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透析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导读: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OFweek激光网讯: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焊接及表面处理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我国激光加工产业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激光这个高科技名词已经由“阳春白雪”变为了真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中国激光加工行业的现实。

激光作为新型光源,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及高能量密度等特点。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工业在全球发展发展迅猛,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通讯、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据统计,从高端的光纤到常见的条形码扫描仪,每年和激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

激光产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分布,上游主要包括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下游则以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仪器设备为主。国内激光市场主要包括激光加工设备、光通信器件与设备、激光测量设备、激光器、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元部件等,要应用则在于工业加工和光通信市场,两者占据了近7成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个国家级激光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研究机构;有21个省、市生产和销售激光产品,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有200多家。国内激光行业已形成激光晶体、关键元器件、配套件、激光器、激光系统、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环节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激光加工产业可以分为四个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四个产业带侧重点不同,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武汉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一些老工业基地及小企业基地,开始向高端制造领域转型。例如温州激光产业集群及鞍山大力发展激光产业等。

一、2020年武汉将成全球激光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

目前,武汉光谷作为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激光产业相关企业达200多家,总收入超过150亿元,激光加工产品年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从2006年到2012年,激光产业每年以15%—20%的速度在增长,业内预计到2017年产值将超过380亿元。

对激光,光谷有了更多的期待。为打造享誉世界的“光谷”,助推“武汉中国光谷”二次腾飞,武汉1月30日发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方案》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系列优惠措施加快产业发展。

根据方案,未来三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将重点发展光通信、激光、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光伏太阳能、光电仪器、地球空间信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数字创意、消费电子等领域。力争到2015年,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将实现5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6%。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五百亿元企业1-2家、过百亿元企业5-6家。企业累计新增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项。“武汉中国光谷” 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在光通信、激光、地球空间信息等特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成为下一个千亿产业,激光业有很大的潜力”。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工商联主席赵晓勇去年曾对湖北激光业的发展有过深入的调研,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我省激光业在经历了萌芽、突破性、规模化发展阶段后,目前已经进入进阶发展阶段,只要打通全产业链的发展链条,激光业将有望实现千亿产业的大跨越。”

同时,未来5年内一个占地5800亩的激光产业基地将出现在光谷东部,“规模将会是国内最大的”。继光电子、高端服务业之后,激光最有可能成为光谷下一个千亿级产业。武汉激光行业协会会长朱晓曾表示,到2020年,武汉有望建成全球激光技术和产业集聚地。

《武汉光谷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方案》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如下:

1、光通信

(1)光纤光缆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产业基地,形成了从制棒、拉丝到成缆的完整产业链。光纤光缆销量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6%,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长飞光纤、烽火通信入选“2010-2011年度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

发展思路:以长飞光纤、武汉邮科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和联合攻关,加强新型光纤光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扩大光纤预制棒生产规模,加快发展面向海洋、电力、石油、钢铁、化工和医疗等领域的特

种光纤,努力赶超光纤光缆产业技术国际水平,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我国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丰富的全球领先的光纤光缆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突破大尺寸光纤预制棒技术、制棒或拉丝设备技术、高速和旋转拉丝技术等核心技术,加强新型光纤套管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扩大光纤预制棒生产规模。大力推进掺稀土光纤、光子晶体光纤、纳米光纤等传感(传能)光纤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发展医疗用传能光纤、高功率光纤器件、先进光纤传感系统用光纤、光纤陀螺仪用光纤、光纤水听器用光纤、工业光纤激光器用光纤、海底通信和传感光纤等特种光纤光缆。加快发展适合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的新型光纤光缆,以及接入网和数据中心用新型光纤光缆技术及综合布线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2)光器件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是我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2%;其中EDFA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0%,OLP 国内运营商份额超过70%.有光迅科技、武汉电信器件、华工正源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

发展思路:发挥区域产业、技术、人才等优势,以建立国际领先水平的工艺平台为抓手,以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双高”为导向,突破先进光子器件和光子集成的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化,大力发展创新性强、量大面广的光器件产品,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高端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

发展重点:面向高速光传输、三网融合、物联网发展需求,发展高端光电子器件、光子集成器件和光无源器件等。发展用于通信骨干网络、各类光纤接入、传感网络的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远距离、高速率的各种新型光器件和光模块,包括100Gb/s及以上速率相干光通信系统干线传输的高速LiNbO3和InP 基调制器、相干光接收机、窄线宽可调谐激光器、低成本可调谐激光器、低噪声EDFA和拉曼光放大器、100GE CFP模块、10GE PON OLT/ONU关键芯片及模块等。突破先进半导体光子器件和光子集成的核心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重点发展DFB、VCSEL和量子点激光器芯片等产品。发展用于AON和DWDM系统中的ROADM、集成光开关矩阵、可调滤波器、OXC、激光器阵列等器件、模块及子系统产品。

(3)光通信系统设备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在大容量传输设备、接入网设备、移动通信基站等通信系统设备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初步具备了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集聚了烽火通信、烽火网络、长江通信、武汉日电、凡谷电子等一批重点企业,华为公司、中兴通讯、中国移动、德国电信、法国电信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

发展思路:抓住宽带中国工程实施的机遇,依托武汉邮科院、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机构,开发新一代光通信系统、光纤接入系统以及LTE、 4G、NGB、IPv6等新型通信网络系统设备,形成基于自有核心技术和设备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和实施能力,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光通信系统设备创新与生产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基于相干技术的100Gb/s骨干网光通信系统、基于GPON 和WDM-PON的FTTx设备、PTN、OTN、IP RAN、AON、IMS、大容量高性能路由交换设备、下一代基于同轴电缆的NG-EoC接入系统、IPv6、业务安全系统、融合型终端设备、大容量长跨距海底通信工程系统设备等相关通信系统设备,配套发展终端与网络检测设备、无线协议和软件产品。大力发展移动通信高端元器件和芯片、信号与信息处理软硬件产品、专用和通用检测设备、网优设备、信息安全产品,发展3G、LTE、4G通信设备和核心网、接入网、室内覆盖系统等设备。加快发展面向智慧城市、数字家庭、移动安防、智能交通等应用的新兴无线技术产品。

