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2013学年

第二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

注:按住“Ctrl”键并点相应课程名称可直接进入该课程所在页面

中华文明&文化传承 (4)

汉字与文化 (4)

宋词赏析 (5)

书法 (6)

佛教与中国文化 (7)

台港文学 (8)

唐诗讲读(外校课程) (9)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概论(外校课程) (9)

现代文学名作选读(外校课程) (10)

旅游文化(外校课程) (10)

中国文化通论(外校课程) (10)

科技发展&科学精神 (11)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11)

专业学习与信息素养形成 (12)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13)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视频课程) (15)

魅力科学(视频课程) (16)

天文奥秘(外校课程) (17)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外校课程) (18)

多媒体应用系统技术(外校课程) (18)

实用专利基础(外校课程) (18)

正常人体生理解剖学及现代医学技术展望(外校课程) (19)

信息分析与预测(外校课程) (19)

拓印技术(外校课程) (19)

木质材料加工技术(外校课程) (20)

陶瓷造型基础(外校课程) (20)

法医学(外校课程) (20)

数理哲学&创造性思维 (22)

高等数学 (2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4)

美国影视发明 (25)

流体力学概述(外校课程) (26)

新闻传媒&社会道德 (27)

广告策划与创意 (27)

媒体与社会 (28)

艺术鉴赏&审美情趣 (30)

西方戏剧史与戏剧欣赏 (30)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32)

音乐欣赏 (33)

合唱艺术 (35)

翻译批评与赏析 (36)

汽车文化 (39)

音乐剧名剧赏析(外校课程) (39)

建筑与室内设计作品赏析(外校课程) (40)

经典影片赏析(外校课程) (40)

经典音乐赏析(外校课程) (40)

经济管理&社会服务 (42)

世界经济史 (42)

电子商务 (43)

市场营销 (45)

金融投资学(外校课程) (46)

人力资源管理(外校课程) (46)

财务管理(外校课程) (46)

国际贸易模拟(外校课程) (47)

会计学(外校课程) (47)

钱币与金融文化(外校课程) (48)

国际贸易地理(外校课程) (48)

市场营销学(外校课程) (48)

生活中的金融计算(外校课程) (48)

语言技能&言语交际 (50)

第二外语(日语) (50)

第二外语(法语) (51)

第二外语(西班牙语) (52)

学术英语写作基础 (5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指导 (55)

趣味语言学 (57)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外校课程) (58)

心理体育&身心健康 (59)

心理学与大学生活 (5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9)

体育欣赏 (62)

有氧拉丁 (63)

太极文化 (64)

瑜伽 (65)

女性学 (66)

大学生安全教育 (68)

大众体育舞蹈(外校课程) (71)

大学生高尔夫文化讲堂(外校课程) (71)

多元文明&国际视野 (72)

瑞典文化掠影 (72)

印度尼西亚文化 (73)

当代国际关系 (73)

俄罗斯与当代世界 (74)

现代日本经济 (75)

欧洲古代文明 (77)

美国宪法与美国文化 (80)

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权益 (81)

世界宗教文化 (83)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导论 (84)

日本文化概论(外校课程) (86)

法政思想&公平正义 (87)

税法(外校课程) (87)

交通事故处理实务(外校课程) (87)

物证技术实务(外校课程) (87)

立法学(外校课程) (88)

行政立法学(外校课程) (88)

中华文明&文化传承

汉字与文化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外语院校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将立足于文化的角度阐释汉字。本课程将先简单介绍有关汉字的一些基本知识(产生、发展、结构等),让学生对汉字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然后重点揭示汉字的文化蕴涵,主要根据汉字实际以单字、字组、字族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汉字所蕴涵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信息。本课程试图通过对汉字文化属性的揭示,向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新视角,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教学内容:

(一)绪论

(二)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三)汉字的结构

(四)汉字与物质文化

(五)汉字与精神文化

(六)汉字与制度文化

(七)汉字与汉文化的传播

参考书目:

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刘志基《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

何九盈(主编)《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https://www.doczj.com/doc/a11094288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110942881.html,

授课教师简介:李月松,1953年生,山东平邑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汉字文化学、汉语国际教育以及中日语言文字的比较。主持国家社科等项目多项,出版《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

究》、《基础汉语教程第二册》等专著和教材多部,发表《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初探》、《汉字教学中的认知结构教学法》、《中日简体字比较》、《日本的国字——日本人造的汉字》、《从汉语中古音看日语吴音与汉音之差异》等论文数十篇。

朱建军,1977年生,浙江绍兴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文字学、文化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等多项,合作出版专著一部(《中国文字家族》),发表《关于文字学的定位及其学科体系问题的思考》、《汉字、彝文、东巴文文字起源神话比较研究》、《由“书画同源”兼及文字与图画之畛域》、《符号学角度的文字分类研究》等论文十数篇。

宋词赏析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配合一定的专题讨论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第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可以对中国古代词史的发展演进有比较全面、系统、清晰的了解和把握。第二,提高学生对于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基本掌握鉴赏、分析的一些方法和手段。第三,以宋词赏析为中心,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作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学内容:

第一周:“词”的界定和中国词史概览。

第二周:宋词概说和宋初词。

第三周:转折期的词人。

第四周:词的境界的开拓(之一)——柳永及其词。

第五周:词的境界的开拓(之二)——苏轼及其词。

第六周: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

第七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初期的词。

第八周: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周:姜夔和“姜张格律派”。

第十周:“辛派”和“姜张格律派”之外的词人。

主讲教师:史伟副教授(东华大学)

书法

课程简介: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笔墨如歌的文脉传承史。中国书法艺术课是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本课程可使学生理解书法历史各时期文化演进过程中的人文态度和审美情趣,启发学生在当今科技发达时期对传统艺术的思考与追求。通过书法课程的教育和学习,在探源文字,承载传统、抒发心志的同时,理解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必要性,为倡导新世纪书法推向世界有可靠人才资源,使中国的书法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艺术类院校和大学中文专业学校所学的一门文化知识与书法技艺共享并用的文化艺术课。该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书法技艺,掌握、应用这门称之为国粹的独特艺术。同时,在基本技法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横竖撇捺点中学习学书做人的基准,从而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视与热爱,完善其对艺术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1、以专题形式逐渐了解书法的学习意义和要求,认识相关知识和技法欣赏能力。

2、课题教学和课外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

3、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学生了解书法的知识、提高学书兴趣(包括参观、参赛、展览等形式加以辅导)

教学内容:

第一章书法——中国人的心画

第二章楷书基本笔画及间架结构

第三章行楷的结构特点与神韵

第四章行书特点及写法

第五章书法艺术的欣赏与创作

第六章讲评、考核

授课教师简介:董祖豪,男,浙江宁波籍人,现居上海。三次赴日本进行讲学、文化交流活动,获日本文部艺术大赏奖、泰国世界华人艺术金奖、台湾中华书法

艺术特等奖。2007年—2008年迁址松江任松江方松社区《新松江区》编委。2009年2月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书法客座教授。现为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美协会员、世界艺术协会副主席,香港远程教育学院书画系教授、上海民族画院名誉校长、中国书画协会名誉主席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

佛教与中国文化

课程简介: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明,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自近代西方文明大规模输入中国前,最大的跨文化交流。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至两宋以后,儒、释、道三教越来越走向合一,佛教最终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想,追溯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在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旨在开宽学生视野,揭示宗教与哲学、伦理、艺术、文学等的相互渗透与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讲:佛教产生的环境

第二讲:佛灭的年代与佛陀其人

第三讲:原始佛学思想

第四讲:大乘中观学(一)

第五讲:大乘中观学(二)

第六讲:丰富的佛经故事

第七讲:佛教造像

第八讲:佛教传入中国

第九讲:佛教与中国文学

第十讲:禅宗与中国文化

参考书目:

1、《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方立天著。

2、《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3、《汉化佛寺与佛教》,白化文著。

4、《法苑谈丛》,周叔迦著。

5、《印度佛教史》,[英]渥德尔著。

6、《中国佛教源流》,高振农著。

7、《佛教与中国文学》,孙昌武著。

8、《佛经文学粹编》,陈允吉编。

9、《中国禅宗史》,印顺著。

10、《中国禅宗与诗歌》,周裕锴著。

授课教师简介:张煜,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佛教与中国文学”方向博士,南京大学宗教系“东方哲学与宗教”博士后,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佛教与中国文学、近代诗学。著有《心性与诗禅:北宋文人与佛教论稿》,译有剑桥丛书之《唐代佛教》(耶鲁大学威斯坦因教授著)。发表论文《王安石与佛教》、《陈衍诗学及其学术品格》等近三十篇。目前正在从事《同光体诗人研究》一书的写作以及《十王经:中国中古冥界观念的形成》(普林斯顿大学太史文教授著)一书的翻译。

台港文学

内容简介:这门课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台湾和香港文学(小说、诗歌、散文等)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学成就。香港和台湾,特别是台湾拥有许多著名而独具特色的作家,如女性文学的开创人林海音;现代派文学的骑手白先勇;著名乡土诗人余光中;浪漫、抒情的三毛、琼瑶以及桀骜不驯的李敖和慰籍人心灵的林清玄,都能给人带来各具特色的审美感受。香港金庸的武打小说、亦舒的言情小说也都体现出与大陆文学不一样的风格。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之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台湾与香港文学的历史渊源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台湾、香港著名作家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赏析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台湾、香港文学与大陆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台湾新文学的奠基人赖和与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杨逵

第三章“光复”以后的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与於梨华

第四章台湾现代派小说的旗手:白先勇

第五章著名的乡土诗人:余光中

第六章言情的琼瑶和浪漫的三毛

第七章心澄境明的林清玄

第八章嬉笑怒骂的李敖

第九章金庸的武侠小说

第十章练习与复习

主讲教师:姜玉琴,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古典诗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学术月刊》、《文史哲》、《齐鲁学刊》、《东岳论丛》、《中国文学研究》、《福建论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江西社会科学》、《上海大学学报》、《学术研究》、《南方文坛》、《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等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

唐诗讲读(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和品读唐代各个时期诗歌的著名作品,并通过作品的讲读,使学生了解唐代通过一系列唐诗诗歌作品的讲读,提高学生的唐诗鉴赏能力,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主讲教师:朱红霞(东华大学)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概论(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系统学习茶叶商品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茶道和茶艺知识。学会以茶修养身心的方法,了解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同时也为有兴趣参加上海市“茶艺师”和“茶叶审评师”(初级、中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讲教师:倪蕙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现代文学名作选读(外校课程)

课程概述:课程计划选取现代文学史上十多位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从创作背景、主题内蕴、艺术形式、文学史价值与意义等层面,综合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对这些作家作品予以比较富于思想和审美深度的分析,引领学生进入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世界,对民族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现代文学艺术成果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家所走过的艰辛坎坷的艺术创作之路加深理解,启发学生开拓文化视野,更好地认识我们民族刚刚过去的百年历史,中国现代文学所蕴含的最重要的文学艺术精神和艺术启示,从而使青年学子更客观和更具历史感地认识现代中国的国情,艺术与民族、国家、时代、文化等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以现代文学为代表的艺术的审美特质与本土化特征。

主讲教师:李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

旅游文化(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描述和研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旅游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运动规律极其本质特征的学科。主要内容有三大块:一是旅游文化概说、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旅游文化的特点及中国旅游文化的传统,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旅游文化常识;二是旅游景观文化,主要是分析旅游对象物——旅游景观的文化本质以及主要景观类型的文化特色与文化魅力;三是旅游主体文化,主要介绍旅游者的旅游审美和旅游消费的特点,以及提升旅游主体审美素养和消费素质的途径。

