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1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1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1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1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1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天平的使用;

2.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

实验用品:

天平、锥形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气球、橡皮塞、酒精灯、火柴;

红磷、细沙、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1)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

(3)。

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思路:通过实验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找出质量关系,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流程:测定红磷与空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再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验证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4.进行实验

)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下端放

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移

入锥形瓶与红磷接触,并塞紧橡皮

塞。引燃红磷。待锥形瓶冷却后,再

次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取下橡皮塞,将铁钉浸到硫酸

5.反思与评价

(1)分析两个方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用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有哪几个步骤?

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姓名:邸凯 院系: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一班 学号:2011092549 实习地点:厦门海沧区 指导教师:高鹏 2014年12月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2011092549 11资源测绘(1)班邸凯 一.实习单位:福建省地质测绘院厦门分院 二.实习项目:中共厦门市委党校迁建工程 三.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天竺山西路,起算控制点引用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2006年布设的I级导线点,经检测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可作为本项目起算控制点;坐标系为92厦门坐标系,高程系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四.实习时间:2014年12月 五.实习地点:厦门市海沧区天竺山西路71号 六.小组成员:苏景坤周三平廖旭辉邸凯王志斌七.技术指导:苏景坤 八.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及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2.对野外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和计算。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九.实习设备: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DS3型微倾式水准仪,塔尺,三脚架,盘尺,半圆仪,测钎,直尺等。

十.实习内容: 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3. 控制网平差与精度计算。 十一.实习步骤: 1.高程控制网 1.1布设 1.1.1根据提供的高级控制点资料,到测区实地现场勘察。了解高级控制点标志的完好情况,核对地形图的准确性,初步考虑导线的布设形式。 1.1.2在本测区范围内,综合考虑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的数量、分布及地形条件等情况,根据技术要求,确定导线布设形式及点的位置,用铅笔标于图上并编号。绘制出注有高级控制点和导线点点位的导线设计略图. 1.2四等水准测量: 1.1使用DS3水准仪水准测量: 1.1.1观测 (1)根据设计好的导线路线,结合实地情况布设水准路线,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进行,使用双面尺法观测。 (2)在进行观测时,将仪器大致架设在两尺的中点处,每次中丝读数之前,按一下水准仪上的自动安平按钮,读出中丝和视距丝(上丝、下丝)读数。

教室光环境的测量与分析室内照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照度计的使用,了解室内照明设施形成的照度水平 2、通过实验评价室内光环境 3、通过测量了解改善室内照度水平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 1、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为E。若照射到表面一点面元上的光通量为d?,该面元的面积为dA(m2),则有: E=d?/dA 照度单位是勒克斯(lux,lx)。1lx等于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在1m2表面上所产生的照度,即1lx=1lm/m2。 2、人眼对外界环境明亮差异的知觉,取决于外界景物的亮度。但是,规定适当的亮度水平相当复杂,因为它涉及各种物体不同的反射特性。所以,实践中还是以照度水平作为照明的数量指标。 3、适宜的照度应当是在具体工作条件下,大多数人都感觉比较满意而且保证工作效率和精度均较高的照度值。随着照度的增加,感到满意的人数百分比也在增加,最大值处约在1500~3000lx之间。 4、任何照明装置获得的照度,在使用过程中都会逐渐降低。这是由于灯的光通量衰减,灯、灯具和室内表面污染造成的。 5、照度分布应满足一定的均匀性。视场中各点照度相差悬殊时,瞳孔就经常改变大小以适应环境,引起视觉疲劳。 6、光电池是把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光电元件。当光线射到硒光电池表面时,入射光透过金属薄膜4到达半导体硒层2和金属薄膜4的分界面上,在界面上产生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生电流的大小与光电池受光表面上的照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时如果接上外电路,就会有电流通过,电流值从以勒克斯(Lx)为刻度的微安表上指示出来。光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弱。照度计有变档装置,因此可以测高照度,也可以测低照度。 三、实验器材 照度计五台卷尺照度计型号:TES-1330A 测量范围: 0.01lux~20000lux(勒克斯) 四、实验步骤 1、测量教室、门窗的尺寸和灯、桌子的净高。绘出教室平面图,选择好10个测点位置,并在图中标记出。 2、检查实验仪器,并测出此时室外光照强度为109000lx。 3 4 5、取下电池,将实验器材整理好。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系别物信系年级2009专业电信班级09电信1班三学号09104010***组别1实验日期2009-10-20 实验项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题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几种常用测长仪器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物理天平的调节使用方法,掌握测质量的方法。 3. 学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会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应记录具体型号规格等,进实验室后按实填写) 直尺(50cm)、游标卡尺(0.02mm)、螺旋测微计(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B 型,分度值0.1g ,灵敏度1div/100mg),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在理解基础上,简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图等) 一、游标卡尺 主尺分度值:x=1mm,游标卡尺分度数:n (游标的n 个小格宽度与主尺的n-1小格长度相等),游标尺分度值: x n n 1 -(50分度卡尺为0.98mm,20分度的为:0.95mm ),主尺分度值与游标尺分度值的差值为:n x x n n x =-- 1,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为:1/50=0.02mm,20分度的为:1/20=0.05mm 。 读数原理:如图,整毫米数L 0由主尺读取,不足1格的小数部分l ?需根据游标尺与主尺对齐的刻线数 k 和卡尺的分度值x/n 读取:n x k x n n k kx l =--=?1 读数方法(分两步): (1)从游标零线位置读出主尺的读数.(2)根据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线k 读出不足一分格的小数,二者相加即为测量值.即: n x k l l l l +=?+=00,对于50分度卡尺:02.00?+=k l l ;对20分度:05.00?+=k l l 。实际读数时采取直读法读数。 二、螺旋测微器 原理: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 ,微分筒上的刻度通常为50分度。当微分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mm ,而微分筒每转一格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50=0.01mm 。可见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0.01mm ,即千分之一厘米,故亦称千分尺。 读数方法:先读主尺的毫米数(注意0.5刻度是否露出),再看微分筒上与主尺读数准线对齐的刻线(估读一位),乖以0.01mm, 最后二者相加。 三:物理天平 天平测质量依据的是杠杆平衡原理 分度值:指针产生1格偏转所需加的砝码质量,灵敏度是分度值的倒数,即n S m =?,它表示 天平两盘中负载相差一个单位质量时,指针偏转的分格数。如果天平不等臂,会产生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复称法,先正常称1次,再将物放在右盘、左盘放砝码称1次(此时被测质量应为砝码质量减游码读数),则被测物体质量的修正值为:21m m m ?=。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及主要操作步骤)

