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一、专业设置的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掌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调查和经济核算能力,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农村经济初中级管理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广泛。因此,开设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要,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学校开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所具备的条件

(一)教学设施

我校具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中心,设备先进、齐全,能满足学生对财务电算化及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并有实习农场、兽医院、宠物医院等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对管理类课程的实训需要。

(二)图书资料

我校图书馆藏书13万册,拥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类图书、期刊,能满足学生借阅使用。

(三)师资队伍

我校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合理,能满足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政治、计算机、财务、管理、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课程的教学与科研需要。

三、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农村基层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经营管理人员。

2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行政管理部门、村民自治组织、中介组织、乡村企业和规模经营农户,从事基层行政、业务和经营管理及经营核算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知识结构与要求

学生应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农业科学和政策、法规、管理条例、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农作物种植和畜禽饲养知识。

2能力结构与要求

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数值计算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社会交往和公平竞争能力、信息获取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计算工具使用、经济核算方面的技能,具有职能管理、事务管理、经营指导、公共关系和农产品营销能力,初步具有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排解经济纠纷和处理违规事件的能力。

3 技能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必修文化基础课

1. 德育(117学时)

(1) 职业生涯规划(27学时)

本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职业道德与法律(30学时)

本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就业、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政治与社会(30学时)

本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与人生(30学时)

本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127.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70.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 英语(40.5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计算机基础与操作(32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图像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 体育与健康(117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必修专业课

7. 计算技术(54学时)

讲授珠算、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点钞方法。使学生掌握珠算四则运算、传票运算、账表运算技能,电子计算器统计运算技能和点钞技能。指导学生通过国家珠算相应等级考试。

8. 会计原理(94.5学时)

使学生在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熟练掌握建账、记账、对账、平账、算账、更改错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培养学生依法处理会计业务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会计上岗证考试。

9. 农村财税与金融(60学时)

了解农村财政理论、税收制度、商业信用、商业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依法计税、依法纳税、信用工具使用、资金筹措、投保索赔的方法和技能。

10.农业企业会计(90学时)

在学生掌握会计原理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农业企业会计的账务处理、填制会计报表、编制财务报告的方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从事农业企业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解决会计核算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11.农产品市场营销(60学时)

掌握市场策略、促销方法、谈判艺术、农产品储运方式、农产品营销业务规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初步具备农产品市场开发、客商联络、商务谈判、合同签订、货物发运、货款结算和营销纠纷处理等能力。

12.统计原理与农业统计(105学时)

使学生在理解统计科学基本知识前提下,进一步掌握农村统计工作的要求与方法;使学生掌握统计指标计算、统计图表绘制和统计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运用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抽样统计技能,能正确地填制统计报表;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数据分析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13. 经济法(45学时)

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及会计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及企业破产法的相关内容。明确保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知识产权法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以适应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14.电算化会计(60学时)

能对企事业单位日常发生的基本经济业务,通过计算机及电算软件进行独立操作。掌握建立账套、初始设置、填制凭证、记账、审核、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了解工资系统基本流程。初步形成从事企事业会计工作所需要的解决会计核算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进一步进行深入学习的自学能力。

15农业企业经营管理(75学时)

理解农村企业创办、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现代经营观念、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初步具备职能管理、事务管理、资产管理、资本运营、经营诊断等综合职业能力。

16.预算会计(30学时)

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以及事业单位会计、财政预算会计具体业务核算,使学生具有从事预算会计相关业务的工作素质和能力。

17.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30学时)

使学生了解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掌握建账、记账方法、记账依据、记账要求、会计报表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货币资金与往来业务、资金筹集、投资业务、库存物资与固定资产、农业资产、生产过程业务、经营过程业务等的核算、收益形成及其分配核算等经济业务核算,为学生在农村从事财会工作打好基础。

18.农村审计实务(60学时)

了解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业务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专项审计方法和审计方案制订、账证核查、审计记录、审计档案整理、审计报告写作等基本审计技能。

