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论文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论文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论文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论文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摘要: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主要论述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和斑岩型矿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流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美国学者lindgren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概念,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人们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定义及分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是指金矿床在低温(300±)、低压(10~50mpa)条件下形成,具有很低的成矿流体盐度,大气降水是流体主要来源,在火山-次火山岩及斑岩系统浅部产生热液活动;火山活动促使金矿化作用,在火山活动晚期形成成矿作用,最后在

火山地热系统波及范围内定位。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产在古亚洲成矿域、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以及环太平洋成矿域三个巨型成矿域。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这类矿床,已经成为现阶段人们的关注热点。

二、矿床特征

有学者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分为低硫型和高硫型,并进一步将低硫型划分为岩浆弧型和裂谷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构造背景主要是板块俯冲带上盘、大陆边缘及岛弧的岩浆弧和弧后岩浆带,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主要介绍: 1,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2,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3,中国金矿床的分布 4,中国金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5,与金矿床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 中国金矿床类型的划分 1, 金矿床分类综述 侧重于岩浆成矿作用为基础,以温度深度为控制条件的分类---Emmons(1913),朱夏,刘祖一,谢家荣,博罗达耶夫斯卡亚(1974) 基于矿体形态、矿化类型——Launay(1913); 中国岩金矿床地质规范;斯米尔夫;西蒙斯;王友文。 以含金矿石建造为主体——谢尔巴科夫;斯米尔诺夫;Tatsch;库伦的舍夫。 以成矿物质来源为依据——郑明华;潘辉狄。 以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为依据——Bache 金矿床地球化学分类——栾世伟,陈尚迪,陈光远,王义文 以容矿围岩或含金建造为依据——Routhier;Boyle;加拿大地质调查所;涂光炽;罗镇宽;韦永福;陈纪明。 以成矿地质作用为依据——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贵金属专业组;陈毓川,毋瑞身进行了补充,同时对金矿的工业类型进行了厘定。 二、中国金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 1,环太平洋金成矿带, 环太平洋成矿带—由环绕太平洋中新生代褶皱系和地槽构成,其外围大陆的同心环为一构造岩浆活化和裂谷带。 大洋到大陆:大洋内部的面性喷发和火山岛链 洋缘安山岩线的新生代和现代火山链 东亚火山带的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山链——流纹岩线 陆内火山——深成作用带 著名的金矿(大于500吨)有:加拿大——Hemlo金矿;美国——Homestake金矿;巴布亚新几内亚——Lihir Isoland 金矿,Panguna金矿;澳大利亚——Olimpic Dam 金矿,Gold Mile 金矿;印尼——Grasberg金矿。 2,中国金矿床的分布规律 五大成矿域;12个成矿带;36个金矿集中区。 中国金矿床主要成矿区带及集中区 工.天山—兴安金构造成矿域(编号工) 工-1 吉黑兴安金成矿区(编号工—1) 工-1-1 额尔古纳砂金矿床集中区 工-1-2 呼玛一黑河金矿床集中区 工-1-3 嘉荫河一老爷岭(佳木斯)金矿床集中区 工-1-4 东宁一延吉金矿床集中区 工-2 北疆天山一阿尔泰金成矿带(编号工-2) 工-2-1 阿尔泰金矿床集中区 工-2—2 准噶尔金矿床集中区 工-2-3 西天山金矿床集中区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文章通过对赞比亚16151金矿床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已有资料对该矿床进行简单成矿分析。预测该矿床具有一定成矿潜力。 标签: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潜力 1 矿区地理位置 赞比亚16151矿床位于赞比亚中不卢萨卡省Kafue地区与南方省Mazabuka 地区,矿权区交通发达,西侧及南侧分别有赞比亚国家干线公路T1,T2相连,坦赞铁路贯穿矿区腹地,矿权区内各类可通汽车行驶道路纵横交错。距首都卢萨卡仅40公里。 2 工作区矿产地质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及特征描述如下:(1)砂岩。砂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北侧、西南侧、西侧及北侧,露头连续。主要分为粉红色及红褐色砂岩。风化面呈灰白色,褐色;新鲜面呈暗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2)砾岩。砾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南部。露头出露连续。风化面灰黑色,灰褐色,新鲜面杂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复杂,砾石的成分主要有石英、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花岗细晶岩、绿片岩、硅质岩及各种蚀变岩石。砾石大小从1-2cm到30cm不等,个别可达50cm。主要为硅质胶结,少量铁质胶结。(3)白云岩。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矿权区北侧向中部延伸,呈北西向、进南北向延展。露头不连续。一种沉积型碳酸盐岩,滴酸起泡。风化面呈灰褐色,有刀砍痕,新鲜面呈灰白色。细粒-中粒结构,块状-砾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及粘土矿。 2.1.2 区域构造 根据不同区域构造组合特征及相关资料分析,赞比亚全境大致可划分成三个断块区和五个断褶带,即班戈韦卢断块区、津巴布韦断块区、巴鲁特斯断块区和赞比西断褶带、伊鲁米德断褶带、克巴伦断褶带、卢班底安断褶带、卢弗里安断褶带。 