测量学实验报告_1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

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还

照度实验报告

照度实验报告 一、背景 作业场所的合理采光与照明,对生产中的效率、卫生和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工作场所设计中的重要项目,无论是天然采光还是人工照明,其主要目的都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必需的视觉条件。 适当的照度设计应遵循工效学的原则,使照度设置达到保证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前后远近及相对位置,有利于眼睛的辨色能力,有利于大视野,降低疲劳、减少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主体视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但照度值提高到使人产生眩光时,会降低工作效率。此外,利用照明设计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根据场所功能的需求,可使光环境对人产生兴奋或抑制的作用。在绿色照明理念的指导下,人工照明应考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二、实验目的 正确熟悉和使用照度计,采集光环境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光环境的照度是否合理,假如不合理则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三、实验场所 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二楼大厅自习室(室外) 四、实验要求 1、照度采集 2、对自习室的照度情况进行分析 3、分析光照度合理

性,并提出改善措施 五、分析 1、主观分析 (1)、主观评价调查数据 (2)、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A、计算每个项目的评分S(n): S(n)= 式中,S(n)为第n个项目的评分 P(m)为第m个状态的分值,其中,P(1)=0,P(2)=10,P(3)=50,P(4)=100, V(n,m)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第m个状态所得的票数。所以: S(1)= S(2)= S(3)= S(4)= S(5)= S(6)= =16.4=10.8=12.4=12.6 =12.4=12.6 S(7)= S(8)= S(9)= S(10)= B、计算总的光环境指数 S S= =9.2 =8.2 =9.4 =10 式中,W(n)为第n个评价项目权值,设其权值均为1 所以: S=11.4 为了便于分析和确定评价结果,本方法将光环境质量按光环境的指数范围分为四个质量等级,其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含意如下表所示: 因为1011.4=50所以根据上表的结论,本实验的光环境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系别物信系年级2009专业电信班级09电信1班姓名张三学号09104010***组别1实验日期2009-10-20 实验项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题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几种常用测长仪器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物理天平的调节使用方法,掌握测质量的方法。 3. 学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会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应记录具体型号规格等,进实验室后按实填写) 直尺(50cm)、游标卡尺(0.02mm)、螺旋测微计(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B 型,分度值0.1g ,灵敏度1div/100mg),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在理解基础上,简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图等) 一、游标卡尺 主尺分度值:x=1mm,游标卡尺分度数:n (游标的n 个小格宽度与主尺的n-1小格长度相等),游标尺分度值: x n n 1 -(50分度卡尺为0.98mm,20分度的为:0.95mm ),主尺分度值与游标尺分度值的差值为:n x x n n x =-- 1,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为:1/50=0.02mm,20分度的为:1/20=0.05mm 。 读数原理:如图,整毫米数L 0由主尺读取,不足1格的小数部分l ?需根据游标尺与主尺对齐的刻线数k 和卡尺的分度值x/n 读取:n x k x n n k kx l =--=?1 读数方法(分两步): (1)从游标零线位置读出主尺的读数.(2)根据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线k 读出不足一分格的小数,二者相加即为测量值.即: n x k l l l l +=?+=00,对于50分度卡尺:02.00?+=k l l ;对20分度:05.00?+=k l l 。实际读数时采取直读法读数。 二、螺旋测微器 原理:测微螺杆的螺距为,微分筒上的刻度通常为50分度。当微分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mm ,而微分筒每转一格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50=。可见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mm ,即千分之一厘米,故亦称千分尺。 读数方法:先读主尺的毫米数(注意刻度是否露出),再看微分筒上与主尺读数准线对齐的刻线(估读一位),乖以, 最后二者相加。 三:物理天平 天平测质量依据的是杠杆平衡原理 分度值:指针产生1格偏转所需加的砝码质量,灵敏度是分度值的倒数,即n S m =?,它表示天平两盘 中负载相差一个单位质量时,指针偏转的分格数。如果天平不等臂,会产生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复称法,先正常称1次,再将物放在右盘、左盘放砝码称1次(此时被测质量应为砝码质量减游码读数),则被测物体质量的修正值为:21m m m ?=。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及主要操作步骤) 1. 米尺测XX 面积:分别测量长和宽各一次。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Sample of plane control survey experiment report (general ver s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前言 1、课程设计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根据测区情况,确定导线形式及选择数量合理的图根点,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工作。 (2)掌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图根点的展会及地形测量方法,学会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 2、实验设计任务及要求 每组完成指导教师指定测区范围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包括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坐标格网的绘制、图根点的展绘、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等。 3、实验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一台,百米绳,塔尺一根,三脚架一个,菱境一个,油漆适量、木桩若干,记录表若干、记录板一块《城市测量规范》一本。 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橡皮、毛笔、大头针、小钉、小夹子若干个、绘图纸、水笔等。 二、课程设计要求 (1)图根控制点的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每一个小组在测区范围内选定6~8个控制点,按图根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图根导线的技术指标 高程控制测量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图根点的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水准点)及地形条件拟定出所采用的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应不超过±12n 毫米。 (2)碎部测量 施测碎部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或方向交会法,在街坊内部设站困难时,也可采用几何作图等综合方法进行。