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电接收机设计

无线电接收机设计

无线电接收机设计
无线电接收机设计

1.设计方案确定

1.1工作原理与框图

1.1.1 工作原理

天线从空间接收个重点太发送的无线电波,并将他们转换成电信号送到输入调谐回路,输入调谐回路从中选出某一个电台节目信号再送到混频电路,与此同时本真电路会产生一个频率很高的本振信号也送到混频电路,在混频电路中,本振信号与电台信号进行差拍(相减),得到频率为465kHz的中频信号。频率为465kHz的中频信号经中频放大器放大后,由检波器解调出音频信号,经低放和功放,送给扬声器发出声音。

1.1.2 设计电路框图

调幅接收机的组成方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调幅接收机的组成方框图

2.各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

2.1变频电路

变频电路作用是把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变成频率固定的465KHZ的中频信号。V1、L4、L3、C2b组成本机振荡电路,产生一个比输入信号频率高465KHZ 的等幅振荡信号。V1、C5、T1组成混频振荡器,把输入信号和本振信号在V1中进行混频,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产生各种频率的电信号,在通过负载谐振电路,从众多频率的信号群中选出465KHZ的中频信号。如图2-1所示。

1

图2-1 变频电路

2.2中频放大器

V2、V3为中放管,T2、T3为中频变压器,因谐振频率为465KHZ,故简称“中周”。电路作用是放大465KHZ的中频信号,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如图

2-2所示。

图2-2 中频放大器

2.3检波器

V7为检波二极管。C16、C17、R10组成高频滤波电路。R P为检波负载。电路作用是利用V7的单向导电性,取出中频调幅信号中的音频信号,以便放大

和声音还原。如图2-3所示。

2

3

图2-3 检波器电路

2.4音频放大器

V4为前置放大管。V5、V6为推挽功放管。T4、T5为输入、输出变压器。电路作用是放大音频信号,输出足够的音频功率,推动扬声器Y 发声。如图2-4所示。

图2-4 音频放大器电路

2.5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R 6、C 8组成音频滤波电路,电路作用是利用R 6、C 8

电路输出的随

4 音频信号强弱变化的直流电压,控制放大管V2的静态工作电流,从而控制增益。保证中频信号不随电台信号强弱而变化,趋于稳定。如图2-5所示。

图2-5 AGC 电路

3.元件参数计算与选择

3.1 元件参数计算

由于调幅发射机实现调制简便,调制所占的频带窄,并且与之对应的调幅接收设备简单,所以调幅发射机广泛地应用于广播发射,调幅发射机的主要指标有:

1.工作频率范围

调幅一般适用于中波、短波广播通信,其工作频率范围为535kHz~1605kHz 。 2.发射功率PA V

发射功率一般指发射机输送到天线上的功率。由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可知,只有当天线的长度与发射电磁波的波长λ相比拟时,天线才能有效地将已调波发射出去。波长λ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f c /=λ

3.载波频率:f 0=10.7MHz

4.输出功率:P Omax ≥0.25W

5.检波效率:ηd >80%±5%

5

6.包络失真系数:γ≤1%

7.负载电阻:R L =8Ω

8.频率稳定度:

f f ?≤5×10—4

3.2 元件选择

所需原件如表3-1所列。

6

4. 接收机整机电路分析

4.1 整机电路原理图

接收机整机电路图如图4-1所示。

图4-1 接收机整机电路图

4.2 原理图分析

该调幅收音机由低频振荡、中频放大电路、检波电路、音频放大电路、自动增益电路组成。其中V1、L4、L3、C2b 组成本机振荡电路,产生一个比输入信号频率高的等幅振荡信号。V1、C5、T1组成混频器,把输入信号和本振信号在V1中进行混频。混频后信号进入由V2、V3、T2、T3组成的中频放大器。经过放大后的信号进入后面的检波电路,由检波器滤出音频信号。虑出的音频信号再进入音频放大器,经放大后的信号具有足够的音频功率后进入扬声器电路。

5. 调幅接收机的工作范围及相关的参数

5.1 工作范围

频率范围:接收机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或波段覆盖。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必须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相对应。如调幅接收机的频率范围为535~1605KHz ,是因为调幅接收机的工作范围也为535~

1605KHz。

5.2 相关工作参数

灵敏度: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称为灵敏度,通常用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接收的输入信号越小,灵敏度越高。调幅接收机的灵敏度一般为50uV。

输出功率:接收机的负载输出的最大不失真(或非线性失真系数为给定值时)功率称为输出功率。本设计要求功率为大于等于150Mw。

其他要求:电源3V。

6设计心得

紧张而又繁忙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已经完成了,通过这周的课程设计的实习中,使我受益匪浅。这次实训,使我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对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动手能力的欠缺。没有实践,再好的理论也没有用。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

设计电子线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认真;其次是要有耐心,勇于克服困难,不断解决问题,面对困难要永不退缩,迎难而上;再次是要有清晰的思维,能够理清各个器件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器件的功能;最后还要和同学多交流合作,多参考书籍。通过这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我了解并发现了很多设计电路的方法,而且懂得了如何处理错误的方法。拥有足够的耐力和信心,对课程设计每一步的顺利进行极其重要。

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设计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几天的日子里,可以说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这次任务。

虽然这次实训只有一周,但我却过得相当充实。通过实训,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这方面知识的缺乏,更加激起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去不断地了解去学习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知识。因为自己学的是通信专业,所以高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学好高频知识,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及生活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次的实训中,也不免遇到了一些搞不懂的地方,这样的事情同样锻炼了自己的耐心以及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能力。

感谢王老师为我们进行耐心的讲解,对我而言,在这次课程设计当中,我在知识上的收获很是重要,在实践能力上的收获也不少,学到了很多关于接技术电路板调试的技术知识。虽然在知识上收获了不少,但是在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的。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我想这次这次课程设计必将成为我人

7

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总之,这次的实训将为我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参考文献

[1] 胡宴如.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2] 于洪珍. 通信电子线路.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 高吉祥. 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年.