2、激光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是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超过50%.大功率激光器、大型激光切割设备、大型激光焊接设备、激光精密微细加工设备、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图像防伪产品等国内领先,激光连锁加工、激光加工工艺、激光医疗等应用服务发展迅速。有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团结激光、梅曼激光、锐科激光等企业。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协会、联盟等中介组织作用,深化与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以激光产业园为载体,以激光材料、关键器件和激光器的研发生产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激光设备及系统,加快发展激光应用服务,形成完整的激光产业链,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激光产品(服务)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发展重点:突破发展激光增益光纤、激光薄片晶体、激光非线性频率转换晶体、激光用石英玻璃等激光材料,以及高功率镜片、传输光纤、切割头、焊接头、半导体激光泵浦源等激光器件。重点发展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光纤激光器、碟片激光器、光纤耦合输出半导体激光器、射频激励CO2激光器、绿光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皮秒激光器、飞秒激光器等。推动大型成套激光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基于高功率激光器的激光切割、焊接、毛化、热处理、再制造等激光加工成套设备,发展基于中小功率激光器的精细激光加工设备和基于短波长、窄脉宽激光器的微纳激光加工设备,促进激光设备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应用。发展激光诊断、激光治疗、激光美容等健康用激光设备。加快发展激光连锁加工服务、激光加工工艺开发、激光医疗美容、激光表演、激光装饰等新业态。

3、光电显示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光电显示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LCOS显示、TFT-LCD、互动显示等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光电显示产业链。有武汉天马、武汉东旭、全真光电等企业。

发展思路:依托区域光电子创新资源优势,大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突破性发展光电显示上游关键材料与核心器件,大力培育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推动光电显示与消费电子产业的协同发展,努力壮大光电显示产业规模,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显示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着力引进高世代TFT-LCD生产线,配套发展大尺寸TFT-LCD玻璃基板,完善TFT-LCD关键元器件的本地配套。规模发展移动终端屏幕、数字相机屏幕、汽车用平面显示器、数字相框和中尺寸显示器等技术和产品。培育TFT-LCD生产线设备。加快推进LCOS激光电视及投影显示产品产业化,重点发展激光光源、LED光源、便携式和微型投影机模组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推进OLED 材料和器件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中小尺寸显示产品。加快发展互动显示、柔性显示、3D全息显示等技术和产品。

4、半导体照明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功率LED、高压LED蓝光芯片、蓝宝石衬底材料等领域国内一流,已形成从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到封装、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有迪源光电、华灿光电、元茂光电等企业。

发展思路:紧抓半导体照明市场大规模扩张的机遇,突破发展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强化外延芯片优势,规模发展下游应用产品,进一步完善从外延制作、芯片制造到封装应用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拥有核心芯片技术、特色鲜明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规模发展超高亮度大功率LED芯片、高效绿光芯片,重点发展高显色指数白光LED用高效红光与黄光LED芯片等产品。加快推进蓝宝石衬底材料、碳化硅和硅衬底材料等研发与产业化。突破发展有机硅、环氧树脂、固晶胶、固晶共晶焊料等高端封装材料以及陶瓷、高分子、石墨等封装散热材料。大力发展激光划片机、测试机和分选机等LED生产设备。积极发展室内外照明灯、汽车照明灯、背光源、LED显示屏等应用产品。支持半导体照明企业基于自有核心技术和产品发展投资运营、整体解决方案等节能服务。

5、光伏太阳能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在BIPV、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全永磁悬浮风光互补系统等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区内企业参与了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标准的编制,完成了多项国家与地方的应用示范工程。有日新科技、中科凌云等重点企业。

发展思路:以BIPV服务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下游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加快发展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和配套设备,积极培育新型光伏电池及材料、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风光储互补系统、太阳能热发电等,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光伏太阳能创新和应用示范基地。

发展重点:加快推进BIPV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BIPV系统集成、工程设计与咨询、投融资、电站运营管理和基于BIPV技术的节能管理服务,配套发展BIPV组件、构件以及逆变器、控制器、储能电池等产品。加快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测试仪、电池片缺陷检测仪、电池片分选机、电池激光消融设备、薄膜电池划线激光设备等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积极发展聚光太阳能电池、柔性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协同发展风光储互补技术、产品和系统。推进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培育太阳能热发电产业。

6、光电仪器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光电仪器产业具有较好发展基础,激光探测与测距设备、红外探测设备、医学诊断与康复治疗设备、环境监测及分析仪器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有高德红外、华之洋、四方光电、天虹仪表、安翰光电等企业。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东湖高新区光电子技术优势,积极推动产品集成创新,重点推进光电子技术与医学诊断治疗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等之间的交叉创新和应用集成,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突破CCD、CMOS、FPA等关键材料和器件,大力发展激光测距、激光制导、激光雷达、激光精密测量、红外热成像等光电仪器和设备。突破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旋磁光子热疗设备、微创介入治疗设备、磁场治疗设备等康复治疗设备,以及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系统、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诊断系统、彩屏心电图机、光学相干断层影像仪等诊断设备。加快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CO2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突破,提升发展气体分析仪器和成套系统、烟气与工业污水排放在线连续监测设备、便携(车载)式环境监测与能效检测设备、大气污染物采样器等智能化节能环保监测检测仪器。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在线监测设备与系统、高压测试仪器与设备、智能电网计量检定设备、大地电磁探测仪器等技术与产品。

二、温州激光入选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

2006-2011年,中国激光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6%,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08-2009年,在全球激光市场出现24.8%的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激光市场仍然保持15.1%的增长,突破了100亿元规模,成为全球激光市场中的一股新兴力量。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复苏,2011年全国激光产业总产值约1100亿元。其中,激光设备销售收入约300亿元,产业链下游的激光加工服务业约350亿元,激光制品约45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激光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约在18%-22%之间。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转型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以国家高新区战略升级为重点,坚持国家战略与地方目标相统一,瞄准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目

标,通过部省共建,整合国家和地方资源,在全国打造20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工程,并拟定在温州建设中国(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

近日,科技部发布《关于认定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通知》,认定温州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等10个产业集群为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据《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产业链相关联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在特定区域集聚,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形成具有跨行业跨区域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形态。集群试点工作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展,一般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通过政府的组织引导、集群的科学规划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集群试点遵循国家战略与地方目标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产业集群从低级向高级转型升级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政府、协会组织、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创新型产业集群,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研发创新成果方面的控制力、影响力,体现在企业对专利、标准的控制力上。从这点上来说,要求各地园区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创新发展之路。温州激光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温州激光产业集群已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打造千亿激光光电产业集群

