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工程知识要点

网络工程知识要点

网络工程知识要点
网络工程知识要点

一、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名称

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PAN----个人局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WAN---广域网W AN(Wide Area Network)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将模拟声音讯号(Voice)数字化OSPF -----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RFC--- (Request For Comments)-意即“请求评议”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二、名字解释

1、集成:把各个独立的部分组合成具有全新功能的、高效和统一的整体的过程

2、系统集成: 是指在系统工程学的指导下,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将部件或子系统综合集成,形成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自治整体的过程

3、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同层次间的通信)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定时关系)

三、判断

1、两台pc之间的的直连需要使用交叉线。------不对

2、在UTP中实际进行数据传输的只有4根线。------对

3、在千兆以太网中仍然使用CSMA/CD进行媒体访问控制。----不正确(全双工方式适用于交换机到交换机或交换机到站点之间点-点连接,两点间可以同时进行发送与接收,不存在共享信道的争用问题——不需采用CSMA/CD协议。半双工方式则适用于共享媒体的连接方式,仍采用CSMA/CD协议解决信道的争用)

四、简答题

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结构包括那些部分?

网络平台、传输平台、系统平台、信息系统(系统管理、安全管理)

2、简述系统集成的主要任务?应用功能的集成支撑系统的集成技术集成产品集成

应用功能的集成(将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功能在同一系统中实现;在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等阶段完成;通过应用软件和支撑环境来实现)

支撑系统的集成(为实现用户的应用需求和功能而必须建立的支撑环境的集成)

技术集成

产品集成(把不同类型、不同厂商,能实现不同应用目的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依照设计要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3、网络工程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

网络的集成技术是网络工程的核心技术。使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根据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将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功能、子系统集成在一起,为信息系统构建网络平台、传输平台和提供基本的网络应用服务。网络工程是信息系统集成的一部分、基础.

OSI的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分别指的是什么?

七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4、数据在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封包分别称为什么?

应用层PDU TCP段(Segment)IP数据报(Packet)或者IP分组以太网帧(Frame)位流(Bits Stream)——————报文、分组或数据包、帧、比特

5、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那些?其中在局域网中主要使用那种?

网状、星形、树形、总线型、环形。总线型和星型

6、 简述CSMA/CD 协议发送数据帧流程?

答: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信道空闲时,才允

许发送帧。这时,该站发送数据并一直侦听信道。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

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并发送

冲突信号,然后按后退策略延迟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信道,重发送帧。

7、 非坚持CSMA 、1-坚持CSMA 、p-坚持CSMA 有何区别?

延迟一段时间,再监听。(2).1-坚持CSMA :介质一旦"闲",packet 以概率为1

的原则发送;介质"忙",连续监听,直至监听到通道"闲",再发送。(3).P-坚持

CSMA :若介质"闲",以0的概率发送,以概率(1-p)延迟一段时间再

发送;介质"忙",则继续侦听到信道闲,再发送。

8、 以太网中当站点第一次检测到冲突时,其会如何处理?

站点检测到冲突后,需要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然后再侦听总线,以太网采用二进

制指数退避算法决定需要等待的随机时间长度

10、假设冲突时间可由22phy a S C T =+计算得到,其中光速C=3×108m/s ,物理层延

迟Tphy=0.15×10-5,电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0.7C ,最小帧长Lmin=64B 。在无中继器和

集线器的情况下,请计算快速以太网跨距的近似值。提示:快速以太网中R=100*106b/s

因为()phy T C S R Ra L +==7.02min 所以S=(Lmin/2R-Tphy)*0.7C=(64÷2×10-8-0.15

×10-5)×2.1×108

11、已知某局域网采用CSMA/CD 媒体访问控制技术,其共享媒体最大跨距为500m,物理层

处理延迟为10-5s,传输媒体的数据传输率为10Mb/s,试计算该网络的最小帧长度。

答:()phy T C S R Ra L +==7.02min =2×10×610×(500÷2.1×810-+105-s )

12、为什么CSMA/CD 有最短帧长度的要求?

答:CD 技术主要着重于减低一次冲突所造成的损失,它能将冲突所浪费的时间

减少为检测冲突所需时间。要让CD 技术发挥效率,数据帧的发送时间至少要大

于等于检测冲突所需时间,否则在检测出冲突之前传输已经结束,CD 技术也失

去意义。所以CSMA/CD 有最短帧长的要求。

13、局域网的传输媒体包括那些种类?目前局域网上常用哪几种传输媒体?

答: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目前局域网上常用:粗缆、细缆、非屏蔽双绞线(UTP)、屏蔽双绞线(STP)、光纤

14、冲突时间在帧发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1)它是检测一次冲突所需的最长时间(2)确定了帧的“最小帧长度”(3)决定了在总线上出现的最大帧碎片长度(4)作为冲突后计算帧重新发送所需延迟时间的基本单位15、在10M以太网中,若使用普通的HUB连接10个设备,则每个设备的速率是多少?HUB

的带宽是多少?若将HUB换成交换机,则上述两个值又各是多少?

1Mb/s,10Mb/s,10Mb/s,10Mb/s

16、局域网需要OSI参考模型那几层?

数据连路层(煤体访问控制子层,连路控制子层),物理层网络层

17、简述在10M以太网中中继器和总线以太网组网规则。

1个共享以太网,站点总数小于1024个;2个网段只用作延伸网络距离;3个网段可以连接站点;4个中继器5个网段

18、简述帧扩展和帧突发技术的实现机制引入的原因。

帧扩展技术:最短帧长度保持64字节不变,则所允许的媒体长度将影响网络的实用。当发送的帧的长度小于512B时,发送站在发送完帧后再继续发送载波扩充位,直到总长度达到512B,载波扩充位由一些非“0”非“1”的特殊符号组成。引入原因:最短帧长度保持64字节不变,则所允许的媒体长度将影响网络的实用

帧扩展技术:发送方在成功发送一帧后,可以直接发送后续帧,只需要在帧之间加上帧间隙,而且后续帧不需要添加载波扩充位,发送方在达到帧突发时间后,将让出传输媒体引入原因:帧扩展技术解决了网络跨距问题,但有可能影响短帧时的带宽利用率,因为载波扩充位实际占用了网络的带宽

19、简述透明网桥的的工作过程。

(1)侦听每个端口上是否有帧到达(2)保存到达帧的源MAC地址以及接收它的端口号到站缓冲区(3)查看接收到的每个帧的目的MAC地址:若站缓冲区中无此地址,广播MAC地址,转发该帧到所有其它端口站缓冲区中存在该MAC地址,则转发到相应端口如果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所对应的端口相同,则将该帧丢弃

一、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名称

VLAN---虚拟局域网STP---屏蔽双绞线AP----无线接入点WLAN----无线局域网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DDN-----数字数据网FR---帧中继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NAT------网络地址转换

二、名字解释

分组交换: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承诺的信息速率CIR-:正常情况下网络对用户承诺的用户数据传送速率,它是Tc时间段内的平均值。