[4] 曾兴雯等主编.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5] 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 何书森何华斌.《实用电子线路设计速成[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7]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与测试》(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8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与“无线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播送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通过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波把声音和图象神奇地传诵到千家万户的,这个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让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电台(电视台)首先把需要向外发射声音和图象变为随声音和图象变化的电信号,然后用一中频率很高、功率很强的交流电做为“运载工具”,将这种电信号带到发射天线上去。再通过天线的辐射作用,把载有电信号的高频交流电转变为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或称电磁波),推向空间,并象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在大气中为每秒30 万公里。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只要我们将收音机、电视机打开,通过接收天线将这种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机大放大、解调等各种处理,把原来的电信号从“运载工具”中分离出来,逼真地还原成发射时的声音和图像,我们就能在远隔千里的地方收听(收看)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无线电测向也是利用类似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的,只是它所发射的仅仅是一组固定重复的莫尔斯电报信号。电台的发射功率小,信号能到达的距离也极为有限。一般在10公里以内。下面,我们紧密结合无线电测向,介绍一些有关的无线电波的基础知识。 1.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 无线电测向竞赛的距离通常都在10公里以内,所以,除用于远距离通信的天波外,其它传播方式都与测向有关,160米和80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地波;2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直射波和地面发射波。 2.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 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其传播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它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无线电测向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确定电台方位的。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图2-1所示的射线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机误指反射体,给接近电台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饶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工作于80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因此,测向点的选择就成为测向爱好者随时都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机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电台距离造成错觉。2米波段测向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另外,如图2-2所示,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反之,距电台愈近,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愈大。在距电台数十米以内,电场强度的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测向机耳机中的音量变化也格外明显。这一特点有助于测向运动员在接近电台后判断电台的距离及其位置。 3.天线的架设与电波传播形式的关系 当发射天线垂直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垂直于地面,我们称它“垂直极化波”;当天线平行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平行于地面,我们叫它“水平极化波”。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规定发射垂直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垂直架设;2米波段规定发射水平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水平架设。 二、无线电测向机的组成与特点 无线电测向机是测向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赖以测向隐蔽电台方位的工具,根据工作波段的不同,测向机的电路和外形结构也不尽相同。但一部测向机,无论是简是繁,是大是小,都是由测向天线、收信机和指示器三部分组成的。其方框图如图2-3所示。 1.测向天线 测向天线接收被测电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并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电波产生不同的感应电势。这是测向机不同于一般收音机的主要区别。目前测向运动中,160米波段测向机使用磁性天线以及与它相配合的直立天线;80米波段测向机多数也用磁性天线加直立天线(过去也有用环形天线加直立天线的,但因环形天线体积大,不易看准方向线,已很少使用);2米波段测向机使用八木天线。 2.收信机 收信机对测向天线送来的感应电势进行放大解调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把所需信号送入指示器。一般测向机的收信部分与普通收音机基本相似,但根据测向的特殊需要,它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浅谈无线电监测系统中接收机的选择

浅谈无线电监测系统中接收机的选择北京中星世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谭涛 现代无线电监测系统是由天线、接收机、测向机、记录设备及软件和控制系统等基本单元组成。其中接收机是监测系统的核心。系统的性能主要是由接收机决定。选择专业、高性能的接收机,能有效保证监测系统的各项指标,实现各种功能。因此,在建设一个无线电监测系统时,如何选择接收机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它们的用途不同,其设计中重点、生产要求也就不同。通信接收机、测量接收机和干扰测量接收机,虽然从结构上都是三级超外差式,但其指标却有很大差别,价格也相差几倍至几十倍。 ITU对用于无线电监测的接收机性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既有理论依据,也是对监测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我们在选择接收机时,应认真遵循这些要求。否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在90年代初,有厂家利用通信接收机(如R7000)设计生产监测测向系统。该系统在理想的标准场地进行测试时,都能达到指标要求。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遇到密集的无线寻呼信号时,就无法正常工作。问题就出在这种接收机的动态范围不能适应无线电监测实际工作的要求。 当前,有人看到某些实验室仪器的几个高性能指标(如高的频率稳定度和高的功率测量精度),想利用这些仪器代替接收机,组成无