2011年6月份,科技部决定在温州建设国家级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有关人士表示,这是温州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国家部委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温州的激光与光电产业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周边的瑞安、苍南、乐清、永嘉等地,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以激光应用、光伏发电、LED照明、光通信为特色的产业链。

目前,温州共有激光与光电企业8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2家。2011年,温州激光与光电行业的产值近300亿元,其中激光行业的制造激光元器件、激光器及激光应用设备等生产企业20多家,产值约10亿元。作为产业集群建设标志性工程的中国激光与光电科技创新园,规划用地1500亩,首期300亩正在落实,“今年要完成规划设计,争取明年6月份之前开工建设”,打造全球激光技术应用中心。来自温州科技部门的数据,“十二五”期间,温州激光与光电行业将新增投资260亿元,“预计新增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温州激光从应用端入手

温州有着27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分布着鞋革、服装、低压电器、打火机、眼镜、汽摩配、塑料制品、印刷、阀门泵类、制笔、金融设备、剃须刀、纽扣拉链等13大特色产业。

但是长期以来,依靠民间力量自发形成的温州民营经济普遍存在产业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低,造成产品附加值也不断走低。因此,大量民间资本投向投机性领域,引发2011年的温州民间金融风波。

在2012年3月,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提出温州激光产业的发展要从应用端入手,通过建立激光技术应用中心,加强激光技术在服装、制鞋、泵阀、电气等温州特色优势产业的应用。

“从激光技术应用入手,把激光产业的应用市场充分开发衍生出来,带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整个产业链。”徐顺东表示。

到2015年全市培育各类激光加工站30家,2020年全省发展激光加工站200家,分别服务于各个行业。

以温州传统的皮革行业为例:将在试点企业采用激光测量、激光雕刻、激光切割、激光打孔等工艺对皮革制品生产技术进行改造与提升。温州市皮革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运用激光技术三维测量脚(楦)型、用激光在皮革制品上雕花,将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

在激光应用创新大会上,有20余个激光与光电项目与温州签约。温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签订的招商科研合作项目都是围绕“以应用激光技术促发展”这一思路,推动包括服装、制鞋、泵阀、电器等温州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领域

立足温州现有基础和产业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激光、光电能源、半导体照明、光通信等四大领域。

1、激光

激光技术已列入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的八项前沿技术之一,2009年国内激光制造业产值突破100亿元。随着国家有利政策的落实及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激光技术将在新能源、高端制造、通信、生物医药、军事等领域将得到更深入的应用,我国激光与光电产业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预估今后五年我国激光产业平均行业复合成长率不低于20%,到2015年,市场需求将超过600亿元。

激光器研究向固态化方向发展,半导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为激光加工设备主导方向。

激光元器件。重点发展用于制造高端激光器的核心元器件,如半导体封装、光纤、LED泵浦、激光电源、激光光学元器件和激光加工机床等,为激光器和成套装备提供高质量的基础元器件。

高端激光器。重点发展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泵浦固体激光器等高功率激光器。开发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设计、热管理、无铟化工艺以及高温半导体激光器制备的关键技术。重点实施半导体激光器、全固态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建设,扩大温州激光器件的生产规模,形成完整产业链。

激光加工成套应用设备。重点发展高功率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熔覆、激光表面改性、激光复合加工、激光再制造、太阳能激光刻膜以及激光硅片打孔等先进激光加工成套应用设备项目;巩固和发展中小功率激光器和成套设备,如中小功率CO2激光器、端(侧)泵浦激光器和激光切割、雕刻成套设备,发展高端的加工成套装备;开发基于海洋制造用现场作业激光加工设备以及服务于光伏能源基板制造的激光精密微加工等高端成套设备。

激光制造与再制造制品。重点发展以激光制造及再制造为核心技术的下游产品,开发为本地相关产业(如泵阀、印刷包装、模具、剃须刀、轧辊和电器等)服务的专用设备;开发为报废的高附加值或量大面广的产品设备实施激光再制造提供服务的产品。

激光医疗设备。重点实施飞秒激光眼科治疗设备、激光牙科治疗设备、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仪、荧光定量基因检测仪、基于激光和图像技术的疾病诊断、生物检测等系列激光诊断、检测设备等项目。

激光环境监测设备。重点发展激光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仪器、激光大气污染监控仪器、激光煤矿瓦斯监控仪器等。

激光投影设备。重点开发用于大色域激光投影显示的RGB三基色LED光源和激光光源、光学引擎和显示系统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影剧院和大型公共场所用大色域投影显示系统、大型激光表演系统、激光彩色电视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系统、家庭用激光显示系统、公共信息显示系统、便携式激光投影系统等系列化激光投影显示产品,实现大色域投影显示产品产业化。

到2015年,激光领域产值达200亿元;培育产值超1000万元科技型企业6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超10亿元企业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建成创新平台5个;获得发明专利50项。

2、光电能源

光电能源即太阳能发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主要的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一支主力军。《国务院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太阳能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我国光伏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已超50%,到2015年,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将超10GW规模,按目前价格计算,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光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GW,市场总量达450亿元。

太阳能发电有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种方式,两种方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光伏发电中硅电池仍然是主要方式,但要向高转换效率,特殊电池结构方向发展;光热发电要向高参数、大容量、可持续发电方向发展。

高转换效率电池。特殊结构晶硅电池及相关材料,使其工业化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8%以上、多晶硅电池17%以上、薄膜太阳能电池10%以上、聚光太阳能电池26%以上。

集成系统与设备。重点开发太阳能并网及离网发电逆变器、系统集成和平衡调度技术、生产和检测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大功率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及生产与检测设备。

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开发可直接与建筑相结合的建材和应用于厂房屋顶、农业大棚及幕墙上的双玻璃BIPV组件、太阳能瓦片、薄膜发电瓷砖等。

光热发电。重点开发采聚光装置、集热管、日光自动跟踪器、储热材料与系统、变电设备和支架等光热发电设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配套设备。重点开发单双轴自动跟踪、聚光菲立尔透镜跟踪、电阻率测试、光电转换效率测试、漏电流测试、光度计、储能电池、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节能电气等技术和产品。