承诺的突发长度Bc-:-正常情况下,在Tc时间段内网络允许用户传送的最大的数据量(单位为bits)。

三、判断

1、HDLC是面向字符的,使用字符填充技术--错误(面向比特的规程HDLC)

2、PPP是面向比特的,采用0比特填充技术-错误(PPP是面向字符的,使用字符填充技术)

3、PAP认证过程中有主验证方首先发起认证,不发送口令,采用两次握手的方式实现认证。

-----错误(PAP是两次握手验证协议,口令以明文传送,被验证方首先发起验证请求。)4、CHAP认证过程中有主验证方首先发起认证,以明文方式发送口令,采用两次握手的方

式实现认证。-----错误(CHAP是三次握手验证协议,不发送口令,主验证方首先发起验证请求,安全性比PAP高。)

5、X.25 协议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规程。正确

6、X.25是一个基于分组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正确

7、帧中继采用的无连接的交换技术。------错误(帧中继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

8、帧中继网络本身的误码率非常低时,帧中继技术才是可行的。------正确

9、帧中继网络中定义的DLCI只具有本地意义。--------正确

10、ping和tracert都是基于ICMP协议实现的。----------正确

11、在winxp下IP地址查看命令为ifconfig。-----错误(ipconfig/all)

12、IP地址中主机地址部分全为1代表网络地址。--------错误(全为0)

13、IP地址中主机地址全为0的地址代表广播地址。--------错误(全为1)

14、0.0.0.0代表缺省路由或主机本身。--------正确

15、127.0.0.0/8主要用于环回地址,用于测试TCP/IP。-------------正确

16、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数据包转发设备,是连接IP网的核心设备。----正确

17、端网络是使用静态路由的理想环境。------正确

18、RIP路由协议是给予UDP来实现的。-------正确

19、RIP 认为一个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即“距离短”。-----正确

20、RIP 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 个路由器。-------正确

21、“距离”的最大值为16 时即相当于不可达。可见RIP 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正确

22、RIP 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 选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正确

23、SNMP是给予TCP来实现的。----错误(UDP)

四、选择

1、交换机如何知道将帧转发到哪个端口(A)

A.用MAC地址表

B.用ARP地址表

C.读取源ARP地址

D.读取源MAC地址

2、两台以太网交换机之间使用了两根5类双绞线相连,要解决其通信问题,避免产生环路问题,需要启用(B )技术

A.源路由网桥

B.生成树网桥

C.MAC子层网桥

D.介质转换网桥

3、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可以看做一个(A )

A.冲突域

B.广播域

C.管理域

D.阻塞域

4、VLAN的划分方法有哪些(ABC )

A.基于设备的端口

B.基于协议

C.基于MAC地址

D.基于物理位置

5、IEEE 802.1Q的标记报头镶嵌在以太网报文头部,按照IEEE802.1Q标准,标记实际上嵌在( C )

A.不固定

B.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前

C.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后 D .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中间

6、在STP协议中,当网桥的优先级一致时,以下(A )将被选为根桥

A.拥有最小MAC地址的网桥

B.拥有最大MAC地址的网桥

C.端口优先级数值最高的网桥

D.端口优先级数值最低的网桥

7、生成树算法(Spanning Tree Algorithm) 通过将导致循环连接的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来保证网络拓扑中没有环路存在T.True

8、以太网交换机一个端口在接收到数据帧时,如果没有在MAC地址表中查找到目的MAC 地址,通常如何处理?

A.把以太网帧复制到所有端

B.把以太网帧单点传送到特定端口

C.把以太网帧发送

到除本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 D.丢弃该帧 E.把以太网帧发送到一组特定的端口

9、一个包含有思科等多厂商设备的交换网络,其VLAN中Trunk的标记一般应选

A.IEEE 802.1q

B.ISL

C.VLT

D.以上都可以

10、VLANs之间的通信需要什么设备? A.网桥 B.二层交换机 C.路由器 D.集线器

11、以太网中使用生成树算法的目的是什么?

A.避免来自同一端口的路由更新数据包转发到本端口。

B.生成无环路的逻辑树形结构,尽最大可能在局域网段之间建立一条通路

C.在每一个局域网段之间建立一条路径

D.确保数据信息到达每一个节点

12、IEEE 802.3X是VLAN的标准T.True F.False

13、IEEE 802.3u是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的标准T.True F.False

14、以下关于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方式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BD )???

A. Store and Forward方式不能检测出超短帧(<64字节)

B. Cut-through方式交换时,交换机不对以太网帧进行过滤

C. 使用Cut-through方式,以太网帧将不会在交换机中作任何存储

D. Store and Forward方式交换时,交换机将对以太网帧进行逐个过滤

15、PPP 协议在什么阶段协商LCP协议(B)A、Dead B、Establish C、Network D、Terminate

16、在以太网中,工作站在发送数据之前,要检查网络是否空闲,只有在网络不阻塞时,工作站才能发送数据,是采用了(D)机制

A. IP

B. TCP

C. ICMP

D. 载波侦听与冲突检测CSMA/CD

*17、引入VLAN划分的原因:ABCD

A.降低网络设备移动和改变的代价

B.增强网络安全性

C.限制广播包,节约带宽

D.实现网络的动态组织管理

15、PPP 协议在什么阶段协商LCP协议(B )A、Dead B、Establish C、Network D、Terminate

16、PPP协议支持的验证方式有:AC A、 PAP B、 MD5 C、 CHAP D、 SAP

17、PPP验证成功后,将由Authenticate阶段转入什么阶段 C

A、Dead

B、Establish

C、Network

D、Terminate

18、PPP协议中,C__主要用于协商在该数据链路上所传输的数据包的格式与类型

A、链路控制协议

B、 PPP扩展协议

C、网络层控制协议

D、 PAP、CHAP协议

19、ppp的chap和pap认证各为几次握手?三次两次

20、路由器中对经过其转发的分组中所含的TTL 域所进行的处理包含(BD)。

(A) 清零(B) 减1 (C) 加1 (D) 判零

21、现有一个长度为3000B 的IP 数据报,其IP 头部的长度为20B ,该IP 数据报如在最大帧长度为1518B 的以太网中进行传输,那么需要将其拆分为(B)个数据报后才能正确进行传输。(A) 2 (B) 3 (C) 4 (D) 不必拆分

22、路由器中发现TTL 值为0 的分组将进行()处理

(A) 返回发送方(B) 丢弃(C) 继续转发(D) 本地提交

五、简答

1、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机制?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基本原理为:

以太网交换机的内部分别有一块MAC地址存储区和一块数据缓冲区。数据缓冲区的作用为临时存储需要交换的以太网帧。MAC地址存储区内部具有一个网络上所有工作站MAC地址及其与以太网端口对应的MAC地址表。当以太网交换机收到一个以太网帧后,首先查看该以太网帧的源MAC地址,然后用源MAC地址查找MAC地址表。如果源MAC地址没找到,则在MAC地址表中另加入一个新的表项。其MAC地址表项为源MAC地址,其端

