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医生是一种福气

做医生是一种福气

做医生是一种福气
做医生是一种福气

[转载]做医生是一种福气--------推荐一读

----给参加实习医师宣誓典礼的各位医学院及医院的老师们

各位贵宾,今天的主角各位新上阵的实习医师和以你们为傲的家长爸爸妈妈们: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个盛会,几个月前医学系王主任打电话邀我来参加今年实习医师的宣誓典礼,我心里感到无限的温馨及光荣。我之所感觉到温馨是因为我从1998年回国,最先的三年都是在慈济医学院与慈济医院工作。我对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每一个物都有很深的感情,今天这些穿上白袍即将宣誓加入杏林的同学们,都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所以能够受邀回来参加这个盛典,我感觉到无限的温馨。去年我要离开时,上人说我是离开花莲,搬回台北,但是我并没有离开慈济,我只是从专任改为兼任,我非常感谢这句话,今天也因为这种温馨的感觉,我赶快找出好久没穿的慈济制服,穿起来好像回娘家的感觉,真感谢王主任给我这个机会。我之所以感到荣幸的是,这个宣誓典礼是本校有史以来的第三年,在我回国参加慈济团体后,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个典礼。因为这是我们的医学生踏入医林的第一步,所以在选择这典礼的演讲者时,我们都非常的审慎。第一年我们邀请来参加白袍典礼的是和信医院的黄达夫院长,他是杜克 (Duke)大学的内科教授,十几年前回台湾服务,他在医学教学与医疗质量的理念都是众所景仰的,而且我认为他确实是学生的典范。第二年我们邀请的是黄昆岩前院长,他二十几年前回国,是成大医学院的创院院长,他对台湾医学教育及人文教育的推动是非常的有影响力,也是学生很好的典范。我今天能与这两位学长并列,使我觉得无限的光荣。事实上,黄达夫院长的医学教育促进基金会及和信医院,正是我目前在台北工作的地方;而黄昆岩院长最近接任教育部的医教会主委,而在他的推荐下,我也接受了医教会的执行秘书与委员的职位。所以,今天来参加这个典礼也让我跟随这两位我所景仰的学长的脚步。但,我也因此觉得责任很大,我一定要做好这场演讲,才能使明年受邀来此的人,也会觉得一样的荣幸。当王主任问我要选什么题目的时候,我正好在看摩尔医师(Dr. Francis Moore)的回忆录。摩尔医师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前外科主任,他目前已经快九十岁,这位外科巨子在医学界的贡献是众人皆知,因为当时创伤与烫伤后的死亡率很高,而因为他的主导所做的研究,才发现大部份这类病人的死因是在于电解质与水份的不平衡。在他一系列的研究报告,才促成今天创伤与烫伤的救活率这么高,也在他的主导下,人类的器官移植才开始成型,所以这个人在医学学术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在这400多页的自传中,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他第一次开刀的病人是一个患急性阑尾炎的小孩子,就是所谓的盲肠炎。他打开腹腔把一个快要腐烂掉的阑尾拿出来的瞬间,病人因为剧痛突然消失而迸出的笑容,使他在那剎那间感受到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奇迹(miracle),同时也是一种福气(privilege),而他说时至今日,他仍然觉得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奇迹,同时也是一种福气,所以他这自传的书名就是<一种奇迹与一种福气> (A Miracle and A Privilege)。有些人会问我说,为什么把privilege翻译作「福气」?事实上,privilege这个字在一般字典里都是翻译作「特权」,但我记得罗慧夫医师的书里提到他常对人说,「把希望和爱带给病人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作为医者才享有的privilege」。罗慧夫医师的台湾话讲得很好,当他用台湾话演讲时,他总是说「医生可以把希望和爱带给病人,是一种福气」,我觉得他将privilege翻译作「福气」真是神来之笔。由于王主任问我演讲的题目时,我正在念摩尔医师的自传,所以我就决定用「做医生是一种福气」来作今天的主题。我今天希望能在这五十分钟里,能够与刚刚加入医生行列的同学们分享为什么我认为当医生是一种福气,而后再与同学们勉励,要有怎样的准备才能够享受这样的福气。我希望我能成功地说服你们,做医生的确是一种福气。为什么做医生是一种福气?我想,从精神层面或物质层面来看,做医生都是一种福气。我们先从精神层面来讲,透过医生这个工作我们可以帮助别人,「助人的快乐」实在是很难形容的快乐,我想在座的很多医院的老师们都有经验,当病人

透过你的帮忙,得以起死回生或病痛消除时,我们心里感受到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如果有人怀疑这个的话,我劝你们去看看史怀哲医师的自传,或者看看陈五福医师的传记,我想看了以后你们一定会同意我,能够帮忙别人真是一种很大的快乐。还有,「病人或家属对你的感激」也会带给你莫大的快慰。我过去三年在慈济医学院时,在给同学们上课或系周会的时候,我常常强调一点,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我讲过太多次了,但我还是要再讲一次。医生这个职业是一个很不寻常的职业,一般说来,你修理东西把人家修坏了,不可能还有人会感激你,但是我们做医生的,有时候在尽了最大努力,但病人还是没有救回来时,家属还是对我们十分的感激。我每到新年或圣诞节的时候接到卡片时,总会找到一、两封是已经过世病人的家属写给我的。每一次都让我十分感动而陷入很深的沉思,因为我会想到说,我到底哪一点没有做对而让这个病人过世,这种病人家属带给你的感激与信任,是别的职业很少能够享到的福气。在医生这个行业里面,「求知欲的满足」也是很难找到另一种职业可以相比,因为你看到病痛缠身的病人急需你的帮忙,而你能够透过图书馆、网络、问学长、问老师而得到一个最好的答案,结果能使病人的情况好转时,那种感受对知识分子来说,真是最大最大的满足,我相信每一个医生都会有这种经验,所以求知欲的满足是在这种生死攸关的职业里面,尤其会让你感到非常的成就感。最后,「生命的充实感」也是这个职业所能够享受到的最大的福气。有一位很有名的医生作家威廉斯医师(Dr. William Carlos Williams),他本身是个开业的家庭医生,行医四十几年,没有周休二日,每天都工作,而且每天是从早到晚,晚上还到病人家里看诊。这位医生忙了这么多年,一共接生了两千多个婴儿,但他还写出了很多很好很好的文学作品。他常被问说写作与医生这两个职业有没有互相冲突?他在「行医」(The Practice) 这篇文章里说「看病从来没有阻碍了我的写作,事实上,医疗的经验反而供给我精神的食粮,使我更能写出真实的文章。这些人一定无法了解,行医与写作事实上并不是两个职业,行医生涯使我的人生经验增加,扩展我对生命的感受深度,而使我有丰富的写作灵感。」事实上,透过医生这个行业你真的可以把你的生命的深度广度都会加大,我们都知道人只能够活一次,不能够往回走,而透过行医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人的精神、物质层面的生活,而对生命有更大的体验。所以从精神层面上来讲,我们可以到那里找一个职业,能够让你享受到助人的快感,得到那么多人的感激,满足你的求知欲,而且又能充实自己的生命。再来我们就物质层面来看,医生这职业的经济收入一般说来,都比其它行业的平均收入还来得高,而在经济消条、失业率增加的社会,我们也很少听到医生失业。所以不管从精神层面或物质层面来看,作医生实在是一种福气。爱森堡医生 (Dr. Carola Eisenberg)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当医生仍然是一个很有福气的工作> (It is still a privilege to be a doctor)。爱森堡医生在阿根廷出生,也在那里完成医学教育,然后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完成精神科医生的训练,而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当学务长多年,现在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学务长。她在这篇文章里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二年级学生常常跑到她办公室来,跟她抱怨说:我们老师告诉我们,现在当医生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你们选错了,因为医生现在还会被告,还有保险公司找你麻烦,研究基金也不像以前这么容易拿到…。爱森堡医生在这篇文章里面就很生气的说:为什么这些医生、这些教授自己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就用这个片面之词来影响学生,影响他们生涯的规划?她说:「如果我们看不出这职业能因为造福别人而造福自己是多么的幸运,那我们实在是太有眼无珠了」。 (But to lose sight of just how lucky we are to have a profession in which we do well for ourselves by doing well for others reflects a puzzling loss of perspective.) 我想说服大家的就是,「做医生确实是一种福气」,我想爱森堡医生的这段话就是最好的见证。如何准备才能使我们享受到作医生的福气再下来我想用一点时间来勉励大家,如何准备才能使我们享受到这样的福气。你一定要培养好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态度」,一定要作到「勤」与「诚」---勤劳的「勤」,和诚恳的「诚」,如果这两个字做到了,才能

