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基于教育支出的分析

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基于教育支出的分析

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基于教育支出的分析
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基于教育支出的分析

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

———基于教育支出的分析

张军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的问题逐渐显现,并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和负面影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公

共产品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

差异是导致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公共产品 贫富差距 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同时,社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以及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较之改革开放之前大大地增加了。按照国际通行的判定标准,中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不平等国家的行列。这种贫富差距的拉大给人们的传统利益观念、道德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对贫困人口生存造成危机,也对社会秩序稳定以及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造成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目前贫富差距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许多社会学科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研究,本文拟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差异是导致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介绍;第二部分简要回顾了公共产品理论以及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第三部分是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以教育支出为主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

一、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近30年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也是居民从经济成长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从2003年以来,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目前已达到严重的警戒水平,具体表现在:

(一)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仍然呈扩大之势。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世界银行,2006)。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人均G DP达到15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数才会开始下降。我国现阶段人均G DP只达到10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数还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客观上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加大。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在2000年是1:2.79;2001年是1:2.90;2002年是1:3.11;2003年为1:3.23;2004年为1:3.21,两者的差距在2000年至2003年逐年拉大(国家统计局,2005)。目前的农村绝对贫困标准是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625元以下,若按照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65元的“低收入人口”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就增加到9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0%。

(三)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大。国有经济单位中,电力、自来水、燃气生产与供应、电信业、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行业靠垄断经营的优势,获取比其他行业平均工资高得多的收入。年平均劳动报酬较高的行业是计算机服务软件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等,年平均劳动报酬较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从历史看,行业间平均劳动报酬最高与最低之比2000年为2.62倍,2003年为3.98倍, 2004年则达到4.25倍,差距逐渐增加。这还不包括工资外的福利收入。

(四)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人均收入最高的五省(市)是: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和福建,而人均收入最低的五省(区、市)是宁夏、青海、甘肃、黑龙江和新疆,后者的人均收入只有前者的1/2。

以上四个层面的分析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被迅速地拉大了。贫富差距的存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贫富差距的存在有利于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贫富差距必须维持在一个适当的度上,差距过大会引发诸多危害,尤其是不合理因素造成的贫富差距过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伤害更为严重。要有效控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找到问题原因之所在,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千差万别,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其原因是本文研究的关注点。

二、公共产品理论与贫富差距

公共产品理论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社会,其概念最初由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提出来。公共产品最为经典的定义的是美国学者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给出的,即“每一个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个人消费的减少”。根据萨缪尔森给出的公共产品定义得出公共产品具有两大本质特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理论正是从定义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以及混合产品出发,论述了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责范围所在及其分界线。政府机制更适宜于从事公共产品的配置,而市场机制则更适宜从事私人产品的配置,这实际上也就划定政府与市场的理论分野。

在整个社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中,由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占有重要份额,而有关经济发展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等,更是由政府主导制订和实施的,这两方面都对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贫富差距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西方学者很早就有对政府干预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英国剑桥学派代表人物庇古在1920年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探讨了收入转移方式问题。从富人那里转移收入,“资源转移”比“强制转移”要好,但收入的自愿转移往往小于社会所需要的收入转移数量,因而需要政府对收入的强制转移。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英国经济学家米德认为,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提供免费的教育服务,通过扩大社会福利以保证国民最低生活需要,再加上国民医疗服务和教育的发展来促进公平分配。随着凯恩斯政府干预论的出现,目前学者们一般认为政府有义务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

我国的学者认为,贫富差距问题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自发解决,需要政府在收入再分配领域发挥作用。刘乐山、何炼成(2005)认为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王晓鲁、樊纲(2005)指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教育支出给中高收入阶层居民带来的好处大于给低收入阶层居民带来的好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靳卫东、高波(2007)认为,公共支出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从利益归属结构还是从经济结构来看,我国的公共财政政策都不利于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减小。张红宇(2004)认为,要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的形成,除去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发展运行的自身规律可以在漫长的时期内自动弥合这种差距外,政府的作用更为明显。沈坤荣等(2007),刘乐山(2006)也认为应该通过调整公共支出的目标来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由第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来贫富差距拉大的表象深究下去,探询原因,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的财政开支中,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和福利以及公共设施和基本建设等公共产品的支出对居民收入和福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制度的实施也会对居民的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因此,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应是一个良好视角。下面从政府实际公共产品的支出方面来分析贫富差距的原因。当然,这方面并不是绝对独立发挥着作用,是和公共政策和制度的实施联合作用,交织在一起的。在政府实际公共产品的支出中,我们以教育为主来分析。

