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_经验与启示

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_经验与启示

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_经验与启示
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_经验与启示

理论参考

92008

一、多层次、网络状治理的区域协调体系

1、纵向上多层次的区域协调机构

在纵向上,欧盟形成了超国家、国家、地方等多个等级层次的区域协调体系,实现了各个层次的权利平衡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畅通。

就超国家层次来说,欧盟针对成员国之间日益严重的区域问题,在其最重要的三个机构即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中,为整个区域政策过程设置了专门的职能机构和顾问机构。

在欧盟区域政策制定及协调的过程中,成员国政府居于第二个层次,他们一般都拥有自身的一套区域政策,同时接受欧盟统一的区域政策的协调和整合。

2、横向网络上的区域协调组织

欧盟横向网络意义上的区域协调组织名目繁多,在整个区域协调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回馈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日益彰显出公共部门、私营机构与第

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

陈瑞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欧盟非常重视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形成了多层次、网络状的区域协调体系;二是构建了问题区域治理模式、创新区域模式、跨境合作模式和流域治理模式等多样化的区域协调模式;三是完善了法制、经济和行政等多管齐下的区域协调手段。研究和借鉴欧盟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环球视野61

理论参考92008三部门的“合力”作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欧洲区域一体化并不主要是一种政府间制定条约的事务,而是一种社会进程。在这些组织群体中,区域间组织、银行、利益团体、政策联盟、政党、公共舆论等形成几股重要的力量。

二、多样化的区域协调模式

传统上,欧洲共同体以资本、技术(研发)与贸易作为标准,把区域发展的模式划分为蓝色香蕉带、南部阳光地带、东西轴线带,也就是所谓的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边缘地区。然而,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技术进步、大规模创新能力、劳动力培训的进步和资本的更高流动性,这使得社会经济得以重塑,由此导致了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空间变化,其结果是一些区域得以复兴,一些区域衰败下去,新的城市与区域经济网络出现以及跨边境的区域经济联系的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区域分类标准和发展模式代替了传统的三分法模式。目前,欧盟国家的区域治理与区域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如首都与大都市经济圈的形成、老工业基地的衰退与振兴、新兴的中距离外围地区的崛起、远距离的边缘地区的发展等等。

三、多管齐下的区域协调手段

从本质上说,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借助政府干预的力量,逐步调控因市场失灵而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状态。但政府与市场的相互消长关系告诉我们,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干预方式和介入程度必须适度,过分干预和干预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欧盟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共同体和法治社会,因而较好地处理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关系问题,形成了法制、经济和行政多管齐下的区域协调手段。

1、完备的法制手段

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政策是有法可依的,它奠基于宪政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上。1958年签订的《欧共体共同条约》是欧洲一体化的基本法律基础之一。

2、精细的经济手段

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手段,集中体现在设计精细的多种扶持基金上面。这些扶持基金主要有结构基金、聚合基金、团结基金和预备接纳基金。

总体上看,欧盟借助于上述扶持基金的组合使用,落实了区域协调政策,使落后区域追赶发达区域,重构那些衰败的老工业区域,振兴萧条的农村区域,扶持城市或国家跨界地区的滞胀区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欧盟区域协调政策的目的在于加强整个欧盟经济、社会和区域方面的聚合,但其首要关心的问题是创造就业机会,并不是把经济增长当作区域扶持的第一目标。而且,受助区域的资格条件和扶持额度是全面把关的,涉及区域面积、人口规模、GDP和失业状况

62

理论参考

92008

等因素。

3、规范的行政手段

欧盟区域政策专家布鲁克认为,欧盟的区域差距调控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利用这笔钱去做什么的问题;区域政策的成功取决于项目及其有效执行。如何筹集区域发展基金,进行项目报批以及监控和评估项目的执行,这里涉及一整套工序流程。正是通过规范的行政调控手段,欧盟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才能最终付诸实施。还需一提的是,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政策和区域协调行为,严格遵照政府间关系的法理尺度,很少出现中央(联邦)政府或上级政府越权干预区域发展的现象,他们习惯采用自下而上的结构改革,而非自上而下的行政区划调整来协调区域经济活动。