够享受到这种福气。专业的知识你一定要非常勤劳去学,一定要常常上网络、上图书馆、看医学杂志,使自己的医学常识赶得上时代,因为今天的科技你稍不留意,你就赶不上,你就听不懂。我现在听到大家讲分子生物学,我就头大,因为我根本听不懂,我很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好好念书,荒废掉很多时间。希望你们在学的时候,就要在医学常识方面一直保持在时代的尖端,不要到时候赶不上,而误了你的专业能力。同时,做一个医生不只要勤学,而且要有非常好的观察力,因为很多职业你可以看书照做,但是医生诊断除了读书,还要靠你的观察,你的观察力一定要很好,如果观察力不好的话,你不可能做一个好医生。在这里我想讲一个小故事,化学疗法的发明者厄尔立希医生 (Dr. Paul Ehrlich)曾经在上课时对他的医学生们说,要做好医生,一定要非常关怀你的病人。于是他叫护士小姐拿了一个小孩子的小便进来,他说我看一个病人,我会仔细地观察病人,我还会观察他的排泄物,我先看看它什么颜色,闻闻它什么气味,最后我还把手放进这尿液里面,尝尝它是什么味道。他说你们有决心要学医的话,你们就跟着我一起做。结果每一个同学都不得不跟着他尝小便,而做完以后他一个一个学生问他们小便的味道怎么样,等到大家都问完以后,他说这个教室有一个人根本就不晓得这小便是什么味道。他说:你们再看看我怎么做。原来他是用他的食指沾上小便,但他的舌头尝到的却是他的中指。他说,你要做一个好的医生,不只要非常关怀你的病人,而且要有很好的观察力,所以,今天我希望大家记住,你不要做一个吃小便的医生,你要做一个眼睛很sharp,可以观察到巨细靡遗的好医生。刚刚谈专业的知识,接下来,我要讲「专业的态度」。专业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很多病例计算机化,很多病人走出诊所会抱怨说,我想这位医生在路上看到我的话,绝对不会认得我,因为他从头到尾就一直看着计算机在打字,根本不曾看我一眼。不要忘记罗慧夫医师的话:我们要看看病人,碰碰病人,我们最常忘掉讲的一句话就是「你觉得怎么样?」(”How do you feel?)。他说,单单一句「你觉得怎么样」就能够带给病人心里非常温馨的感觉。我想,我们做医生的在态度上,一定要用心地倾听病人说话。今天早上八点,王主任请我去给一年级的医学系学生上课,题目是「医生的角色」。我与同学们说,我们看病人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态度就是,他有病,我没有病,并不是他做错什么,我做对什么,这纯粹是我们运气比病人好的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将心比心,想想看,如果我是他或他的家人的话,会有什么感受,想要享有这种做医生的福气,一定要有将心比心的态度。做医生一定要谦虚,谦虚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个令我十分感动的故事。这是来自汤玛士医生(Dr. Louis Thomas)所写的文章。汤玛士医生是在美国医学界影响力很大,已经过世的医生,他最后做到美国癌症方面最有权威的纪念史隆克特林治癌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的院长,他写过很多的好文章。我最喜欢他这篇文章「居家访视」(House calls),这是描写他从五岁开始,作医生的父亲就经常带他一起去病人家看病。他记得爸爸常会跟他讲,你不要认为是你的医疗使病人好起来,要记住有些时候你没有用药,病人也一样会好起来。他爸爸常与他提起一个故事,这发生在他爸爸刚刚开始在一个小镇开业的时候,有一个血尿的病人来求诊,而他爸爸一时也看不出是什么病,但病人很痛苦,急需他开药帮忙。于是他给了病人一些止痛药以及一些无伤大雅的营养剂,他对病人说:你先回去吃吃药,过几天以后再回来看我。病人回去后,他爸爸就赶快翻书,看看这到底是什么病。想不到,过几天病人回来时,他已再也没有血尿,也不痛了,而对他爸爸非常感激,而邻居们也都以为他爸爸是个神医。后来,爸爸告诉他:他事后想来想去,推断这病人很可能是有肾结石,而病人自己排出了结石之后,就不痛了,我开的药与这个病可能完全没有关系,但病人却以为是我给了他什么药到病除的妙方。汤玛士医生在这篇文章里说,爸爸常常跟我讲这个故事,意思就是要我一定要谦虚,很多我们做的事情,有好的成果,有时也不见得是因为我们做对了什么,我们一定要有谦虚的胸怀。我希望同学们会记住,谦虚这种美德是很容易消失的,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常常会因为治疗结果而使病人十分感激,

病人会把你捧上天,把你想象成比你实际上更好,而医生自己如果没有好的修养的话,就很容易因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创造奇迹」而自我膨胀,而谦虚这两个字就在你的字典里消失了。所以,在你们担任实习医生的第一天我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记住汤玛士医生的父亲所说的话,我们一定要永远不要忘记要谦虚为怀。更重要的,我们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理想」。

