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我班有名男孩,非常好动,没有纪律观念,自控能力差,在幼儿园里表现异常兴奋。上课听讲不认真,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小朋友说话,当老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些,很快又故态重演;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放肆,常常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难以愉快地与他人合作。与家长了解,得知孩子的爸爸妈妈常常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他,孩子一直有爷爷奶奶照顾,在家孩子十分顽皮,爷爷奶奶管不住他。在幼儿园,很少与老师交流,对孩子要求比较放松,如果爷爷实在管不住,便请老师出面帮忙。

针对他的行为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帮他改正: 1、尊重接纳孩子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与教师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身体接触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获得自由愉快的情感体验。例如:课堂中认真听讲的他仅有三分钟的热度,其余时间要么离开自己的位子,要么与同伴讲悄悄话,这时我便请他当小班长,帮我看看谁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或那个同伴又讲悄悄话了。若没有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我便表扬他和小朋友;若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我便让他去管管同伴然后再说:“如果这会儿你们都认真听讲,就不会被

我们的小班长发现了,是吗?”以此来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为。

2、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不同因素造成的行为问题,通过分析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与策略,如音乐游戏《袋鼠妈妈》,我需要给孩子们讲解示范“妈妈与宝宝”跳的姿势,于是我便请好动的他与我配合,表演给其他孩子看,然后在请他与自己的好朋友根据规则合作表演,接着我在总结提出更高的合作要求,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他自由、好动,也让他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进步规范自己的行为。

3、家园合作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教育。有时他在园表现异常兴奋,入厕时总喜欢在最后面与几个同伴玩耍且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若看到你还对你笑咪咪的,让我看到是既生气又好笑,于是我便与他的家人交流、了解他在家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与家长共同出谋划策,统一思想、统一要求,当得知他在家表现不错时,我便在同伴面前适当的表扬他,并对他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时间久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所改进。

4、榜样熏陶法通过同伴中表现好的典型形象,激励孩子们模仿、学习,如离园前的自由活动,若大部分孩子都情绪高涨、场面混乱时,我便表扬、奖励文静、乖巧的孩子,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之中孩子

就会养成与榜样一致的行为习惯。假如自由、好动的他在某节课中表现的较好,我便及时的给与表扬、奖励,并倡导其他孩子向他学习,进一步规范他的行为。

5、适度惩罚奖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只是靠表扬和鼓励,有时适当地惩罚也是非常必要的。当他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我通过语言谴责:如果其他的小朋友都和你一样课堂上随便走动,那老师还怎么给小朋友上课?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暂停活动:停止正在进行的内容,我请其他孩子与我共同观看当时他所发生的行为,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请同伴对他不良行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等形式,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明白坏习惯所造成的后果。以此警告其他的孩子不良习惯会让自己受到惩罚,以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尽管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但对他以后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所帮助,同时也对幼儿行为表现突出时在同伴面前对他进行奖励,从而激励他增强自信心. 孩子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父母也不能操之过急,逐渐地实现改变孩子的行为。例如,孩子经常不写作业,这时如果孩子每天能开始写一点作业,父母就应该感到高兴,而且告诉孩子这就是进步,并给予及时表扬。如果家长要求孩子一下子过高标准,孩子达不到将会失望,孩子情绪也受影响,与其这样双方都垂头丧气,不如肯定孩子每一点细微进步,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方法上要适当: (1)看是否涉及道德品质,应做到原则问题不放过,生活小节靠自律。

(2)一事一议,不要翻老账。

(3)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

(4)要以理服人,不要以事压人。

(5)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使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决心。

幼儿园行为个案观察记录【三篇】.doc

幼儿园行为个案观察记录【三篇】 【篇一】 金xx调进我所带的中一班,我的心悬了起来。听别人介绍,海斌好动,个性强,是个比较难带的孩子。 从海斌迈进中一班这个集体,我开始了对他全方位的观察,因为我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幼儿的细致观察,是闯入幼儿心扉的第一步。 海斌喜欢画画,在绘画课上安静、专心,不会拿筷子的小手,握起水笔姿势正确,用笔流畅,画画的布局、涂色,超出了中班年龄幼儿的水平。我表扬他,并把他的画贴在老师范画的位置上。海斌通过绘画技能的展示,得到了同伴的掌声。在其他活动中,也就能和大家步调一致了。 一天,我发现海斌在拿着一盒水彩笔发呆,我拿过水彩笔劝他去喝点水。喝水后,海斌又重拿起那盒笔,打开后一只一只的看,我没去打搅他。事后,我问他:“那是你的笔吗?”“不是”。“是不是喜欢那盒笔?”海斌点点头,并沮丧的说:“我的笔没水了,画的画不好看,”看海斌那麽喜欢漂亮的水笔,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为海斌添置了多色的水笔。 又一日,小朋友在看动画片,海斌双手堵耳,嘴中尖叫,当我向他摆手时,他大声说:“我不爱看电视——”我让他换个看不见电视的位置,玩些好收的玩具。隔了几天,当小朋友又看电视时,我提前安排海斌玩玩具,可海斌不领我的好意,搬了椅子往前挤,不但安静的看电视,还随电视节目发出咯咯的笑声。