到2015年,光电能源领域产值达500亿元;培育产值超1000万元科技型企业9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25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建成创新平台8个;获得发明专利100项。

3、半导体照明

2003年,国家成立了“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启动“十城万盏”示范工程。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2010年,我国LED产业市场总体规模约1200亿元,居世界第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加快,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到2015年,年均产值增长率在30%左右,白色LED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

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向高功率、高亮度发展,其中高功率芯片、性能要求高及照明时间长的功能性半导体照明产品和大尺寸液晶显示背光源是产品发展的重点。

衬底、外延及芯片制造。重点支持大尺寸蓝宝石衬底晶体及GaN同质衬底材料的加工和制作项目,支持GaN基材料生长、键合金丝等辅助材料及其他低成本器件制造技术研发;发展图形衬底、衬底剥离、新型横向外延、光子晶体技术等提高LED芯片发光效率;重点发展蓝、绿光芯片制造技术,突破白光LED

芯片技术。

封装生产。重点支持与集成电路工艺兼容的硅基板LED封装新工艺,适合于通用照明的新型光源模块封装形式和工艺;重点发展大功率白光LED及SMD封装生产,突破大功率发光管管芯及封装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技术。

高端照明产品及应用。重点发展中、高端LED应用产品,高光效、高显色、功率型白光LED产品;优先发展LED通用照明(室内照明灯具、道路照明灯具等)、LED-TV背光源、汽车LED照明、高端景观照明、舞台灯光应用产品及系统;发展医疗、农业等特殊用途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加大LED照明在道路照明中二次配光、光色、显色性、光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扩大LED在道路照明中的应用。

无极灯。重点发展高光效、长寿命、高显色性,代表照明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的无极灯,建立无极灯标准检测体系。

关键配套设备。支持高品质荧光粉、树脂和硅胶等封装材料、自动化封装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LED照明产品的创意设计,有针对性地发展半导体照明相关的电源管理模块及电路控制芯片,在这些领域形成独特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支持有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制定LED产品应用及技术标准、检测标准等,为LED 产品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重点扶持有资质的LED产品检测认证机构,完善LED产品的检测技术、方法和手段,提升产品质量,深化产业发展。

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领域产值达100亿元;培育产值超1000万元科技型企业9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建成创新平台4个;获得发明专利100项。

4、光通信

光通信行业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FTTx、3G、未来的LTE网络以及三网融合,共同构成了光通信产业庞大的市场需求。工业信息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提到加速推进光纤宽带与3G建设,未来五年整体投资有望达到2000亿元。我国光通信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30%—40%的增长速度,到2012年我国光通信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400亿元。

光通信领域产品技术向更快的速率、更强大的网络交换功能以及更智能、能提升成本效率的网络架构方向发展。

光器件芯片。重点开发PON芯片、EPON芯片、GPON芯片、PCL芯片等光无源器件用芯片技术;鼓励开发光收发芯片、LD芯片、APD芯片等光有源器件用芯片技术,达到光通信芯片国产化的目标。

光纤光缆。重点发展“PCVD(等离子体化学气沉积)+RIC/ODD(套管)”法的光纤预制棒;重点开发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可弯曲式光纤的技术;重点发展衰减小于180dB/km、直径为1mm的通信级塑料光纤。

光有源器件。重点发展利用双向定位干粉干压成型技术生产的氧化锆陶瓷插芯,并产业化生产;开发可网管的光纤收发器、超高速分配光通信信号的化合物半导体制的高性能光开关、光放大器、光调节器、集成光源、波长转换器等。

光无源器件及光模块。重点发展光滤波器、光分波器、光合波器、光隔离器、光复用与解复用器等;发展光接受模块,光发送模块,光收发一体模块,光转发模块等。

测试设备。重点开发光纤测试领域的测试仪器或设备,解决目前光纤测试领域成本大的问题;引进EXFO公司研发的iOLM光链路智能测试仪生产技术;重点发展光源探测器件、光仪表等测试设备。

到2015年,光通信领域产值达到200亿元;培育产值超1000万元科技型企业6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超10亿元企业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建成创新平台3个;获得发明专利50项。

三、鞍山打造中国激光产业第一高地

辽宁(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是举全省之力建设的我国首个激光技术特色产业园,目标是建设一个集激光技术研发、应用和生产为一体的产业基地,争取5年内引进300个激光项目、投资300亿元,打造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国家级激光产业基地。

激光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是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鞍山市新兴产业的生长点。

鞍山激光产业园的发展定位是以激光加工为生长点,以拓展激光应用为着力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抢占制高点,通过国际合作引领原创点,重点发展以钢铁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为主要应用市场的激光加工领域,以激光切割、焊接、打标等为主要应用市场的激光成套设备领域,以及涉及激光晶体、非线性晶体、光学元件等激光材料与元器件领域和激光医疗、激光生物等行业应用的激光高端应用领域。形成可生产基础材料、核心部件、激光系统集成、激光装备及应用产品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把鞍山市建成国内一流的激光及其应用产品研发、产业集聚和创业人才基地,实现中国激光产业的国际化。

辽宁(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通过8年至10年的努力,到2020年最终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和体系完备的激光全产业链,既有可生产关键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的上游产业,又有可制造国际领先水平的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的中游产业,还有可规模化制造高档激光应用产品和消费产品的下游产业。争取5年内引进300个项目、投资3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到2015年,每年举办一次激光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建设1至5个国家激光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引进10家国际领先的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培育100家激光产业创新创业企业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申请国内专利200项,国际专利50项;参与制定激光器及相关装备的行业及国家标准。

鞍山激光产业基础优秀。目前已经有许多家鞍山企业在从事激光产业,如鞍山科大激光工程公司、鞍山铭辉激光医疗科技公司、鞍山宏源自动化工程公司、鞍山庆隆机电公司和鞍山雷盛电源公司等。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中国科学院等国内著名院所有着紧密的合作,并已经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和辽宁科技大学合作建立辽宁(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激光应用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高功率激光器件研发检测平台和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测试平台等,为辽宁(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鞍山市拥有科研院所69家、科研机构280个、研发中心60 个和产业化基地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各级各类科技人才达24万人,钢铁、焦化、耐火等科研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辽宁科技大学和鞍山师范学院每年培养2万多名各类优秀人才。鞍山市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和国家电科院等数十家高等院校建立了固定激光科研联系,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鞍山分中心”,已经有数十项创新技术成果达成转让或共同产业化协议。

