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衰老的原因

衰老的原因

衰老的原因

衰老的原因

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历代医家,自古至今一直在探索衰老的原因和抗衰老的方法,以期提高人类的身体素质,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寿命的长短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历代医家认为衰老与内外二因有关,但内因是主要的,而内因中除了先天禀赋的强弱,又以脾、肾虚衰为导致衰老的主要因素。外因而主要是后天环境、气候、营养、精神状态、医疗卫生条件、经济状况、个人卫生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祖国医学认为下列主要因素是造成衰老的主要原因。

(一)阴阳失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0,,说明了人的生长、发育、衰老等一系列变化,都是以体内阴阳为基础,人体的阴阳必须处在相对平衡状态之中,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寿命才能延长。《素问?生气通天论》进一步阐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就是说,机体内阴阳平和,并与外界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人体才能不被外邪侵犯,保持健康无病,度其天年。人到中年以后:机体内阴阳平衡逐渐失调,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平衡受到破坏,则损害健康,易患疾病,易致衰.老。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所说:“人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0”这就明确提出,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日渐损伤。而阳气不足,阴气自然偏亢,阴阳平衡逐渐受到影响,衰老也即逐渐形成,若发展到“阴阳离绝”,人的寿命也就到了终点。

衰老是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的

衰老是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总开关”-lj2008122的日志-网易博客网易新闻微博邮衰老是中老年疾病的发病根源 21生命科学新世纪,掀开人类健康新局面! 科学家说:“衰老是一种病,是百病之源”,人体如果长期处于衰老状态,患疾病机率是正常人的17.4倍,其平均寿命比正常人短11.6岁。美国抗衰老医学院院长Dr. Kiatz所著《GrowY oungWithSuper SJN》一书中指出:“衰老是一种疾病,是体内代谢失调的结果,它是可以医治、改善和预防的。”健康问题是我们生活的首要问题,专家们总结出衰老是有轻重之分的,根据其轻重程度的不同,衰老可以分为: A.轻度衰老B.中度衰老C.重度衰老易感冒、食欲衰老是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总开关”2010-09-2716:20:28|分类:保健理论| 衰老是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总开关” 老年人为什么会容易得病,特别是慢性病?能不能找到疾病的源头?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药的问世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是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多种疾病? 近日,加拿大和美国的专家提出,采取干预措施延缓衰老可能比针对单个疾病采取治疗措施对人更有益。这两篇论文于2008年7月8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 人到了老年期,由于细胞衰老、死亡的速度超过更新的速度,导致各个器官的衰老、死亡细胞的数量远远大于年轻、新生的细胞数量,两者失去动态平衡,大多数器官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开始进入退行性减弱,机体开始衰老进程。 现代医学表明,衰老的表现如应激能力降低和劳损、损伤和感染、免疫反应衰退、营养不足及代谢障碍等是癌症或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许多慢性疾病都是从中年以后开始发生,也就是衰老开始之时,因此,科学家们一致认定,衰老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癌症等一切退行性老年性慢性疾病的总源头,并形象地称之为“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总开关”。 总之,当人体的组织器官中细胞新生数量与衰老、死亡的细胞数量大体相当即处于动态平衡时,组织器官就能正常工作,人就没痛没病。当细胞衰老、死亡的速度加快,导致细胞新生数量与衰老、死亡的细胞数量失去平衡,即死亡细胞的数量多于新生细胞时,机体开始衰老,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将不能正常运转,如人体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难以抵抗致癌细胞、细菌、病毒等对人身的侵袭,逐渐失去保护机体的作用,外来侵袭不能抵挡,而且内生性“垃圾”又不能及时清理,结果各种疾病接踵而至。一句话,衰老导致疾病,疾病又加速衰老,这样,进入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想阻止疾病特别是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就必须采取干预措施延缓衰老,而干预衰老也就是必须从细胞着手,让细胞年轻有活力,尽可能降低细胞的衰老、死亡的速度,同时,新生更多的细胞,以便保持细胞的动态平衡!

人类衰老的症状表现

人类衰老的症状表现 老年人人身高下降,脊柱弯曲,皮肤失去弹性,颜面皱褶增多,局部皮肤,特别是脸、手等处,可见色素沉着,呈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点,称作老年斑。汗腺、皮脂腺分泌减少使皮肤干燥,缺乏光泽。须发灰白,脱发甚至秃顶,眼睑下垂,角膜外周往往出现整环或半环白色狭带,叫做老年环(或老年弓),是脂质沉积所致。 牙齿脱落,但时间迟早因人而异。在行为方面,老年人反应迟钝,步履缓慢,面部表情渐趋呆滞,记忆力减退,注意不集中,语言常喜重复。视力减退,趋于远视。听力也易退化。上述情况个体差异很大,如秃顶未必落齿,面皱者也可能精神焕发。 骨骼系统骨组织随年龄衰老而钙质渐减,骨质变脆,易骨折,创伤愈合也比年轻时缓慢。关节活动能力下降,易患关节炎,脊柱椎体间的纤维软骨垫由于软骨萎缩而变薄,致使脊柱变短,这是老年人变矮的一个原因。 真皮乳头变低,使表皮与真皮界面变平,表皮变薄,真皮网状纤维减少,弹性纤维渐失弹性且易断裂,胶原纤维更新变慢,老纤维居多,胶原蛋白交联增加使胶原纤维网的弹性降低。皮肤松弛,不再紧附于皮下结构,细胞间质内透明质酸减少而硫酸软骨素相对增多,使真皮含水量降低,皮下脂肪减少,汗腺、皮脂腺萎缩,由于局部黑素细胞增生而出现老年斑。 肌重与体重之比下降。肌细胞外的水分、钠与氯化物有增加倾向、

