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会计准则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练习题

《企业会计准则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练习题

《企业会计准则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练习题
《企业会计准则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练习题

第1部分判断题

题号:QHX019374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 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

A、对

B、错

题号:QHX019375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8. 对于同时包含与资产相关部分和与收益相关部分的政府补助,应当区分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应当整体归类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A、对

B、错

题号:QHX019376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0. 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企业应当将对应的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A、对

B、错

题号:QHX019377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8. 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的,企业应当以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相关借款费用。

A、对

B、错

题号:QHX019378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3. 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其他收益”项目,反映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

A、对

B、错

题号:QHX019379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9.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是直接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A、对

B、错

题号:QHX019380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4. 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相应的所有者权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

A、对

B、错

题号:QHX019381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5.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的金额计量。

A、对

B、错

题号:QHX019382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2.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只需要在账外备查登记。

A、对

B、错

题号:QHX019383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7.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直线法分期计入损益。

A、对

B、错

题号:QHX019384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6. 企业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的,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A、对

B、错

题号:QHX019385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1. 2017年1月1日企业以后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A、对

B、错

题号:QHX019386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 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的,企业可以以借款的公允价值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并按照直线法计算借款费用,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借款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递延收益在借款存续期内采用直线法摊销,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A、对

B、错

题号:QHX019387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5. 企业取得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相关递延收益余额一次转入其他收益。

A、对

B、错

实务操作

9. 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其他收益;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

A、对

B、错

第2部分单选题

题号:QHX019389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府补助的是()。

A、政府对企业的无偿拨款

B、行政无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

C、增值税出口退税

D、税收返还

实务操作

21.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A、资本法

B、资本法或收益法

C、收益法中的总额法

D、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或净额法

题号:QHX019391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0. 关于政府补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进行的资本性投入不应作为政府补助

B、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不需进行账务处理

C、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D、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题号:QHX019392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0. 小微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时,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应交增值税,如其销售额满足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时,应当将免征的税额转入()科目。

A、营业外收入

B、其他收益

C、其他业务收入

D、主营业务收入

题号:QHX019393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5. 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初始确认时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资产账面价值

B、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C、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D、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题号:QHX019394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2.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计量。

A、公允价值

B、名义金额

C、账面价值

D、重置成本

题号:QHX019395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7. 企业取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采用总额法核算,应当计入()科目。

A、营业外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其他收益

D、主营业务收入

题号:QHX019396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3. 企业取得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科目。

A、营业外收入或资产处置损益

B、其他业务收入

C、其他收益

D、主营业务收入

题号:QHX019397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6. 甲企业收到了政府给予的自然灾害补助资金200万元,采用总额法核算,甲企业的会计处理是()。

A、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B、冲减营业外支出

C、直接计入其他收益

D、直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题号:QHX019398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9. 2×16年9月20日,甲公司取得当地财政部门拨款2000万元,用于资助甲公司2×16年9月开始进行的一项研发项目的前期研究。预计将发生研究支出5000万元。项目自2×16年9月开始启动,至年末累计发生研究支出1000万元。2×16年12月31日递延收益的余额为()万元。

A、0

B、400

C、1600

D、2000

题号:QHX019399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8. 丙企业生产一种先进的模具产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该企业的这种产品适用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即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然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返还60%。2×16年1月,丙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200万元。2×16年2月,丙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税额120万元,选择总额法处理。丙企业2×16年2月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A、确认营业外收入120万元

B、确认递延收益200万元

C、确认营业外收入200万元

D、确认其他收益120万元

题号:QHX019400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9. 关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总额法下,收到政府补助款最终全额确认为收益

B、会计处理的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作为相关成本费用损失的扣减

C、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

D、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一定计入营业外收入

题号:QHX019401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3. 2×16年1月5日,政府拨付A企业900万元财政拨款(同日到账),要求用于购买大型科研设备1台用于某科研项目(非日常活动,且该项目2×16年处于研究阶段)。2×16年1月31日,A企业购入大型设备(假设不需安装)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实际成本为960万元,其中60万元以自有资金支付,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企业采用总额法进行处理。上述业务影响2×16年度利润总额的金额为()万元。