线电监测系统,这是有很大风险的。的确,在早期无线电监测系统组成方案中,有过以接收机为核心和以频谱仪为核心的两种模式。但经过实践应用的验证,现在都选择以接收机为核心设备组建监测系统了。我们应全面遵循ITU的要求,而不是偏重某些指标而忽视了应用环境。应该看到,测量接收机和频谱仪虽然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但却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各自都为适应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克服各自遇到的难点,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攻关,都体现了各自领域的科技成果。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一种RF信号分析仪(NI PXI5660)和典型的监测接收机(RS EM050),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一、 根据应用定位,它们是用途不同、使用环境不同、设计理念不同及制造要求也不相同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它们在各自的应用领域具有各自的优势 1. EM050是德国R/S公司专门针对无线电监测业务需求设计、生产的,专业级的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该产品是根据国际电联(ITU)对监测接收机的基本要求,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设计、开发的专业级数字式接收机; (2)作为专业级接收机,在其设计理念上,充分考虑了复杂的电磁环境和要对大小悬殊(差别达100dB,即10万倍)的各类无线电信号进行搜索、测量和监听的实际应用要求,从整机总体设计上,兼顾了高灵敏度和高抗扰度特性,通过苛刻设计的频率合成器(频率转换时间1ms,10kHz处相位噪声≤120dBc/Hz等)实现快速搜索(扫

无线监测接收机

无线监测接收机 无线监测接收机是无线电频谱监测的重要工具,是无线电管理工程师的眼睛和耳朵。通过监测接收机可了解到空中无线电频谱信号的场强、频率、带宽、调制、频率占用度等重要信息,以供无线电管理工程师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进一步的决策。 由于肩负着从纷繁复杂的无线电波中抓取特定信号的重任,监测接收机的电子电路一般都做了相应的优化设计,配备了输入预选器等特殊单元,加强了信号解调、分析能力,并且在灵敏度、线性度、互调IP2/IP3相位噪声等重要指标上超出其他的通用无线接收设备。 无线接收设备包括测试接收机、频谱分析仪和监测接收机。无线接收设备是基于不同的理念,针对不同的任务来设计的,它们在功能上也各有特点。对于测试接收机和频谱分析仪而言,因为许多监测功能是不必要的,所以它们某些特性或者很弱或者干脆没有,如:FSCAN、MSCAN 、全景、静噪、驻留时间等特性。以下简单介绍监测接收机的性能。 1、监测接收机模块框图 监测接收机包括预选器、前端(信号部分)、合成器(第一本振、第二本振、第三振)、中频部分、内置测试设备、处理器和接口等主要模块(见EB200模块框图)。 这里着重提一提预选器。无线电监测接收机是专门为了监测天空中复杂拥挤的无线电波而设计的专业设备,其与频谱仪的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配有高性能的预选器,这个预选器提高了接收机在拥挤的频谱环境中选收无线电信号的能力。以R&S公司的EM550接收机为例,它的预选器由20-1500MHz的跟踪滤波器+1500-2300MH z带通滤波器+2300-3600MHz的带通滤波器组成。跟踪滤波器一般由YIG滤波器构成,其中心频率可在极宽的频带范围内滑动,滤波带宽一般为中心频率的10%。跟踪滤波器是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性能最好的选择滤波器,它也是代表了接收机设备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志。 预选器位于接收机的最前端,与天线输入口相连。预选器主要提供前置放大、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思考题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思考题 第1章 概述 1.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思想 答:A/D 、D/A 尽量靠近天线 a) 用软件来完成尽可能多的功能 2. 软件无线电与软件控制的数字无线电的区别 答:软件无线电摆脱了硬件的束缚,在结构通用和稳定的情况下具有多功能,便于改进升级、互联和兼容。而软件控制的数字无线电对硬件是一种依赖关系。 3.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结构 答:书上第5页 第2章 软件无线电理论基础 1. 采样频率(fs)、信号中心频率(fo)、处理带宽(B)及信号的最低频率(f L )、最高频率(f H )之间的关系,最 低采样频率满足的条件 答:带通采样解决信号为(f L ~f H )上带限信号时,当f H 远远大于信号带宽B 时,若按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其采样频率会很高,而采用带通信号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采样频率12n 4f 12n )f f (2f 0H L s +=++= ,n 取能满足2B f S ≥的最大正整数,B 2 12n f 0+=。 2. 频谱反折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盲采样频率的表达式 答:带通采样的结果是把位于(nB ,(n+1)B )不同频带上的信号都用位于(0,B )上相同的基带信号频谱来表示,在n 为奇数时,其频率对应关系是相对中心频率反折的,即奇数带上的高频分量对应基带上的低频分量,且低频高频对应高频分量。 盲区采样频率的表达式为: S Sm f 12n 22m f ++= m 取0,1,2,3……的盲区,当取n=m+1时,S Sm f )3 2m 11(f +-= 3. 画出抽取与内插的完整框图,所用滤波器带宽的选取,说明信号处理中为什么要采用抽取与内插, 抽取与内插有什么好处 答:抽取内插的框图见24页。其中抽取滤波器带宽D /π,内插滤波器带宽I /π。 图像

