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资源学复习重点---精品资料

生物资源学复习重点---精品资料

生物资源学复习重点---精品资料
生物资源学复习重点---精品资料

一、名词解释

⒈自然保护区:具有法定边界,被指定用来承担具有特殊价值或利益及特定自然特性等区域的保护任务的地区,叫自然保护区。

⒉动物驯化:引种动物对引种区内一些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发生适当调整,在生理习性、形态结构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的过程。

⒊生物资源的周期性:是生命现象特有的时间上的层次排列,表现为生物资源的数量周期性和质量周期性两个方面。

⒋直接价值:与生物资源消费者的直接利用和满足有关。通过标价,直接价值通常比较容易觉察和衡量。

⒌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⒍区系:

⒎生物资源的系统性:指任何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形成一种系统关系,因此在利用生物资源时,一定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利用。

⒏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是在单位面积或某一自然地段上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能够长期不断地获得人类所需的某种或某类生活物质能接近或能达到的最大理论产值。要维持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应使资源种群保持在N(种群内个体数)=K(环境容纳量)/2水平,如果N>K/2,表示种群利用不足,如N

⒐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它具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双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会而成。

⒑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区或本国所没有的动物或植物,经过驯化培育,使其成为本地区的一个栽培品种。

⒒生物资源的有限性:生物资源虽属于可更新资源,但其更新能力有一定限度,并不能无限制的增长下去。

⒓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周围,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的地段,对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还可以进行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试验研究。

⒔动物地理分布:任一种动物所占有一定的地理空间或及分布区,动物在这里完成生长、发育、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

⒕生产使用价值:属于生物资源的直接价值,指商业收获性的,用于市场上正式交换的产品的价值。

⒖自然资源:凡是经过人类发现而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有价值东西的自然物质,统称为自然资源。例大气、水、气候、土地、矿物、生物、太阳能、风能等。

⒗动物引种:

⒘生物资源学:

⒙植物区系:

⒚生物资源的地域性: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物资源。同一种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

其资源数量和质量存在有差异。

二、问答题:

⒈分别举出2种食用蓝藻、绿藻、褐藻和红藻

参考答案:食用蓝藻(念珠藻——也叫地木耳或发菜、螺旋藻),食用绿藻(石莼、水绵),食用褐藻(海带、裙带菜),食用红藻(紫菜、石花菜)

⒉简述两栖动物的经济价值

㈠科学研究价值:研究生物进化、区系演化和地理变迁等;作为实验动物,用于解剖、遗传、胚胎发育等教学、科研;医药卫生检验,例蛙类。

㈡生态环境价值:捕食农林害虫;在食物链中是皮毛动物的食物。

㈢药用价值:蟾蜍皮肤腺分泌物的干制品叫蟾酥。中国林蛙的输卵管制成蛤士膜油,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功效。大鲵、山溪鲵的肉不仅美味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滋补强体之效。

㈣食用价值:主要有蛙类、鲵类、蟾蜍类等。

㈤观赏价值:动物园和博物馆饲养两栖动物或制成标本供人们观赏及普及科学知识;家庭宠物饲养。

㈥工艺价值:蛙皮用来制胶与制成精美小皮包等。

⒊简述动物资源调查时需要准备的工具和装备

参考答案:动物资源调查时需要准备的工具和装备主要包括:

⑴采集工具:捕网、捕夹、补笼、采集簿、标本箱、标签等;

⑵制作和解剖工具:解剖盘、解剖器、注射器、防腐剂、棉花、刷子、针线、钳子等;

⑶度量工具:天平、卷尺、卡尺、皮尺、秒表;

⑷挖掘工具:斧、锯、刀、铲、锹等;

⑸观察与记录仪器: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等;

⑹定位系统:GPS;

⑺固定保存液:酒精、福尔马林等;

⑻生活器具设施:温度计、风镜、墨镜、照明设备、服装、卧具、药品、收音机、对讲机等。

⒋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六大功能

⑴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⑵是动植物物种及种群的“天然贮存库”;

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⑷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群众普及自然界知识和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场所;

⑸可用于旅游活动;

⑹有助于改善环境和保护生态平衡。

⒌根据昆虫资源的用途对昆虫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昆虫纲种类繁多,占动物界的80%以上,根据它们的经济价值和用途,可以

将昆虫资源分为以下类别:⑴传粉昆虫资源,如蜜蜂、蝴蝶等;⑵食用昆虫资源,如蚕蛹、龙虱等;⑶饲料用或饵用昆虫资源,如蝇蛆和黄粉虫等;⑷药用昆虫资源,如蝉蜕、土元等;⑸工业昆虫资源,如白蜡虫、紫胶虫等;⑹绢丝昆虫资源,如家蚕、蓖麻蚕等;