四、启示与建议

1、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制基础

中国之所以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协调政策,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在区域协调问题上仍是“人治”色彩较浓而“法治”不足。由于缺乏像欧盟国家那样完备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基础,往往使区域政策出现变形和扭曲,导致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因此,必须首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制基础:(1)修改宪法,加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调控区域差距的条款;(2)制订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和财权关系划分,避免政府间关系紊乱和随意的权利侵蚀现象;(3)制定国家区域开发方面的法律,如西部开发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法等;(4)整合现有的相关区域发展机构,如“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和国务院部委机关中与地区开发有关的机构,设置专门的区域协调机构。建议在人大设立区域发展委员会(立法机构)、国务院设立国家地区开发署(行政执行机构)等区域发展的权威机构。同时,借鉴欧盟国家网络状治理结构的特点,中央的区域协调机构必须充分吸收地方代表,反映地方的利益诉求。

2、探索新的区域划分框架和多元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我国原来的“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划分方法,有点类似于欧盟传统意义上的蓝色香蕉带、南部阳光地带和东西轴线带的分类标准,直观上说有发达区域、次发达区域、边远落后区域的区分,但实际上这种区域划分框架太过粗糙,不具有真正实施区域政策的意义。我国“十一五”规划已对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进行了重新的分区,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种不同的区域。这种根据空间的主体功能进行的区域分类是一大进步,但比照欧盟的区域分类框架,还应由国家统一对四类功能区的二级乃至三级区域作

环球视野63

理论参考92008更精细的划分。同时,要针对不同功能区域的实际问题,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发展模式,如问题区域治理模式、“首都圈”经济带动模式、“创新都市”模式、“一国两制”下的跨境合作模式、行政区边境合作模式、区域集群模式,等等。特别重要的是,今后我国要把流域治理模式当作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建议学习和借鉴莱茵河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构建流域生态系统共建机制和补偿机制,平衡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权利,实现流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协调发展。

3、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区域协调手段

如上所述,欧盟的区域协调政策工具是强而有力的,它采用了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管齐下的区域协调手段。而我国除了缺乏完备的法制基础外,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经济和行政手段也是残缺不全,问题较多。就经济协调手段而言,我国没有欧盟那种结构基金、聚合基金、团结基金等设计精细的类似政策工具,有的只是一些扶贫资金、支农资金和西部开发转移资金等。但由于政策瞄准对象有时不到位、不具体,即使投入了大笔资金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为主要的是,由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行政手段尚不规范,如区域发展基金的筹集缺乏制度保障、区域援助的通用规则不健全、没有严格的项目报批流程和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特别是项目报批流程尚不透明,导致有时出现区域发展项目的随意审批、扶持资金的寻租分割等现象。因此,借鉴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行政协调手段。

4、慎重处理好行政区划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毫无疑问,我国的行政区划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必要时可以作些改革。但是,行政区划改革如果没有进行广泛的科学论证,缺乏成本效益的权衡分析,特别是在没有充分尊重民意和下级政府的利益诉求的情况下,就简单凭借政治动员和行政机制力量,轻率甚至盲目地进行改革,其结果必然导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和劳民伤财的循环。笔者认为,欧盟的跨境合作发展模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像丹麦、瑞典交界的奥胡斯区域,德国柏林——

—勃兰登堡首都区域,都是既维持了行政区划现状,又取得了平等双赢的合作绩效的成功范例。港、澳回归以来,我国粤、港、澳结成的“大珠三角”区域的跨境区域合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说明横向的区域联合而非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也是可以解决行政区经济的内耗问题的。因此,建议我国政府在处理和调适区域经济发展和行政区划关系时,树立区域公共管理的新思维,尊重政府间权利平等的观念,改变过去那种把行政区划改革当作是解决矛盾的关键的做法。要认识到,除非行政区划改革是“零成本”的或低成本并顺乎民意的,否则这种改革就是下策。

(摘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

64

抓住机遇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建议

抓住机遇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建议 张熙奀 为更好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快沿边开放步伐”的发展战略和州委全委会提出要“着力深化开发开放”的工作部署,我州应把握好新一轮扩大沿边开放历史性机遇,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构建我州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对俄罗斯经贸发展出现新契机俄罗斯提速开发远东。2009年9月,中俄双方正式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13 年出台的《俄罗斯远东后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其目标就是要投资10 万亿卢布(3333 亿美元)使远东成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中心。俄提出借助亚太国家力量拉动远东经济增长,并明确了远东发展部为远东开发牵头协调部门。远东发展部已提出了对远东地区企业发展的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远东进一步开发为我州开展与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对俄罗斯贸易投资快速发展。2013 年1—9 月俄中贸易额达到661.1 亿美元,同比下降0.1%,而珲春市进出口贸易19 亿美元,同比增长43.5%,我州对俄贸易日益活跃。今年一季度,我州俄罗斯旅客进出境4.5万人次,同比增长18%,对俄罗斯旅游购物商品总量为2156 吨,同比增长396%,对俄旅游业发展迅速。截止2013 年5 月末,延边州实际对俄投资额为1.32 亿美元,占我州对外投资的九成。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平均关税由10%降至7.8%,农产品关税降至10.8% ,机电产品下降至6.2% ,关税的降低有利于对俄经贸的快速发展。