细胞内的钾含量则有下降倾向,此外,肌纤维数量下降,直径减小,使整个肌肉显得萎缩。这种衰老变化因功能不同而异,在不同的快缩肌或混合肌中收缩时间倾向于延长,而在慢缩肌中收缩时间倾向于缩短,这会影响不同运动单位的相互作用,降低肌群协调共济的有效性,很可能这是老人肌力不足的一个原因。当然,运动单位的老年变化还不足以解释老年人的一切运动障碍,因为神经系统不同水平上的复杂机理对运动都会产生影响。 90岁时人脑重较20岁时减轻10~20%。造成减重的原因主要在于神经细胞的丧失。这种丧失有区域的特异性,例如大脑不同区域细胞减少程度不同。从出生到10岁神经细胞已增殖到最多,不再分裂,20岁以后细胞开始丧失。但全脑细胞基数很大,部分细胞死亡不致造成功能的严重障碍。况且人们对记忆机理了解得还不多,因此记忆减退未必是细胞丧失所致。 从大体解剖上看,老年人后脑膜加厚,脑回缩小,沟、裂宽而深,脑室腔扩大。在显微结构上可见神经细胞尼氏体减少,脂褐质沉积。在功能上则见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近期记忆比远期记忆减退得严重,生理睡眠时间缩短;感觉机能如温觉、触觉和振动感觉都下降,味觉阈升高,视听敏感度下降。反应能力普遍降低,特别是在要求通过选择做出决定的情况下反应更为迟缓。 老年心脏体积增大,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脂褐质沉积对心肌功能有何不良影响。在心脏的传导系统可见起搏细胞的数量减少,窦房结与结间束内纤维组织增加。在动脉方面,内膜也有不同程度的加厚,

疾病产生的根源

疾病产生的根源 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可身心疾病却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平均每9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分钟有6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约800人死于自杀。县级医院总是“加床太多,堵塞消防通道”,市级以上医院人山人海,每天都象春运。很多疾病现在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多种身心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世界第一而且遥遥领先,说明当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病夫! 不少人为治病花掉多年的积蓄,有的甚至花光积蓄,债台高筑。 疾病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外部环境污染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自作自受”——放纵自己的各种欲望,包括思想上的和行为上的放纵,不加克制。行为上的放纵有抽烟、吸毒、酗酒、暴食、熬夜上网或看电视剧、纵欲、赌博、邪淫等。思想指挥行为,关键还是思想上的放纵。思想的放纵还表现在对情绪的放纵方面。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十有八九与短期内情绪波动有关。不良情绪是健康的第一杀手。劳累一天,休息一夜即可恢复体力,而生气一次,身体产生的毒素,一个星期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缓解释放。现在现代科学研究表

明:人的精神心理和身体生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不良情绪,如愤怒、焦虑、忧愁、怨恨、恐惧、绝望等,容易诱发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临床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疾病都与不良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有的人生活无忧,情绪很好,每天乐呵呵,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可为什么还会突然发病,饱受疾病困扰呢?有一个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那就是人的潜意识中的负面信息能够引发不良情绪,危害身体健康。有的人无故发火,有的人莫名地忧愁焦虑或郁闷或恐惧,不知担心什么,总是感到心里不安。这些都是潜意识中的负面消息作祟。负面信息来自哪里?一方面来自先天遗传因素,人的身高、相貌、性格来自遗传信息,事实上,还有更多的信息来自父辈,如遗传性疾病等负面信息。负面信息主要来自后天因素。人一出生,大脑就不断接受信息。后天的生活环境、学习内容、情绪波动、遭受的挫折等信息,无一遗漏地都会被人的潜意识记录下来,绝大多数信息内容显意识都会忘记,但潜意识一个也不会忘记。虽然已经过去二三十年,有的人仍然会在梦中重温当年参加考试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有的人会在梦中显现某人忘恩负义、虚伪奸诈的情景,一觉醒来气的难受。又如,

人衰老的主要表现

生理性衰老的主要表现 1.人体结构成分的衰老变化 (1)水分减少60岁以上老年人全身含水量男性为51.5%(正常为60%),(细胞内含水量由42%降至35%),女性为42%-45.5%(正常为50%),所以老年人用发汗退烧药要注意发生脱水。 (2)脂肪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逐渐减慢,耗热量逐渐降低,因而食入热量常高于耗消耗量,所余热量即转化为脂肪而储积,使脂肪组织的比例逐渐增加,身体逐渐肥胖。人体脂含量与水含量呈反比,脂肪含量与血总胆固醇含量呈平行关系,因此血脂随增龄而上升。 (3)细胞数减少,器官及体重减轻。细胞减少随增龄而渐加剧。75岁老人组织细胞减少约30%,由于老年人细胞萎缩,死亡及水分减少等,致使人体各器官重量和体重减轻,其中以肌肉、性腺、脾、肾等减重更为明显,细胞萎缩最明显的是肌肉,肌肉弹性降低、力量减弱、易疲劳。老年人肌腱、韧带萎缩僵硬,致使动作缓慢,反应迟钝。 (4)器官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各器官的储备能力减少,适应能力降低和抵抗能力减退等。 2.老化性代谢(三大代谢平衡失调)

在代谢上,青年期的特点是进行性,同化性和合成性,而老年期的特点则是退行性、异化性和分解性,这种倾向通常在衰老症状出现前就已开始了。 (1)糖代谢的变化,老年人糖代谢功能下降,有患糖尿病的倾向。研究证明,50岁以上糖代谢异常者占16%,70岁以上异常者占25%。 (2)脂代谢的变化随机体的老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脂质过氧化物易积聚,后者极易产生自由基,血清脂蛋白也是自由基的来源,随年龄的增长,血中脂质明显增加,易患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脑血病。 (3)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蛋白质代谢的衰老变化是人体生理功能衰退的重要物质基础,随增龄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总球蛋白增高,而且蛋白质分子可随增龄而形成大而不活跃的分子,蓄积于细胞中,致使细胞活力降低,功能下降。老年人蛋白质代谢分解大于合成,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随年龄的增长,各种蛋白质的量和质趋于降低。蛋白质轻度缺乏时,可出现易疲劳、体重减轻、抵抗力降低等症状。严重缺乏时则可引致营养不良性水肿、低蛋白血症及肝、肾功能降低等。但老年人长期过量的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功能已减退的肝、肾等器官的负担。随增龄,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易发生翻译差错,导致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4)无机物代谢的变化老年人细胞膜通透功能减退,离子交换能力低下,最显著的无机物异常代谢表现为骨关节性,尤以骨质疏松为甚。