⑺天敌昆虫昆虫资源,如螳螂、蜻蜓等;⑻观赏昆虫资源,如蝴蝶和某些蛾类;⑼食腐性昆虫资源,如蜣螂和蝇蛆等。

⒍简述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利用原则

我国生物资源的利用原则如下:⑴保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⑵保持物种的最丰富性;

⑶保持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⑷保持种群的最适持续产量;⑸确定最小生存种群,制定有效策略;⑹确定最佳生境类型,形成良性循环;⑺制定重要的猎取对策,选择性猎取;

⑻保护濒危物种,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

⒎简述资源动物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资源动物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如下:⑴克服引种的盲目性;⑵考虑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⑶引种前必须做好检疫工作;⑷加强保种复壮工作,防止种质退化;

⑸建立健全的引种管理机制。

⒏简述中国资源生物减少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中国资源生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⑴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⑵掠夺式过度利用、过度采伐和滥捕乱杀,珍稀动植物资源的违法开采、捕捉和交易仍然很频繁。⑶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⑷经营品种的单一化,对病虫害的爆发缺乏抵御能力。⑸外来物种的入侵,替代当地物种的生态位,引起生境的丧失,造成当地物种的灭绝。

⒐简述鱼类的经济价值

㈠科学研究价值:中华鲟是经2亿年而不灭绝的古老鱼类,被称为“活化石”;用作药理、毒理学试验,灵敏、经济并判断明确。

㈡药用价值:黑鱼、黄鳝、泥鳅、鲀科鱼类可用于治疗皮肤病;海马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海龙、海马还有补肾壮阳的功效。河鲀毒素有抑制人血中胆碱酯酶活力的作用,用于治疗神经痛、外伤痛、痉挛等。鲨鱼的肝脏油富含维生素A、D,可制造鱼肝油。㈢食用价值:鱼肉味鲜美,是人们日常喜爱的食物之一。鱼肉是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的优质食品,蛋白含量高于牛奶、鸡蛋,还含有人类必需和易吸收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㈣观赏价值:除水族馆外,也可作为装点居室的观赏品,丰富人们文化生活。观赏鱼大致有三类:金鱼(人工长期驯化培育)、锦鲤(观赏鱼之王)、热带鱼(形态与色彩多样美丽)。

㈤工艺用途:加工成化工原料和化学试剂;鱼皮可制革;

㈥生态环境价值:包头鱼吃食藻类以净化水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维护生态平衡。

⒑简介用于植物引种时的主要类型和需要考虑的土壤条件

参考答案:用于植物引种时的主要类型主要包括:

⑴用材林树种;⑵薪炭林树种;⑶防止土壤侵蚀及固沙造林树种;⑷城市及工矿区的绿化树种;⑸次生林改造树种及天然林采伐迹地⑹增加本地的林产品种类。

引种时需要考虑的土壤条件主要是:

⑴土壤酸碱度及含盐量;⑵土壤排水性状及通气性;⑶土壤温度;⑷土壤养分;⑸土壤中的微生物。

注明:另外还有30分零散知识题,需要在复习资料中熟悉

植物资源灭绝10.15

作业四 资源植物灭绝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一、生态环境的破坏,片段化,退化 1、植物资源灭绝的最大威胁——生态环境的破坏 热带50%野生生态环境破坏,亚热带生态环境破换80%以上,中国70%天然林已被采伐,50%草原被破坏,25%收沙漠威胁。 2、生态环境片段化 原来覆盖面积很大的生态环境,由于道路、农田、城镇以及较大的人类活动场所二分割成小块。对植物资源的威胁表现:(1)对物种流动的影响;(2)边界效应。 3、生态环境的退化与污染 影响因素:环境污染,杀虫剂、化工产品及废物、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等。 包括农业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及全球性气候变化等都对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二、外来物种的入侵,引进和疾病 1、外来引种 水葫芦、薇甘菊、紫茎泽兰等。 2、野生生物疾病的增加 人类的各种活动促进野生生物疾病发生率增加。 三、资源过度利用 尽管我国植物培植已初见成效,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繁育、培植体系,给植物保护带来很大压力。植物培植的科技含量