三、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基于教育支出的分析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教育都是促进公民发展、文化传播和社会团结的一种主要手段,由教育派生的一些产品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效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素质、劳动生产率会有相应提高,从而有利于个人收入的增加。

接受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从而提高劳动收入。在年龄、工种和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所获得的工资也就越高。李实等(2000)通过实证对我国教育年限和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果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就业者收入基数为100,则小学文化程度就业者的收入为150,初中文化程度就业者的收入为168,高中文化的为176,中专文化的为197,大专文化的为212,大学以上文化的为242。这说明受教育年限的不同将直接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作为教育的接受者,未成年人只能依靠父母来决定和支付他们的学习费用,接受教育。但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的家庭无法从私人信用市场中获得贷款,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投资。如果教育机会均等没有保障,在人力资本市场上就不大可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原有的收入差距不仅会继续下去,甚至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政府必须干预教育。其主要关注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在自由市场供给情况下的低消费人口,包括那些来自社会经济不利背景的人群。对于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政府干预的重点应该放在基础教育领域。基础教育是社会中的一种主要公共产品,其财政支持责任应由政府使用公共财政支出。教育支出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教育机会。在我国,教育机会的差异造成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差异,对人力资本的回报即收入水平也产生差异。所以提供教育支出、尤其是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支出将有利于教育机会平等,而均等的教育机会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而我国现阶段公共财政在教育支出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总量不足

据联合国统计,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130个国家,平均公共事业教育经费占GN P的比例由1980年4.4%提高到4.8%,低收入国家由3.4%提高到3.9%,高收入国家已达5.5%,其中美国、加拿大、丹麦、瑞典等国已高达7%-8%左右。

中国用预算内教育经费也即公共教育经费占G DP的比例,大致与国外的公共教育经费是可比的。从历年来看,最低为1970年,只占1.2%,最高为1985年占2.8%,以后各年均低于2.8%。1995-1997降至

1.8%,2003年估计预算教育经费为3730亿元,占G DP

2.8%,甚至低于低收入水平国家的支出。

(二)公共财政在教育支出方面城乡差距过大

教育经费支出总量低,而如此低的总量的大部分都用于城市,用于农村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政府支出不足70%),其中77%用于城市,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中占总数70%的农村孩子,却只获得剩余的23%。城市学生享受到的基础教育经费显著地高于农村学生,而且,地区行政级别越高,享受到的教育经费越高,这对原本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学生是非常不公正的。

1993年,全国城乡小学生的人均经费差距为1.9倍,初中阶段的人均经费差距为2倍。到1999年,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小学和初中阶段城乡整体差距扩大到3.1倍,其中小学阶段的差距达11倍,初中阶段的最大差距达到12.4倍。

(三)公共财政在教育支出方面地区差距过大

目前教育机会在区域间、不同阶层居民间的分配是相当不平等的。以2003年为例,北京市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10.2年,云南省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只有6年(根据2003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4)。北京的高中入学率为96%,而安徽、河南、内蒙和云南都不到35%。2003年全国的城市初中生升高中的比例为77%,而农村和县镇合计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的比例仅为29%。

而且,各地区间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异很大,东西部差距巨大。可以看出,教育机会不平等已成为一个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政府应当为全民提供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四)公共财政对基础教育支出不到位

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大、中、小学生生均支出差距过大,对基础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支出不足。与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比较,我国的基础教育支出比重是最低的,但大学教育支出经费的比例却是遥遥领先。

这四个方面反映出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和支出结构差异的问题。我国教育支出本意在于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提升全体人民的素质,进而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但教育支出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以及基础教育支出的弱化的存在却是教育支出不公平的表现。教育支出不公平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而且,会产生“马太效应”,教育作为一种投资行为,与收入高度相关。一方面是从结果的角度看,教育能够产生收入,教育层次越高收入越高;另一方面是从起点来看,教育需要大量初始支出,投资越大受教育层次越高,这是一个循环。收入水平决定教育支出的多少,而且,收入水平决定教育需求的弹性,不同的收入水平,教育需求弹性不同。越是低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阶段,教育需求弹性越大,到高收入阶段,需求弹

性变小。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看,如果因为贫穷,无力进行大量的人力投资,受教育层次低,意味着只能从事低报酬的工作,就会走入“贫者愈穷”的恶性循环,相反,则会进入“富者愈富”的良性循环。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这种自身存在的结构缺陷,实质上拉大了贫富差距。

以上是从教育支出这个角度分析贫富差距的问题的。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与教育投入有着相似的问题,不再赘叙。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差异是导致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公平与发展———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版.