知识总结:人类的疾病与健康(1)

知识总结:人类的疾病与健康(1) “珍爱生命、保护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从人类产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甚至许多疾病会导致人的死亡,特别是近几年来爆发的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又给人类敲响了警钟。高考中此类试题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要求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体现出大纲中“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高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章节的内容与这一主题有关,而且象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中所包含的许多知识都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密切相关,对这一知识进行专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机体营养不足、缺乏或过剩及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 1.相关病例: 低血糖 早期: ①病因:血糖含量降低而得不到补充。 ②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 ③治疗:及时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

晚期: ①病因:血糖含量低于45 mg/dL. ②症状:出现惊厥和昏迷等。 ③治疗:只要及时给患者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脂肪肝、肝硬化 ①病因:肝脏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的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形成脂肪肝。这种情况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使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造成肝硬化。 ②防治:合理膳食,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并注意吃一些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 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 ①病因:当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骨软化病,在儿童则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骨化不全的佝偻病。抗VD佝偻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 ②防治:对于第一种病因导致的,可通过补充Ca配合VD进行治疗,进行日光浴。 组织水肿 病因:比较复杂,如过敏反应可产生组织水肿、营养不

衰老与疾病的根源

衰老与疾病的根源 一、自由基—早已被锁定的罪魁祸首 早在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生物体存在自由基信号。1956年美国人哈曼提出衰老自由基机理,认为自由基是衰老与疾病的元凶,被广泛接受。1969年美国人McCord 和Fridovich发现了SOD,证实活性氧自由基存在于生物体。1998年美国人菲希戈特、穆拉德、伊格纳罗三个人因发现氮氧自由基一起获得诺贝尔奖,更加扩大认识了各种不同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迄今历经数十年研究,人们已经证实,人类备受衰老和疾病折磨的真正原因是自由基对人体的侵害。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天然杀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变、失眠便秘、关节疼痛、四肢麻木……这些常见的慢性疾病都是由于自由基造成的。 美国医学博士Harman于1956年率先提出自由基与机体衰老和疾病有关;接着在1957年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报告,阐述用含0.5%~1%自由基清除剂的饲料喂养小鼠可延长寿命。由于自由基学说能比较清楚地解释机体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症状,如老年斑、皱纹及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倍受关注,20年后即1976年被西方主流医学所普遍接受。 自由基衰老理论的中心容认为,衰老来自机体遭受自由基侵害而发生的破坏性结果。 权威的疾病理论认为:体自由基对细胞成分,尤其是对血管血液的有害进攻是人体衰老和多种疾病的根本原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一个慢性氧化的过程。所以要对抗自由基,就要找到一个强效的抗氧化剂,从源头上扼制疾病的发生。 二、过氧化给人类带来的损伤和疾病 氧在人体必不可少,然而过多的氧却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引起多种慢性疾病,甚至产生急性氧中毒导致生命危险。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过氧化损伤。 过量的氧能导致疾病?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氧的化学特性很活泼,也很危险,在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中,氧会变得很不稳定,能够“氧化”邻近的分子,使得物质发生性质的改变,比如:切开的苹果会很短时间就出现棕褐色,铁会生锈等等。在人体,过度的氧化会引起细胞损伤,从而导致癌症、发炎、动脉损伤以及衰老。氧化对生物体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受到破坏,导致生物膜结构功能发生改变;蛋白质对氧化也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其中的含硫氨基酸;DNA分子中的碱基和戊糖都是易氧化的位置,氧化可导致DNA断裂、碱基降解和与蛋白质交联,使得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或导致细胞死亡。 过氧化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比如肿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血管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辐射损伤、免疫性疾病等等,都与其密切相关。

抗衰老Klotho基因的功能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抗衰老Klotho基因的功能及与人类疾病的 关系 【关键词】 Klotho基因;基因表达;基因变异;衰老性疾病 抗衰老基因Klotho(KL)是1997年研究自发型高血压时发现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1〕。该基因突变小鼠会过早出现与人类衰老相似的多种表现,并使其寿命缩短,而通过转基因使KL过度表达会减轻小鼠的衰老症状,延长寿命。研究显示KL基因缺陷鼠的寿命仅为野生鼠的5%~6%〔2〕,而其过度表达会使小鼠的寿命延长(雌性和雄性分别延长20%和30%)〔3〕。但是,KL基因的基础研究与人类衰老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较少。 1 KL的生物学特征 人和小鼠的K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12区域,大鼠定位于12q12区域,在KL基因结构中,其mRNA存在一个可变剪切位点,因而KL 能表达膜型和分泌型两种蛋白。免疫组化和PT PCR分析表明:KL 基因高表达仅限于肾脏和脑脉络膜〔4〕,但KL蛋白可对其他组织和细胞发挥作用,提示KL蛋白具有激素样作用〔5〕。 2 KL蛋白的功能

