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张静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张静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张静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张静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之上,为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

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

调查、记录和整理。(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五、教学用具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创设

师:新学期开学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你希望是学校做主选择校服的颜色呢?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生1:应该征求大家的意见,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生2:是啊,用大家喜欢的颜色做校服,我们会更喜欢穿校服,也会更好地投入学习。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选择哪种颜色做校服最合适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

师:我们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我们可以让班里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然后最喜欢红色的同学举手,记录人数;最喜欢黄色的同学举手,记录人数……依次进行就能统计好班里同学选择的情况,也就能看出全班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

师:在班里进行这样的调查,就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吗?为什么?

生1:虽然我们只是全校的一部分,但是其他班级的同学选择的结果也许跟我们是相同的,依此类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也应该是这样的。

生2:我觉得一般来说大家的眼光都差不多,我们班应该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

生3:学校就是由一个个像我们这样的班级组成的,我们班也是随机抽取的,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棒!现在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记录的结果回答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统计表及问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调查的方法,通过讨论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合理性,学会进行抽样调查】

2.教学例2。

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参加呢,你有什么办法来决定呢?

生:我们可以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就像我们投票选举班干部那样无记名投票。

师:好啊!请同学们写好自己的选票,老师要收起来了。

学生写选票,老师收齐。

师:写好选票之后,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生:我们应该进行唱票,有人记录,有人监督。

师:很好。看,老师这有几个同学记录的结果。(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的记录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位同学采用了不同的记录方法。第一位同学是画“正”字法记录,第二位同学是画“ 记录,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

师:是啊,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数据,可以是画“正”字,还可以是画任何自己喜欢的符号。

师:下面请大家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格中。

学生整理数据,完成表格的填写。

师:现在请大家谈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笔,最后整理数据的时候容易计算,比其他记录方法一个一个地数要简便,而且容易数对。

师:说得有道理,你们赞成吗?

师:看看表中的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

(陈小菲选票最多,应该选他参加比赛)

师:今天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参加投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如果学生能分情况答出来最好,如果不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情况考

虑:①这两个人都投票给王明明;②这两个人都投票给陈小菲;③这两个人分别投票给王明明和陈小菲)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的科学性】

3.教学“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完成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做一做”)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

生1:我们可以让大家分别举手选择表示自己最喜欢去的地方,然后把地点

和人数记录在表格里。

生2: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分类进行统计,最后填写表格。

生3:我们可以像刚才投票一样采用画“正”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最后填写表格。

……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如果在课堂上,我们怎样做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生:我们用举手的方法统计数据最快了,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因为大家都在这儿,分别举手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就分别来统计、记录好数据,一会儿回答问题。

师生进行收集、记录数据,填写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中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做一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学会了收集、记录和整理数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更喜欢数学了……今后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相信你们会更棒!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马琳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2 1 2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品味文中语言。 过程与方法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情感。 1 2 3 4 1 2、小组合作检查,交流生字预习情况 3、小组交流,你对草原的印象是什么 三、合作学习,发现再远的美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a.你发现了哪些美景 b.你觉得草原上哪种景物最美为什么

C.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 2、交流汇报,引导学习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 (1 (2 (1 (2 (1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一样。 四、情感升华 (1)师生合作读:同学们,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师读写景的部分)

草原上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上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草原上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设情激趣。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生:草原上有蓝天。 生:有马,有牛,有羊。 生:草原上有绿草。 师:同学们,说的真美,草原上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清清的水。还有壮壮的奶牛,肥肥的羊儿和奔驰的骏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风情。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吧。请坐。 1.听辨节奏。 ××︱×—︱××︱×—︱ 师:现在,我来打一条蒙古族歌曲节奏,你们能试着模仿吗?由强—弱。由弱—强。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来静静地听一首蒙古族歌曲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听着这首音乐,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前面练习的节奏呢? 生:(感受到了。) 师:好,这些节奏型就是这首乐曲中的基本节奏,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

曲的重点节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打这条节奏。《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好吗?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动)。 二、学习歌曲,走进音乐。 师:;同学们做的真棒,有点蒙古族感觉,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歌曲。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到底唱的是什么( 播放歌曲草原上) 师: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生:蓝天 生:羊儿叫 生:草原好热闹。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抒情,激动。 生:甜美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草原上》。 师:首先,来认认我们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3。 生:3. 师:这个又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5。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页 1 第 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

