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摘要

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趋势,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阶段走向实施阶段,各类智慧化应用平台、数据处理分享平台、智慧运营管理中心等逐步投入建设。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本文聚焦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首先界定了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以及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的概念,简介了当前国内智慧城市集成服务行业的企业竞争状况。智慧城市集成服务涵盖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专项领域咨询方案、技术设计、技术集成服务、项目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涵盖社会生活、社会生产、产业发展等领域,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的高效性、完整性和灵活性。

基于企业竞争力理论,本文从能力、资源、知识、环境四个维度确定了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集合,综合运用专家调查法和信度与效度检验通过专家意见征询和调查问卷收集有效数据进筛选评价指标,建立了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从正熵和负熵两个角度进行区分,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正熵体系和负熵体系两部分组成。正熵评价体系主要由能力要素、资源要素构成,包括市场营销能力、咨询规划能力、技术集成能力、运营服务能力、人力资源,共 12 个二级指标。负熵体系主要指企业外部竞争环境

包括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共 9 个二级指标。

基于管理熵理论,本文建立了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易华录、神州数码、泰华智慧、银江股份四家企业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四家案例企业竞争力排序:易华录的企业竞争力最强,神州数码次之,泰华智慧的企业竞争力较弱,银江股份的最弱。根据管理耗散结构判断条件,本文判断四家案例企业均是非管理耗散结构。同时,根据各企业指标熵值结果,本文对每家企业进行了管理耗散结构分析。

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剖析了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企业管理、行业环境、政府支持的角度,为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提供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议,增强创新能力,集聚优质人力资本,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增强企业的开放性,强调企业内部的协同性和企业外部的适应性。

关键词: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企业竞争力;管理熵理论;管理耗散结构

ABSTRACT

Smart city is a product of the chan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It is a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city is the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 the world today,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science. In China and another country,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presents a boom in the ascendant. With the general awareness of smart city,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develops from concept into implementation, and various types of applications, integrated platform,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center and other projects are gradually launched which injects new vitality for the city.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 enterprises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and operational services for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promoter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Focused on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s and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 enterprise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of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Then, this study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s cover a smart city building life cycle, including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top-level design, special areas of consulting programs, technical desig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services, and project operations. The services can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integr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ystem, because social life and produc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fields are involv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defined from four dimensions: ability, resources,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 Expert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for collecting valid data through expert advices and questionnaires, and this is aimed at screening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In this thesis, positive entropy and negative entropy are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Thu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positive entropy system and the negative entropy system. The positive entropy evaluation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capacity and resource elements, including marketing ability, consulting planning ability,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bility, operation service ability and human resource, which is composed of 12 two level indexes. The negative entropy system mainly refers to the extern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ncluding

III

II

political environment,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ndustry environment and market environm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9 two level indexes.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entropy theor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Then, we rank the competitiveness of 4 enterprises by an empirical analysis:eHualu, Digital China, Tel China and EnJoyor.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management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is paper analyze that the 4 companies are not managerial dissipative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the entropy results for each index of each enterprise, we trie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dissipative structure.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ong and weak points of 4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 and suggest enterprises to emphasize the synergy between departments of an enterprise and suggest enterprises to emphasize the adaptability to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se suggestions may provide a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 enterprises.

Keywords: Smart city integrated services company;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Management entropy theory; Managerial dissipative structur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3)

1.4技术路线 (4)

1.5创新点 (5)

2理论基础 (7)

2.1管理熵理论概述 (7)

2.1.1管理熵概念 (7)

2.1.2管理熵理论 (7)

2.2企业竞争力理论 (9)

2.2.1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9)

2.2.2企业竞争力的评价 (12)

2.3管理熵理论应用在企业竞争力评价 (14)

2.4本章小结 (15)

3智慧城市建设与集成服务企业竞争 (16)

3.1智慧城市建设 (16)

3.1.1智慧城市的概念 (16)

3.1.2智慧城市的建设意义 (16)

3.1.3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 (17)

3.2智慧城市集成服务 (18)

3.2.1智慧城市集成服务的概念 (18)

3.2.2智慧城市集成服务的特征 (18)