A、-82.5

B、-5.5

C、-170.5

D、-88

题号:QHX019402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3. 2×16年4月,甲公司拟为处于研究阶段的项目购置一台实验设备。根据国家政策,甲公司向有关部门提出补助500万元的申请。2×16年6月,政府批准了甲公司的申请并拨付500万元,该款项于2×16年6月30日到账。2×16年6月5日,甲公司购入该实验设备并投入使用,实际支付价款90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按5年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采用净额法进行处理,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因购入和使用该台实验设备对2×16年度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为()万元。

A、-40

B、-80

C、180

D、-90

题号:QHX019403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14. 甲公司是上市公司,乙公司是甲公司的控股股东。2×16年,乙公司与甲公司及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达成三方协议,由乙公司先支付给县政府5000万元,再由县政府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形式支付给甲公司。下列关于甲公司收到县政府拨付的5000万元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应确认其他收益5000万元

B、应确认资本公积5000万元

C、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

D、应确认递延收益5000万元

第3部分多选题

题号:QHX019404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5. 下列关于政府补助会计处理说法正确的有()。

A、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

B、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C、补偿的成本费用是营业利润之中项目的属于日常活动相关政府补助

D、与日常销售行为密切相关的属于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

查看答案

题号:QHX019405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7. 下列关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只能采用总额法核算

B、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

C、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直线法分期计入损益

D、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查看答案

题号:QHX019406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8. 关于政府补助的计量叙述正确的()。

A、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

B、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该项补助是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拨付的,才可以在这项补助成为应收款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应收的金额计量

C、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D、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名义金额计量查看答案

题号:QHX019407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31. 政府补助准则中,下列关于政府补助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A、政府补助是无偿的

B、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

C、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的经济资源

D、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不属于政府补助

查看答案

选项C不正确,对于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方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题号:QHX019408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29. 下列关于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由于低价销售给军队一批粮食而收到的政府给予的补助不属于政府补助

B、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C、因购买长期资产属于公益项目而收到政府给予的补助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D、我国的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

查看答案

题号:QHX019409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

32. 下列关于政府补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果蔬加工工艺学复习题

1、什么是非酶褐变 非酶褐变是指在没有酶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褐变称为非酶褐变。 2、什么是加压杀菌 是在完全密封的加压杀菌器中进行,靠加压升温来进行杀菌,杀菌温度在100°以上3、什么是分段冷却 4、什么是脱气 脱气是去氧或脱氧,亦即在果汁加工中除去果汁中的氧。 5、简述影响果蔬干制速度的因素。 6、简述碱液去皮的原理。 其原理是是利用碱液使表皮和表皮下的中胶层皂化溶解,从而使果皮脱落、分离。绝大部分果蔬(如桃、梨、苹果、胡萝卜等)表皮是由角质、蜡质、半纤维素等组成的,果皮与果肉的薄壁组织之间主要由厚角组织组成,在碱的作用下,容易溶解 7、简述影响罐头杀菌的主要因素 ①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的微生物抗热能力有很大的差异,而芽孢又比营养体更加抗热,即嗜热性最强。食品中细菌数量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芽孢存在的数量,即数量愈多,在同样的致死温度下所需时间愈长。 原料的新鲜程度、从采收到加工要及时,加工的各工序之间要紧密衔接,工厂要注意卫生管理、用水质量以及与食品接触的一切机械设备和器具的清洗和处理, ②食品的性质和化学成分 在pH值以下的酸性或高酸性食品中,酶类、霉菌和酵母菌这类耐热性低的作为主要杀菌对象,所以比较容易控制和杀灭。而pH值以上的低酸性罐头食品,杀菌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仍然活动而且产生孢子的厌氧性细菌,这类细菌的孢子

抗热力是很强的。 ③罐头在杀菌锅中的位置 在采用静止杀菌时,由于罐头在杀菌过程中固定不动,所以罐头在上、中、下都受热不匀,易发生受热过度或杀菌不彻底的现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回转式杀菌方法。 8、简述葡萄的自然干制技术 9、论述硫处理在果蔬加工上的应用 (最后一行,2.后面的东西不是) 10、论述罐头保藏的机理 11、什么是烫漂 烫漂即是将预处理后的新鲜果蔬原料在温度较高的热水、沸水或常压蒸汽中进行短时间处理的工序 12、什么是食品败坏 13、什么是巴氏杀菌 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一般在60~82℃)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14、什么是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水分与食品结合程度(游离程度)。水分活度值越高,结合程度越低;水分活度值越低,结合程度越高。水分活度数值用Aw表示的,水分活度值等于用百分率表示的相对湿度,其数值在0-1之间。溶液中水的蒸气分压P与纯水蒸气压Q的比值,Aw=P/Q 。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电子政务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电子政务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一站式服务大厅” 2:安全岛 3:VPN 二、单选题 1:电子政务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 经济发展 B. 现代信息技术 C. 社会进步 D. 政府职能优化 满分:2 分 2.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以()为主的管理。 A. 控制结果 B. 过程控制 C. 间接控制 D. 直接控制 满分:2 分 3. ()主要是指凡是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控制起执行的过程。 A. 数据流 B. 电子流 C. 工作流 D. 信息流

