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开群体诉讼之门_由_三鹿奶粉_事件看群体诉讼优越性的衡量原则

打开群体诉讼之门_由_三鹿奶粉_事件看群体诉讼优越性的衡量原则

打开群体诉讼之门_由_三鹿奶粉_事件看群体诉讼优越性的衡量原则
打开群体诉讼之门_由_三鹿奶粉_事件看群体诉讼优越性的衡量原则

打开群体诉讼之门

)))由/三鹿奶粉0事件看群体诉讼优越性的衡量原则

王福华*

内容提要 对已提起诉讼的群体纠纷,群体诉讼相对于其他解纷方式具有优越性,是诉讼得以成立和推

进的前提条件。不久前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0为研究群体诉讼优越性衡量原则提供了极佳范本。对群体诉讼的优越性,应依据诉讼经济、程序保障、替代方法优先及程序可管理等原则做出判断。/三鹿奶粉0索赔程序的选择适用也应以这些原则为依据。于我国代表人诉讼中增设优越性衡量原则,可增强程序可操作性,抑制程序滥用,并能促进行业规范经营。

关键词 群体诉讼 集团诉讼 代表人诉讼 诉讼优越性

/三鹿奶粉事件0的善后过程再次展示出一个值得关注的法律现象,即消费者、经销商们一系列的

群体维权努力均无果而终,无法叩开群体诉讼之门。1或许,我国法院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边缘化地位

和法院内部行政化的司法行为评价机制,迫使法院(官)过分关注甚至顾虑审判的社会效果,合法的判决如果引起了社会的剧烈震动、造成了群体性上访等社会不稳定的事件,也是决策者所不允许的,于是出现了法院系统内部对于代表人诉讼形式的一致排斥,这是法院系统基于/自我保护意识0下的集体行

动的逻辑。o但即便这样的考虑具备现实合理性,法院也不宜以/司法不作为0的方式来取代对诉讼要

件的衡量。从世界范围看,凡设立群体诉讼的国家在立法上都规定了诉讼成立的条件,而群体诉讼要件是否成立,尚需受诉法院以明确的标准,在当事人(或代表人)的参与下为职权上的探知,于程序功能比

较的基础上做出是否适用群体诉讼程序的判断。?如若群体诉讼对大型纠纷的解决有优越性,法院则

裁定启动之;反之则拒绝或终止群体诉讼程序。

一、诉讼经济原则

(一)为什么要衡量

利用群体诉讼方法不能无视诉讼成本。棚濑孝雄教授认为:诉讼成本是实现程序正当性的必要条件,即无论审判能够怎样完美地实现正义,如果付出的代价过于昂贵,则人们往往只能放弃通过审判来

实现正义的希望。?美国学者迈克尔#贝勒斯更是将英美集体诉讼的主要价值归结为是为了减少错误

成本与直接成本。?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曾强调,现代集团诉讼得以发展的正当性之一,就是在具有类97*

1o

?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叙述方便,本文将普通法系国家的集团诉讼、大陆法系国家的团体诉讼和选定当事人制度,及我国的代表人诉讼等诉讼状态统称为群体诉讼。具体到各立法例的语境,则区别使用这些术语,如美国的集团诉讼,德国的团体诉讼及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等。江伟主编:5民事诉讼法6(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页。以美国集团诉讼制度为例,在集团诉讼的启动上他们采纳了/先决条件审查+司法确认0的衡量模式,集团诉讼首先应满足/人数众多、共同性、典型性、代表人0四个方面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再由法官自由裁量,以做出是否批准集团诉讼的命令。[日]棚濑孝雄:5纠纷解决与审判制度6,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7页。参见[美]迈克尔#贝勒斯:5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6,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57页。

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

似诉讼请求的众多诉讼中它具有分散诉讼成本的作用。由于它能显著地降低诉讼成本,特别是律师费用,使这些费用在所有胜诉获赔者之间进行分配。0?

当代中国已经成为大量生产和消费的社会。/三鹿奶粉事件0再次提示我们: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存在瑕疵就可能产生潜在损害,可能在更大的范围上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损害。和世界各国的群体诉讼机制一样,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也可为那些损害很小且难以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提供司法救济途径。其效率优势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由诉的合并带来的效率优势,代表人诉讼通过将共同争点纳入到同一个诉讼程序中审理,降低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二是由判决扩张效力带来的效率优势,即在违法行为已得到证明的情况下,代表人诉讼能够将判决扩张到并未参加诉讼的当事人那里,在促进公平价值的实现的同时还有效地避免了判决间的矛盾。

群体诉讼固然有经济上的优势,但在决定其适用时又不能不考虑其与生俱来的负面效应。群体诉讼其实是一个优势与风险并存的制度,整体上难于管理,不当地启动可能陷法院及诉讼于旷日持久的讼事之中。漫长的程序运作和高昂的诉讼花费都会令整个社会难以容忍,甚至它可能像不小心从魔瓶中被释放出来的妖怪一样为害一方,不但给被告带来实质上的不公平和沉重的诉讼负担,甚至可能危及相关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影响。号称/集团诉讼之乡0的美国就对集团诉讼泛滥抱有深深的恐

惧。?其实,普通法国家的集团诉讼运作实践表明,并非所有的集团诉讼都可以提高司法效率。实证分析明白地显示,与典型的民事案件相比,集团诉讼相当消耗司法资源,其处理的时间是普通民事案件的

2-3倍。à因而,适时、适事地启动群体诉讼,方可达到减少/生产正义的成本0的目的,并将其负面效应

最小化。

群体诉讼究其本质是一种大规模的诉的合并。其中,群体成员之间的共同争点之有无就成为区分群体诉讼经济性与否的核心问题。所谓的共同争点,套用美国集团诉讼学理,就是指在集团成员和被告

之间存在的必要的共同联系,而需要法院进行救济的重要事实问题。á英国立法则将其做了更宽泛的

定义,凡是若干诉讼请求导致共同的,或有联系的争点或法律争议点,都属于共同争点。 l u 无论如何,群

体诉讼通过将共同的问题纳入到同一个诉讼程序的方法减少了诉讼成本,集团成员可以使法院通过一并解决相同或相似的案件,避免/行为的多样性0,从而获得更高的案件管理效率。如果群体诉讼对解决共同争点有重要意义,众多受害者就能够避免重复诉讼,群体诉讼也就是一个可取的程序;相反,如果在争点上缺乏共同性,也就意味着群体诉讼失去了进行下去的经济优势,理性的选择是阻止这样的诉讼成为群体诉讼。可见,法官在群体诉讼中对争点的管理,是决定群体诉讼的投入)))产出比率的主要因

素。

l v 共同争点对于诉讼经济性判断的意义已经为中外群体诉讼实践所证明。加拿大硅胶隆胸索赔集团诉讼对此做了令人信服的诠释,法官最终否决这一集团诉讼的主要根据是:虽人数众多的妇女提起了损害赔偿集团诉讼,但因集团成员使用的产品不同,疾病和身体损害、使用时间都有所不同。法院认为将大量不同种类的胸部植入物以及不同的个人使用情况混合在一起会造成大量的单独争点,需用单独审

理来加以解决。 l w 其实,我国的/三鹿奶粉事件0也给法院出了类似的难题。以代表人诉讼解决这一大

型纠纷似乎具有经济优势,但与加拿大的/隆胸0群体诉讼一样,遍布全国的受害者如果缺少共同的争98

??à

á

l u

l v l w Depos i t Guar .Nat p lB ank of Jac k s on ,M iss .v .Roper ,445U .S .326,338n.9(1980).美国前总统布什于2005年初要求国会限制石棉诉讼,理由是有太多的美国公司无暇顾及生产而忙于这种琐碎的法律诉讼,这样会

影响美国经济。他说/现在的制度不公平。对那些已经受到损失的公司以及正在雇用新人的公司都很不公平,公司的破产使得他们虽然得到有效的判决但却无处寻求赔偿。0参见5布什呼吁限制石棉诉讼6,载5参考消息62005年1月10日,第4版。

王福华:5集团诉讼存在的理由6,载5当代法学62008年第6期,第131页。HB N e wb erg and Con te ,N e wb erg on C lass A cti on ,4th edn ,Colorado Spri ngs ,M c Gra w -H ill Inc ,2001,k 4.25p .173.沈达明、冀宗儒:51999英国民事诉讼规则诠释6,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页。Deb orah R .H en sler ,C l ass acti on d il e mm as :purs u i ng pub lic goal s for p ri vate gai n ,2000,485-86,497.C anad ian Do m i n i on Law R eports ,4th ,67,82.C anad i an B ri ti sh C lo mb ia La w Reports ,3t h,149.