[3]樊丽明.中国公共产品市场与自愿供给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4]刘乐山,何炼成.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解析[J],人文杂志,2005,1.

[5]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

[6]靳卫东,高波.收入差距与公共财政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的形成与演变[J],2007,1.

[7]张红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与政府选择[J].管理世界,2004,

4.

[8]沈坤荣,张瑕.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甚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研

究[J].管理世界,2007,1.

[9]刘乐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0]李实,张平,魏众,伸济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1]余梦婷.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对中国贫富差距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2]朱庆芳.发展观的改变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Z].中国社科院网站,2004-9-6.

[13]陈锡文,韩俊,赵阳.我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5,5.

[14]周作翰,张英洪.当代中国农民的受教育权[N].光明日报,2005-1-25.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浅谈中国贫富差距存在的原因

浅谈中国贫富差距存在的原因 经济0842班学号:080101400224 姓名:凌敏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中国的贫富差距现状 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载有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按照严谨的社会调查抽样方法”得出的调查结果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96。而据中国人民大学的有关调查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561。如果以财产分配作计算,2005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国总财产分布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55。而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则指出:全国城乡居民人均财产分配的基尼系数保守测算达到了0.653。 要说明的是,基尼系数是对收入不均的一种测算方法,通常用0—1之间的数值来表示。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以下表示收入差距较小,0.3—0.4表示正常,0.4—0.5表示中等,0.5—0.6表示较大,0.6以上则为悬殊。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已经接近或达到“差距较大”,而财产基尼系数已经达到“收入差距较大”甚至迈过了“差距悬殊”的门槛。具体而言,有研究表明:如果不分城乡,最高20%的人群占有收入份额近60%,而最低20%仅占有3%。 城乡差距正在逐渐拉大,从1996年的2.27倍增加到2007年的3.33倍。2005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列举了一组惊人的数据:在全国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中,93%是城镇居民,7%是农村居民;而在收入最低的10%人群中,城镇居民只占1.3%,农村居民占98.7%。 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以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在平均值15977元以上的只有1/3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而最高的上海市(28838)元是最低的甘肃省(12060)的2.39倍。 综上所述,无论在个人或社会群体之间,还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差距都明显存在,甚至有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 二.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造成上述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当然是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单凭市场不可能消除贫困,也不可能获得公平和平等。”这是1995年世界社会发展峰会通过的“哥本哈根宣言”中作出的历史性判断。因此,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必须还要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整贫富差距,中国当然也不能例外。调整的方向应该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当代中国,初次分配的不公是拉大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就业不充分,失业率高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是“依然严峻”。

论中国群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问题心态调查学习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题目:论中国群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心态调查 学生姓名:王帅、崔佳、陈楷亮、吴荣耀、王敬亮 学生学号:20111601310067 20111601310046 20111601310042 20111601310069 20111601310066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年纪专业:2011级电子2班 任课教师:方英群老师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2013 年 6 月日