19.财务管理(75学时)

掌握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的营运活动及分配活动的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与业绩考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管理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做好财务管理各环节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成本会计(60学时)

了解成本会计的任务、组织、核算要求和一般程序。掌握企业费用归集和分配方法。掌握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企业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成本计算能力。

选修专业课(60学时)

21. 种植技术(30学时)

使学生了解农作物栽培的基本知识,能按技术规程进行当地主栽作物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指导学生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和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2. 养殖技术(30学时)

使学生了解畜禽饲养的基本知识,能按饲养技术规程进行畜禽的饲养与管理;指导学生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六)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六)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调查报告)南昌电大毕业论文

南昌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毕业作业 题目:关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1236004400975 年级:2012秋 专业:农村经济管理 学生类别:“一村一" 指导教师: 喻亮 教学单位:南昌电大 2013 年11 月25 日

南昌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作业课题审批表 说明:1、毕业作业课题先由学生提出初步意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并填此表上报。 2、此表经市校审批后,装订在毕业作业(调查报告)的首页(封面后)。

目录 一、扬子州镇总体经济状况 (4) 1-1、我村经济现状 (4) 1—2、我村能源使用状况 (4) 1-3、我村经济生活状况 (5) 1-4、文化思想教育 (5) 1—5、生活保障 (5) 二、扬子州普遍存在的问题 (5) 2-1、农民收入依然低下 (5) 2—2、生产基础条件差 (5) 2—3、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 (5) 2—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 (6) 2—5、农民没有基本保障 (6) 2—6、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6) 2-7、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6) 2-8、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7) 2—9、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7) 三、对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7) 3-1、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7)

3—2、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7) 3-3、加强夯实教育 (8) 3-4、积极普法宣传 (8) 关于臣港村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学号: 1236004400975 XXX 1 调查单位:扬子州镇臣港村 2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是以扬子州镇和臣港村出现的问题,以此点展开对臣港村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问题与思考. 3 调查时间 2013年10月25日—--—-2013年11月30日 4 调查方法 个别分析法,实地调查法。 摘要: 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我们可以看得出国家现在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这绝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形象工程.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是我们中国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时代的呼唤,是我们广大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心声.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成了我们目前最需要落实的工作。 正文: 一、扬子州镇总体经济状况 1—1、我村经济现状: 扬子洲地区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生产;共有种养殖总面积11895亩,其中蔬菜面积8098亩,水田1710亩,水生和养殖面积2087亩。曾作为南昌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我镇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一直以来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目前主导产业仍是生产蔬菜。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严重不足。我们乡村仅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现在我村村民年均收入在

农林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范例8篇)-经济管理学论文-管理学论文

农林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范例8篇)-经济管理学论文-管理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此期间农林经济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农林经济管理论文范文8篇,欢迎借鉴参考。 农林经济管理论文第一篇:新时期我国农林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出路 摘要:农林经济管理是管理学、经济学和农林学的综合性管理内容, 农林经济管理, 有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农民经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完善, 农林经济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我们必须从本质上探讨了解农林经济管理问题, 结合国家对于农林经济制定的法规与政策, 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才能够确保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 简要阐述新时期我国农林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希冀有效促进农林经济管理工作可持续, 延展与创新