一九九九年彰化基督教医院的前院长兰大弼医师从英国回来,来参观慈济及见上人,他在对慈济医学院的学生讲话时,我永远记得他讲的那句话:「你们医学生,如果说想念医是想多赚一些钱让家里人生活比较好一点,或者能够帮忙你弟弟的孩子上大学,这些都是很好的动机,赚钱并不都是不好的事情。但是,当有一天你觉得做事情只是为了赚钱而已,那就不对了!你每天一定要提醒自己,你的理想是什么,赚钱只是一个手段,不是一个目标,你应该还有很多理想」。他还对同学们说:「如果你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做的,没有什么理想,那我告诉你,流落在台北市街头的原住民很多是没有健保,在台湾有很多监狱里面的受刑人没有健保,你们如果有心的话都可以帮忙他们。」。我听了很感动,这是出自一位一九八二年退休后回到英国,已经八十几岁的英国老人,他离开台湾那么多年,他还惦记着台湾需要帮忙的人,他还可以举出这么多可以做的事情。所以,我想大家在「专业的态度」上希望能够将心比心,虚怀若谷,并且常常要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你们的理想。再下来,为了准备自己去品尝这个丰富的生命,我们自己一定要博览群书,奥思勒医师 (Dr. William Osler) 是影响美国医学教育至深至巨的一位内科教授,他曾经劝医学生:一个好的医生一定要阅读各种书,不是只看医学书,透过看非医学的书,可以学会人生的各种层面。看多了书,才能思考运用逻辑,作事明确果断,而且能够沉着冷静,多看书才可以培养出医者的人文风范。同时,新出道的医生也一定要注意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多读一些与生死有关的书。我最近在和信医院有一位七年级的阳明大学的实习医师,在结束一个月的实习而要离开和信医院的那一天早上,他照顾了两个多星期的病人过世。他非常激动,「老师,我觉得我无法接受这种残酷的事实,我可能不适合当医生,因为我觉得我整个都快垮下来了。」那天中午我请他吃饭,我与他谈了一个多钟头。这同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所有的住院医师对他评价都很高,但他觉得他不适合当医生,他说他没有办法忍受他照顾了两个多星期的病人突然间过世,如果这个职业是要经常不断的接受这个考验的话,干脆不要做医生了。我跟他谈了很久,我说:「你今天的缺点是,你心理上没有准备好病人随时可能会死亡的事实,因为你没有好阅读生死学这方面的书。但是你今天的表现,让我觉得你将来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医生。」我对他说,事实上,我也是过来人,到现在,病人过世,我还是无法释怀。在美国时,有一天,我回家闷闷不乐,我大儿子那时才初中,他居然问我:爸爸!你今天是不是有病人死了。我吓了一跳,但小孩子的观察是很对的,确实那天是有一个病人过世。当天我与儿子谈了很久,然后他跟我讲了一句话:爸爸!你的生活质量太差。我想他也许是对的。我两个小孩都非常让我引以为傲,但是有一点我傲不出来,就是两个小孩没有人想念医。那一天,我主要是跟那位实习医生说:「病人死亡你没有办法释怀,表示你是有人性的医生,但并不代表你不适合做医生,但你要付出的代价是,你自己及你的家人生活质量会受影响,但这也是表示你我念这方面的书念得还不够,修养还不够,才不会释怀。」在慈济这三年我很感慨,听到师父在心莲病房对一些临终的病人说:「快去快回,来生再来参加我们慈济的团队。」如果你对生死能有更深一层的参透,当你知道这生命已到了没有挽回的地步时,你也许就可以用另外一个态度去接受。所以我那天与那学生解释的,就是如果你对生死已跨出这份藩篱,除了可以帮忙病人家属以外,你自己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为了要能真正去享受做医生的福气,你对生死哲学和修养一定要增加。还有,你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治疗病人真正的目标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不是把病去除而已。我所以讲这句话是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有一天有一位堪萨斯大学的年轻貌美的白人女学生因为她每一个星

期至少有一次的癫痫发作而来看我。我给她改了一种新的抗癫痫药,治疗了两个多月以后,她就再也没有癫痫发作,我想她应该很满意才对。但这病人回来门诊时,对我非常不客气,对我说她不愿意再服用我的药,而希望换回她本来的药。原来她虽然癫痫没有再发作,但这药引起的副作用,却使她体重增加了好几磅,而且头发掉得很厉害。对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来讲,她认为她年轻貌美,有很多男朋友找她约会,远比她一个星期发作一次更重要。那一天我终于学到了「生活质量才是我们治疗病人的目标」,我们如果把病人医好了,但他整天都因为药的副作用而昏睡不醒,没有办法集中精神,我想纵然病痛没有了,治疗也不见得是成功。你们一定要体会到,你要治疗病人是为了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病人是因为这个病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来找你,你面对的是一个「病人」,而不只是「病」,所以,一定要注重病人的生活质量。最后,我想,医生一定要花时间在「解释」与「支持」。就是说,你做了一个诊断,只要你觉得病人或家属对这个病不了解,你一定要花一点时间解释。我今早和一年级学生上课时,也特别提到,医师这个「师」字是老师,所以我们有义务要去教育病人及家属,更重要的是要负起责任去教育这个社会。我回国三年多,我对台湾的病人与家属,以及社会对疾病的了解与看病的态度,感到有些失望的地方。但我想,我一方面失望,一方面也觉得,这是因为我们做医生的没有尽我们的责任。为什么我们在国外看病与我们在国内看病时,病人的态度有那么大的差距?主要是我们的医生没有尽我们的责任,我们没有好好教育我们的社会大众。还有,很多疾病本身并不难治,但主要是社会对这个疾病的误解与偏见,引起这些病人不敢出来看医生,不敢面对现实。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态度上的改变,让病人能够接受这个疾病,而不再讳疾忌医。总之,我们要怎样做准备才能享受作医生的福气,就是要有专业的能力与责任,态度上的修养,广博的去念书,尤其对生死方面的书,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花多一点时间去读,当你看一个病人的时候,随时要有心理准备,万一病人死亡的话,你怎么样面对家属,怎么样让病人家属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哈佛大学的摩尔医生曾说:「医生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帮忙苦难的人:话语,药,与手。」(There are three ways by which one person, the physician, can help another person in distress: words, drugs and hands.)我们讲的话一定要让病人能够接受,能安慰他们;我们开的药一定要考虑它的副作用,不只是治疗的作用,连副作用都要考虑;我们的手并不只是外科医生开刀的手,而且是一个能够安慰病人,拍拍病人肩膀的手。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要有这种修养,不只是能够开口、开药、也能够碰碰病人,说一些一般人与人之间温馨的话。寻找你工作的意义在结束这个演讲前,我想要转述一个昨天晚上在e-mail上看到的朋友送给我的小故事。它说:在一个建筑天主教堂的工地里,有三个石匠在那里磨石头,有人问第一个工人说:「你在做什么?」他说:「他们拿一块石头给我,叫我切成这个形状,我就切成这个形状,做好我就丢给他们,我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然后一付非常不耐烦,不高兴的样子。他问第二个工人,第二个人说:「**出就来这里工作,日落才回去,我做得很辛苦,但是不管我磨石头怎样的辛苦,我会想到赚回来的钱,回去可以养家,我的儿子一直想念大学,想做医生,我为了这个理想,就拼命在这里工作。」他说这话时,是一副觉得很幸福的样子。问第三个工人,他说:「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我想到我磨出来的石头,就会树立在这千秋万世的建筑物里面,我就感到心满意足。」他说这话时,迸出来的笑容充满了希望,因为他找到了他的工作的意义。我想,我们行医这条路是很苦,但同学们要努力去找出你辛苦的意义在那里,这是很难做到。但是如果你每天都有我刚刚讲过的那些理想,你作了那些准备,一定能够享受到我深深觉得的「做医生是一种福气」。最后敬祝同学们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前途光明,学校校运昌隆!谢谢大家!