对俄结算渠道日益完善。延边州在吉林省率先实现了卢布现钞兑换。延边农村商业银行在珲春设置了全国首台卢布现钞兑换机,截止2013 年5 月末,累计交易笔数达到5879 笔,金额为1909 万卢布。农业银行珲春支行开通了中俄间本币汇款业务,有利于促进中俄旅游业和贸易的便利化。 二、抓住机遇,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建议 1、增强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2012 年珲春、满洲里、绥芬河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11.6 亿美元、21.3 亿美元、85.2 亿美元。横向比的反差,充分说明珲春在对外经贸合作中的发展差距。这种发展差距告诉我们,进军竞争激烈的俄罗斯市场,发展慢了也是倒退,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同时俄罗斯从1999 年至2006 年经济年均增长约6% ,经济总量增加了7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2、搭建三个平台一个系统,为企业提供进军俄罗斯市场的便捷通道 一是搭建中俄双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寻找中俄贸易合作新亮点。建议政府积极推动和协调商务部,共同搭建成本低廉、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对俄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搭建直通俄罗斯、辐射东北亚市场的桥梁,推进中俄双方企业在线订购、在线支付。以此弥补有形市场占有率低的差距,促进对俄贸易向纵深发展,向两国腹地挺进。 二是为企业搭建国际经贸会展平台。包括搭建中俄旅游会展平台、企业投资合作平台、人才交流平台、口岸联检部门经验交流平台。在珲春创办中俄海产品交易会展平台,集聚海产品会展资源。培育会展市场主体和会展企业,推动企业化办展。 在珲春建立标准化的国际展览中心,定期召开各种综合、专业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 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 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 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 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 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 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 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 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 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 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 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 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 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 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

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 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 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 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 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 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时 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 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此时,新的 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 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而国王处处限制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权力集中。但国王忽视的一点是,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了,人们对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资产阶 级带给人们的利益远远胜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随后,爆发了资产 阶级革命,推翻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王权政治体制,建立起了 有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一、英国的崛起 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 (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 (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 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 (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 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 (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2021年合同法的“亚洲声音”

合同法的“亚洲声音” PACL是一个共同的且开放的合作平台,应当团结更多的亚洲的精英,群策群力,完成一部高品质的PACL,PACL已非空中楼阁,而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进展,与之相关的法规范的协调化(harmonization)或者统一化已是必然趋势。这种协调化既有全球层面的实践,也有区域层面的努力。在亚洲(尤其是东亚),以学者为主,目前也已开始了在合同法领域的协调化的努力,其目标便是一部《亚洲合同法原则》。本文以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看PACL,拟介绍提出PACL的动因及经过(第二部分)、与PACL相关的几个问题(性质、目标定位、工作方法、有否亚洲特色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及结语(第四部分)。 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既要发展国内的市场,又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时至今日,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全球大市场中。中国作为引人注目的“世界工厂”,无论是原材料、能源还是制成品,对于国际大市场已有无法脱离的依赖性。从事国际贸易,自然需要相应的规则。走出guo门,到另外一个国家做投资或者做生意,投资者或者生意人就必须掌握 ___的法律规则,聘请专业律师,修改相应的合同;如果换一个国家,则又重新做类似的工作。法国人伏尔泰所说,在这个王国(大 ___前的法国)里,每当你

从一个驿站到另一个驿站就出现这种情况,在每次换乘马匹的时候,(适用的)法律也就变了。对于在亚洲从事国际贸易者而言,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如此。因此,对于国际贸易而言,超越国家的规则更有效率,也更易于被当事人所接纳。 超越国家的规则当然可以国际条约,比如 ___《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如今,东亚地区的中国、韩国和 ___都先后加入了该公约,成为其成员国。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PACL仍然是有必要的,其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仅仅是针对国际货物买卖,并不当然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合同,对于其他类型的合同,仍然需要统一的规范。第二,即便是着眼于买卖合同,《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并没有规定合同效力、所有权转移等规则。第三,《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于1980年4月11日在维也纳通过,若自此时点起算,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里,这个世界已发生太大的变化,对于法律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的手段固然可有多种且可能并存,通过新起草模范法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案。第四,《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作为国际贸易的统一法,其成立可谓是以欧美专家学者为主导,所反映的主要是西方世界的生活经验;对于东亚而言,也需要有自己的专家学者发出东亚的声音。