论中国群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心态调查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我们在肯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发现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贫富差距有一个可衡量的指标——基尼指数。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贫富分化严重。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的警戒线,而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已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已快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将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从长远来看还会阻碍经济发展的步伐。而贫富差距问题又是每一个国家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必定要面对的问题。那么当代中国群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呢? 为了调查群众对中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看法,我所参加的小组对此在五月份展开了以“中国群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心态调查”为主题,针对海南大学学生以及周边群众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3年5月25日到26日,小组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确定了本次社会实践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课题。 2013年5月30到31日,制作问卷调查表,安排小组各成员分批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海南大学和海口的几个商场(明珠广场等),对象基本包含海南大学各年级学生,老师和商场附近的群众。 (二)调查方法 2013年6月1日至6月2日,我们将小组五人分成二个分队,二人组成一分队对海南大学里的各年级学生和老师展开问卷调查,地点包括海南大学各个教室,图书馆和起点草坪等,调查问题为200份,其他三人组成另一个分队前往明珠广场和解放西等地展开调查,调查问卷为100份。随机调查300份,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大范围的调查,来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经过2天的不懈努力,此次问卷调查终于完成。调查的结果如下:本次调查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差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重要对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产生这种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以使人们能够更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收入差距。关键词: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人们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步走”的第二步——在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也已经在20世纪末顺利实现了。我们现在正朝着第三步迈进。可是就在我们为到下个世纪中叶,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奋斗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因素,有转型期的特定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要想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收入差距,必须对中国收入差距类型及原因有着很好的理解。现在中国收入差距大体可以分解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以及不正当收入差距。下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以及对出现此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一、地区差距现状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1981年至1999年,按现价折算,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倍,西部地区增长了9.5倍,以中部地区收入为1,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收入比例从1981年的1.20:1:1.80改变为1.48:1:1.10,中西部与东部的收入绝对差额由79元,8元扩大到1999年的2299元和1844元,分别扩大了29倍和231倍。城填居民人均收入地区差距变化[1]针对这种地区间差距的扩大,有人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即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放到全球来认识,按实际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美元值,可划分为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深圳。1999年,上海和北京人均gdp分别为15516美元和9996美元,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8320美元),上海和北京两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2%。第二世界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中上等收入地区,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等沿海省份人均gdp均高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3960美元),六省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8%。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区,包括沿海地区的河北、东北、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均gdp均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口占总人口的26%。第四世界包括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低收入地区。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790美元),人口约6.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0%。二、地区差距原因1.历史因素在中国,不同地区在改革的初期所面临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初始条件的差异也构成了不同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的收获各不相同。首先,这些初始条长期累积起来的商品经济观念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历史上,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比较浓,对市场的理解和参与意识较深。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相对比较保守,习惯于固守本土观念,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差。所以,当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的时候,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由于积极地参与便首先分享了改革的“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由于行动迟缓而丧失了先动优势,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其次,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存在差异。虽然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在工业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增强了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和工业基础,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弥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加上六、七十年代所建立的军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经营困难,不但没有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反而成为这些地区的沉重包袱。2.政策因素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而我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这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共鸣。如何看待这两个最基本的判断呢?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判断在总体上是不甚准确的。 关于第一个判断,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存在着相当大的贫富差距,只是在“二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条件下,这一差距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起来,使得人们一般不去注意它罢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社会阶层构成的多样化,过去被掩盖了的贫富差距显性化和阶层化了,当然在某些领域内也相对地拉大了。过去,你和你周围的人相比,差距不大;农民多么困难似乎与你无关。 关于第二个判断,应当说,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并不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贫富差距,实质使用一定的方法,在规模均衡,比例对等的社会成员之间,对收入和财富积累惊醒比较所得出的差距,不是有两个人或两个群体,拉出来一比就是贫富差距。 同时,应当指出得失,中国目前的实际贫富差距,特别是乡村内部和城镇内部的贫富差距,比改革开放以前确有拉大,但在国际上还是属于中等程度。考虑到中国在人口、幅员、区位(一端临海,一端处于大陆深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和经济发展中的最敏感阶段这一事实,这种程度的差距应当说是仍处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领导干部要树立新的市场经济理念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世界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在坚持自立、平等、竞争、效率、求利、开拓等市场基本理念前提下,需要形成对市场经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以便更好地前进。 一、关于预期理念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一种趋向:任何一个利益主体在事发之前都对事情进行预期,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政府),都会实现一种互相的预期,使经济能够内在地调整。我国每年都要为经济增长速度制订预期目标就是如此。自觉地认识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并注意运用人们的预期来调节自我和群体的经济社会活动,这就是预期理念。 二、关于信用理念 所谓信用理念,是指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交易实现的,而这种交易是建立在遵守诺言的契约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原意指“延期支付”,由于交易中“延期支付”的承诺最能解释契约的实质,因而信用就远远超出原来的狭义,而成为市场经济普遍的、基础性的现象。西方市场经济新的理论成果信息经济学论证了对信用的需求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信用就是指掌握信息的乙方不骗对方的承诺。博弈轮则揭示了重复博弈以及人们对长远利益的追求,就一定要讲信用。 三、关于比较优势理念 所谓比较优势理念,是指自觉地意识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应该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 比较优势的理念来自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市场经济是以分工和利益互换为基础的,有了分工和利益互换,每个经济主体都必须在交易过程中强调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是由于各经济主体在交易中依靠比较优势才能占有相应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而市场经济强调的不是各个方面都要占有的绝对优势,而是在某些方面相对占有的比较优势。正因为市场经济