优化管理内容, 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林经济; 问题; 发展; 我国是农业强国, 农林经济管理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农民工经济发展影响着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进程, 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不断加强与提高,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与农业强国比较, 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分析问题主要原因在于, 当前我国农林业种植土地面积虽然广阔。但是却分布分散, 农业种植缺少现代化种植技术, 农民只是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 难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大部分新型农机设施应为农村地区较为偏远落后, 难以有效应用, 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部分农村人民选择进城务工, 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而农村人口数量却持续减少, 导致大量的农田出现荒废现象, 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步增大, 严重影响着城市与农村建设。为了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解决当前经济管理现状, 是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1 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 篇一: 1、现代农村的经济管理需求: 农村经济的复杂化、动态化、多样化、长期化令其管理工作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但一方面原有的经济管理人员大多难以满足现代的经济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并不喜欢到农村地区工作,所以目前我国各个农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经济管理人才短缺现象,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2、现代农村的经济管理状况: 2.1现代农村的经济管理认识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个农村的居民与管理者都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颇现象。具体来说,农村的经济管理者大多将经济管理工作看作一个完全独立的管理区块,忽视了其与其他管理工作的联系,管理漏洞比较多。而且农村民众虽然了解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却认为那与自身关系不大,没有民主管理意识,管理工作很难推进。 2.2现代农村的经济管理规章情况: 我国的农村虽然有了一定的管理规章制度,但一方面缺乏规范性,各个农村订立规章的法律依据各不相同,相当一部分规章制度存在错漏,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发展较快,而规章制度的更新则滞后性较强,规章制度往往不能切合当前实际的经济管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管理规章对农机经济管理实际起到的作用并不大,落实程度也并不高。 2.3现代农村的经济管理投入情况:

我国农村的经济管理投入虽然逐年增长,但跟不上农村经济本身的发展速度,而且由于缺乏经济管理经验,投入的相关经费使用率很低,所以我国的许多农村都存在着经济管理经费不足的现象。这不只影响了经济管理的日常运作,妨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而且对当地经济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4现代农村的经济管理人才情况: 为了缓解经济管理人才短缺的现象,我国的农村都有采取一定的人才引进措施,国家也订立了一些相关政策以帮助农村地区吸引专业化的经济管理人才。但目前看来,这些措施的能效比较有限,能吸引来专业管理人才的仅限一些经济极度发达的东部农村,中部与西部的农村虽然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但实际获得的人才量却相当少。 3、现代农村的经济管理对策: 3.1管理意识的全面化: 目前来看,农村对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基本已经到位,未来的管理意识强化工作应集中在提高其全面性上。具体来说,要将最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农村,让当地经济管理人员意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多元化、全面化特征。同时要注意培养农村全体民众的经济管理意识,以为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化进程打下必要的思想基础。 3.2管理体制的完善化: 为了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管理体制,有必要进一步规范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考虑到相关法律过于复杂,地方上理解不到位的问题,上级部门可设立专门的审查机构,对地方上根据法律订立的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审查,保障经济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思想并根据社会需要确定的人才培养的总体样式,是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其他教育内容、课程及内容的组织及实践中的方式方法的总称。农 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级学科,重点解决农林领域的管理活动,目前已在我国54所本科院 校开设。近二十年专业改革仅限于内部框架调整,并未依据市场需求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模式。为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梳理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提出对专业建设的建议。 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1 教学模式 1.1.1 理论教学 王雅鹏2021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依据社会需求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利用现代 技术提升专业层次和水平,开拓区域经济学、农林产品比较优势等研究领域。奚祥华等2021提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创新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策略,建议增加基础学科课程,删减重复过时的课程,开设生态环境科学、现代农林技术等课程以及热点 问题的专业讲座及发展动态课程。柯水发等2021对北京林业大学240名农林经济管理专 业本科生进行“课程设置”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农林类课程较少,建议压缩基础 专业课程,增设农林经济地理学、专业论文写作等课程。 彭艳等2021以29名学生4年所学部分课程成绩为原始数据,①基于因子分析得出农 林经济类相关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影响较大,建议加强“宽专业”教育,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颜华2021具体提出农林院校可采取主修与辅修制度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罗攀柱等2021依据我国农林业生产特殊性及林业经济转型的需要,将林业经济管理 专业课程划分为5个模块,②建议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生态和环境意识较强的人才。刘 强等2021依据市场需求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平衡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比例,增加实 务类课程,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务”的教学效果。李红2021进一步提出各高校应结 合实际准确定位,突出学科特色,力争与其他同类院校有所区别。 徐辉等2021发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案例选取难,缺乏专业的案例编辑,导致理论教 学与讨论教学学时分配困难,学生自主性难以调动。建议教师通过业内交流、校际交流、 发动学生调查编写等方式增加案例讨论环节,避免单一的理论教学。 综上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存在以下不足:1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核心 课程较少,缺乏时代感;2重复性课程较多,学生知识面普遍较窄;3授课方式单一,讨论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农业、林业和相关经济管 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农林产业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农业和林业的基础知识,同时了解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便在农林产业经济领域中从事相关工作。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林 业经济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村经济管理、农林投资分析、农林统计学、农林物流管理、农业市场营销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农林产业的运行规律,掌握农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技术,具备农林产业经济管理的专业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农林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农林技术推广机构等单位就业。他们可以从事农林经济管理、农林资源利用与保护、农林政策研究、农林投资与融资、农林市场调研和决策分析等工作。同时,他们还可以从事农林产业的规划与管理、农林项目的评估与决策、农林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农林基础知识,同时熟悉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相关技能和方法。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需求。 总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培养农林产业经济管理人才 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掌握