上述断块区、断褶带相互嵌合,共同构成赞比亚现今的总体构造格局。从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构造组合以及不同时期岩浆岩的分布、岩性组合特征分析,大致可区分出赞比亚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三次规模较大构造岩浆活动,依次为基巴尔安、加丹加及之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运动。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综述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综述 摘要:新矿床的发现往往可以带出大批相似矿床,从而建立新的矿床模型,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指导。造山型金矿是变质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后生金矿床,增生造山作用会从时间与空间上对其产生影响。造山型金矿的概念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等金矿床,通常在地壳绿片岩相环境中比较多见。对造山型金矿床的矿床时间分布规律、矿床空间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规律和矿床共生规律的研究既是我们今后进行成矿分析的向导(基础),又是成矿分析的结晶,它对预测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矿床模型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指导作用 一、造山型金矿的定义与矿床地质特征 造山型金矿是各个时代的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后生金矿床,与增生造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床。金矿床一般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主要产于石英脉或者蚀变岩中,或作为交代体产于脉体与剪切带周围的蚀变岩中,或者作为两种类型的结合体。造山型金矿的概念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等金矿床,通常在地壳绿片岩相环境中比较多见。造山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表现如下:增生型造山作用会对成矿产生影响;通常重要超岩石圈构造附近比较多;造山作用在多个外来地体不断拼贴增生的造山带可持续较不时间,且成矿时间范围相对较大,不过与赋矿地体的峰期变质作用相比相对滞后或同步;在一些复杂的、大型地质构造单元中,矿床分布比较多;通常产于绿片岩相变质地体;受构造控制影响,矿床产于超岩石圈断裂带的二级或更次级的断层羽中,赋矿构造表现为高角度斜向走滑带、逆掩推覆带等;绿片岩相域的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石英、云母、绿泥石以及黄铁矿;成矿流体多为富碳水溶液,盐度较低;在韧-脆生剪切带内,流体压力逐渐由超静岩下降至低于静岩;尽管矿区范围内有成矿元素分带性,不过单个矿床或矿脉系统有较大的垂直延伸,且不存在垂向分带现象,有明显的侧向分带[1]。 二、典型矿床实例综合分析 以柴北缘一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为例。 造山型金矿都产于汇聚板片的边缘、靠近深断裂的部位,与晚加里东或晚华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1.流体包裹体的分类及区分 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明显的相边界的那一部分物质。 1.1流体包裹体的分类 流体包裹体成分复杂且成因多样,其分类研究多年来一直是随着测试手段的改进和研究内容的深化而变化。早期的分类研究主要是以定性描述为主,随着流体包裹体研究水平额度不断发展,出现了以成因、成分、相态和不同包裹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依据的各种分类。具有代表性的包括: (1)1953-1976年:最有代表性的是1969年Ermakov提出的分类方案,他根据包裹体的成分和成因,建立了21个类型,并且根据相的相对比例,建立了一种应用很广的分类。另外一些人也建立了不同的分类方案,例如,许多分类方案是根据仍宜选用的气液比而划分的,然而气液比由于其连续变化而不易精确测定,限定了其广泛应用。 (2)1985-2003年:最有代表的芮宗瑶的分类方案,他根据捕获时的流体特征将包裹 体分为由均一体系形成的和由非均一体系形成的。其中,均一体系形成的包裹体又分为原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和出溶包裹体;非均一体系形成的包裹体包括液相+固相、液体+气体或液体+蒸气、两种不混溶流体3类。 (3)2003年至今:有些学者在著作及文献中阐述了一些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划分方案,多以流体包裹体的物理状态、成因、形成期次等指标为划分依据。其中,卢焕章等根据包裹体相数的不同,将流体包裹体分为纯液体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含液体CO2包裹体、含有机质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等8类。 1.2流体包裹体的区分 在流体包裹体的诸多分类中,按捕获时间与主晶矿物形成时间的关系可分为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原生包裹体是矿物形成时包裹周围的流体而形成的,而次生包裹体的形成晚于主晶矿物,一般与后期主晶矿物的改造事件有关。二者由于形成时间和方式不同而携带了不同的信息。原生包裹体指示了主晶矿物形成时的流体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次生包裹体则指示了主晶矿物后期被改造事件中的流体环境、构造特征以及物化条件。 一般,原生和次生包裹体区分可应用以下两条准则:一是根据包裹体的形状和分布特征判别,即原生包裹体的形状往往是规则的,常呈孤立状或沿主晶矿物某一结晶方位或生长环带分布,次生包裹体的外形一般是不规则的,多沿愈合裂隙分布;二是同一成因的包裹体密度、均一温度、盐度和成分是近似的,可与已知包裹体类比归类。 2.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技术方法 2.1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 以显微热台、冷热台以及爆裂以为代表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现已达到成熟,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均一法和爆裂法相结合的方法。 (1)均一法是将流体包裹体放在冷热台上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液两相逐步复原为一个均一相,此时的温度为包裹体均一温度。这是包裹体测温的基本方法,其特点是可直接观察到包裹体相态随温度的变化,也能测得各相的体积,所测数据直观可信。具有针对性且便于区分原生和次生包裹体,因此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测温速度慢,且只适用于透明和半透明矿物。 (2)爆裂法是将流体包裹体加热,使得包裹体内压升高,当内压大于主矿物强度及外压时,流体包裹体就会爆破而发出响声,用仪器收集、放大、记录其爆裂声响,从而来测定爆裂温度。这种方法适用性广,适用于透明和不透明矿物,且测温速度快。缺点是肉眼无法观察到所研究对象的特征,测定结果受主矿物的物理性质与位置、流体成分、流体包裹体形态