我明白了:海斌看电视是有选择的,前几天看的是现代版的有打斗的动画片,而今天看的是有趣的“猫和老鼠”,不同的内容,海斌有不同的反映。 通过对海斌的观察和看到海斌一天一天的进步,我想到:教师要通过观察,找到孩子的优势,并把它作为切入点,走近孩子,建立感情,增强孩子的自信,才能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集体观念和规则意识。 同时,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教育内容,满足孩子的不同兴趣,这也是因人施教的重要方面。通过观察,我们还能适时的提示家长,配合教育工作,达到家园共育。 因此,观察幼儿是教师必备的能力。 【篇二】 【背景说明】 “班级小明星评选活动”,是我园大班开展的一项活动。活动开展两年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此项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很有帮助,的类型涉及到幼儿的方方面面,比如:“尊老爱幼星”、“艺术星”、“文明礼貌星”、“环保星”、“热爱劳动星”等。刚开始我班幼儿的评选采用老师提名,幼儿举手表决的形式。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此项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想幼儿吃喝拉撒在一起,互相很了解,让幼儿自己评一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训练了幼儿的语言,何乐而不为。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书心得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的读书心得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本次寒假在家,我认真仔细的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翻阅了一遍,深觉这本书中所著内容对一线的幼儿教师来说大有裨益,通过这段时间段的学习,受益匪浅。 一、教学教研一把抓,学会观察是基础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大是业内普遍的共识,因为幼儿园的工作作息与中小学的不同,教师在白天的工作几乎不能有任何的中断,需要全天对幼儿进行照顾。尤其是在我经过两年的中专学校工作之后,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的方式的差别上深有体会。因此,在我看来,幼儿教师在承受高压、劳累的双重负荷下,进行教研活动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在读过《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感觉自己在教育与教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其实,教育与教研本位一体,真正的教研正是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并且服务于教学。教学教研应该一把抓,首先,我们要学会的就是:用眼、用心,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幼儿行为的观察,观察什么?书中有详细完整的记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幼儿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 幼儿在园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常规活动:进餐、午睡、洗手、如厕、午休等等。这些活动看似平凡、枯燥,但却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注意。 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观察幼儿进餐行为、如厕行为、午休行为和过渡时间的行为,虽然很琐碎,但是却不能轻易的忽视。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与常规活动一样,游戏材料是幼儿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它们两个在幼儿个性方面发展的功能是不同的。游戏材料的一种重要作用就是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符号表征能力。 阅读和书写的确是符号表征过程,但是只能反映我们一半的表征能力,它们是语言符号的一部分;而非语言符号表征要借助艺术形式呈现——绘画、雕塑、舞蹈、哑剧、音乐及戏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能充分地把握或者用语言解释他们对事物的模糊理解,所以他们是通过使用游戏材料时形成的关系以及所引起的变化来获得对抽象概念的直观感觉。在儿童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儿童使用材料的环境、刺激、话费的时长等等内容。

读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有感

读《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有感 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在幼儿平日的学习与生活中,不免要与孩子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也是我施展教学方式方法的目标所在,尽管经验能够使我更了解孩子们的秉性脾气,但是直到我看了这本幼儿园教育活动运用的专著,才从根本上用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指导了我的实践,使我平日以来对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内在涵义的洞察揣摩和完善总结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迈出人生第一步再到逐渐成长壮大,都是在不断接受外部信息并尝试向外界发出反馈和意念的过程中扩大了自己的互动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而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探索与成长的过程是充满挫折与挑战的,面对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世界,如何理解幼儿表现出来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就成为了他们感受这个世界并获得良知过程中对于我们这些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有感于此,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就必然成为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和施展教学的必要手段,因此更是幼教人员一定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而坊间关于这个专题的书籍纷繁庞杂,或为译本,或产于本土,这些书籍的纷纷涌现令人欣喜,不过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应用者来说,简单易懂,具有可操作性,能使我们尽快掌握观察记录的重要概念和方式方法远比了解哪些偏僻深邃的理论知识对于孩子们成长的现实意义更显著一些,而这本实用的参考用书的价值正是体