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农林产业经济管理的专业能力,为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3000字) 下一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创新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创新是该专业培养学生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习、实地考察、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和实验课程等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农林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和管理情况,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农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现状,通过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研究农林产业的运行规律和问题,通过实验课程学习农林经济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创新实验主要包括科研实验和项目 实践。学生可以参与科研项目,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设计,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同时,学生还可以参与创新实践项目,开展农林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提供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促进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目的在于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和创新,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竞争力。此外,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培养专业行业的人才需求。 总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创新是该专业培 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介绍及描述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介绍及描述 农业经济管理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 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技能, 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微观经济管理和服务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会计电算化、农畜产品营销。 农业经济基础、农业技术经济、农产品加工概论、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农村财政与金融、农业经济调查、会计核算模拟训练、市场 营销综合实训、毕业实岗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东北农业大学:说实话,这个专业不怎么样,以后想考公务员还行,或者是搞研究, 真找工作就难了。以后要想搞研究的话学这个也行,要想找个好工作最好别选。 西南大学:不太好,不如学机械和会计的呢,这两个专业非常好找工作。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与农村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 行业管理部门、社区管理机构从事经济社会管理工作;到需要进行农村市场开拓的银行、 电力、通信、家电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到有关教学科研单位从事区域经济、社区发展、宏观管理、公共政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随着经济整体发展对农业的要求,农业发展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作为农业 大国,要想从根本上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在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素质,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发展农村经济,这一系列的 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投身到基层中去,广大的农村经济对农业经济管理 人才必将提供无数就业岗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农业经济管理类,其中农业经济管 理类共2个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管理学大 类中排名第45位。在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学,电子商务,商品学,旅游管 理等。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后既可以至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行政、人事、 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等工作,也可以进入大中型农牧企业和食品加工贸易企业、与农业和 食品产业有关的金融投资、流通贸易、加工运输、科技开发、新闻传媒、咨询服务等企事 业单位,从事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等工作。此外,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中央和地 方各级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农业与农村管理部门、食品产业管理部门和政策调研机构,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政策理论研究、教学与科 研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考取经济管理类的硕士研究生,进入有关的高等院校和科 研机构。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描述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描述 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背景与意义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针对农业和林业领域的经济管理需求而设立的学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农林资源经济分析、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价能力,能够为农林领域提供科学支持与决策咨询服务的高级人才。 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2.1 农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资源环境问题背景、理论框架、导向以及方法论。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资源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和可持续利用规划能力。 2.2 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 这门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案例研究,使学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导向以及具体实施策略。学生将学习到乡村经济发展规划、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金融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内容,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农产品市场营销与农业产业化 这门课程将培养学生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渠道管理等内容,学生将能够为农产品提供科学的市场营销建议,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3.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 3.1 农林资源经济与 这个研究方向关注资源环境问题与导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资源环境问题进