点,代表人诉讼同样可能因缺乏经济性而被否定。其中争点上差异,如三聚氰胺导致的病症有肾结石和肾积水之分,肾结石还包括双肾结石和单肾结石;有的患者病情已经稳定,有的则需要继续观察治疗;有的人仅请求损害赔偿,有的还提出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等等。这些因素都会构成大量单独的而非共同的争点,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诉讼在程序上是难以管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法院以不符合诉讼经济为根据裁定驳回启动代表人诉讼的请求还是具备正当性的。

(二)怎样衡量

1.与单独诉讼的比较

如果没有群体诉讼,对于寻求权利救济的众多/受害者0来说同样的受害事实可能因诉讼的个别化而导致千差万别的诉讼结果。正如美国学者所评价的那样:/某些原告中了头彩,而其他人,虽然有着同样具有法律价值的权利主张,却什么也没得到或得到的很少。先诉讼的人得到巨大的赔偿使得基金所

剩无几,无法使后来的原告公平地获得赔偿,此即所谓的诉讼/赌注0现象。

l x 但毕竟群体诉讼在任何司法体制中都不是一种被鼓励使用的程序。为了避免诉讼给当事人造成劳力、时间或费用上的不利益,从诉讼效益角度将群体诉讼与单独诉讼进行比较就非常重要了。基于此,就有必要比较群体诉讼与单独诉讼哪种诉讼方式更公平和更有效以及群体诉讼的诉讼费用是否明显大于单独诉讼之总和。而衡量的结果无非以下两个:(1)群体诉讼在经济上不可行。例如,群体当事人各自提出的诉讼请求分歧较大,无法形成共同争点,以至于当事人及法院承担的全部费用可能比所有单独

诉讼的累加还要多的话,诉讼程序应该分开进行。 l y (2)单独诉讼在经济上不可行。例如,我们可以说

/三鹿奶粉0索赔中受害者单独进行诉讼的成本与请求数额不成比例,当事人单独提起赔偿诉讼会发生/赢了官司不赢钱0等违背诉讼经济的现象。那么,群体诉讼的优越性便会得到肯定。

同时,还要防止法院以/司法不作为0方式对群体诉讼做出处理的倾向。实际上,不当地拆分群体诉讼的司法决定也大都是打着诉讼不够经济的旗号做出的,因此,过重的职权因素必须得到合理制约。对此,普通法集团诉讼中的做法颇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在立法中明确规定群体诉讼提起后法院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在没有比较费用的情况下则应推定群体诉讼在经济上是具有优越性的,而单独诉讼则因诉讼行为大量重复而被推定为不经济。其次,群体一方可以提出诉讼费用具有优势的程序主张,证明群体诉讼比起单独诉讼更符合经济性要求。这样做虽然增加了被告的诉讼负担,因为要他证明群体诉讼不够经济往往难度颇大,但他仍然应当有这样的程序抗辩权,完全可以用可能的高昂诉讼费用来瓦解/受害者0集团,这也是一个精致的平衡机制。此外,被告还可以在技术上以共同争点不存为由向法院提出终止群体诉讼的程序抗辩。

2.胜诉的可能性

群体诉讼一俟开始即会产生大量的诉讼耗费,通知、送达和登记的费用都会是不菲的支出。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群体诉讼制度鼓励了轻率、无谓的诉讼,但这个制度一旦被滥用就会导致代表人或者被告为大额的诉讼费用埋单的结果。相反,如果群体诉讼建立在稳妥的基础上,就会避免无谓的诉讼支出。美国最高法院认为,根据5联邦民事诉讼规则623条的规定,原告代表人需要在价值方面证明胜诉的可能性,因为集团诉讼一旦启动,随之而来的便是总额高昂的通知(送达)费用。但只有在最终判决被告败诉的情况下才可以令其负担这些费用,这与我国诉讼费用由败诉者负担原则是一致的。因此,在启动集团诉讼之际就要对群体诉讼的结果做出评估和预测,阻止胜诉无望的群体纠纷进入群体诉讼程序。但这里又发生了一个要素的权衡,亦即,对集团诉讼的胜诉可能性评估必须在合理的限度内进行,毕竟这种预测不是事实审理,要格外防止先入为主的倾向及在没有程序保障的情况下即对实体问题做出判定。对此,加拿大学者认为,/确认集团的阶段决不意味进行诉讼结果的预测,,确认集团阶段的问题不是99打开群体诉讼之门

l x l y 参见[美]斯蒂文#苏本、玛格瑞特#伍:5美国民事诉讼法的真谛6,蔡彦敏、徐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Aus trali a La w Ref or m Comm itte Report(ALRC ),150.

中国法学

2009年第5期

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支持,而是诉讼以集团诉讼方式进行是否适合0。

l z 3.衡量的方法普通法国家集团诉讼中,对诉讼经济性的衡量有两个路径:一是在集团诉讼立法中明确经济性标准,辅以相应的司法裁量。美国即是如此,一些判例肯定了妥当地认定集团资格有提升诉讼效率和诉讼

经济的作用。 l {二是立法中不规定经济性标准,而由司法机关予以认定。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即循此方

法。

l |与英国代表人诉讼的做法如出一辙,我国代表人诉讼也采纳了登记制,要求相关的利害关系人在公告期限内向法院登记,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认可了共同争点对诉讼效益的提升作用。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4若干问题的意见6第64条规定:参加登记的当事人应证明其与对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所受到的损害;证明不了的,不予登记,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依此规定,登记过程中法院必然要逐一判断当事人的请求与共同争点是否相符。这样做的益处是,可将不适格的当事人排除在代表人诉讼之外,防止没有受到损害的人浑水摸鱼,能准确地确定被告的赔偿责任。弊端则是登记和审查程序繁琐,登记程序增加了诉讼的复杂性,降低了诉讼效率。以/三鹿奶粉0群体索赔为例,数以万计的当事人参加登记、证明过程,这样浩繁的工作对法院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三鹿奶粉的受害者分散于全国各地,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代表人与所代表的当事人之间共同争点的共通程度比较低,其诉讼能力的有无以及诉讼动机是否正当都是难以判断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选出合格诉讼代表人也非常困难,再保证选出的代表人能够忠实地履行代表义务,善意地维护被代表的全体成员的合法

权益几乎是不可能的。 l }可见,登记制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诉讼效率优势,甚至

会使案件的审理难以为继。正是由于登记制在运作中表现出了非经济性,造成代表人诉讼在效果上往往不及于其他纠纷解决方法,不够优越。这或许是中国和英国的法院都不乐于适用代表人诉讼的原

因。

l ~二、程序保障原则

以/三鹿奶粉0为代表的群体纠纷在诉讼结构方面显现出这样的特征,一方当事人往往为实力强大

的企业、集团或社会组织,通常背后有政府可倚重; m u 另一方则是力量弱小的平民、消费者、受害人。双

方在财力、智力、举证能力、代理资源等诸方面差距悬殊。怎样防止弱势的群体一方被强势一方拖垮和压制,同时兼顾被告方的权利保护,尽力保证其生产经营免受/受害者0们草率诉讼的骚扰,这同样是认定群体诉讼资格时必须考虑的要素。

(一)诉讼参加与程序保障

群体诉讼面临着程序保障不足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众多并没有诉讼动机的消费者或受损害的个

人可能是被拖入到诉讼中的,承受相当的损害风险。 m v 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世界难题,各国实践都饱100

l z

l { l |

l } l ~

m u m v Do m i n i on La w Reports ,4t h ,409,44.美国5联邦民事诉讼规则6第23(b)(3)规定的集团类型,即明确要求法院要致力于在程序进行和裁判中实现公平和效率,并采取措施防止在辩论和举证时过于重复或者复杂化。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在判例中指出,在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考虑运用集团诉讼是否适当时,事关诉讼程序是否停止的时候,诉

讼经济是一个直接、决定性的问题,议会为实施联邦法院诉讼规则中确定的集团诉讼制度,减少集团诉讼的复杂性、难度和诉讼费用,最终达到诉讼经济目标做出了大量的司法解释。Aus trali a Parli a m en t ary Debates H ou se of Rep resen tati ves ,14Nov 1991,3174.任自力:5证券集团诉讼:国际经验&中国道路6,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页。直至2000年,英国才在其5民事诉讼规则619.10-19.5条中引入类似于集团诉讼的制度(Group L iti gati on)。其中规定,如果多数当

事人有不同的利益,那么便不符合代表诉讼所要求的/共同利益0,不适合进行代表诉讼。See Zucker m an on C i vil Procedu re ,Tho m son Sw ee&t M axw ell(2006),516.

在个别公共突发事件善后处理过程中,一些部门担心群体事件的发生,通常会要求律师与受害者们/保持距离0,不要代理他们提起的诉讼。司法部2006年4月19日公布的5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6已禁止律师在群体性诉讼案件中实行风险代理收费。Aus trali a La w Ref or m Comm itte Report(ALRC ),342.

受这样的困扰。德国学者甚至认为,在团体成员不参加诉讼的情况之下,如果以群体诉讼判决拘束那些

对诉讼毫不知情的受害者,显然与德国的私法体系和宪法不相容。

m w 1./选择加入0还是/选择退出0

/选择退出0机制被认为是解决群体诉讼中程序保障不足这一弊端的好办法。在普通法国家集团诉讼中,所谓/选择退出0是指将特定的个人预设为集团成员的模式,除非集团成员明确表示退出诉讼将自己排除在集团诉讼以外,其仍为集团成员。这种诉讼参加方法的优点,是受害者只要保持沉默便可自动地获得成员资格,这显然有利于对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但/选择退出0仍没有改善程序保障不足的状况,集团诉讼判决仍要约束没有亲自参加诉讼的成员,如果他们是被动地卷入诉讼,则更有违背正当程序之嫌。更何况这种方法还潜伏着违反上诉/不利益变更0法则的危险:对尚未生效的判决,部分集团成员提起上诉,而另一部分集团成员放弃上诉权时,若允许集团成员提起上诉,且上诉审又做出了

否定原审判的判决,就会导致已放弃上诉权的那部分集团成员不得不接受上诉审判结果。

m x 尽管/选择退出0方法存在着严重的程序保障不足的问题,但综合利弊,/选择退出0方法仍不失为

有利于克服弱势群体诉讼障碍的有效途径。 m y 如果转向/选择加入0方法,由有诉讼意愿的当事人做出

明确、肯定的意思表示的方式加入诉讼程序的话,虽符合处分原则且简便易行,但这样做并未摆脱共同诉讼的巢窠,群体诉讼的目标便难以实现。大陆法系国家选定代表人制度采取的/公告+登记0方法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正是由于采纳了/选择加入0方法,大陆法系国家群体诉讼的状态相对沉寂。

2.对参加方法的衡量

/选择加入0和/选择退出0之间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关系。在两者之间作何选择是一个价值衡量问题,法院也应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以做出判定。在笔者看来,采纳哪种办法更多地要考虑集团诉讼制度的自身状况,即哪种办法在整体上处理更有效。