俄罗斯远东大开发与辽宁振兴互动发展问题研究

俄罗斯远东大开发与辽宁振兴互动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中俄相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远东振兴规划,中俄合作交流出现了新趋向。目前,两国领导人已达成共识,将共同推动我国东北和俄东部地区的振兴。在此背景下,辽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强省,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的互动发展是一项迫切的课题。加强同俄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对于提升辽宁对外开发水平,加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大开发;辽宁振兴;互动发展 一、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战略的由来及主要内容 俄罗斯远东大开发的战略思想从叶利钦时期就已经提出,其重要标志是1996年4月制定的、由叶利钦总统亲自签署的《1996—2005年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2001年下半年,普京总统授权远东地区各界代表对该纲要进行重大修改和补充。2002年3月19日,俄联邦政府颁布第169号决议,批准实施该纲要。2007年1-2月,俄联邦政府成立“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问题委员会”,统筹俄罗斯远东大开发进程。在该委员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了比较全面的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构想。2007年8月,俄联邦政府批准了《2013年前远东与外贝加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 以《专项纲要》为代表的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国家总体战略的实施政策内容包括:(1)增加对俄东部地区开发的财政支持力度,计划在2020年前投入9万亿卢布用于俄东部地区开发事业。(2)力图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俄东部地区的开发进程,确认燃料动力综合体、渔业综合体、森林工业综合体、国际能源合作等领域为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点优先产业领域,并确认了这些国际合作优先领域对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3)加强重点经济地理区域的开发建设,主要是在重点区域兴建自由经济区,通过在东部地区建设经济自由区的方式,提高东部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动力,这是俄东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4)在重视各种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重视各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特别重视国际铁路设施建设和相关的铁路运输网络体系建设。(5)计划规范和放宽移民限制,吸引独联体国家的合格劳动力成为俄东部地区的新移民群体。 二、俄罗斯远东大开发与中国东北振兴战略的互动对接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鲁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世界上各个大国的起起伏伏不断交织,不断创造着每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在这些历史中,不仅折射着人类的智慧,更是为后来者提供着真实的实例。通过分析大国崛起衰落的原因,剖析其中的必然因素,又助于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变革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因素 1500 年以后问世的帆动力远洋炮舰和大西洋贸易的繁荣,就使欧洲各国受益不同,从而使得一些国家的发展速度比另一些国家快得多。同样,后来开发的蒸汽动力及其依赖的煤炭和金属资源,不仅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起的工业革命,而且催生了一批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格局。随后,19 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不仅确立了新的自然观、新的社会观,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 西欧自16 世纪以来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其中尤以英国最为明显。英国在17 世纪中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率先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制度上来。封建制度的推翻,加速了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英国产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英国建立世界工商业霸权和殖民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适应产业革命发展的国内政策,与放眼世界、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国外政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到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再到冶金、采煤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的。产业革命完全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使之空前繁荣起来。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和贸易方面处于垄断地位。1870 年,其采煤量占世界采煤量的5115 %,生铁产量占50 %,棉花消费量占491 2 %;英国不仅向全世界供应工业品,而且还输出机器设备,几乎包揽了全世界的机器、火车车辆和铁路设备的制造。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也居于绝对领先地位,1850 年英国贸易

欧盟环境政策的新发展及启示

欧盟环境政策的新发展及启示 x 邓 翔1 瞿小松2 路 征 3[内容摘要]近年来,欧盟环境政策的改革和发展备受关注,在第六个环境行动计划即 将结束之际,欧盟又提出了一系列环境行动指南和规划,包括生态创新行动计划、生 态管理和审核计划、环境合规性援助计划、资源效率路线图、海洋战略框架、绿色公 共采购等。本文对上述欧盟环境政策的最新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其整体政策效 果做出了评价,最后指出了欧盟环境政策对我国环境政策制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欧盟;环境政策;环境治理;经验启示 作者简介:邓 翔(1963)),男,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瞿小松(1989)),男,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研究方向:欧盟经济。路 征(1982)),男,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长期以来,欧盟委员会及其成员国都一直将环境政策作为其共同政策优先考虑的议题,并且,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欧盟也是建立全球气候变暖政策的最先的倡导者和发起者。欧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环境政策和行动计划,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环境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各项环境指标稳步提升。从1973年欧共体发表5第一个欧共体环境行动计划6以来,欧盟至今已完成了六个环境行动计划,最近一个环境行动计划)))/环境2010:我们的未来,我们的选择0 (规划期:2002年6月22日至2012年7月21日)也已到期(EC,2001)。[1]总的 来讲,欧盟环境行动计划从最初只涉及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然后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并注重环境法律的执行,最近则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重大环境问题的治理,这一演变过程表明欧盟在不断加强环境行动计划的应用性,也更加注重各成员国的具体实践。最近,欧盟提出了其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欧洲20200(EC,2010),[2]目标是将欧盟建设成为一个知识性、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经济体,从而帮助欧盟和各成员国促进就业、提升生产率和社会凝聚力。在此背景下,欧盟环境总局也相应提出了一系列环境行动指南和计划,其内容涵盖了生态创新、资源效 论文得到了四川大学/让1莫内最佳欧洲研究中心0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1173149)的资助。