主讲教师:庞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中国文化通论(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及各类文化现象,如宗教信仰、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文化发生、发展的脉络,深入掌握多种文化现象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并培养学生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意识,为对外汉语教学打好基础。

主讲教师:李春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科技发展&科学精神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Adobe系列的软件作为开发工具,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基本知识的掌握,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加以实现。使其成为能够熟悉多媒体技术,有良好运用Adobe系列软件进行多媒体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能力的人才,最终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所学会的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的: 1、掌握多媒体制作的高级技能,能够使用ADOBE系列的软件实现自己的多媒体创意。

2、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策划,包装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提高自己的修养。

教学要求:该门课程要求同学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曾初步接触过类似PhotoShop等平面媒体制作软件(初步接触是指能够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PhotoShop软件,知道类似PhotoShop等软件工具栏,菜单,图层面板的基本布局,并有过放缩、裁减、变换图像的基础操作经验),并具有团队合作能力。选修该门课程同学能够保证一定的课外实践时间;同学们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团队配合完成每一次的操作与演练。

教学内容:

(一)多媒体基础知识

(二)PhotoShop 与平面设计

(三)数字媒体的颜色体系与平面设计

(四)数字媒体的分层体系与平面设计

(五)多媒体产品的制作与发布

(六)策划与案例

参考书目:

教师自编讲义,上外有线电视台多媒体作品,上外新闻以及网络上优秀的媒体作

品等

授课教师简介:丁翔,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多媒体制作中心从事媒体制作方面的工作。从事上外有线电视台上外新闻节目制作、以及影视后期及特效,节目制作策划等方面工作。现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专业学习与信息素养形成

课程简介:为了更全面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并将其与自身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相结合,本课程将针对本科学生层次和信息环境介绍不同类型的资源及各类资源的用途,着重讲解图书馆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指导大学生更为有效地查找和利用与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培养其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从而更有效率地撰写学术论文,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教学目的: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型、学习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信息素养教育的重大任务,着眼于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并将其与自身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相结合。本课程将针对本科学生层次和其所处的信息环境介绍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及各类资源的使用,着重讲解图书馆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指导大学生更为有效地查找和利用与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有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培养其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

教学内容:

课程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规范:信息素养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分类介绍;专题案例分析实践;信息检索与学术论文写作。

1、信息检索初探

2、信息资源概述及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巧

3、信息检索策略与课题分析

4、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

5、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介绍——事实和数据检索

6、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介绍——中文数据库检索

7、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介绍——外文数据库检索

8、电子资源数据库应用专题案例分析研究及实践探讨

9、信息检索与学术论文写作

10、文献综述以及论文写作规范

参考书目:

李敬平主编.《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教程》.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

张静波等编著.《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许征尼主编.《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年;

陆宏弟编著. 《网络环境下的文科信息检索》.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授课教师简介:范越,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目前在图书馆从事外文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

严丹,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学(网络资源利用与教育培训方向)硕士,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英语(国际新闻报道方向)文学学士。主要负责图书馆新生教育及电子资源使用培训方面的工作。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课程简介: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将生命-人类-社会作为教学主线。以生命为核心,从四方面组织教学,重点突出生命科学与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使非生物专业大学生对生命科学一些主要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发展趋势以及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关系有一较完整的认识,进而能确立科学的现代生命观;同时,通过本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方式:以生命科学热点问题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每章教学完毕,选择适宜的思考题或生命科学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通过网络资源作专题调查。

教学内容:

第一章生命科学概述

第一节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21世纪初生命科学的主导性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章生命起源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二节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探索

第三章生命质量与健康

第一节健康与亚健康

第二节营养与平衡膳食

第三节艾滋病

第四节癌症

第四章生命延续与现代生殖技术

第一节人类生殖发育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与试管婴儿技术

第三节克隆技术

参考书目:

陈铭德主编:《现代生命科学导论》,2008年

张惟杰主编:《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寿天德主编:《现代生物学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李宝健主编:《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6年版

教师简介:

陈铭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生物学实验和青少年性教育。

教学工作:承担华东师范大学神经科学(心理系基础专业和应用专业)、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学校通识教育)、青春期身心发育及其对策(学

校教师教育)、生物学实验设计与应用(生命科学学院专业选修)

等本科课程和生物学实验研究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

成果简介:

1、目前承担学校青少年性教育项目3项;

2、主编著作4本(其中《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属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

教材)、专著1本、参编著作和教材7本;

3、发表论文25篇;

4、目前承担华东师大通识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和学科教育类等课程建设资

助项目5项;

5、荣获2000年度上海市成人高等师范优秀教育教学奖,以及2006年度、

2008年度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视频课程)

课程简介:该课程结合历史时间顺序以及现实理论基础展开叙述,主要包括爱因斯坦的生平,量子论以及相对论的诞生,宇宙的发展历程探索,放射性与原子弹的研究,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关于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的介绍,霍金生平及其黑洞研究,膨胀的宇宙、虫洞与时间机器,时间的性质文明的诞生,文明的演进等。该课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宇宙的奥妙以及天文物理研究的现状和渊源,为学子们普及物理知识,增加学术修养打下良好基础。

主讲人简介:赵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的教学,活跃于黑洞物理、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时空理论等研究领域。经济学博士,国家教育部社科委经济学部召集人助理,农村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发展、农村金融。曾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体制改革》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合著或合编《北京城市产业体系选择研究》、《中国知识指数报告》等著作若干部,参编《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等著作十余部,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主持或参与数十项地方发展课题研究。曾获2009年中国发展研究青年奖学金。

考核方式:

在线观看视频40%、在线作业答题15%、在线互动讨论10%、期末考试35%;

即学生在线观看完该课程的61集视频后,可获得40分;在线回答老师所设置的作业题后,可获得15分;在线参与互动讨论后,可获得10分;进行完期末考试后,可获得35分。注:系统根据课程的考核标准,以及学生对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自动计算学生的综合得分,从而决定该名学生是否能够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魅力科学(视频课程)

课程简介:

《魅力科学》主要包括化学概论、动感物理以及自然与人类三大部分。

化学概论这一部分是化学基础课程,主要讲解原子结构,包括原子的概念界定、原子发展历程、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的原子模型、原子的基本构成等。

动感物理物理的主讲人分别是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及其弟子,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张首晟博士。两位学者抛开晦涩的学术理论,与学子分享他们自身对于物理学的理解。杨振宁先生通过讲述物理学史上的轶事与自身经历,告诫学子科学的乐趣及其带来的好奇心是推动人类不断探索的重要力量。张首晟博士则将高深的量子物理理论回归到日常生活中间,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魅力。

自然与人类这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人类与自然密切关系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人类对自然的整个认识过程。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亚洲灾害的类型和成因,自然资源、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类月球探测的历史过程。在本课程中,来自南京大学的徐士进教授还将对人们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困惑进行科学的澄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科学与科技,观察科技如何改变人生、社会与自然环境,引发我们对人类的未来的启示。

主讲人简介:

杨振宁: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和《邓稼先》等。

张首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006年提出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车云霞: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无机合成、功能单晶材料。

马宗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事地质构造、地震预报、地球动力学研究。代表作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期、配套问题》、《中国的强震期与强震幕》和《现今全球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解释》等。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参加和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代表作有《吉林陨石综合研究》、《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演化》、《月球科学概论》和《天体化学》。

考核方式:

在线观看视频40%、在线作业答题15%、在线互动讨论10%、期末考试35%;