我国5民事诉讼法6第54、55条分别规定了人数确定和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在当事人加入诉讼的方法上,采纳了与美国式集团诉讼截然相反的方法。群体成员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可推举代表人也可亲自参加诉讼,似乎并不存在所谓的程序保障方面的问题。但这种方法却加大了诉讼复杂性,特别是在小额多数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如果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引入/集团推定0制度,即当一个诉讼被作为集团诉讼起诉以后只要没有否决集团资格的决定,就应将其作为一个集团来对待,显然会更有利于慎重对待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启动问题。进而,采纳灵活的当事人适格标准,可将/选择加入0与/选择退出0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群体诉讼的启动阶段采纳/选择退出0方法,以便在诉讼开始之时尽可能大地为所有受害者敞开群体诉讼之门;而在案件的实体审理过程中,则转向/选择加入0方法,使群体

诉讼判决只约束那些有诉讼意愿的当事人。 m z 将上述两种诉讼参加方法结合起来,可谓有效地兼顾了

权利救济与程序保障两种价值要求。

(二)被告的权利保障

没有群体诉讼制度,对被告权利的保护也不够公平。他要不胜其烦地面对堆积如山的同类诉讼,一次次地成为被告。而群体诉讼判决的效力会扩张及未参加诉讼的潜在当事人,能够阻断他们重复地起诉,一次性地解决数量众多同类纠纷或赔偿请求,具备了类似于破产制度的作用。但是,滥用群体诉讼会对被告造成更大的伤害,在这个角度上,美国社会将集团诉讼冠之以/作法自毙的怪物0毫不为过。101打开群体诉讼之门

m w

m x

m y m z 张大海:5德国群体诉讼制度研究6,复旦大学博士论文,第38页。前引 l },第40页。一个美国法院批准了集团诉讼的根据是,集团成员都是卡车或拖拉机的所有者,他们平均一年有300个晚上都在外工作,不可能安排出时间提起单独诉讼。Rach aelM u l heron,The cl ass acti on i n co mm on la w lega l s yste m s :a co m parati ve perspective ,H art ,2004,237.英格兰和南非采纳了这种做法。其立法认为:集团诉讼虽然可能以/选择退出0方式开始,但随着更多事实的发现却有必要转换成

/选择加入0模式,这样做更贴近集团诉讼的立法本意,集团成员的标准也更好落实。See S outh A f r i can La w C o mm is s i on,The Recogn-i ti on of a C lass Action i n South A frican Law,5.11.4.

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

因此,在决定启动群体诉讼时还必须慎重对待被告的权利。

1.公告和通知的危害

群体诉讼的启动会给作为被告的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害。因为,一旦法院以群体诉讼方式受理案件,无论是面向社会发出公告还是直接通知受害人,公开诉讼信息便会对被告的经营造成歧视性后果。特别是在并没有确实证据证明被告行为违法的情况下即向社会公告通知当事人登记,会给被告的名誉权或者商业秘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甚至可能将其置于破产境地。此外,不当的群体诉讼还可能导致被告回收产品,挫伤其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因此,一旦被告针对群体诉讼程序本身提出抗辩,法院就有必要充分衡量具体因素对群体诉讼的妥当性做出判断。

对众多/受害者0施以权利救济还是对被告的合法经营权加以保护,是法院在开启群体诉讼大门时要面临的抉择。一方面,法院要对众多受害者利用群体诉讼的理由是否正当做出判断,原告是否系以进

行此种诉讼为手段,遂行打击被告商誉或市场上地位之不当目的。 m {另一方面,尽管群体诉讼中公告或

者通知(送达)会给被告带来商誉和经营上的麻烦,但群体诉讼的首要目的在于为众多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权利救济,这与给被告带来的程序上的不利益及潜在的歧视后果相比,更值得重视。同时,仅有法院公告或者通知并不必然地代表群体的诉讼请求就是成立的,公告或者通知并不是为受害者群体的权利进行辩护,而不过是诉讼早期的一个阶段而已。如果被告造成的损害是客观存在的,它自然也就难脱法

网,毕竟/如果不是被告给群体造成损害的话,群体诉讼不会将诉讼结果强加给他们。 m |法院绝对不会

臆造出一个由弱势当事人组成的群体来折磨被告,而不过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接纳了一个具体的群体诉讼而已。

2.诉讼信息不对称

单独诉讼中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往往有着充分的信息交换,但群体诉讼就完全不同了。事实证明,群体诉讼被告在获得与侵害事实与后果有关的的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就发生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让被告知悉这些千差万别的细节则要付出相当大的经济代价,或者即便存在廉价、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被告得到的信息可能也是不真实,不全面的。被告无法掌握这些证据造成了自己在诉讼中的被动,不知道确切的受害人便无法准备辩论,这对其而言是程序上的不公正。但另一方面,要求集团成员披露损害事实也是一种繁重的的程序,只会阻碍受害者参加诉讼。可以设想,如/三鹿奶粉0事件最终成为一个群体诉讼的话,也会发生这样的信息披露的难题:三鹿集团无从知晓众多受害者的受害状况,比如,哪些受害人患了肾积水,哪些人患了双肾结石和单肾结石,或者哪些人已经治愈,哪些人留有后遗症,等等。

普通法国家的解决办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他们赋予被告以必要的披露请求权,允许被告要求集团代表人或集团成员们就受到的损害状况做出解释。以美国集团诉讼为例,其采取了明显有利于被告的做法,即如果被告在集团诉讼中享有的披露权小于单独诉讼,即便有共同争点,法院仍然不会批准集团诉讼)))因为在集团诉讼中剥夺被告的诉讼权利是不公正的。但笔者认为,在我国代表人诉讼举步维艰的背景下,美国集团诉讼的做法并无多少借鉴价值。根据有二:其一,过度地考虑被告的程序保障可能会限制群体诉讼的适用;其二,侧重考虑被告的程序保障,在诉讼初期即考虑让它过多地获取所有受害人的诉讼信息,无异于将代表人诉讼等同于共同诉讼或单独诉讼,只会消弭群体诉讼功能。

当然,听证方法也是弥补群体诉讼程序保障不足的有效方法。通过听证方法听取双方当事人在程序适用方面的主张,可提升当事人的程序信赖度,使他们更易于接受群体诉讼的结果。借鉴普通法集团诉讼的经验,我们还可以考虑引入/程序性判断规则0和/遵循程序先例0两个原则。前者是指,听审不102

m { m |黄国昌:5民事诉讼法教室(?)6,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145页。前引 m

y ,RachaelM u l h eron 书,第27页。

应该成为对集团诉讼的实质问题或者独立的请求作出裁判的非讼公断。 m }即便法院要求当事人就案件

实质问题进行说明,其目的也只是在于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审理方式。后者是指,司法判例和司法习惯制约着法官的自由裁量,同时立法者为法官提供具体的程序指引,以供法官在是否批准启动集团诉讼时参考以更适合集团诉讼的发展。

三、替代方法优先原则

人们通常误以为审理群体性案件应首先考虑适用代表人诉讼,采行优先适用代表人诉讼原则。亦即,法院应督促并协助多数原告推选代表人,发挥代表人诉讼的效率优势。多数原告主动申请适用代表人诉讼,并且推选出合格诉讼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代表人诉讼审理。其实,没有哪个国家在立法上及实践中将群体诉讼置于优先于其他纠纷解决方法之上,对于大型纠纷而言群体诉讼也绝非不二之选。只要司法功能发挥正常,即使没有群体诉讼同样可以使受害人得到救济。这意味着在有替代方法的情况下不宜启动群体诉讼。例如,美国法认为不能仅仅因某一可替代方法对于集团成员来说是不可接近或者不可利用的,集团诉讼就一定优于这些替代方法。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司法也强调,要将集团

诉讼和与其它可获得的程序进行比较, m ~如果存在更好且更廉价的纠纷解决程序,那么就不宜启动群体

诉讼机制。

(一)替代方法

综合普通法的立法和司法,替代群体诉讼的程序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在诉讼价值上起到替

代群体诉讼的作用,能够公正、高效地审理共同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 n u 二是它在功能上要能够替代

群体诉讼,能够促进接近正义,司法经济以及矫正被告的行为等目标的实现。反之,则被认为是不可取的程序;三是替代程序不应限制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如果替代程序限制了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例如,对受害者的请求数额规定了最高限额,或者限制了律师的代理,以及当事人通过替代程序可能获得较群体诉讼更少的利益的话,替代程序就不如群体诉讼正当。

不难看出,替代方法优先原则与诉讼经济原则存在交集。首先,诉讼具有经济性也就当然地具备了替代的正当性)))尽管各个法院对替代程序的判断可能并不一致;其次,法院往往将先例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如果对类似的案件先例已经显示出集团诉讼与单独诉讼或其他替代方法相比并无优势,而后者

的程序推进还较顺畅的话,法院就不应打开集团诉讼大门让它走下去。 n v 再次,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也

是法院决定是否启动群体诉讼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如果受害者们更愿意对纠纷单独提起诉讼,或更愿意通过其他替代纠纷解决方式解决,法院就应终止集团诉讼。

(二)行政救济方法替代

通过公的手段协助实现私的请求权,是行政机关对弱者之保护的最彻底的表现形式,也是行政机关

以代理行使私权方式对违法者给予制裁,以此实现法之抑制机能的体现。 n w 以美国为例,他们通过政府

收集证据、法院之友等方式强化了行政救济手段在劳动、证券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群体诉讼高发领域的作用。

一般认为,在解决大型纠纷方面行政救济方法要比群体诉讼更具优越性,/三鹿奶粉事件0的善后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与行政救济较强的专业性紧密相关,其在评估受害者投诉的技术问题时尤为有效。此外,行政机关更熟悉行政管理的有关规则、标准。相反,群体诉讼可能因较耗时、费力而不具审理103打开群体诉讼之门

m }

m ~

n u

n v n w [美]联邦司法中心:5复杂诉讼指南6,郭翔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前引 m y ,RachaelM u l h eron 书,第224页。加拿大学理即认为,如果所提议的替代方式本身并不允许合并诉讼请求,那么程序的经济性将使集团诉讼具备了优势。前引 m y ,RachaelM u l h eron 书,第240页。On t ari o La w Ref or m Comm itt e Report(C anada ,1982),381.[日]田中英夫、竹内昭夫:5私人在法实现中的作用6,李薇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

