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舟记》比较阅读训练

《核舟记》比较阅读训练

《核舟记》比较阅读训练
《核舟记》比较阅读训练

SHZXZX 《核舟记》比较阅读训练

(一)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中考改编试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皆俱。两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钉

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

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钉(d òu d ìng ):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 ī):斜。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 比: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 ③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 ④篷桅橹舵咸具.

具: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②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3、【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 ;【乙】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 。 (2分)

4、【甲】【乙】两文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1、① 靠近;② 类似;③ 在;④ 具备; 2、①(佛印的)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②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丝毫不会侧翻。3、细致入微,生动可感;概括、简略 4、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参考译文』成化年间,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

阅阅读读思思考考

SHZXZX 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

人都争着抢购。

(二)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中考改编试题)

【甲】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记核桃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萌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听,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节选自《虞初新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 (2)佛印绝类.

勒 类: (3)不甚了了.. 了了: (4)可谓艺之至.

矣 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

3、【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2分)

4、在《核舟记》中,作者称赞工匠“技亦灵怪矣哉”,《记核桃念珠》选文末也感叹“可谓艺之至矣”,请分别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说说两文中匠人技艺的精湛表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1、(1)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2)比:靠近 (3)了了:清楚、清晰 (4)至:极点 2、

(1)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不相同。 (2)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刻在上面的罗汉雕像,就像一粒米一样大小。3、先总说,后分说;摹状貌 4、示例:甲文对核舟上人物外貌、神情、动作都做了详细描述,甚至写到佛印和尚的念珠都能

阅阅读读思思考考

SHZXZX 一粒粒清清楚楚数出来,能在小小核舟上雕刻如此细致的人物肖像,可见工匠的技艺精湛;乙文中描述的念珠不过樱桃一般大小,工匠却能在一枚念珠里雕刻三至六尊姿态各异的罗汉,可见技艺精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合理即可)

附参考译文:

(我)得到一串有着108枚珠子的念珠,是用山桃核雕刻成的,珠子圆圆的就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中刻着三四尊或五六尊罗汉,有站着的,有坐着读经的,有背着杖的,有入禅定于佛龛中的,有盘腿坐于树荫下说法的,有环坐而指天话地议论的,有坦胸曲拳的,有前趋后顾的,核算起来共有五百多尊。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所有物件都有。又刻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之类动物散布其中。乍一看,不是很清楚。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刻在上面的罗汉雕像,就像一粒米一样大小。罗汉的样子奇特古朴,有的穿着绣着绮丽纹饰的衣服,有的穿着麻布做的袈裟,而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啊!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2007年太原市中考真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 类: ②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 诎: ③一士人善.画 善: ④旦.

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阅阅读读思思考考

SHZXZX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

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3、【甲】文介绍了;【乙】文中评价画作

精美的词语是。(2分)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1、①类似,像;②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 2、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3、核舟船头三人的

神情、动作;逼真4、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

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

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

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

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

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

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

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SHZXZX

1、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尝贻余核舟一 贻:

(2)凿木人长寸许 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3、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 ① ”两字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个“ ② ”字来概括。甲文中第二段依次介绍了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 ③ ,乙文第一段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是 ④ 。(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参考答案』1、(1)赠(或“赠送”) (2)上下(或“左右”)评分标准:共2分。每小题1分。

2、(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

(2)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

3、示例:①灵怪(或“奇巧”) ②奇(或“神”) ③刻字

④凿了一个长约一寸、能自动行走的木人。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

阅阅读读思思考考

(完整版)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答案

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 答案)(5) 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答案)(5)文章来自: 2007年太原市初中学业考试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 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 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 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类: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 ③一士人善画善: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译文: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答: 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 答案: 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类似,像②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