鞍山市的钢铁冶金和装备制造业非常发达,有利于把激光切割、焊接、打标和表面改性等加工应用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换代。中国激光产业未来发展和应用的市场在东北,而东北市场主要在以鞍山市为节点的辽宁中部城市群。

目前,鞍山市已经有许多企业在从事激光产业,如鞍山科大激光工程公司、鞍山铭辉激光医疗科技公司、鞍山宏源自动化工程公司、鞍山庆隆机电公司和鞍山雷盛电源公司等。鞍山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和辽宁科技大学合作建立辽宁(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激光应用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高功率激光器件研发检测平台和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测试平台等。

鞍山市拥有科研院所69家、科研机构280个、研发中心60个和产业化基地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各级各类科技人才达24万人,钢铁、焦化、耐火等科研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辽宁科技大学和鞍山师范学院每年培养2万多名各类优秀人才。鞍山市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和国家电科院等数十家高等院校建立了固定激光科研联系,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鞍山分中心”,已经有数十项创新技术成果达成转让或共同产业化协议。

建设我国首个激光技术特色产业园,将壮大鞍山市工业规模实力,加速区域经济建设。同时,也是沿着鞍山集中式布局、集约化生产、集群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对鞍山市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重新谋划布局,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对鞍山转方式、调结构意义重大。

经过多年调结构、转方式,鞍山市已经形成了柔性输配电、冶金自动化装备、光电等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工业体系。通过高起点谋划激光产业发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招商引资平台,围绕激光及其应用产业的发展,

培植骨干龙头企业,统筹激光产业集聚发展,从而形成支撑鞍山市未来发展、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

根据省政府安排,2011年11月成立了由东北大学和辽宁科技大学共同组成的“辽宁(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撰写小组,在省科技厅、市政府的组织下,先后赴北京、长春、哈尔滨、武汉、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激光产业与技术先进地区交流与探讨,并征求了省、市领导与业内专家学者意见,经过40余次的修改,制定了“辽宁(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思路及路径

按照“激光加工为先导,激光应用是主体,国际合作促跨越,高端装备上水平”的基本思路推进激光产业园建设。坚持企业引进与研发机构建设并重,高端人才引进与人才本地化培养并举,促进产业集群高起点建设。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激光应用项目与民营资本的结合,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激光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激光产业的持续竞争力。实现激光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有机结合,将该省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激光产业基地。

1.1、激光加工为先导

辽宁及鞍山是国家老工业基地,钢铁、冶金、矿山、机械等重工业非常发达,这为激光切割、焊接、表面改性等现代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围绕本地经济特色,开展激光加工、制造和再制造项目是激光产业先期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效益生长点。

1.2、激光应用是主体

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我国在激光材料、元器件、激光器等上、中游激光产业链较为薄弱。为此,着力发展激光医疗、通信、显示、存储、测量等激光应用领域,可快速提升产业园的经济规模,是激光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1.3、国际合作促跨越

在完善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通过与国际顶级厂商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国际顶尖研发团队,促进激光技术,特别是激光器、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制造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产业基地整体科研水平。

1.4、高端装备上水平

把握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结合该省装备制造业发达的产业结构特点,促进激光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力争在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现突破。这是激光科技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发展目标

以辽宁(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到2015年,引进100个项目,投资1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建设10万平方米的研发大厦,引进 10家国际领先的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建设1-5个国家激光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每年举办1次激光产业发展国际论坛、2次技术交流会及产品展览会;申请国内专利200项、国际专利50项,参与制定激光器及相关装备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以鞍山高新区现有的功能配套较完善的孵化器、中试大楼为主要平台,培育100家激光产业创新创业企业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初步形成可生产基础材料、核心部件、激光系统集成、激光装备及应用产品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到2017年,建设20万平方米的楼宇工业标准厂房,引进300个项目,投资3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再建设5-10个国家激光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累计引进20家国际领先的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引进国内外领军型高端人才20名、创新团队20个、硕士以上人才200名,在辽宁科技大学设立或改造相关专业,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各层次激光专业人才200名;申请国内专利400项,国际专利100项;累计培育200家激光产业创新创业企业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集聚一批激光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优秀企业;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和体系完备的激光全产业链,将激光产业园打造成创新驱动、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激光产业集聚区。

3、重点发展领域及工作任务

3.1、激光加工领域

涉及钢铁冶金、石化、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重点发展以激光加工、制造和再制造为核心的技术及产品。针对多种目的和用途的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对高硬度、高脆性及高熔点的材料进行无接触加工;对零部件工作面进行熔覆、修复与再制造;对材料表面进行标记、处理与改性等。通过培育和引进沈阳大陆、辽宁裕通、鞍山正发机械等10余家激光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计划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

(1)钢铁冶金

以鞍钢、本钢、东北特钢等为主要应用市场,发展冶金轧辊、导轨、衬板等冶金配件的激光再制造;冶金连轧机主传动联接轴、悬臂轴、交叉头、万向节、套筒等的激光修复;工作辊轴承、飞剪等的激光表面强化、修复和再制造;精轧辊的激光毛化;轧机机架(牌坊)的激光熔覆等。

(2)石油化工

以辽河油田、辽化、抚顺石化等为主要应用市场,发展石化离心压缩机、转子叶轮叶片、主轴颈、推力盘、转子叶轮等的激光熔覆;风机转子、壳体等的激光加工;螺杆压缩机阴、阳转子、缸体等的激光熔覆;汽轮机转子轴颈、轴

头等的激光加工;烟机静叶片、环体、壳体等的激光熔覆;海上钻井平台零件的激光熔覆等。

(3)汽车制造

以华晨宝马、沈阳金杯、长春一汽等为主要应用市场,发展汽车金属及非金属零部件的激光标记;车身用高强度钢材、普通铝、不锈钢等薄板、带材的激光切割;汽车齿轮、变速器、液压挺杆、喷油嘴等零部件和车顶、车门、发动机顶盖等车体部件的激光焊接;发动机阀座、车顶外壳与框架、钢套、曲轴、齿轮等零部件的激光表面处理等。