口表项为接收该以太网帧的端口。这个过程叫做源地址学习。接着以太网交换机查看该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用目的MAC地址查找MAC地址表。如果目的MAC地址没找到,以太网交换机向所有除该端口外的其它端口转发该以太网帧。(也是广播包)如果目的MAC地址被找到,但是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与接收该以太网帧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以太网帧。否则,该以太网帧被从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发送出去。

交换机转发数据帧时,遵循以下规则: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是广播地址或者组播地址,则向交换机所有端口转发(除数据帧来的端口);如果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是单播地址,但是这个地址并不在交换机的地址表中,那么也会向所有的端口转发(除数据帧来的端口);如果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交换机的地址表中,那么就根据地址表转发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数据帧的目的地址与数据帧的源地址在一个网段上,它就会丢弃这个数据帧,交换也就不会发生。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方式分为三种:直通式、存储转发式,碎片隔离式。存储转发方式是以太网交换机在以太网帧全部接收完并CRC校验完后再执行转发动作。这样做的好处为能保证所有被转发的以太网帧都是正确的帧,缺点为会加大延迟时间。直通式是以太网交换机在以太网帧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被接收后就执行转发动作。这样做的好处为延迟较少,缺点为可能转发校验不正确的帧。碎片隔离式即以太网交换机收到以太网帧的开始64个字节后再开始执行转发动作。这样可以消除一些小于64字节的错误帧。由于对于高级的转发动作,大都需要以太网帧的数据部份内容。因此较高级的以太网交换机大都是存储转发式。

PC找对方PC先发ARP请求(广播),这时交换机收到后一方面做原地址学习,一方面将ARP广播出去,目的PC得到ARP请求后进行回应,发送回应给交换机后,交换机也学习到它的MAC,并根据源、目的MAC转给发起PC;这样PC就建立起了ARP表;今后PC 间再发数据就直接填对方MAC,发单播报文,交到交换机后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找到目的端口,建立端口对应关系,转发数据帧。这样保证整个过程单播;而HUB对单播报文也只能广播;

2、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都有那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直通式、存储转发式,碎片隔离式。存储转发方式是以太网交换机在以太网帧全部接收完并CRC校验完后再执行转发动作。这样做的好处为能保证所有被转发的以太网帧都是正确的帧,缺点为会加大延迟时间。直通式是以太网交换机在以太网帧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被接收后就执行转发动作。这样做的好处为延迟较少,缺点为可能转发校验不正确的帧。碎片隔离式即以太网交换机收到以太网帧的开始64个字节后再开始执行转发动作。这样可以消除一些小于64字节的错误帧。由于对于高级的转发动作,大都需要以太网帧的数据部份内容。

3、常见的交换机结构有那几种?

软件交换结构,矩阵交换结构,总线交换结构,共享存储器交换结构

4、根据交换机的架构可把交换机划分为几种类型?

单台式交换机、堆叠式交换机、模块式交换机(又称为厢体模块式交换机)

5、根据网络构成方式可把以太网交换机划分为几种类型?

核心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

6、简述生成树协议的工作原理。

(1)从网络中的所有网桥中,选出一个作为根网桥(Root)(2)计算本网桥到根网桥的最短路径(3)对每个LAN,选出离根桥最近的那个网桥作为指定网桥,负责所在LAN上的数据转发(4)网桥选择一个根端口,该端口给出的路径是此网桥到根桥的最佳路径(5)选择除根端口之外的包含于生成树上的端口(指定端口)

7、在生成树的工作过程中,交换机的端口有几种状态?各是什么?

阻塞:所有端口以阻塞状态启动以防止回路。由生成树确定哪个端口转换到转发状态,处于阻塞状态的端口不转发数据但可接受BPDU。

监听:不转发,检测BPDU,(临时状态)。

学习:不转发,学习MAC地址表(临时状态)。

转发:端口能转送和接受数据。

8、虚拟局域网(VLAN)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限制广播包;组织灵活(虚拟工作组)、管

理方便,不受物理设备限制;增强了安全性和健壮性

9、在引入虚拟局域网之后,会把交换机连接的链路划分为Access链路和Trunk链路,二者

有何区别。

答:Access链路指的是用于连接主机和交换机的链路。通常情况下主机并不需要知道自己属于哪些VLAN,主机的硬件也不一定支持带有VLAN标记的帧。主机要求发送和接收的帧都是没有打上标记的帧。Access链路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端口,这个端口属于一个并且只能是一个VLAN。这个端口不能直接接收其它VLAN的信息,也不能直接向其它VLAN发送信息。不同VLAN的信息必须通过三层路由处理才能转发到这个端口上。

Trunk链路通常用于交换机间的互连,或者用于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的连接,用来在不同的设备之间承载VLAN数据的,因此Trunk链路是不属于任何一个具体的VLAN的。通过配置,Trunk链路可以承载所有的VLAN数据,也可以配置为只能传输指定的VLAN的数据。

10.Vlan的划分的方法都有那些?

基于端口的VLAN,基于MAC地址的VLAN,基于协议的VLAN,基于子网的VLAN 11、为什么不同VLAN间不通过路由就无法通信?

VLAN隔离了二层广播域,也就严格地隔离了各个VLAN之间的任何流量,分属于不同VLAN的用户不能互相通信。不同VLAN之间的流量不能直接跨越VLAN的边界,需要使用路由,通过路由将报文从一个VLAN转发到另外一个VLAN。

12、无限局域网中公用的MAC标准是什么?无限局域网中公用的MAC标准:802.11

13、802.11无线局域网的主要部件包括那几个部分?

工作站(STA):使用无线网卡的主机、笔记本等。接入点(AP):负责站点之间的信息转发。分发系统(DS):用来连接AP及其他网络设备的通信系统。无线介质(WM):空气

14、无线局域网中采用何种媒体访问控制机制?所使用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是什么?

分布访问机制(DCF):类似于CSMA/CD,工作站使用载波侦听来取得媒体访问,工作站之间存在竞争;把访问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工作站。协议:csma/cd

集中访问机制(PCF):由某个控制节点集中控制其他工作站无竞争地对媒体访问;通常由AP来担当控制节点,用轮询的方法接纳每个工作站的数据。协议:csma/ca

15、常见的广域网链路层协议都有那些?(ppp/hdlc/x.25/FR等)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工作在OSI/RM的下三层,OSI/RM高层的功能由资源子网完成。

①物理层:定义了通信线路的电气和机械特性。EIA/TIA-231;EIA/TIA-449;V.24,V.35;HSSI,G.703;EIA-530。②数据链路层:定义了数据的通信协议。LAPB;FrameRely;HDLC;PPP;SDLC。③网络层:由于分布在广域网中的任意两台主机之间都可能存在多条通信线路,因此,网络层提供能在多条通信线路中选择用于数据传输的线路的功能。IP,ICMP,IGMP,IPX

16、HDLC协议有那几种操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常响应方式NRM:传输过程由主站启动,并向次站发命令,主站轮询、选择次站

异步响应方式ARM:次站无主站允许,即可主动向主站发送数据。

异步平衡方式ABM:每个站都是复合站

17、HDLC有那些帧类型?