中国贫富差距拉大原因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人们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步走”的第二步——在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也已经在20世纪末顺利实现了。我们现在正朝着第三步迈进。可是就在我们为到下个世纪中叶,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奋斗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因素,有转型期的特定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 1.历史因素 在中国,不同地区在改革的初期所面临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初始条件的差异也构成了不同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的收获各不相同。首先,这些初始条长期累积起来的商品经济观念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历史上,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比较浓,对市场的理解和参与意识较深。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相对比较保守,习惯于固守本土观念,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差。所以,当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的时候,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由于积极地参与便首先分享了改革的“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由于行动迟缓而丧失了先动优势,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其次,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存在差异。虽然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在工业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增强了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和工业基础,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弥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加上六、七十年代所建立的军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经营困难,不但没有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反而成为这些地区的沉重包袱。 2.政策因素 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83--1996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有88.3%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8.3%分布于中部地区,3.4%分布于西部地区。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相适应,内地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更进一步的结果便是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 3.贸易因素 贸易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是反映贸易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从1993—2003年,东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从0.64上升到0.77,出口依存度从0.29—0.40,中部地区贸易依存度从0.18下降到0.11,出口依存度从0.10下降到0.06,西部地区贸易依存度则从0.13到0.11,而出口依存度一直在0.06左右徘徊。[4]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较少。1999年,东南沿海地区12个省市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0.60%,其他地区只占不到10%。因此,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享受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比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要多。同时,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流动不畅,职业转换困难程度不同,劳动力的流动性在东部地区要强于西部地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劳动者收入在地区之间的差别。4.教育因素 随着教育的发展,它会拉大受过教育者与未受过教育者之间的差距,因为受过教育的人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和更高的配置能力,它能占据收入更高的职业和岗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中国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好的教育设施和较高的教育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居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这种教育水平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的差距构成了东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5.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在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也不利于中西部地区。从地理区位上讲,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众多的港口码头、密集的公路和铁路网,并且与经济发达的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相比邻,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同时,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好,物产丰富,适宜生产及生活,这些都使得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一种比较优势,从而能够先行一步。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Xf 杨懂梅 Xf 韩芸 Xf 王鑫 Xf 指导老师:唐灵魁 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措施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相信,在我国的先富起来的人中,相当多数是由于劳动收入或者由正当的财富收入造成的。他们的收入应该说是合理合法的。然而,也不能排除,在他们中间有一些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甚至是非法因素造成的。大多数社会都得容忍因为地理条件不一样形成的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获得机会率越来越不均等,尤其是通过权力市场化而形成的收入差距是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根源之一。 调查: 您所在的城市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否明显? 您家庭目前的月总收入是: 您认为人群间的贫富差距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方面的差距?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 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 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见下表1:1977年至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主力军——城乡居民,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很典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当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2.47倍。此后,这一指标一路上涨,到了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已经达到了 3.23倍。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l ,而我国长期以来超过2甚至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2.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对于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使东部地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西 票数 百分比 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很大 80 80% 大 17 17% 中 2 2% 小 1 1% 总投票者 100 二、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可多选) 市场分配 40 40% 财政分配 44 44% 腐败问题 82 82% 农地征用 31 31% 城市房屋拆迁 21 21% 国企改制 54 54% 股市违规操作 27 27% 其他 20 20% 总投票者 100

浅析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法政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析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班级: 09思想政治教育汉班 学号: 20091103300 姓名: 指导教师:包桂芹 2013年 5 月 20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收入差距的现状 (1) (一)个人收入差距较大 (1)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1) (三)地区收入差距较大 (2) (四)行业收入差距 (2) 二、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3) (一)个人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 (3)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5) (三)区域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5) (四)行业垄断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6) 三、收入差距解决对策 (6) (一)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对策 (7) (二)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9)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9) (四)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11) 参考文献 (11) 英文摘要 (11) 英文关键词 (12) +