的有效性。

以产品质量引发的群体纠纷为例,行政救济的优势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一曰效率优势,行政机关可以迅速及时地做出强制召回、更换、重做等处理,为那些遭受大范围侵害的受害者提供公正并且高效的

补偿方法,这远非群体诉讼所企及。 n x 二曰专业性,现代群体纠纷解决大多要依赖必要的专业性知识

(如医疗类案件、建筑类案件、金融类案件等),在权利救济过程中如果得不到专家的适当协助,不仅不能对该诉讼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往往会发生程序上的停滞。日本的专家委员会制度的成功经验即证明了这种救济方法的有效性。三曰可行性,行政救济手段更贴近生活需要,以大型劳动合同纠纷为例,行政救济方法更灵活地考虑到雇佣关系、劳资关系的制度和惯例,根据各工厂、企业或各产业部门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处理起来也特别迅速。

行政救济方式虽在/三鹿奶粉事件0的解决中有着良好的表现,不失为一种高效且专业的解决。但正如学者们所批评的那样,其中也存在着司法与行政处理机制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的现象,如果司法能够承担对于各种事故的减压功能,对不当行为所造成的损害通过法律提供及时的法律救济,便会有效地

缓解社会矛盾,从而有助于社会平稳地转型。

n y (三)示范性诉讼替代

所谓示范诉讼,系指某一诉讼纷争事实与其他案件之事实主要或大部分相同,以该案件作为典型案件先行审理,其他同类案件处于停止诉讼或暂不起诉的状态,该典型案件经由法院裁判后,其结果成为

其他案件在诉讼上或诉讼外处理的依据。 n z 以示范诉讼替代集团诉讼的合理性根据在于示范诉讼的自

身优势,包括:第一,示范诉讼更注重保护群体成员的个体利益。美国/选择退出0式的集团诉讼,虽有利于扩大救济的覆盖面,但却极易造成对个体利益的保护不周。示范诉讼通过个案的剥离,使群体纠纷中的每个案件仍能保持一定的独立地位。每一个案件在典型案件审理后,仍有程序参与机会;第二,示范诉讼有着更充分的程序保障。示范判决的效力并非当然扩张,后诉中的个案仍可根据具体的案情获得区分性的裁判。所以,在大量群体纠纷虽然类似,但个体差异较大,特别是损害赔偿额的差别化审理更利于保护当事人权利的情况下,或者当事人主体身份主张强烈时,示范诉讼的解纷效果可能更具优

势。

n {但示范诉讼的优势又是相对的。其在解决群体纠纷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这也恰恰是需要法官斟酌之处。示范诉讼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为扩散性利益提供保护方面,示范诉讼尚不及群体诉讼。因为,示范诉讼中除非当事人与示范性诉讼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否则其他受害者不会得到权利救济。其二,不符合诉讼经济目标。作为集团诉讼的结果,一个带有扩张性的确定判决对众多寻求救济的当事人是极其有利的,而示范诉讼的判决不具有这种扩张效力。特别是如果法院认为示范性诉讼中所提供的证据与其他集团成员提出的证据不相符合的话,被告就有权拒绝受示范性诉讼判决拘束104

n x

n y n z n {美国Ch i n v Chrys l er Corporation 中,克莱斯勒汽车的购买者和承租人组成了一个集团,该车装有诉称存在缺陷的ABS 系统,他们试图

获得集团诉讼的批准对汽车生产商提起诉讼。法院拒绝批准集团诉讼,原因之一是他们可以获得机动车辆安全法案授权行政机关对有关汽车瑕疵的投诉进行调查以及命令召回汽车进行检查、修理。在Am che m Products In c vW i ndsor 案件中,法院也认为/全国范围的行政诉讼制度是一种能够提供更为安全,公正,并且高效的赔偿石棉接触受害者的方式。前引 m

y ,R achaelM u l heron 书,第240页。

马光远:5三鹿赔偿责任应独立于其破产程序6,载5东方早报62008年12月28日,A11版。日本学者小岛武司教授在功能上将示范诉讼细分为/试验诉讼(test action)0和/示范诉讼(model action)0。范愉教授认为,前者以共

同的法律问题为中心的诉讼,通过法院的判例对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政策问题形成规则,或者对未来程序具有重要的实质性价值的原则性法律问题加以解决。后者则适用于众多同类案件涉及相同事实争点的情形,以一个案件作为典型案件先行审理,其他案件等待这一案件审结后,依据法院对典型案件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作出裁判。参见[日]小岛武司:5自律型社会与正义的综合体系6,陈刚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页;范愉:5集团诉讼问题研究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45页。

一定意义上,我国群体性诉讼的/系列案件0中分批审判,与/示范诉讼0具有异曲同工之处。较之代表人诉讼和共同诉讼,个案分别

审理与合并审理结合的方式虽然没有直接的判决效果的扩张力,也不具有集团诉讼所有的通过众多人数而形成的势能,但是,事实上它也能发挥代表人诉讼的某些功能。

的结果,不受其约束。其三,可能发生诉讼结果之间的冲突。示范诉讼导致诉讼结果不一致性的可能性

较大,判决间的矛盾会进一步导致行为标准上的矛盾及被告法律责任上的冲突。 n |上述缺陷则为群体

诉讼提供了施展空间。

(四)共同诉讼替代

共同诉讼通常是在起诉之时,因数人共同提起诉讼或者数人作为共同被告应诉而形成的。在一个诉讼程序中一并解决多数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或者多个纠纷,不仅能够节省诉讼成本,而且能够避免法院

对同一案件或同类案件作出相互冲突的判决。 n }当代许多没有建立类似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国家实际上

都是通过共同诉讼来承担集团诉讼的功能,即使已经建立代表人诉讼的国家也同样可以以共同诉讼的方式提起诉讼。

一般认为,在大型侵权纠纷中如果众多被害者中的一部分人能步调一致,共同诉讼就能取得经济上的合理性,带来以下三方面效益:第一,集团的全体成员都作为原告参加诉讼,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程序保障。第二,证据共通使得在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一人提出的证据除了可对抗对方外,其他共同诉讼人也能以此作为认定材料对抗诉讼对手。第三,通过共同诉讼解决群体纠纷同样可以起到避免共同争点审理的重复,节省当事人及法院劳力的作用,并可望获得纷争之统一解决。

但共同诉讼方式同样带有局限性,特别是在小额被害的场合,起诉是普通市民的一种英雄行为,要

求各人自愿起诉这一前提本身就明显缺乏合理性。 n ~起诉当事人的人数已相当多,将超出本院利用同

一诉讼程序解决纠纷的承受能力。如果共同诉讼的规模过于庞大,便会出现难以操作之难题;反之,如

果规模过小,又会出现诉讼缺乏经济性的问题。 o u 因此,对于小额诉讼,多数人不愿意诉讼就是一个致

命的问题。如果受害者不能步调一致的提起诉讼的话,势必会削弱共同诉讼的效用。同时,以各被害者起诉为前提,也决定了共同诉讼制度的缺陷。在小额损害的场合,要求个人自愿起诉本身就缺乏明显的合理性,从消费者诉讼几乎都未走向法庭这一现象来看,连高唱提高权利意识的法律专家们也不具备强

烈的法律意识,反而要求普通的市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是不现实的。

o v (五)信访制度的替代

在我国,信访制度也被当做是群体纠纷的主要替代方法。实践中,当事人在寻求权利救济的过程中往往将诉讼与上访等非司法手段都作为谋求救济的权宜手段,群体诉讼的过程中常常并用了集体上访,而集体上访时也不排除对法律手段的借用。公民在群体行动中常本着实用主义精神,交错或同时使用这些方式。但是,/三鹿奶粉事件0给现行信访制度带来了不小的考验。表面上它是一个解决群体纠纷的有效替代方式,实际上对平息这个大型纠纷也确实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它毕竟只是反映社会问题的

渠道,而非解决纠纷的手段。 o w 虽体现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也是中央了解民意的渠道,但还不足以被纳

入到法制化群体纠纷解决的体制之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相反,由于其在客观上架空了群体诉讼制度,进一步弱化了司法权威。由于其面临着空前的制度化危机,难以构成群体诉讼的替代方法。因此,信访制度并不适宜群体纠纷的解决。正如一些学者批评的那样,主张在实质上提高信访机构直接解

决问题的能力的看法,是不现实的。

o x 衡量群体优越性的诸原则,其意义正是在于确保纠纷双方能够平等地攻击与防御。反向来讲,一旦105打开群体诉讼之门

n |

n }

n ~

o u

o v

o w o x Aus trali a La w Ref or m Comm itte Report(ALRC ),109.邵明:5民事诉讼法学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前引 n z ,小岛武司书,第161页。前引 n z ,小岛武司书,第46页。前引 n z ,小岛武司书,第46-47页。2008年10月在几天之内数百名经销商在得知三鹿集团破产的消息后到三鹿集团索要货款,并到河北省信访局上访。经河北省委、省政府协调,石家庄市工作组已承诺三鹿一定会履行还款协议,问题方得以解决。但把信访机构看作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中转站、督促站,看作是反映社会问题的晴雨表,把它有机地纳入到现行国家体制之中,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则未必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参见朱景文主编:5中国法律发展报告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1页。

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

群体诉讼缺失这些原则就意味着受害者们无法掌控启动群体诉讼的钥匙,在客观上造成有利于被告,而不利于那些寻求权利救济众多当事人的诉讼情势。受害者群体便转向以信访为代表的/法外0选择)))制造群体事件以吸引高层领导目光,最终通过政治性的解决来获得权利保护。/三鹿奶粉0事件的善后中,这显然已成为消费者和代理商集体的行动逻辑。在这个意义上,以程序保障原则来衡量群体诉讼的启动不但体现着正当程序的精神,还担负着推进法治建设以竟全功的责任。