现于此。 本书用严谨清晰的文字和准确生动的事例,细致入微的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全方位的展示出来。从具体的心理学、行为学概念到复杂的理论观点,再到观察记录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直至对其伦理问题的关注。在仔细研读后,无一不使我对这种了解幼儿最适宜的方式产生了无比浓厚的兴趣,时而对于书中的心理学、行为学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我实际操作经历到的感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同时也令我的实践有了理论的指引,对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也一点一点系统化、逻辑化,头脑中对于这种观察记录的方法的概念和应用也条分缕析,烂熟于心,因为理论的支撑,使我乐于思考,敢于实践。 虽然理论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我根据客观规律依然认识到无论多么严谨的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教条主义,更不能纸上谈兵,因此,读过本书,更使我体会到唯有融入孩子的视野全心全意的进行理解与诠释,才是对孩子们成长最细致入微的观察,用母亲般的爱记录下每一个孩子的人生点滴,才是最关怀备至的记录。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时间区域活动时间观察对象小四班 地点小四班观察教师 观察情景晚饭时,蒙蒙(化名)看着碗里的菜,左挑右挑,翻来翻去,就是不往嘴里搁。看的我心里很是着急,于是我走到他的身旁对他说:“蒙蒙,多吃蔬菜,我们身体才更健 康。”他看着我,往嘴里放了一口蔬菜,我也就放心了,离开了他,过了一会,突然 听到他喊:“老师我吐了”,并扯着嗓子做出呕吐的样子,我知道他是故意的,他这样 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之后我就让他把饭到了,这次我不能再依他了。于是我走过去, 对他说:“蒙蒙,如果你不把菜吃了,老师就撤掉你“好宝宝”下面的小粘贴。”说着 我走到互动墙那要摘下来,这时他着急了,跑到我的身边,对我喊“我是警察,你 不许动”,这时他举起右手做出警察的姿势,气势汹汹的抓我的手,我先愣了一下, 马上反应过来,他是把自己当警察了,老师当做坏人了,为了提高自己的力量和说话 的分量,把游戏中的警察角色转换到生活中。 观察措施我突然意识到了撤销奖励对幼儿心灵的伤害和惩罚所带给孩子的伤害是一样的,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及时停止了这种愚蠢的行为,把粘贴贴了回去,同时为了不让 他回避自己的问题,我轻轻抚摸他的头说:“蒙蒙想当警察叔叔对吗”蒙蒙看我摸着 他的头,慢慢平静下来说:“恩”。我看他平静下来接着说:“你知道警察叔叔为什么 那么勇敢,每一次都能抓到坏人吗”蒙蒙摇摇头,于是我接着说:“因为警察叔叔身 体非常健康,他从来不挑食,而且很爱吃蔬菜,他有很大的力气”。蒙蒙好像若有所 思的说:“我也爱吃蔬菜,那我就能当警察叔叔了”,当时我高兴极了,我说:“蒙蒙 真棒,喜欢吃蔬菜,将来肯定是个勇敢的警察”。听到鼓励,他立刻跑到座位上把蔬 菜,过了一会,他拿着空碗对我说:“孙老师,我可以当警察叔叔了吗”,我说:“蒙 蒙以后坚持吃蔬菜,将来一定能当警察叔叔”。 观察分析其实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榜样,教师抓住榜样学习的作用,利用幼儿喜欢模仿的特点,把榜样者身上的优点挖掘出来有针对性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这个案例, 我思考了许多,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教育方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撤销奖励和惩罚并不适合每个幼儿,有时会是一种伤害,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 会使孩子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

2020幼儿园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范文

2020幼儿园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范文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2020幼儿园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范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篇一 观察目的:在户外活动中是否专心玩玩具,还是瞎追逐。 观察实录: 这天,户外活动时婷婷选取了闪光跳。开始她把闪光跳套在了脚上,然后用手将闪光跳甩了一下,另一脚提了起来。她尝试了几次之后,没有成功,于是婷婷停了下来。她看见旁边的佳依玩得很熟练,停了下来看佳依玩。佳依一边示范一边说:“像我这样玩。”婷婷说:“好的。”又尝试了几下。佳依走开了,到其他地方去玩了。婷婷又玩了一小会儿,她跑到了放玩具的筐子前,把手里的闪光跳放到了筐子去,拿了一根绳子玩了起来。她跑到场地的中间,用手摔动绳子,摔到前面的时候她的脚碰到了绳子,于是停了下来。悦悦走了过来,婷婷说:“悦悦,你来拉着我的绳子!”悦悦拉住了婷婷的绳子,两个人玩起了拉马车的游戏。玩了一会儿,她把绳子放在了一边。又换了一件玩具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时间到了,她把玩具放会了筐子里。 状况分析: 1.从以上的状况中,能够看出婷婷在户外活动是能够比较专心地玩玩具,不是在瞎追逐。 2.在玩的时候婷婷的运动技能还是比较薄弱的,她不会玩闪光跳,于是她换了绳子,但是绳子也不会跳。 教育措施: 1.教师在户外活动时间对她单独辅导,手把手的教,慢慢地增强她的运动技能。 2.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力量,让孩子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齐跳跳绳,一齐运动运动,从而增强她的运动技能。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篇二 观察记录:幼儿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一玩,幼儿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个别幼儿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他们直抓头。这时在一旁观察的师煜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师煜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浩浩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浩浩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浩浩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处。 分析: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们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中等能力的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内容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都不错。 措施: 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分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数量的拼图上作相应的标记符号,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并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和已有水平,在拼图小卡上标记数量或图形符号,使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 2、在区域活动时,可以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学习观察和分析两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颜色,图案等进行判断,使其学会学习。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篇三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在阅读区的表现。