电子商务中的合同法问题

一.国际组织及各国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活动 (一)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由于电子商务本身所具有的完全不同于传统贸易方式的特性以及其迅猛发展的势头,对电子商务进行立法规制理所当然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国际商会、国际海事组织)的立法工作的当务之急。在国际组织的立法活动的成果中,最为重要的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负责起草并于1996年通过的《电子商业示范法》(以下称“示范法”)。在这份极有借鉴价值的文件中,电子商务的形式、法律承认、书面形式要求、签字、原件、数据电文的可接受性和证据力、数据电文的留存、电子合同的订立和有效性、当事人对数据电文的承认、数据电文的归属、确认收讫、发出与收到时间、当事人协议优先适用等最重要的问题均有明确规定。虽然该《示范法》在性质上既非国际公约,亦非各国公认的有拘束力的国际惯例——其目的只是供各国评价涉及使用计算机技术或其它现代通讯技术的商务关系中本国法律和惯例的某些方面并使之现代化时参照的范本,并可作为目前尚无法可依的制定有关法规的参照范本——因此,严格地说,它不能算是一个法律性文件;但是,《示范法》的颁布对各国的电子商务立法活动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各国在其电子商务法中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示范法》的内容。 (二)美国 在电子商务这场革命中,美国无疑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1998年,美国因特网上交易总额高达3000亿美元。目前,美国在全球电子商务中占有85%的份额。早在1991年9月1日,美国参议院即已通过了《高性能计算机法规网络案》,其宗旨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而这条“公路”为美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1997年7月,克林顿总统发表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表示要制定相关的电子商务法。克林顿称,联合国的《示范法》为国际间的电子商务活动树立了法则,美国支持这个法案。必须指出的是,在美国,通常情况下,商法的制定权属于各州。 但由于电子商务经常是跨州、甚至是跨国进行的,为了避免各州之间出现电子商务法的立法冲突,1999年7月,由300名法学教授、法官、律师等组成的“全美通用州立法委员会(NCCUSL)”草拟了“计算机及信息交易统一法(UCITA,Uniform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ransaction Act),推荐给各州进行表决以决定是否在本州适用。 (三)欧洲联盟 目前,欧洲电子商务发展仅次于美国;而从长远来看,欧洲将有可能超过美国。 欧盟已充分意识到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极大影响。为改善电子商务的环境,欧盟已于1999年12月7日通过统一法令,明确规定了在某一成员国签定的电子商务合同,其效力在其它任何一个成员国都应被承认等重要问题。此外,在2000年3月底于里斯本举行的欧盟首脑特别会议上,欧盟通过了2000年电子贸易的法律框架,并决定于本年度通过正在制定中的电子商务法。在欧盟诸国中,英国的因特网发展要快于其它大多数国家。据英国政府宣称:1999年英国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交易总额高达30亿英镑;而且,预计这个数字还将增长10倍,2002年将达到占其GDP4%的规模。1998年12月,英国政府提出了“到2002年在英国将形成世界上最适合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的目标;在2000年1月28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0年年会上,布莱尔再次重申了这一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英国政府积极着手草拟相关法案。1999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电子通信法案》的草案。该草案包括加密服务提供商、便利化的电子商务和数据存储、对被保护的电子数据的调查及附录等四章。该草案规定了自愿的许可登记制、电子签名的有效性、电子签名的证据力、取消其它法律中对以电子媒介替代纸张的限制等内容。 (四)新加坡 在亚太国家中,新加坡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1999年,该国电子商务的收入比1998年增长了34%.据称,新加坡95%的贸易已通过EDI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国际贸易中实现EDI全面管理的国家——废除了所有书面贸易文件。新加坡非常重视政府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并认为没有一套贸易规则,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是危险的。 早在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就着手制定一整套详细的法律和技术框架。在其指定的电子商务策略的六个指导原则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将通过实施法律来保证电子商务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98年,新加坡颁布了《1998电子交易法令》(以下称“交易法令”)。据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长说,新加坡是第一个搞电子商务立法的东南亚国家,电子交易法将有助于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可信的电子商务地区。 新加坡《交易法令》是一部内容比较全面和完善的专门立法。它采纳了绝大部分联合国贸法会《示范法》的绝大部分条文;但它远较《示范法》为复杂和完备,因为它还规定了许多后者并未涉及的内容。这部法律的有关内容我们在下文中还将提及。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中国新版GMP与欧盟、美国GMP比较概要