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最大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汇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 三、总体设计思想 (3) 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 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 六、总体电路 (5) 七、仿真结果 (8) 八、实测结果分析 (9) 九、心得体会 (9) 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 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 附录III:参考文献 (1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温度范围:室温0~50℃,测量精度±1℃。 2、技术指标及要求: (1)当温度在室温0℃~50℃之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端1相应在0~5V之间变化。 (2)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 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计思想 使用温度传感器完成系统设计中将实现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这一要求,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性,实现从温度到电流的转化;但是,又考虑到温度传感器应用在电路中后,相当于电流源的作用,产生的是电流信号,所以,应用一个接地电阻使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转化为电压信号。接下来应该是对产生电压信号的传输与调整,这里要用到电压跟随器、加减运算电路,这些电路的实现都离不开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运算以及电位器对电压调节,所以选用了集成运放LM324和电位器;最后为实现技术指标(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中的要求,选用了555定时器LM555CM。 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明确了,即我们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集成运放电路,使表示温度的电压放大,从而线性地落在0~5V这个区间里。最后通过一个555设计的电路实现当输出电压在2与3V这两点上实现输出高低电平的变化。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科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报告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 一、天平的使用 1、天平的调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质量的测量 (1)、物体放在天的______,往_______里加减砝码并移动_____直到天平重新平衡。则物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2)取砝码和移动游码时要用_______夹取,不能用手拿。 二、量筒(或量杯) 1、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量______的体积的。 2、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体积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把数据填入下表 品种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 cm3) 较少水 水 大铜块 小铜块 大铝块 小铝块 分析数据获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掌握小地区碎部测量布点方式; 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任务: 控制点高程测量;导线测量;水准、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学校莳英园水准闭合路线的测量,并根据其中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推算出其它水准点的高程。每小组完成一个指定区域的导线测量(包括高程)。完成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 三、实验内容: 1. 对莳英园的18个控制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等外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每条线路,及相应的内业处理 2.在莳英园为中心,包括9,10,11,12号楼,北门,西北门,草坪、亭台进碎步点的布设和将布设的碎步点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测量其坐标和高程,及相应的内业处理。 四、实验设备:水准仪,水准尺,三脚架,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卷尺,图纸等。, 五、技术设计: 1.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有若干个控制点(索要测出高程的点)。闭合回路上,每两个控制点之间为一测段,站与站间距离应适中,按照国家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2.导线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从一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17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a角度检核条件: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应满足限差要求,其中n为多边形角个数。 b坐标增量检核条件:上述理论值应为零,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零,但也应该满足限差要求。 c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d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计算数据是否准确 3. 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 绘图。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对燃烧及其现象的观察,认识到燃烧需要的三个 基本条件,以及推论出灭火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器材、药品酒精灯、烧杯、薄铜片、三脚架、坩埚钳、两节 短蜡烛、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石棉网、酒精、清水、棉花团等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检查仪器、药品。 2.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在薄 铜片两端各放一小片乒乓球碎片 和滤纸碎片,然后再三脚架下方 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3.将两个棉花团先分别浸满水和 酒精,然后用坩埚钳夹住分别在 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现象。 4.将两只蜡烛点燃,立在石棉网 上,并点燃。将其中一只蜡烛用 烧杯轻轻罩住。观察现象。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二、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 (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 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 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 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 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 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光学实验: 1.采光系数测量 2.教室亮度测量 3.测定材料光反射系数 4.测定材料光透射系数 小组成员:王林 2011301569 范俊文 2011303156 肖求波 2011301549 沈杰 2011301544 指导教师:刘京华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2013年11月3日