1、信息帧(I-Frame):用于传送数据。

2、监控帧(S-Frame):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3、无编号帧(U-Frame):主要用于提供链路的建立、拆除及其它多种控制功能

18、PPP协议中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一个将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由链路控制协议(LCP);

网络控制协议族(NCPs)——用于网络安全方面的验证协议族(PAP和CHAP)

19、PPP协议状态迁移可能经历那些阶段?

PPP工作过程:1、建立物理连接2、LCP:协商PPP参数,数据链路连接3、身份认证4、NCP:网络配置,网络连接5、通信6、使用NCP释放网络连接7、LCP释放DL连接8、释放物理连接

PPP提供了两种可选的身份认证方法:口令验证协议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PAP)和质询握手协议(Challenge 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CHAP)。

PAP是两次握手验证协议,口令以明文传送,被验证方首先发起验证请求,如果认证成功,在通信过程中不再进行认证。如果认证失败,则直接释放链路。

CHAP是三次握手验证协议,不发送口令,主验证方首先发起验证请求,安全性比PAP高。

20、简述PAP认证的过程?

PAP是两次握手验证协议,口令以明文传送,被验证方首先发起验证请求。

21、简述CHAP认证的过程?

CHAP是三次握手验证协议,不发送口令,主验证方首先发起验证请求,安全性比PAP高。

22、X.25协议栈包括那几个层次?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

物理层:实现物理连接,ITU-TX.21标准。

帧层:实现数据传输、物理编址、错误检测和校正、流量控制和装/拆帧。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

网络层:实现数据包交换、顺序传输、多路复用和可靠性控制,LAPB协议(均衡式链路访问过程)。链路访问过程平衡(LAPB)是数据链路层协议,负责管理在X.25 中DTE 设备与DCE 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包帧的组织过程。LAPB 是源于HDLC 的一种面向位的协议,它实际上是ABM (平衡的异步方式类别)方式下的HDLC。LAPB 能够确保传输帧的无差错和正确排序。

23、假设DTE-A与DTE-B之间经过交换机A和交换机B进行数据通信,试简要说明虚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

建立连接:(1)主叫端DTE1向其DCE发送一个呼叫请求分组,内含虚电路号、主叫端DTE1地址和被叫端DTE2地址,其中DTE1从空闲的逻辑信道号中按“先大后小”的顺序(2)Local DCE根据被叫DTE地址选择合适的路由将呼叫请求分组传送到被叫端DCE (3)被叫端DCE在收到呼叫请求分组后,按“先小后大”的顺序从空闲的逻辑信道号中选择,向被叫端DTE2发送呼入分组。呼入分组的格式与呼叫请求分组一样,只是换了一个虚电路号(4)被叫端DTE2若接受呼叫,则发出呼叫接受分组,其逻辑信道号与呼入分组的相同。网络按呼叫建立时的路由将呼叫接受分组传到主叫端DCE。

(5)主叫端DCE向主叫端DTE1发送呼叫接通分组。呼叫建立阶段结束,此后进入数据传送阶段

释放过程:(1)主叫端或被叫端DTE发出清除请求分组,然后就会收到本地DCE发回的清除证实分组,同时清除请求分组经网络发送到远程DCE。(2)远程DCE向远程DTE发送清除指示分组(3)远程DTE收到清除指示分组后,发给远程DCE一个清除证实分组,完成连接的释放。(4)释放的逻辑信道号在下一次建立连接时可以再使用。

24、I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寻址与路由:用IP地址来标识Internet的主机;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IP地址和MAC 地址的匹配(ARP、RARP)

分段与重组:将数据报拆分成一个个能够适合下层技术传输的小数据报;到达目的地后,需要将拆分后的多个数据报重组成原始数据报

25、IP地址包括那两个部分?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26、常用的私有IP地址有那些?

A类:10.0.0.0/8(即10.0.0.0 ~ 10.255.255.255)B类:172.16.0.0/12 C类:192.168.0.0/16 27、为何要进行子网划分,子网划分的原理是什么?

为何要进行子网划分?------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

子网划分的原理---------- 借用主机地址部分的若干位以作为子网地址

28、子网掩码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通过子网掩码和ip地址获得网络地址。

用来区分IP地址中哪些位属于网络地址,哪些位属于主机地址

根据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计算对应的网络地址: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位与”运算29、简述DHCP协议的工作流程。

30、在windows系统下如何通过命令行更行DHCP的租约?

释放DHCP租约:ipconfig /release 。更新DHCP租约:ipconfig /renew

31、简述NAT技术主要实现方案

多地址NAT:从多个外部地址中选择一个对应内部地址;最多只能有k台内部主机同时访问Internet

端口映射NAT(NAPT):只要一个外部地址;通过TCP和UDP的端口号在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之间建立映射关系,进行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的转换

内部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可以在NAT盒上设置静态的映射,使得外部主机可以“主动”地访问该服务器。

32、简述路由器的工作过程。

是OSI七层网络模型中第三层的设备。它在网络中,收到任何一个数据包(包括广播包在内),就要将该数据包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信息去掉(称为“拆包”),查看第三层信息。然后,根据路由表确定数据包的路由,再检查安全访问表;若被通过,则再进行第二层信息的封装(称为“打包”),最后将该数据包转发。如果在路由表中查不到对应MAC地址的网络,则路由器将向源地址的站点返回一个信息,并把这个数据包丢掉。这便是路由器工作过程的简要描述。还应当指出:MAC地址就是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如网卡地址)。路由器要看的第三层信息,叫做“IP地址”,它是一个逻辑地址。值得强调的是:网络设备要传输信息,最终靠的是MAC地址。

33、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主要区别有那些?

静态路由: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不会根据网络变化而自动调整

动态路由:根据路由信息自动生成;适用于大型网络,可以提高网络的健壮性和性能;

路由表查询方法:最长匹配原则:IP和子网掩码作“与”运算

34、根据路由协议的原理,路由可划分为那几种?静态、静态、缺省路由

35、根据路由协议的工作范围,路由可划分为那几种?

36、简述RIP路由协议的工作过程。

(1)路由器先检测各端口,把各端口连接的网络加入自己的路由表,度量值为0

(2)每隔30秒向邻居路由器发送自己的路由表

(3)接收到邻居路由器的路由表后,重新计算自己的路由表:将接收到的每条路由信息中度量值加1 ;原路由表中没有的路由信息直接加入;原路由表中已有来自同一端口的路由信息,使用新的;原路由表中已有来自不同端口的路由信息,取度量值小的

37、RIP协议中路由环路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避免路由环路的产生?