三年级下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习 知识点: 1、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一定要先把它们化成统一的面积单位再来比较。 3、面积单位的定义: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5、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练习 一、填一填 1、计算邮票的面积,用()作单位合适;计算课桌的面积,用()作单位合适;计算客厅的面积,用()作单位合适。 2、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周长是30厘米,它的宽是(),面积是()。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它的边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4、一张长方形纸,长10厘米,宽8厘米,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5、把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对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或()厘米。 6、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中,周长最长是()厘米,此时长方形的长为()厘米。 7、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教室的面积约60(); 双人床床垫的面积约3(); 大树高8(); 小明身高145(); 火柴盒的面积约12();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16() 课桌面的面积是24()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9() 笔记本的大小是24() 黑板大小是4() 讲台桌面是50() 篮球场是420() 二、 (1)在()里填上“>”“<”“﹦”。 60平方厘米()6平方分米 5平方米()500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3平方米 88平方分米()5平方米 6平方分米() 60平方厘米 9000平方厘米() 9平方米 (2)单位换算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7平方米=()平方分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25平方米=()平方分米 600厘米=()分米=()米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迂回渲染勾勒新鲜明朗渲染勾勒低吟回味翠色欲流一碧千里;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的意思,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下笔赞美草原的美丽。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美景,品味、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情导入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听一听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地方?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三年级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草原 课题:草原上 主备人:王萍审核人:备课组长:鲁琳琸学校:赊店镇中心学校 课时划分: 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歌 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教学重点: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通过各种创编活动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创编活动(编配节奏及编唱旋律)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草原放牧》; 2、初学歌曲《草原上》; 3、认识二分、四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初学歌曲《草原上》 1、导入:今天,我们要-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3、听后讨论交流。 师: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4、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草原的歌并唱一唱。 5、再听,思考:这首歌曲有特点? 6、分析歌曲节奏。 观察一下:这首歌曲里,用了一些什么节奏? (二分和四分节奏 ) 7、听音乐, 拍打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歌曲情绪与节奏类型的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8、实践活动: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9、再次播放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0、演唱歌曲《草原上》,指导学生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 三、欣赏《草原放牧》。 1、过渡语: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内蒙古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2020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22分) 1、( ),就是它们的面积。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周长是()。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 3、4平方米=( )平方分米8公顷=( )平方米 500公顷=( )平方千米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9平方千米=( )公顷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明身高132 (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 )。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 (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42 ( )。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一张课桌高6()。一台电视机的屏幕是20()。一枚5角硬币面积大约15( ) 。广场的面积约是40( ) 。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 ),周长是()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16分)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2、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3、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4、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5、用8厘米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6、一个长方形,长5分米,宽4分米,它的面积是20分米。()

7、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 ) 8、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增加2厘米,面积也就增加2平方厘米。( ) 三、在 里填上“>”“<”或“=”。(8分) 2公顷 ○ 1900平方米 3平方千米 ○ 30公顷 500平方分米 ○ 5平方米 4000平方米 ○ 4公顷 70平方分米 ○ 7米 500平方厘米 ○ 60平方分米 8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 4平方米 ○ 400公顷 四、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2分) 周 面积: 面积: 五、解决问题。(42分)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0米,宽是长的一半。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它的面积是多少? 2、有一块正方形地砖,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草原上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教学重点: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通过各种创编活动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创编活动(编配节奏及编唱旋律);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草原放牧》;2、初学歌曲《草原上》;3、认识二分、四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初学歌曲《草原上》 1、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3、听后讨论交流。 师: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4、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草原的歌并唱一唱。 5、再听,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6、分析歌曲节奏。 观察一下:这首歌曲里,用了一些什么节奏?(二分和四分节奏) 7、听音乐,拍打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歌曲情绪与节奏类型的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8、实践活动: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9、再次播放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0、演唱歌曲《草原上》,指导学生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蒙古人,唱唱蒙古歌。 三、欣赏《草原放牧》。 1、过渡语: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内蒙古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2、教师简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及作品情况,激发学习兴趣,帮助了解内容。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脉络。 4、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悟草原美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欣赏着草原的美景,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明确目标:是啊,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此浓郁的民族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草原,领略它如画的美景和独特的风情。齐读课题。 3、预期效果:希望同学们用心读书,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任务呈现: (1)本文的作者是谁?请简单介绍一下。 (2)生字新词你会读吗?自读一次,齐读2次。