低温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是指形成温度低于200℃的各种热液矿床,形成深度大多在2km至地表范围内。矿体主要受各种断裂系统、角砾岩筒、层间破碎带等构造控制。矿体形态复杂多样,由充填作用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各种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等。由交代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囊状、似层状和层状浸染体等。 围岩蚀变有高岭土化、明矾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石膏化等。 矿石常由一系列的低温矿物组成,金属矿物有辰砂、辉锑矿、雌黄,雄黄、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黝铜矿、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白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冰长石、萤石、重晶石、明矾石、高岭石、沸石以及碳酸盐类矿物等。 矿石结构一般具细粒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包括脉状、条带状、浸染状、角砾状、皮壳状、梳状、环状及晶洞构造等。 据研究,低温热液矿床的热液来源比较复杂,不完全是与岩浆活动有关。近年来对碳、氢、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携带成矿物质的热液主要来自循环的大气水热液。 低温热液矿床主要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以及似层状汞、锑矿床等四大类。 一、(一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epithermal deposits)最初由林格伦(1933)将其定义为形成深度小于1km 和温度低于200℃的一类矿床。但现在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主要特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度小于150℃,极少数情况下可达300℃,矿床的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到地下1km,个别情况下可达2km。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多数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一类金、银(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拉张构造动力学背景条件下,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形成的挤压背景条件存在显著区别。 该类矿床工业意义很大,包含许多世界级的超大型金银矿床,并伴生有较多的铜、铅、锌等金属。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分类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在找矿和矿床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一类矿床。对这类矿床的称谓较多,国内20世纪80年代的文献中称其为火山岩型或火山热液型金矿,但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后来国际上把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称为热泉型金矿,这种叫法一度很流行,目前虽然仍有人使用,但已经不很普遍。直到Heald等(1987)划分出了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两种类型,在国内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Hendenquist(1994)根据矿床特征和成矿流体的特点也将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分成两个亚类:一类是高硫化型(high sulphidation,简称HS),相当于 Heald等(1987)划分的明矾石-高岭石型,由酸性、氧化的热流体形成(高硫化作用);另一类为低硫化型(low sulphidation,简称LS),相当于上述的冰长石-绢云母型,由近中性、还原的热流体(低硫化作用)形成。虽然Heald等的分类曾在矿床学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际上已经更多是应用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这类术语。鉴于此,为便于国际对比,本教材采用Hendenquist的分类,其主要特征见表6-3。

浅谈某地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浅谈某地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某金矿床范围比较小,但是在成矿规律上对于当地来说却有着比较突出的意义。所以,我们对于该地的金矿床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目的有两个,①为了推进对于此地区地质的研究勘察工作,②为了在此地区中找到其它相同金矿床而不断研究开发线索思路。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标签:金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 1研究区地质背景 对于研究区的大地主要构造是有两个特点地形组成的,分别是隆起区和坳陷区。主要的构造位置位于凌云的隆起区西侧和右江再生地槽西林的北端。 从最早的泥盆纪开始,整个的广西桂林西部就相应的形成了两种不一样的地质沉积构造和沉积环境。对于研究地区中的隆起区地质主要是由碳酸盐岩沉积地层构成的,其中分别包括①泥盆系的地层,②石炭系的地层,③二叠系的地层。相较于隆起区,坳陷区的主要地质构造为硅质岩和碎屑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的沉积层构成的,这其中分别是二叠系地层和三叠系地层组成。对于隆起区和坳陷区的主要特点:隆起区的主要位置是呈现零星的孤岛状分布在大面积的坳陷区的内部或者边缘,隆起区的地区的特点主要是地形的这种比较宽相互之间变化不大呈箱子形状,因为受到受到隆起形态的影响导致背轴比较的短斜,有断裂处的地方大多是横着的,且比较的小。相较于隆起区坳陷区的位置和特点是:大多都是负理石的构造,柔性比较大,容易发生变形。 2研究区的地质特征 2.1研究区的地层特点 对于研究地区的主要地层特征分别为;在下二叠包括四大组,上二叠包括薅组,中三叠有百逢组,下三叠有石炮组。其中的上二叠中的薅组主要分布在利周的主轴的中心部和两端。是火山碎屑岩,其特点是呈现灰黑或青灰色,厚度在369m以上,下二叠的四部分主要分布在背轴的核心部位,是深灰色的块状的粉晶灰岩,还有夹角灰岩,厚度在310m以上。对于上二叠的岩石大都具有黄铁矿化,部分具有毒砂矿化和硅化,是比较主要的含矿岩层。还有下三叠和中三叠中的石炮组和百逢组分别位于背轴的两端,其主要的岩性为泥灰岩和碎屑岩。 2.2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研究区中主要的含金矿化带分布在围岩接触破碎带和辉绿岩以及周围的围岩断裂破碎带,受到断层控制围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蚀变辉绿岩和沉凝灰岩。区内金矿蚀变早期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成矿中期以毒砂矿化,硅化,碳酸盐化