4. 结构化知识一般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三个层次,其中数量最大的是()。 A. 数据 B. 信息 C. 原始数据 D. 知识 满分:2 分 5. 电子政府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的一个(),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各类 政府服务。 A. 远程政府 B. 民主政府 C. 虚拟政府 D. 现实政府 满分:2 分 6. 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中的事务处理系统,一般不包括下列哪种功能()。 A. 会议组织 B. 处理来信来访 C. 后勤服务 D. 资源信息管理 满分:2 分 7. 当前提倡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应该是以自上而下模式和()为主,多种模式并 存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A. 自主创建模式 B. 联合经营模式 C. 集约经营模式 D. 联合型集约模式

8. 为了刺激长期处于低速状态的经济()政府确立了“IT立国”的方针,把IT作为振兴 本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A. 新加坡 B. 日本 C. 中国 D. 美国 三、判断题 1:国家层面的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信息技术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2006年3月19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是指导我国“十 一五”期间电子政务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电子政务深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里程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如果不建立网络行为人的信用机制和网络行为人的身份认证机制方面的相关法律和制度,是 无法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无论是电子合同、电子公文、电子邮件或其他电子文件,其造假远比纸介质材料所形成的文 件要复杂,鉴定真伪的难度也比纸质环境小得多。 A. 错误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原题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概念 免疫原性、反应原性抗原抗体完全抗原半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被动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母源抗体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APC ADCC 作用调理作用 二、问答题 1、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功能是什么? 2、免疫功能低下、过强、异常会发生那些疾病? 3 、构成抗原的条件是什么?4、如何理解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5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有何区别? 6、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7、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是什么? 8、抗体的功能有哪些? 9、什么是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10、什么是免疫系统? 11、哺乳动物、禽类免疫器官的组成。 12、T、B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13、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生物学活性。 14、细胞因子的种类有哪些? 15、干扰素概念与作用。 16、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17、细胞免疫的构成因素及作用。 18、体液免疫的作用。 19、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构成因素 20、机体如何抵抗病毒感染的? 21、被动免疫、主动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22、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3、如何制备多克隆抗体? 24、如何制备单克隆抗体? 25、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关系,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 抗体不等于免疫球蛋白 C. 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抗体 D. 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 E.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无关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 ) A. 2 条多肽链组成 B. 4 条多肽链组成 C. 由铰链区连接1条H链和L链 D. 二硫键相连的1条H链和1条L链组成 E. 二硫键相连的2条H链和2条L链组成 3、用木瓜蛋白酶处理IgG 后,能分解成为( ) A. 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 B. 2条H链和2条L链 C. 三个大小不等的片段 D. 2个F (ab') 2片段和1个Fc?片段 E. 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 4、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 A. VL 和VH区 B. CH1 区 C. 铰链区 D. CH2 区 E. CH3 区 5、免疫球蛋白超变区的位置在( ) A. Fab 片段 B. Fc 片段 C. VL 区 D. VL 和VH区 E. CL和CH区

电子政务模拟题一复习进程

电子政务模拟题一 一、单选题 1、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信息化的关键是哪一项() A家庭信息化B政府信息化C社区信息化D企业信息化 2、“OA”代表的中文意思是() A办公自动化B信息技术C电子政务D电子商务 3、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 A社会B企业C政府D个人 4、下述有关电子政务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B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C超越时空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D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社会改革 5、我国是何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 A 2000 B 1999 C 1998 D 1997 6、相对于传统政府的垂直化层次结构,电子政府体现的是() A金字塔结构B扁平化辐射结构C饼状结构D集中化结构 7、实现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属于什么问题?() A必然B短期C高技术D复杂而困难 8、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A购买硬件设备B提出需求,进行管理C项目监理D外包开发 9、网络世界中,实施政务公开,发布政务信息的最佳平台是() A政府门户网站B电话C报纸D广播 10、在信息化领域中,政府对公民的英文缩写是() A B to C B B to B C G to C D B to C 11、有关电子政务的广义解释正确的是() A政务电话网B工业网络化C办公信息化D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的,并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 12、通常说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不包括() A电子政务B远程教育C电子商务D网络电视 13、实现由“现有的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的问题() A、简单 B、短期 C、不可能 D、复杂而困难 14、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不包括() A、电子政务 B、电子商务 C、远程教育 D、数字电视 15、金关工程不涉及的单位是()