(3)课文读通顺了吗?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介绍本文的作者老舍。 (2)齐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节读课文,强化生字新词。 任务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任务呈现:浏览课文,思考: (1)课文哪段写草原美景,哪几段写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2)第二部分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批注在书上。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师生交流,板书。 任务三: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 1、任务呈现: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 (1)从哪里感受到草原的美? (2)把你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读书,勾画,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1)天空可爱 A.在作者的心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以“草原上”为主题,介绍了我国内蒙古地区的名歌及独具特色的筷子舞,并安排了与主题情境相关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俗民情,感受蒙古族音乐和舞蹈的独特风格与艺术魅力,从而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学会演唱《可爱的羊群》这首歌曲,尝试着学唱本首 歌曲的曲谱。 2、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动。 3、能学会简单的筷子舞,感受蒙古族筷子舞的独特韵味,掌握简单的击筷动作, 并随乐表演舞蹈。 教学重点: 1、边演唱《可爱的羊群》边跳简单的筷子舞。 2、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教学难点: 学跳筷子舞。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听这段音乐,猜猜你到了哪里? 1、听《赛马》片段 师:从乐曲中你能感受到草原上的人们在干些什么? 2、介绍“那达慕”大会 师: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一望无边的蒙古草原上,是一个以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好伙伴,又称“马背上的民族”,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都有赛马的项目呢! 二、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 师:瞧!小马站到了起跑线上,我们来听听他们的马蹄声! 1、听一听、学一学(感知) *出示三匹小马图片,听课件音效 师:你能用声音模仿出马蹄声吗? (先让学生试试看,再出示字幕!只要接近马蹄声即可) 2、看一看,拍一拍(认知) 师:你认为哪匹小马能获得冠军? 师:我们来看看小马跑的脚印,找找原因? *出示三匹小马节奏谱 2/4×××|×××|××××|××××| ×·×××|×·×××|×·×××|×·×××| ×·××·×|×·××·×|×·××·×|×·××·×| 师:是谁帮助了第三匹小马获得了冠军呢?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试卷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试卷 一、想一想,填一填(30分) 1、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3、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4、边长是5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平方米,合()公顷。 5、面积是36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地,长是120米,宽是()。它的周长是()。 6、一个长方形,宽是8米,长比宽多5米,周长是()。 7、我家的客厅长约()米,宽约()米,面积是()平方米。 8、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9、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10、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600米,宽500米,面积是()平方米,合()公顷。 1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00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合()平方米。 12、()平方分米=12平方米8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8公顷=()平方米300000平方米=()公顷 482公顷=()平方米18平方千米=()公顷 5000公顷=()平方米750000平方米=()公顷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黑板的面积是6米。() 2、物体的大小就是面积。()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5、面积比周长大。() 6、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一定相等。() 7、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 8、50平方米比50米大。() 9、用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量一定比用公顷作单位的数量大。() 10、12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面积和面积单位) 姓名:成绩: 一、填空(22分) 1、(),就是它们的面积。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周长是()。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 3、4平方米=()平方分米8公顷=()平方米 500公顷=()平方千米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9平方千米=()公顷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明身高13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课桌面的面积约是42()。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一张课桌高6()。一台电视机的屏幕是20()。一枚5角硬币面积大约15()。广场的面积约是40()。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周长是()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16分)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2、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3、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4、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 5、用 8 厘米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 6、一个长方形,长 5 分米,宽 4 分米,它的面积是 20 分米。 ) 7、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 ( ) 8、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增加 2 厘米,面积也就增加 2 平方厘米。 ( ) 三、在 里填上“>”“<”或“=”。(8 分) 2 公顷 ○ 1900 平方米 3 平方千米 ○ 30 公顷 500 平方分米 ○ 5 平方米 4000 平方米 ○ 4 公顷 70 平方分米 ○ 7 米 500 平方厘米 ○ 60 平方分米 80 平方分米 ○ 1 平方米 4 平方米 ○ 400 公顷 四、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2 分) 4m 12cm 32cm 周长: 周 长 : 面积: 面积: 五、解决问题。(42 分)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 60 米,宽是长的一半。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 少?它的面积是多少?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设计思想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分析 遥墙中心小学杨全凯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下册P70——76的内容。 本节课在新课标中属于空间与图形一方面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等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及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空间形式的认识上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基础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理解理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是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是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必须学扎实。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课本安排了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课本、练习本和树叶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面积概念的实质。本节课学习的常用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通过学生看、量、估算等