家长如何陪孩子看心理医生

家长如何陪孩子看心理医生 1、守时:心理咨询需要精力与时间,一般咨询师为了保证咨询的有效性,预约是有限制的,每天接待咨询者的人数屈指可数。所以,如果你来晚了,会影响后面的咨询;如果不来,则会造成咨询资源的浪费。 2、给孩子说话的权利:不管你在咨询室以外的地方(如家里)怎样与孩子相处,一旦进入咨询室,你与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指望咨询师只听你说,而不给孩子机会表达。其实,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真的中心应该是儿童。因此,如果咨询师请你们暂时回避,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3、用好嘴巴:心理咨询师与孩子的接触是极其有限的,要让咨询师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及其存在的问题,除了事先准备一些材料外,更重要的是靠父母讲述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故事。请父母们一定注意以下两点:牢骚话只对咨询师说咨询时,大多数父母都是带着一肚子气来的,所以,发牢骚是咨询的真正开始,听牢骚也是咨询师的必要工作。只是要记住:牢骚话讲给咨询员听就是了,而应该让孩子到别的房间或地方去。 4、不“歪曲”事实:牢骚发完后,就要抓紧时间讲中心问题了,尽可能组织好语言,清楚、实事求是地描述事件经过,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孩子蒙冤。 5、用好耳朵:当你用嘴的时候,咨询师在全身心投入地听。然后,他必然要给你提出有关的反馈意见与建议,这时,请用心倾听,尤其是对于那些你平日里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如果你怕忘记,还可以把重要的话记录下来。 6、用好眼睛:当咨询师请你与孩子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看咨询师怎样赢得孩子的心,怎样让在你面前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活跃起来,看咨询师如何用恰当的方法训练孩子。 7、记住咨询作业:每一次咨询完毕,咨询师都可能把一些适当的任务交给孩子和你。这些任务可能是一些积极的训练方法,可能是改善孩子与你关系的有效途径,还可能就是下一次咨询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用心记住。 8、最后,当你要走出咨询室的时候,咨询师会同你和孩子约定下一次的咨询时间,但你千万别要求咨询师“留你家里的电话”。一般心理咨询师都不大可能让你如愿以偿,因为他们也需要个人的生活空间。 9、孩子的问题往往涉及父母的婚姻与情感问题,须同时做家庭治疗,请父母不要回避自己的问题!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心灵的健康也会给你无穷的力量。 —一(英国)著名教育家斯蒂芬·霍金教师作为教育者,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在发生变化,心理问 题出现的概率也在大大增加。教师一方面要在多方位的角色转换中找到平衡,另一 方面也要应付来自学校社会升学的压力,包括来自责任心和时间紧迫感的压力,来 自高付出与低收入的压力,来自用人制度改革,教师面临落聘、下岗的压力。教师就 像根始终紧绷的弦,在超负荷地工作,这使教师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碍。 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 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为重要。” 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 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 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提高自己 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 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说简单一些就是提高自己心理调节的能力,说复杂一些,就 是在自己的意识里要有一个特殊的角色,拥有精神中的“第三只眼睛”,理智地观察 自己情绪的变化,寻找心理扰动的原因。就像西方传说中每个人都拥有的“守护天 使”,在关键的时刻给予自己智慧,帮助自己正确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不至于迷失方向。 经典案例 魏书生,当了教育局长,还兼学校校长及语文老师,外出开会、讲座、调研、上课、作业……在常人眼里,事情越多压力越大,完成这些工作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 他把工作当做享受,他懂得任何为自己解压,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他很忙碌, 但他充实;他很紧张,但从不慌乱。 面对社会的升学压力,魏书生从不埋怨学生不争气;面对上级领导的压力,面对 学校考核,末位淘汰、转岗或下岗的危机,魏书生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面对课改,魏 书生也没感觉工作茫然,无所适从;面对自身进修学习与完成学校工作的矛盾,魏书 生更是没埋怨当一个老师实在很无聊。 很多教师做不到魏书生那样,他们不分昼夜忙碌着,超负荷地工作,缺少适当的 心理调节,长久淤积于心的怨愤一旦爆发,就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教师如果能调 节好自己的心态,安排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把工作看做享受,再忙碌也不会牢骚满腹。 案例分析 从魏书生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学会了自我调节,教师 就能时时享受教育的幸福。 魏书生的工作是紧张忙碌的,也是平凡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转并没有 令他感到机械而麻木,平淡而乏味,重复而厌倦,他一直抱着一颗平常心,在忙碌与 紧张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寻找自己的快乐,感受教育的芬芳。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导语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伴随不少心理或者情绪问题,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都会很着急,并且急于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是在找心理咨询之前,切记要了解孩子文的根本所在,而不要盲目进行心理辅导,很有可能会导致情况愈演愈烈。 案例一男孩小A,二年级,在校表现:经常不能正常听课,老师布置课堂练习不完成,听不得老师批评的话。只要偏激情绪上来,完全无视课堂纪律,会呈现歇斯底里状。如多次用手拍桌子,踢凳子,喊叫,导致老师无法上课。家长被叫去学校后,要求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家长带孩子去心理咨询机构后,咨询师对小A进行了多项检查,并没有异常,便告知家长,孩子这种情况属于缺乏心理安全感表现,需要少刺激孩子,尽可能安抚孩子情绪。当家长问具体如何做时,咨询师讲了一番大道理,家长最后也不知道该如何配合去做。每周末,家长带孩子去咨询师处,交由其负责对孩子进行治疗,家长并未参与其中。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丝毫没有变化,相反在学校里问题更加严重,家长非常焦虑,因为老师已经明确要求孩子转学。 案例二女孩小B,一年级,家长发现女儿有一段时间行为怪异后,带孩子去做检查,临床诊断为抽动秽语征。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家长陪伴女儿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并未见明显好转,家长很无奈,只好转入另一家机构。第二家机构诊断结论虽然和第一家相似,但是要求小B父母也做心理诊断,目的是为优先解决和排除由家长心理问题对孩子造成的病因结果,才能够正常对孩子进行治疗。小B父母通配合做检查后,发现妈妈心理比较突出,通过咨询师的诊断和分析,查找到了孩子症状的本源,以及形成过程,并给出了具体诊疗方案。 对家长的提示 1、家长在选择心理咨询机构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从两个案例情况来看,家长基本上对心理问题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更无从对孩子的治疗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只能盲目带孩子去做诊断治疗。 从治疗结果来看,小A几乎没有得到专业的治疗,说明该机构从业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小B去的第一家机构也和小A遇到情况类似,幸运的是到第二家机构后遇到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5篇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5篇 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及时疏导这些压力,就会变压力为动力,及时修复自己受损的心灵,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1 生活真的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但是快乐也是有成本的,要得到快乐,必须先磨练自己的耐性,先付出艰苦和等待,我们必须先播下种子,然后用不计收获,理智的心情去等待快乐的果实。 我们都要乐观,因为乐观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乐观像一首没有歌词的永无止境的欢歌。它使人的灵魂得以宁静,使人的精力得以恢复,使美德得以芬芳。人的精神、灵魂、美德都从这种愉悦的心情中得到滋润,尽管烦恼和不安总在时时吞噬着这种美好的心情,各种挫折和磨难会一点一滴地消耗它,但这如清泉甘露般的美丽心情永远不会枯竭,而是历久弥坚以至永远。 要用这几种方法调整自己,使自己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一直为自己未有鞋而感到不幸,直到遇到一个没有双足的人。”生活就是这样捉弄人,但又充满着希望,想到这些,你也许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2

非常感谢生活,总是让我在迷茫、沮丧的时候看到黑暗里投射进来的一束光。让我又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继续前行。 之前因为身体欠佳,接连不断的苦楚让精神倍受打击,每天抑郁着、没有目标地混日子。甚至有了悲观厌世情绪,觉得活着就是受罪,对这种状态的自己也是充满懊恼和不满,觉得一无是处,整个人近乎要崩溃的感觉! 一本书的出现,把我从痛苦的深渊里拉了出来。给我注入了能量,让我敢于做自己。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也希望能被有过自我怀疑和不知道目标的朋友看到它,能帮你重新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本书是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初步入门介绍,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简明易懂又富有实效性。它的思想有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创伤学说,它否定原因论,提出目的论,是一门自助性个体心理学。 通过阅读,我放下了许多心理包袱,也勇于解开自己的心结,随性面对一些人和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让我有感触的内容。 一.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我们日子过得不好,经常会给自己找原因,认为之前经历的事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如:因为我父母经常吵架所以我现在也过得不幸福;因为我很宅所以我找不到男朋友;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等等 这些“因为”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你的过去决定了你的现在。但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幸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有了这样的目的才会给自己推导出那些原因。我们想要改变,却一直改变