行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例如,在土地利用方面,可以研究土地承载力评价模型和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等。 3.2 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这个研究方向关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发展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模式。例如,可以研究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等。 3.3 农产品市场与农业产业化 这个研究方向关注农产品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问题,通过研究市场需求、产品质量与安全、营销渠道等方面,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4.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对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视,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逐渐增加。毕业生可以在相关部门机构、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等领域就职。例如,可以从事研究与制定、项目评估与管理、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等工作。 5.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5.1 多学科交叉融合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将逐渐向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结合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知识,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农林经济管理方案。 5.2 数据科学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科学的应用将成为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为农林经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3 国际化视野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专业设置调研报告范文3篇

专业设置调研报告范文3篇 高职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需求调研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202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提出,旅游单独作为一个大类,下设旅游管理和餐饮管理与服务两个大类。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都设有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目前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在课程设计方面还处于从学历教育向职业技术教育转化的阶段,课程体系设计含有大量学历教育的痕迹,公共理论课比例过大,特色实践类课程相对不足,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很好地解决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与学生就业的适应性问题。在中国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紧跟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取得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休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从休闲娱乐角度来看,旅游是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品茶在休闲娱乐方面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茶艺馆等遍布大江南北,旅游学科与茶艺课程具有明显的交叉点;从文化这一特定角度来看,旅游专业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有利于课程设置更加完善。 本调查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完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对茶艺课程开设的内容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基于服务九江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理念,抽取的样本均来自九江市。 样本一:学生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学生样本。随机抽取九江市两所高校餐旅专业学生,对随机抽取的1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8%)。 样本二:餐旅行业工作人员样本。采用分类随机抽样法抽取餐旅行业工作人员样本。分类随机抽取7所旅行社80名工作人员、6所酒店100名工作人员、5所茶艺馆60名工作人员,对随机抽取的24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

专业开设可行性论证报告

专业开设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引言 可行性论证报告是对某个项目或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文档。本 报告旨在对开设某个专业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将从市场需求、竞争分析、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市场需求分析 在进行专业开设之前,首先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数 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对该专业的需求量较大。例如,根据最新的就业市场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的就业岗位数量稳步增长,且行业前景广阔。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该专业的学习和就业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市场对该专业的需求量大且稳定。 三、竞争分析 在开设该专业之前,需要对竞争情况进行充分分析。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 对手分析发现,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类似的专业,但在该领域中我们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首先,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其次,我们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能够提供学生所需的实践和实验环境。最后,我们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综上所述,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技术可行性 开设该专业需要考虑技术可行性。我们进行了技术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已经 有成熟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可供使用。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远程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虚拟实验室和模拟

实训设备,提供更加实践性的教学环境。综合考虑,我们认为该专业的技术可行性较高。 五、经济可行性 在开设该专业之前,需要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我们进行了预算和财务分析, 发现该专业的开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首先,我们已经拥有一部分教学资源和设备,无需额外投资。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学费设置和学生招生来获取收入。同时,我们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吸引赞助和捐赠。综合考虑,我们认为该专业的经济可行性较高。 六、风险评估 在开设该专业之前,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我们识别了一些潜在的 风险,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例如,市场需求变化可能导致学生招生量下降,我们将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和宣传来应对这一风险。此外,技术设备故障可能影响教学质量,我们将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和备份机制来应对这一风险。综合考虑,我们认为该专业的风险可控。 七、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市场需求、竞争分析、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风险评估 的全面论证,我们得出结论:开设该专业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市场对该专业的需求量大且稳定,我们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较高,风险可控。因此,我们建议开设该专业,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运营策略。 以上是对专业开设可行性论证报告的详细回复,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有任 何疑问或进一步需要,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农林经济管理、互联网技术 应用以及市场营销新模式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涵盖农业经济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两个主要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农林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能力,适应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战略和林业生态保护与发展需求。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农林经济学、农林 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资源环境管理、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等。学生将学习农林经济政策、农林产品市场行情、农林投资和融资等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他们熟悉农林市场法律法规、掌握农林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并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农林业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将具备以下技能和特点: 1. 具备农林经济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学生将学习农林经 济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农林产业政策,了解农林市场的运行规律,具备农林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 2. 掌握农林市场营销技能。学生将学习市场调研、市场 分析、市场推广等市场营销技术,为农林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提供科学的指导。 3. 具备农林企业管理的能力。学生将学习农林企业的组 织与管理、农林产品生产管理、农林投资与融资等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独立管理农林企业的能力。 4.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农林经济管理。学生将学习互联网