如何避免路由环路的产生:最大权、水平分割、毒性逆转、抑制时间、出发更新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工作过程

?路由器刚启动时,距离向量表中只含直接相连的网络

?路由器定期向邻居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距离向量表

?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广播的路由信息后,刷新自己的路由表(假设Ri收到Rj的路由信息报文)

38、OSPF的五种协议报文都是那些?作用各是什么

●HELLO报文:用来发现及维持邻居关系,选举DR、BDR。

●DD报文:用来描述本地LSDB的情况。

●LSR报文:向对端请求本端没有的或者对端更新的LSA。

●LSU报文:向对端路由器发送所需的LSA。

●LSAck报文;收到LSU之后,进行确认

39、目前常见第三层交换技术有那些?

目前主要存在两类第三层交换技术:第一类是报文到报文交换,每一个报文都要经历第三层处理(即至少是路由处理),并且数据流转发是基于第三层地址的;第二类是流交换,它不在第三层处理所有报文,而只分析流中的第一个报文,完成路由处理,并基于第三层地址转发该报文,流中的后续报文使用一种或多种捷径技术进行处理,此类技术的设计目的是方便线速路由。理解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关键首先需要区分这两类报文的不同转发方式。

?局域网的第三层交换技术主要用来解决局域网内部各子网或VLAN之间的路由

防火墙:两个安全域唯一通道上的高级访问控制设备,通过配置相应的策略实现对数据流的控制管理。

40、防火墙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一. 第一代防火墙:基于路由器的防火墙

由于多数路由器中本身就包含有分组过滤功能,故网络访问控制可通过路由控制来实现,从而使具有分组过滤功能的路由器成为第一代防火墙产品。不足:分组过滤规则的设置和配置存在安全隐患。对路由器中过滤规则的设置和配置十分复杂,它涉及到规则的逻辑一致性、作用端口的有效性和规则集的正确性,一般的网络系统管理员难于胜任,加之一旦出现新的协议,管理员就得加上更多的规则去限制,这往往会带来很多错误。二. 第二代防火墙:用户化的防火墙

问题:①配置和维护过程复杂、费时。②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高。③全软件实现、安全性和处理速度均有局限。④实践表明,使用中出现差错的情况很多。

三. 第三代防火墙:建立在通用操作系统上的防火墙基于软件的防火墙在销售、使用和维护上的问题迫使防火墙开发商很快推出了建立在通用操作系统上的商用防火墙产品,近年来在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就是这一代产品。

(1)特点①是批量上市的专用防火墙产品。②包括分组过滤或借用了路由器的分组过滤功能。③装有专用的代理系统,监控所有协议的数据和指令。④保护用户编程空间和用户可配置内核参数的设置。⑤安全性和速度大为提高。

第三代防火墙有以纯软件实现的,也有以硬件方式实现的。但随着安全需求的变化和使用时间的推延,仍表现出不少问题。(2)隐患①作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其内核往往不为防火墙管理者所知,由于原码的保密,其安全性无从保证。②大多数防火墙厂商并非通用操作系统的厂商,通用操作系统厂商不会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负责。上述问题在基于Windows NT开发的防火墙产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四. 第四代防火墙:具有安全操作系统的防火墙

这是目前防火墙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具有安全操作系统的防火墙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系统,因而在安全性上较第三代防火墙有质的提高。获得安全操作系统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许可证方式获得操作系统的源码;另一种是通过固化操作系统内核来提高可靠性。

(1)特点①防火墙厂商具有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并可实现安全内核。②对安全内核实现加固处理:即去掉不必要的系统特性,加上内核特性,强化安全保护。③对每个服务器、子系统都作了安全处理,一旦黑客攻破了一个服务器,它将会被隔离在此服务器内,不会对网络的其他部分构成威胁。④在功能上包括了分组过滤、应用网关、电路级网关,且具有加密与鉴别功能。⑤透明性好,易于使用。

41、防火墙主要可分为那三种类型?

1、分组过滤/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层次:网络层和传输层过滤依据:IP报头-四元组操作方式:规则库检查只有满足过滤逻辑的数据包才被转发

2、状态检查:规则库检查+状态检测表层次:网络层过滤机制:会话状态信息+IP报头(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通讯协议)操作方式:规则库检查+状态表检测状态检测防火墙是基于会话信息做出决策的,而不仅仅是包的信息

3、应用代理(Application Proxy):也叫应用网关(Application Gateway)层次:应用层特点:完全“阻隔” 网络通信流过滤机制:通过对每种应用服务编制专门的代理程序,实现监视和控制应用层通信流的作用操作方式:协议比对+规则库检查42、防火墙有那几种主要的体系结构?

筛选路由器多宿主主机被屏蔽主机被屏蔽子网

43、请概述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44、网络管理模型中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被管理设备(代理器Agent) 网络管理信息库MIB 管理工作站网络管理协议

45、网络管理模型中管理器从被管设备中收集数据的方法有那几种?轮询和陷阱

46、MIB每一个对象或变量都有那些属性?对象标识、语法、访问、状态

47、SNMP消息一般是通过UDP而不是TCP协议传递的,为什麽采用这种设计?

由于管理信息而带来的通信量不应明显的增加网络的通信量(SNMP协议工作在TCP/IP 协议体系中的UDP协议上,因为在SNMP应用实体间通信时无需先建立连接,虽然对报文正确到达不作保证,但是这样降低了系统的开销。)

六、计算

1、某公司申请了一个C类地址200.200.200.0,公司有生产部门和市场部门需要划分为单独的网络,即需要划分2个子网,每个子网至少支持40台主机

1、决定子网掩码

2、计算新的子网网络ID

3、每个子网有多少主机地址

2、假设某主机的IP 地址为210.114.105.164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 ,请问该主机所在网络的广播地址是什么?该网络中可用的IP 地址范围是什么?

3、现有一个C 类IP 网络,其网络地址为211.100.51.0 ,需要将其划分为5 个子网,其中3 个子网中主机数目不超过25 ,一个子网的主机数目不超过60 ,一个子网的主机数目为2 ,要求给出一种该C 类IP 网络子网划分的方案,希望剩余的IP 地址能尽量地多。请写出各子网的IP 地址范围与子网掩码、剩余的IP 地址的数量。

一幢写字楼,共6层,每层长40m,宽30m,高4m,每层50个房间,每个房间需要安装2个信息插座,弱电竖井正好在每层的中央,计算机房在3层,程控交换机房在2层,各机房都离竖井比较近,估算整栋大厦所需综合布线的材料清单。

根据测量得到下列数据:信息点距离竖井最远为25m,最近为5m 端接冗余为6m左右

楼层所需线缆长度:

总线缆长度=(0.55*(距离竖井最远距离+距离竖井最近距离)+端接冗余)*信息点数

总线缆长度=(0.55*(25+5)+6)*100 =22.5*100=2250m

所需线缆箱数=总线缆长度/305m 所需线缆箱数=2250/305=7.4箱(8箱)