(4)其他行业

以锦州光伏产业基地和鞍山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为主要市场,发展电容器激光调阻;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激光精密焊接;集成电路激光划片;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激光划片;硅、锗、砷化镓和其他半导体衬底材料激光划片与切割;微电子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激光电镀;模具和模型激光快速成型等。

3.2、激光成套设备领域

针对切割焊接一体化、工件加工自动化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开发集成化、智能化的高性能激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激光打标机等先进激光加工成套设备以及其它高端精密设备。通过培育和引进华工激光、沈阳机床&鞍山宏源(合作)、森远&哈工大(合作)等相关领域的20余家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计划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

(1)激光切割机

以鞍山钢铁物流配送中心和荣信柔性输配电等企业为主要应用市场,发展碳钢和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塑料、有机玻璃和印制电路板等非金属材料的激光切割;各种硬度金属材料的无变形激光切割;金、银、铜及铝合金等高反射率材料的脉冲激光切割;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机电工件激光无模切割;模具的无接触硬化激光切割;圆锯片无应力激光切割等。

(2)激光焊接机

以东北各大汽车制造厂家、高端装备制造、电池焊接等为主要应用市场,发展激光切割和焊接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激光焊接;二极管激光光纤耦合;结构简洁紧凑激光焊接;敏感电子封装激光焊接;小尺寸、复杂焊缝器件激光焊接;大尺寸、三维器件激光焊接等。

(3)激光打标机

以瓦轴集团、鞍山高档服装和箱包市场、冶金配套的五金加工等为主要应用市场,发展各类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产品表面的打标,如不锈钢、铝合金、有机玻璃、陶瓷、塑料、合成材料、木材、橡胶皮革、纸品、电容、电感、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各类仪表和控制面板、钮扣、化妆品包装、食品包装、文具、工艺品、香烟、轴承、齿轮等。

(4)其它激光设备

包括激光雕刻机、激光快速成形机、激光热处理机、激光打孔机、钮扣专用激光打标机、雷管专用激光编码机、轴承专用激光编码机、缸套激光专用热处理机等。

3.3、激光高端应用领域

拓展激光技术在医疗、显示、生物、农业及其它行业中的应用,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通过培育和引进武汉楚天、沈阳新松、鞍山铭辉&东南大学(合作)等相关领域的10余家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计划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

(1)激光医疗

包括激光光动力疗法治癌;激光治疗心血管疾病;准分子激光角膜成形术;激光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激光美容术;激光腹腔镜手术;激光关节镜手术;激光碎石术;激光外科手术;激光在口腔、颌面外科及牙科方面的应用;弱激光疗法等。

(2)激光显示

围绕激光电视、激光投影仪、电子阅报栏、激光射灯等新一代激光显示技术及设备进行研发和生产。

(3)激光生物

包括激光处理种子;激光诱发作物遗传结构培育新品种;激光灭蚊虫类和螨类害虫;激光检测作物病因;弱激光调节蛋白质合成等。

(4)其它

包括创意激光;DNA排序扫描仪;成像技术系统;光谱仪;半导体激光器测量仪;激光数字照相、洗印;连续紫外激光印刷机;激光光通信和网络通信产品;节能半导体照明产品等。

3.4、激光材料与元器件领域

推进激光晶体、非线性晶体、激光用光学元件、各类调制器等激光基础材料元件及配套产品的开发,重点发展用于制造高端和新型激光器所需要的核心材料

及元器件。包括碟片激光器;二极管泵浦全固态激光器;大功率半导体、光纤激光器及准分子激光器;导光系统、过程监测和控制系统、喷嘴、浮动装置等激光器外围设备;激光电源、风机等配套产品等。通过培育和引进深圳普照、北京科佳信、鞍山雷盛&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等相关领域的20余家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计划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基于创意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Hawkins,2001)和产业聚集区的叠加效应(Porter, 1990),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也逐步提升。 表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功能和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文化创意网的资料整理。 1. 集聚区空间分布逐渐合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继2006年12月,北京市确认了第一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认定了第二批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至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累计达到21个。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影响行业具体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确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城八区及通州、大兴、怀柔等三个郊区,存在数量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8年北京市确认的第二批分布区域基本上覆

盖了北京市的城八区及所有远郊区县。在崇文、宣武、顺义、丰台、房山等区分别设立了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展创意产业将集聚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 2. 集聚区产业功能配置逐步优化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所确认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仅覆盖了九个大类中的七个大类。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原有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2006年确认的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中,没有专门的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没有专门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2008年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产业功能配臵不尽科学的问题。至此,北京确认的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而且更加重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新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了对工业设计、软件等行业的资源配臵力度,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行业,通过产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新确认的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构成北京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北京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数目众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产业集群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集合了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基本等同,都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他在1890年开始关注产业地理集聚现象。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首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可以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一是通过批量购买原料和集中制造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通过共享基础设计降低了单个企业的一般经济性成本开支,三是通过集中和批量销售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通过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也降低了组织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1]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表现和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意企业所需要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 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 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

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 糖酒业 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 与红河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XX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本试卷共有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判断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一、判断题(10 道) 1. 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和范围取决于发展集群的地方经济的能力,没有固定的规定。 正确 2. 市场驱动型集群所包含的外源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错误 3.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正确 4.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50亿-300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64个。 错误 5. 事实上,产业集群可能是单一的横向关联,也可能是单一的纵向关联。 正确 6. 湖北十堰汽配城是一种典型的销地驱动型产业集群。 正确 7. 产业的纵向关联是指围绕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筛选、加工、制造、组装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延伸。 正确 8. 产业关联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 正确 9. 中关村科技园是一类技术转化型产业集群。 错误 10.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64个。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烟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B. 云南省 2. 广西的铝资源没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关键原因是() B. 资源数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 3. 知识技术研发产业集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因素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 4. 在我国从研发到产业化投资强度大约为()。 A. 1:50 5. 产业集群的第一特征是()。 A. 产业关联 6. 以下各项属于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的是()。 D. 美国微软 7. 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是()。 A. 山西省