驾驶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

驾驶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 驾驶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船上工作经验,依据船舶规范和公约要求,对船舶驾驶台上无线电设备的日常检测进行了全面总结,正确的掌握这些方法对于提高船舶的安全营运水平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船舶无线电检测 1.驾驶台上无线电设备的外部检查1 . 1罗经甲板检查 ①检查天线的布置是否合理,天线外观状况是否良好。②罗经甲板上所有电缆应用金属扎带沿支架绑扎,电缆进入各设备入口应用填料密封。③检查VDR和EPIRB固定位置周围上方空间无遮挡物。④查看桅杆及其上附连设备的总体状况是否良好。⑤天线的检查:M/HF 天线由SSB无线电话收发天线和DSC无线电话数字选择呼叫天线组成。天线周围应有围栏防护并标识高压危险,发射天线馈线应绝缘。雷达天线安装位置必须考虑到工作距离和盲区的因素,工作盲区不得大于 50 米。如果船舶配置两台雷达,应尽可能将S 波段雷达装在上,而X 波段雷达装在下面。AIS天线由VHF天线和AIS-GPS天线组成,它的VHF天线其安装位置的水平面360度内应无障碍物,并应在水平方向距离导体结构2米以上。AIS的VHF天线应安全地远离雷达、发射机等类似的高功率源天线,AIS的VHF 天线与船舶VHF电话天线应在水平方向上间隔10米或在垂直方向上间隔2 米。GNSS天线:应在水平360度仰角5度至90度范围内无连续障碍物,桅、支架等障碍物不应在较大的水平角度范围内遮盖天线。天线应远离雷达、INMARSAT系统等高功率发射机发射波束3米。 1 . 2驾驶室外两侧的检查 ①核查左右舷灯状况,角度是否正确,背面无光黑漆是否有破坏。 ②室外两侧舵角指示器、螺旋桨转速指示器、喇叭、BNWAS复位按钮、电罗经复示器等是否正常。注意露天电气设备的应满足防水等级 IP44。 1 . 3无线电资料配备检查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VHF海事对讲机设计与实现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VHF海事对讲机设计与实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的更新换代变得越来越频繁,为 了加快通信系统的构建,同时减少硬件系统的更换,用软件控制实现 无线电传输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软件无线电利用开放性和模块化的思想实现通信平台的可重构,通过可编程的软件控制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加快通信系统的搭建与系统升级。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海上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非授权频谱感知与资源分配算法研究"(N0.61501078),课题中信号的捕获与发射平台即为软件无线电平台,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接收机和发射机的成功设计是信号捕获和资源分配算法研究的基础。本文对软件无线电平台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ZYNQ平台和AD9361射频平台搭建了软件无线电系统。并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实现了 VHF海事对讲机的设计。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工程实现两方面对VHF海事对讲机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基带处理模块和业务控制系统两部分。其中基带处理部分包括音频信号的采集和回放模块,基带信号的调制解调模块,立体声编解 码模块以及射频数据通道模块。业务控制部分则主要包括射频端驱动设计,用户API函数和用户界面的设计。本文最后在SoC平台上实现了整个工程的设计,首先对系统进行了合理的模块划分,然后在可编 程逻辑端用Vivado进行硬件功能设计,实现信号的采集与回放,编码与解码,调制与解调以及射频数据通道设计,并对每一部分进行仿真 与测试。在处理器端用SDK进行软件控制功能设计,实现了射频端的驱动设计。在PC端利用QT设计了用户控制界面,通过UART与PC端

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射频端参数的配置。最后通过在Zedboard开发板和AD-FMCOMMS2射频板下板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各省市无线电监测网建设所面临的异构系统难以整合、监测手段被动低效、业务决策缺乏依据、指挥调度流程不畅等难题依然存在。华日公司的智能监测网系统,通过整合各类已建的固定监测站(含小型站)、移动监测站及网格化监测系统资源,并增补适当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对现有监测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全时全域频谱监测能力,同时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大大提升了整个监测网的管理运行自动化水平,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监测网系统,可为智慧无线电管理提供诸多有力的支撑: ●监测网运行模式从临时被动任务执行转向长时主动数据收集; ●数据采集从手工碎片化转向自动连续化;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率; ●增强监测网管理能力,减轻运维人员工作压力; ●从单维监测数据分析转向多维频谱管理决策; ●干扰处置、考试保障、重大活动保障等的异常预警和全程支持; ●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软件动态改变系统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 系统能力 1)全域监测设施联合作业能力 智能监测网的核心运行基础是通过面向服务中间件和标准的接口规范实现对来自于不同厂商的监测系统的整合,并提供统一的设备控制、数据管理和分析界面,形成监测一体化平台,从而盘活全网资源,提升异构系统联合作业的能力。当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能力将大为突破现有监测系统在监测资源调度上的瓶颈。

2)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智能网络管理能力 伴随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大量新型监测设备接入系统,使监测网的规模和运维难度日益增大。华日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以网络拓扑和地理分布为视点,对站点环境、站点设备、网络流量、设备资源消耗等进行监控,能对在网站点进行统一的监测任务调度、遥控开关机、设备自检,并提供基于设备自检和网络检测的故障告警和基于7X24小时电磁环境数据采集分析的设备数据异常预警,从而系统运维带来极大便利。 3)监测网自动运行能力 除支持常规监测功能外,智能监测网全网均在系统后台服务器的调度下,根据频谱监测数据自动化分析的需要,7X24小时不间断执行各类电磁环境数据、信号特征数据、多模式组合定位数据等的采集任务,并将所获取的数据自动分类压缩汇入各类专题数据库中。移动监测站、可搬移设备、无人升空监测平台等设备的数据也可在线或离线汇入系统。这种“大小结合,移动补盲”的联合作业模式,在大幅降低监测站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监测设备的利用率,使无线电管理机构更实时严密地掌握所辖区域的完整电磁态势。 4)海量监测数据存储能力 随着监测站的增多与全时全域电磁环境数据采集模式的建立,全网积累的数据量将会有爆发式增长,对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式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华日智能监测网依托成熟、安全、可靠的云存储与云计算服务,采用虚拟化存储等技术,可适应海量电磁环境数据大规模存储的需求,减轻用户在数据存储设备运维方面的压力,并在对应用层屏蔽了数据物理存储位置信息的同时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形成无线电管理云数据库,使数据应用具有更好的弹性,能满