浅析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法政学院09思想政治教育(汉)班 指导教师包桂芹 摘要:近几年,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贫富差距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贫富差距直观地表现为收入差距,研究收入差距问题对于了解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通过对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实证地分析,找出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收入差距的对策,以希望对消除贫富差距或控制贫富差距的限度有一定的帮助,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有序。关键词: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分配制度 一、收入差距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贫富差距是指我国社会中,个人财富不均衡的现象,即人们对物质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贫富差距直观地表现为人们收入的差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一)个人收入差距较大 基尼系数是20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斯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也就是个人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之间为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0.6为两极分化的警戒线。12012年12月初,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京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61,这一数字,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之大,甚至出现了两级分化。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表明堂公布了过去十年的中国基尼系数,2011年为0.477,2012年为0.474,这也说明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0.61、0.477、0.44这样的数字发人深省,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之大不得不引起个人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居民个人的收入分配差距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的贫富差距。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社科院在2004年的报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中指出:“中国与其1尹志超.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22):23—28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就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展开论述,并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作对比,试图阐释一些本质内涵。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造成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四点原因,最后 即针对分析的四点原因提出了四点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贫富差距、美国、教育、农业、再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即便是这一片美好之中,同样也涌动着几股暗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可能很多人多会惊呼,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其实,贫富差距是不论什么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同处一个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伟大导师马克思曾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做出过这样的论断: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而事实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 下表反映的是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租金分享理论四个角度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总结出影响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包括:行业垄断、行业构成要素不同、行业人力资本水平不同和税收制度不完善。要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必须(1)规X 行业竞争制度,降低行业垄断水平;(2)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3)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各行业人力资本水平;(4)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税收的重点监控。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水平;垄断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行业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且已成为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对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相关文献也主要从行业垄断角度入手。本文从四个主流的行业间收入差距理论入手,分析了影响中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行业收入差距的理论解释 (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由短期差异说和补偿性差异说 两部分构成。前者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只是一种短期现象,是劳动力市场对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的反应;而后者认为,劳动者在确定合适的工资水平时,不仅关心货币方面的收益,还重视非货币方面的收益。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会给劳动者带来负效应的非货币特征,为了补偿这些负效应,这些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支付相对较高的工资,即补偿性工资。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实际上指出了行业收入差距形 成的主要原因是行业产品需求的变化或行业非货币特征的 差异。如果一个行业的劳动程序复杂、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恶劣,亦或者行业的产品需求增加,则该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提供较高的工资水平。 (二)人力资本理论 虽然早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等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对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是最早将其发展为理论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1960)。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间劳动力质量的差异,高收入行业拥有更大比例的高质量劳动力。由于先

浅谈中国贫富差距的影响

浅谈中国贫富差距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方面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各种数据表明中国贫富差距已经变得比较大了,可以说已经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的苗头。并且这种差距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城乡的人口分布,青少点的发展,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等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既然说到了贫富差距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那就不得不说说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了。而对于其产生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政策。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个政策是不正确的。因为正是这个政策才促进了我过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让的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从而使得中国在世界上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也正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太过迅速,我国领导机构还没有拿出关于这一政策所造成的贫富不均的最好控制方案,从而导致现在贫富差距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主要是指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收入差距是一种流量差距,主要指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不同;财富差距是一种存量差距,主要指社会成员之间所把握的各种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则较多地表在收入差距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差距。这是贫富差距最主要的表现。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一方面,近几年农

民收入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趋势,有些地方增产不增收,使改革开放以来本已缩小的城乡经济差距又有所扩大。而这一差距这是对我国城乡人口的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身在农村的人们想当然的认为成为‘城里人’就能有着高收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这种盲目的行动所造成的结果是使得成立的房价上涨,交通拥挤,城市容貌不好治理,农村也因此缺少劳动力使得一些田地荒芜等等问题。 二是个人或家庭收入差距。资料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而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50。24%。目前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31%,平均月收入为8786元;所占比重最少的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生产人员,仅占到0。1%,平均月收入为3158元。据1996年天津市千户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在城市低收入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各类下岗人员,占40。2%,失业者占2。4%,提前退休者占5。5%。而这一结果说造成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青少年身上。家庭收入高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自高自大,攀比的心理;家庭收入低的青少年则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更甚者有人偏激的认为:有能力不如有个‘好爹‘的仇富心理。而这些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来说是危害极大的。 三是行业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例如金融、保险、外贸、邮电、交通、电力、烟草等行业,这些都是收入较高的行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 国 贫 富 差 距 现 状 及 对 策 分 析 信息技术系 05级4班 沈珊珊(2047)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 精品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杨琴 二级学院专业行政管理(高级文秘) 班级07行政管理(2)班学号 提交日期 2011年 5 月 15 日答辩日期2011 年 5 月 21 日