第二章 政府会计复习思考题(学生 参考答案)

第二章政府会计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 政府会计,是指反映、核算和监督政府单位及其构成实体在使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过程中财务收支活动的会计管理体系,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其预算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活动、财务管理业绩等问题。 2. 预算会计,是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会计。 3.政府财务会计,是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的会计。 4.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凡在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当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5.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6. 预算收入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 7. 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 8. 预算结余是指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余额,以及历年滚存的资金余额。预算结余包括结余资金和结转资金。 9.结余资金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 10.结转资金是指预算安排项目的支出年终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因故未执行,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 骨髓的功能: 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与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与淋巴结也就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就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与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就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与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与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她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与类型。

电子政务终极整理复习课程

思考题: 1、传统的政务流程有哪些缺陷?电子政务能够在哪些方面弥补这些缺陷? 答:传统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政府机构职能为中心,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通过政府部门办理相关事务。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续漫长,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政府形象,也为腐败行为留下了空间。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公众为中心,政府以“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府管理与服务”作为出发点,帮助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办理各种经济与社会事务。传统政务主要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遵循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即管理的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的服务范围越大,相应的单位管理成本就越高。实施了电子政务的政府则遵循了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即随着政务服务量的增加,投入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可以在更广的用户范围内加以均摊,因此单位管理成本下降。3、你认为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建设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答: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①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起步阶段:政府办公自动化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工程建设阶段:政府上网工程③.我国全面构建电子政务阶段:实施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战略性、长期性、整体性的特点。总体来说,目前全球电子政务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例子,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或效果,但远远没有满足需求,远远没有发挥信息与通信技术潜能,整体效益仍较差,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仍远远没有满足现实存在的需求。4、简述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和功能。答:模式:根据用户的不同,可将电子政务分为以下几个类别: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 to E),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 to 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 to 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 to C).功能:①.G to E:电子政策法规、电子公文流转、电子财务、电子办公、电子培训、公务员业绩评价。 ②G to G.电子公文处理、协同办公、政务信息共享③G to B.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服务。④. G to C:教育培训服务、公共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众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众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5、如何理解电子政务的总体发展趋势?答:根据处理方式和对象的不同将电子政务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①.面向数据处理的第一代电子政务。②.面向信息处理的第二代电子政务。③.面向知识处理的第三代电子政务。根据电子政务发展的成熟度可将电子政务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发展、成熟和完善阶段。1、什么是政府创新?政府创新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如何?答:政府创新:是指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责的实践途径。政府创新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和保障:①.政府创新是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②.政府创新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动力. ③.政府创新贯穿电子政务实施的整个过程.2、传统的政务流程有哪些缺陷?政务流程重

果蔬加工工艺学复习

果蔬加工工艺学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一章 1.果品蔬菜加工概念:指以新鲜的果品或蔬菜产品为原料,根据其加工适应性,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制成各种无生命特征的、能长期保藏的加工制品的过程。 2.茂名地区果蔬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茂名地区果蔬加工现状: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全省第一;蔬菜总产量保持第一,以北运菜、水东菜闻名。 存在问题: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平均合格率偏低。 发展对策:杜绝市场上销售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铵等禁用高毒农药,杜绝在蔬菜生产上使用违禁农药的行为,防止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发生。 3.果蔬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和关键领域。 现状:我国的果蔬加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外向型果蔬加工产业布局已基本完成,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存在问题:①标准体系尚不完善②综合利用水平低③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④专用加工品种缺乏和原料基地不足。 发展方向:加强果蔬种植和加工区域和加工区域化格局;应用高新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加强高新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扩大国内外市场;完善果蔬产品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 关键领域: ①果蔬优质加工专用品种型原料基地的建设 ②果蔬采后防腐保鲜及商品化处理 ③特色果蔬保鲜、预切果蔬及净菜加工与产业化 ④果蔬中功能成分的提取、利用与产业化 ⑤果蔬汁饮料的加工与产业化 ⑥果蔬速冻加工与产业化 ⑦果蔬脱水、果蔬脆片及果蔬粉加工与产业化 ⑧现代果蔬加工新工艺、关键新技术及产业化 ⑨传统果蔬加工的工业化、安全性控制与产业化 ⑩果蔬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及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 4.果蔬败坏的原因 ①微生物活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时导致果品蔬菜及一切食品的首要原因。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及讲解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及讲解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政府会计主体)。 前款所称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本准则。 第三条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第四条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 第五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六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政府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为前提。 第八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按规定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九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同时登记外币金额。 第十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一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二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现金流量等。 第十三条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及报告使用者决策或者监督、管理的需要相关,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对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政府会计主体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高级免疫学思考题