四、程序可管理原则

群体诉讼是复杂诉讼。律师和当事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的诉讼行为极有可能给众多当事人造成损害,一俟进入群体诉讼程序,程序的进行可能会脱离当事人掌控。这样,法院便需要有广泛的程序监督和案件管理权力,承担起保护诉讼集团成员利益的责任。在群体诉讼启动之际对案件的可管理程度进

行评估,其目的在于对群体诉讼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或减少滥诉的发生,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o y 如

果提起的群体诉讼不具备可管理性,法院可将其阻挡于司法大门之外;如法院发现已经启动的群体诉讼不可管理,亦可做出撤销或变更群体诉讼的命令。

依普通法经验,群体诉讼可否管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衡量:其一,程序可管理是一个需要经过对抗程序来判断的程序事项,应允许被告以群体诉讼不方便管理为由提出抗辩,请求法院驳回群体诉讼。由于涉及到程序上的优劣权衡和比较评估,法院要根据听证的结果来做出启动群体诉讼与否的判断,这是正当程序的要求;其二,法院对群体诉讼的可管理性判断必须结合实体问题,考量共同争点和诉讼规模,而非仅为形式上的判断,因为大型纠纷必然意味着案件管理的高难度,法院切不可简单地关上司法大门。

(一)控制集团规模

群体一方达到适当的规模,是群体诉讼成立的必要条件。如果集团规模过小则不符合司法经济的要求,由当事人分别进行诉讼似乎更为合适。因为,因同一事故而有共同利益之人的可预测人数与扩散

不特定性,若人数过少且得十分容易地确定,即无必要发动公告程序。 o z 问题的另一方面,群体诉讼过

于复杂的程序,如批准程序启动、通知或送达、当事人行使退出权利、确定集团、确定诉讼标的、证据开示、法院的监督和管理、核准代表人资格等,每个环节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加拿大安大略省和澳大利亚都因集团规模相对较小而拒绝开启集团诉讼,因为小规模的集团更适合于适用易于控制的单独诉讼程序而不是程序复杂的集团诉讼,各国都视单独诉讼为解决规模较小的群体纠纷的最正当的解决途径,这种情况下不允许采取集团诉讼方式。

但是,原告数量过多以至于合并诉讼请求也是行不通的。各国对群体规模规定不一,通行的做法是/上不封顶、仅设下限0。例如,日本将大规模诉讼的认定交由法院裁量,超过100人的案件可以说属于

大规模案件。 o {而普通法国家可谓五花八门。澳大利亚立法设定的底线是七人;英国则将多数人诉讼

的人数定为十人以上(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相同);加拿大各省的规定更为简单和便利,原告代表人仅需

要证明存在/可确认的一至二人集团0即足矣, o |能否确定未知的集团成员的人数对集团资格的认定不

够成障碍;美国立法没有规定人数要求,实践中的态度也较含混,一般认为/集团规模不得而知,但如依据常识和感觉其规模很大的话,即符合了人数众多的条件0。而实际上在各国集团诉讼实践中,集团规

模过小并不是普遍现象。

o }106

o y

o z

o {

o | o }加拿大民事诉讼程序法将案件的可管理性作为衡量集团诉讼优越性的重要标准;澳大利亚要求集团诉讼是一个解决纠纷的/高效和有效的方式0;美国集团诉讼制度也强调法院要将注意力引向集团诉讼案件可管理性要求。前引 m {,第145页。[日]新堂幸司:5新民事诉讼法6,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02页。C l ass Proceed i ng A ct (B ritis h C l o m b i a),ss 4(l)(b),7(d).前引 m

y ,RachaelM u l h eron 书,第130页。

群体诉讼的复杂性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的程序保障难题,使庭审法官对案件行使控制和管理成为必须。由于集团诉讼容纳了如此多人的权利,并且常常提出一些期待解决的高度复杂的问题,因而法院必须运用特殊的程序来对诉讼实施管理或者控制,以确保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获得公正地代表。众多人数当然会带来案件管理上的难度,但仅是集团规模巨大并不足够阻止集团诉讼的进行。澳大利亚Johnson T il e s Pty L td v E sso Australia Ltd 案成员数量超过了100万,联邦法院裁决集团诉讼可以以适

当的方式开始,认为大型集团并不会冲淡这些成员之间的共同性。 o ~这是因为,如果集团规模大但共同

争点非常集中,集团诉讼的优越性就会远远超过单独诉讼,单以集团规模为根据来阻止集团诉讼的进行在理由上并不充分。更重要的是,如果不使用群体诉讼解决纠纷,随后便会有成千上万的单独诉讼重复进行,而且,群体规模越大替代方法越少。

(二)管理共同争点

普通法集团诉讼理论认为,如果集团一方提出的诉讼请求过于分散,存在着不一致的争点,出于诉

讼经济的考虑拆分集团诉讼就不可避免。 p u 集团诉讼中争点的共同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度的优

越性,如果它在解决共同争点方面不具有切实且较大的作用,那么就毫无效益而言,当然不可能成为具有优越性的程序。

1.辨别共同争点

如果集团一方提出的争点不同,如每个集团成员所遭受损害各不相同的话,必然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自己的损害后果,法院也要对此逐一评估和认定。英国5民事诉讼规则6中专门规定了对诉讼请求进行测试的程序(Test C lai m s),法院要将能够典型、适当地代表当事人之间全部共同争点的少数案件拿到

一起,对共同争点进行测试。那些提出与共同争点不一致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则可另行起诉。 p v 我国代

表人诉讼中也常常出现类似情况。以物业群体诉讼为例,一些业主要求解除物业合同,一些业主则主张赔偿损失并继续履行合同,各业主不同的诉讼请求导致适用群体诉讼上的困难,法院要逐一评估不同的情况,适用群体诉讼只会加重审理负担,便只好/分别起诉,合并受理0。

不同当事人受到被告行为侵害的后果不尽一致,可能导致在诉讼请求数额上过于悬殊。/三鹿奶粉0事件的索赔即表明,一些受害者提出的索赔数额远远高出其他成员,这就需要法院在诉讼之初就衡量群体诉讼或单独诉讼哪种途径更有利于接近正义。其实,群体诉讼优越性的判断与单独诉讼标的额的大小不存在关联,提出大额索赔的当事人在群体诉讼中可能更勤勉和彻底地进行诉讼。这样,就不能简单地以单独诉讼标的数额大就简单地排除群体诉讼的适用。

需要强调,在确定争点的问题上法官很可能被表象迷惑。因为,对相同的争点众多受害者的陈述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他们对相同的损害结果的陈述往往不尽一致,生活经验会影响陈述的准确性;一些受害者有自己的代表人而其他人却没有,这也可能造成争点陈述上的差异;一些受害者指望着从加害的被告方面获得交易记录,从而作为受害的证据,而一些受害人则自己保留了交易记录等等。这些情况仍具备争点的共同性,适宜以群体诉讼解决之。

2.单独争点的处理

群体侵权案中责任、起因、损害和抗辩存在较大的个别性,众多受害者的地域分布也较广。群体诉讼中可能出现众多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或救济方法不一致的情况。可能一些当事人请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而其他受害者则请求损害赔偿;一些人仅请求物质赔偿,而另一些人又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一些人向被告主张了后遗症事实,提出需继续治疗并赔偿损失的请求,而另一些并未致病的/受害者0则要求被告赔偿诊断及监控潜伏病症所产生的费用。这些可能性在/三鹿奶粉0理赔案中几乎都存在。这107打开群体诉讼之门

o ~

p u p v 前引 m y ,RachaelM u l h eron 书,第130页。前引 m y ,RachaelM u l h eron 书,第209页。Zu c k er m an on C i vil Procedu re ,Th o m s on Sw ee&t M ax w ell(2006),519,520.

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

要求法院判断这些请求者有无可独立控制的利益,具体有两种情形:

一是,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主张具有独立控制利益的当事人如果愿意提起独立的诉讼,那么他们可以选择退出群体诉讼,而其他当事人继续他们的群体诉讼,这种做法以美国集团诉讼为典型)))尽管实践中法院以单独诉讼中利益大于集团诉讼利益而否决进行集团诉讼的情况寥寥无几。

二是,以子集团的方法来处理。通过拆分集团使每个子集团或者诉讼小组都有自己的代表。/三鹿事件0善后的行政处理中已体现出些许集团诉讼法理,将患儿的一次性现金赔偿视为整个群体的普遍利益,而那些提出治疗后遗症请求的当事人则享有独立的利益,可自行诉讼或者由相关当事人组成子集团,推举代表人进行诉讼。 p w

五、结语

和任何群体诉讼制度一样,我国代表人诉讼也带有高度政策性特点,其中的当事人利益冲突激烈,案件处理结果的社会敏感度很高,法院在决定是否启动程序时往往面临着进退两难的抉择。在司法界颇为彷徨的情境之下,群体诉讼优越性的司法衡量理论对构建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甚至在更为深远的推进司法改革和程序完善的意义上,并非没有借鉴价值。我们可以断言,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三鹿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起食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群体诉讼程序在社会管理上所扮演的角色也只会越来越重要。

(一)增强代表人诉讼的可操作性

我国代表人诉讼程序的启动完全由法院掌控,民事诉讼法既无法定标准,也无相应的听证程序,当事人不可能有针对程序启动与否进行陈述和争辩机会。由法院单方依职权作出决定,其随意性和侵害诉权的风险性以及因此遭受抨击的可能性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此,在我国代表人诉讼中增设优越性衡量机制,对程序耗费、诉讼成本、法院资源、当事人人数及地域分布、有无信息技术难题、通讯难度等要素给予充分考虑,在遵循节约司法资源、接近正义和矫正被告行为等原则,均衡各要素基础上做出是否启动程序的决定,更符合现代法治精神。