技术的应用,了解现代农林业电子商务、农林信息化等新模式,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林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农林企业、农林政府部门、农林合作社、农林科研院所等。他们可以从事农林企业经营与管理、农林市场营销、农林项目策划与管理、农林资源与环境管理、农林信息化等工作。 总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培养农林经济管理方面高级 专门人才的重要专业。学生通过在该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将能够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一、背景介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在农业和林业经济学基础上,结合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护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发展现状 2.1 专业设置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国内高等学校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大学设立了相关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专业设置涵盖了农业企业管理、农村发展与规划、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等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发展选择。 2.2 人才培养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经济管理理论课程的学习外,还开设了农村实践、农业企业实习等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专业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3 科研水平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国内各大高校的相关研究机构和实验室致力于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

涉及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流通与营销、农村扶贫等多个研究领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学术支持。 2.4 就业前景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他们可以在农业生产企业、农村发展规划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农林经济管理和农村发展工作。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也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 三、面临的挑战 3.1 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目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人才供需不平衡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知识结构更新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快速推进,使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相关课程和教材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增加对新兴领域和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农业发展的能力。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引言 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是对新增专业进行全面评估和论证的重要文档。本报告旨在评估新增专业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教育资源、人才培养、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通过本报告,我们将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建议,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背景介绍 新增专业的背景介绍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新增专业的名称和领域:介绍新增专业的名称以及所属领域,例如计算机科学、医学等。 2. 目前的专业设置情况:概述目前已有的相关专业设置情况,包括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市场份额。 3.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评估新增专业在当前市场中的需求和潜在增长空间。 三、可行性论证 1. 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关于新增专业市场需求的信息: -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该领域的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内将继续增长。 - 就业前景:该领域的就业前景广阔,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 竞争对手分析:虽然已有一些相关专业存在,但市场上对于高质量专业人才 的需求仍然很大,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并不饱和。 2. 教育资源评估 评估新增专业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师资力量:分析目前学校内部是否有足够的教师资源来支持新增专业的教学 工作。 - 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评估学校是否具备足够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来支持 学生的实践学习。 - 教学资金投入:分析学校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投入新增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3. 人才培养能力评估 评估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课程设置: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教学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就业支持:建立良好的就业支持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4. 经济效益分析 评估新增专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投资回报率:分析新增专业的投资回报率,以评估该专业对学校的财务影响。 - 学费收入:预测新增专业的学费收入,作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 社会贡献:评估新增专业对社会的贡献,包括就业机会的增加和产业发展的 推动等。

8 农经专业可行性报告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开设可行性报告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从2004年至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国家连续12年聚焦农业,彰显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变革风貌。而且随着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科学化、集约化、自动化的要求空前提高,传统的农民和农业经营人已难以适应农业企业化发展的迅猛态势,加紧培养能够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管理人成为当务之急,而中职学校是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人才的主阵地。 当前,在农村经济的管理方式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这与现今建设现代农业和加快农业企业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面对新的政策、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机遇,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适应农业企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农业企业培养既懂各方面农业技术,又懂基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初中级农业企业专门管理和技术人才已变的极为重要。 二、培养目标及专业前景 通过对农业企业的各项调查以及分析,我们提出了农经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并具备“肯做、能说、会写、勤想、善管”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现代复合型人才。 “肯做”就是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说”就是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营造融洽的工作关系与人际关系。“会写”就是能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勤想”就是善于思考,