较低,资源增长缓慢,甚至还有部分单位借人工培育为名,非法从野外掠取资源,对资源造成极大破坏。 兰花资源、红豆杉资源被盗采、发菜和甘草资源被乱挖滥采等。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持续扩大,已严重超出了资源增长幅度,导致资源总量不断下降。一些需求量大的物种,如麝类、穿山甲、红豆杉等,资源已下降到濒危程度。特别是在市场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分子仍在大肆、乱挖滥采和非法经营、走私野生植物及其产品。这样的情况,国家应采取措施遏制资源下降趋势,促进资源的恢复和发展。 物种状况生态环境丧失资源过度利用引种其他 灭绝28% 25% 25% 22% 趋于灭绝47% 28% 15% 10% 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随着我国对资源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大。对资源的破坏也就越来越严重。在我国的野生资源中,有很多植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有的甚至已经灭绝,因此,探索并且完善植物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并且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是当前植物资源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因此,对于植物资源管理中的经济手段,也就成为当前在植物资源管理手段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目的 (1)保护植物物种的生存; (2)保护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 (3)保护植物资源的多样性; (4)保护植物资源形成的生态环境。 二.意义 1.野生植物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资源学复习

(个人整理,答案粗略,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自然资源:凡是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予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大气、水、气候、土地、矿物、生物、太阳辐射、风能,潮汐能等。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生物资源包括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对人类具有一定现实和潜在的价值,它们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物质体现。 国际上对生物资源进行评价主要有三种方法: 1、评价自然产品的价值,即消费使用价值。 2、评价商业性收货的价值,即生成使用价值。 3、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间接价值。 生物资源的价值可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费使用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 生物资源的特性:生物资源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是生物生长进化的产物,她具有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性: 1、生物资源的系统性 2、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再生性) 3、生物资源的地域性 4、生物资源的周期性 5、生物资源的有序性 6、生物资源的增殖性 第二章植物资源 藻类植物的特征:(P9) 1、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或管状体。 2、藻类植物的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 3、藻类植物含有叶绿色等多种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 4、藻类植物的合子萌发不形成胚。 蓝藻门的重要特征:(P10) 植物体具有多细胞又有单细胞类型,多细胞又分为非丝状体和丝状体类型,其中丝状体类型中的有些种类可以前后滑行或左右摆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多肽葡萄糖。原生质体分为两部分,即核区,又称中央质,位于细胞的中央区域;周质又称色素质,位于核区的四周。细胞中存储的光合产物主要有蓝淀粉和蓝颗粒体,在鱼腥藻属和念珠藻属等丝状蓝藻中,部分营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成一种特殊的营养细胞,叫做异形胞。它的功能主要是将藻丝体分隔成藻殖段进行营养繁殖。其细胞内含有固氮酶,可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单细胞和群体蓝藻主要靠细胞分裂和群体破裂进行繁殖;丝状体蓝藻则主要以藻殖段的形式来繁殖。 蓝藻门的资源利用: 1、食用蓝藻:念珠藻、螺旋藻等。 2、药用蓝藻:念珠藻、海雹菜等 3、其他 绿藻门的重要特征:(P11) 绿藻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管状体等。绿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绿藻细胞中的载色体和高等植物中的叶绿体结构类似,其所含的光和色素也和高等植物相同,主要有叶绿素a、b,多数种类的载色体有一至多个蛋白核。绿藻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重点(精)

一, 考核项目 课堂作业 20 期末考试 60 考勤 20 二题目 第一章 1. 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有哪些特点? 2.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章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和目标有哪些 2.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第三章 1.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划分主要有哪几种? 2. 谈一下对我国人力资源现状的认识。 第四章 1、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承担哪些活动? 2、如何来衡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 第五章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有哪些?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1. 人性假设有哪几种?各种假设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何意义? 2. 简要说明激励理论的类型及其应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第七章职位分析 1. 职位分析的含义是什么? 2. 职位分析的时机 3. 职位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第八章人力资源规划 1. 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2. 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有哪些?(德尔菲法 3.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是什么? 第九章招聘录用 1. 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各有何利弊? 2. 选拔录用的原则有哪些? 3. 结构性面试的内容有哪些? 4. 效度的指标有哪些? 第十章培训与开发

1. 培训与开发的分类有哪些? 2. 培训与开发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一章绩效管理 1. 绩效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2. 绩效考核的作用有哪些? 3. 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二章薪酬管理 1. 报酬、薪酬和福利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2. 个人激励薪酬的形式(计件制、工时制、绩效工资 3. 经济性福利的形式有哪些? 4.