《核舟记》和《赤壁赋》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核舟记》和《赤壁赋》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阅读《核舟记》节选和《赤壁赋 》节选,完成 17~21 题。(共 12 分) 甲 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 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 左右各四, 共八扇。 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 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 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 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 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核舟记》) 乙 文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 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 分) (1)峨冠: (2)不属: (3)比: (4)共适: (5)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 的意思。(4 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5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9、 苏子用月与水作比, 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3、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个 字,而不刻别的字?谈谈理由。(2 分) 4、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请 比较两句表达含义有何不同。(2 分) 参考答案: 1、(1)戴着高高的帽子 (2)不相类似 (3)靠近 (4)共享 (5)只有 (2 分,写对 2 个得 1 分) 2、 (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2 分,意思对即可) (2)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2 分,意思对即可) 3、A(2 分。作者的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景都是 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 4、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 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作者真切的描述它们, 足以见他对核舟观 察的精细。(2 分。言之成理即可) 5、(1)孔子感慨的是时间像流水一样流过,要大家珍惜时光。 (2)苏轼是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慨叹人生之无常。(2 分。言之成理 即可)
2/5

八下语文第四单元 十八《口技》比较阅读

第四单元十八、《口技》 【比较阅读】 (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会.宾客大宴( )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③宾客意少舒.( ) ④几欲先走.( ) 2.下面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妇抚儿乳.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腰.白玉之环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概括说明第二段声音描写角度的变化。 【答】▲ 4.选文每段段末均有关于宾客的描写,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的两句话。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①余于扬州会友得观。于席右设围屏,郭坐屏后,不置灯烛。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用沸水略烫)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

核舟记对比阅读 及 答案

《核舟记》《鼠画逼真》比较阅读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 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 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1分)

(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回答18~20题(共12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 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 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4分) (1)绝类弥勒 (2)视端容寂(3)篷桅橹舵咸具 (4)二人对酌于中(5)皆有机能动

核舟记》和《黄履庄传》阅读附答案

文《核舟记》和《黄履庄传》片段,完成下面题目。(共16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诎右臂支船()②尝贻余核舟一()③凿木人长寸许()④予不能悉记 ()【小题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小题3】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不以木为之者(《活板》)B.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哀转久绝(《三峡》)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 D.持就火炀之(《活板》)瞬息可就(《活板》)【小题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小题5】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小题1】①“诎”同“屈”弯曲;②赠送;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每小题l分)【小题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②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小题1】C【小题1】奇巧;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小题1】示例: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大意正确即可。①小题每个分句l 分,②小题“虽黠者”l分,“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1分。共4分)【小题1】C中都是代词。【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也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小题1】大意对即可。两人作品的特点各l分,结合具体内容各1分,共4分

《口技》阅读题_拓展阅读_对比阅读_基础知识_答案[1]

《口技》 一、拓展阅读题(13分)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 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 ..,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 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 ....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字词。(2分) (1)挟:(2)俄:(3)藻技:(4)历历不爽: 2.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4分) 3.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2分) 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3分) 二、中考题(10分) 1.(2006,南宁区,2分)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2006,南宁课改区,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文: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译文: 3.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 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

《核舟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3课核舟记 明有奇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①______”,左刻“②______,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其两膝相比.者②佛印绝类 ..弥勒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⑤为.宫室、器皿、人物⑥中轩敞者为.舱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⑧高可二黍许.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③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④尝贻余核舟一 ⑤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 “核舟”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东坡”,“黄鲁直”,“佛印”,作者详写船头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口技》比较阅读及答案

《口技》比较阅读及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1—15题。 [甲]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求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乙]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①猫儿同至寓。比②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xún)③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huā)④然一声,四座俱寂。(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注释】①挟:邀请,偕同。②比:及、等到。③浔(xún):褪毛的声音。 ④(huā):拟声词,哗的一声,常用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不能名其一处也 (3)于席右设围屏 (4)其子遂缚一猪 12.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久之,无声 C、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D、能以径寸之木 13.译。(4分)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14.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核舟记》练习与课内外比较阅读汇编(附答案)

