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中医药保健处方

儿童中医药保健处方

儿童中医药保健处方
儿童中医药保健处方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处方(一)

(儿童积滞、腹泻的保健方法)

1、积滞

积滞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1)中药治疗验方:高良2g,槟榔4g,共研细末,敷脐中,纱布覆盖固定,每日一次。用于脾虚夹积证。

(2)中成药疗法:口服小儿健脾丸,每次一丸,一日

2次,开水送服,用于脾虚夹积证者。

(3)推拿治疗:捏积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反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5次,但捏第3次时,每捏3把,将皮肤捏起一次。每日一次,连续6天为一疗程,休息

1天,再作下一疗程。

(4)按摩:

1、由于食积是儿童感冒的基础,经常食积的孩子,可应用推脾土穴、揉板门穴加以调整。脾土穴在大拇指桡侧面,采用平推的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每次推100~200圈左右,可健脾助消化。

2、摩腹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果孩子便秘、便干,用全掌腹面或四指腹面轻贴腹部,以脐为中心,作环形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法,每次100~200次,具有健脾和胃、化食通便的功能。如果拉稀,方法同上,但要逆时针去揉。

(5)调摄护理与预防:严格控制饮食,禁食肥甘厚味,定时定量进食,饮食应易消化并丰富营养;有呕吐者以生汁数滴加入少许糖水饮服;腹胀痛时可揉摩脐部,脾虚者常灸足三里;保持大便通

畅,如有便秘者可以蜂蜜10~20ml冲服,3天以上未大便者可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2、腹泻

(1)宝宝腹泻时的饮食要适当减量,吃辅食的宝宝要以吃面汤、米汤、米粉为主。

可以把面炒微黄,把炒面、细丝做成面汤,再把丝挑出后喂宝宝,炒后的面易消化,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补肚子”(注意,患湿热泻的宝宝不可加丝)。还可以煮苹果水喝,蒸苹果吃也有止泻作用。要忌吃鸡蛋、鱼、肉类、油炸及油腻食品、奶油、含糖量高的饮料、点心等高蛋白、高脂肪、多糖的食品,还有蔬菜,因为蔬菜中的粗纤维可加重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减少奶量,妈妈不可吃辛辣、油腻食品。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把奶粉换成适用宝宝腹泻期的不添加乳糖的豆奶粉。

(2)对于风寒泻、脾肾阳虚泻患儿,可将盐炒热或用微波炉加热,再用纱布将热盐包好,放在宝宝肚脐上热敷,一次10-15

分钟,一天2-3次,切记温度要适中,千万不要烫伤宝宝娇嫩皮肤。对于平时吃肉多,造成伤食泻的幼儿除要适度节制饮食外,还可以煮山楂,喝水、吃山楂;一岁左右的宝宝可吃王氏保赤丸或婴儿健脾散。

(3)假如宝宝腹泻严重,大便次数多,小便明显减少,为防止脱水,要注意给宝宝口服补液,在开水中加适量的糖和盐,制成淡淡的糖盐液喂宝宝,因为小肠对糖盐的吸收好,可缓解脱水情况。给宝宝喝面汤或米汤时,加盐即可,不必加糖。补液后,细心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平时差不多就可以了。

(4)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腹部、背部和双脚的保暖,不要让宝宝养成光着脚丫玩耍的习惯。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处方(二)

(儿童湿疹的中医保健指导)

很多婴幼儿在天气热的时候都会产生湿疹,湿疹让宝宝难受,让父母也更难受。目前还没有一款对湿疹很有效又无副作用的西药。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湿疹宜治养血祛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这里小编给您推荐4个安全有效的中药方,让您的宝宝免受湿疹之苦。

验方一:

组成:生首乌15克、徐长卿6克、蝉蜕6克、金银花6克、野菊花6克、苦参6克、生甘草5克、地肤子6克、白藓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苍术3克、茵6克、黄芩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喂奶的婴儿由母亲服用,经过奶水便可得到治疗;已断奶的婴儿,可每日服3—4次,少量频服。治疗7—14天左右,可好转。

适当配合外洗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可用金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蛇床子10克、生甘草6克。干性湿疹可洗患处,每日2—3次;湿性湿疹外洗后再涂黄柏软膏(黄柏粉3克、煅石膏粉9克、枯矾4。5克、青黛3克,加菜油适量调和),每日3—4次外用。

验方二:

组成:服方野菊6克银花6克车前草9克生甘草5克地肤子9克白藓皮6克米仁9克茯苓皮9克苍术6克川柏4克生首乌9克干蟾皮4克;外洗湿敷方蛇床子9克银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湿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约10分钟。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抗敏。

主治:婴儿湿疹,头面部为甚,以水泡、糜烂、渗液为著,瘙痒不宁。

验方三:

组成:苍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军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

