有16例。纳入标准:(1)具有明确外伤史;(2)受伤后在24h内入院治疗;(3)GCS评分不低于3分;(4)APACHE Ⅱ不低于6分。排除标准:(1)先天凝血障碍;(2)严重脏器功能不全;(3)使用活化蛋白C、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4)酗酒、肿瘤史。按照患者损伤严重程度将这68例患者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以及非危重组,分别有患者25例、31例、12例,同时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将这68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有患者12例、56例。

1.2 方法

患者被送入急诊室之后第一时间开放静脉通路,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针对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并对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脱水以及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24h之内,对PLT、D-D、FIB、APTT及PT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极危重组患者、危重组患者、非危重组患者指标相关指标对比,其中损伤严重程度越大的PLT、FIB指标越低,D-D、APTT、PT指标越高,三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3.讨论

研究表明,有30%左右的急重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在急性重症创伤患者中,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死亡率,是没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3倍多[3-4]。通常患者机体在受到重创的情况下,会将外源性凝血途径开启,加强机体止血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