山东玲珑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山东玲珑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王可勇1,张春燕2,樊岳铭2,张晓东 3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 2.山东招远玲珑金矿,山东招远 265400 3.辽宁五龙四道沟金矿,辽宁丹东 118000 摘要:玲珑金矿床第一成矿阶段与含金黄铁矿共生的石英中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气液两相,ò含CO 2三相,óCO 2,?单液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及测温结果显示:1?a 型包体,气液比10%~15%,均一温度为162.7~235.6e ,w (N aCl)(盐度)为4.65%~7.59%,气相平均摩尔分数为:H 2O 96.48%,CO 22.4%;o?b 型包体,气液比30%~45%,均一温度266.9~349.2e ,w (N aCl)为10.8%~13.4%,气相平均摩尔分数为H 2O 69.75%,CO 224.74%;?ò型含CO 2包体,CO 2相所占比例为20%~90%,其均一温度为193.5~321.6e ,w (N aCl)2.9%~5.3%,CO 2相中,H 2O 的摩尔分数为27.72%,CO 2为70.6%。包裹体成分分析及测温结果综合研究认为,玲珑金矿成矿过程中存在大气降水热液与地幔来源流体的混合作用,前者与从流体中分离出的富CO 2流体混合,以不同比例被捕获形成ò型包体;而与分异出CO 2后的CO 2不饱和地幔流体混合,被捕获形成?b 型包体。两种流体混合导致的含矿热液物化条件变化对金的沉淀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东玲珑金矿床;流体混合作用;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88(2008)02-0194-08 收稿日期:2007-06-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117);吉林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作者简介:王可勇(1965)),男,河北乐亭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矿床学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E -mail:w angky @jlu. https://www.doczj.com/doc/a08698301.html, 。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 -Forming Fluids of the Linglong Gold Deposit in Shandong Province WANG Ke -yong 1,ZH ANG Chun -y an 2,FAN Yue -m ing 2,ZH ANG Xiao -do ng 3 1.Colleg e of Earth S cie nces ,J ilin Univ er sity ,Ch angch un 130061,China 2.L ing long Gold M ine ,Zhaoyuan,S handong 265400,China 3.Sid aog ou Gold M ine ,Dandong ,L iaoning 118000,China Abstract:Four types of primary fluid inclusions dev elo ped in quartz that inter grow th with gold -bearing pyrite in the Ling long g old deposit,namely,?aqueo us tw o -phase;òcarbon diox ide -bearing three -phase;ócarbon diox ide and ?o nly liquid aqueous phase,respectively.The laser Rom an spec -tro scopic analy sis for com position and the microtherm ometric study o f fluid inclusio ns indicate that:1 ty pe ?a fluid inclusions,in w hich the vapor vo lum es occupy 10%-15%,their homo genization tem pe -rature is 162.7-235.6e ,salinity is 4.65%-7.59%NaCl,the average co mpo sition of vapor phase is 96.48m ol%H 2O and 2.4mo l%CO 2;oty pe ?b fluid inclusio ns,in w hich the v apor volumes occupy 30%-45%,their homog enization temperature is 266.9-349.2e ,salinity is 10.8%-13.4%NaCl,the av er ag e co mpo sition of vapor phase is 69.75m ol%H 2O and 24.74m ol%CO 2;?ty pe òfluid inclu -sions,w ith a w ide rang e o f 20%-90%for the carbo n dio xide vo lum es in fluid inclusio ns,their homo gen-i 第38卷 第2期 2008年3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Jour nal of Jilin U niver sity(Ea rth Science Editio n) Vo l.38 No.2 M ar.2008

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

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 芮宗瑶译;张洪涛校 (据Roedder,1976,1979b年的资料修订,不包括出溶包裹体) 一、原生成因判据 1.根据在显示或不显示生长方向或生长环带的某一单晶中的产状。 ①在另一无包裹体的单晶中单独产出(或一个小型三维组合,Roedder,1965b,图10;1972,图版6); ②相对围晶而言,其个体大。例如,其直径≧0.1围晶,特别是出现几个这样的包裹体时; ③远离其它包裹体孤立地产出,其距离约为该包裹体直径的5倍; ④呈遍布晶体的无规律的三维分布产出(Roedder和Coombs,1967,图版4,图A和B); ⑤包裹体周围较规则的位错发生扰动,特别是如果这些位错由包裹体向外呈放射状时(Roedder和Weiblen,1970,图9); ⑥如同主晶中产出的固体包裹体或产出同生相一样,产出的子晶(外来的固体包裹体)。 2.根据显示生长方向的子晶的产状。 ①产在远离(在生长方向上)干扰主晶生长的外来固相(同生相或其他相)处,有时直接产在这种外来固相的前方,而该处主晶尚未完全封闭(由于发育不完全,包裹体可能围着于固体上或离开一定距离,Roedder,1972,图版1); ②产于某早期生长阶段的愈合裂隙之外,原因是该处新晶体生长不完善(Roedder,1965b,图18和19;Roedder等,1966,图15); ③在某一复合晶体的近于平行的两个单元之间产出(Roedder,1972,卷首插图的右上角); ④在几个生长螺旋体的交切面上或在一个在外表面可见到生长螺旋体的中心部位产出; ⑤尤其呈相对较大的扁平状包裹体产出,它们平行于某一外部晶面,并靠近于其中心(也即由于在晶面中心晶体生长发育不良),例如许多“漏斗状盐晶”; ⑥在板状晶体的核心产出(例如绿柱石)。这可能只不过是上述条款的一个极端情况; ⑦尤其沿两晶面的交切边缘成排产出。 3.根据显示生长环带的单晶中的产状(如根据颜色、透明度、成分、X衍射的暗度、捕获的固体包裹体、浸蚀环带和出溶相等标志确定)。 ①产于不规则的三维空间,在临近带中具有不同的富集程度(由于突变的羽毛状的或树枝状的生长);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研究现状