2.1 调节体内钙磷水平 体内钙、磷平衡通过3个器官系统的共同作用而维持:消化道、肾脏和骨骼。KL基因缺陷小鼠在衰老同时,往往伴发高钙血症和高磷酸盐血症,提示KL与钙磷代谢有密切的联系。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是一种来源于骨骼的激素,作用于肾脏,抑制磷的重吸收和维生素D(VD)的生物合成,增加尿磷排泄和抑制血清1,25(OH)2D3的水平〔6〕。研究证明,肾脏表达的KL蛋白其胞外区可与多种FGF 受体直接结合,在FGF23的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协同受体的作用〔7〕。KL FGF23信号传导刺激增生并且阻止VD介导的凋亡〔8〕。因而,KL和FGF23可能以共同的信号通路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KL缺陷大鼠会阻断KL FGF23的信号传导通路,导致体内1,25(OH)2D3产生增多〔1〕,血清1,25(OH)2D3高水平促进钙和磷在小肠的重吸收,导致高钙血和高磷血症〔2〕。1,25(OH)2D3增多可能是KL突变鼠产生衰老症状的主要原因。通过饮食控制磷和VD的摄入或剔除1a 水解酶基因〔编码1,25(OH)2D3合成酶〕可以减轻几乎所有的衰老表型,延长寿命〔4〕。血液中钙水平升高易导致血管和软组织产生异位钙化,这可能是KL缺陷鼠和FGF23敲除鼠出现几乎相同的生理和生化表现的原因。另一方面,膜型KL蛋白可通过增加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膜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5(TRPV5)的表达,提高钙在肾脏的重吸收。TRPV5是表达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上皮性钙通道(钙通过此通道进行跨细胞重吸收),参与维持体内钙平衡〔9〕。KL蛋白的胞外区

衰老理论和原因

衰老理论和原因 (三)自由基学说(国际学术界公认) 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Denham Harman在1956年提出的,认为衰老过程中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的有害作用造成的。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机体的组织细胞不断产生的自由基积累结果,自由基可以引起DNA损伤从而导致突变,诱发肿瘤形成。自由基是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反应能力很强,可使细胞中的多种物质发生氧化,损害生物膜。还能够使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交联,影响其正常功能。 支持该学说的证据主要来自一些体内和体外实验。包括种间比较、饮食限制、与年龄相关的氧化压力现象测定、给予动物抗氧化饮食和药物处理;体外实验主要包括对体外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氧压力与代谢作用的观察、氧压力与倍增能力及抗氧化剂对细胞寿命的影响等。该学说的观点可以对一些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如:自由基抑制剂及抗氧化剂可以延长细胞和动物的寿命。体内自由基防御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脊椎动物寿命长的,体内的氧自由基产率低。但是,自由基学说尚未提出自由基氧化反应及其产物是引发衰老直接原因的实验依据,也没有说明什么因子导致老年人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为什么转化细胞可以不衰老,生殖细胞何以能世代相传维持种系存在这些问题。而且,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次级产物,不大可能是衰老的原发性原因。 (四)交联学说 该学说由Bjorksten于1963年提出的,后经Verzar加以发展。其主要论点是:机体中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可以通过共价交叉结合,形成巨大分子。这些巨大分子难以酶解,堆积在细胞内,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这种交联反应可发生于细胞核DNA上,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的蛋白胶原纤维中。目前有一些证据支持交联学说。皮肤胶原的可提取性以及胶原酶对其消化作用随增龄降低,而其热稳定性和抗张强度则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强了;大鼠尾腱上的条纹数目及所具备的热收缩力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溶解度却随年龄增高而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在年老时胶原的多肽链发生了交联,并日益增多。该学说与自由基学说有类似之处,亦不能说明衰老发生的根本机制。 (五)差误成灾学说 差误成灾学说是由Orgel明确提出的,认为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中发生误差,这种误差可以不断扩大,造成细胞衰老、死亡。如DNA转录mRNA 的过程发生微小的差异,带有该微小差异的mRNA会翻译出进一步偏离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如果属于DNA聚合酶会合成差异程度更大的DNA,这样的差错经过每一次信息传递都扩大一些,形成恶性循环,使细胞内积累许多差错分子造成灾难,细胞正常功能不能发挥,致使细胞衰老、死亡。 对于这种假说,已有大量的研究和报道,各抒己见,褒贬不一。Lewis 和Tarrant发表了他们认为支持该学说的资料:合成生物大分子所需的酶存在年龄依赖性变化,如小鼠肝DNA多聚酶、人体成纤维细胞DNA多聚酶合成的正确性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同时DNA的修复速度也下降。 然而,与之不符的结果有在亚致死浓度的氨基酸类似物中生长的二倍体细胞寿命并不缩短。假如衰老是因为蛋白质合成时的差错引起的,那么在上

我对人类的衰老的认识

我对衰老的认识和感想 衰老这个词意味着随着年龄增加,机体逐渐出现的退行性变化、死亡率上升。衰老的普遍性、内因性、进行性及有害性作为衰老的标准被普遍接受。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健康长寿的奥秘,充满对青春长驻、延年益寿的向往。自有史记载以来,我国古代的人们就一直在寻求延年及养生的方法。那么衰老是如何发生的呢?对生物为何衰老即衰老机制的研究则是探索衰老本质的核心问题,同时又是比较复杂、尚无最后定论的关键所在。人类只有认识了自己为什么会衰老,揭开了衰老之迷,才能有效地防治老年性疾病,推迟老年的进程,使人类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 探索衰老发生的机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崭新的科研领域,在医学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人认为总共提出过数百个衰老的假说。祖国医学在抗衰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阴阳失调说”、“脏腑虚衰说”、“精气神亏耗学说”等等,渗透着对自然界宏观的认识。国外的古代医学家和哲学家也从不同角度解释衰老,提出温热学说、熵学说、磨损学说、自家中毒学说等,对于我们认识衰老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因历史条件与科学水平的限制,这些学说有很大的局限性。 关于衰老发生的机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够独立地、完满地阐明衰老发生的根本原因。证据比较充分的有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的“分子交联”学说和“错误成灾”学说以及由于细胞间胶原物质积存过多,导致衰老的细胞间物质学说。 细胞间物质,是指由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或细胞间的一些物质。如透明质酸、胶原等。透明质酸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在保持组织的水分方面有重要作用,青年期透明质酸多,皮肤润泽和丰满。 但随着衰老,透明质酸减少,而代之以胶原增加。胶原不仅缺乏弹性,而且不容易被分解,因而营养物质既难进入细胞,而细胞的排泄物亦难以排除,因而细胞的新陈代谢低下,最终导致细胞衰老。特别是当毛细血管、淋巴管及细胞之间,一旦出现胶原,衰老很快就会出现。 据生物学家洛信博士测定,65岁以上的老人,细胞含水量只有青年期的八成左右。而动胜硬化就是由于动脉壁发生了上述现象。当血管发生硬化,血液流动受阻,势必引起各器官严重的机能障碍。老年人多伴有动脉硬化。 此外,在免疫功能异常及衰老时,还会出现一种细胞间物质——淀粉状蛋白AMYLOID,也能引起机能障碍。患者在10至20岁时,就出现白发、脱发、皮肤老化等衰老症状,且常并发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成人病,大约在45岁时就夭折