3.3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 (20)

II

3.3.1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 (20)

3.3.2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 (21)

4基于管理熵理论的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设计 (23)

4.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23)

4.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4)

4.2.1评价指标的选择 (24)

4.2.2评价指标的筛选 (30)

4.2.3评价指标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32)

4.3评价方法的选择 (36)

4.4基于管理熵理论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38)

5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40)

5.1案例企业选择 (40)

5.2数据收集和处理 (42)

5.3管理熵值的计算 (43)

5.3.1管理正熵值计算 (43)

5.3.2管理负熵值计算 (45)

5.3.3管理总熵值计算 (48)

5.4案例企业竞争力的管理熵值分析 (48)

5.4.1管理总熵值的比较分析 (48)

5.4.2管理正熵值的比较分析 (49)

5.4.3管理负熵值的比较分析 (51)

5.5案例企业管理耗散结构判断及分析 (52)

5.5.1管理耗散结构判断 (52)

5.5.2企业管理耗散结构分析 (52)

6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55)

6.1加强企业组织的管理 (55)

6.1.1推动创新理念,增强创新能力 (55)

6.1.2集聚优质人力资本 (55)

6.1.3打造优秀服务品牌 (55)

6.1.4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 (56)

6.1.5增强企业开放性 (56)

6.2优化行业竞争环境 (56)

6.2.1完善市场竞争结构 (56)

6.2.2加强行业监管 (57)

6.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57)

6.3.1做好相关政策支持 (57)

6.3.2推动融资模式创新 (57)

6.3.3支持优质企业发展 (57)

7研究结论与展望 (58)

7.1研究主要结论 (58)

7.2未来研究展望 (58)

参考文献 (60)

附录 (63)

II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率由1983 年的21.41%快速增长到2016 年的56.1%。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在社会生态、资源、安全、文化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应对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既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新常态发展,协同推进“四化建设”的战略抉择。[1]据测算,在投入相同的条件下,建成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将会增加城市2.5-3 成的发展红利,这意味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会为城市的发

展比以往增加4 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实践。地方政府制定发布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解决政府自建自营模式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应用方案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成熟、维护运营难保障、研究经费浪费严重,摆脱单打独斗的粗放发展模式,提出政府发挥宏观指引的作用,市场和企业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参与者。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方兴未艾的热潮,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们定位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商,积极主动拓展智慧城市市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市场发展的趋向更加透明、市场竞争的机制和规则越发有序和公正、公平的态势下,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要想获得有利市场地位,就需要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积累和培育自身的竞争力。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随着行业的发展,智慧城市行业的相关研究越来越丰富,但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的研究,特别是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的企业竞争

力的研究匮乏。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

首先,聚焦整个行业,深入理解当前国内智慧城市集成服务行业的企业竞争状况,客观、全面地分析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其次,分析相关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的特征,建立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调研典型企业,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案例企业进行竞争力评价,同时,分析每个企业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为企业提供长期可持续发展针对性建议。

最后,结合研究成果,从企业组织管理、行业竞争和政府支持的角度提出建议对策,以提高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完善行业监管,制定有效的企业竞争战略、行业发展战略。

1.2.2研究意义

首先,拓宽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范围和方向。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几乎没有对此问题进行过专门性的研究。虽然目前学者对企业竞争力及其评价开展了很多研究,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生产性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背景下,对智慧城市重要参与者集成服务企业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其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丰富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拓宽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范围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借助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定性地评价智慧城市行业企业竞争力,把握智慧城市行业中企业竞争状况。与此同时,本文还为后续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帮助,对其他行业的企业竞争力研究也有理论借鉴意义。

其次,构建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实践角度上讲,本文构建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微观上对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在智慧城市行业内的竞争能力,对指导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适应新时期的竞争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能够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熵值,总结自身发展优势,认识自身竞争劣势,科学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自身企业竞争力的状况,针对性地强化管理、改善经营,从而增强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本文宏观上为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发挥政府指导支持作用,针对性的制定政府政策及宏观决策,指导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政府可以根据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从宏观上把握行业内企业的市场状况,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提高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2