(二)抑制代表人诉讼的滥用

群体诉讼比任何单独诉讼的案件涉及到更多的法律和事实问题,其一俟进入诉讼程序,法院在案件管理上难度较大。由于群体诉讼存在滥用之虞,又不宜限制或禁止其适用,而必须通过制约机制将滥用可能性降至最低程度。以集团诉讼为例,它犹如一匹烈马,需要能够驾驭它的优秀骑手。优越性衡量是抑制其滥用和减少案件管理难度的有效方法。具体地,衡量代表人诉讼的优越性时以采纳对审机制为宜,即允许代表人或其他原告提出启动诉讼的请求,并在人数、诉讼标的及代表的充分性方面提出证据证明,也要允许被告提出相应的抗辩手段。法院以听审的方式评估代表人诉讼的优越性,可起到有效防止原告一方滥诉的作用。

(三)规范行业经营

群体诉讼在规范行业经营方面最显著的作用表现为惩罚与纠错,其具有强大纠错功能,在那里每个做错了事情的人和组织必须要承担起应付的那份责任,这其中的威慑效果正是群体诉讼的优越性所在。在/三鹿奶粉事件0发生后,全国有22家企业、69批次的产品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可以设想,如果司法机关能够及时地将群体诉讼的大门打开,奶粉行业可能就会因一次诉讼结果而得到规范,众多奶粉企

p w/三鹿奶粉事件0的赔偿也显现出这样的必要性。2009年全国/两会0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表示,受到(三鹿)问题奶粉不同程度损害的30万婴幼儿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已接受企业赔偿。有一部分现在联系不上,查找不到下落,还没有接受赔偿。

也有少数患儿的家长没有接受赔偿,准备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人民法院随时会依法受理。参见沈德咏:5法院已做好准备受理三鹿奶粉赔偿诉讼6,h ttp://www.s i na.co https://www.doczj.com/doc/a61417791.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9年3月3日。

108

业也会对三聚氰胺污染液态奶的现象保持应有的警惕。 p x 此外,以代表人诉讼解决大型纠纷的过程中,

也会产生一批从事大量被害救济工作的专家。这些专家根据法院的判断从事专业活动,从而将减少因

外部干涉而引起的权利压制的危险。 p y 对于/三鹿奶粉0赔偿纠纷而言,代表人诉讼不但会对三鹿公司

本身起到制裁作用,令其吐出违法所得,同时还会对其他奶制品企业产生威慑效果,整个奶制品行业的规范都可能因此得以调整。这是其他纠纷解决方法所不具备的。在这个意义上,对代表人诉讼优越性衡量的意义就被拓展到了规制整个行业合法经营的层面。

Abst ract :The superi o rity o f group litigati o n w hich co m pared w ith other solutions for resovling the filed group d isputes ,is the prerequ isite for litigation estab lish i n g and pr oceedi n g .The recent /Sanl u m ilk powder i n c i d ent 0pr ov i d es an excellent te m plate for studying the superi o rity m easure m ent pri n ciple of t h e group litiga -ti o n .The judg i n g of group liti g ation superi o rity should be based on liti g ati o n econo m y ,procedura l safeguard ,pr i o rity of a lternati v e m ethods ,and m anageab le procedures .The cho ice of the procedure for the c lai m s of /Sanlu m ilk po w der 0shou l d be based on these pri n ciples asw e l.l Addi n g the superiority m easure m ent pri n c-i ple to China 's representative litigati o n can enhance the operab ility o f procedures ,suppressi n g the abuse of process and pro m ote the regulated operating o f the i n dustry as a who le .

(责任编辑:李仕春)109打开群体诉讼之门

p x p y 继三鹿奶粉系列诉讼之后,奶粉行业的群体诉讼并没有平息的迹象。2009年3月2日54名食用圣元奶粉患儿的法定代理人委托律师李静林,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青岛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索赔医疗费、惩罚性赔偿、精神损失费等计800多万元。参见554名结石患儿家属起诉圣元奶粉索赔800余万6,htt p ://www.sina .co https://www.doczj.com/doc/a61417791.html, ,最后访问日期:2009年3月3日。

前引 n

z ,第160页。

管理学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1,你是如何认识“三鹿奶粉”事件的? 三鹿集团是一个有半个世纪历史,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造成婴儿食用后死亡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此事件不但惊动了国家卫生部而且国家公安部也介入了此次事件的调查。 这一事件的发生也凸显了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管理和营销上的种种弊端,极度扩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管理漏洞。也揭发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漏洞以及企业经营诚信的缺失。同时它还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公关失败的案例。 2,如果你是董事长,总经理你会怎么做 首先要重源头,抓质量,自己企业不但要管好,还要从奶站入手,出问题是在奶站,一旦奶生产企业放松的验查关,就会造成含三聚氰胺问题奶的流入。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减少散户奶源比例,加强对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 必须要加大对企业内管质量人员的教育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问题是企业最大的灭亡隐患。 加强企业内部反舞弊监管。严格管理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杜绝形成行业“潜规则”。杜绝不合格的奶制品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决不能醉心于规模扩张,要提高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作为企业领导人,做到良心经营。从采集奶源到加工生产,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标准。 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质问,及时将真实情况公布。立即撤出销毁有问题的所有产品,恢复消费者对其消费信心。 3,如何杜绝三鹿奶粉事件的重演?从法律、道德、政府监管体制、舆论监督、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依靠法律打击违法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立法,并加大惩罚措施,同时对食品检验的规章制度也要严格遵守。 企业本身要做到良心经营诚信经营,绝对不能在采集和生产之中为了利益而欺骗消费者。政府不能违法行政,政府要从目前全能政府、全责政府的定位中退出来,市场秩序、市场规则要同社会组织一起来维护。 媒体发挥着巨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是人们了解事态发展的重要窗口,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企业、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媒体的互动,促使问题更好地解决。媒体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应有科学理性的态度。 对于消费者,应该具备对于商品的辨别能力,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应当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适时要使用法律和媒体工具。

群体性事件处置原则

群体性事件处置原则、方法及步骤初探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2009年9月,中共《党的建设辞典》时隔20年后再出版,在整部辞典的1015个词条中,1/3是新词,群体性事件等被收入其中。 宋宝安等认为,群体性事件是由社会矛盾引发,由特定和不特定的某些具有共同利益的耦合群体,以一定的目的为基础,带有明显的利益诉求性质的体制外活动,是以合法的或非法的规模性聚集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1]向德平等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社会群体性矛盾引发的,不受既定社会规范约束,具有一定的规模,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干扰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集体上访、集体怠工、罢工、非法集会、聚众、游行、示威、骚乱、暴乱、大众恐慌等等”。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有些地方发生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甚至群体性事件,很多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办事、不按政策办事有关。” 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解决问题的力度就有多大。说到底,应对群体性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个部门的各个层面都不等不靠,勇于负责。只有将“第一位”的基础工作做好了,宣传部门的工作才会游刃有余,权力部门的公信力才能得到维护,社会稳定也才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一)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 群体性事件涉及面广、规模大,对社会和稳定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预防和处置群众性事件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因此,政法机关要在主动了解民意,掌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时,分析社会动态和潜在的矛盾,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根据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力争把群众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造成危害。在做群众工作中,树立群众观念,讲究工作方法,防止随意抓人,切忌公安干警言行不当,而激化矛盾。 (二)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1、要把开展依法治村同健全基层组织结合起来,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实行上下互动,官民互约的治理;既要依靠法律的约束、惩罚性的治理,又要运用教育,说服的疏导性,奖励性治理;既要体现法治精神,又要运用民主的方式;既要管理农民,更要约束干部。2、要增强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我国正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变革时期,思想领域的斗争往往异常激励烈,对于社

关于群体性事件处置方面的方法集锦

浅谈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三四五工作法 一、要坚持三个原则,确保群体性事件妥善有效处置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始终坚持党委政府领导、区别对待和依法处置三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党委、政府领导。近些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主要由企业破产改制、劳资纠纷、土地纠纷等问题引发,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处置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的事端。公安机关要想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必须做到既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又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决不“包打天下”,切实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只有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才能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要坚持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诉求正当但方法不当、意愿善良但理由不当、既无合理诉求又无理取闹,对这三种情况,在处置时应加以区别对待。工作中,对一般参与者,要积极引导他们通过正当渠道解决诉求问题,敦促其离开现场或散开;对少数对抗心理严重、有煽动表现或进行幕后策划的人员,则进行重点管控、重点打击,从而提高处置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要坚持依法冷静处置。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不管是在事前、事中环节,还是在事后、善后阶段,都应当注意冷静、理智,依法办事。要严格依法进行调查取证、维持秩序,依法实施相关强制措施等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各项权力,确保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有理、有据、有节,确保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二、要注重四个方法,牢牢掌握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主动权 总结各地公安机关以往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一些好的范例会发现,公安机关在处置工作中是否牢牢掌握了主动权,决定着公安机关是否可以有效、妥善地开展处置工作。从有效掌控处置工作的主动权这一点着眼,在处置工作可以选择运用四个方法: (一)是领导牵头,靠前指挥。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极为复杂,处置力量比较分散,坚持领导牵头、靠前指挥是统一协调指挥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保证。特别是在处置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时,公安机关领导人亲临现场,坚守一线指挥协调现场警力,既可以使现场的各种突发状况第一时间得到现场领导的指示,从而确保快速处置,又可以营造领导亲为、形成合力的工作氛围,提高参战民警的工作信心和工作热情。 (二)是全警动员,全员参战。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集中优势警力快速处置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处置一些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时,公安机关更要注意调动充足警力,配备充足装备,迅速控制现场局势。 (三)是主动出击,掌握先机。公安机关应当重视把握使用警力的时机,根据群体性事件的行动方式、事件所处的阶段和发展的趋势等具体情况适时出动警力,力求最好效果。特别是在做好群体性事件跟踪调查、掌握事件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事件的时间、部位及时进行重点布控,有效避免群体性事件形成规模、扩大蔓延,最终化解可能形成的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苗头。 (四)是宣传教育,晓之以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是特殊状态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手段。公安机关要将宣传教育作为采取强制措施前的必要程序,在处置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疏导工作,对参与者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及规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知以害,讲清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危害,阐明党委、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以瓦解闹事人群的斗志,孤立挑头闹事的骨干分子,争取绝大多数群众。 三、要把握五个步骤,全面提升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能力和水平 为确保群体性事件预防到位、处置得当,公安机关应当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五个步骤,全方位提升处置工作水平。 (一)是信息靠前。公安机关应坚持定期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日常排查与重点排查