无线电测向长80米知识

3.5MHz无线电测向技术 一、测向机各旋钮的功能 1.频率旋钮:用来寻找电台的信号。寻找电台时旋钮应调至被收测信号的音调清晰、悦耳(如小鸟叫)、而其它电台信号尽可能小的位置。 2、音量旋钮:用来控制音量大小。此旋钮在快速接近电台的途中,随着信号强度的不断增加而需经常旋动,每次旋转时,应放置在音量适中并略微偏小的位置,以获得较好的方向性。 3、单向开关:用来判断电台的方位。当需要判断单向时,按下此开关,将拉杆天线接入电路,其输出电势与磁性天线所感应的电势复合,克服了磁性天线的双向性,从而判断出单一正确的方向。当松开此开关,便会自动切断直立天线电路。 4、远近程开关:用来调整音量。距电台远时,接收信号强度不大,此时用远程则所接受信号的音量将得到放大,方便判断电台方位;近处电台声音会很大,小音线容易变得不明显,此时改用近程则方便继续利用小音线确定电台方位。 二、正确的持机方法 右手持机,拇指靠近单向开关,其它四指握测向机,掌心一面为大音面(天线所在面),松肩、垂肘,将测向机举起至胸前约25厘米,尽量保持测向机与地面垂直。 三、熟悉测向机的性能 1、电台信号:每一部隐蔽电台(或称信号源)均有自己的编号和呼号,并且有连续自动发出电报的功能,其电码是: MO号台 -- --- 1号台 -- --- 。 2号台 -- --- 。。 3号台 -- --- 。。。 4号台 -- --- 。。。。 5号台 -- --- 。。。。。 判断电台编号时,只需注意分辨长音后的短音数目或长短音数目的不同比例即可。电台发信时,重复循环上述电码符号。在语言中,通常用“嗒”表示长音,用“嘀”表示短音。以1号台为例,信号为“嗒嗒,嗒嗒嗒,嘀”。 长距离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1、收听电台信号 将音量旋至最大,边转动测向机,边调整频率旋钮,听到信号后,首先辨认台号是不是你现在需要寻找的电台呼号,然后缓慢的左右细调,使声音最大,音调悦耳。最后,将音量旋钮旋至适当位置,进行下一步。 2、测出电台方向线的基本方法 双向_单向法:先不按单向开关,用磁性天线收到电台信号后,水平旋转测向机,找出哑点线(即不调节音量的情况下,某一方向所在直线上电台声音最弱),获得电台所在直线,然后按住单向开关(不要松手)并转动测向机90度,在此

ITU-RSM1837-1建议书-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三阶交调截取点IP3

ITU-R SM.1837-1 建议书 (08/2013)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三阶交调截取点(IP3)电平的测试程序 SM 系列 频谱管理

ii ITU-R SM.1837 建议书 前言 无线电通信部门的职责是确保卫星业务等所有无线电通信业务合理、平等、有效、经济地使用无线电频谱,不受频率范围限制地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议书。 无线电通信部门的规则和政策职能由世界或区域无线电通信大会以及无线电通信全会在研究组的支持下履行。 知识产权政策(IPR) ITU-R的IPR政策述于ITU-R第1号决议的附件1中所参引的《ITU-T/ITU-R/ISO/IEC的通用专利政策》。专利持有人用于提交专利声明和许可声明的表格可从http://www.itu.int/ITU-R/go/patents/en获得,在此处也可获取《ITU-T/ITU-R/ISO/IEC的通用专利政策实施指南》和ITU-R专利信息数据库。 ITU-R 系列建议书 (也可在线查询http://www.itu.int/publ/R-REC/en)) 系列标题 BO 卫星传送 BR 用于制作、存档和播出的录制;电视电影 BS 广播业务(声音) BT 广播业务(电视) F 固定业务 M 移动、无线电定位、业余和相关卫星业务 P 无线电波传播 RA 射电天文 RS 遥感系统 S 卫星固定业务 SA 空间应用和气象 SF 卫星固定业务和固定业务系统间的频率共用和协调 SM 频谱管理 SNG 卫星新闻采集 TF 时间信号和频率标准发射 V 词汇和相关问题 说明:该ITU-R建议书的英文版本根据ITU-R第1号决议详述的程序予以批准。 电子出版 2014年,日内瓦 ITU 2014 版权所有。未经国际电联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手段复制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