1.3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企业竞争力理论进行阐述,在查阅分析相关文献以及行业发展报告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比较重要的因素,构建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选择典型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对案例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行评价,并对案例企业进行管理耗散结构判断;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对行业、企业、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分析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该部分介绍管理熵的概念和管理熵理论,阐述企业竞争力理论,同时分析国内外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智慧城市建设与集成服务企业竞争。该部分首先介绍智慧城市的概念、意义,然后对智慧城市集成服务进行概念界定,概括智慧城市集成服务的特征,最后简述目前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现状。

第四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该部分首先在文献阅读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特征初选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集合,然后综合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确定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管理熵理论建立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选取典型企业作为案例,搜集相关数据,然后结合第四部分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四家案例企业竞争力排序。根据管理耗散结构判断条件,对四家案例企业进行管理耗散结构判断和分析。

第六部分,竞争力提升建议。在前面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企业、行业、政府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帮助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增强行业内竞争能力。

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内容,阐述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3.2研究方法

本文在阅读分析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补充,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定量分

3

析方法等。

(1)文献分析法:主要用在理论研究部分。深入研究有关管理熵理论、企业竞争力及其评价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智慧城市的相关行业企业竞争力的学术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比较分析法:主要用在学术文献的比较、评价方法的比较,同时用于实证分析部分。通过比较分析,更清晰地认识企业竞争力的内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直观的认识案例企业的竞争能力的状况。

(3)调查问卷法:主要是在指标体系构建和案例企业定性指标数据收集部分。本文通过专家调查问卷进行指标的初筛,然后通过对业内人士进行调查访谈以收集数据,进行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确定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分析环节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调查收集定性指标的相关数据。

(4)定量分析法:本文选取因子分析法对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从而检验评价指标的信度与效度。通过应用基于管理熵理论的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案例企业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案例企业的竞争能力的大小状况。

1.4技术路线

本文在简介研究背景后,阐述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首先,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与集成服务竞争现状,构建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然后,选择典型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具体如图1-1 所示:

4

研究背景

管理熵理论

理论概述

企业竞争力理论

智慧城市建设与集成服务企业竞争

基于管理熵理论的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提出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择

专家意见征询

评价指标的筛选

信度与效度检验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评价模型选择评价方法

实证分析评价结果分析

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究展望

图1-1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5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将智慧城市的研究视角转移到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外对企业竞争力理论及评价的研究较多,但是没有对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结合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的特点,构建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智慧城市集成服务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案例分析,使智慧城市的相关研究从宏观分析转向微观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

第二,在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中引入管理熵的研究方法。管理熵是对管理系统变化规律及趋势的描述,不仅能全面动态的反映发展现状及趋势,而且可以揭示每一个影响因素对管理系统变化趋势的影响。本文基于管理熵理论,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通过管理熵值的正负和大小判断企业的动态发展趋势,反映每一个影响因素对管理系统变化趋势的影响,发现企业的优势和发展短板。

6

2理论基础

2.1管理熵理论概述

2.1.1管理熵概念

熵由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于1865 年率先提出,并应用在热力学中,表示某种能量或物质在一定空间中分布的混乱程度[4],用来测量热力学系统如何达到热力学平衡的。[3]在现实条件下,孤立封闭的热力学系统的熵总是增大的,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称为熵增定律。熵值越小,能量或物质分布越均匀有序,系统的性能越强;熵值越大,能量或物质分布越混乱,整个系统也越杂乱无序。

熵的概念随后逐渐被应用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因此,在不同的研究领域,熵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解释,它是各研究领域的研究参数之一。1948 年,Shannon 第一次将熵的观点应用在信息论中,将信息熵解释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特定信息或信号的出现频率,用来度量信息系统的有序化。[5]

经济学家认为,信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才有价值,当存在不确定性时通常都通过获

得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6]随后,熵的概念被应用到社会学研究中。熵增理论是所有现