第21卷第1期2007年2月 资源环境与工程 Res ources Envir on ment&Engineering Vol121,No.1 Feb.,2007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研究现状鄢云飞1,谭 俊1,李闫华1,阮诗昆2 (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上杭 364200)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环太平洋地区发现大批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以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已经成为当前金矿地质研究的热点,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代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的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及相邻岩石中。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可划分为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往往密切共生,它们可能是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理论上,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成矿条件比较优越,找矿前景广阔。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11(2007)01-0007-05 0 引言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金(银)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10个超大型金矿中,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就占一半,且在20世纪90年代仍不断有所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现超过20个储量>100t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最具价值的金矿床类型之一。近些年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国际矿床地质大会、国际矿床学会议等发表的论文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它亦成为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概念的沿革 “浅成低温热液”这一术语可追溯至1922年,美国学者W?L indgren在对热液矿床按其形成的温度和深度进行分类研究时首次提出“ep ither mal”一词,在其1933年给出的定义中用来规范流体的来源、成矿深度和成矿温度等。“ep ither mal”一词的原意即具有浅成热液和低温热液的双重涵义,即地壳深部热液上升到浅部(<1.5k m),在较低温度(5O℃~200℃)和压力条件下形成的矿床,矿床形成的温度与其形成深度一般为正消长关系。中国的一些地质学家曾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称之为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床等,强调的是火山—岩浆本身的热液系统,同时也注重成矿地质环境的低温、浅成等特点[1-6]。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许多热液矿床的形成温度并不总是与其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因而又有不少学者对L indgren的定义进行了修改。随着在陆相火山岩区一大批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的发现,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人们认识到形成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热液并不是只有单一的岩浆热液来源,还包括了火山岩地区的地热(热泉)系统以及大量的大气降水等的加入,成矿的温度上限也很快被提高到至少300℃左右[7-10]。目前来说,虽然有关“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定义缺少许多金属矿床分类中常见的特定性,但优点是这一术语精简地概括并确证了上世纪末发现的(主要是环太平洋地区)众多该型金矿的成矿环境(地壳浅部,低—中温条件)和成矿作用。因此,虽然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浅成低温热液”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L indgren提出的“ep ither mal”已经有较大不同,但人们仍然乐于接受和使用这一术语。 2 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分布及类型划分从世界范围以及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地域分布及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该型金矿主要集中产在3个巨型的成矿域,即:环太平洋成矿域;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古亚洲(中亚—蒙古)成矿域[11]。考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集中分布的这些成矿域,我们发现这些地区均处于火山—岛弧环境或古大陆边缘环境。通过对这些地区产出的金矿床(体)的分析,发现此类矿床(体)几乎毫无例外地受到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构造控制,尤其是受古火山口或破火山机构的控制,流体及古地热活动比较活跃,区域断裂在引导热 收稿日期:2006-09-13;改回日期:2006-11-08 作者简介:鄢云飞(197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E-mail:home.xf@https://www.doczj.com/doc/a08698301.html,

某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摘要]××金矿床是我省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多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综合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机理。 [关键词] ××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机理 1 区域地质背景 ××地区位于××褶皱系××优地槽褶皱带××复向斜西北仰起段。区内基底为早古生代长德变质岩系,呈零星残片状分布。盖层有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自晚侏罗世以来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使板块边缘接触带处于活化阶段,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构造和火山~岩浆作用,形成了以东西向断裂带为主体构造格架的中~新生代盖层构造体系,这个阶段的构造运动以差异性断块远动为主要特点。盖层褶皱发育微弱或局部在断裂中,尤其在燕山期火山~岩浆作用强烈,形成了大量的金.多金属矿产是该区主要成矿时期(图1)。 2 ××金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近矿围岩特征 2.1.1 成岩特征 ××矿区火山~次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矿物特征、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产生的陆源活动带,岩浆形成温度及深度分别为火山岩:1094~1230℃和94Km;次火山岩:1101~1223℃和85Km。根据锶同位素和岩浆形成深度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本区火山~次火山侵入杂岩的源岩区应为石榴二辉橄榄

岩或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即经过壳幔运动改造或地幔交代作用后的强大应力作用下,发生了沿壳断裂带的喷溢或浅成、超浅成相侵入活动。 2.1.2 成岩与成矿关系 成岩与成矿作用都是在地壳地幔运动控制下的漫长地质作用过程。全球性广泛发育的热液脉状金矿床都与一定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而且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幔源岩浆体系和穿透性深断裂有关。××金矿床研究表明,矿体产在次火山岩脉密布的破碎蚀变带中,矿石石英包体块中子活化K~Ar年龄为127.8±0.2Ma,次火山岩脉Rb~Sr 等时线年龄为130Ma,说明矿体与次火山岩脉具有极密切的时间、空间关系。××金矿床的岩石微量元素和同位素(Sr、S、Pb)组成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证实了其含矿热液与火山~次火山岩来源于地幔岩,同属地幔源。含矿热液是在幔岩部分熔融产生,初始玄武岩浆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地幔气~液流体和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由于[Si —O]体系和[H—O]体系分离而产生的气~液流体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成岩作用控制了矿液的形成和运移。矿液的沉淀和矿体定位主要和成岩后的断裂构造及一定物理化学条件制约的蚀变作用有关。 2.2 控矿构造特征 ××金矿床位于东西向××断裂带的中段南侧。受××北西向断裂与南北向的××断裂交汇控制。矿床控矿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按与成矿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成矿前断裂构造、成矿期断裂构造、成矿后断裂构造。 2.2.1 成矿前断裂构造