New Chinese, EU and US GMPs comparative overview 中国新版,欧盟和美国GMP 比较概要 Date: 24 – February – 2011 日期:2011年2月24日 Authors作者:: Víctor Samitier (TDV) / Octavi Colomina (TDV)

1.Quality Management 质量管理 SIMILARITIES 相似点: EU and new Chinese GMPs set forth the requirement of establish a quality system, with their own quality objectives, applying all of requirements on safety, efficacy and quality control related with drug registration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drug production. EU and new Chinese GMPs introduce the concepts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same way. US GMPs does not establish the requirement of having a quality system, but it can be understood with the whole reading of 21 CFR Parts 210 &211. 欧盟和新版中国GMP都建立了质量系统要求,包括了确立相应质量目标,应用从药品注册到整个药品生产工艺的安全,成效和质量控制。欧盟和新版中国GMP引入了相同的质量保证概念。美国GMP并没有建立质量系统的需求,但是通过对21CFR Parts 210和211的解读能够体现质量系统概念。 Again EU and new Chinese GMPs introduce clearly the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according to ICH Q9 concepts. Conversely, 21 CFR does not mention these concepts which are much newer than last revision of US GMPs. 欧盟和中国新版GMP又再次重申了了由ICH Q9引出的质量管理方法。相对陈旧的美国GMP 21CFR 没有涉及到这些最新概念。 DIFFERENCES 差异点: New Chinese GMPs identifi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op management personnel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objectives (ICH Q10 concept). 新版中国GMP确立了实施质量目标最高管理层人员的责任,这一点来源于ICH Q10概念。 https://www.doczj.com/doc/a08844723.html,anization and personnel 组织机构和人员 SIMILARITIES 相似点: People should be trained in their duties and in cGMPs, previously to perform their duties and continuously, by qualified personnel. A training programme should be in place to assure training is performed periodically, although US GMP does not specify it. 人员需要根据其GMP中的职责,上岗前进行培训,培训需要有连续性,并且由具有资质的人员实施。培训计划应到位以保证培训能够定期进行,但美国GMP没有涉及培训计划。 DIFFERENCES 差异点: Main responsibilities of Head of Production, Quality Unit and Qualified person are described in EU and new Chinese GMPs. Nevertheless, new Chinese GMPs also identify the minimum training of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production (degree in pharmacy), quality unit (degree in pharmacy or related), and qualified person (Bachelor degree in pharmacy or related). US GMP does not include any consideration about it. 在欧盟和中国新版GMP中明确了生产,质量主管和质量授权人的主要责任。然而,新版中国GMP 同时明确了人员的最低资质要求:生产负责人(药学或相关专业),质量单元(药学或相关专业)和质量授权人(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位)。美国GMP没有上述要求。 EU GMPs and new Chinese GMPs are much more specific with Personnel hygienic, requiring an specific training programme. They also request periodical medical check to employee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product (at least one per year in new Chinese GMPs) 欧盟GMPs和中国新版GMP都特别关注了人员卫生,需要特别的培训内容。都要求进行直接接触产品的员工进行周期性体检(在中国新版GMP中规定至少每年1次)