本资料旨在帮助大家理清复习思路,把握重要概念,理解相关重要问题请忠实于《高级免疫学》教材。由于整理时间仓促,资料错误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在此,特别感谢2010级哈兽研同学为此付出的努力!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免疫学? 研究免疫系统构成和功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的一门生物学学科;(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学学科)。  2.什么是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又称固有免疫,是机体早期阻止、抑制和杀灭病原的防御能力,是抵抗和消灭外来抗原的第一道防线.它包括四类防御屏障:①解剖屏障,如皮肤、黏膜等;②生理屏障,如温度、低PH环境等;③细胞吞噬屏障,如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④炎症反应屏障,如组织损伤释放的抗菌活性物质。  3.什么是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又称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抵抗力,主要有抗体和T淋巴细胞承担。它具备四个特征:①抗体特异性;②多样性; ③免疫记忆;④识别自我和非我。  4.我国民间出现免疫防控疫病最早是什么时候? 公元11世纪 宋代  5.巴斯德研究出的三种疫苗是哪些? ①禽霍乱疫苗②炭疽杆菌疫苗③狂犬病弱毒疫苗  6.抗体概念的由来  1939年Elvin Kabat用卵白蛋白(OVA)免疫家兔证明血清中的伽马球蛋白(gamma-globulin)现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决定免疫力的成分,由此将球蛋白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成分称为抗体(antibody)。  7.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每个淋巴细胞都表达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受体,该受体的特异性在淋巴细胞接触抗原之前就形成了,②抗原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成淋巴细胞克隆,该淋巴细胞克隆与原初的淋巴细胞就有相同的免疫特异性。  8.抗体多样性是怎样证实的?是谁证实的?其在免疫学发展中有何意义? 抗体多样性的证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它的证实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生源学说和体细胞突变学说的提出,生源学说认为,所有编码抗体的基因都是从亲本遗传下来而事先存在。但是这一学说很难解释免疫球蛋白在重链和轻链构成的可变区具有如此浩瀚的多样性,而在恒定区却保持不变;体细胞突变学说认为,基因组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基因数目较少,体细胞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了大量的特异性抗体。但它也同样很难解释可变区基因突变的同时而恒定区却保持不变。

电子政务复习题集与答案解析(分题型归纳)