毒素是造成人体疾病和衰老的第一杀手

毒素是造成人体疾病和衰老的第一杀手 什么是毒素? 毒素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判断某种物质是否是毒素,要从它的质、量以及和身体内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定。系统的说,只要对人体的组织、器官、细胞有损害的物质都是毒素。 对于身体的运作而言,各种物质在体内进行消化吸收后剩下的就是废物,如果这些废物对人体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那就是毒素了。 一些物质,比如蛋白质和脂肪,它们是人体在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时不能缺少的物质,但是当它们的摄入量超过身体的需要,并给身体带来负担甚至是危害的时候,就转变为毒素了。 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内毒素的堆积,可导致便秘、痤疮、色斑、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侵害人体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引发多个系统多种疾病,从而影响生活,危害健康,加速衰老。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健康而言,毒素不仅仅是指“物质毒素” ,还有“精神毒素”,不良的情绪和过重的精神压力,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有时候“精神毒素”甚至会起到主导的作用。 人体毒素来源 1.空气污染: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等 2.饮用水 3.不恰当用药 4.食物:生物链上吸收的毒素,袋装食品的添加剂,防腐剂等 5.辐射:计算机和电子产品造成 6.不良生活习惯:熬夜,酗酒,吸烟 7.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失落等 8.生活压力大,思虑过度 人体内部有多少毒素垃圾 根据人体慢性中毒学说和各国专家大量的人体清理实践,国外的保健专家和学者断言: 任何人如果在吃喝上放纵自己,又不能经常的清除体内毒素垃圾,就会在体内存放大量的 毒素垃圾。一般成年人体内有3——25公斤毒素垃圾。 德国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解剖了280名死者的内脏,结果发现在其中240名死者的肠道 内壁上都淤积有硬石状粪便污垢。 伦敦一名医生解剖一名死者的大肠,从中取出10公斤陈旧的,已经变成象石头一样硬 的粪便,并将其作为陈列展品,至今仍存放在盛有酒精的玻璃罐中。 大肠积聚的食物腐败以后,形成有害物质,引起自身中毒,于是发生疾病和衰老现象。 排毒与排便的区别 “排毒”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打通机体各路排毒管道,使毒有出路,身体各器官组织功能之间平衡协调共同发挥生理功能,这就是所谓排出解除人体毒素,调节机体状态平衡。 “排便”通过排毒主管道----消化道将体内毒素排出,即排便只是身体排毒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不能完全彻底的排除体内的毒素。 哪些人正在被毒素侵扰——你是否已经到了健康的边缘 人体内的毒素深入体内各个器官,导致身体内的器官组织提前老化,这些淤塞的废物会阻碍肠道吸收矿物质和细菌制造维生素的功能,最后由于在肠壁上过多的积聚,抑制了肠道的活

女人衰老的主要原因和预防

女人衰老的主要原因和预防 女人衰老的主要原因:一缺气、二寒气、三肾亏。 每天早上三片生姜、一杯蜂蜜水、三颗红枣,两天一瓶酸奶,平时多吃鸭血猪血,其中特别提醒女性朋友:例假时期不能吃海带海鲜香蕉西红柿西瓜。 另外还要记住做一些动作:梳头(百会穴),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80多岁还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其中的秘诀就是梳头(不是有个小太监李莲英吗?他天天给慈禧梳头!我们没有小太监给梳头就自己梳)。 三天更换枕巾,因为头发是很脏的,所以必须勤换枕巾。 洗完澡用电吹风吹肚脐眼(丹田),这里要告诉大家电吹风比吹头发更有用的地方:低血糖患者可用电吹风吹腰,月经不调者可以吹后脑勺,再者就是暖丹田(吹肚脐眼)。 每天晚上泡个热水脚,如果方便可以加些艾叶,鹅卵石。有的朋友也许不知道什么是艾叶(端午节门前插的那种植物)。 每天敲敲足三里(即膝盖外侧),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每天一只老母鸡,不如敲敲足三里. 手脚冰冷的人吃什么好呢 一种手脚冰凉是虚寒的表现,通常以服用温寒的食物。“虚寒”的原因,有天生的,也有后天生活习惯造成的。所以应该提倡多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饮食起居规律有序,注意温寒添减衣物,不吃生冷食物等。 另外有一种手脚冰冷,中医叫“四逆”。“四”就是四肢的末端;“逆”就是厥冷的意思。这种情况是因为血液循环不能达到四肢的末梢,因而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肢体寒冷。 女性在特殊生理期间也容易因贫血而引起畏寒,还有就是因为肠胃出血,血液流失过多的人,也会有贫血畏寒现象。 另外,中医学上还有一种叫“血枯”的病,就是血液干枯减少导