法国劳动合同法

法国劳动合同法 篇一:法国劳动法中解雇权的变迁及其启示 法国劳动法中解雇权的变迁及其启示 张平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20XX-2-1610:05:04来源:清华法学20XX年第2期 关键词:解雇权就业权劳动法劳动合同 内容提要:解雇权与就业权存在着冲突,是劳动法面对的难题之一。法国劳动法就解雇权的规制,经历了从私法思维到社会法思维的转变。私法思维把劳动合同视为一般合同,把解雇权视为形成权,因而解雇权不受合同法以外的法律之限制。但是,社会法思维把解雇权社会化了,解雇权不再单单是私权。国家开始介入解雇权的行使,要求解雇必须实体上具有“真实且严肃的理由”。雇主还必须遵守严格的解雇程序。任何实体上或者程序上的违法将导致雇主面临经济上甚至刑事上的惩罚。而且,法国劳动法还设置了独立的劳动司法机构,这是规制解雇权的司法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就业权与解雇权的冲突 法国劳动法的现代化,要追溯到阿拉德法令(decretd’allarde),又称“1791年3月2日和17日法”。该项法律的贡献就在于废除了行会对职业的垄断,确立了职业自由。因为,倘若没有职业自由,就没有自由的劳动市场。在行会时代,企业主、商人和工人等都必须遵守各个

行业行会的条件才能从事其职业。 [1]然而,该法律打破了行会制度,其第7条确立了“所有人都能自由地从事他所喜好的任何交易或者任何职业,不管是艺术还是工艺”这一原则。该原则后来被法国最高行政法院所确认为“公民可以自由地实施所有不被议会的法律所限制的职业活动”。[2]并且时至现代,职业自由权也被法国宪法委员会赋予了宪法性价值。[3] 解雇权(droitdelicencier)就是职业自由权的内容之一。解雇(licenciement)是雇主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且不以雇员的个人同意为前提。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第4条中规定了合同自由,这被宪法委员会解释为雇主经营自由权(liberted’entreprendre)的法律渊源,[4]即雇主有权选择自己的合作对象—雇员。 雇主此项权利—解雇权—的行使,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国家法律(尤其是社会法、公法)的规制,而非停留在合同自由、合同相对性理论的阶段。因为解雇不仅仅关涉劳动合同本身的拘束力,而且还涉及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就业权(droitzt1’emploi)。众所周知,就业权已经被国际公约、[5]国际劳工组织公约、 [6]欧盟法律[7]承认为基本权利之一。另外,在法国法中就业权也是一项宪法性权利,法国1946年宪法序言第5条中规定“任何人都有劳动的义务以及获得就业的权利”。 ()因此解雇就意味着对劳动者就业权的剥夺。解雇权和就业权存在着权利冲突。如何协调好这两种宪法性权利之间的关系,这是劳动法学的一个基本法律问题。我国劳动法也不例外,需要做到既保证雇主的

子规划六“远东和贝加尔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直接打印】

子规划六“远东和贝加尔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直 接打印】 子规六“规规和规加规地交通基规规施的规展”划区 规明 子规规行部规,俄规斯规邦规规规展部划 子规部规,规邦道路管理署、规邦航空署、规邦规路规署、规邦海划参与运运和河署、俄规斯规邦地规展部。运区 子规的划“规划-定向工具”,无 子规的目规,通规规展骨干交通规及其规接支规、提高居民点和自然规源规划网 区减区会交通便利水平~少基规规施规规规和规加规地社规规规展的阻制~规本地日常生活规造基本件。区条 子规的任规划: 1、根据俄规斯规邦家委规主席规国会2012年11月29日规成果~按照会 系列俄规邦规规令~采取特规措施~规展规规和规加规地骨干交通规的通区网行能力~ 2、建规规合投规规目的交通基规规施~ 3、改造地和地方航规的机规和起降道。区跑 子规指规和指,新建和改造骨干公路的规规度;千公里,~划数网规规施地区规展规合投规规目而修建的规路、公路及其大型基规规施规目量它数;,~改造完规投入使用的地和地方航规机规及个并区起降道跑数量;,。个子规规施规段和期限,子规规共规施一规段~期限规划划个2014-2025年。 子规规金安排,划

子规划2014年至2025年规规金需求规规规166879865.448万规布~其中,规邦 规政规款162008534.675万规布~规有规政规款5692758.55万规布~规充规款 156315776.125万规布~规邦主规政规款体2696463.848万规布~法人投规2174866.926万规布。 子规规施的规期规果,划 以规量衡量,提高完成规合投规规目的速度~提高居民生活规量。 以数量衡量,建规和改造骨干公路网1450公里~规规施地规展规合投规规区目而修建的规路、公路及其大型基规规施规目它48~改造完规投入个并 使用的地和地方航规机规及区起降道跑42。个 正文部分 1、子规规施规域特性、主要规规描述及规展规规划 规规和规加规地的社规规规展在大程度上取于规代化交通基规规施。交区会很决 通基规规施是本地规定规展的重要因素~客规上规地幅规规规、规规规规不区与区 平衡及人口定居的中心系有规。体 交通规不规使本地规规成规一整~使规地和其地密切相规~网区个体并区它区可以规~规是俄规斯规土完整和规规域一化规展的必要件。规地有区体条区着重要的规交通走廊~“规部欧即-西部”、规海1、规海号2、北部号海洋航道以及其本地及俄规斯主部分规太地其家相规它将区体与区它国 的交通。网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大国崛起》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再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今天,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等产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今天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叹服。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