《核舟记》测试题 《核舟记》要点复习 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罔不 ..因.势象.形( )()()尝贻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高可二黍许.()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 其两膝相比.者()佛印绝类 ..弥( ) 矫.首昂视( ) 其船背稍夷. (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珠可历历 .. ..数也( ) 钩画了了 ( ) 其人视.端容.()()若.听茶声然.( ) 长曾.不盈.寸()()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三、词类活用 石青 ..糁之用法:解释:箬篷 ..覆之用法:解释: 奇:明有奇巧人()可:高可二黍许() 长约八分有奇()珠可历历数也()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语:如有所语.()此中人语.云()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七下的《》也是出自此书。《核舟记》的作者是。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核舟的 3、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填空: 本文选自代人编辑的《》,本文作者, 代人,著有《》。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能以径寸之木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其两膝相比者 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其人视端容寂钩画了了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四、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在具体说明核舟时,按什么顺序进行的空间顺序,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说明。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3.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核舟记对比阅读

《核舟记》《鼠画逼真》比较阅读答案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 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 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 的?(1分) 【参考答案】 1.①像②同屈,弯曲③等到,及④以……为怪 2.C 3.⑴(2分)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⑵ (2分)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4.作者没有直接议论评说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错觉从侧面来烘托的. 初中《核舟记》周辉《刻木巧匠》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回答18~20题(共12分)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 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 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 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 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 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口技》阅读题_拓展阅读_对比阅读_基础知识_答案[1]

《口技》 拓展阅读题(13分)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淸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宜挟猫儿同至寓0比(及至)唤酒Bib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用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0少之,群鸡乱鸣,加声之种种齐别0俄闻父呼尖子Ch “天将明,可以牵猪矣。"Jt子起至赭圈中饲赭,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0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焰(xun)剥声,历历不爽也. 父又谓子口:“天已明,可卖矣0 "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 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者(hud)然一声,四座俱寂。(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1.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字词。(2分) (1)挟: (2)俄: (3)藻技: (4)历历不爽: 2. 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4分) 3. 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2分) 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3分〉 二、中考题(10分) 1. (2006,南宁区,2分)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 (2006,南宁课改区,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0译文: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幷一端。译文: 3.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离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 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 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而蔚为

《核舟记》中考比较阅读

《核舟记》中考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20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 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2分)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为宫室 ②罔不因势象形 ③或六角 ④高可三四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4.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4分) 5.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4分) (二)文言品味:(12分)

核舟记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核舟记》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本段具体介绍了“核舟”的船尾部分。请用简练的词语写出舟尾刻有哪些物品。 2.从舟尾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此时小船没有划行,而是在水上任其漂浮?(用原文的一句话回答) 3.雕刻家这样画两舟子的动作、神情,用意是什么?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表现一个舟子懒惰,一个舟子勤快。 B.表现一个舟子悠闲自在,一个舟子神情专注。 C.表现自己雕刻得生动细致,形象逼真,雕刻技艺高超。 D.演染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氛,与船头三人的神情相呼应。 参考答案: 1.船浆、蒲葵扇、炉、壶 2.舟尾横卧一楫。 《核舟记》课内阅读训练二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文中空格处应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

(1)高可二黍许 (2)雕栏相望焉 (3)神情与苏黄不属 (4)诎右臂支船 3.翻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选文是如何突出这一主题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 5苏黄二人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6试分析这两段选文在作者写作意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2.左右相对类似同“屈”弯曲 3.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4. 用核舟窗户上刻是苏轼的诗句“山高月小,水落石”,“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来暗示的 5.如有所语矫首昂视 6.都表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20XX对比阅读整理答案

20XX对比阅读整理答案 1【山东东营】 10.答案:①依照②止,尽③暗中,秘密④笼罩,捕捉。评分:每小题0.5 分,共2 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 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 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 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写法、作用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答案2】 4.答案:C 【解析】4题中A项“时”意思分别为“时令”和“时间”。B项中分别为“和睦”“和煦”。C项中同为“胜利”。D中分别为“护城河”“池塘”。 5.答案:(守城者)弃城而逃

【解析】此题需要学生注意补充主语是守城者。 6.答案:乙【解析】题中乙句子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过于极端且不能体现“得到多助”意思。 7.答案:得道多助 【解析】题中两段文字共同体现的思想是“得道多助”,此题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共同”二字的含义。 【材料链接】翻译: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 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 【答案3】 (1)①逆流而上②延长③看,回头看④就是(2)A