致的贫血而畏寒,这是需要补血。如果血液淤阻,就要用“破淤生新”的治疗方法,破除淤血生出新血,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活血化淤”。 但这都得由专业中医师从脉搏和表现症状来判断决定归属于哪一类的怕冷。 一、营养原则 应多食具有补气、补血、补肾的性平、温热类食物。 二、适宜食物 可多食一些具有补肾阳虚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一伏可食用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补人体之阳。还可以吃韭菜、泥鳅来进行食补,药物则有肾宝、玉苁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另外,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以提高机体耐寒力。常见的温热食物有:牛肉、大蒜、辣椒、生姜、圆葱、山药、桂圆、当归等。 三、饮食禁忌 1.尽量避免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如冰冻饮品、冰激凌等。 2.在吃温补食物的同时,尽量避免同时食用滋阴类食物,出现相互抵消滋补功效。 四、其他 摆脱畏冷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供参考) 1.早上起床。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是改善畏冷的第一步,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不要老是蜗居在被窝里,振奋一下精神起床,然后好好的运动一下身体吧。心情愉悦的睁开双眼,不仅能防止畏冷,还能提高一天的效率。 2.运动身体。早晨起来运动身体,能使全身肌肉彻底的放松并舒展开来,防止由于全身僵硬导致的畏冷,人体经过一晚上的睡眠,往往处于血液不循环的状态,因此适当的运动放松身体很重要。 3.吃饱早餐。新的一天从早餐开始,好的体质也从好的早餐开始。 4.注意服装。切忌穿着紧窄的内衣,以及对身体有束缚的服装,不利于周身的血液循环。 5.尽可能步行。步行是温暖身体的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 6.通过午餐来温暖身体。进餐是改善畏冷的关键,通过一些高热量的午餐能够温暖身体。俗话说得好,中饭要吃的饱,一定要准时进餐,保证热量的摄取。多吃一些粥类,加入梅干菜等阳性食品,对暖身非常有效果。 7.与人谈话有奇效。与朋友聊天是减压的特殊方式,对防止畏冷有奇特效果。 8.补充适度水分。水分的补给是非常重要的,摄取水分的同时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更能使血液循环畅通,每天补充2升的水分为佳。 9.呼吸法。感觉疲劳的时候,慢慢呼吸对畏冷症有很好的疗效,将手放在胸部,吸气的时候鼓起腹部,采用此类腹式呼吸法,能把氧气输送到体内的各个部分,促使血液循环,改善畏冷状态,在座位上就能轻松实行,亲身实践下吧。 10.晚餐。晚餐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能够温暖身体的阳性食品,阳性或阴性可以通过颜

催人衰老的十大因素

催人衰老的十大因素 一、情绪不良。 任何不良的情绪,如消沉、沮丧、失望、嫉妒、痛苦、忧愁、悲观、焦虑、恐惧等,若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出现,都会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损害人体健康,使人未老先衰。 二、缺少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懒人早衰”,这些都是人们对养生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平时不爱运动的人,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容易出现功能减退,特别是其心脏的早衰可达10~15年,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也比勤奋者高3.5倍左右,使应有的寿命大打折扣。 三、饮食不当。 长期饮食不当,会导致人体酸碱和营养的平衡失调,损害身体多种重要器官,破坏人体正常代谢,影响和妨碍人体吐故纳新,从而加速衰老进程。 四、过度肥胖。 肥胖是疾病的温床,也是早衰的伙伴,肥胖者易发多种严重的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并加速身体的老化和衰老过程。 五、患慢性病。 慢性病病程长,久治不愈,可反复发作,都能导致身体逐渐虚弱,极易出现早衰。病情越重,病程越长,早衰越明显。 六、长期肾亏。 祖国医学认为,肾精乃人生命之根本,肾精损伤必然影响寿命,极易使人早衰。在性生活上长期放纵,最容易引起肾精亏损,从而使人过早衰老。 七、吸烟酗酒。

有调查研究资料表明:从20岁起吸烟者面部皮肤皱纹比不吸烟者平均早出现1.5~3年;每吸一支烟,可使人寿命缩短十几秒至5分钟(烟的质量越差危害越大)。而长期酗酒会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嗜烟又酗酒者,更会使人加速衰老。 八、睡眠不足。 有关研究显示,睡眠每被剥夺3小时,体内的淋巴细胞数量会减少20%,从而使免疫力受到人为的损害。缺乏睡眠还会使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前者既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又能使中老年人延缓衰老;后者具有促进人体糖类代谢和肌肉发育功能。因此,平时经常透支睡眠时间,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九、孤独家居。 据社会学家调查发现:夫妻恩爱可延年益寿,而单身男子或女子若常常自悲自叹,会过早地产生心理上的衰老。特别是过了而立之年的单身男女,其因病死亡的风险也较已婚男女高出近5%~10%。 十、滥用药物。 指不当且毫无理由地服用化学药品。目前,有一种不好的用药趋势:许多健康的人依赖药物来解决问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用量较大时,容易在病人身上出现毒副反应,造成慢性危害,甚至导致人的死亡。

卵巢衰老及相关重大疾病的发生机理

一、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以小鼠、猴和患者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揭示卵巢衰老机理及其诱发的不孕不育、生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生理、病理改变的分子网络及其信号转导通路。阐明卵巢衰老机制,为寻找推迟卵巢衰老措施、发现治疗相关疾病新药靶点和有效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一、卵巢衰老的发生机理 1、卵子与卵泡衰老的分子信号通路 A. 不同年龄层次原始卵泡、腔前卵泡相关分子的变化:采用基因芯片及蛋白组学技术对各种动物模型中的原始卵泡、腔前卵泡相关分子的变化展开研究。 B. 不同年龄层次卵子及颗粒细胞衰老相关分子变化: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等对不同年龄段卵子进行蛋白差异表达谱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与染色体稳定、浓缩、分离以及组蛋白修饰、DNA损伤修复等事件相关的蛋白,筛选和克隆卵子老化相关的新基因。 C. 卵泡凋亡在卵巢衰老中的分子机制:衰老与相关蛋白相互作用决定着衰老过程的发展。因此,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是研究衰老过程的关键。思路为:收集卵巢(腔前卵泡、有腔卵泡和整个卵巢)样品,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鉴定相关分子其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2、端粒和端粒酶在卵子与颗粒细胞衰老中的重要作用

