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时训练 3.9劝学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时训练 3.9劝学

3.9 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槁暴

..(gǎopù)参省.(shěng)

其曲中.规(zhòng) 骐骥.(jì)

B.须臾.(yú) 跬.步(guī)

锲.而不舍(qiè) 蛟.龙(jiāo)

C.靛青(diàn) 舆.马(yú)

金石可镂.(lòu) 蓼.蓝(liǎo)

D.舟楫.(jí) 驽.马(nú)

【解析】A项,“省”应读xǐng;B项,“跬”应读kuǐ;D项读qì。

【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木直中.绳中:合乎

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

臂非加.长也加:更

C.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君子生.非异也生:资质、禀赋

D.虽.有槁暴虽:虽然

而闻者彰.彰:清楚

【解析】D项,虽:即使,表假设。

【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

B.①以.为轮②无以.至千里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顺风而.呼

D.①风雨兴焉.②圣心备焉.

【解析】A项,介词,从/介词,比。B项,介词,把/“以”与前面“无”连用,构

成“无以……”,解释为“没有用来……的方法”。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D项,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语气词,不译。

【答案】 C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C.学不可以

..已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解析】A项,“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B项,“江河”,(古)指长江和黄河;(今)一般大江大河。D项,“寄托”,(古)安身;(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个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答案】 C

5.名句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_______。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禀性

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3)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①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②。其.渐之滫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麻:苎麻。②芷:一种香草。③滫:脏水,臭水。

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完:完备,坚固

B.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就:靠近,接近

C.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渐:浸

D.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服:服从

【解析】D项,服:佩带。

【答案】 D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斧斤以.时入山林

【解析】C项,之:均为代词,它;A项,焉:语气助词,不译/兼词,在这里;B项,其:如果,表假设/代词,它的;D项,以:用/按照。

【答案】 C

9.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B.本文先举了蒙鸠、射干的例子,证明环境对事物的影响。

C.这段文字还运用了类比论证方法,如“蓬生麻中”“白沙在涅”“渐芷于滫”,都说明了环境影响着人的成长。

D.荀子说理的特色还表现为使用短句排比,在这一段中表现也比较突出。

【解析】C项,比喻论证,非类比论证。

【答案】 C

参考译文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编织作窝,系在嫩芦苇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与黑土是一样的颜色了。兰槐的根叫香芷。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会佩带它。不是芷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为学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孔子弟子曾参)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资之昏,不逮.人也逮:比得上

B.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迄:最终

C.蜀之鄙.有二僧鄙:边境

D.可恃.而不可恃也恃:害怕

【解析】“恃”的意思是“依靠”。

【答案】 D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故木受绳则.直

B.①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②圣心备焉.

C.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D.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A项“则”,都是连词,表顺承。B项“焉”,①代词,那里;②语气词,表陈述语气。C项“而”,①表修饰;②连词,表假设关系。D项“乎”,①语气词,表疑问;②相当于介词“于”。

【答案】 A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为学”为题,说明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B.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

C.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

D.本文与荀子的《劝学》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都采用了对偶的句式和比喻的论证手法,酣畅而有说服力。

【解析】D项理解错误,本文没有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文中列举的四川和尚是举例论证。

【答案】 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三句话都是疑问句,这是翻译时要注意的;其次还要注意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如“常”,恒定;“吾欲之南海”的“之”,动词“到”“去”;“顾”,难道。

【答案】(1)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3)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习,那么容易的变得也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愚笨还是真的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我才思敏捷,超过别人,如果摒弃而不用,那跟愚笨和平庸的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愚笨平庸,聪明敏捷的功用,难道是永远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表达交流

14.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遥远的①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小百合②

长得和野草

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它心里有一个内在的③

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唯一④

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

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很高兴,周围的⑤

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

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偏僻的⑥

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

百合说:“我会开花,________________。”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1)请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要求:①既能回应野草的嘲讽,又能表现百合坚定的信念;②不少于20字,不多于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①②③④⑤⑥处,有三处多余,这三处是________。

【解析】 (1)题目所给文段改编自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作答时要抓住题干要求:“回应野草嘲讽”“表现百合坚定的信念”,其实这就是所补句子的内容。从杂草所说的话“即使”可以看出杂草不相信百合会开花,从“没人欣赏”可以看出杂草对百合的存在价值是不屑的。针对这两点补写即可。另外,考生要注意题干的字数限制。

(2)①“山谷”一般都是离人集居地较远的地方,所以没必要特别说。③“内在”与“心里”重复。⑥“偏僻”与“荒郊野外”重复。

【答案】 (1)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我要用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2)①③⑥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过生日?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上提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当然是为了庆祝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我觉得应该是为了感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

“我认为是与朋友分享自己生日的快乐。”

……

对同学们过生日的缘由各不相同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述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解析】 本题要求“阐述”对“现象”的“看法”,因此答案中必须包括“现象是什么”“看法——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点评”等。

【答案】 示例:同学们对“为什么要过生日”有多种回答是正常现象。因为每—位同学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生活观念不尽相同,因而过生日的缘由会产生差异。庆祝自己长

大,感谢母亲,与朋友分享快乐,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有多样的想法这是可以理解的,应该肯定。(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