大中小班幼儿观察矫正个案记录 合集

观察对象王子轩年龄5岁所在班级中(8)班观察地点班级教室观察日期 3 观察内容上课、午睡观察者 观 察行为描述 王子轩小朋友的性格比较活动开朗,但是又比较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学本领的时候,小椅子坐不端正,回答问题不举手,又喜欢插嘴,常规习惯不是很好。另外,还有一个慢吞吞的性格,洗手慢吞吞、吃饭慢吞吞,做事总有点心不在焉。不爱午睡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行为分析 孩子的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妈妈对于孩子的发展情况也是很重视的,但是对孩子比较溺爱,我们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我们也多数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沟通,妈妈和爸爸在家里的教育方式等都不统一,造成孩子在家里有样学样,说脏话抖腿,不好的习惯就这样慢慢养成了。 矫正措施 一日活动中多关注、督促幼儿,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行为。通过谈话、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会安静坐小椅子的方法,以及以表扬的方式,让幼儿能够爱上举手回答问题。 家园共育,共同督促幼儿改掉不好的习惯。通过一些拼比的方法,激励幼儿争做好宝宝。 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课插嘴的现象明显减少,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慢吞吞,经过提醒,能够马上意识到从而进行改正。而在午睡方面,虽然不能每天睡着,但是至少能保持安静了,进步不小。

观察对象余一洋年龄5岁所在班级中(8)班观察地点角色游戏区观察日期 4 观察内容游戏表现观察者 观 察行为描述 余一洋是我们班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孩子,做什么都很像样,今天开始游戏后,我发现昨天选择手工区的她,今天又在手工区。于是我上前询问:你昨天不是玩过手工区了吗?她说:是的呀,可我今天还想玩,我就是喜欢做东西。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没有做呢?我今天还想在试试其他的。 行为分析 余一洋的动手能力很强,在昨天游戏的讲评环节,我还特意在集体面前展示了她完成的作品,并表扬了她,所以她制作的热情非常高。她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不愿与其他小朋友过多的交流,手工区就是一个不需要与人过多交流的地方,所以她喜欢在这里玩。 矫正措施 在我的引导下,余一洋离开了手工区,但我又发现她在通廊里走来走去,不进任何区。于是我又询问:你怎么不去玩呢?她反问道:我去哪里玩呢?都可以啊!然后我提醒她先去银行领好些钱,然后去烧烤店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可以再去娃娃家作客。她开心地去烧烤店买了一串鱼、一串虾。 效果 尽管刚开始她离开手工区后,不知道做什么,但在我的引导下,不但领了钱,而且购买了自己喜欢吃的鱼、虾,在这过程中就和好的与小朋友进行了交流、互动。我也及时表扬了她,并提醒明天可以早点选择好游戏角色。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书心得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的读书心得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本次寒假在家,我认真仔细的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翻阅了一遍,深觉这本书中所着内容对一线的幼儿教师来说大有裨益,通过这段时间段的学习,受益匪浅。 一、教学教研一把抓,学会观察是基础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大是业内普遍的共识,因为幼儿园的工作作息与中小学的不同,教师在白天的工作几乎不能有任何的中断,需要全天对幼儿进行照顾。尤其是在我经过两年的中专学校工作之后,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的方式的差别上深有体会。因此,在我看来,幼儿教师在承受高压、劳累的双重负荷下,进行教研活动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在读过《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感觉自己在教育与教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其实,教育与教研本位一体,真正的教研正是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并且服务于教学。教学教研应该一把抓,首先,我们要学会的就是:用眼、用心,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幼儿行为的观察,观察什么?书中有详细完整的记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幼儿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

幼儿在园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常规活动:进餐、午睡、洗手、如厕、午休等等。这些活动看似平凡、枯燥,但却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注意。 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观察幼儿进餐行为、如厕行为、午休行为和过渡时间的行为,虽然很琐碎,但是却不能轻易的忽视。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与常规活动一样,游戏材料是幼儿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它们两个在幼儿个性方面发展的功能是不同的。游戏材料的一种重要作用就是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符号表征能力。 阅读和书写的确是符号表征过程,但是只能反映我们一半的表征能力,它们是语言符号的一部分;而非语言符号表征要借助艺术形式呈现——绘画、雕塑、舞蹈、哑剧、音乐及戏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能充分地把握或者用语言解释他们对事物的模糊理解,所以他们是通过使用游戏材料时形成的关系以及所引起的变化来获得对抽象概念的直观感觉。在儿童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儿童使用材料的环境、刺激、话费的时长等等内容。 3.观察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便会有各式各样的社交行为和反应。在儿童早期阶段,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开始在人格结构中打下基础,我们需要去观察以下三个方面: ①幼儿对待他人的态度(关怀/疼爱/信任/怀疑/厌恶)