端粒变短引起干细胞功能受损并引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其它早衰综合症。端粒的长短由端粒酶活性来维持。端粒酶通过调控DNA甲基化来稳定Dnmt1的活性和基因组甲基化来阻止细胞凋亡(Dnmt1活性与基因组甲基化是延长生命的关键条件,但却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端粒酶还可促进干细胞的产生。我们将分析不同年龄层次卵子和颗粒细胞中的端粒功能和端粒酶活性,揭示其在抗衰老中的重要作用。 3、活性氧自由基(ROS)造成机体DNA损伤 研究卵巢衰老过程中ROS的产生、DNA损伤与基因突变。通过适当地补充有效的抗氧化剂手段,达到降解过量ROS的目的。探索以抗氧化方式延缓卵泡凋亡、延长生殖年龄的新途径。 4、卵子与颗粒细胞衰老过程中钙动力学与钙处理蛋白的变化 建立卵子与颗粒细胞衰老的细胞模型,比较体外衰老过程中钙动力学和钙处理蛋白的变化。研究钙处理蛋白及钙动力学是如何参与卵子及颗粒细胞的凋亡过程。 二、卵巢衰老诱发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分子机理 1、卵巢早衰分子机制的研究 对中国汉族POF患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与卵巢早衰相关的基因;筛查POF患者中卵子发生关键基因PTEN、FOXO3a、FOXO1a的突变情况; 研究卵子发生关键基因PTEN、FOXO3a、FOXO1a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 采用直接测

衰老与疾病的根源

衰老与疾病得根源 一、自由基—早已被锁定得罪魁祸首 早在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生物体内存在自由基信号。1956年美国人哈曼提出衰老自由基机理,认为自由基就是衰老与疾病得元凶,被广泛接受。1969年美国人McCord 与Fridovich发现了SOD,证实活性氧自由基存在于生物体内。1998年美国人菲希戈特、穆拉德、伊格纳罗三个人因发现氮氧自由基一起获得诺贝尔奖,更加扩大认识了各种不同自由基对机体得伤害。迄今历经数十年研究,人们已经证实,人类备受衰老与疾病折磨得真正原因就是自由基对人体得侵害。它就是危害人类健康得天然杀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变、失眠便秘、关节疼痛、四肢麻木……这些常见得慢性疾病都就是由于自由基造成得。 美国医学博士Harman于1956年率先提出自由基与机体衰老与疾病有关;接着在1957年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报告,阐述用含0、5%~1%自由基清除剂得饲料喂养小鼠可延长寿命。由于自由基学说能比较清楚地解释机体衰老过程中出现得种种症状,如老年斑、皱纹及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倍受关注,20年后即1976年被西方主流医学所普遍接受。 自由基衰老理论得中心内容认为,衰老来自机体遭受自由基侵害而发生得破坏性结果。 权威得疾病理论认为:体内自由基对细胞成分,尤其就是对血管血液得有害进攻就是人体衰老与多种疾病得根本原因,而所有这一切都就是自由基对人体细胞得一个慢性氧化得过程。所以要对抗自由基,就要找到一个强效得抗氧化剂,从源头上扼制疾病得发生。 二、过氧化给人类带来得损伤与疾病 氧在人体内必不可少,然而过多得氧却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得损伤,引起多种慢性疾病,甚至产生急性氧中毒导致生命危险。这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得过氧化损伤。 过量得氧能导致疾病?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就就是如此。氧得化学特性很活泼,也很危险,在正常得生物化学反应中,氧会变得很不稳定,能够“氧化”邻近得分子,使得物质发生性质得改变,比如:切开得苹果会很短时间就出现棕褐色,铁会生锈等等。在人体内,过度得氧化会引起细胞损伤,从而导致癌症、发炎、动脉损伤以及衰老。氧化对生物体得损害主要表现为自由基得链式反应受到破坏,导致生物膜结构功能发生改变;蛋白质对氧化也就是很敏感得,尤其就是其中得含硫氨基酸;DNA分子中得碱基与戊糖都就是易氧化得位置,氧化可导致DNA断裂、碱基降解与与蛋白质交联,使得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或导致细胞死亡。 过氧化就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得重要原因。比如肿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血管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辐射损伤、免疫性疾病等等,都与其密切相关。 三、氧自由基就是怎么产生得?

现代人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医治

现代人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医治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生产力提升了,人们温饱的问题解决了.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思想,家庭,工作压力,特别是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却出现了各种疑难病,慢性病及各种疑难病症.现代医术之昌旺,不等于医药之齐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诊断水平越来越先进.精确.但治疗手段却跟不上.因此人们在不断的寻求一种既比西医治本.又比中医见效快,并且安全没有毒副作用的产品.那就是客登庸公司研发生产的食用菌系列产品.它是由中科院院士稽汝运,上海农科院博士生导师陈国良,上海大华医学原教授王佑民等三十多位食用菌领域的专家学者潜心研究三是多年,并经过学理,病理.药理等临床实验,并在社会上推广应用十多年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一,人类疾病的来源 十九世纪以前十八世纪中叶,这个时期社会不发达,人们的饮食结构比较差,营养不良,一般疾病都是由于一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十九世纪: 治疗方法: 1,饥饿营养不良1,中医中药(丸,散,膏,丹) 2,病毒感染2,偏方 3,外伤及外伤引起的病变3,巫医神汉 4,器官细胞老化4,西医西药十九世纪中期传教士把西医西药带进中国,西医西药局部控制能力强,立竿见影,治疗作用快.但是我们都知道西药副作用大,而且有依赖性,治标不治本.同时由于用药的不合理还会造成其他器官的损伤,也就是在医学上常说的ADR即药源性疾病.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形成病因亦有所不同,营养过盛形成了各种现代文明病: 1,精神压力 2,环境污染(衣食住行) 3,遗传基因 成人病低龄化,五岁小孩子得糖尿病,高血压.就高血压而言,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高血压,那么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仅占3.1%,如果双方都有高血压,那么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就达45.5%,形成高血压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在食物中摄取了过多的脂