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的介绍

第十六章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介绍 一、前言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检测工作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研制、生产、进口、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维护正常的空中电波秩序,从源头上减少干扰源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在设台前对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检测以及日常的年检是监测工作及进行合理的台站面局的基础性工作。 对各类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工作频段、信号特征、杂散发射、占用带宽以及其它一些重要参数的充分掌握可以提高监测及查处干扰的效率和质量,是从事无线电管理的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近年来,无线通信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加上传统的各类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发射机的种类十分繁杂,相应的无线电管理文件、国际、国内的技术标准众多。本文力争从基本原理出发,对涉及到的一些共性的设备检测的方法做一说明,并尽量涵盖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所关心的检测项目。 二、技术各词解释 2.1频率容限 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参考频率的最大允许偏差。单位为相对值或绝对值。 2.2发射功率 发射功率依据其测试位置或发射途径不同分为: ——端口传导功率(匹配状态) ——辐射功率(包括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和有效辐射功率,前者比后者大2.15dB) 根据发射类别或信号特征发射功率亦可分为: ——峰包功率(调制包络最高峰一个射频周期内的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发射机在调制中以所遇到的最低频率周期相比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功率) ——载波功率(无调制时载波的平均功率) 2.3必要带宽 对于给定的发射类别,恰好确保进行规定条件下要求的质量和速率的信息传输所需的带宽。 2.4占用带宽 此带宽外的上、下限频带所对应的发射功率分别为一确定发射总功率的β/2。一般取β/2为0.5%。 2.5非意愿发射(unwanted emission) 杂散发射域:在必要带宽外但不包括杂散域对应的频率范围,这里带外发射通常占主导地位。 带外发射:由调制处理产生的恰好落在必要带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发射,但不包括杂散发射。通常其落在距中心频率±250%必要带宽以内。必要带宽 以外的非意愿发射看作为带外发射。但对于非常窄或宽的必要带宽, 带外发射域和杂散发射域边界的限定需参考Rec.ITU-R SM.329-8 Annex 8。杂散发射域可能存在带外发射,同样,带外发射域也有可能 存在杂散发射。 杂散发射:落在必要带宽之外,但减少其电平不会影响相应的信息传输的一个或 多个频率发射,它包括除了带外发射外的谐波发射、寄生发射、

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规定试行

精心整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 规定(试行)》的通知 工信部无〔2017〕2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各相关单位: 心(以下统称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使用的各类无线电监测设施在系统选型、建设验收、日常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内的测试验证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对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开展监督检查。 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负责制定本地区(单位)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方案,选择测试验证机构,指导并监督测试验证工作的具体实施,维护无线电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应对新建无线电监测设施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测试验证,对在用无线电监测设施进行定期测试验证,确保无线电监测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持续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第六条根据设备状况,对固定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及系统中的监测接收机每5~7年测试验证一次,对移动、可搬移和便携式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及系统中的监测接收机每3~5年测试验证一次。 超过10年的无线电监测设施,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测试验证周期。 第七条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应综合考虑本地区(单位)无线电监测设施 况。 第十条无线电监测设施的测试验证方法应按照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国际电信联盟建议书进行(部分标准名称见附件)。 对尚无相关标准作为测试依据的,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应会同相关技术部门和测试验证机构,参考相关标准,科学合理制定测试验证方法,经专家评审后实施。 第十一条在新购置无线电监测设施和对在用无线电监测设施进行一体化服务改造时,相关设备应满足《超短波监测管理服务接口规范》要求。鼓励相关单位在设备购置或系统改造升级时提出对《超短波监测管理服务接口规范》符合性的测评要求,并采用软件测试系统开展测试验证工作。

无线电测向机的制作

无线电测向机的制作 一、无线电原理 时间:9月3日上午9:00—11:30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是由交变的电场与磁场交替产生并以有限速度向空间传输的过程。无线电波是电磁波中波长最长,频率最小的,频率在103MHz—1013MHz之间,通常用于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无线电波的传输方式包括天波、地波、直接波、反射波和卫星传输。地波传输稳定,但可传输距离短,能量损耗大;天波可以传输超远距离,但不稳定。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直接波的传输方式。 天线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可以实现电能与电磁能的相互转换,并且具有可逆性,既可以做发射器,也可以做信号的接收器。天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直立天线接收垂直极化波,磁性天线接收水平极化波。磁性天线由磁体、线圈和引线组成,其中磁体是软磁铁氧体。 无线电测向机是具有强方向性的无线接收机,由天线系统、电路系统和终端指示器组成。天线系统包括直立天线和磁性天线,磁性天线用于确定磁场方向,再由直立天线确定电场方向,组合起来就可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天线系统的接收方式是超外差式,既通过接收到的输入信号减去本机振荡,得到所需要的信号。我们所要制作和使用的测向机是PJ-80型无线测向机,它具有工作稳定、调试方便、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等特点。 二、实验目的 本次电子实习的目的,是进行无线电测向机的制作、调试,用调

试好的测向机进行信号的搜寻以及对所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掌握测向机的基本制作和调试过程,并感受实地侧向的过程。 三、焊接过程 时间:9月3日下午2:00—3:45,9月4日上午9:00—10:00 在电路板的焊接之前,首先要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包括高频放大电路、差拍检波电路、可调差拍振荡电路、低频放大电路、功放芯片以及天线和耳机七部分组成。耳机作为终端指示器,振荡电路则是在做信号“减法”的时候十分关键的一步。电路中,三个三极管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是保证电路正常运行的关键。电路的核心是芯片LM386。 焊接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应该将烙铁先接触焊盘,然后放上焊锡,焊锡的用量不能太多,会造成焊锡的浪费,也不能太少,会造成虚焊,虚焊将对以后的调试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要先取下焊锡,再放开烙铁。标准的焊接形状应该是光亮的圆锥形。 正式开始焊接时,首先要对对应的电阻进行测量,确定阻值是否正确,再将其焊接在电路板的对应位置。刚开始焊接有一些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渐渐进入了状态。我们先将所有的电阻焊在了电路板上,之后又完成了部分电容的焊接。在焊二极管的时候要格外小心,黑色的部分对应二极管的负极,因为二极管是有方向性的,如果焊反,电路将无法导通。三个二极管外形极其相似,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搞错位置,这样电路也是无法工作的。然后,我们两个人配合,从之前已经焊接好的电路板上取下我们所需要的对应元件(电容),重新焊接在我们自己的电路板上。焊接的整个过程比较顺利,很快我们就将所