精编版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范例【三篇】

精编版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范例【三篇】 导读:本文精编版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范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一】 观察老师:董超 观察班级:大一班(白云班) 观察对象:张紫涵性别:女 观察时间:20xx年2月22日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背景: 紫涵小朋友各方面非常优秀:聪明、活泼、懂礼貌,好奇心强,无论对什么活动总有创新精神,喜欢表现自己。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和表扬,是每个老师心目中的最爱。在家呢,独生女,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任其摆布,从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和唯我独尊的不良品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谦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孩子谦让是我们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取的成功相当重要。 观察实录: 今天的操作活动是用橡皮泥装饰《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动开始,我先给孩子展示了示范画及制作过程,激起孩子兴趣后,便给每个小组发下材料进行操作,当发到第三组时(紫涵那组),操作盒刚放到

桌子上,紫涵‘唰’的就把橡皮泥里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里。 孩子们认真的操作着,都忙着为自己设计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装饰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辫子等。这时,三组的书展告诉我:“老师,我们这组的黑色橡皮泥不够用,”“为什么?”“紫涵自己都拿着,不给我们用,”三组的孩子齐声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块大的,我一再强调要轮流用的。当我问紫涵时,她竟然认真的说:我还没用完。 实施措施与效果: 面对紫涵的行为,我先是采用了说服教育,讲道理:让她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有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来就不多,如果轮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装饰眼睛、头发等,但别的小朋友也要装饰啊,假如别人也这样都自己拿起来的话,你怎么用啊?接着又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话,紫涵好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便拿过操作工具(塑料小刀),从手里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块,然后把大的一块放到了操作盒里,并且说:“我们每人切一小块一起用吧!”看着孩子们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都给予孩子。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因为是一个,也不会有人去和孩子争抢,但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从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谦让。

完整word版,《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1-2周教案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教案首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什么是观察? 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含义 1.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目的:是通过观察在对学前儿童行为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以便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 内涵:是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学前儿童行为及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方法。 双双到了幼儿园,进了班级教室,一只手紧紧拉住妈妈的手,小小的身体扭来扭去,另一只手轻轻地磨蹭着妈妈的袖子。她用一种低低的、焦虑的声音对妈妈说:“你不要走嘛。”她妈妈就势拉着双双的手向前走几步时,双双把手放进嘴里迅速地吮吸着…… (1)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为了了解儿童的行为所表明的真正意义,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一定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所谓自然状态,就是对所观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任何人为的控制,使它们以本来的面目客观地呈现出来。 例如,观察儿童的进食情况,就应该在儿童日常进餐、吃点心等过程中进行,应在其熟悉的环境中进行。 (2)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控制的研究方式 为了尽量减少误差,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观察者应当对观察的步骤、途径、方式等进行一定的控制,如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怎样观察、在哪里观察、在什么时间观察等。 (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需要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一是运用人的感官收集;二是运用各种仪器或工具。在观察过程中进行记录时,应该把对行为的客观描述和对行为的主观解释与评价严格区别开来。无论采用的什么记录方法,都要强调其客观性,保持其原貌,不加任何扭曲,没有随意的猜想。 2.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价值与功能

幼儿园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范例共四篇

幼儿园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范例 【篇一】 观察记录: 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又到了,孩子一切就绪,就待老师发号施令了。为增加孩子们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我会定期在区角添加一些活动材料,在每次活动前都会向孩子介绍新材料。这次区域活动我没有给孩子们分配区域,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区域开展活动。基本上每次区域活动都是给孩子们分配好区域内容,时间久了会让活动很死板,显得局限性。但要是突破原有的活动模式,我难免会对活动有很大的担忧和顾忌。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的活跃,这样把它们放散开去,会不会乱成一团,以至一发不可收拾?没有指定性,会不会有争抢玩具的现象?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当然,在活动前对孩子们的活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开始了,孩子纷纷选择区域、材料、同伴游戏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小朋友来问我:“老师,***玩具可以玩吗?”“可以,区域里的材料都可以玩,但是要保护好这些玩具,玩完了要整理好。”胡梓莹、刘欣悦、几个人在位子上认真的玩编织,这是新加入的玩具,孩子玩得还不怎么熟练,于是我稍稍进行指导。之后我再去观察发现她们根据范例及我的指导已经编织的很完美了。孩子的仿编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郭虹伶、李薇薇、李翀宇几个在阅读角安静的玩着办家家,他们扮演着爸爸妈妈和宝宝,在讲故事给布娃娃听。看着她们的一举一动,我是既佩服又好笑。她们完全投入到情景中,学着大人的行为举止,学的有模有样的,真乃是一位位的小大人啊!可见她们平时关注大人的行为举止,大班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欲望。有的孩子这个玩了会整理好又换了地方,有的孩子邀请其他的孩子进入自己的区域游戏,有的孩子在观看他人游戏。 观察反思: 活动开展的很顺利,我之前的多种顾忌全然消失,没有乱哄哄的现象。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开放式的活动反而使活动更有生气,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选择伙伴,反而显得井然有序了。发现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游戏方法,而作为老师的我则在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给予帮助。在我的关注指导下,孩子玩的很投入很开心,但愿时间在那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后感