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

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 人在成年后,其身体便开始慢慢衰老。衰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可延缓衰老的进程。 1.慢性炎症: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器官发炎越来越多,如关节炎。患病的不只是关节,还有脑细胞、动脉壁、心瓣等。梗死和中风等也跟炎症有关。 2.基因突变:许多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能引起基因突变。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处理”机制越来越不规律,从而引起基因恶性退化变质。 3.细胞能量枯竭:细胞的“供电站”——线粒体,需要一定的化学物质来保证细胞的活力和清除细胞的毒素。如果这个“充电”过程减弱,心梗、肌肉组织衰退、慢性疲劳、神经性疾病等就会发展。 4.激素失衡:我们身体里的亿万个细胞正是有了激素,才能准确地同步工作。随着衰老,这种平衡变得不规则,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包括抑郁症、骨质疏松、冠状动脉硬化等。 5.钙化作用:通过细胞膜里的特殊管道,钙离子可以进出细胞。如果钙离子进出的通道遭到破坏,那就会导致脑细胞、心瓣、血管壁里积聚过多的钙,这些器官便开始衰老。 6.脂肪酸不平衡:为了产生能量,身体需要多种脂肪酸。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的量和品种开始不足,于是便出现心律不齐、关节退化、容易疲劳、皮肤发干等症状。

7.消化酶不足:胰腺渐渐枯竭,无法产生足够的消化酶,致使消化系统发生慢性机能不全症状。 8.非消化酶不平衡:细胞内经常进行多种非消化酶的同步反应,年复一年,渐渐失去平衡。这种不平衡首先发生在脑部和肝脏,这是造成神经学疾病或中毒性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 9.血液循环衰竭:人体在正常运转多年之后,其毛细血管的渗透性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对大脑、眼睛和皮肤的影响最为明显。于是便会引起大、小中风,视力减退,出现皱纹等。 10.氧化应激反应:给任何年龄的人们带来不少麻烦的自由基给已过中年的人带来的麻烦更多。它影响许多生理过程的正常流向,从而加重身体负担,引起各种疾病。 人体排毒需要用到三把“扫帚” 1、益生菌——“生物扫帚” 益生菌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细菌。人体维持正常数量的益生菌可以维持肠内菌群的平衡,缓解过敏反应,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癌症并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益生菌很难从一般的食品中摄取,不过,现在有不少益生菌制剂,可以在药房购买后服用。 2、食物纤维——“物理扫帚” 食物纤维分为两种。一种是不溶性的,含量最高的食物是米、麦等五谷杂粮的皮质,也就是米糠和麦糠。另一种食物纤维能溶于水,不能消化,但大肠里的益生菌能将其发酵降解,变成短链脂

疾病与过早衰老的基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疾病与过早衰老的基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疾病与过早衰老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八十年代以前,科学家们预测,人的最低寿限为100岁,最高寿限为160岁左右。九十年代以来,科学家们预测,人的最低寿限为120岁,最高寿限为200岁。少数科学家至今支持认为人的寿命可以达到340~400岁。英国的弗姆.卡恩活到了207岁,我国历史上的皇帝活到了240岁,唐代福建人陈俊就活到443岁。而我国2001年的人口普查,人均寿命仅为70岁。人生只有一次,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至少亏了50年。如果按照200岁的寿限,则少活了130年。据医生对广西巴马地区108岁的蓝卜平检测后证明,他的肝、脾、胃至今还跟青年人差不多。对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疾病与过早衰老已经成为健康长寿路上的主要威胁。为什么一些人能够健康长寿?为什么多数人因疾病与早衰而缩短了寿限?以下,围绕着《疾病与过早衰老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向中老年朋友们介绍最新的科学研究现状。 第一节世界五大长寿村百岁老人的主食是什么? 一.百岁老人的主食 1.厄瓜多尔的比尔卡巴村:主食为玉米、土豆。 2.阿塞拜疆共和国的柏格维奇村:主食为土豆、洋葱、烧牛肉加黑面包。 3.巴基斯坦的罕萨村:主食为玉米加土豆。 4.中国广西巴马地区的巴马镇:主食为玉米,而菜类主要有黄豆、绿豆、猫豆、南瓜苗等。

5.新疆南疆地区玉田县:主食为玉米囊(玉米洋葱烤制出来的包子)。 为什么吃玉米、土豆、洋葱就能长寿呢?请看看学者们的调查研究。 我国著名营养学家陈仁淳教授在科技日报上发表文章,在谈到寿命与营养关系时,有如下一段文字:“日本是世界最长寿的国家,根据日本学者近藤对全国长寿和短命的村庄所进行的调查,发现有以下的规律:1.多吃大米和偏食大米的村庄的人往往是早衰和短命的。2.多吃肉而蔬菜不足的村庄人必定短命。3.常吃鱼和豆制品并多吃蔬菜的村庄必然是长寿村”。 从这些规律看出:偏食的人必定短命,不偏食,营养吸收平衡的人往往长寿。因此,希望长寿健康的人们尽量保持身体营养均衡,并多吃营养丰富而含营养比例平衡的食物。 二.完美的保健食品 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营养丰富、脆嫩爽口、香气浓郁,自古就列为朝廷贡品,为国宴和高级宴席上的著名山珍之一,又是医学上的新秀,具抗炎、抑制癌细胞发展,降低高血压和胆固醇,防止腹壁脂肪过厚、减肥和良好的防腐作用,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蛋白质和氨基酸竹荪干品中蛋白质含量达13~17%,为国际上公认的“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竹荪不仅含有常见的16种氨基酸,尚含天冬酰胺、Y—氨基丁酸、鸟胺酸等。其中,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齐全;而赖氨酸含量均较高,赖氨酸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我国习惯以缺赖氨酸的稻米和小麦等作主食,食用从竹荪中提取、浓缩、配制的,富含赖氨酸的竹珍醇营养酒能起互补作用,达到营养平衡利于健康长寿。 2.碳水化合物竹荪中T-2-HN多糖和T-5-N葡聚糖,对大白鼠的两种炎症模型角叉菜胶浮肿及热水浮肿性疼痛呈显著的抑制作用,比作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