一 实验目的 室内光环境对于室内生产,生活,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光环境能够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保障人身安全和视力。天然采光效果的好坏及合理与否,可以通过天然采光实测作出评价。采光系数是评价室内自然光环境,室内开口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实验了解室内自然光环境测量方法及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并对该实测房间的光环境作出评价。 二 实验原理及仪器 1.原理: 室内采光测量最主要的工作是同时测量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室内工作面上的照度和室外水平面的照度值。室外照度是经常变化的,必然引起室内照度的相应变化,不会是固定值。因此对采光系数量的指标,采用相对值,这一相对值称为采光系数(C ),即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E n ),和同一时间的室外全云天的天然光照度(E w )的比值。 w n E E C 2.仪器:照度计2台/组 卷尺 两台照度计为同型号,分别用于室内和室外的照度测量。 三 实验时间及,地点及天气状况

时间: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地点:教学东楼D座 四实验要求 1测量数据记录(不少于5个测点) 2.附加测量项目: (1).采光系数最低值C min 采光系数最低值取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各测点中采光系数值中最低的一个,作为该房间的评价值。 (2). 采光系数平均值C av 采光系数平均值取典型剖面与假定工作面交线上各测点的采光系数算术平均值。 当室内有两条或以上典型剖面时,各条典型剖面上的采光系数应分别计算。取其中最低的一个平均值作为房间的采光系数平均值。(3).采光均匀度U c 采光系数最低值与平均值之比,即U c=C min/C av 国家规范规定,对于侧窗和顶部采光要求为I-IV级的房间,其工作面上的采光均匀度不应低于0.7。采光均匀度应按各个不同剖面计算,取其中均匀度最低的一个值作为该房间的评价值。 五实验方法 1.测点布置 室内采光测点的布置反映各工作面上照度值的变化和光的分布情况,因此采光实测时要在待测建筑物内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室内采光质量的典型剖面,然后在剖面与工作面交线布置一组测点。侧面采光的房间有两个代表性的横剖面,一个通过侧窗中心线,一个通过侧墙中心线;剖面图上布置测点的间距2m;测点距墙或柱的距离为0.5~1m,中间测点等距布置。 2.测量条件 我国采光设计标准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标准天空,即全云天作为天空亮度分布规律的标准。因此采光系数测量的天空应该选取全云天(云量8~10级),天空中看不到太阳的位置。不应在晴天和多云天测量,也不宜在雨雪天测量。

质量管理实验报告

质量管理实验 实验一质量数据测定 一、实验任务 以减速器中的轴(输入轴和输出轴)为对象进行抽样检测,对测得的数据分别进行质量检验。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了解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测试仪器的选择、调整技巧。 3)了解测量数据的质量判定与检验。 三、实验内容 数据测试工作是工业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并且它可为各类质量问题的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1)外径千分尺的调整和校正。 2)游标卡尺的调整和校正。 3)减速器中各个轴(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外径宽度的抽样测量。 4)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质量判定。 5)完成实验报告的攥写。 四、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外径千分尺1把,游标卡尺1把,减速器50个,标准件一组。