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水

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低硫化(LS)型金矿床大致可区分为受斑岩(体)侵位机制下热体系控制的低硫化型Au系统和弧后-裂谷环境产出,与斑岩体无直接关系的Au-Ag系统。不同类型的LS型Au系统在上升含矿流体与下降不同性质地下水之间的水-岩相互作用也存在差异。LS型矿床的水-岩作用受pH及温度变化影响,范围较广。从特有的明矾石矿物组合到近中性的绿泥石组合及碱性环境下的钙-硅酸盐矿物组合。该类金矿床沸腾现象常见,蚀变矿物在结构构造、组分组合上有标志的特征。 标签: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水-岩作用 0前言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矿床类型,由于其对大构造背景极强的专一性及同一构造环境大规模成群出现的特点,使得对它的研究更具有推广性和经济性。自上世纪末,对其广泛研究得到了许多突破,并在找矿勘查中更取得了显著成效。 LS型(低硫化型)金矿是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中最重要及最广泛的矿床类型,其成矿流体特征为还原、近中性的流体,即等同于Heald等(1987)依据矿物组成及蚀变特征划分出的冰长石—绢云母型。 1矿床地质背景 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主要产出于俯冲带上盘、岛弧区及活动大陆边缘,少数产于弧后伸展的裂谷环境,总体上为拉张应力场。在地球动力背景上,洋脊和海岭与洋岛弧、大陆岛弧相互作用(或者俯冲于岛弧区),这些构造扰动促进了平板俯冲及地壳增厚、隆起,同时诱发了埃达克质—类埃达克岩的岩浆作用,这为形成巨大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体系提供了能量及物质场(Cooke D R,et al.2006)。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矿化作用发生在火山活动的晚期,LS型金矿床最迟可以延续到容矿岩石形成后的1Ma内,一般比HS型(高硫化型)金矿床形成的要晚。由于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隆起带、埋深程度浅、易剥蚀风化并具有成矿专属性的特点,所以现在保存下来的LS型金矿床主要是集中在古生代之后的三个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如环太平洋成矿域; 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和古亚洲成矿域(陈根文等,2001)。特别是环太平洋地区,几乎集中了全球最著名的大型和超大型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2矿床地质特征 LS型金矿床形成于一系列的火山环境中,主要产出于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

简论×××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矿类型分析

简论×××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矿类型分析 金矿是重要的财富资源。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本文以广东×××金矿点为例谈对象,研究金矿点所处区域内对应的地质特点与找矿标志。希望以典型的案例为指引,深化对金矿点地质特征以及成矿类型的认知。 标签:金矿点地质特征成矿类型 1矿区基本情况概述 位于灯塔盆地的广东×××金矿点于1990年的综合矿产考察中发现,对控矿因素、矿化特征有基本掌握,圈定了矿化范围,具有深部矿化良好迹象。在09年,笔者所在单位普查了该矿区及其周围地带,取得较大地质成果。灯塔盆地周围地层为上三迭统、泥盆系、寒武系、下石炭统等地层,盆地以东则分布花岗岩。矿区东部、南部分布有高丘岩体、李田岩体、高坑岩体与新丰江岩体,辉绿岩、花岗闪长岩与闪长岩为岩性。矿区分为NE、NNE、NNW向的三组构造发育。 2金矿点地质特征 2.1地层 作为山间断坳盆地,灯塔盆地展布为NE向,南北、东西向长分别为45km、16km,约700km2面积,盖层与基层为盆地地层。 盆地基底:绢云母泥岩、粉砂岩、寒武系(∈)砂岩,砂岩、泥盆系(D)沙砾岩,石英砂岩、下奥套统(Q1)页岩,煤层、碳质泥岩等为背部基底地层;上三迭统(T3)、下侏罗统(J1)为西部基层。下侏罗统上层为粉砂岩、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炭质砂岩,下层为细砂岩、沙砾岩。 盆地盖层地层则分为K2a、K2b层。盆地边缘的K2a,范围不大,砂岩、沙砾岩、紫红色砾岩是主要岩性。约120m±厚,下部与断层相接,某部位角度错落。K2b的面积约是整个盆地的9/10,泥质砂岩、砂岩与粉砂岩为主要岩性,石英、长石为碎屑物,呈泥质胶结物,地层产状倾向差异明显,较平稳。 2.2构造 灯塔盆地内构造发育明显,比如张裂带、压扭性断裂带与压性,工作区东南分布压扭性断裂带,呈40°-65°走向,SE倾向,50°-70°倾角,有益成矿,明显的多起活动,规模大。 发现两组工作区构造发育,其一,处工作区以东,呈SN总走向,NNE向、近SN向、NNW向组成构造,总长13km,200-800m宽。有碎裂岩、硅化角砾岩、石英脉等填充物,矿化或金异常出现在各构造中。其二,工作面以西,NNE