敢于用新思维去看问题。“善管”一方面是善于对人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善于对工作过程的管理。 在现实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点、基础素质、兴趣爱好、习惯等,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加强某几个方面的训练,让他们都有所长,更有所专。 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对新型农业管理人才的需要尤其突出,我校承担的培养人才重任促使我们必须要把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办得更好,培养更多既懂农业专业技能,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让我县的农业企业有足够的人才供应,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农业的发展。 三、师资情况及实训情况 我校开办农经专业,具有较强的硬件设施,有多媒体实训室1个,农经模拟实验室1个,专业对口实习单位3个。农经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4名,兼职教师1名,全部为本科学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业经历,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 在实习实训中,我校与县各大农业企业签订了培训合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平台,同时,引导学生在管理中积极创新,以适应农村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 综上,我校开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是可行的、必要的。 XX职业中学 XX年X月X日

开设新专业调研报告

开设新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新专业调研报告(参考提纲) 专业调研报告(参考提纲)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目标、基本思路与方法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2.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人数,技术等级,年龄,学历,工资等)近三年人才招聘情况;未来人才需求的要求(学历、资格证书、技术水平等) 4.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国内标准、国外标准、国内外著名企业标准) 三、高职专业现状调查 2.国内各地区专业的教学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分类) 3.国内各地区专业的特色、教改动向和发展趋势 四、专业教学资源分析(含师资资源、实训资源、培训教学资源、校企合作资源等的分析) 五、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关于培养目标、专业方向

篇二:专业开设调查报告 会计专业开设调查报告 一、专业开设市场分析 (一)社会需求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企业的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会计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全国有一百万以上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在私立工业、企业、商业及公营事业、政府、学校中工作。其中有很多没有执照的会计管理人员,他们多数在企业、事业内部从事会计工作。但是也有很多人通过考试成为有执照的公共会计师。近年来会计行业的一个新变化是,会计将不仅仅具有记账算账报账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也要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即逐渐具有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的职能。原因是由经济的日趋发展发展与制度日益完善,使得会计的作用日趋重要。财会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金融体制的改革,各项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一方面现代财务制度的建立,使会计业务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迅猛无比。所以,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具有敬业精神;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第三,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中国会计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会计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2年完成了我国会计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随后又发布并实施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标准体系;先后修改和制定了《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 法规,使会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会计环境变化调查分析

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

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 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 从大的方向来讲,专业设置调研旨在反映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情况,建立起我市各职业学校专业整体调整的平台,为“优化课程设置,优化人力资源,统一协调各校重点建设专业”夯实基础,并为吉林市中等专业学校在“十二五”期间有长足的发展和质的飞跃指明方向,本项调研是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和优化专业设置的基础工作,对我市在2011年的开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从小的角度来说,专业设置的调研也反映出现在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毕业生的就业分配情况,我校在未来几年中专业设置的调整状况,使我校在专业设置及招生分配时能有长远规划,为学校制定长远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为我校的教研组织与管理工作,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改革工作、教学指导工作、专业开设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一、组织开展情况 为确保调研工作组织到位,落实到位,我校组成了以一把校长为组长,主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业务校长、书记及各中层领导、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的调研组,调研组共有20人,分成四个小组,下到本市及外埠相关企事业单位去实地调研考查。历时十三天,为调研报告的形成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组:组长、李云翔 组员:崔季玉、金平、张秀芬、迟增林 (重点负责外埠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调研) 第二组:组长:孙继刚 组员:凌捷、张爱民、张原飞、王春双 (重点负责本埠毕业生就业的事业单位及其它准备分配毕业生的事业单位)第三组:组长:于世良 组员:张宏才、李晓波、金毅、曹延金 (重点负责本埠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对在岗的毕业生进行调研) 第四组:组长:李云峰