时系统所共有的特征,包括企业系统。

任佩瑜[7](1997)首次提出管理熵的概念,将熵应用在管理学中,并将管理熵用于企业的相关研究,他把管理熵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管理组织的有序化度和系统能量状态的能效比值。[8]任意一种孤立封闭的管理组织,它的组织、制度、方法及政策等始终表现出有效性降低,管理熵值增加,组织管理有序度降低,管理效率逐渐递减,这个过程被称为管理熵增原理。[9]管理熵综合了热力学分子运动论中的熵和信息论中的熵。2.1.2管理熵理论

从热力学观点来看,自然界中有两类结构:一类是孤立封闭的系统,另一类是开放

的系统。孤立封闭的系统和外界不存在任何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总是从有序向无序发展

即熵增加的过程;开放的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或能量,即负熵流入,阻止无

序程度的继续发展,从而逐渐变得更加有序,当这种开放系统系统处于有序状态时叫做耗

散结构。

7

耗散结构提出者是普利高津,他通过研究发现,当开放系统中某一参量的变化达到某个阈值,系统就会由初始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形成耗散结构,只有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才能维持耗散结构稳定。

企业作为复杂的管理组织,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的交换、物质的互换以及信息的交流,经常受外部环境如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当外部环境影响达到临界值,企业的管理组织有序度的增加远远大于内部因素影响造成的无序度的增加,企业形成新的有序结构,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企业由于外部环境影响形成的新的有序管理组织结构,这个结构称作管理耗散结构。管理耗散结构表明,组织化的手段使管理组织拥有较高的开放性,并改变内部结构和功能,从而使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及补偿能力得到提高,组织逐渐向有序状态发展。

假定企业是一个孤立的管理组织,我们将企业内部因素如组织、制度、文化等导致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有序度减小的过程称为企业正熵生成的过程,将企业正熵的增加称为管理熵增的过程。而企业作为开放的系统,与企业外部的市场、政策、经济等因素相互影响,导致企业有序度增加的过程,我们称为企业负熵。

企业正熵只来自于企业内部元素的影响,企业负熵只来自于外部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企业有序度减小,称为企业负熵减少。企业内部的不协调是导致正熵生成并继续增加的原因,正熵是企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企业负熵能阻止正熵的负效应,从而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关键性作用。企业的总熵值是正熵与负熵的加和,即

S 总=S 正+S 负(2-1)

管理熵理论全面揭露了管理组织不断发展的效能状态,揭示了管理组织发展趋势及秩序。运用管理熵理论对企业发展及趋势进行评价,更加客观、更加全面、更加动态化。任佩瑜、吴玲[10](2004)将熵理论、耗散理论用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把管理熵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工具;卿放、罗利[11](2014)建立了医院绩效评价的管理熵评价模型,从系统发展的角度反映了医院的管理绩效现状;高波、秦学成[12](2015)从管理熵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企业内部熵和企业外部熵两个方面构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管理熵理论用于应用于企业经营绩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8

2.2企业竞争力理论

1970 年以后,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迅速发展,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越来越丰富,主要分为两方向:一是关于企业竞争力概念的研究,这个方向的相关研究比较早,研究内容侧重于企业竞争力内涵及影响因素,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另一研究方向是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侧重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两个方面,相关研究比较活跃。

2.2.1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间有序的市场竞争能促进企业长久持续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企业竞争力的具有动态性,影响因素复杂,相关研究对企业竞争力的认识角度各不相同,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企业竞争力定义:

(1)从外部竞争环境角度

世界经济论坛(WEF)在《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国内和国外的竞争环境中生产和销售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13]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的权威机构IMD 在1990~1995 年期间对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中指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环境因素涉及经济活力、市场导向、政府干预程度及社会与政治的稳定性。[14]

哈佛大学教授梅森和贝恩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效率,认为市场结构是企业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获得市场效率。[15]

波特教授(Michael Porter)是企业竞争力外生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竞争力的规模和程度,提出著名的“钻石五力模型”,即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消费者、供货商、替代品。[16]

哈佛教授Spencer (1988) 重点强调了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环境因素,认为贸易流向、技术开发管理、市场竞争结构、产业政策、政府管理等都对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

范晓屏[17](1999)定义企业竞争力为企业与市场中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占有率、实现更高利润收益、获得更有利的市场地位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力,他认为企业竞争力终将体现在市场份额上。

