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元始184岁年】,

三国鼎立图

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元始189岁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曹操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后来又

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士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守北方。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时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刘备大将关羽北伐曹操,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一度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后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落入孙权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三国州与地区分布图

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同年(221年),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次年(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元气大伤,之后数十年再也没恢复国力,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建兴七年(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或“孙吴”。后又迁都建

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曹魏正始十年(249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大权。炎兴元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

编辑本段三国历史

董卓乱政

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促使吕布杀死掌管都城禁卫的丁原夺得其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原先掌握过兵权的将领纷纷逃离首都洛阳。最后董卓废除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

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称以京师三公之名向各地发檄文,陈述董卓的恶行,联络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群雄并起,共推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董卓为了回避其锋芒,于是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迁都到长安,并火烧旧都洛阳。其间,关东联军只有孙坚、曹操二人真正出兵与董卓对战,但因持久力不足而

退,而关东军也随之解散。此后,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击。董卓迁都后,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

192年董卓最后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不久董卓属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其间凉州马腾与韩遂等也率军逼近长安。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李利于长平观击败马腾等人。195年,由于李傕与郭汜等人内部不和,发生内斗,分别挟持献帝与大臣,长安陷入一片战乱。7月,汉献帝离开长安,开始东归洛阳。李傕与郭汜等人又联合起来,追击献帝。而后汉献帝派人与李傕、郭汜讲和才停止追击。196年献帝辗转流亡,回到已成废墟的旧都洛阳,随后被曹操迎奉到许都。隔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李傕,李傕被诛杀,至此关中初定。

群雄割据

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对东汉皇帝政权已不加理会,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原董卓部下张济因军中缺粮,途径荆州南阳掠夺,在攻打穰城时战死。其军队由侄子张绣继承后,反被荆州牧刘表安置在宛城,联手抵御曹操。孙坚在攻打刘表据有的襄阳时战死,其子孙策投奔袁术后向他借兵,带领孙坚旧部于196年到199年间在江东四处征战。最后孙策独领江东,与刘表对峙,并等待时机北上中原。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成”,最后被曹操及刘备攻灭。194年益州牧刘焉病死,其子刘璋接任,与汉中的张鲁决裂,两方对峙。马腾、韩遂等人则于凉州、雍州一带各自发展势力。公孙瓒击败刘虞后雄踞幽州,最后被袁绍灭亡。东迁的吕布先是夺取曹操的兖州,被击败后先附刘备,接着夺其领地徐州,最后被曹操于下邳抓获处死。刘备继任病故的陶谦成为徐州牧,但先后因吕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绍,后又逃到汝南试图建

立势力。

此时期各势力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袁绍与曹操,袁绍先用计占据韩馥的冀州,继而打败田楷、臧洪、公孙瓒等人,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气势强劲。曹操四处征战,收编黄巾军余部男女老少约十万人,择其精锐组成了著名的“青州军”,几经转折,控制了兖州。曹操奉立东逃的献帝于许昌后,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群雄;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由于袁曹双方的势力持续壮大,最后发生了决战。公元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又通过几年时间,消灭了袁绍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的势力。通过北征乌丸以及平定辽东公孙康,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三国鼎立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

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222年,因张飞又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蜀汉、

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三分归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

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孙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编辑本段三国简介

曹魏

随着汉丞相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

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都邺。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

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后不久,大权旁落。曹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司马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淩(251年)、毌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毌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

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蜀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蜀汉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

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

、刘璋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

战略思想。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刘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为大汉皇帝,国号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刘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三郡,于次年东征孙权,在夷陵被东吴陆逊击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立。诸葛亮辅刘禅,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225年,诸葛亮南征,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当年秋天,诸葛亮败孟获,南中平定。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曹魏。以后三年,诸葛亮又屡次北伐,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234年第五次北伐。病死于五丈原,汉军撤回,北伐停顿。诸葛亮死后,蒋碗、费祎等人相继为相,

因循守成而已。258年以后,宦官黄皓等人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因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致使劳而无功。263年,魏攻蜀汉,刘禅投降,姜维假投降欲复兴汉室,然而失败,被杀。刘禅被封为安乐公,蜀汉亡。蜀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东吴

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到中原镇

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

东吴大帝·孙权(字仲谋)

。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意外得到玉玺。隶属于袁术。在奉命进攻荆州刺史刘表之时,被刘表部下黄祖射杀。孙坚死后,长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194年向袁术献玉玺后借三千兵马离开袁术,开始向江东发展,得周瑜等人相助,逐刘繇,降王朗,杀许贡。196年献帝迁许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199年,孙策击破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并取得豫章郡地。200年孙策出游打猎,被许贡门客刺杀。孙策死,弟孙权统众雄霸江东。208年孙权由吴徙治京城,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210年吞并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211年孙权徙治秣陵,次

年,改秣陵为建业。219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六郡。夷陵之战胜利,限制了蜀汉出峡发展的可能。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国号吴。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234年诸葛恪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孙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之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诸葛亮死,魏汉战争停止,魏加强淮南对吴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

中国最新版地图

中国新版地图介绍 2012年6月21,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进行的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的“三进”调查活动中,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的版图是东西更宽而不是南北更长”,但正确答案却是南北更长。 该地图比例1:6 700 000,展开张贴后,宽0.86米,长1.16米。本图上中国国界线系按照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绘制。 中国新地图出版意义

我们看到竖版中国地图贯彻了陆海统筹的方针,为全国、全党、全军、全民认识祖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给出了科学、完整、直观、清晰、准确的疆域版图概念,深感欣慰。我国不仅有960余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还有3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在海洋方面还很严峻,我国海洋开发任务还很艰巨与繁重,而世界又已进入21世纪海洋时代。我们为湖南地图出版社以及率先正式编辑出版竖版中国地图而欢呼! 新版地图为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梁淑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竖版中国地图将我国的海域和陆域结合在一起,整体展现出来,能让读者对我国海疆分布有完整清晰的印象。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将有力地增强他们对我国海洋疆土范围的意识,也将提高全体国民的海洋意识。“新版地图明确标识出南海诸岛的主要岛屿、礁岩以及同周边国家的海域、岛屿地理位置关系,将为我国维护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公海的海洋权益提供重要支撑”。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刘丹认为,竖版中国地图不仅在编辑意识上有所创新,也让读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海陆疆界分布。另外,竖版中国地图将我国南海诸岛的岛屿、海域、岛礁以及与周边岛国、岛屿、岛礁的地理位置关系标注出来,将为我国处理领土争端问题提供有力的证据。 你可能对如下感兴趣:we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