我喜欢读一些外国人写的关于儿童研究的书,他们的对于儿童全方面的观察是非常客观的,即带点幽默,又非常全面的诠释了对儿童的观念看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几乎我们每位幼儿教师都会遇到让自己头痛的孩子。针对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去解决呢形象的说就像诊治病人一样,不能靠我们老师的直觉、经验去下定论,而是由合格的“医生”仔细的检查病情,了解病人多方面的相关信息。《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就这样讲述了如何了解、掌握儿童的具体信息。 书中记录了儿童在常规活动、使用的材料情况、社交行为、语言认知功能等不同方面的观察情况。接下来我以儿童材料使用的情况做一个分析。 游戏材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额发展。因此,需要观察的环境内容有:周围有哪些重要的人与活动是否有各种各样充足的材料在儿童方面,他使用哪种颜色他如何用身体控制粘土他选择哪些积木这些都是需要进行记录的事项。当然,我们叶必须记录对个别儿童的特殊意思。我们必须记下儿童如何做手头的事情。 除了记录行为本身,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记录那些可以表现情感的标志。例如“他伸手去拿一块积木”、“他抓住了海绵”、“他举起了刷子”等大肌肉动作的时候,他有可能是偷偷地、犹豫不决地得意洋洋地拿到那块积木;也许他是生气地、挑衅地、熟练地抓住了海绵;他也可以是疑惑地、匆匆地、心不在焉地举起刷子。在以上描述中,每一种活动的意义因为每一个描述性词语的不同而不同。与别人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时候,我们会自发地、凭直觉地对他们的一系列情感做出反应。与儿童在一起,当他们对自己感到很满意的时候,当他们不高兴的时候,当他们紧张的时候,当他们觉得非常舒适的时候,我们一定都能感觉到。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情感上的差异记录下来。即使会掺杂一些我们个人的阐释,但还是会有一些支持我们的证据。 对每一名儿童和每一个动作来说,他们都是独特的。因为没有儿童在不伴有一系列行为的情况下使用材料或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节猜测儿童对材料的情感反应,从而更好的对儿童进行“诊治”。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叙述性描述 ——游戏“搭积木” 观察者:陈小萍 被观察儿童: 戴乐 儿童的年龄:5岁 观察地点: 扬中市八桥中心幼儿园 观察主题:尊重幼儿,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观察日期: 2012.9.25 开始时间: 08:10 结束时间: 08:20 简要描述观察地点的物理特点和社会特点: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当幼儿学会游戏后,游戏便成了幼儿他们最喜欢和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游戏又离不开玩具,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的生活伴侣,他是幼儿在游戏中实现自己设想所必需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见,玩具在幼儿游戏重要性。建构游戏正是利用建构玩具和建构材料动手进行建构活动的一种游戏,它能满足幼儿积极活动的要求。那么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如何有目的,有计划

的增添适当的辅助材料更加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构思,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从而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挥,为幼儿进行建构游戏增添新的色彩。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当的辅助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挥。 目标行为描述(OBD)与解释:叙述性描述 OBD1:【开始时间 08:10 结束时间 08:15 】 在今天早上的区域活动中,小朋友在建构区根据老师提供的小型插塑积木搭建,不一会儿,每人手里拿了一根长长的用积木搭成的枪然后就开始玩打敌人的游戏,教室里一下子显得有点混乱,后来又有一些小朋友加入了搭枪的行列,我见了,忙走过去问:你们还会用这种积木搭出其他的东西来吗,他们摇摇头,还是自顾自的搭枪,于是我耐心地坐下来,用这种积木搭了一个小动物的家的玩具,乐乐见了忙问:“老师,你搭的是什么呀,怎么这么漂亮啊,” 解释1: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较小,知识经验少,因此缺乏一些相应的搭积木的技能与技巧,他们往往只是无意识的搭建,而且受同伴之间的模仿,因此,幼儿搭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差不多。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观察、多引导,必要时候可让幼儿模仿着去做,等到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搭积木的技能后,幼儿才能创造出更多不同的物体的形象,因此,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需要教师传授一些积木的不同搭法,这样才有助于开拓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够对搭建活动更有兴趣。