张志强、吴健中[18](1999)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在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获得的。罗国勋[19](1999)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与其相互协调的过程中成功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

9

综上,国内外学者们从外部竞争环境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强调了外部环境因素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性,但是相关研究并没有认识到企业作为竞争个体具有异质性,没有从发展的角度关注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等。因此,外部竞争环境仅是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2)从竞争主体内部角度

从竞争主体内部角度,学者们认为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能力、内部资源、知识等因素,出现了资源学派、能力学派等学术流派。

○1 资源方面

沃纳菲尔特[20](B.Wernerfelt)(1984)在其著作《企业资源基础论》提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即竞争者因某种或多种资源劣势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因为这种资源劣势的存在使企业的不利竞争状态持续存在。

资源学派的代表人物伊丹博行在《调动无形资产》一书中提到打造企业无形资产优势的重要性,他认为,无形资产是公司最耐用持久的竞争资源。[21]

曹建海[22] (2000)认为,人力资本、核心技术、企业声誉、营销技术等一系列特殊资源组合起来,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占领有利地位。

○2 能力方面

潘罗森[23](1956)在他的著作《企业成长理论》中从成长的视角研究企业竞争力,他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拥有的资源、知识的增长最终转化为企业能力的增长,企业间能力的差异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企业竞争力能力学派自潘罗森之后逐渐发展起来。

20 世纪90 年,Prahala 和Hamel 上提出著名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能力的集合,界定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体现在企业内部个体、企业组织和核心产品中的协调内部技术因素与各种有机资源的能力。[24]

Alferd D. Chanider, JR[25](1992)研究了企业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认为组织能力是企业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获得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技能,认为组织能力是企业维持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

George Stalk、Philip Evans 和Lawrence E. Shulman[26]认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不仅是核心能力、组织活动,还有业务流程,企业价值链的关键流程是竞争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10

提斯在1997 年提出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企业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资源与能力的重新整合,强调企业能力改变的速度。[27]

○3 知识方面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从企业竞争力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企业竞争力,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比其他企业更强的对知识获取、创造以及运用的能力,该定义强调知识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8]

哈佛教授Dorothy Leonard-Barton[29] (1992)指出企业内部知识是企业独有的,具有不可复制、难模仿的特点,因此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知识体系,包括员工技能、技术系统、企业的管理及文化价值。

Verna Allee[30](1997)认为企业内部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企业内部知识具有“波粒二象性”,其中一部分是显性知识,另一部分是隐性知识。

格朗特[31](Grant,1996)认为企业知识企业人力上所有个人知识的集合,他强调企业竞争力通过个人知识的协调整合成企业知识,企业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获得的。

彼德[32] (Peter M.,1996)提出组织学习能力和团队整合能力对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影响。

(3)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综合角度

温洪池[33](2010)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角度提出,企业竞争能力是根据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合理地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促进企业各经营环节的创新,推动企业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能力,目的是为市场提供更具实力的产品。

张晓文[34] (2003)指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全面认识企业的内部及外部环境,进而发挥内部资源、管理机制与外部发展环境的交互作用,提升经营效率,使企业表现出较好的竞争态势。

韩中和[35](2002)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合理地整合经营资源,向市场和顾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竞争者的较量中建立的竞争能力。

李卫东[36](2007)认为理解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应当以整合性的观念来加以把握,指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依据内外部环境及其变化合理地整合利用资源、扩大市场规模、构建竞争优势的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竞争力既是个综合概念,是资源、能力、环境、知识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又是个差别性概念,不同行业、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有差异的。因

11

此,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需以在竞争和开放的市场为基础。

2.2.2企业竞争力的评价

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及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非常丰富。国外学者对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着手;二是企业竞争力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因素进行评价,认为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取持久竞争能力的保障。

国内学者关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逐渐活跃起来,国内研究机构和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1)国外相关研究

WEF 在2000 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0)提到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增长竞争力、当前竞争力、经济创造力、环境管理制度四个维度组成的,并对各类要素赋予了各自的权重。自2003 年起,企业竞争力成为WEF 的报告中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两大指数之一。WEF 的企业竞争力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学术界评价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侧重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时间较短,评价指标体系尚不成熟。荷兰格林根大学的“产出和生产率比较”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较全面、合理的工业竞争力评价方法,评价参数有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价格水平等。