上肢教案 - 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网

上肢教案 - 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网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基础医学院教研室: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教师姓名:刘宗良 授课时间:2008年9月3日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年级 07级专业临床医学授课教师刘宗良职称副教授课型(大、小) 大学时 2h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上肢(一)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局部解剖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王怀经主编,高等教社、出版时间、版本) 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上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及交通关系。(已经讲述) 2、腋腔前壁层次结构。 3、腋鞘的内容物,腋动脉的分段、分支,臂丛的组成及分支。 4、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纳和流注关系。 5、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关系。 二、熟悉:前臂前、后区血管神经束的位置及组成。 三、了解:上肢概述:境界、分部和分区,表面解剖、上肢的浅层结构;上肢的轴线与提携角;上肢各部骨筋膜鞘的组成及其内容;肩腱袖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腋腔前壁的层次结构特点。 2( 腋动脉的分段及其分支。 3( 臂丛的分支及其分布,神经损伤后的症状。 教学方法: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1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 间分配 第七章上肢 / 第一节概述 5一、上肢的境界与分区,表面解剖,物理检查: (1)境界与分区。 (2)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 (3)上肢的长度、轴线和提携角,对比关系。 / 45第二节腋区一、腋窝的境界:腋窝的构成(四壁、一尖、一底)。 1(腋窝顶: 2.腋窝的底: 3(前壁:由胸大、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锁胸筋膜呈三角形,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胸小肌下缘以下的筋膜,连于腋筋膜,称为腋悬韧带。 4(后壁: 5(内侧壁: 6(外侧壁: 二、腋窝内容: 1(腋动脉:起止、分段及各段分支、分布及伴行结构。 2.腋静脉: 3.臂丛: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腋神经及胸长神经的主要行 程、分布及损伤后出现的临床症状。 4(腋淋巴结。 第三节臂部、肘部、前臂 / 一、臂部: 10 1(血管神经束 (1)桡神经血管束:由桡神经和肱深血管组成。桡神经在大圆肌下缘与肱骨交角处斜向下外,于肱骨干后方与肱深动脉及两条伴行静脉经肱骨肌管,至臂中、下1,3交界处,与肽深动脉前支桡侧副动脉共同穿外侧肌间隔达臂前区。后者与桡侧返动脉吻合。肱深动脉后支中副动脉在臂后区下行,与骨间返动

植物资源学复习题(无答案)

汇华学院《植物资源学》参考复习题2011-5-7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资源 2.变形体 3.颈卵器植物 4.原叶体 5.多胚现象 6.松脂 7.双受精现象 8.可更新资源 9.异形胞 10.拟蕨植物 二、填空题: 1. 发状念珠藻的植物体丛生呈毛发状,干燥时黑褐色,故俗称。 2. 海带藻体明显分为、及三部分,其内含丰富,多食可防 治甲状腺肿大。 3. 一些细菌在氮的固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统称为,主要包括 和。 4. 地衣对反应非常敏感,根据这一特性,常用地衣作为的监测生 物。 5. 提灯藓科中许多种是生活史中必需的冬寄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 于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6. 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以南各省蕨类植物丰富,其中的省被称为“蕨类 王国”。 7. 裸子植物是保留着,具有系统,能产生的一类高等植物。 8. 毛茛科的资源利用主要有用,如乌头;用,如华北耧斗菜。 9. 苔藓植物通常分为、和纲。其中的对治疗心脏 病有显著疗效。 10.提灯藓是蚜虫生活史中必需的。 11. 大多数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为背腹分化的叶状体,腹面生有 和。 12. 蕨类植物中的分布已极其稀少,近于濒危状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 植物。

13. 孢子的含油量约40%,为不干性油,是铸造业的优良脱膜剂。 14.茶原产于,其中的绿茶是经过、、三道工序 制成的。 15. 西瓜原产于;甜瓜原产于;葫芦原产于。 16. 先叶早春开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 17. 天麻为多年生腐生草本,它的为著名中药。 18. 我国东北区最为著名的药用植物有;著名的纤维植物被誉为“东 北三宝”之一。 19. 桃起源于国,其栽培历史已有年以上。 20. 茄科中的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根皮称“地骨皮”。我国有7种3 变种,多分布在和。 21. 海带体内的能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并能使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 三、选择题 1. 螺旋藻隶属于 A. 绿藻门 B. 褐藻门 C. 蓝藻 D. 红藻门 2. 石莼的藻体为 A. 丝状体 B. 茎叶体 C. 单细胞体 D. 膜状体 3. 虫草(冬虫夏草)是 A. 真菌 B. 地衣 C. 种子植物 D. 蕨类植物 4. 苔藓植物中的()对治疗心脏病有显著疗效 A. 泥炭藓 B. 大叶藓 C. 提灯藓 D. 地钱 5. 被食用的“蕨菜”是蕨的 A. 花序 B. 成熟的孢子体 C. 嫩叶 D. 配子体 6. 银杏种子的()具较高毒性,提取物可用于杀虫 A. 中种皮 B. 外种皮 C. 外果皮 D. 内果皮 7.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特产于我国 A. 华北及华东 B. 华北及东北 C. 华北及西北 D. 东北及华南 8. 目前,我国采脂的树种主要集中于