幼儿行为观察新整理

幼儿行为观察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然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指南》中提到,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我们幼儿园的教师通过对以上《纲要》和《指南》的学习,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于学会科学的观察幼儿这一技能,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幼儿各种行为的观察和总结。但是,科学的观察,并不是指人们对观察的一般理解,即不仅仅是“仔细察看”,而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这种科学的观察,就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观察法。 例如大班的一个案例: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场景一: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场景二: 在区域活动时,明明拖着自己的小椅子,四处晃悠,他不知道该选什么游戏,这时美工区的几个孩子正有说有笑地画着画,明明向他们走去,还没靠近,就听见美工区的胖胖叫了起来:“明明,你想干吗?我们在画画,你不许过来捣乱!”明明充耳不闻,他走过去,趴到画桌上,拿起一支画笔在胖胖的画纸上迅速地涂了两笔。“你干吗?讨厌,走开!”明明还是趴在那儿不动,其他的孩子开始使劲地推他,涓涓大声叫起来:“老师,你快来呀,明明又在捣乱。”正在忙碌中的老师生气地走了过来,说道:“你们整天就是明明长明明短的,小嘴巴就知道叮住明明,

对幼儿偏异行为的观察分析

对幼儿偏异行为的观察分析 摘要: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对儿童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此时造成的任何心理上的落后和偏差,都会给儿童今后的发展和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无论从儿童本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预防和矫治儿童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儿童本身天真单纯、活泼可爱的特点,使得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常常被成人忽视。所以,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般偏异行为,我们应当在认识、了解的基础上,给予特别的关注。 关键字:幼儿期心理发展偏异行为 偏异行为也可以叫做心理行为偏差。一般指个体及群体存在偏离大多数正常人所具有的心理行为的某些现象。当医学上诊断欠明确时,泛指各种心理不健康现象,以作为权宜之计。但是偏异行为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不良品德行为、犯罪行为和变态行为。我们这里讲的幼儿偏异行为是指那些妨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 幼儿的偏异行为是教师和父母都感头痛的问题,但某个儿童的行为是否已成问题,或某个儿童的行为事实上并不成问题,常因各人的主观解释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常见有些教师轻易地给幼儿的行为戴上“问题”的帽子,又有些家长却为孩子已成问题的行为作有意或无意的辩护掩饰,导致正常行为变成问题行为,或问题行为变得更加严重。然而,我们又不能说所有的儿童都有问题行为。那么,究竟应怎样判断幼儿的问题行为? 偏异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的,即攻击型行为。其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学习无兴趣,不遵守纪律,不能跟同伴友好相处,严重者还会发生欺骗、盗窃、逃学、弃家出走等。一类是内向性的,即退缩型行为。表现为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独离群,不易适应新环境;或者性情温顺,但神经过敏,烦躁不安,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严重的会发展成情绪性问题行为。 偏异行为的表现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行为不足行为不足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幼儿很少讲 话或不愿和同伴接触、交往,智力迟滞,不会自己穿衣服和吃饭等,都是行为 不足的表现。 2、行为过度行为过度是指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幼儿上课时经常思想不集中。 做小动作,走来走去;一天要洗许多次手或经常咬手指甲都是行为过度的表现。 有些正常行为如果发生次数太多也会成为问题行为。 3、不适当行为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中产生,但在适宜的 条件下却不发生。如幼儿将玩具放在垃圾堆里;或在悲伤时大笑,在欢乐时却 大哭等。 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除了有上述那么多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其他的表现。对此,也需要加以了解和注意。如焦虑、恐惧、语音不清、口吃、吸吮手指、习惯性阴部摩擦、遗尿症、夜惊、偏食、多动症等。其实差不多每个幼儿都有一两个这样的行为问题,有的比较严重,有的则表现不明显,家长和教师应多关注这些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帮助孩子改善他们的这些偏异行为。 如果要正确帮助幼儿改善他们的这些问题行为,应该从他们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出发。那么,幼儿怎么会出现那么多偏异行为的呢,原因有很多。下面先做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进行详细分析。 简单概括,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1、父母的精神障碍,如酗酒、神经症。2、母亲分娩不顺利,导致幼儿轻度脑功能障碍。3、家庭环境不良,

幼儿园中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共三篇

幼儿园中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篇一】 观察地点:活动区 观察对象:全体幼儿 观察目的:让幼儿学会收拾整理玩具物品,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能保持环境整洁。 观察记录: 收活动区材料了,结束的音乐响了起来,孩子们有的迅速行动了起来;有的还在继续做;有的做一下收一点,整个场面非常乱糟糟。有的孩子收放材料也放的乱糟糟,科学区的材料跑到了益智区;绘画区的白纸筐里塞满了孩子们画完的画,看到这种情况,我想我不能再大声指责了,因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带领值日生封他们为检查员,让大家去寻找问题。在反馈的意见中,有的是桌面脏乱,有的是收放不干净不整齐,有的是材料放错位置的。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起来。我提议到:“请大家一起想个解决的办法吧。” 最后有四种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区域标记做的大一点,方便看到什么物品放什么位置; 二、离开区域时,回头看一下,发现不整齐要及时去整理; 三、结束音乐放大一点,长一点,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收拾得慢而音乐结束; 四、绘画区绘画时铺上桌布,保持整洁。听了他们的想法,我为孩子们具有责任感和规则意识而高兴。 中班后期的幼儿已有了规则意识,并且已逐渐形成了自控能力,但是持久性不强,自主能力较差,只有提高他们对事物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让被动变为主动。 教育措施: 1.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收放材料,提高幼儿自主性; 2.幼儿参与制定规则,提高幼儿参与性; 3.增添“卫生检查员”,提高幼儿的责任心; 4.调整材料摆放位置,便于幼儿活动;