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三年级作文

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三年级作文 导读: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行业,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 每个人刚出生心灵就像一张雪白的画纸,你画得美丽你的未来将精彩无比;你画的丑陋你的未来将苦不堪言。我要当一个小小橡皮擦,帮你擦去丑陋的画面让你重新在上面挥毫。 在我看来:想赚钱容易,只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想当一名大夫不算难,只要你有精湛的医术和足够的经验;想当一名心理医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说是难上加难。可是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喜欢挑战难上加难的东西。心理医生可为空气,无孔不入,直达人们深深藏起来的心灵里。心理医生可以在各行各业中显现本领。比如:有些罪犯嫌疑人顽固抵抗,拒不交代罪行,我可以从他们的神态中和谈话内容上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找到办案线索。 心理医生可谓钥匙,无锁不开,解开人们心中那串沉重的枷锁。那些因为天灾人害,而有心理阴影的儿童或是残疾人,经常因为人们时不时地嘲笑、排斥和同情的眼神而变得十分自卑、或是性情古怪、或是时时紧绷精神、或时时散漫无目标。所以,心态对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指出心态决定一切,当然,这有夸大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健康积极的心态会让你自信乐观,而这正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心理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体会到的。他们也拥有享受成功和欢乐的权力,可病魔夺走了它们,留下的是更无尽的苦难。

假如我当上了心理医生,我会从两个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我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在灾难中遭受创伤的人。5.12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仍有许多人一面遭受现实困境的`困扰,一面遭受着精神上的折磨。那种折磨是无形的,不能拍片子、动手术,因为他不是肉体上的疾病,但却比肉体疾病更痛苦。地震中有位作家在被埋70多个小时后获救。记者在医院采访他时无意中碰到了病床上的护栏,产生微小振动,那位作家马上变得恐惧敏感,感觉到地震来临,他还说晚上睡觉在半夜会突然坐起来,伴随着黑暗恐惧随之而来。 灾害带给人们的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假如我是心理医生,我会深入灾区,帮助他们缓解因为害怕灾难来临的极度紧张,治疗他们因为灾难而烙在心灵上的创伤,让孩子天真的童心依旧,让所有失去亲人的人们得到安慰。 我们在学习中有些人由于一时偏激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我可以通过和他们谈话、聊天中找到原因,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我还发现现在的空巢老人特别多。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平时生活无人照应,时间久了老人难免出现心理空虚、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会运用专业知识帮助老人多了解外面的信息,多接触社会。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假如我当上心理医生,我愿做心灵上的除尘器,除去痛苦和忧郁的尘埃,还心灵一片洁净和绿色。让我们为了梦想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三年级作文】

谁适合做心理医生 测试

谁适合做心理医生 ——测测你的移情能力 移情(Empathy)能力是人潜意识里的一种知觉功能。它潜隐在人际交流时的语言、词汇与表达之中,不是靠理解而是靠感觉与体验来达成的。这里说的移情和精神分析中的移情稍有不同,精神分析的移情指一种过去曾有过的情感体验在新的人际关系或治疗关系中被体现或转移。这里说的移情要宽泛一些,指一个人感觉和猜度别人心理活动的能力。 一个移情能力强的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 1.善解人意。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够真切地理解别人,并且愿意或喜欢去理解别人。能变化多种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或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敏感的洞察力。一叶知秋,能迅速地捕捉非语言信息,察言观色,识破人的防御和伪装,看人看到骨子里去。 3.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表达、释义能快速地理解、共情、识别,感同身受,并能快速做出恰当的反应,影响或改变他人的情绪方式。 移情能力是心理医生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在所有的心理专业培训中,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对人心理活动的敏感力,提高对情绪、情感的觉察力、共情和应答能力。 本测题共设计18个涉及移情能力的问题,每个问题有四种回答,这些回答对应着某一水平的移情。请不要过多思

考和猜测,只是按照你的自然选择(第一感)来回答就可以,不然,你可能夸大了你的移情能力。 测试题: 1.看看图中的两个情景,你喜欢接受哪一种描述?(见图1一l、图1—2、图1—3、图1—4) A.男人向女士求婚,但被拒绝了。 B.男人向女士道歉,但那位女士不愿意原谅他。 C.男人因为女人不能理解他而生气。 D .那女人虽然看起来没有同意那男人的意见,但内心已经相信了。 2.让十个小学生,十个中学生对一篇文章写评语。四周后,又让两组同学再来评论同一篇文章,但在上面写上“你上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这个区域,看“心理医生”也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但儿童的心理卫生却受不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殊不知,儿童时间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一时失误而导致孩子的终生遗憾。 一、应该注意儿童的心理异常 我们平常要注意孩子是否出现如下异常行为:口吃、选择性缄默、偏食、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等。当遇到这些异常行为时,请不要忽略,也不用慌张,应该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儿童偏食是最令家长头痛的事,偏食就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这时候的家长不应该动手体罚或大声呵斥孩子,否则孩子会更加厌恶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认为它们害自己被罚和挨骂,从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我想这时的家长应该耐下性子给孩子讲道理,例如把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造型做得可爱些,颜色搭配鲜艳些,也可以讲些关于偏食方面的小故事,我想这样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注意环境因素对成长的影响 许多家庭因为环境因素,把孩子引到不健康的成长道路。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口号的冲击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家长不惜花巨资把孩子从小就送到这个名幼儿园,那个名小学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增加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年幼独自上学,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因缺乏父母适当的指导和适时的关怀,儿童只会仿效成人表面的行为,而内心仍是无知及不理性的,这时的孩子越来越冷漠,当与同学遇到一点冲突时,就会用刻薄的话语甚至用行为去攻击对方。这时父母应和子女多作实质探讨,用以处理事情、分享工作或生活上的例子,让他们借鉴去处理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挫折,让他们在父母的引导下探索生活、学习的真谛,让孩子逐步迈向真正的成熟。 三、注意心理健康的来源——自尊和自信 “自尊”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自尊也是直接影响个人成就的关键,在历史或现代生活中都可以让孩子明白,拥有较强自尊的人一定能把握时机创造较高的成就。而自尊心不强的人,面对机会亦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自我放弃。“自信”就是一个人的能力被认定,越多能力被认定,人的自信也会相对提高。一个人自尊与自信的基础奠定,都在儿童时代父母及老师给予的肯定,父母与老师注意儿童会有以下三种性格: 1、高自尊低自信。就是那些被宠坏的孩子,他们倚赖别人的爱护,而没有建立自己的能力,以致于被依赖的人离开时,他们感受到严重打击,心理便出现问题。

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次心理咨询,一次自我的启发

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次心理咨询,一次自我的启发 我知道你有时候特别讨厌自己身上的缺点,讨厌自己总是改不掉,但要相信你是独一无二的,学会做自己 的朋友。一次心理咨询,一次关于自我的启发。 闺蜜给我讲述了她的一次心理咨询经历。 闺蜜:“医生,我有很多缺点,我讨厌自己!我想要改变。” 心理医生:“每个人都有缺点,人无完人。” 闺蜜:“可是,为什么我的家人、朋友没有像我这样的缺点?” 心理医生:“你希望所有遇到的人跟你一样?性格一样?优点一样?缺点也一样?” 闺蜜:“不是这个意思啦!我是说,当我的缺点暴露无遗时,我觉得自己是孤立的,我心里就会有怨气! 这时我就希望他们也有跟我一样的缺点,而且最好让我看到!这样我心里会好受些!” 心理医生:“是这样吗?可是,你都说了,你讨厌自己的缺点。那么,当那些和你有同样缺点的人,恰好在暴露缺点时被你看到,你能肯定你的感受是…心里好受些?,而不是…讨厌?吗?” 闺蜜:“是哈?有可能也会…讨厌?!” 心理医生:“能不能说说你想怎样改变呢?” 闺蜜:“我就是找不到恰当的改变方式!我想我做的更多的是逃避。当我意识到自己总是在逃避时,会更 加无助和沮丧!” 心理医生:“无处可逃,是这样的感受吗?”