第七章 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化的无线电频谱管理是将行政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对无线电频率和空间卫星轨道资源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随着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使用频谱资源已成为人类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此,世界各国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对频谱资源进行计划、指配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既要保障通信业务的安全,不受干扰侵害,又要合理使用和开发频谱资源,提高频率的使用效率。 无线电管理是国家通过专门机构对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资源研究、开发、使用所实施的,以实现合理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的行为。 无线电管理的概念,实际上表达了四层含义: *无线电管理是一种国家行为。它是由国家所授权和特许的机关来实施的活动。 *无线电管理的对象是研究、开发、使用无线电波的各种活动。由于开发、使用、研究电磁波的活动是由具体的人使用设备达到的,所以无线电管理必然要涉及到人和设备。 *对开发、使用、研究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的活动所实施的这种管理,是通过计划、规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执行等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它贯穿于无线电管理的全部过程中。这是无线电管理的职能,也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台站的审批、频率指配、电波的监测、型号的核准、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检查以及对用户的教育和服务等等。 *无线电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无线电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频率的划分、分配和指配、无线电台站的布局规划和设台电磁兼容分析及审批。 *无线电台站发射信号实施监测,对台站进行监督管理。 *无线电干扰的协调和处理。 *无线电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 *对无线电设备的测试和研制、生产、销售、进口的管理。 *代表国家参加无线电管理方面的双边和多边国际活动。 无线电监测在频率的规划、指配、电磁环境的测试、无线电台站的设置规划、无线电台站

无线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无线调幅发射机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摘要 高频电子线路系统地介绍了通信系统,特别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最基本电路及他们的功能,给出了定性

及定量分析这些电路性能的方法。这些电路包括了发射机及接收机中的选频放大电路、混频电路、功放电路、振荡电路、调制及解调电路、锁相环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频率合成电路。 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晶体管工作于高频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微变等效电路,掌握高频单元电路的线路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技术要求及一些典型集成电路的实际应用,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足够的实践技能,以及使用先进仿真软件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掌握电子、通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应该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本课程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 1 .在分析问题的方法上,由常用基本电路入手,讲清基本原理,然后适当综合,再应用到实用电路的分析中去。 2 . 注意与实践课的配合,在理论课中讲清基本原理、典型电路和基本应用电路,在实践课中学习有关电路的测试、调整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器件的参数选择等。 3 .增加必要的例题和实用电路的分析。例题着重于问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方法的介绍,对电路实例的分析则力求由浅入深。 无限调幅发射机由电路原理仿真和主振荡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缓 冲放大电路的设计仿真,集电极调幅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目录 摘要 ......................................................................... 1 第一章 选题意义 .............................................................. 3 第二章 总体方案 .............................................................. 4 2.1 无线调幅发射机工作原理 ............................................... 4 2.2 无线调幅发射机方框图和系统仿真 ....................................... 4 第三章 各部分设计与原理分析 .................................................. 8 3.1 主振荡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 8 3.2 缓冲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 10 3.3 集电极调幅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 3 3.4 总电路图 ............................................................ 14 第四章 参数选择 .............................................................. 3 第五章 实验结果 .............................................................. 3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心得体会 ........................................ 第八章 参考资料 ........................................致谢 ................................................... 第一章 选题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关于一个无线电调幅发射机电路的设计,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以巩固已学的高频电子线路理论知识,建立无线电发射机的整机概念,了解发射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能够设计出符合设计目标的电路。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设计电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应用EDA 软件仿真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将激发自己学习通信的兴趣,将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无线电调幅发射机电路包括四个电路子模块:高频载波发生电路,音频信号放大电路,高频功率放大电路,集电极调幅电路。本课程设计的具体指标要求如下表1.1和表1.2所示: 表 1.1 高频载波发生电路设计指标 路的电源电压要求可由电源电路变换得到。第二章 总体方案 2.1 无线调幅发射机工作原理 该无线电调幅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音频信号(20Hz-20KHz)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13.6MHz)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 电磁波。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 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倍频器、中间放大、功放推动级与末级功放。主振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主振级可以 采用改进型的电容三端振荡器——克拉泼电路,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削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 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低频信号通过逐渐放大,

GRS210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

GRS210 VHF/UHF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 100kHz to 3GHz 1 系统简介 GRS210是一个基于多信道宽带射频前端、宽带数字中频处理单元及宽带阵列天线的高性能数字化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适应密集信号、捷变信号的快速捕获和实时接收分析,以满足现代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无线电测向定位要求。 GRS210适合于固定安装环境。 2 技术特点 ●频率范围为100kHz至3GHz ●全无源天线设计,大动态,高灵敏度接收 ●20MHz的瞬时信号分析带宽 ●3GHz/s多信道并行频谱扫描功能 ●5信道相关干涉仪的测向方法,窄带和宽带apFFT测向功能 ●最小信号持续时间<1ms ●能够实现同时监测和测向通道 ●ITU全参数测量模式 ●原始射频、中频和音频数据记录和重现 ●远程遥控 3 系统组成