《电子政务》复习题及答案(分题型整理) 题型:单选题20道,多选题20道,判断题30道,共90分。开卷,机考。 一、单选题 1、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 C )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A.计算机技术 B.通信技术 C.信息技术 D.网络技术 2、在组织结构上, 政府再造主建立一个无缝隙的( B )组织结构。 A.金字塔式 B.扁平式 C.分权式 D.科层制 3、“数字鸿沟”又称为( B )。 A.电脑鸿沟 B.信息鸿沟 C.网络鸿沟 D.资源鸿沟 4、电子政务在( B )中得以孕育和发展,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行政改革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A.政府再造运动 B.新公共管理改革 C.信息技术 D.政府改革 5、新公共管理改革核心思想是把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 D )和公共服务之中。 A.政府部门 B.行政部门 C.管理部门 D.公共部门 6、电子政务是一个包含容广泛的政府转变创新行动,通过发挥与利用( C )的驱动作用,发展与传递高质量、无缝、集成的信息和公共服务,重构政府部门的业务和流程,整合系统应用及功能,实现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包容和电子。 A.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B.网络通信技术 C.信息和通信技术 D.信息安全技术 7、在线服务即为公民、企业提供的在线服务。这一层面通常也被称为电子政务的( B )。 A.窗口 B.前台 C.基础 D.后台 8、电子政务鼓励政府利用对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的信息技术;允许政府重新定义其职能,变成以( A )为中心的政府;能在不降低公共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A.公民 B.企业 C.顾客 D.效益 9、电子政务的核心容是( B )。 A.政府业务信息化 B.政府再造 C.政府治理模式 D.政府服务式的转变 10、电子政务是一种( B )模式。 A.政治 B.治理 C.管理 D.服务 11、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建设的( C )。 A.手段 B.途径 C.目标 D.组成部分 12、电子政务是( A )某一阶段的具体实现。 A.政府信息化 B.政府再造 C.传统政务改革 D.信息社会 13、电子政府打破了实体政府的( D ),使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同时也使得政府为公民提供7天×24小时的“一站式”,“无缝”服务成为可能。 A.组织机构 B.行政体制 C.业务流程 D.物理边界 14、电子政务的发展显然不能脱离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有的经济文化条件。其中,( C )作为行政环境的首要环境因素,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水平,具有决定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预算会计的衔接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预算会计的衔接 本文立足于实践当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信息脱节问题:透过现象,详细阐述了财政总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以上问题的明确,进一步挖掘出实践当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信息脱节问题存在的原因、带来的不利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信息脱节问题的两种思路。 之所以提出这个题目是因为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作为核算财政资金的政府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具体表现为政府在对公众、人大提供财政会计信息时侧重于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内容,强调按照政府职能进行资金分配的情况,对财政资金具体用途,使用效率很少提及;财政工作审计报告中把财政总预算会计审计与部门预算会计审计人为分割开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审计被局限在对部门经济纪律的审计,很难从财政整体高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自身职能的效能进行综合分析审计;财政部门在具体执行预算过程及年终决算当中也是把财政总预算会计和部门预算会计分开进行核算、填报。不利于两个会计核算系统信息的汇总、对照分析。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关系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设在一级政府财政部门内部、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两大体系,是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类似组织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及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专业,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但都属于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会计要素分类和主要账务处理方法相同,会计报表种类及主要项目也相同。 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首先在会计主体不同前者的会计主体是一级政府包含有政府所属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后者的主体指具体的各个不同的履行政府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但是两种会计制度又有着诸多联系:首先两者核算对象都是财政资金,但是所核算得资金的所处状态不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政府预算年度内所有一般预算收入、基金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及将所有收入按照不同政府职能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分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从同级财政预算年度分配到本单位资金及这部分资金在实现本单位职能过程当中的具体用途耗用和资产负债形成情况及结余情况,由此可见两种会计核算对象有清晰的资金继承关系。基于以上情况两种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当中必然存在互补因素,所以两者从会计核算角度存在相互依存关系,不能重此轻彼,割裂两者联系。

医学免疫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他们在获 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电子政务整理版大题

电子政务关键概念及思考题 1、传统的政务流程有哪些缺陷?电子政务能够在哪些方面弥补这些缺陷? 答:(1)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效率低下。(2)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公众为中心,政府以“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府管理与服务”作为出发点。传统政务主要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政府则遵循了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2、电子政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答: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 3、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建设处于哪个阶段? 答:电子政务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基础工程建设阶段、全面构建电子政务阶段。我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整体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4、简述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和功能。 答:基本模式: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 to E),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 to 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 to 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 to C)。功能:①.G to E:电子公文流转、电子办公、公务员业绩评价。②G to G.政务信息共享③G to B.电子采购与招标④. G to C:教育培训服务、公共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 5、如何理解电子政务的总体发展趋势? 答:处理方式和对象:①.面向数据处理的第一代电子政务。②.面向信息处理的第二代电子政务。③.面向知识处理的第三代电子政务。根据电子政务发展的成熟度:起步、发展、成熟和完善阶段。 1、什么是政府创新?政府创新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如何? 答:(1)政府创新:是指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责的实践途径。(2)政府创新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政府创新是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动力、贯穿电子政务实施的整个过程. 2、传统的政务流程有哪些缺陷?政务流程重组的步骤有哪些? 答:(1)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效率低下。(2)步骤:①.制定计划②.优化与重组准备③.审视现有流程:④.重新设计⑤.实施新流程⑥.评估反馈。