闺蜜:“对啦!医生,你形容的太妙了!就是这种感受!” 心理医生:“你想忘记缺点的存在,可…它们?偏偏无处不在,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闺蜜:“为什么?你的意思是,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我的出发点从一开始就错了?” 心理医生:“很好!你非常有悟性!如果出发点就错了,你该怎么办呢?” 闺蜜:“我明白啦!你是说,我应该尝试着去接纳,而不是排斥,更不是逃避!” 心理医生:“非常好!你怎么接纳呢?” 闺蜜:“也许,应该先了解,还有就是不跟自己较劲!谢谢你,医生!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次心理咨询给了闺蜜非常大的启发。她对我说:“我觉得,一个人最难的是了解自己。但我现在正在努 力去找到了解自己的方式。首先你得爱自己,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其次你得学会平和的跟自己相处; 最重要的是,你得学会掌控自己,特别是学会掌控自己身上如影随行、真实存在的缺点。” 听到她这么说时,我还调侃她:“额滴个神啊!你看你说这段话用了多少个…你?和…自己??还都是主动宾关 系?你别人格分裂了啊!” 也许,那个表象的“我”和那个真实的“我”,的确是不同的呢?而且这俩家伙还时不时的较量、斗争。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与之沟通,平和相处,相互认同,从而建立起一种“朋友”的关系呢?当我们能接纳自己、了解自己、掌控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已经成为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读书心得体会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读书心得体会 前不久,我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时而脾气特别不好的一个男孩,特怕妈妈。有时作业写不好他就会把作业本全部撕碎,扔在地上又踢又踩的;玩的时候也一样,一旦不小心碰到什么,他就会咬牙切齿的,不打得淋漓尽致就不放弃。这是怎么回事?我带着疑问,走进书店选择了《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这本书。拿起书,在头脑中显现一连串的问号,到底什么是心理问题呢?通过搜索资料,查阅书籍得出答案。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障碍和疾患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与心理对应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三级功能,即:防止心理障碍;完善心理调节;促进心理发展。我边读边反思,应该具体分析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心灵。 家长和老师说了孩子几句,孩子就会顶撞、摔摔打打或者情绪低落,甚至离家出走,逃学;和同学闹矛盾就会大打出手。吃饭的时候孩子总是紧紧地捧住自己最爱吃的菜,不许别人动等现象。身边的人摔倒了,可以尽举手之劳地扶一下,但是却坐视不管、无动于衷。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存在心理问题,自卑、焦虑、抑郁、恐惧,以及任性、孤僻、说谎、偷窃等等不良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小树长大自然直”的说法是错误的。“万里长堤,溃于蚁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孩子们的心理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让问题成为孩子们的心理定势。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会听到声严厉色的训斥和挨打的现象。大人的意思很明确,训斥与挨打是因为你犯了错误,“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换位思考,你问过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吗?“他们对我不好”“都不喜欢我”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同样的一件事情,同样的一种现象,同样的一个动作,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与成人是不一样的。只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文化的冲突和物质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扰动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常常感到忧愁、焦躁、不安、愤怒。人们也尝试用物质的方式进行调整,但往往并不能奏效:健身运动并不能减轻心中的忧虑;旅游归来没多久依然心身疲惫;柔软的水床并不能带来安逸的睡眠;豪华的房间也消除不了夫妻的纷争。 于是有人提出,现代人要学习一种新的生存技能―――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帮助自己化解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压力。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说简单一些就是提高自己心理调节的能力,说复杂一些,就是在自己的意识里要有一个特殊的角色,拥有精神中的“第三只眼睛”,理智地观察自己情绪的变化,寻找心理扰动的原因。就像西方传说中每个人都拥有的“守护天使”,在关键的时刻给予自己智慧,帮助自己正确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不至于迷失方向。 上世纪,英国有个名叫艾理斯的著名心理学家,他主张人们通过阅读专业的书籍、组织小组讨论和做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来学习一套特殊、合理、健康的思维方法,以应对压力造成的情绪困扰。他应该是“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早的提倡者。他提倡人们要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学习新的思维方式。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用健康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例如,让两人观察同一只杯子,如果一个人注意到微小的斑点,另一个人注意到柔和的色泽,前者的思维模式就可能比较悲观,而后者对事物积极的方面更为敏感,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思维方式。学习观察事物积极方面就成为一种重要的训练。 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还要学会观察与压力有关的现象。比如你如果感到胃痛,通常的反应就是去看消化科医生。通过“第三只眼”的观察,你可能会看到原因可能是新来了个苛刻的上司。 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还要多了解相应的知识。清华大学有个学生,曾有一段时间为“抑郁症”所困,严重的时候看到窗户就想跳出去自杀。由于具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他知道这种情形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于是赶紧向专业人员求救,迅速得到了治疗。 现在在欧美很多国家,一些知识分子包括年轻的大学生,都很喜欢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这些国家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也总能看到心理学类的书目。这些读者绝大多数不是为了做心理咨询师,而是为了学习心理知识,促进自我的成长。这种健康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1,2009年3月30日凌晨,洪山区鲁磨路紫菘教师公寓内发生一起悲剧,一对大四情侣被疑跳楼殉情。后来记者获悉,此事的真相是男生将同班女友杀害后跳楼。据了解,男生彭某是江西人,女生谢某是武汉人,两人是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系的大四学生。 2,4月14日下午6点40分,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女一男两名学生先后从学校47号公寓楼13楼窗口坠亡。据了解,两人为情侣关系。目击者称,坠楼前两人曾发生争吵。 3,4月15日10时20分,一位北京理工大学男生在网上发表了一份题为《死了好啊》遗书,半个小时后便跳楼身亡。在日志中,这位名为张存晓的大四学生对于自杀进行了交待,并对他生前有所帮助的人一一表示感谢。 2009年4月15日上午10点30分,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大学生跳楼身亡,在网络上留下遗书,称受到同学排挤和戏弄。 2009年2月18日下午3时许,一北外英语系女研究生被人发现在海淀区法华寺路一酒店内死亡。酒店人员称,该北外女生前日下午入住,系深圳人。警方依据现场情况推断,女生系自杀。 2009年2月23日,河北邢台威县一名大学生刘伟因就业压力自杀了,留下的仅是一本

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教师读书心得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教师读书心得 郭瑞增的《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是一本受家长欢迎,又受教师青睐的好书。在教育实践中,也会观察到孩子们的陋习,例如,孩子多动、不爱上幼儿园、焦虑症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会根据经验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本书,他就生动的记录了症状及其采取的措施,让家长和教师有了一个具体的参考。我们都知道爱孩子,从呵护孩子的心灵开始,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呵护,最重要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没有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恰到好处,爱得得体;有的有失分寸,爱得糊涂。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用爱换回了爱,也可能用爱换回了恨。要做好父母,管好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要恰到好处的科学呵护孩子的心灵,我们是需要一些理论指导的。 孩子犯了错误,急躁的妈妈忍不住打了他的屁股。妈妈的意思很明确:打你,是教育你,是妈妈对你的行为不满意,是要你记住犯错误是要受到惩罚的。但是,你问过孩子的心理吗?妈妈不喜欢我了,她一定对我不好了;我下次再也不随便动手做了这些就是孩子的心理反应。同样的一件事情,同样的一种现象,同样的一个动作,孩子的想法与成人的想法是有一定差异的。 当我翻开《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这本书的前言时,觉得深有感触,身为一种角色老师,对于一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自控的学生,我们老师有时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世界,缺少给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