学士学位论文目录 目录 摘要 (Ⅱ) Abstract (Ⅲ) 引言 (1) 1科学理性地认识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状况 (1) 1.1贫富差距的界定 (1) 1.2贫富差距是不是都不合理 (1) 1.3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2政府调节贫富差距的现实意义 (3) 2.1完善政府责任体系 (3) 2.2促进社会繁荣稳定 (4) 3导致和影响贫富差距的政府原因 (5) 3.1政府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5) 3.2政府的经济行为不完善与政策失误 (6) 3.3政府的“再分配”力度不足 (7) 4政府对贫富差距问题的调节 (8) 4.1转变政府管理模式,推动民主化的发展 (8) 4.2推进政府建设 (10) 4.3完善再分配政策 (11) 4.4建立健全相关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摘要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 摘要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确保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贫富差距是中国政府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对政府治理贫富差距的主要政策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以限制性政策为主导的政策组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贫富差距政策选择的观点,并对中国政府治理贫富差距的具体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将危及到民众对公平的基本信念,进而导致政府控制能力的弱化。这势必会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权威性,以至各种措施和发展方针难以顺利实施。为此,必须重视政府角度的多维调节,积极规范政府行为,有效控制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显性化、扩大化问题。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克服政府对贫富差距的控制乏力;第二,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缓解社会贫富差距;第三,调节居民收入,调整再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第四,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在改革与发展中缓解贫富差距。第五,打击权力腐败,有效遏制贫富差距。 关键词:贫富差距;政府责任;政府原因;政策选择

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与趋势 李强 摘要: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偏高。政府收入分配政策――“一部分人先富”,在改革前期起了正功能作用,但近年来负功能明显。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密切相关,形成“公正失衡”的舆论环境,导致社会结构紧张。中央政府政策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注重社会公平”,使得贫富差距拉大趋势可能得到遏制。而解决贫富差距的根本出路,在于解决三农问题。 一、进入法治、常轨运行――中国社会发展的可预测性 我们试图预测未来5-10年中国社会的发展,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看看,怎样预测社会发展,什么样的社会是可以预测的。所谓预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展轨迹平移或“移算”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研究一个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来判断它的未来。虽然高速发展时期与传统发展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只要是在正常法治管理下的社会,只要是按照规则运转的社会,总还是有轨迹、有规律可以寻找的。 当然,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按照规则运转,如果是社会动乱,那确实没有轨迹和规律可以寻找,也难以判断它的未来。中国社会曾经出现过不按照常规运作的时期,比如不到半个世纪前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发生以前,我们无法预测到会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就连毛泽东主席事前也没有想到会拖到十年这样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人能够预测它的将来会是什么样。至于后来的改革开放,更是出乎大家意料的事情。 所以,笔者的意思是说,只有当一个国家的运转进入到按照法治规则、按照常规运作的时期,社会发展才可以预测;而中国社会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进入这样一个正常的发展时期。笔者认为,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就是逐步进入了按照法治规则、按照常规运作的时期,而这样的社会运行是有规则可循的。为什么把有规则可循称作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因为,社会发展有连贯性了,这种发展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把原来的一切都否定了、推倒了,完全从零开始、重新来。彻底否定过去,一切推倒了重来,就永远无法进步,得到的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这一点也是我们改革以来、甚至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改革不能总是“翻饼”,改革应该是在前人成绩基础上的调整。如果总是否定前人的话,社会就永远没有进步。所以,改革的同时也应该强调继承,将好的东西继承下来。国家和社会好比是一部机器,改革就是要做精细化的调整,使得机器运转得更好。我们国家现在也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这台机器的运行是可以预测的:通过微调,机器能运转得更好。 二、中国贫富差距的未来趋势 本文并不是总体地预测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而是专门分析一下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贫富问题,可以说在中国是和几乎所有的问题都牵扯上的。不管是城市问题还是农村问题,不管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最终都会在财产分化、贫富差距上有所体现。因此,贫富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下文概括提出贫富问题现状与趋势的五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贫富差距目前达到了什么程度? 一讲到贫富问题,大家首先关心的是今天中国贫富差距的程度。目前,无论是学者的报告,统计部门的数据,还是老百姓的感性认识,大家比较一致的共识是: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偏高的,重要的是在改革26年中,中国的贫富差距处在明显的扩大趋势之中。关于改革开放以前的数据,我们采用世界银行的材料――世界银行1979年在中国的调查数据证明,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33――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