电大农村行政管理论文,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新农村的报告

电大农村行政管理论文,合理布局,优化结 构,发展新农村的报告 篇一:XX市广播电视大学农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XX市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大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相应对策 学生: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内容摘要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的第五次改革。与前四次改革不同,这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四个大的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农村现有问题的系统解决。那么,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如何建设好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难题呢?这些

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结合国家、省、市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和我镇、村的实际情况,根据我的调查、研究、分析,特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必要性 [内容提要]: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

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 篇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报告样例 关于设置化学专业的论证报告 根据《山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文件精神,按照《吕梁市教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吕梁高等专科学校20XX~20XX年专业建设规划》,为适应山西省特别是吕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山西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在吕梁学院成立后,拟在化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的基础上,申请设置四年制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一、设置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1、设置化学专业,是优化山西省化学(师范类)本科教育区域布局的需要 山西省现有17所本科院校,其中7所院校有化学(师

范类)本科专业,分布情况为晋南有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晋东南有长治学院,晋中有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晋北有大同大学、忻州师范学院,晋西北尚属空白,这不仅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改革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分布也不尽合理。我校设置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既可以填补区域布局上的空白,又可以满足吕梁市和周边地区对人才的需求。 2、设置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是吕梁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目前吕梁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看,中小学教师教育供求关系正在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教师教育也面临着从满足数量需求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十二五”期间,吕梁市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初中教师本科化。当前吕梁市初中教师学历分布情况见下表。 当前吕梁市初中教师学历分布情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为36.8%,将有63.2%的教师需要提高学历,化学教师占初中教师的4%。按3%自然减员率计算,“十二五”期间初中教师自然减员约2100人,其中化学教师约100人。山西省7所院校有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每年该专业的省内招生计划不超600人,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省化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65%以上的学生考研深造,每年化学专业省内毕业生寻求就业者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德阳箫丙养生科技职业学校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一、专业设置的市场需求情况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经济风暴海啸,包括美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受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使世界遭到以万亿计的经济损失,数十万计的企业倒闭,数百万计的工人失业,以美国为例。2008年企业破产了万多家,失业人数达110万以上,失业率达%。这次风暴目前仍未结束。正向世界广泛蔓延,我国经济、农业农村经济也日益受其冲击。以农业农村经济为例,农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相继倒闭,取消外贸订单的为数不少,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骤减,大批农民工失业,据初步统计约2000万农民工形成返乡浪潮,农业产业结构被迫调整,农业劳动力再重组。农民收入将随之减少。农业扩大再生产资金如雪上加霜,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的繁荣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如下启示: 第一,这次经济危机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由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存在着缺陷和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在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中警示我们。既不能否定它配置资源的优越性,也不能否定它的盲目性、放任性和破坏性。 第二,这次经济危机还使人们认识到,“自由市场”的机制下希望把以亿计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对需求的满足。利益的最大化等统一起来,是不可能做到的。据此,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中,我们应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在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同时,必须运用宏观调控和规划等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农村经济及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我国20世纪90年代所以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经济30年以来GDP平均年增长%就是实证。 第三,这次经济危机,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美国之所以发生由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金融机制应进行改革。经济制度不是永恒的,应随客观的实践不断更新与改变,不断改革,特别需要通过建立世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地监督。据此,在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中启示我们,任何经济活动,特别是国家的、农业部门的活动,如果让其活动自由放任、不加监管,势必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美国“新自由主义”大量泛滥的今天。造成当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就是明证。 第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保以粮食安全为中心的各食品产业及其加工产业现代化经营,是迎对世界经济危机,克服“三农”面临困难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只要粮食安全了。食品(肉类、蛋类、鱼类及油类等)丰富了,国家即便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仍能稳定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的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纯收入和就业。为贯彻党和国家的这一决策,划出的亿hm2耕地红线不能逾越,与此同时,对破坏粮食安全、食品保障的一切行为要严查、严惩。 第五,土地是稀有资源,是农业赖以生产的基础,也是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决定》做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决策,是为发掘土地内在的潜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及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领域的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际上是7亿多农民“命根子”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成败,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