教育,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 是啊,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固然重要,但心理教育同样重要。如果学生心理不健康,即使满腹经纶又有什么用?老师和家长衡量学生和孩子好坏的标准,还是局限于考分,致使现在的学生中有不少问题孩子的出现,他们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有的性格孤僻;有的心理脆弱,极度自卑;有的叛逆;有的依赖性太强;还有的甚至厌学90后的孩子,和我们学生时代大相径庭。感慨孩子怎么那么叛逆,孩子逃学、厌学都有一些具体的原因,如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习基础太差,无论如何努力学习都赶不上去,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对于这些孩子,要在校内和家里抓紧补课,尽快帮助孩子补齐漏洞。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受到某一位老师的训斥,对这位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因而殃及对这位老师所任课程的态度。这类孩子,你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多与他进行沟通,从而帮他解决具体问题。 翻看书页,《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这本书它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教育孩子,虽然这是一本写给爱孩子的父母们的书,但我觉得同样适用于我们教师这个特殊的行业,有空大家不妨一阅,说不定在书中能找到你们现在所面对的特殊学生群体,找到适合解决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做个有心的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地走进教室,健康快乐地成长!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正是一本写给爱孩子的父母们的书,它从多个角度与父母们一起来分析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并提供切

《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读书笔记

《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读书笔记 濮阳市第一中学赵欣卓 《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这本书通俗易懂,全书洋溢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真诚善良的精神和研究实际、治病救人的科学态度。本书既有很强的实用性,又不乏趣味性和专业性。当然了,心理方面的问题总给人一种神秘感。所以,读书的时候也不免有一些茫然和感慨。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富足,各种科技产品充斥的人的生活,人逐渐解放了自己的双手,本来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享受生活,放松自我。但是日趋激烈的竞争,追求短期效益,又常常让人产生挫败感,缺乏成功的体验,进而感到空虚、无助。甚至一些人饱受着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产生这样那样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心里疾病又有一种本能的惧怕,甚至会和精神病联系在一起。而本书明确的告诉我们:所有的疾病,都是源于背离自然规律,源于人的意志力的丧失,愿于人的错误的认识和行为,源于丧失了真正的自我,所以心里疾病并不可怕,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帮助我们纠正错误,使我们自觉地遵守自然规律,我们就能重新做会自己的主人,成为一个健康,充满活力和自信的人。 本书向我们说明了如何通过自我修炼达到自由彼岸的理念。我感触比较深刻的主要有一下几点。 1 学会自我暗示、自我肯定 自我暗示和肯定不只是治疗心里疾病的良好方法,而且可以帮组我们保持快乐的心情。每天,我们对自己说“我感觉恨好”。无论我们是佛震得这样,都要不听得这样对自己说,直到我们真正感觉很好,然后继续这样对自己说,因为我们的确感觉良好,因此而保持快乐,拒绝悲伤,害怕,痛苦。通过对自己说我很快乐来拒绝一切不快的东西。 2 放松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过度的紧张,焦虑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只有当我们放松的时候,我们的努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心理医生给女人的忠告,女性必看!

心理医生给女人的忠告,女性必看! 好听的谎话和难听的真话,可能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听好听的谎话,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对很多人、事和物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女性在择偶、自尊自爱、男生等方面也要知道该怎么正确的去面对,这些道理真的要知道才行。 ★一、关于择偶 1. 不要以为同龄男女会恩爱白头到老,女人切不可找小男人。女子十四来经,四十九经绝。男子十六精生,六十四精绝。如同龄人结合,则中年后男子必然背叛爱情。非他故,实体内利此多分沁,自然生理原因而己...是故圣人孔子,曾有男三十、女二十可以 成婚之说。 2. 永远要记住,经济基础是第一位。中医讲,心主火、肺主金。以男子论,心爱谁,钱给谁。不给钱,没真心。空口说,瞎骗人。玩浪漫,哄傻人。 3. 永远不要当第三者,当男人能背叛妻子和你在一起时,他一 定也会因为别的女人而背叛你,而你的处境会比他的妻子更惨。

4. 门当户对最好,要看对方的父母家庭,人性是有遗传的,父母不合的孩子,也难以处理好家庭关系。 5. 女孩子不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老实本分的男人,只有暂时没有机会做坏的男人。 6. 女孩子要注意喜欢发誓的男人,绝无好人,只言不行,轻于言誓而必心存背叛。 ★二、关于男人 有本事的男人,既疼爱自已也疼爱老婆,温馨和睦。 没本事的男人,只疼爱自己,对老婆使唤,冷清淡薄。 有本事的男人,不会和老婆赌气,因为他知道伤害亲人,是无能的表现。 没本事的男人,在家里比谁都厉害,因为他习惯了权威。 有本事的男人,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他们懂得理解和尊重,知道怎样去爱一个女人。

没本事的男人,会有一个短暂幸福的家庭,因为权威下的爱情,只是奴役。 ★三、关于自己 1. 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2. 与其用泪水悔恨今天,不如用汗水拼搏今天。 3. 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4. 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5. 有一种缘,放手后成为风景,有一颗心,坚持中方现真诚。 6. 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读书心得5篇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读书心得5篇 看完《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讲得非常好,内容通俗易懂,也令我有许多感慨。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读书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读书心得1 最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是《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最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但是随着阅读的不断增加,发现自己的收获越来越多。 这本书总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提问环节,让我们走进未知的心理世界。主要是重在介绍什么是心理学以及我们不快乐,或者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些原因。让我们知道,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第二张是情绪自治,做优秀的情绪管理者。通过这一章节的阅读我了解到,我应该用哪些方法去更加合理的调控我的情绪。第三张是心理自助告别病态心理。防患于未然,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第四章心灵杀手战胜抑郁与强迫。抑郁与强迫是现代人容易遇到的两种心理疾病。而本章节可以帮助我们去战胜抑郁和强迫,从而享受快乐健康的人生。第五章,重塑自我跨越人格障碍。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可能会有一些瑕疵缺陷。本章节就可以帮助我们来塑造更完美的自己。第六章应激障碍,谁能从容面对。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突发状况是我们无法提前预料到的。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能够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应对这些突发状况。第七章,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心理调适。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更加的了解学生青春期的一些心理调适,同时可以更好的与父母、长辈进行沟通交流。因为这里边还有一个更年期心理调试。第八章美丽人生幸福要自己酿造。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我们要接受自己的现状,并且努力的去完善自我,从而创造更辉煌更美丽的人生。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收获之一是,能够做自己情绪的管理者,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调控,我的情绪。因为我觉得我之前可能有些情绪化状态,有时候一些事情的发生,会让我的情绪波动比较大。那么通过本书的阅读知道情绪是可以由自己来控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好的方法来转换自己的情绪。如转换注意焦点,通过适当途径发泄出来。而且还让我意识到“语言暴力”是多么可怕。我们应该拒绝“语言暴力”。而且要学会去应对身边的“语言暴力”。用对了方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认清他们的内心,然后对其行为不加理睬。不辩解也不对自己的行为做任何解释,暗示自己,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与我无关,我没有任何错不需要有愧疚。你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语言暴力”去伤害、诋毁、侮辱身边的人。也不要因为身边的人用“语言暴力”而去怀疑自己。我们应该,绕开他们避开这些“语言暴力”的攻击,不做其攻击对象,这样你的情绪就不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身为一个初中老师,日常接触的都是十二三岁的学生,那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正处于所谓的“青春期”。心理学家称其为“消极反抗期”也叫“青春叛逆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心理都不太成熟,心理闭锁或叛逆成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那么这个阶段