群体性事件处置方案

群体性事件 应急处置方案 为了及时有效处置好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根 据上级政府的规定,结合我居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要求,积极稳妥 处置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正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基 本概念、等级和处置原则,规范处置群体性组织指挥机构、力量调度、装备配置、现场处置行为。力争做到对群体性事件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二、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概念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根源是利益矛盾问题, 表达的是利益诉求,表现为聚众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形式。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是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治安秩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行为:①聚 众冲击、围堵党政军机关、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②聚众堵塞国家 干线公路及重要交通枢纽的;③聚众阻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的; ④聚众哄抢国家仓库、重点工程及经营场所物资的; ⑤违法聚众上访、请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引起跨地区、跨行业连锁反应的; ⑥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宗教活动;⑦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的大规模事件;

⑧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 ⑨敌对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策划的大规模非法聚集活动;⑩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活动或行为。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成立黎明居委会群体性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其他居工作人员为成员。综治主任为处置应急小组长,处置应急组长负责现场疏导工作,在处置过程中,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按现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置。 四、处置方法 接到群体性事件报告,处置领导小组要迅速安排相关负责人快速赶赴现场,要正确把握“四不”,即不懂政策没有经验的人不要派;导致群众情绪激化的话不要说;不符合政策、法律的态不要表;通过努力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不要开,防止造成工作被动。 1、征用土地和农民负担等方面而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根据掌握的信息,排出中间主要人,然后通组织干部单个做思想工作,必要时请上级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造成损失的违法人员,在现场注意观察其动向,一方面让其慑于法律的威严,另一方面为打击、处理提供依据。 2、针对非正常死亡或医疗事故等引发的闹丧和冲砸事件的处置。

怎样处理群体性事件

怎样处理群体性事件 在信访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群体访和各种突发性事件。处理这类问题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灵活的方式,按照“亲”、“准”、“快”、“信”的原则进行调处,最终能够平息事态,让参与群体访的人息诉罢访,使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控制,从而营造好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局面。 一、加强感情沟通、突出一个“亲”字。 群体上访人上访时往往带着一定的情绪。如果我们板着面孔,态度生硬,语言刺耳,常常会让上访人情绪激动。他们要么痛哭流涕,要么产生抵触而情绪激动,还可能引发越级上访和闹访等过激行为。因此,能否解决问题,接访者的态度起着重要作用。接访者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接访的全过程。并做到四个方面:一是态度要热情,耐心倾听上访者的诉求;二是举止要文明,文明礼貌地接访;三是要换位思考,站在上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四是办事要公正,做到不偏不倚。 实践证明,只有从感情上沟通,才能赢得上访人的信任,只有耐心开展宣传教育,特别是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才能避免上访人出现思想上解不开死结,导致行为偏激的现象发生。 二、与上访人交朋友,超前防范做到一个“准”字。 与上访人交朋友,可以了解上访人的真实想法,也可以掌握群体访的队伍内部的详细情况。总之,通过这些上访人朋友给信访干部反馈信息,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避免工作走弯路,能够准确、迅速地找

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另外,掌握了上访人的信息还有以下作用:一是接访人对上访人的目的动机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为解决问题提供相关的依据;三是有利于将一触即发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四是在群体访中,可以通过这些人做其它人的思想工作,防止事态扩大;五是有利于加强接访人和上访人的沟通,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 要达到上述目的,主要是接访者要主动和上访人交朋友,赢得上访人的信任。这样,就能把关口前移,为超前防范提供有利条件,为处理信访问题奠定感情基础、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三、提高应变能力,妥善处理信访问题突出一个“快”字。 处理信访问题中的群体访,特别是群体性事件,争取时间极为重要。一是要快速找准问题的核心,快速摸清楚领头人是哪些、参与人是哪些、被裹协人是哪些,看热闹围观的人是哪些,对人员范围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快速反映,果断处臵。不能在该决断时还要看一看、研究研究,这样,有可能造就会会造成延误,错过处理问题的黄金时间。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处臵时要迅速摸准领头人,及时总结信访的经验教训,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掌握信访动态,并组织人员与其接触,及时疏导化解,稳定局势,才能掌握主动权,通过灵活的技巧,使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臵,将突发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领导临第一线,增强效果落实一个“信”字。 有的群体访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面广,且有的问题需要当场作出决定。一般工作人员未经请示领导难于拍扳,左右为难,这种被动情况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容易让上访群体误解甚至借题发挥,引发过激行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不久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将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笔者认为,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 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尽管内部控制更强调相互牵制的制度性安排,但显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制度本身的。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2. 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众所周知,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现有的检测手段不可能对每种有害物质都进行检查。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我们知道,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事项进行设计的(如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而对例外事项(如添加三聚氰胺)则重视不足。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显然,食品加工企业除了对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存储储藏、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之外,还应该就最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设立应对措施,例如风险评估时针对生产的奶粉原料中可能会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原料提供者添加这些物质的可能性以及消费者食用这些物质的后果严重性等进行评价、排序,并从原料采购、产成品的检测验收等方面设定有针对性的指标,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从三鹿奶粉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处理

从三鹿奶粉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处理 案例回放 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 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3月:南京出现全国首例肾结石婴儿病例。6月: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9月11日:甘肃:59名婴儿患病,1人死亡。9B 11日上午10k40分,三鹿集团传媒部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9月11日晚,三鹿集团承认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8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9月12日:三鹿集团辩称不法奶农掺入三聚氰胺。9)1 13日: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处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将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咀,各地纷纷出现因食用三鹿奶粉而患病的儿童,甚至出现死广的情况。这不仅使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和损失,也使三鹿集团纷纷出现危机,到了破产的境地。回望过去,三鹿集团在危机出现时并没有积极应对,采取消极回避、瞒报、隐瞒、欺骗消费者等手段处理,这种处理危机的模式使得三鹿集团在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从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在中国奶粉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五年位居第一、国内的奶粉巨头的大型奶制品企业,走向了衰亡。导致企业倒在这场危机中的原因很多,但企业缺乏相应的危机管理意识,面对危机采取种种错误策略是企业迅速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 原因分析 一、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对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防微杜渐 这场导致二十九万余名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其中六人死亡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①,将三鹿集团推到了公众舆论的中心,作为抽检不合格率最高的三鹿集团在这场危机当中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场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实质上与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有很大关系,内部管理的诟病早已显露端倪,但并未引起三鹿高管的足够重视。 ,但.奶源质量监控不力。三鹿将这些“奶源地”称为他们的“第一车间” 1.是‘‘第一车间”是个缺乏严格管理的车间,且奶农和企业的利益点并不一致,尤其在蒙牛、伊利等大型企业进驻河北后,为争夺奶源,企业的收购员更是对原奶质景监管放松警惕,这为奶农添加化学物质以使牛奶达标提供了机会。2.“贴牌生产”和低成本并购的扩张模式为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留下隐患。二、面对危机,行动迟缓 自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有部分婴幼儿因食用三鹿系列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颗粒的现象,企业高管并未对此引起重视,认为可能是孩子上火所致。一直到2008年4月,随着消费者投诉奶粉质量问题日益增多,企业管理人员开始认定是奶粉质量出现问题,5月下旬企业组织相关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篇一: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以三鹿为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外部宏观环境如国际背景,国家 政策,行业状况,社会条件,技术升级等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走势,而企业自身条件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集团要时刻把握宏观走势并根据 自 我状况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战略以赢得竞争。但是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 在 企业面临危机时,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如何果断而有针对性的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应该采取何种方法转危为机呢,这就要求有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但是普 观 中国的企业及社会大众,我们发现至今危机管理的意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 很淡薄,尽管自非典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对危机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相对而言,企业的认识明显不够。本案例将会以三鹿 1 集团为蓝本,运用目前 的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剖析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指 出其弊病,并适当给予自己的见解。本案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三 鹿

集团,第二部分是本案例的中心部分,即对三鹿集团危机应对过程进行分析,第 三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并用一点笔墨对当前的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一点自己的看 法。 第一部分三鹿简介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 股43%。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一 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2008年 8月其产品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企业声誉急剧下降。2008年12月24日,三 2 鹿集团被法庭颁令破产。2009年0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第二部分三鹿集团危机处理过程分析 三鹿应对危机的过程回顾 三鹿领导集团总经理:田文华副总经理:王良玉杭志奇 1、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 2、2008年5月17日,客服部书面向领导集团报告情况。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阜阳大头婴儿的阴影还未完全退去,又一起因奶粉质量问题导致大规模婴幼儿致病的事故聚焦公众眼球。为了避免06年“齐二药”假药事件中,受害者索赔无门,流血又流泪的事件再现,笔者从民事、刑事、行政三个方面对该案进行分析,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方面的一己帮助。 一般而言,消费纠纷发生后,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这种方式成本最低、效率高、社会效果好;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这种调解是自愿的,调解成功当事人之间要签订调解协议,但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也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一般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质量监督部门申诉,要求进行处理;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裁决一裁终局而且具有强制性,表现在当事人一旦选择仲裁解决纠纷,仲裁者所作的裁决就具有法津效力,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各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法律规定的解决产品质量民事争议的最后途径。产品质量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采用民事诉讼。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其中人身伤害包括人的肢体损伤、残废、灭失等,以及造成身体疾病、死亡等。三鹿公司生产的该批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已造成一名婴儿因肾结石死亡,近百名婴幼儿童肾功能不全,属于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情形,应当赔偿受害人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当然,如果按照三鹿公司内部的说明,该批奶粉受污染原因为奶农受利益驱使向鲜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的,则其在对受害者进行经济赔偿后,可以向不法奶农追偿。 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是受时间限制的。法律规定消费者应当在一定期间内向法院起诉,超过了这个法定期间再向法院起诉,法院就可以驳回起诉,这个法定期间叫做诉讼时效。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算。因此,购买该批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的监护人应当在9月11日石家庄三鹿公司发布声明后,及时向法院起诉,以免丧失胜诉权。只要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法院都会依法给予公正的判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包括行为实施地和损害结果发生地)和被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 1.三鹿集团 牌价值达149.07亿元。 2009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月12日上午召集三鹿集团债权人举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法院合议庭当场宣读了三鹿集团破产的有关法律文书,发出三鹿集团破产民事裁定书,被申请人三鹿集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被依法宣布破产。 2.案例概要: 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乳品制造商三鹿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截至2008年9月17日,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达6,244人,死亡3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对奶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奶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