五、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1)熟悉“实验数据记录表”及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2)准备所需资料,确定待选取的抽样方法及与之适宜的测量工具。 2.外径千分尺的调整和校正 外径千分尺主要用于工件的外尺寸测量。使用前应将测量面仔细擦净,检查或调整零位到正确位置。调整步骤如下: 1)校正或调整零位方法: 转动测力装置,使两测量面轻轻地接触(>25mm的外径千分尺应用校对量杆校正),当听到棘轮摩擦声时,即为零位。若此时不是零位则将固定套管上的螺钉松开用扳手转动固定套管使零位对准,然后紧固固定套管上的螺钉; 2)压线或离线的调整: 当微分筒压线或离线超过标准规定时,则松开取下测力装置,并取下盖板,取下微分桶及锥套,将锥套向前移或向后退来调整压线或离线,锥套向前移调压线,锥套向后移调离线,调好后将微分筒,及锥套装上,零位对准,盖上盖板。将测力装置装上拧紧则调整完毕。 3)测量时必须使用测力装置,以恒定测量压力进行测量,禁止测量运动的被测物。 3.游标卡尺的调整和校正 游标卡尺用于工件的内、外尺寸,外尺寸、深度、台阶等尺寸的测量。

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

课间实验报告 2010年——2011年第 2学期 实验课程:摄影测量学 实验班级:08级地理信息系统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重庆交通大学测量与空间数据处理实验室

目录 实验一: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实现 实验二:人眼立体相对观察

实验一: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实现 一、 实验目的 通过用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C++或者C 语言、C# 、VB 语言)编写一个完整的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程序,通过对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进行计算,运用共线方程式反求输出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并评定精度。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的原理、方法,体会在有多余观测情况下,用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实现解求影像外方位元素的过程。通过上机调试程序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器材 1. 航片坐标量测数据,控制点成果表,航片摄影参数等: ①已知航摄仪内方位元素:f=153.24㎜,000x y ==,摄影比例尺:1/50000 ②已知4对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和地面坐标 ③要求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三、 实验原理 以单幅航空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地面范围内若干控制点的已知地面坐标和相应点的 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求解该影像在航空摄影时刻的外方位元素 。由于空间后方交会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是非线性函数,为了方便外方位元素的求解,需要首先对共线方程进行线性化。 四、 实验步骤 运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计算过程代码,其代码编写原理为: 1. 运用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公式: 2. 误差方程式和法方程式的建立: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880-12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

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测量实验报告

课外自主性实验 全 站 仪 的 测 量 与 放 样 实验成员:姓名学号 孙中凯3072109431 付忠辉 3072109430 谭思文 3072109417 孙开韦 3072109205 指导老师:李建曹茂柏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目录 1.组学生姓名与学号及使用仪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所用仪器及附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实验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实验过程数据及相关内容记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建筑面积计算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6.心得体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CAD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中学初三化学实验报告总结.doc

. 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试管、铁架台、燃烧匙、镊子火柴、高锰酸钾、铁丝、木炭。 实验步骤与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1.() 2.() 3.() ① 查:检查,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水柱变化。 ② 装:将药品在试管里,在试管口放 ()装好带导管的橡皮胶塞。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试管的处,试管口应。 ④ 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加热,先试管,使试管, 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⑤ 收:采用收集气体,理由是。 ⑥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⑦ 熄:用酒精灯灯帽熄灭酒精灯。 注意:离,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否则 2.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空气中) (氧气中) Word 资料

结论:()(2)硫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空气中) (氧气中) 结论:()(3)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 结论:()注意: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留有,理由 实验活动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双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 玻璃片、酒精灯、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一)制取二氧化碳 1、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是 3 、装入药品:先加入,再加入,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胶 塞塞住试管口,看到的现象有: 4、验满方法是 5、检验方法是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步骤: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点燃。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缓慢倾倒二氧化碳,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 1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mL滴石蕊溶液,现象是

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日星期二3月12年2013日期: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 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即: φφP=P/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 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 P=EE P/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 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 (2)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后按下式计算 πL/EP= 2;被测表面的亮度,cd/m式中:L---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 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例如,拨在×1挡,测量的仪器显示值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另有一种自动量程照度计,数字显示中的小数点随照度的大小不同而自动移位,只需将所显示的数字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单位:lx)。有的照度计为自动量程,直接读取照度计数字即为测量结果。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收器平行离开测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约300mm左右),读;ρ,即可计算出光反射比Ep取反射照度值 ④测量时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光照度间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致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