2019最新整理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考试重点

1.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是以人事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正确反映人事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事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人、事,以及人和事的结合 (2)古今中外人事制度。 3.人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1)人事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在需要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2)人事管理的这一根本目标带有明显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施加影响于人,使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服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则要服务于人,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护。 基本原则: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竟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 4.人事管理学的特点? (1)人事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管理科学 (2)人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科学 (3)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 5.人事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为每个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当的职位,以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2.为每个劳动者完成其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的协调,得到最佳的劳动成果。 3.在劳动者完成其职责的过程中,对他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其工作绩效作出评价。 6.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 1)必须以人为核心 (2)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3)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 (5)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 7.人事管理学的作用如下 (1)科学的人事管理是巩固政权、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2)科学的人事管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3)科学的人事管理对开发人才资源起重要作用。 8.人事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如下。 (1)人事管理学,就是专门研究用人之道的学科。社会学,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2)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人事管理问题,这意味着:①要把人事管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②人事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③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些观察、分析人事管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资源学复习资料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资源 学复习资料

绪论 1、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经过人类发现而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有价值东西的自然物质,统称为自然资源。例大气、水、气候、土地、矿物、生物、太阳能、风能等。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壹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它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2、生物资源的特性 壹、系统性:自然界中生物个体离不开种群,种群离不开群落,群落离不开生态系统,各生物物种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壹个自然平衡。如果某壹成分的破坏会影响其他成分甚至整个系统。二、可更新性(再生性):生物可通过繁殖而使其数量和质量恢复到原有的状态。但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有壹定的限度和条件,超过其限度将会造成生物资源的退化直至灭绝。三、地域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资源。同壹种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其资源数量和质量存在有差异。四、周期性:指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有规律的重复变化,它是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活动同期性的循环变化而决定的。可分为:1)日周期;2)季节周期:3)年周期。五、有限性:生物资源可更新的能力有壹定限度,不能无限制地增长下去的,如果对其开发过度,可导致整个资源枯竭灭绝,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表现为:壹是生物资源本身数量是有限的,二是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的强度是有限的。六、增殖性:生物资源在壹定条件下其利用价值不断提高的壹种资源属性。当然在不良行为下,也可导致其价值下降。 3、有效积温法则 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壹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壹阶段的发育,而且其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壹个常数,K=NX(T-C)。 4、生物资源的利用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期末复习试题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在经过比较分析后选择最优结合的方案,并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原理称为(A) A优化原理B能位匹配原理 C互补原理D激励强化原理 2.“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B )心理。 A首应效应B回报心理 C晕轮效应D偏见效应 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之中期规划通常指(A ) A3年至5年B6个月至1年 C3个月至6个月 D 1年至3年 4.(D )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本企业内外部条件选择预测技术,然后对人员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预测。 A人力资源供给预测B人力资源数量预测 C人力资源预测D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5.组织发展的(B )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把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具有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动态团体之中,共同完成某个项目。 A小型化B弹性化 C虚拟化D扁平化 6.招聘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专家教授等人员时,一般的招聘地点选择为(A )。 A全国或世界范围B跨地区 C招聘单位所在地D高校 7.因招聘不慎,导致员工流失而引起企业重新招聘所花费的费用,叫做(B )。 A安置成本B重置成本 C机会成本D离职成本 8.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主要关心工作中的成长、发展或晋升阶段,这属于萨珀职业发展理论的( A )阶段。 A立业与发展B职业探索 C职业维持D职业衰退 9.(B )是指确定和持续追踪高潜能员工的计划,以满足高潜能员工发展的需要。 A管理梯队B管理继承人计划 C员工接替模型D双重职业发展通道 10.(A )是一种信息双向性交流的培训方式,其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高两者融合到一起,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培训方法。 A案例研究法B角色扮演法 C头脑风暴法D个别指导法 11.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中,( B )是评价不同层次员工的绩效以确定培训需求的“压力点”、弄清解决当前和未来问题的培训需求以及重点培训人群。 A工作分析B人员分析