手段,既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形状、大小等空间观念,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 在教材处理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情境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最熟悉的事物,回忆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窗户的面),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观察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 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可能会有二种答案:用观察法比较,用重叠法比较,若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追问,如果两个长方形没法通过重叠法比较,那时该怎么办?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经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光明小学姓名:邢欣 一、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草原》 二、教案背景:《草原》一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写景的课文,草原的生活离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如何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呢?上课伊始,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主。学生掌握感受情感的方法后,自行讨论处理“相见、款待、联欢、话别”等情节,培养体味人物情感的能力。在授课结束前最后一个环节安排想象今天草原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此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之的特点,采用“帮、扶、放”的教学策略,切实贯彻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三、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体会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体会本文选词用语的准确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草原上教案

一、教学内容:《草原》《草原上》︱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歌曲《草原上》的学习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草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歌唱教学模唱,模仿 3)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的学习能有感情的演唱出《草原上》 三、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甜美抒情的情绪: 四、教学难点把握歌曲演唱的连贯性, 五、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钢琴 一:导入:, 1.播放蒙古大草原图片创设教学情景 今天老师呢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那的景色那的人们的生活(出示草原图片伴奏音乐草原上)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跟着《草原上》的伴奏音乐,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景,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之美) 【设计意图】本歌曲本身就是个非常动听成功的歌曲,让学生第一时间来感受歌曲的美感,环节设计2: 1)学生先聆听第一次,然后要求学生听完歌曲后讲述画面, 2)播放画面蒙古大草原,比较学生所讲出的画面情景创设情景。(可以多听一次) 二.点题 同学们刚刚播放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 对大草原、牛羊蒙古包…………大家觉的那里的景色美吗?/很美。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和草原有关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六页今天学习《草原上》 三、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刚刚我们已经听了一次歌曲的旋律,现在再来听一次听完后请你说出你的感受(播放歌唱版本《草原上》) 请说说你的感受,你听完了感觉怎么样?很美,很好听我仿佛看到了………… 2、读歌词(了解歌曲中是怎样描写草原风景的) 1)老师有感情的带读歌词,(效果是在读歌词过程中去感染学生) 2)学生模仿跟着老师再读一遍歌词、有感情的读 3)再一次聆听歌曲(进一不感受歌曲的情绪) 在过门笛子吹响的时刻像学生们述说:一个美丽的草原,蓝天是那么的高,太阳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很美很美……草原上有羊儿马儿在奔跑,…………请听(说的过程中注意要绘声绘色的,有感情的说故事以便符合曲子过门音乐的音乐气氛) 4)学唱歌曲 大家可以看到歌曲很短,我们刚刚已经听了几次都已经很熟悉了现在我们来学唱歌曲 5)带着学生跟着老师的钢琴演唱,注意唱的时候不要大声,大家要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教学设计】 16、草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是我忍不住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同学们想看一看吗(展示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里 2. 42年前老舍先生再去草原参观访问的时候,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让我们乘坐老舍先生的汽车一起去领略草原的美景。(板书:草原) 3.齐读课题。 二、录音范读,了解主要内容 1.听课文朗读。 2.谈话作者写了草原的景,还写了草原的人。哪些自然段写景,哪些自然段写人呢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三、学习第一部分