政府预算会计

政府预算会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出现了许多弊端,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行预算会计改革。 一、改革会计核算基础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个别事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几乎全部使用的是单_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地反映政府债务和资产情况,无法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效果,在该基础上的预算会计忽视年度经济事项的连续性,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政府拥有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利于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容易造成政府机关随意更换固定资产,不利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运用。因此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充分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受托责任为目标,对政府会计的改革可以采取分步推进和逐渐扩展相结合的渐进地向强 式改革模式推进。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过程的渐进性,会计基础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不仅需要会计科目和报表的修改,还需要在立法、人员培训、软件设计等多方面协调配套,需要逐步创造条件,采用渐进式改革,以利于保证核算的正常秩序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改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设置

随着我国会计模式逐步向基金会计模式的转变,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要改变目前仅以预算缴拨款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作为确认标准的现状,就要紧密结合我国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首先,要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将事业单位分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其中继续需要财政拨款、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可逐步并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对于其中全面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逐步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另外,我国正在实行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部门预算改革,对我国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所产生的冲击将是革命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将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与收支情况。 其次,今后如果我国政府会计逐步转变为基金会计模式,基金理所当然地就作为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按基金编制财务报表,然后将基金财务报表汇总、合并为政府会计与财务报表,直至将政府单位财务报表汇总、合并为政府财务报告。最后,还应考虑到我国庞大的国有资产体系,如果不纳入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无法反映政府受托管理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将其作为政府财务报告主体,不仅类型多、数量大,而且与其他组成单位差别悬殊,不宜完全作为政府财务报告的组成单位,建议可设立国

(完整版)免疫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免疫?免疫的功能和表现有哪些?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 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即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清除异物的能力,该功能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该功能过低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②免疫自稳,即清除体内衰老和死亡细胞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如果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测,即免疫系统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免疫监测功能过低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2.Burnet克隆选择学说和克隆清除学说的内容是什么?根据该学说,免疫系统如何区别“自我”和“非我”? 是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Burnet提出的,内容:(1) 在机体发育的早期,体内存在着无数针对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个克隆的细胞均表达相同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2)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T、B淋巴细胞被“禁忌”,形成免疫耐受,此为克隆清除。(3)出生后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相互作用,引起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和分化,此为克隆选择。(4)分化后的所有效应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异性。自我-胚胎时期和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非我(抗原):胚胎时期没有和免疫系统接触的物质,如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 3.什么是免疫应答?根据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应答分哪两类?每类的特点和组成如何?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值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固有免疫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固有免疫组成:(1)解剖与生理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2)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3)体液因子: 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适应性免疫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适应性免疫组成:抗原提呈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补体、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 4.什么是免疫耐受?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做出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不成熟T及B细胞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的耐受。其主要机制如下:当T及B 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环境中发育至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阶段,T细胞抗原受体与微环境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时,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不成熟B细胞在骨髓及末梢中,与自身Ag呈高亲和力结合时,亦被克隆消除。外周耐受是指成熟T及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Ag,不产生免疫应答。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有:克隆清除,免疫忽视,克隆无能及不活化,免疫调节抑制,信号转导障碍,免疫隔离部位。 5.免疫学的前言和热点问题? ①免疫识别的结构基础和相关机制,适应性免疫: TCR 、BCR 、抗原表位;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②免疫系统发生、免疫细胞及亚群。③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④免疫记忆,对记忆性T、B细胞的许多特性尚不清楚。⑤microRNA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免疫应答的调节。⑥炎症复合体的功能。⑦表观遗传学研究。⑧系统生物学研究。⑨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可视化研究。10、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基于免疫细胞的免疫治疗,抗体药物:CTLA-4抗体,针对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 6.结合抗体的结构,阐述其生物学功能。 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是四肽链结构,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重链和轻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在重链近N 端的1/5-1/4处和轻链近N端1/2区域内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多变称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抗体的生物学功能:①特异性结合抗原,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②激活补体,IgM、IgG与抗原结合后导致抗体Fc段构象改变,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使C1q能够与之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或细菌脂多糖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③结合Fc受体,表面具有Fc受体的细胞与相应的抗体Fc段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介导Ⅰ型超敏反应;④通过胎盘和粘膜,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意义;⑤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7.举例说明细胞因子的特点与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CK)是一类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主要分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特点:①结构特点: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半衰期短;②产生特点:多源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的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以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③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效应;④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作用特点是多效性、高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有:①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抗细菌、抗病毒;②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③调节免疫反应;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⑤刺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