江西省东乡县虎圩金矿成矿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

2019年第2期西部探矿丁程173 江西省东乡县虎坏金矿成矿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 王建文*,朱志成 *收稿日期:2018-08-07修回日期:2018-08-08 第一作者简介:工建文(1987-),男(汉族),江西安福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找矿方面的:T 作(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南昌330000) 摘 要:虎吁金矿作为江西省典型的与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多金属矿床,其地质特 征、成矿时代以及成因一直以来都是该学科矿床专家的研究热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虎坏金矿 地质特征、矿带的划分、矿物质组成、成矿年代和矿床的形成机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对于该矿区及其外围金矿的找矿方向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匚 关键词:虎吁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2-0173-04 1成矿地质背景虎坏金矿处扬子板块与华夏的碰撞带内(图1)。 燕山期强烈的构造一岩浆活动,使本区以断裂发育、火 山杂岩系广泛分布为特征,给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区域内地层出露主要为上侏罗统,次为上白垩统 及第四系。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早期受2个大地构造单元控 制,后期又受大陆与太平洋板块强烈左旋压扭影响,东 西向构造带、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对区域内 中生代火山喷发活动,均起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区 域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深大断裂、次级断裂纵横交错, 控岩控矿。区域内燕山早期岩浆活动除了形成多旋回的火山 喷发岩系外,也形成了多旋回的以中酸性次火山岩为 特征的侵入岩。岩体与围岩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 围岩热变质现象、相带不明显。 2矿区地质 2.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周家源组、白垩系 南雄组以及第四系。 侏罗系上统周家源组:属火山一沉积建造,该地层 围绕竹科山一赛阳关火山穹窿呈环状分布。分上下两 段:下段为紫红、浅灰、灰白色凝灰质粉砂质泥岩、凝灰 质粉砂岩;上段由似层状流纹质英安岩夹含集块熔岩 组成,与早期湖盆沉积呈过渡关系。 白垩系上统南雄群:为灰白色砾岩、紫红色泥质粉 砂岩、粉砂岩等,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第四系:为亚粘土、亚砂土、网纹红土及碎石等。 2.2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北东东一北东及北 西向2组,分别为控岩、控矿及赋矿构造。一般而言北 东东向断裂规模较大,明显地控制岩体分布和产出,构 成与其走向一致的构造一岩浆岩带;而北西向断裂,规 模相对较小,近平行展布.力学性质上表现为张一张扭 性,倾向上呈上宽下窄,走向上呈分支复合、追踪发育 或指状尖灭,为矿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2.3次火山岩矿区次火山岩为石英闪长盼岩,为矿区主要赋矿 围岩。矿区石英闪长坊岩体系虎坏岩体南西舌状突出 部分,在矿区呈北西向侵入周家源组地层中 。

图古日格金矿矿石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图古日格金矿矿石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图古日格金矿矿石属低品位石英脉型金矿石,矿石中Au品位多在1~9.95×10-6之间,平均5.09×10-6,高品位矿石品位可达到882×10-6。矿床中的金矿物多以自然金为主,形态多呈圆粒状、麦粒状、片状,少数呈不规则状、细丝状,树叉状及串珠状等。矿石构造以脉状、浸染状为主。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硫化物,大量为Sb、Cu的硫化物,含有少量的As化物。通过对其氧同位素、硫同位素测定,以及对矿床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图古日格金矿矿床中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岩浆,但其中也混入一定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金的形成主要与二叠纪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岩浆热液-构造充填型矿床。 标签:图古日格金矿;矿石特征;矿床成因 引言 图古日格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政府驻地海流图镇方位310°,距离103km,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苏木。1995年核工业二O八大队对本地区进行了找矿工作,发现了7号脉,为含金脉体。1996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十一支队在该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巴音杭盖金矿区普查报告》。1996年至2012年之间,图古日格金矿为进行矿山生产,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结合生产实际,对深部资源进行控制,并对其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期地槽褶皱带宝音图隆起北段,受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等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宝音图群(Pt1by),分布于图古日格金矿西矿区东南,面积约 1.2km2,岩性组合为浅灰色、灰白色石英岩、大理岩夹灰色石榴石蓝晶石二云片岩及云母石英片岩,岩石成层好,层理发育。岩浆岩广泛出露,主要有石炭纪蚀变闪长岩(C1δ)、石炭纪透闪石岩(CΣ)、石炭纪斜长花岗岩(C2γο)、二叠纪似斑状花岗岩(P2γ)。 矿区有石英脉69条,总体上呈南东撒开,右行侧列排列。平面上呈“Χ”型、“入”字型展布。含矿石英脉主要有7、2、2-1、2-2、2-3、33、18、125等脉体。单脉长600~1600m之间,宽0.8~2.0m之间。其中较大矿脉有7、2-1、2-3号脉。其中7号脉主要赋存在石炭纪蚀变闪长岩中,2-3号脉赋存在古元古界宝音图群上段灰白、浅灰、褐灰色石英岩、大理岩夹云母石英片岩中。其余矿体分布在二叠纪似斑状花岗岩中,似斑状花岗岩是矿体的直接围岩,矿体与围岩界线多呈渐变关系(见图1)。 2 矿石特征