6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1)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获得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大楼,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和具有经济效益的工作环境。2)主要特征: 建筑物自动化BA(Building 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CA(Communication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OA (Office Automation)、布线综合化GC(Generic Cabling)——————综合BA、CA、OA的建筑为“3A”智能建筑

1、冲突检测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技术,一般用于(C )。

(A)网状网络(B)星型网络(C)总线型网络(D)环型网络

2、在下列网络拓扑结构中,中心结点的故障可能造成全网瘫痪的是( A)。

(A)星型拓扑结构(B)环形拓扑结构(C)树型拓扑结构(D)网状拓扑结构

3、实现数据链路层互联的设备是( B )

(A)中继器(B)交换机(C)路由器(D)网关

4、网桥确定是否转发数据帧是利用( B )

(A)端口号(B)MAC地址(C)IP地址(D)域名

5、IP数据报中地址域在数据报传输过程中(A )

(A)都不变(B)源地址随着传输而改变 (C)目的地址随传输而改变 (D)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均随着传输过程而改变

7、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是( C )(A)路由器 (B)服务器(C)局域网交换机 (D)带宽

8、在路由器中,为选择路由而利用的路由表是(C )

(A)人工计算出来输入到路由器的 (B)由路由器自动计算出来的(C)两种情况都有

10、对于IP地址为202.93.120.6的主机来说,其网络号为(C )。

(A)202.93.120 (B)202.93.120.6 (C)202.93.120.0 (D)6

11、下面IP地址中哪一个是C类地址?( D)

(A)10.10.10.1 (B)191.168.0.1 (C)192.168.0.1 (D)202.113.0.1

12、SNMP协议中用于改动设备的配置或控制设备运转状态的报文操作是( B)。

(A)Get操作(B)Set操作(C)Trap操作(D)Put操作

13、Ping命令是通过向对方主机发送(C)回送请求消息来验证与对方计算机的IP级连接。(A)TCP (B)IP (C)ICMP (D)UDP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 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 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 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 桥信息网Chi 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 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 LCD)操作系 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

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L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 K B、MB GB 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 性(MTBF 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 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 特点10个请看书P8) &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 IC)技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 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 与主板的分类 (2)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其功能为:(见 书P11) 10、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

网络工程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系统集成是根据用户需求和资金规模,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的子系统连接 成为一个完整的、可靠的、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其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2、系统集成一般可分为软件集成、硬件集成和网络系统集成等。 3、网络工程就是将工程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因此,网络工程不仅涉 及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问题,还涉及商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管理学以及控制论等多个领域。 4、网络工程的层次结构包括 ○1质量管理:网络工程的核心是以“质量”为准则,全面的质量管理和相关理念可以刺激网络工程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改进。 ○2网络项目管理和控制:网络项目管理和控制的作用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合理、及时地设计、实施、完成,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规定技术方法的采用,控制工程产品的选择,保证质量以及控制和管理各种变化的发生等。 ○3网络工程的方法:网络工程的方法用于决定使用什么网络技术、如何组建网络,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测试和网络维护等。 ○4网络工程的工具:网络工程的工具是支持网络开发的所有对象的总称,例如,网络设计中用于绘制网络拓扑结构的工具Visio、网络布线所使用的各种工具、网络测试用的各种工具、网络项目管理工具Project等,它可以为“网络项目管理和控制”、“网络工程的方法”提供自动和半自动的支持。 网络工程的方法和工具的结合形成了网络系统集成。 5、网络工程定义:网络工程是使用网络系统集成的方法,根据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经过 充分的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制定出网络建设方案,并依据方案的步骤,协助工程招投标、设计、实施、管理与维护等的一系列活动。 6、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划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 应用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面向数据传输,(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面向用户。 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SDLC、HDLC、PPP、X25、帧中继等)。 网络层协议包括(IP、IPX、OSPF等)。 传输层协议包括(TCP、SPX等)。 应用层协议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7、TCP/IP体系结构: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包含两个著名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 应用层包含了所有的高层协议: 1)FTP是文件传输协议,一般上传、下载会用到FTP服务,数据端口是20,控制端口 是21。 2)TELNET服务是用户远程登录服务,它使用23端口,使用明码传送,保密性差,但 简单方便。 3)DNS是域名解析服务,提供域名到IP地址之间的转换。 4)SMTP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来控制信件的发送、中转。 5)POP3是邮局协议第3版本,用于接收邮件。 传输层包含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线路交换 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 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 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帧中继交换 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信元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点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用通信设备及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共享资源包括:(1).硬件资源(CPU,内存、磁盘、磁带机、打印机、绘图仪……)(2).软件资源(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工具软件、应用程序……) (3).数据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通信技术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实质上是以主机为中心星型网。 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分组交换技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构成用户资源子网,1969年12月,美国第一个使用分组交换技术的ARPANET (Internet前身) 第三代:以“开放系统互联参模型(OSI/RM)”为标准框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公布OSI/RM,80年代中期Internet出现(TCP/IP)第四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信息高速公路阶段;高速性、交互性,广域性。 3.计算机网络包含的三个主要部分:(1).若干个主机(2).一个通信子网(3).一系列的 协议(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 4.透明性:用户在访问网络时,只要知道结果,无需知道是怎么访问以及所访问的资源的 地理位置。 5.计算机网络构成:网络结点,连接这些网络结点的通信链路(按拓扑结构分) 用户资源子网,通信子网(按逻辑功能分) 网络硬件系统,网络软件系统(按系统组成分) 6.网络结点(网络单元):(1)访问结点(端结点):用户机和终端设备,起信源和信宿作 用。 (2)转接结点(中间结点):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起数据 交换和转换作用。 (3).混合结点(全功能结点):既作为(1)也可作为(2) 7.通信链路:物理链路,逻辑链路(真正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 8.通信子网(负责数据通信):数据的传输、交换及通信控制,(网络结点,通信链路) (用户)资源子网:访问网络、处理数据(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终端) 9.网络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终端、通信设备 主机系统:服务器(文件、数据库、邮件、打印机服务器);工作站(客户机):无盘; 带盘(具有本地处理能力) 终端:不具有本地处理能力(图形终端、显示终端、打印机终端) 网络接入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 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 10.网络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NOS),网络通信协议,各种网络应用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用户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运行状况统计、网络安全建立、网络信息通信 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多任务多用户(windows NT,windows 2000 sever,Linux,Uinx,Netware,Windows Sever 2003)

2018年上半年网络工程师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018年上半年网络工程师上午试卷 (考试时间9 : 00~11 : 30 共150 分钟) 1. 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正确写入你的和准考证号,并用正规2B 铅笔在你写入的准考证号下填涂准考证号。 2. 本试卷的试题中共有75 个空格,需要全部解答,每个空格1 分,满分75 分。 3. 每个空格对应一个序号,有A、B、C、D 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作为解答,在答题卡相应序号下填涂该选项。 4. 解答前务必阅读例题和答题卡上的例题填涂样式及填涂注意事项。解答时用正规2B 铅笔正确填涂选项,如需修改,请用橡皮擦干净,否则会导致不能正确评分。 例题 ●2018 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是(88)月(89)日。 (88)A. 3 B. 4 C. 5 D. 6