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透析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导读: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OFweek激光网讯: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焊接及表面处理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我国激光加工产业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激光这个高科技名词已经由“阳春白雪”变为了真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中国激光加工行业的现实。 激光作为新型光源,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及高能量密度等特点。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工业在全球发展发展迅猛,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通讯、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据统计,从高端的光纤到常见的条形码扫描仪,每年和激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 激光产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分布,上游主要包括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下游则以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仪器设备为主。国内激光市场主要包括激光加工设备、光通信器件与设备、激光测量设备、激光器、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元部件等,要应用则在于工业加工和光通信市场,两者占据了近7成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个国家级激光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研究机构;有21个省、市生产和销售激光产品,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有200多家。国内激光行业已形成激光晶体、关键元器件、配套件、激光器、激光系统、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环节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激光加工产业可以分为四个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四个产业带侧重点不同,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武汉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一些老工业基地及小企业基地,开始向高端制造领域转型。例如温州激光产业集群及鞍山大力发展激光产业等。 一、2020年武汉将成全球激光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的建设与发展

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的建设与发展 杨国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 一一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三而文化最核心二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创造力,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三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理念和实践,它推崇创造力,强调文化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通过创造力使文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中新产生的一类具体形态,是指相互关联的创意企业二创意工作者与相关机构在一定的文化地理空间里,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体三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四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相关企业二专门的供应商二服务商二关联产业中的企业二以及相关机构,如大学二标准制定机构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性集聚,它们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集群通过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其本身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也获得区域性的整体竞争优势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它产业组织形式难以比拟的三它的崛起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其自身对文化资源和创意的依赖三 1.创意集聚的 爆米花 效应三在集群的核心元素 创意的发展环境上,作为个人思想与社会文化互动的产物,创意一旦融入这种集群式的互动交流平台,便能形成 头脑风暴 ,把小创意变成大创意二单纯创意变成复合创意二单个创意变成系列创意,创意在聚集条件下产生的这种不规则扩张式变化已经无法用传统的 乘法效应 加以描述,我们姑且称之为创意集聚的 爆米花 效应三对于集聚区中的创意企业来说,除了能够在产业源头获得这种创意集聚的 爆米花 效应,还能够在后续业务发展中共享集聚区提供的行业基础设施二政策资源等软硬环境,以及相对完备的产 四761四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42、中国皮具产业集群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 43、中国玩具礼品产业集群 东莞市

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体系现状与发展

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体系现状与发展探究摘要: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在世界产业经济转型、国民经济 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理论研究正在逐渐完善。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创意产业集群理论的体系现状探究,以期为创意产业集群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其实践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文中指出已有研究亟待解答的整合与深化的阶段性发展问题。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集群;创意集聚区 abstract: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s the worl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ts theory research is gradually impro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the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the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provides guidance ba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to be solution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eepening the phases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clusters; creative gathering area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 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 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 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 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 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 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 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 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 期 ◆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 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 中技术、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

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策略研究

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策略研究 09国贸 X继云 140 一、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的产生原因 产业向沿海集聚是一种趋势,区城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种规律,鼓励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既有利于参与国竟争,又能带动内地发展,同时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产业向沿海集群是工业化、信息化、海洋开发及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发展趋势。农业经济是内陆经济,工业经济是沿海经济。 无论是先行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正在工业化的国家,所使用的资源还主要是陆地所储藏的资源。但是陆地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已大为减少,有的接近枯歇。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海洋,而海洋又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动力资源。 现代海洋开发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海洋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沿海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原有的港口城市获得提升,而且还会出现许多新的港口城市。由于临港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沿海经济的扩X。我国近代兴起的一些沿海城市与此有很大关系,它们推动了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如XX、XX、XX、XX、XX等。沿海虽然部分显性商务成本高,如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但隐性商务成本低:由于地处沿海交通便捷,水运费用低,信息灵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生产要素获得容易,市场容量大且距离近;一般说来沿海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同时政府服务

周到。这些隐形商务成本远远低于内地,所以总体来说沿海的商务成本大大低于内地,这就导致大里资本流向沿海。此外,沿海大多有大大小小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宜人;而一些内陆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生态脆弱,这些自然地理环境也构成产业向沿海集聚的一个因素。总之,上述诸因素都构成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向沿海集聚的原因。 二、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的有益经验 (一)地方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政府干预”和“市场作用”之间的矛盾。政府在产业集群培育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是一异常棘手的问题,往往会出现两种偏失。一种是政府的干预力度不够,因而缺乏实效;一种是政府的干预力度过大,形成对市场机制的破坏。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初期、在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在产业集群成长的外部环境改善等方面,政府积极的扶持和引导有助于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沿海发达地区成功的实践证明,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导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各地政府在营造区域创新环境、推动区域内外的金融、技术、信息服务等组织机构与本地产业合作、激励企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植性。 发展产业集群一定要注意其与本地社会的互动机制的培育,使其扎根于本土的历史和文化中,这样的集群才是长久而有生命力的。从沿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 * 张振鹏 马 力 [摘要]产业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发展模式。通过对伦敦、东京和迪斯尼公司产业集群的案例解析可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优异的环境、功能带动作用和文化的根植性三方面的共性特征;从竞争、资本积累和交易成本节约三个角度,可以归纳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内生机理。因此,政府应根据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辅以配套的制度安排作为外部推动力,以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群;内生机理;制度安排 [中图分类号]G124;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012X (2011) 02 0176(05)[作者]张振鹏,副教授,硕士,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 马 力,教授,博士,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 一、问题的提出 当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便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在现代生产价值链上,创意处在龙头地位,创 意在现代经济的各个产业中几乎无处不在。[1] 应运而生的文化 创意产业的迅速成长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其发展规模和水平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各国或地区之间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概念的诠释或理解的不同,致使发展思路不统一,发展模式也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对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的参与,都以强烈依赖当地复杂的劳动力市场的生产者密集网络为基础,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型总是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相联系。澳大利亚学者斯图亚特 坎宁安(S t uart Cunn i ngham )在文章 从文化产 业到创意产业:理论、产业和政策的含义 中分析了产业发 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多样化,并提出了集群理论(C l uster T heory),这一理论正在成为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参照。 集群 这一概念常常是通过像都柏林、谢菲尔德、纽卡斯尔、奥斯汀、赫尔辛基和安特卫普等城市对原有工业改造来实现的。城市原有的特征,如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和作为业余消遣的音乐收藏,就成了通过文化和创意的融合推动新经济 发展的崭新动力。[2] 由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成为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新趋向,同时也成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个产业从出现到繁荣都有其自身繁衍的轨迹,政策扶持可以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但决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主因。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存在一种最为经济的模式,发展模式都具有独特的形成机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不是一个盲目的偶然的选择,也不是对时尚潮流的追逐,而是其产业特点决定的。我们可以从成功的国际案例中发现文化创 17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企业衍生与创新网络演进的互动系统研究: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视角 (10Y J A 63011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加快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09CJ G Z66)和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 科技型企业衍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互动机制研究 (BS2010SF003)阶段性成果。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 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