5.调整标记,便于幼儿收放。 【篇二】 观察分析: 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已经开始就餐了,唯独佳佳东张西望,也没有就餐的意识,有些小朋友提醒她说吃饭了,她也是看看那个小朋友,也没有吃饭,当老师走到她的身边的时候,她开始吃起来,但是只吃一种菜,其他的不进食,就这样吃完这一种食物,就告诉老师,我不吃啦。基于这名幼儿这个情况,在家时是保姆阿姨带管,所以宝贝从小就有不喜欢,不愿意接触的饭菜。而且佳佳是个比较挑食的孩子,经常会剩很多饭菜,怎么劝说都没用,最后还是倒掉。今天又遇到了不喜欢吃的洋葱,所以一开始就磨磨蹭蹭的不愿意搬小椅子。很多幼儿在家也是如此,不喜欢吃的蔬菜就不吃,有的家长知道孩子不喜欢吃的家里就不做这个菜,这样时间久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吃这个菜了。大人有溺爱孩子的倾向,所以导致幼儿绝不吃的概念,来到幼儿园更是如此,不愿意吃的,就一点也不接触,导致体抗力较弱一些。 采取措施: 首先,我们每天开饭前组织幼儿猜猜今天吃什么?用猜菜名的方法营造了良好的餐前气氛,增进了幼儿的食欲,愿意快乐进餐。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而对于中班幼儿也是如此,尤其是新入园的幼儿,对园内的饭菜有些陌生,不愿意接触。并且成人给予他们的鼓励应该是生动活泼而且是幼儿能直接感知的。其次,活泼好动是中班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具有自己的行为习惯的饮食习惯。因此我们在进餐培养中经常将鼓励与树立榜样相结合,如“小蔬菜最爱你,一口一口营养多,我们一起来成长”如此等等。教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小朋友,立即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良好行为。并且于家园互动起来,是家长或是亲近的人,鼓励幼儿进行良好的就餐,营养渗透,这样会越来越聪明,健康快乐的成长。 获取成效: 在与家园的沟通,理解中,宝贝现在大部分的事物都可以进食了,从一眼也不看,一口一不吃,到现在吃了少一半,对于幼儿本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以纪录片《幼儿园》为观察资料分类:案例分析 标签: 幼儿园 幼儿发展 我们观看的是以武汉一所幼儿园为真实环境拍Array摄的记录片《幼儿园》。还是相当规范和标准 的一所幼儿园。区分了大班/中班/小班,有规 范的活动室,浴室,安全的午觉,和晚上的端 尿。在这儿的孩子一般都是在3~6岁之间,普 遍是3~4岁上小班,4~5岁上中班,5~6岁 上大班,也有少数是以“听话”程度为标准来 分等级的,视乎大班还是一种荣誉,是对孩子 的一个肯定。 从这个以摄像机记录下的幼儿行为中我看到的 一些主要的幼儿特点: 小班的孩子(一般3~4岁),对于空间位置关 系或说是空间结构还不是很清晰,不能分辨出 衣服的结构,关注具体的事物,具体形象的所 见所接触到的生活经验。主要是依靠日常的经 验,习惯来完成日程事物,中途受到阻碍,中 断后就不易完成连贯的穿衣行为。 叠椅子的动作也是反映出了这一特点,不断地 重复着尝试,试探性地安置着上面的椅子,因 为在摆放前没有清晰地椅子摆放结构,所以就 没有计划地重复尝试,看起来的确是很让人纠 结的,这样不断地试着。不过这种试探性的活 动也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一个主要学习形式。 这一时期还没有明确的性别意识,一起裸着洗 澡还相互大闹没有出现不自在的表现。 中班的孩子(一般4~5岁):对事件之间的关 系很清楚了,有了数的概念,并且有了顺序大 小的概念,知道按大小是一二三四五以此增大。 对时间观念还不清晰。知道昨天,今天,明天, 后天,但还不能明确人类文化赋予给语言的意 义,能凭借着习惯,经验,很顺溜地说出昨天, 今天,明天,后天的顺序关系,并且和二三四

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

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 胡康康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康康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 康康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 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康康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 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康康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康康的任性行为.当康康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 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康康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康康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喜羊羊和灰太狼,我们赶紧去看看。” 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平时对康康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 的规则,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康康任性的发作。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 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 糕,就带你出去。” (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对孩子任性进行冷处理 当康康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任性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任性,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当康康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要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父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