用法: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此为2~3岁患儿用量,1岁以下患儿减量1/3。

功用:解毒祛湿,消疹退斑。

主治:婴幼儿湿疹,症见前额、面部布满丘疹样湿疹,有黄色分泌物渗出,或全身处均散见,指纹紫红,舌润苔薄白。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处方(三)

(儿童疳证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积滞伤脾

【证见】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烦躁口渴,乳食减少,或多吃善饥,或食则呕吐,腹满拒按,大便干结,或溏泄臭秽,小便黄浊,或午后潮热。舌苔厚腻,脉象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消积理脾。

【方药】

1.主方消疳理脾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神曲6克,麦芽12克,槟榔10克,皮3克,独脚金12克,山楂10克,鸡金6克,胡黄连6克,使君子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积滞甚者,加三棱6克、莪术6克。若积滞化热者,加黄连6克。脾虚者,加党参12克,白术10克。

2.中成药

(1)肥儿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1~2次。3岁以小儿酌减。空腹服。

(2)消积健儿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3)保儿安冲剂,冲服,每次5—10克,每日2次。3岁以小儿酌减。

3.单方验方

(1)疳积散

处方:鸡金30克,神曲、麦芽、山楂各100克,研成细末。每次1.5—3克,糖水调服,每日3次。

(2)蟾蜍散(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

处方:蟾蜍去脏,焙干研末,每次1.5—3克,糖水调服,每日3次。

脾气虚弱

【证见】形体枯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纳呆厌食,食而不化,脘腹膨胀,或有低热,或四肢不温,便溏不化。舌淡苔白腻,脉濡细滑,指纹淡紫。

【治法】健脾消积。

【方药】

1.主方启脾散(秉成《成方便读》)加减

处方: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莲子12克,山楂10克,麦芽12克,五谷虫6克,皮3克,砂仁3克(后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气弱少力,加黄芪15克。肢冷者,加熟附子6克、肉桂3克(煽)。便泄不止者,加肉豆蔻6克。

2.中成药

(1)启脾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3次。3岁以小儿用量酌减。

(2)扶脾散,口服,每次15—30克,每日2次。3岁以小儿用量酌减。

(3)肥儿糖浆,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处方(四)

(小儿厌食中医药保健指导)

小儿厌食是以小儿长时间食欲减退或消失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种儿科疾病。临床多见纳呆、挑食、偏食、不思饮食或拒食。

1.生活起居: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加体质。合理喂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小抓起,婴幼儿尽可能母乳喂养,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和补品,定时定量、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品种、荤素搭配。

2. 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创造好的吃饭气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协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3. 饮食调养

(1)山楂麦芽粥:生山楂、炒麦芽各6~10克,粳米50克。先将山楂、麦芽煎水,然后用此水入粳米煮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每日1~2次,连服数日。适用于乳食不节型小儿厌食。

(2)山药糯米粥:山药20克,莲子20,糯米30克,文火煮成稠粥,每日1次。长期服用能达健脾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

4. 厌食的推拿

1).捏脊疗法:连续6天是1个疗程,每次捏拿10遍,多用于虚证,上午做效果最佳。

2).推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连续100~300次。有健脾胃、进饮食、除湿热之功效。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处方(五)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一)家庭保健

1.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儿,在治疗上方法很多,在宝宝被感染的阶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对症治疗,服用一些常用的感冒药物。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宝宝具有体质虚弱的特点,因此,清热苦寒的药物不宜久服,解热退热的西药量也不宜过大,如果出汗太多,宝宝的体质就会更加虚弱。

2.在宝宝疾病恢复期,要注意补气固表,增强免疫力,使“正气存,邪不可干”,以达到增强体质、减少反复感染的目的。

3.可居家采用一些简单易行、可行性强的治疗方法,如对于流涕、鼻塞的宝宝,可取羌活、荆芥、柴胡各15g,加连须葱头100g 及连皮生15g,用水煎煮20分钟;然后,将药液置于浴盆中,待水温适宜后给宝宝进行洗浴,每天1次。

4.可采用中医手法治疗,选用特定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身体免疫功能,平衡阴阳,祛风解表。(1)对于感冒发热不退的宝宝,可推天柱,清天河水,推下六府;(2)对于伴有咳嗽的宝宝,可加运八卦,揉天突,揉膻中各100次;(3)对于流清涕、鼻塞严重的宝宝,可推三关穴200次,揉迎香穴50次,拿肩井穴5次。(4)另外每天通过揉捏脊,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强,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每天3-5次。

5. 对经常容易出汗的易感儿,平时可常服用一些“玉屏风散”,以达到固表止汗、补气的作用。时常用红枣、薏米煮粥给(二)饮食调理

本病患儿的特点是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体质均较虚弱。因此,除采用中西药综合治疗外,认真做好饮食调理是稳定病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一环。

芡莲杞子瘦肉煲:莲子肉50克,芡实50克、枸杞子50克,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