4 技术参数 4.1 天线 (1)HF监测天线:100kHz to 30MHz,无源全向鞭天线

(2)VHF/UHF监测天线:20MHz to 3000MHz,无源全向盘锥天线(3)VHF/UHF测向天线,分为五层: A:20MHz to 200MHz 五单元垂直极化天线阵,孔径4m B:30MHz to 350MHz 五单元水平极化天线阵,孔径3m C:200MHz to 800MHz 五单元垂直极化天线阵,孔径1.4m D:350MHz to 1300MHz 五单元水平极化天线阵,孔径0.8m E:800MHz to 3000MHz 五单元垂直极化天线阵,孔径0.36m 4.2 射频前端 (1)VHF/UHF监测接收机 信道数目:5个 频率范围:20MHz to 3000MHz 频率分辨率:1Hz 频率稳定度:≤1×10-7 合成器建立时间:≤1ms 相位噪声:≤-100dBc/Hz@10kHz 输入二阶互调截点:≥45dBm 输入三阶互调截点:≥10dBm 中频频率:21.4MHz 中频带宽:20MHz/300kHz 镜像抑制:≥95dB 中频抑制:≥95dB 杂事抑制:≥110dBm(折合到输入端) 噪声系数:≤14dB (2)HF监测接收机 信道数目:1个 频率范围:0.1MHz to 30MHz 频率稳定度:≤1×10-7 相位噪声:≤-110dBc/Hz@10kHz

软件无线电发射机的FPGA实现

软件无线电发射机的FPGA实现 一、引言 软件无线电是近几年在无线通信领域提出的一种新的通信系统体系结构,其基本思想是以开发性、可扩展、结构最简的硬件为通用平台,把尽可能多的通信功能用可升级、可替换的软件来实现。这一新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世界无线电领域的广泛关注。由于它所具有的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不仅在军、民无线通信中获得了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到其它领域。 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类新型可编程器件。应用FPGA设计功能电路时,可以让人们的思路从传统的以单片机或DSP芯片为核心的系统集成型转向单一专用芯片型设计。FPGA技术的发展使单个芯片上集成的逻辑门数目越来越多,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人们通过硬件编程设计和研制ASIC,可以极大地提高芯片的研制效率,降低开发费用。 基于上述优点,用FPGA实现软件无线电发射机,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减小了设备体积,满足了系统的需要,而且比专用芯片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在资源允许下,还可以实现多路调制,并能对每一路发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细调,这也是实现3G智能波束跟踪算法的基础。 本文在设计上使用了基于多相滤波和单MAC的成形滤波器和高效CIC插值滤波器,充分考虑了性能和资源占用率的关系,并用MATLAB仿真出各模块最佳的输入输出位数,从而实现了资源占用最少而性能最佳的目的。整个设计利用安立公司的PHS专用测试仪MT8801C对其频谱、眼图、星座图和其它各项发射指标进行测试,均达到或超过专用TSP芯片AD6623的效果。

二、软件无线电发射机数学模型 软件无线电发射机是软件无线电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把需发射或传输的用户信息经基带处理上变频,调到规定的载频上,再通过功率放大后送至天线,把电信号转换为空间传播的无线电信号,发向空中或经传输介质送到接收方的接收端,由其进行接收解调。其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本设计要做是用FPGA实现其中的基带调制和上变频部分。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无线电信号可表示为 式中,a(t)、φ(t)分别表示该信号的幅度调制信息和相位调制信息,f0为信号载频。 对式(1)进行数字化,可得: 式中,Ts=1/fs为采样间隔。 式(2)通常简写为

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2002年第 4期 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 罗序梅信息产业部电子七所 1 前言 — 软件无线电是实现无线通信新体系结构的一种技术,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之后,其重要性和可 行性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重要价值体现在:硬件只是作为 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而许多的通信功能则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设备的 通信功能实现仅仅依赖于硬件的发展格局。所以有人称,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出现是通信领域继 固定到移动,模拟到数字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本文主要介绍全球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动态、对 实现软件无线电台至关重要的器件技术的发展以及软件无线电台商用前景。 2 全球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动态 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结构的开放性、软件的可编程性、硬件的可重构性以及功能和频段的… 多样性等特点,无论在军事还是在商用通信中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 优势,引发了全球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关注和研发热潮。除美国在 90年代初开始实施易通话计 划并成功地研制出多功能多频段电台外,欧洲、日本、中国等全球其它地区也纷纷开展了各自 的软件无线电技术项目。 欧洲委员会已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列为重要的研发项目,大量与软件无线电技术相关的研究项目正在其 ACTS计划中进行。受潜在的商业利益所驱动,其研究重点集中在第三代标准上, 这包括 FIRST(灵活的综合无线电系统和技术)、FRAMES(未来无线电宽频段多址系统)和 · SORT等项目。前两个项目利用软件无线电台样机研究开发下一代无线接口。其中

FIRST项目 主要是评估实现软件重构空中接口的问题。目前最公开的工作集中在 RF结构最佳划分方法及 数字处理的实现上。 SORT主要是开展有关第三代系统( UMTS)在地面和卫星接入方面的硬件 重构问题的研究,演示灵活而有效的软件可编程电台,实施该项目的目标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