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围岩主要是流纹英安岩、钙碱性安山岩、英安岩,偶见低硅流纹岩。在空间上与矿床共生的侵入岩是斑岩,这些斑岩、中酸性火山岩通常构成流纹-英安岩穹隆。金矿化与淋滤的残余多孔状硅核密切相关,矿体主要呈不规则体型,矿石主要呈浸染状构造为主、可见角砾状、脉状构造,少量网脉状。矿石矿物有黄铁矿、硫砷铜矿、黄铜矿、砷黝铜矿、铜蓝、自然金、碲化物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明矾石、重晶石、高岭石、叶蜡石等。成矿元素以Cu、Au、Ag、As 为主,Pb、Hg、Sb、Te、Sn、Mo、Bi 为辅。 围岩蚀变发育,是由酸性、氧化流体形成,核部为遭受强烈酸淋滤的残余多 孔状硅核,它是主要的赋金岩石,其外为高级泥化带(主要由明矾石和高岭石组成、还有迪开石、叶腊石等)、再向外为泥化带(伊利石化、蒙脱石,少量 绢云母化);最外带为青磐岩化。 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性质为氧化、酸性流体,pH 值小于2,盐度小于 5% wt%NaCl。 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时金、铜共生,且两者均可 形成大型矿床,这类矿床表现为上金下铜的分带特点。 存在大量世界级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如秘鲁的雅那考查(Yanacocha)Au 矿(1200tAu,10850tAg),阿根廷的费拉德洛(Veladero)金矿(400tAu,6700tAg)。另外典型此类矿床还包括西班牙的Rodalquilar 矿床、中国台湾金瓜石金铜矿床、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内蒙四五牧场金铜矿、吉林九三沟金矿等。 西班牙的Rodalquilar 矿床 Rodalquilar 高硫化型金矿床(10t Au)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地中海海岸,该

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禤国棉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引言 近年来,广西省不管是矿产资源冶炼加工企业的数量,还是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都已经相当可观了。仅以2003年为例,在有色金属行业,整个广西共134家冶炼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04.123亿元,增加值34.482亿元,销售额101.203亿元,利税总额13.782亿元,约占整个工业企业规模的8%。其中,金矿企业产值对整个有色金属行业仅贡献1.5%。由此可见,广西金矿产业在整个矿产行业的占有量还很低,相对于其他矿产来说,金矿对广西的经济增长贡献还很有限,而广西的金矿资源在其贵金属储量中的占比量是较大的。在此背景下,探讨整个广西的金矿探寻、开采前景很有必要。本文先对广西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省内找矿前景,得出了一些可靠结论,以期给金矿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 广西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探讨 传统观点认为金矿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20世纪80年代突破该观点后,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矿源层的成矿重要性,对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参考。下面分四个方面来探讨各类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 1.1 时空角度 广西的金矿成矿时期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元古代成矿期、加里东成矿期、海西成矿期、燕山成矿期、喜山成矿期。金矿的成矿发生在沉积层,一般需要经历初始聚集、富集成矿的漫长演变过程,因此该类矿床的时控表现较为复杂。不过广西区内所有金矿成矿都有一个相对重要的时期,以此为出发点,在漫长的成矿期中,可以抓住决定矿产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时控”,即决定矿产形成的主要时期。那么在我区金矿成矿过程中,桂西主要以海西成矿期为主,桂东南和桂东则以燕山成矿期和加里东成矿期为主。分期阐述如下:(1)元古代期。矿化现象较为常见,而有多处含金石英脉型矿点分布于桂北地区,初步分析为雪峰期的产物。(2)加里东期。是桂东地区成矿的重要时期,据不完全数据分析和地质依据,矿床类型主要是含金石英脉型,来自寒武系的岩浆热液。(3)海西期。属于桂西曼矿区重要的成矿时期。矿床类型有微细粒的侵染型和含金方解石脉型,微细粒的金浸染于粉砂岩和炭质白云质灰岩中,而含金方解石脉型金矿来自中石炭统黄龙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属于新类型,由地液溶滤成矿,不过地液主要是受古岩溶的控制。(4)燕山期。属于桂东地区重要的成矿期。由于受燕山期的断裂带影响,金矿主要为蚀变岩型,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的重熔花岗岩。另外,资料显示,燕山期是一个重要的内生金矿成矿期,也存在外生金矿的富集,此期生成了很多伴生金矿。(5)喜山期。在所有的成矿期中,喜山期是主要的外生金矿成矿期。 1.2 层控角度 根据已知金矿的资料,在全区已探明的矿床中,受地层的控制和约束,矿体的产出表现出显著的层控特性。其矿区分布也局限在特殊的地层中,受含金地层的控制。赋矿地层时代从寒武系到白垩系均有发现,如表1所示:在金矿成因中,区域质变、热液活动、地下水的溶滤都出现在特定的地层内,显示出金矿成矿物质的分布、成矿过程都具备显著的层控特性。现按主要的不同层控特性阐述如下:(1)寒武系。当前桂东地区的主要金矿层控层位。桂东地区的变质热液形成的含金石英脉型矿产都产于寒武系,且本区的产金丰度值高出其他金矿几十倍。另外,寒武系中还含有炭质,对于硫化物和金的沉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全区范围来讲,桂北、桂东的金矿均与寒武系有很大的成因关系。(2)泥盆系。是本区多数金、 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 禤国棉 (广西第四地质队,广西 南宁 530031) 摘 要:文章总体分析了广西的金矿行业发展现状,再从四个角度重点探讨了该区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桂东、桂东南、桂北、桂西北、桂中五个地区分析了各区的找矿前景,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以期给广西的金矿行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分区;找矿 中图分类号: TD16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4-0008-02 [作者简介] 禤国棉(1972- ),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金 矿的成矿理论研究。 – 8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