(89)A. 20 B. 21 C. 22 D. 23 因为考试日期是“5 月20 日”,故(88)选C,(89)选A,应在答题卡序号88 下对C 填涂,在序号89 下对A 填涂(参看答题卡)。 ●浮点数的表示分为阶和尾数两部分。两个浮点数相加时,需要先对阶,即(1)(n为阶差的绝对值)。 (1)A.将大阶向小阶对齐,同时将尾数左移n位 B.将大阶向小阶对齐,同时将尾数右移n位 C.将小阶向大阶对齐,同时将尾数左移n位 D.将小阶向大阶对齐,同时将尾数右移n位 ●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要求CPU 暂时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转去为突发事件服务,服务完毕,再自动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这个过程称为(2),其处理过程中保存现场的目的是(3)。 (2)A.阻塞 B.中断 C.动态绑定 D.静态绑定(3)A.防止丢失数据 B.防止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C.返回去继续执行原程序 D.为中断处理程序提供数据 ●著作权中,(4)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4)A.发表权 B.发行权 C.著名权 D.展览权

网络工程师知识点

20XX年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1) 线路交换 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 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

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帧中继交换 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信元交换技术 1、ATM信元 ATM数据传送单位是一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它有一个信元头及一个信元信息域。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占5个字节,信息域占48个字节。 信元头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网络路由。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一、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例如: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等。(软件、硬件、数据、通信信道) 3、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 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因此,计算机网络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形式,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可以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透明的传输机构。 5、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通信距离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 输网络(例如电话)来实现。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传输率低,误码率高。 城域网(MAN)规模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其大小通常覆盖一个城市。传输介质主要是光纤。 对于局域网(LAN),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局部地区网络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如下定义:“局部地区网络通信一般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是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 所使用。局域网大多采用总线及环形拓扑结构。 ”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媒体其含义是中介、中间的意思。同时,媒体又是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载体。是一种工具,包括信息和信息载体两个基本要素。 ※两层含义:①传递信息的载体,称为媒介,也称为逻辑载体,如数字、 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编码等。②存储信息的实体, 称为媒质,如纸、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也称为物理媒体。 ※ITU技术角度定义媒介:感觉(语言音乐文字图形图像等),表示(编码),显示(输入输出设备),储存(光盘磁盘等),信息交换(电缆光纤),传输(储存和传输媒体或结合)。 ※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 ※数字媒体概念: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媒体,以网络 为主要传播载体,并具有多样性、互动性、集成性等特点,包括信息和媒介。 ※我国概念: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 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特性:数字化(数字形式储存处理与传播,可复制重复利用),交互性(以网络信息终端为介质),趣味性(数字娱乐),集成性(多种媒体结合,电脑技术 整合),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信息技术人文艺术)。 ※传播模式:大众传播模式;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数字媒体传输模式;超 媒体传播模式 ※产业价值链:内容创建,内容管理(存储管理,查询管理,目录、索引),内容发行,应用开发,运营接入,价值连接成,媒体应用 ※发展方向:①内容制作技术以及平台②音视频内容搜索技术③数字版权 保护技术④数字媒体人机交互与终端技术⑤数字媒体资源管理平台与服务⑥数 字媒体产品交易平台。

※为什么要数字化:通用的存储和传输格式,数字化后处理更方便;适用于光盘存储远距离传输;准确可靠,无累计失真,属于无损传输和存储。 ※过程:采样;量化;编码。 ※采样:对于连续的信号,在时间轴上每隔一定的时间,采集相应的数据的过程。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原始信号频率的2倍时,可恢复为原始信号。图像采样:用多少个像素点的"列数×行数"表示,是对图像空间进行离散化,称为图像的分辨率。采样频率是指一秒钟时间内采样的次数。 ※汉字编码:输入码,区位码,机内码,字形码。英文编码:ASCII码 ※图像分类:二值图像,灰度图像,真彩色图像,颜色索引图像。 ※音频特征:频率(音调)、振幅(响度)、波形(音色) ※音频编码方式:波形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差分编码调制(ADPCM));参数编码;混合编码 ※音频质量:采样频率,量化深度(量化分辨率),音频流码率。 ※音频编辑:声道,音轨,时序。 ※电视制式:PAL(中国西欧625,25帧50场)NTSC(美国日本525,29.97帧60场)SECAM(法国东欧同PAL) ※视频信号类型:复合视频信号,分量视频信号,S-Video信号。 ※QCIF(176*144)CIF(352*288)SD(720480,640480,704480,720576) ※属性:视频分辨率,图像深度,帧率,压缩质量 ※镜头:镜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时间一次拍摄下来,并经过不同处理的一段胶片,它是一部影片的最小单位。 ※镜头组接:即把一段片子的每一个镜头按一定的顺序和手法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整体。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总结全)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硬件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 (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 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 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分类,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7、数据的表示方法 原码和反码 [+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 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 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2、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3、特性:并行性、共享性 4、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5、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6、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7、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8、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 (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 (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 (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9、死锁的预防:1、预先静态分配法2、有序资源使用法3、银行家算法 10、虚拟存储器: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虚假的存储器。 页架:把主存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储块。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_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发展史略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的功能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有人将其称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电子计算机还在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 巨型化天文、军事、仿真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存储量,这就需要研制功能更强的巨型计算机。 微型化专用微型机已经大量应用于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通用微型机已经大量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但人们需要体积更小、更轻便、易于携带的微型机,以便出门在外或在旅途中均可使用计算机。应运而生的便携式微型机(笔记本型)和掌上型微型机正在不断涌现,迅速普及。 网络化将地理位置分散的计算机通过专用的电缆或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就组成了计算机网络。网络可以使分散的各种资源得到共享,使计算机的实际效用提高了很多。计算机联网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人们常说的因特网(INTERNET,也译为国际互联网)就是一个通过通信线路联接、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通过因特网,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获取大量的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亲友快捷通信,进行网上贸易等等。 智能化目前的计算机已能够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因此也常称为"电脑"。但是人们希望计算机具有更多的类似人的智能,比如:能听懂人类的语言,能识别图形,会自行学习等等,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二.计算机的应用 (1) 科学计算如:计算量大、数值变化范围大的天文学、量子化学、空气动力学、核物理学和天气预报等领域中的复杂运算。 (2) 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事务管理、情报检索等非数值计算的领域。