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XX 年数字) 糖酒业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与XX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 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

中国产业集群经典案例剖析

中国产业集群经典案例剖析 案例一:产业转移推动下较快发展的中国女鞋之都 成都市具有悠久的制鞋传统和历史,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成都市制鞋产业得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鞋业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一系列包括鞋材、鞋业设计、鞋革与鞋业生产、鞋业销售等产业链也逐渐迁入中西部省市,促进了成都市鞋业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以生产女鞋为主的大型鞋业产业集群,2005年12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女鞋之都”荣誉称号。 一、“中国女鞋之都”-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概况 (一)鞋业产业集群以成都市武侯区为核心聚集了周边市、县的制鞋资源四川省成都鞋业产业集群,是我国重要女鞋生产基地。目前,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经过几次产业升级换代,形成了武侯区鞋都工业园区及其周边的温江市、崇州市、金堂县、三江市、新津市、双流市等市县的鞋业产业集群。武侯区是集群的核心集聚区,其主导产品为女鞋,生产企业达1100余家,占全市制鞋企业总数的80%以上,产量占全市鞋产量的90%以上。温江市、崇州市、金堂县、三江市、新津市、双流市等县市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规模,其中,崇州是四川皮革生产基地,集中了一批鞋革、鞋材生产企业;温江的童鞋、三江的布鞋也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新津、双流也聚集着一些鞋业加工配套企业。 (二)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女鞋产业基地 2005年,成都市已有制鞋企业1500余家,包括制革、鞋底、鞋楦、鞋材、制鞋机械及零配件等配套企业3000多家,注册商标和品牌300多个,其中20多个获得“中国真皮标志”等称号,从业人员近10万人,形成了配套成龙、产销一体化、年产皮鞋过亿双、年产值过70亿元的规模产业。作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武侯区聚集了成都80%以上的制鞋企业,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出口30多个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

243《商场现代化》2009年2月(中旬刊)总第566期 产业经济 一、引言 创意产业在微观上强调创意者的个人创造力,宏观上表现为各国政策性的设计、规划和推动。创意产业服务于许多产业的生产过程,能够实现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创意产业在对国民经济做出直接贡献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创造出潜在的社会经济价值。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也为那些具有文化和科技内涵的传统产业,提供了无限发展的潜力。因此,研究创意产业形成以及相应的促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意产业的定义 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就业机会的产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几大类,并涉及诸多行业。 三、创意产业的特点 创意产业把抽象的、无形的创意作为产业链的源头,改变了以往只有资本以及劳动力等实体才能生产的观念。它的兴起,刷新了传统的产业发展的演变趋势,在其各个环节都表现出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点。 1.创意产业以文化为源。创意产业是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这里文化才是创意产生的本源,只有将文化知识转化为创意,然后再附加到产品上去,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价值。也只有文化才能赋予产品创意,赋予产品更高的价值。创意产业以文化为魂,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构成了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和无穷魅力。 2.创意产业有巨大的延伸性。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可以延伸到许多产业部门。 3.创意产业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产业中有形资产较少,其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这就将其与知识产权紧密的联系起来。因此,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成为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方式。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将面临任意仿制和随意复制的混乱局面,整个产业都将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4.创意产品呈现智能化、特色化、艺术化的特点。创意产品是创意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电影、电视广播、录音带、音乐产业、出版业、视觉艺术产业等文化产品,是与新科技和传媒相结合的产品,达到大量生产并掀起全球性商品流动与竞争,而传统工艺或创意设计产品,可能为手工的、少量生产的产品, 它们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 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 1.文化资源集聚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化。(1)集聚性特征。文化资源空间集聚性是指文化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由于集聚能够产生集聚效应,因此,各种文化活动为追求集聚效应也需要在空间上趋于集中。这种集聚过程一旦开始,就极易形成循环因果式的促进集聚的力量,从而加速集聚过程,在某一空间上形成文化资源的高度集中。(2)专业化特征。处于某一空间区域内的文化资源一般都具有属于同一特定主题或具有直接上下游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性。正是这种专业化特征,才使集群内的各种资源之间产生紧密的共生、协作关系。(3)根植性特征。根植性来源于经济社会学, 其含义是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受当地社会关系的约束,嵌入于社会关系中。集群性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地理上集聚,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联系,这种地域性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2.创意产业集群利于创意萌生。对文化创意产业而言,保障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促进创意的萌生。而产业集群是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主要传播源和生产主渠道,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又加速了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同时,创意是地方风俗、文化惯例、道德观念等隐性知识交流、与异质碰撞互动的产物,这种交流与碰撞更容易产生在拥有共同知识背景的人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集群恰恰为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碰撞的空间上的可能性。 五、对策措施 基于以上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分析,我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不同,两者的发展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政策,因此政府在主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产业自身特性,制定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政策。 1.集聚与培养一批创意人才。由于形成、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光吸引企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吸引、培养创意人才。因此,建议在经济服务化水平较高和文化吸引力强的城市重点营造有利于其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平台和生活环境,来吸引创意人才。从长远看,还必须从功能导向、政策扶持、制度激励、文化消费等方面构建创意人才增量供给机制,培育本土化创意人才。 2.提高区域宽容度。创意经济发展应遵循 技术、人才、宽容的原则。因为技术、 知识和人力资本从根本上讲不是固定资本,而是流动资本,技术和知识随着认定流动成为流动因素。一个地区要在构建、吸引和持有创意产业的关键生产要素方面取得持久优势,必须具备开放性、多样性和宽容性。只有宽容的区域环境才能有效聚集众多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创意人才,进行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 郑玲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人事处 [摘 要] 创意产业不但可以为其他产业提供创新服务,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其他产业的创新能力,因此,研究创意产业形成以及相应的促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现象入手,利用传统产业集聚的理论来分析创意产业集聚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产业集群 形成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