过渡: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别忘了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 1.学生读书,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哪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学生读后针对句子进行体会) (1)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你眼前,是一片绿色,再往远一点看,还是绿色,再远一点,也还是绿色。放眼望去这草原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向天和地相接的地方。你们看到了吗自己去读一读这句话,把一碧千里的场景给读出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茫茫是什么意思吗 (2)还有谁继续来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绿色与白色的搭配是多么美啊!我们一起来读,起。 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羊群比作大花) (3)还有谁想读喜欢的句子,起来读一读。 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黑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这位同学真是好眼力,一下子就找到了写草原美景的点睛之笔,不过,老师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一个疑问,翠色欲流它流了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欲:将要。将要流却没有流。)为什么又说轻轻流入云际呢同桌的同学相互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有学过国画的同学没有(讲“渲染”的意思)最后轻轻流入云际。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翠色”吗还记得学过的《翠鸟》一文吗刘老师联系翠鸟这片课文,我觉得这个翠绿比一般的绿更多一些鲜亮、绿得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像要流下来了,这就是“翠色欲流”。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肥西县山南学区吕楼小学陈家法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学期 3、课时:两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草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教育出版社)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内蒙古草原的风景和热情好客的蒙古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祖国土地上的那些优秀的民族和美丽的西部文化,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 执教:中和小学董晴晴 课题:《草原上》 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草原放牧”单元 设计思路: 1、“声一一景一一■情”统一,突出教学方法的独特性。 运用“声一一景一一情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课程价值有机地融于教学的目标与各教学环节,突出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特色。 2、准确选择音乐元素开展活动,突出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有效运用音乐要素,突出音乐性。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 3 5 6'听辨游戏;改变音 乐要素(速度与节拍)的演唱活动“草原的一天”;音乐聆听情境中的呼吸训练;“声、景、情”结合的歌词朗诵与声音指导活动活动。通过有效的使用音乐要素学习音乐,凸显了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3、分层体现“唱会、会唱、唱好”,突出唱歌课特点。 本课设计,分层次解决了“唱会、会唱、唱好”的唱歌课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儿童的形象思维与感性认知的学习特点,整个教学流程中都贯穿着“善于用声、巧于塑景、精于传情” 的思路,把气息训练融于主题弥漫之中,在歌词学习中指导学生运用连贯的声音表现形象,改变音乐要素,对比不同演唱方法带来的形象化变化,巩固学习目标理解,都充分考虑了本节课属于唱歌课的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2、听辨“ 3 5 6”,体验蒙古族民歌旋律特点。 3、改变《草原上》歌曲的音乐要素,表现不同的草原情境,对比理解音乐形象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听辨“ 3 5 6” 3、表演《草原的一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2、听辨“ 3 5 6”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钢琴、PPT课件、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2分钟) 1、学法:声一一'景――情 2、内容:播放《草原上》前奏,想象情境。 3、步骤: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一段音乐,你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呢? (2)学生聆听,讨论并启发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3)再听歌曲前奏,用动作表现。 4、学习要求: 安静地聆听,能用优美、舒展的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本环节设计意图: 1、用歌曲前奏导入,体验音乐意境,感受“优美、宽广”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测试题 年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27分) 1、()或者()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常用的测量土地面积单位有()。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周长是()。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 3、5平方米=()平方分米 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平方千米=()公顷 20000公顷=()平方米 20000公顷=()平方千米 15平方千米20公顷=()公顷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明身高132 (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 )。 广场的面积约是40( )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42 ( )。 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一张课桌高6()。 一台电视机的屏幕是20()。一枚5角硬币面积大约15( ) 。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 ), 周长是()。 二、判断(对的画“ √ ”,错的画“X”)。(16分)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2、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又是10平方厘米。() 4、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5、用8厘米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6、一个教室的面积是48米。() 7、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 8、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增加2厘米,面积也就增加2平方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8分) 2公顷○ 1900平方米 3平方千米○ 30公顷 500平方分米○ 5平方米 4000平方米○ 4公顷 70平方分米○ 7米 500平方厘米○ 60平方分米 80平方分米○ 1平方米 4平方米○ 400公顷 四、选择:(12分) ⑴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比较() a.面积单位大 b.长度单位大 c.无法比较 ⑵一个长为4米,宽为20分米的长方形面积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