202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2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 点总结 1、删除第七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但大纲上明确表示有这一章,不敢保证不考,所以您应该有保留旧版本教材的必要); 2、拆分第五章因特网基础为第五章第六章; 3、原来第六章网络安全顺延到第七章,部分内容有更新; 4、改动第八章网络技术展望为网络应用技术(组播技术、 P2P网络、即时通信系统、IPTV、VoIP、网络搜索技术); 5、其他章节部分有改动,比例约为20%;不影响以前的知识点。 6、笔试教材习题改动较大(新版习题也将是09年3月考试的重要题目); 7、虽然新教材部分变动,如您能保证自02年笔试历年真题都会做且理解,保证您xx年9月及格,但更好成绩需要您努力。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 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 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 C、RIS C、VLIW(即EPIC)服务器;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的PC 工作站。

网络工程师考试知识培训资料

最新版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网络资源,作为网络专业人员对系统开发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网络管理员从事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工作。 2.考试要求: (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2)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3)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4)熟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5)熟悉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 (6)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 (7)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8)掌握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标准化知识; (9)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理解城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技术; (10)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 (11)掌握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技术; (12)理解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13)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熟悉网络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15)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6)理解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7)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18)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英文资料。 3.考试设置的科目 (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部件 ·指令系统 ·处理器的性能 1.1.2 存储器 ·存储介质 ·主存(类型、容量和性能) ·主存配置(交叉存取、多级主存) ·辅存(容量、性能) ·存储系统(虚拟存储器、高速缓存) 1.1.3 输入输出结构和设备 ·中断、DMA、通道、SCSI ·I/O接口 ·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和特征 1.2 操作系统知识 1.2.1 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分类 ·多道程序 ·内核和中断控制 ·进程和线程 1.2.2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 ·进程调度算法 ·死锁 ·存储管理方案 ·文件管理 ·作业调度算法 1.3 系统管理 1.3.1 系统配置技术 ·系统构架模式(2层、3层及多层C/S和B/S系统) ·高可用性配置方法 · RAID技术 1.3.2 系统性能 ·性能设计 ·性能指标、性能评估 1.3.3 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度量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评估,RAS 2.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 2.1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2.1.1 需求分析和设计 ·需求分析和管理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网络工程师教程最新版(第三版)知识要点

网络工程师教程(第三版)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是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接收机构成的集合体。组成元素可分为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接收机网络包括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2、常见的拓扑结构有全连接型(理想的)、树型、不规则型(广域网常见)、星型、环型、总线型(局域网常见)。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3、OSI/RM协议包括: (1)应用层:最高层,直接为端用户服务,提供分布式处理环境; (2)表示层:提供一个可供应用层选择的服务的集合,使得应用层可以根据这些服务功能解释数据的涵义; (3)会话层:支持两个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4)传输层:在低层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用的传输服务,以下功能层协议属于通信子网协议; (5)网络层:通过网络连接交换传输层实体发出的数据; (6)数据链路层: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这种数据链路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信道; (7)物理层:规定通信设备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间的连接。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1、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端叫做信源,接收信息的一端叫做信宿,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叫信道。 2、模拟通信:信源是模拟数据,并以模拟信道传输。 数字通信:信源是模拟数据,并以数字信道传输。 数据通信:信源是数字数据。 根据通信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3、信道带宽:W=f2-f1。 码元:一个数字脉冲; 码元速率B(波特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 尼奎斯特定理:B=2W,波特率是信道带宽的2倍。 数据速率R(比特率):R=Blog2N=2Wlog2N,W为信道带宽,N为码元种类。 香农定理(有噪声的传输信道极限数据速率):C=Wlog2(1+S/N)= Wlog2(1+10db/10),S/N称为信噪比。 4、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采用LD为光源,波长分为1310nm和1550nm,纤芯直径8.3纳米,适用于远程通信。 多模光纤采用LED为光源,波长分为850nm和1300nm,纤芯直径50纳米和62.5纳米,适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网络工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知识点 互联网概述 1.计算机网络定义:由自主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体。 硬件:计算机、通信设备、接口设备和传输介质。 2.计算机网络两大部分: 软件:通信协议和应用软件。 3.广域网拓扑结构通常有:网状拓扑结构和环形拓扑结构。 4.局域网拓扑结构通常有:星形、环形、总线形和树形四种。 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网络的层次和协议,目前主要有两大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理论模型和 TCP/IP应用模型。 6.OSI七层模型意义:1优化网络,将复杂的网络简单化。2定义良好的协议规范集,并有许多可选部 分完成类似的任务。3提供一种标准,更适合网络的扩展和发展。4本层的服务不涉及其它层,可以减少开销。 7.TCP/IP网络模型共分为四层:网络接口层(以太网/令牌网/X.25/ATM网/帧中继网)、网际层(核心 是IP)、传输层(TCP/UDP)和应用层(SMTP/TELNET/SNMP/HTTP/FTP)。 8.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包括: ●传输技术:包括有线(ADSL、E1、DDN、SDH)和无线(WLAN、蜂窝、微波、蓝牙、红外) 两大类。 ●承载技术:有针对局域网(以太网和WLAN)和广域网(HDLC、PPP等)两种主要技术。 ●路由技术:路由技术包括区域内部采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如RIP、OSPF、IS-IS、IGRP、EIGRP) 和外部网关协议EGP(BGP)两种。 9.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涉及: ●网络安全:主要技术有VPN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共网隔离开的技术。 ●VPN技术:VPN分为重叠模型的VPN(用户自己建立端节点之间的VPN链路)和对等 模型的VPN(网络运营商在主干网上建立VPN链路)。 ●网络管理和维护:有5大功能: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 10.防火墙网络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和基于RMON标准的网络管理。 11.网络可靠性主要包括路由器的HSRP(热备份路由协议)和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 12.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包括文件服务器、C/S模式、B/S模式和对等网模式。 传输技术 1.ADSL使用正交幅度调制(QAM)、无载波幅相调制(CAP)和李三多音频调制(DMT)三种技术。 2.ADSLModen分为两类:桥接式和路由式。 3.E1/T1数字中继主要使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E1的数据帧由32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传送8bit数 据,一帧共256bit,每秒传输8000帧,因此E1的数据传输率为256*8000=2.048Mbit/s。 4.E1的应用主要有传输语音(需要使用E1的成帧方式)和传输数据(使用部成帧的E1)两类。 5.DDN即数字数据网,基本单位为结点,结点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构成网状拓扑,用户的终端设备通

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要点概论

第一章 1.电话交换网进行数据通信有两个主要缺点: ●通信线路资源的利用率低。 ●电路交换的方式不够灵活。 2.分组交换网采用的是存储转发技术。 3.1974年,IBM公司提出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这个网络体系结构标准是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的。 4.为了使世界上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能够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提出了著名的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 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分布式处理 6. 公共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X.25分组交换网 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DDN) 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网 光以太网技术等 7.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

8.早期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第二章 1.数据通信的任务是传输二进制代码的比特序列,而不需要解释代码所表示的内容。 2.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比特编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 3.字符分为图形字符与控制字符两类。 4.与文本、图形信息传输相比较,语音、图像信息传输要求数据通信系统具有高速率与低延时的特性; 5.传输介质主要类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6.移动通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无线通信 微波通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