生物资源学复习要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自然资源定义为: 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以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包括三个层次: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生物资源的价值: 消费使用价值:指那些不经市场流通,直接被消费者利用的自然产品的价值。 如:薪柴和肥粪、蛋白质(来源于野生动物,包括鱼类、昆虫、蛆类、蜗牛等) 生物资源的特性:系统性更新性(可再生性)地域性周期性 有限性增殖性 藻类 蓝藻门 细胞壁主要成分:多肽葡聚糖 原生质体:核区/中央质:位于细胞中央区域 周质/色素质:位于核区四周 细胞中储存的光合产物:蓝藻淀粉、蓝藻颗粒体 绿藻门 细胞中有载色体(类似叶绿体) 褐藻门 形态:丝状体、叶状体、管状体、囊状体 三部分:带片、柄部、固着器 贮藏物质:褐藻淀粉、甘露醇 裙带菜作为食用海藻的特点:味道好,其味道胜过海带,营养成分含量高,所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均比一般海藻高,大量食用也不会使人体发胖。 工业用途: ●褐藻胶(糖海带、掌状海带、绳藻、裙带菜、裂叶马尾藻、展枝马尾藻等): 水溶性强,能进行离子交换 食品工业:稳定剂、增稠剂 纺织工业:印花布浆、人造纤维用作止血纱布 医药卫生:代血浆、止血剂、止血粉、抗凝血剂、胶囊及药片崩解剂 ●甘露醇(灰叶马尾藻、斯氏马尾藻等): 医药方面:治疗肝炎、休克、青光眼、糖尿病 工业方面:合成硬质泡沫塑料 菌类 细菌门 农业用细菌:褐球固氮菌、巴氏芽孢梭菌 黏菌门 真菌门 木耳(黑木耳):铁含量高 地衣 由一种真菌(主导成分)和一种藻类共生 三种生长型:壳状、叶状、枝状 原生动物 生殖:无性生殖:二分裂、出芽生殖、多分裂、质裂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鞭毛虫纲植鞭亚纲:绿眼虫、钟罩虫

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就业:是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料的结合,是社会求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与状态。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但未能获得工作岗位。) 人力资源规划:广义上,可以定义为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切,以及为文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 工作压力:是指劳动者预见到工作中的身体或情感方面的危险而试图摆脱的高度心理紧张状态。 人管微观: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变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行为锚定法: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级分的考评办法。 360度考核法:是多角度进行的比较全面的绩效考核方法,也称全方位考核法或全面评价法。) 面试:是在特定场景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地测评应聘者有关素质的甄选方法。 绩效考核: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并用之判断员工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以及工作产出能够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是赢得竞争优势的中心环节所在。) 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源供给是指就经济活动而言,已经开发的、马上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与正在谋求职业者所具备的劳动力的总合。包括就业人口和求业人口。需求:人力资源需求即一定范围内的用人主体对于人力资源所提出的需求。) 工作分析:也称职务分析,是全面了解一项具体工作或具体职务的管理活动,和确定完成组织中和项工作所需知识、技能和负担责任的系统方法 ①访谈法②观察法③问卷调查 工作岗位: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根据组织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对组织全部岗位所进行的多层次划分 工作设计:将任务组合构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也就是确定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安排。)薪酬:用人单位以现金或现金等值品的方式付出的报酬,包括员工从事劳动得到的工资、奖金、提成、津贴以及其他形式的各项利益回报的总合。狭义的薪酬与工资内涵相同。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过程,是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为目的的全面管路体系 薪点工资制:以岗位评价和员工技能评价为基础,以点数为标准,按照员工或团队的实际贡献点数,以结算工资定总额,确定劳动报酬的弹性工资制度。 员工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向外吸收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的特征1.双重性(生产性和消费性)2. 能动性 3. 开发持续4时效性5社会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1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拔2人力资源开发 3薪酬和福利4安全和健康5劳动关系 人资的基本功能:1.获取 2 整合 3 保持和激励 4 控制和调整 5 开发 人力资源需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的类型: (一)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市场焦点战略 (二)企业发展战略成长战略、维持战略、收缩战略和重组战略 (三)企业文化战略大家庭式企业文化、官僚式企业文化、发展式企业文化、市场式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战略是为管理变化而制定的一种方向性的行动计划,是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保持一致的手段。 人力资源需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的类型: (一)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市场焦点战略 (二)企业发展战略成长战略、维持战略、收缩战略和重组战略 (三)企业文化战略大家庭式企业文化、官僚式企业文化、发展式企业文化、市场式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一)防止人配置过剩或不足 (二)确保组织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有适当数量且具有必备技能的员工 (三)确保组织能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 (四)为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和体系提供方向和一致标准。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 一、判断题。 1.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成本中心。() 2.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 3.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职责。() 4.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首先就是要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5.在聘用评估中,录用比与应聘人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6.在提取工作信息时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7.员工培训着重于传授适用于员工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8.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薪酬增长率应该低于公司利润增长率。() 9.入职导引项目可以从内心“同化”新员工。() 10.事后评估的重点是确定受训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变化。() 11.绩效的标准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12.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 13.通过绩效管理活动可以掌握员工各种相关的工作信息,如劳动态度、岗位适合度、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程度等。() 14.企业应该无私地帮助员工发展各种兴趣和爱好。() 15.一个公司的薪酬调查一般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16.从广义上说,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也是一种薪酬。() 17.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直线主管的作用非常重要。() 18.薪酬一般分为职位薪酬、技能薪酬和能力薪酬几大类。() 19.当公司经营困难时,法律允许公司以自己的产品代替货币作为工资发放。()20.在社会化的磨合阶段,个人形成对企业的初步印象。() 21.工作分析中的准备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分析结果的表达形式。() 22.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常常处于供需矛盾之中,而非供需平衡。() 23.薪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企业成本。() 24.绩效考评的活动过程,不仅仅着眼于员工个体绩效的提高,而且还注重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25.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的总体策划和准备。()26.员工招聘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不大。() 27.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手段之一。() 28.员工一旦被企业招用,就属于被完全支配的资源。() 29.可变薪酬主要是对员工能力的报酬。() 30.高管人员薪酬的特殊性体现为长期激励,一般采用股票或股权的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1.将人视为“社会人”是哪个管理阶段的特征?() A 工业革命早期 C 行为主义理论阶段 B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D 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2.员工招聘活动是一次组织的公关活功,对组织的()形成重大影响。