特点为氮原子很多。 事件过程 2008年5月医院爆发幼儿结石。 2008年6月南京媒体报道幼儿批量发病,亦可见质检总局网站投诉。 2008年7月,长沙株洲衡阳,患者家属投诉质量问题,长沙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合格。 2008年9月11日,三鹿宣布召回8月6日前的部分批次产品,总量700吨。 2008年9月12日,三鹿确认为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1日甘肃:甘肃上报59例,死亡1例 公关措施(事实+分析): 1、据新浪网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三鹿内部邮件”显示:“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称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由此邮件显示,自2008年年初,三鹿即可能就开始销售有争议的问题奶粉。 在媒体曝光前,三鹿集团并没有重视这次的危机事件,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消除隐患与加强管理。同时也并没有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的审查和监测,预警机制与制度,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必须第一时间向受害者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三鹿集团犯了处理危机公关的一个关键性的错误,违背了速度第一原则。 2、 2008年5月20日和21日,一名网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该奶粉令他女儿小便异常。在向三鹿集团和县工商局交涉未果后,该网民在网上发文,以“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为题提出控诉。该控诉之后遭三鹿集团地区经理以价值2476.8元的四箱新奶粉为代价,要求删除有关帖子。 6月中旬后,三鹿又陆续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信息。 危机发生后,沟通的原则是:坦诚公布,将掌握的信息完整,迅速地对外发布,显然三鹿集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三鹿集团并没有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与采取补救措施,而是采取了一些封锁消息,欺骗民众的行为,这也显然为以后的三鹿事件的愈演愈烈埋下了伏笔。三鹿集团对于已潜在的危机并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却欺瞒消费者,试图掩盖事实,这就违反了处理危机事件中迅速、主动、真诚与公众,媒体沟通的原则。 3、 9月11日上午10点40分,三鹿集团传媒部负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据称,三鹿集团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1、适用范围 校园内外涉及学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斗殴等各类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2、依据 《山东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山东省处置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二、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维护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是学校应急处理工作的出发点和主旨。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危害,是学校的重要职责。 2、预防为主原则。把应对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学生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与应急处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控制危机,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3、层层负责、快速反应原则。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直接管理学生

的部门对学生安全稳定负有特殊责任;领导对学生安全负责;各班主任(辅导员)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快速、有序、高效。 4、责任追究原则。积极、有效处理或参与处理突发事件,努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是全校相关部门的责任。对于突发事件应层层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凡存在漠然置之、敷衍推脱、处置无措、擅离职守等行为的部门和个人,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制度严肃追究责任。 三、应急组织与职责 1、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王永周校长 副组长:张锋副校长、柳万增副校长 成员:杨广立、李广赞、王东安、龙东旭、朱桂仁、翟继新、郭孟斌、庞文凤、张学刚、康广杰、柳建福、李金光。 2、工作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学校涉及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响应行动;研究确定事件性质、类型及与其他类特定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联系,下达应急处置任务;督促相关单位开展事件处置工作;提出信息报送上级有关部门的标准、内容以及请示上级部门指示、援助等事项;协调对外公布、公开与事件有关信息的口径及发布时间、方式等;总结经验和教训,向学校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学校应急领导小组)提出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四、预警机制与信息报送 1、若发现或接到举报有影响校园与社会安全稳定、可能引起学生群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一、基本定义 在国外,一些学者将称之为“集群行为”或“集合行为”等,认为它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有的学者认为,“集群行为是自发产生的,相对来说是没有组织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它依赖于参与者的相互刺激。”通俗地讲,“群体性事件”可以理解为由同类个体组成的整体,因为共同的要求,对社会造成的不平常影响的事情。 在我国,由于受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建国初期称之为“群众闹事”、“聚众闹事”;80年代称之为“治安事件”、“群众性治安事件”;90年代称之为“突发事件”、“治安突发事件”、“治安紧急事件”、“突发性治安事件”;在21世纪初期称之为“群体性治安事件”。 目前,我国对群体性事件的界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是指具有某些共同利益的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采取静坐、冲击、游行、集合等方式向党政机关施加压力,出现破坏公私财物,危害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 二、产生原因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群体事件的发生既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也有现实的具体原因。具体原因大致如下:国企改革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难,收入减少,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征地拆迁及补偿安置费用不合理,政府出台的一些整治措施严重危害部分群众的利益;企业拖欠工资、医药费、退休金,如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部分干部违法乱纪、财务不明、贪污腐败;某些政府机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由于历史原因,自然资源、遗留资产的归属问题等;社会治安、民间纠纷、行政执法等问题处理不好也极易引发群体事件。 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矛盾的凸显,中国99%的群体事件是由老百姓的利益受侵害引起。不平等现象的普遍存在:收入分配不平等,财产分布不平等,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不平等,就业和工资报酬不平等,公共卫生和健康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平等,税收和财政收支不平等………不平等的两端是强弱的二元对立。一端是底层的弱势群体,另一端是强权们的的合谋。社会公平正义长期得不到落实和伸张。 (一) 二元对立的形成和强势群体对社会的绝对主导 1、强弱二元对立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市场转型的争论,在今天似乎看出了些结果,如今的市场经济分层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再分配权力转变过来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拥有再分配权力的人将权力转化为社会网络资源:政府官员在长期的权力结构中的经营已使其建立了庞大的权力网络和社会网络,形成了强势的“场域”,权力拥有者同时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本。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市场经济管理和调节控制机制,政治权力对社会财富的控制导致了各种寻租现象,拥有或收买政治权力成了暴富的必要条件。这种社会政治条件培养了新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政治与资本的合谋构成了社会的强势群体。他们掌握着较多的社会资源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支配着社会的资源配置,主导着社会的主流话语,全力维护者自身的利益。

群体性事件处置

一、概念辨析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通过非法聚集、围 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 1.群体性事件与治安事件 治安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社会事件)。 (1)区别:治安事件的概念体现了其行为类型属于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事件的参与者应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客观表现是多层次的社会危害性。这一概念更强调了事件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具有危害后果,比较而言有“有罪推定”、“污名化”之嫌,由此相关部门采取的处置措施可能也以打击为主。而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更为中性,强调了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表现方式一般是逐步发展的,常常是在和平、合法的行为方式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行为主体才通过直接侵害法益的方式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社会的同情,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从群体性事件概念出发,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更为科学。 (2)联系:治安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有交叉重叠的部分(群体性暴力事件)。一些群体性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演变为治安事件,对社会治安造成危害。 2.群体性事件与骚乱 骚乱是指“混乱不安”。西方学者认为骚乱是贱民(社会底层人士)所为,且为制度的产物,因此不太适合于中国语境。相对于骚乱事件的贬义性和负面性,群体性事件是中性、理性的,强调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群体性事件应通过疏导与教育的方法和法律手段加以解决。 3.群体性事件与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区别:《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而在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对于报道是有所控制的,避免破坏社会稳定。 (2)联系:①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其中社会安全事件中的群体性暴力事件也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二者有交叉重叠部分。②突发事件如事故灾害等处置得不得当,有可能引发次生事件,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诱因。 4.群体性事件与公共安全危机 公共安全危机,是指危及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威胁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立即作出联合反应的事件或情境。将群体性事件理解为“危机”,有过度解读之嫌,易引发过度的处置应对措施。 5.群体性事件与集群行为 集群(合、体)行为是指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下,不受现有社会规范的控制,通常是无明确目的和行动计划的众多人的行为。群体性事件具体表现形式的群体行为中有一部分是集体行为,但集体行为的范围更广,不特指民众的抗争行为,群众性的生产、生活均在其列。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中粮凤凰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切实维护好小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妥善处理各种群体性事件,为业主住户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制订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维护稳定是推进小区管理和发展的重大保障,处置群体性事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重大的群体性事件,采取相应稳妥的措施予以处置,将事件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处置原则 要遵循“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原则,按照《信访工作制度》,妥善、冷静、果断的处置每一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校长领导下,对全校范围内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负总责;各处室对责任范围内较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负责。具体处置过程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 2、预防为主,化解矛盾。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坚持做好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的各项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并规范信访工作,从源头上防止涉及业主、住户切身利益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建立健全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控制在基层,及时消除诱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3、依法处置,防止激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置,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政策的严肃性。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说服教育,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发生暴力行为或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快平息事态。 4、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要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事件处置的整个过程。群体性事件一般不公开报道,确需公开报道的,要按照区党委、政府的有关规定,逐级进行审批并组织好信息发布工作。 三、组织领导体系及职责 (一)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对涉及全校的特别重大、重大群体性事件。小区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事件的处置。 组长:梅春维 副组长:陈丰、陈俊宇、孟亚杰 成员:陈志超、黄添娇、唐文碧等各部门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由孟亚杰同志兼任,领导小组负责现场统一指挥和力量的调度,综合科负责情况综合、收集信息、上报下达,应急办公室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各部门和办属各处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分析案例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 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

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不健全,公司必然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既定的效果。因此,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三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自1987年到2008年任职长达21年。可见,该公司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内部人控制”现象不言而喻,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失效,这为“毒奶粉事件”埋下了治理隐患,这种不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成了管理层道德缺失的温床。 (二)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内部监督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的运作。监督的过程,是由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只要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三鹿集团内部质量监督的具体做法是在养殖区建立技术服务站,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驻站员作为内部监督的手段是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驻站员监督检查等并没有严格实施,在原奶进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