《核舟记》原文及阅读答案解析

《核舟记》原文及阅读答案解析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 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 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 手执卷,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 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tǎn)胸露 (lù)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 (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shǔ) 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

(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 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 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 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是关于文中“核舟”的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 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__________________”,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 落叶做成的船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着花纹的栏杆,这

《核舟记》比较阅读教案

《核舟记》比较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比较阅读的四种基本题型 2、会利用积累的文言词语理解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并能疏通文意 3、基本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解题方法,并能运用 教学重难点: 能够自己完成词语解释,疏通课外文言文文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学习很令你们头疼。尽管如此,《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自主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今年中考就有可能在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查课外文言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文言文比较阅读中的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 二.熟悉题型: 我们在《出师表》的比较阅读中已经了解到,比较阅读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1.给句子划分停顿; 2.实词虚词的解释 3.句子翻译; 4.比较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写作手法等。(疏通文意做基础) 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词语解释、翻译句子和疏通文意这个环节。 三.展示方法: (一)在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做到以下几步: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拿到课外文言文,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确定你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如:词语解释、翻译句子。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课外文言文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如《楚人学舟》这个题目。这个标题我们看了后就能知道文段的大概内容了。如果没有题目,这步可以省略。 第三步:借助课上积累的文言词语,结合注释快速疏通文意 文中些词语的意思我们已经学过,能够翻译的;有的词语文后有注释,借助积累的文言词语,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不会翻译的词,需要考虑一下,但不能停下来苦苦思索,应做下标记继续阅读。 要求: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详细解答问题

口技比较阅读翻译

乔山人善琴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hú),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ǎo)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叩之。媪(ǎo):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注释】①尝:曾经。②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③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④媪(ǎo):老妇人。⑤阕:止息,终了。⑥款扉:款,敲;扉,门。⑦叩:问,询问。⑧絮:棉花。⑨鼓:弹琴。⑩类:像。 【翻译】 1、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 2、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 3、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 4、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 5、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 6、(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说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 7、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 8、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

扬州郭猫儿 (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注释】①善:擅长,善于。②庚申: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③挟:邀请,偕同。 ④酣(hān):酒喝得很畅快。⑤屏:屏风。⑥比:及、到。寓:住所。⑧置:设置;安放。⑨饲:喂养,喂食,泛指家禽。⑩燖(xún):用热水烫后去毛。 【翻译】 扬州有个叫郭猫儿的,擅长表演口技。庚申年间,我在扬州时,某次参加一场宴会,郭猫儿也应邀出席。酒过三巡,一位朋友偕同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主人爽快地答应了。郭猫儿于是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不放置灯烛,坐在屏后,主客也安静下来,等着表演开始。 很长时间没有声音,过了一会儿,很多只鸡被惊吓得乱叫,种种不同的声音各有各的特点。接着,少年的父亲过来敲门说:“天快亮了,还不起来杀猪去卖!”少年挣扎着起身后,到猪圈里喂猪。只听群猪吃食、嚼食、争食之声,他的父亲烧水、进炉、倒水声,此起彼落。没多久,少年捆来一头猪,那猪被绑时的嘶叫声,少年磨刀、杀猪声,猪被杀、出血声,烫猪褪毛声,都历历在耳,没有差错。最后,做父亲的对少年说:“天已大亮,可以拿去卖了。”不一会,即听到把肉放到桌案上的声音,接着又听到了卖了肉后数钱的声音,有买猪头、猪内脏、猪肉的,也有讨价还价声、买卖双方数钱声。正当热闹滚滚时,突然,啪!的一声,四周都安静下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舟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舟记》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 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 (2)舟尾横卧一楫( ) (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2.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 ) A.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 B.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开可闭。 C.王叔远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进行雕刻。 D.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字。

核舟记对比阅读

《核舟记》与《鼠画逼真》比较阅读(一)(12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 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 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2分)

《核舟记》与《刻木巧匠》比较阅读(二)(共13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 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8.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 (1)绝类 ..弥勒( ) (2)视端容寂 ..( ) (3)篷桅橹舵咸具 ..于中( )..( ) (4)二人对酌 (5)皆有机能 ..动(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分) (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2分) 20.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4分)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