生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生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T2018-330 课程名称:生物资源学 总学时数:36 学分:2学分 一、说明 (一)《生物资源学》课程的性质: 《生物资源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生物资源利用方向的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是介绍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认识及其开发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生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 教材:《生物资源学导论》(第一版) 编者:陈集双,欧江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专业 (三)《生物资源学》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生物资源的概念及其多样性; 2.理解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3.了解生物资源上的研究与开发。 4.初步具备辨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生物资源有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充分体现专业选修课的基础性和通用性。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内容作适当取舍或补充。该课程内容相对复杂,一部分较难懂,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生物资源学导论》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本课程讲授总学时为36学时。

(五)教学建议: 明确教学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并注重综合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除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以外,对部分章节引入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 (六)考核要求: 本大纲根据《生物资源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3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教学目标:掌握生物资源和生物资源学的概念;掌握生物资源的属性;了解生物资源学的发展概况。

1.1身边的生物科学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1)

训I练落戈[篇基础落实拓展演练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放生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或水葫芦的天敌都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 侵,成为物种濒危和绝灭的原因之一。 答案:C 2?下列因素中,不属于物种绝灭的原因是() A?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 B.外来物种入侵 C ?乱捕滥猎 D?生物的过度繁殖 解析:物种绝灭的内因是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外因有外来物种入侵、乱 捕滥猎、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生物的过度繁殖是达尔文解释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答案:D 3 ?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 ?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 B ?让当地人大砍大种,狂捕乱猎,先富起来 C ?实行有计划地开采和利用 D.砍掉原有林木,营造人工树林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保护及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我们强调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如保护森林,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采伐树木;保护海洋鱼类,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捕捞,而是要求合理地、有

计划地、科学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答案:C 4.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的内在原因是( ) A ?自然选择 B.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 C ?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自然灾害 解析:物种绝灭的内因主要包括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外部原因有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等。 答案:B 5.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 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漠化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 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D ?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 解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有关类似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在复习时要重视这方面有关内容的学习。 答案: C 6.下列生产活动,既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在鄱阳湖湖区围湖造田②开垦山地③完全禁止采伐林木④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林木 ⑤适时适量地捕获湖泊中的成鱼⑥在繁殖季节捕捞成鱼 A ?①②B?②④ C ?③⑥ D ?④⑤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资源,而是有计划的利用,围湖造田、开垦山地只会破坏生态环境,加剧资源的枯竭。 答案:D 、简答题 7.科学合理地保护野生动物,不仅要营造全社会保护动物的氛围,同时要对动物保护观念淡薄的人晓之以理,对触犯相关法律的人绳之以法,还要依靠生物科学与技术来