即学生在线观看完该课程的30集视频后,可获得40分;在线回答老师所设置的作业题后,可获得15分;在线参与互动讨论后,可获得10分;进行完期末考试后,可获得35分。注:系统根据课程的考核标准,以及学生对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自动计算学生的综合得分,从而决定该名学生是否能够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天文奥秘(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天球坐标系、时间序列、太阳及行星系统、恒星、星系、当代天文学新视野、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恒星的能源和演化机制、黑洞、地外文明及探索、宇宙模型及理论等。通过对天文学概论的教学,使高等学校本科生比较系统地获得关于天体和宇宙的各种知识,科学地认识神秘而和谐的宇宙,了解人类生存的宇宙环境,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方法、艰辛历程和未来前景,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科学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

主讲教师:徐泽林(东华大学)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功能,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基本方法,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的实现模式;学习典型操作系统环境下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合理配置的基本技能,具有解决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能力,熟悉常见网络应用的配置方法;使学生具有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基础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应用的编程能力。

多媒体应用系统技术(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21世纪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使计算机能够综合处理文字信息、图像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和动画信息,载以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无线技术,声形并貌的表达人类的思维和创见。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彻底改变人们目前对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使计算机能够进入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有必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知识和应用技术。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多媒体环境、多媒体音频及视频等素材制作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及存储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网络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器和视频处理器等程序设计技术。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各个领域及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更有效的从事学习、研究和工作。

主讲教师:周余洪(东华大学)

实用专利基础(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与法律、技术有关的技能性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利意识,提高其创新保护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专利申请审批及利用的知识、专利信息收集和利用的知识,能够熟练进行专利申请文件撰写、阅读、分析及利用,并能够利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

主讲教师:倪蕙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正常人体生理解剖学及现代医学技术展望(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拟对所有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医学知识及基础生命科学的知识普及。无需专业基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生物界与人类的基本原理和人体的简单运作规律,从而拓展学生在各个领域内的创新研究的视角,并能基于人体本身的规律,来理解所学的各项工程技术或其他领域的知识运用。每课教学分为两部分,一为介绍基础生命科学及人体理论,二为介绍目前先进的医学领域的杰出工程类技术革新。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英语理解能力。

主讲教师:朱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信息分析与预测(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已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信息分析与预测是培养学生分析已知信息、预测未知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一门专业性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信息分析与预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了解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程序,掌握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主要方法,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上述方法进行信息分析与预测,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实际案例教学,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信息、预测信息的能力,为日后的科学研究和决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之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客观地批判性思考,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提高独立研究能力。

主讲教师:王兴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拓印技术(外校课程)

课程概述:这是一门关于版画绘画形态方面的了解认识以及手工操作实践的基础课程。在版画工作室里,学生们将亲自动手制作自己的版画作品(限丝网,木刻版画)。纵观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版画语言的演变,千变万化,各有千秋,而支撑其高超技艺的却是经久不衰的文化内涵。课程期间我们也将介绍一些关于版画艺术形态的尤其是中国的版画艺术鉴赏和历史发展,以及和版画密切相关的印刷

和造纸方面的知识。注:此课程学员将需要自己购买一些少量的绘画用具。如: 颜料.笔. 纸。丝网设备和木刻工具工作室提供。

主讲教师:李可(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师)

木质材料加工技术(外校课程)

课程目标:

1、树立到正确操作、安全操作的意识。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使得学生了解并初步具备操作多累木工工具的能力。

3、基本掌握基本掌握画线、锯、拼、割、切、钻等技巧。

4、注重锻炼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在动手过程中体会自身专业,增强空间想象力。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1、常见木材识别。2、木工工具认知和使用。3、制作工艺基础。4、安全操作规范要求。5、具体实践操作。

授课教师:陆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助教)

陶瓷造型基础(外校课程)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陶瓷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拉坯机的工作原理,掌握拉坯的基本技法。能根据规定的尺寸拉、利制一些小型器皿,并且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及创作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讲教师:杨建超(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助教)

法医学(外校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法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基本应用技能,掌握法医学鉴定的应用问题。

教学内容:研究与解决涉及法律有关的人身伤亡、病残、生理机能、个体认定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