企业竞争力评价最经典的测量方法是用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来体现的,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高,则说明企业的竞争力越强,纳什均衡理论[37]用市场份额的均衡值与实际值的比例表示竞争力的强或弱。

伴随着技术及信息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产品市场占有率己经不能客观地表示企业竞争能力的全部内容,学者Karnani[38]在他的研究中在评价指标中创新地添加了财务状况。

日本很多学者[39]注重综合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评价企业竞争力,这样可以综合所有相关企业数据,既反映企业内部各类信息,又对外部数据资料如企业产品受欢迎程度、企业信誉、服务质量归纳展示。

加拿大学者Oral[40]创建了评价模型评价企业竞争力,既定量地分析企业竞争力,使

12

企业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补足短板,继续发挥。英国学者[46]重视从系统化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评价,评价维度包括企业成绩及效益评估、企业经济效益、管理者行为和社会效益评价。

美国David North[41]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分别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矩阵,通过两个评价矩阵中管理、财务、经济、人口等因素的综合评分,评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大小。

(2)国内相关研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96 年领导组成的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于1997 年出版了《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报告中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内容颇多,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43]

金碚[44](2003)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其评价进行研究,他建立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分为测评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其中测评性指标又分为直接计量指标和间接计量指标,前者反映企业竞争结果,后者反映不可量化因素,分析性指标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胡大立[45](2007)认为,企业竞争力评价应从企业资源、企业能力、知识和外部环境四个维度进行,并建立了企业竞争力决定维度模型,提出四个维度概念外延上有交叉,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游春[46](2010)结合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分析企业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规模结构和地区结构,构建了四个维度(资源、知识、能力和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宋杰鲲[47](2011)提出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分为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和来源的评价,其中外在表现是用经营绩效反映的,来源是通过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评价实现的。

王永伟[48](2012)等人研究了在新技术出现的条件下组织惯例更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诺基亚、苹果案例研究表明,成功的组织管理更新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张进财[49](2013)运用综合指数法从行为能力指标、潜在能力指标、生产要素利用能力指标、市场需求能力开发指标4 个方面构建了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金碚、龚健健[50](2014)基于39 个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 多年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政策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

13

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为企业提供了有利的经营环境,同时表明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更

加重视技术升级与创新。

丁涛、盖锐[51](2015)以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运用TOPSIS 法探讨了我国

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构建了包括价值创造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一级指标的竞

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3管理熵理论应用在企业竞争力评价

管理熵增原理描述了系统从有序发展到无序状态的路径,也就是系统正熵增加的过程,揭示了企业竞争力减弱的内部影响因素。管理耗散结构描述了企业由无序状态发展

到新的有序状态的路径,也就是管理负熵增加的过程,揭示了企业竞争力增强的外部影响

因素。两种力量相互作用、交互影响,使得企业竞争力在矛盾中不断提高。如图2-1

时间

图2-1 管理熵作用下的管理效率变化

当企业内部因素作用做功时,系统的正熵增加,企业竞争力由强逐渐变弱,企业作

为开放的系统应及时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从外部积极获取资源支持,提

高技术创新能力,更新升级设备,增强人力资源支持,创新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变得有序

恢复平衡态,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管理熵理论揭示了企业竞争力形成和变化

的内在规律,对提高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管理正熵表明企业内部各因素作用导致的企业竞争力系统的无序程度,也就是企业

内部各因素与企业发展不协调程度,其大小表明了内部各要素对企业竞争力的贡献程度,正熵值越大,对企业竞争力的贡献越小。管理负熵表明在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作用下的企业

竞争力的有序程度,也就是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贡献程度,负熵值越小,即负熵值的绝对值越大,对企业竞争力的贡献越大。管理总熵值可以度量企业竞争力系统的无

序程度,其正负表明企业竞争力系统在朝哪个方向发展变化及变化的程度,管理总熵值越大,说明企业竞争力系统越无序,企业竞争力越弱,管理总熵值越小,

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