人力资源管理 陈维政主编(第四版)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考点汇总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人力资源的概念 1、人力资源的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社会系统角度讨论人力资源,同时突出了人力资源的归属性、功用性和能力的包容性) 2、人力资源的微观定义:人力资源指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3、人力资源的构成: Ⅰ、人力资源的数量: ①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 宏观: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 绝对数量=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人口+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人口 ②人力资源的相对数量(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反映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③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 --1、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2、人口的年龄构成3、人口迁移 Ⅱ、人力资源的质量(宏观) ①定义: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和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②衡量指标: --1、健康卫生指标2、教育情况指标3、劳动者的技术等级状况指标4、劳动态度指标 ③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 --1、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2、营养因素3、教育方面因素4、人力投资因素5、社会文化与观念因素 ④质量的重要性(质量和数量关系): 人力资源的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较强,而数量对质量的替代性很差,有时甚至不能替代。 4、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②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发现;③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④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 5、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②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和保持产品差别优势的决定性因素;③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④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6、人力资源宏观管理: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7、人力资源微观管理: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8、人力资源的特征:①人力资源具有双重性(人力资源既有生产性又有消费性);②人力资源的能动性;③人力资源开发的持续性;④人力资源的时效性;⑤人力资源的社会性 9、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其课程规范标准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10121 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我国特别是环洞庭湖区大水面健康养殖和加工的需要,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技术开发与推广、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产科学、生物科学和水域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和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水产生物育种及渔业水域环境调控等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形态与结构、分类、生态、生理生化、遗传育种等)和环境科学(包括水环境化学、水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理论; 2. 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和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育种及渔业水域环境管理、调控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其他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 4. 掌握内陆水域(池塘、湖库、江河和稻田等)、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产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6. 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水产品贸易的有关法规; 7. 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8.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9.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问答题、论述题、开放题和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 一、问答题 1.人力资源的含义是什么其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 2.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3.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2.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其功能与目标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是指它自身所具备或应该具备的作用。这种作用并不是相对于其他事物而言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属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吸纳、维持、开发、激励。 吸纳功能主要是指吸引并让优秀的人才加人本企业;维持功能是指让已经加入的员工继续留在本企业;开发功能是指让员工保待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工作需要的技能;激励功能则是指让员工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优良的绩效。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当从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来理解。 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而具体目标包括: (1)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2)为价值创造营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3)保证员工评价的准确、有效 (4)实现员工分配的公平、合理 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人力资源规划 2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 3员工招聘 4绩效管理 5薪酬管理 6培训与开发 7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8员工关系 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P28 左下 4.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是指它在整个企业中的位置。正确的认识应该是: 1、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 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它培养学生逻

生物资源学

生物资源的特性:系统性、再生性、地域性、周期性、有限性、增值性、多样性、时效性、多用性 宠物:通常指不是为了经济目的,而是为了精神目的而豢养的动物,多用于观赏,作伴,舒缓人们精神压力。 家畜: 指农业生产中,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化和饲养的兽类。按驯化时间通常可分为3类,较早驯化物种、较晚驯化物种和近缘野生种。 资源生物:是一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但还没有形成商品生产规模的生物类群 生物区系: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中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 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使野生动物、外地或外国生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生长条件,成为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生物 自然资源: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能产生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子的总称 生物资源学:是新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以资源生物为研究对象,重在研究资源生物的类型、分布、生物学特性、理化成分、经济价值、应用价值、物种改良、驯化和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特种经济动物:指那些已经驯化成功、尚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尚未被国家认定为家禽家畜家虫和正在驯化中和有待驯化中的野生动物。 生态历史分析法:原苏联植物学家库列亚索夫于1953年提出,研究某一地区的植物区系成分,若发现有某些外来成分,再将这些外来植物引到它们的原产地,可得到叫好的效果。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的变异性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是多样化生物实体群的特征。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及其形成的生态过程。 试例举五种药用动物的名称,并指出其入药部分 蝎(全身)蜈蚣(全身)海马(全身)甲鱼(背甲入药)麝(分泌物麝香入药) 试举例五种驯化动物,并指出其野生动物祖先 鸡(原鸡)鸭(绿头鸭)鹅(鸿雁)绵羊(盘羊)猪(野猪) 试述动物实验中应遵循的人道主义原则及采用人道主义措施 答:由于人与其他动物在进化中形成的形态、结构、情绪情感意识等高度的相关性、使得现代人必须认同,利益与权力并非人类专属的特权,其他动物的利益与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在现阶段进行动物实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遵循3R原则:reduction(减少)指在动物实验中,在不影响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动物的使用量;replacement(替代)始终使用其他的实验材料或方法替代动物,开展实验;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试验程序,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2在动物的安置以及饲养管理中,应该保证良好的饲养条件,使其避免挨饿,缺水:在必须使用猫狗猴做实验的后时候,要在实验前对其进行训练,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3.对动物的最终处置时,需要处死的动物要采取安乐死:“砍头处死”野蛮处死的方式应该被徐巧。提到动物的被处死要用“牺牲”。 试述伴随宠物饲养出现的环境,社会问题。 宠物通常指不是为了经济目的,而是为了精神目的而豢养的动物,多用于观赏,作伴,舒缓人们精神压力,但伴随宠物的饲养也会出现一些环境社会问题: 1.野生动物因宠物需求被大肆捕猎,导致动物的野外种群数量锐减,部分物种甚至因此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