朱建军简介: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

朱建军简介: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自1987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90年代创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意象对话技术。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十年,他的一个思考者和尝试者,他研究精神分析、释梦、催眠等技术。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十年,他是一贯探险者和自修者。他曾经在近一年的时间中,每天用十几个小时对自己做心理训练和自我催眠,甚至冒险诱发自己的幻觉体验和神秘体验,深入潜意识,获得了对人性的直觉的领悟。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著作及合著有《梦—内心的声音》、《蓝色17岁心灵大厦漫游》等18部,目前文章发表已超过百万字。此外,他还是心理学专业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112054914.html, (往来心理世界)的网主、《心灵小木屋》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教师。 体验意象对话—我与白胡子老人 一进朱建军的家,看到屋子周围的一圈软软的圆坐垫,便知道这是一个静谧的地方,象寺庙里的禅堂,只供“心灵修练者”用。 听说,意象对话可以使心理治疗成功所需的时间缩短4到5倍。 我兴趣盎然而来。 意象对话,是朱建创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是我国仅有的4种自创的心理咨询和技术治疗之一。这个方法首先诱导来访者进行想象,所诱导出来的想象是人格深层的象征,然后心理医生可以和来访者一起做想象,心理医生想象的形象可以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向健康成长转变。这个方法使用起来表现很神奇:从一个想象,心理医生可以知道来访者掩藏的问题,可以知道来访者的性格。通过想象,心理医生甚至可以理解部分精神病人的思想。 我有备而来,试着提出可不可以做体验式的采访?朱建军爽快的答应了,从他没有刹那的犹豫中可以知道,我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采访方式的人。 我静坐于蒲团上,微闭双目,耳边传来朱建军的轻轻的声音:“你的眼前有一条小路,你在沿着这条小路走,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2014.12.17在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之前你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之前你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你的孩子悲伤,焦虑或生气的时候,与其怀疑他有某些被称为心理障碍的假性医学病情,不如往别的方面想的好。假设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么你需要问问你自己,你的孩子还有你的朋友圈一些重要的问题,问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在你的孩子被贴上“精神病”的这类假性医学定位的标签然后进入药性治疗前,你需要好好想想再决定。 这里有一些问题可以问,这并不详尽,我希望你能自己想出更多的问题。在您的孩子负担着这一生的精神疾病标签之前,您最好要好好地思考和提出问题。 □有问题吗? 假设你的孩子表现出了一些问题。首先,你要先确定这是一个问题吗?你的孩子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张口说话,而别人家小孩早就会满大街跑了,这是一个问题吗?为什么就不能是先天的不同?他欢喜地报了个小提琴班却又在两周后阻止他们上课,这是个问题吗?为什么这就不能是一种随心的改变?他不想坐在你和你爱人经常吵架的餐桌上,这是一个问题吗?为什么这不能是一种好的习惯?所有这些你都可以称之为一个问题:发育迟缓,恒心的缺失和叛逆感——但这里面的爱,宽容和道理在哪里? □谁有问题? 如果你经常贬低你的孩子致使他越来越阴郁和孤僻,那他肯定有问题。但是你就没有问题吗?你经常贬低他不就是一个现成的问题吗?如果你极度的焦虑致使你的孩子也变得越来越焦虑,那他一定是有问题的。但你就没有问题吗?难道不是你的焦虑传染给他的?如果你死板又武断致使你的孩子时时与你的家规作对,那他肯定有问题。那你就没有吗?难道不正是你的刻板才造成了他的反叛?你可以责备他的所作所为也可以推卸责任,但你做的有多正确?作为父母你不合格,作为孩子他也没错。 □你的孩子怎么说? 你问过你的孩子有什么事吗?询问非常有别于指责或询问。你有过就那样安静地,慈祥地,推心置腹地与你的孩子交谈吗,有过在交谈中你表示你的担忧,展示你的爱,聆听孩子的烦恼,你们一起想对策去帮他解决他遇到的困难吗?你是否经常会询问一下,去理解他的所思所感? □别人怎么看你的孩子? 你问过你的朋友圈吗,你的爱人,你的其他孩子,你的父母还有其他非常了解你孩子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可能提供不了有用的信息,也可能他们会有特别独到的见解。一定要问问那些知道你孩子怎么想的人。 □你爱你的孩子吗? 人是不会没有理由地爱着其他人。你爱你的孩子吗?他在的时候你会很温柔地想要去拥抱他还是你会非常冷硬的去责备他?你会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他还是会去检查他的指甲是否干净,作业是否做完?如果孩子从你那里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批评亦或更糟的,嫌恶,怎么可能孩子不会变得阴郁又暴躁? □你会快速接受自己的标签吗? 你会常常觉着你“得”了某些病症吗,比如临床抑郁症或者注意缺陷过动障碍?如果你轻易地就相信你患了需要“药物治疗”的精神疾病,顺其自然地你会发现跟孩子的标签特别处得来。如果你对自己说:“啊,我和鲍比都有注意缺陷过动障碍,”或者“我家里愁云密布,”请扪心自问,“难道现在还不懂得什么是精神病吗,我真的有吗?” □孩子最近做过全面的医疗检查吗? 如果学校没办法处理视力和听力差的问题怎么办?要是实际检查出他嗜睡,总叫疼或者失眠怎么办?要确保排除孩子表现出的症状不是先天和生理原因。这可以证明一个复杂的,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今天参加了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主办的《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关于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小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报告会,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家长,感谢校方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次继续学习的机会,本次报告会受益颇多,总结了一点不成熟的心得,与各位家长共同探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受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支配的。从当前小学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家长宜在以下几方面确立教育观念:正确的人才观;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子女观;正确的健康观。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宜把握几个方面问题: 1)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2)为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是提高孩子自立能力的前提; 3)与孩子平等地交往与沟通是增进相互了解、改善亲子关系的基本条件; 4)增强、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秘诀。 同时作为家长自身也宜了解以下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如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增强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培养广泛兴趣爱好的方法、培养孩子健康情绪与情感的方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提高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方法、培养孩子交际能力的方法等。

现在的小学教育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观察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到防患于未然。认真观察孩子的性格是否开朗,是否活泼主动,好奇心强;跟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恰,能不能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同学关系好;是非观念、自觉性、是否强;学习欲望强烈与否,面部表情愉悦不愉快,精力是否充沛,是否善于交友不孤独等,观察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班主任虽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但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协助家长对学生教育好孩子。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生活;情绪乐观、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的四有新人。 在对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合谐统一。做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家长更应该主动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为孩子们的心灵打下一片蔚蓝的天空。 生命是一个过程,重在追求幸福,寻找乐趣; 教育是一种手段,旨在帮助人生的预备。 ——尼尔(二十世纪英国教育家)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读后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读后感 在这个学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老师要求我们读一至两本与心理学有关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我想起我之前好玩买了一本《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还没看,这回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有空正好当课外读物放松一下。 看完《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讲得非常好,内容通俗易懂,也令我有许多感慨。其实,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们都认为:“一个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位重要。” 其实,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自己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这比找心理医生看病起来,还不能象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只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就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是能够冷静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对己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另外,恰当地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拥有正常睿智的思维,避免走入心灵的误区。首先要加强修养,遇事要泰然处之。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是由旺盛走向衰弱直至消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应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事实上,那些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其次是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最容易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以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以增加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具有意义。还有几点也是很重要的: 一、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再者要关心他人,与钦佩、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它会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是学会一门艺术,无论唱歌弹琴,还是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人进入一种的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 二、持心理宁静。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宁,焦急烦躁,手足无措,要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行动,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又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适当地变换环境。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会更容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的的工作、生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