欧盟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有什么不同

欧盟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有什么不同 FDA是美国的,CE是欧盟的,这个是两个不同的认证,都挺严格的,主要是看你出口到那个国家,这两个认证都是强制要做的。下面亿博检测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欧盟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有什么不同。 CE认证,即只限于产品不危及人类、动物和货品的安全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而不是一般质量要求,协调指令只规定主要要求,一般指令要求是标准的任务。因此准确的含义是:CE标志是安全合格标志而非质量合格标志。是构成欧洲指令核心的"主要要求"。 “CE”标志是一种安全认证标志,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CE代表欧洲统一(CONFORMITE EUROPEENNE)。在欧盟市场“CE”标志属强制性认证标志,不论是欧盟内部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是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要想在欧盟市场上自由流通,就必须加贴“CE”标志,以表明产品符合欧盟《技术协调与标准化新方法》指令的基本要求。这是欧盟法律对产品提出的一种强制

性要求。 二、FDA认证是什么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FDA 是美国政府在健康与人类服务部(DHHS) 和公共卫生部(PHS) 中设立的执行机构之一。作为一家科学管理机构,FDA 的职责是确保美国本国生产或进口的食品、化妆品、药物、生物制剂、医疗设备和放射产品的安全。它是最早以保护消费者为主要职能的联邦机构之一。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主管:食品、药品(包括兽药)、医疗器械、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动物食品及药品、酒精含量低于7%的葡萄酒饮料以及电子产品的监督检验;也包括化妆品、有辐射的产品、组合产品等与人身健康安全有关的电子产品和医疗产品。产品在使用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离子、非离子辐射影响人类健康和安全项目的测试、检验和出证。根据规定,上述产品必须经过FDA检验证明安全后,方可在市场上销售。FDA有权对生产厂家进行视察、有权对违法者提出起诉。 三、欧盟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有什么不同 1、CE认证是欧盟对产品的强制性认证是安全方面的认证;

【毕业论文选题】合同法毕业论文题目

合同法毕业论文题目 合同法律是关于市场交易规则的法律,不仅与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是“适用频率最高”的法律之一。在法律院校、系的教学计划中,基本没有不设合同法课程的。在非法律院校、系的教学计划中,也经常设置合同法课程。合同法律是民事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将其作为独立的课程来设置,说明了合同法律的重要性。以下是合同法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合同法毕业论文题目一: 1、加强政府合同管理严防合同法律风险 2、企业用工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分析 3、民法分则合同编立法研究 4、股权转让合同解除权的司法判断与法理研究 5、我国劳动关系解雇制度的自治与管制之辨 6、未约定经济补偿金条款对离职竞业限制协议生效的影响 7、论债权人的代位权--从合同法的角度 8、服务期违约金的适用范围和法律定性 9、以社会法价值理念指导劳动合同法修改 10、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11、认缴制下诚实信用原则在股东出资义务中的适用 12、经济补偿金制度修改的制度替代及方案设计 13、经济学范式视角下我国《劳动合同法》之争议研究 14、典型合同与合同法分则的完善 15、民法典之典型合同类型扩增的体系性思考 16、关于民法典合同法分则的立法建议 1

17、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效力--以法定代理为视角 18、涉犯罪合同效力问题研究 19、《合同法》对违约金的适用原则及制度完善 20、《合同法》中诚信原则问题研究 21、关于高校非在编用工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2、关于合同法中信赖利益保护的价值分析 23、签订和未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差异 24、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依据和法律定位 25、浅议小微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26、保险人合同解除权的特殊性探究 27、政府采购合同不是纯粹的民事合同 28、论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 29、中英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解析 30、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制度价值 31、我国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问题探析 32、试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经济补偿金问题 33、对修订《劳动合同法》的三点建议 合同法毕业论文题目二: 34、论网络购物合同的成立 35、论社交型C2C跨境代购的法律规制 36、债务不履行归责原则之对立与融合 37、基本原则及制度本质乃解释的基点 38、合同法与侵权法的内在关系 39、完善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