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赏析课点评

古诗赏析课点评

古诗赏析课点评
古诗赏析课点评

重龙片区教研活动《初中古诗赏析》课点评

甘露中学:刘强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堪称“国粹”,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所以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古诗词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执教者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给予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时间、空间,并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使初中古诗词教学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今天,我是带着诚心诚意学习的态度来听这节课的。听了周老师的这节课,我的感受颇深,内心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周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古诗赏析课。我现在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1、首先,这节课听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周老师行云流水、诗意盎然的语言打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古诗词佳境,她从容洒脱,好像引领我们在画中游,感觉真是美不胜收。这是周老师个人魅力的真实体现。

2、重视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诗文教学就应强调多读、多背,但过多的读不也不好,为读而读也不行。周老师在这方面处理得不错,她引导学生先在“读题”上下功夫,推断诗的主旨的大致方向,在品读时反复吟诵感受字里行间的悠悠古韵,体会诗人流淌在诗里的绵绵情怀。

3、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体验,主动学习。老师从不把个人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十分注意启发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学得十分轻松、快乐、有效。学生对诗词画面的联想和想像,不仅极大丰富了诗词的内涵,而

且也激发了学生心中的情感体验,这一做法非常好,也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4、周老师赏析诗歌时一直都紧扣中考,对古诗文考点分析得很透彻,为帮助学生复习迎考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边讲边做练习,学生能力提高了,以后解决问题就游刃有余,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标准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作者:————————————————————————————————日期: 2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乱 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 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 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 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3

中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中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描写手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公式】同上 抒情方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思想感情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乱 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 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 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 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 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 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

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 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 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 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 落寞心绪。 8、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 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 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 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 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课外古诗赏析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4、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5、“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6、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三、《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字太白。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5、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6、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7、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课内诗歌赏析

课内诗歌赏析 《破阵子》(一) 1、对《破阵子》这首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为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2、词中讲的“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 3、这首词题为“壮词”,你认为壮在哪里? 《破阵子》(二) 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 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三)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都传递了诗人的什么心声? 2.有人认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流露了词人追名逐利的心理,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观刈麦》(一) 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2、《观刈麦》最后四句运用手法是为了表现 《观刈麦》(二) 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这两句诗中隐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2、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四句交代小麦成熟的季节,以引出下面写麦收的忙碌和辛苦。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割麦者的心理活动。他们天天在骄阳下劳动,已经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 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 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

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编版2018秋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一)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主旨】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注释】 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2.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4.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岔路。安:哪里。 5.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会:当。 6.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 鉴赏四步法 一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拟人 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公开课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思想内容 高三语文组:赵彩云 教学目标: 1.熟悉古诗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2.了解赏析诗词思想内容的常见手段和步骤,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3.在赏析诗词的过程中体会我国古代诗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 鉴赏诗词思想内容的方法和答题步骤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诵读为主,在诵读过程中体味诗歌美感 2.设计思考题和训练激活学生主体的思维,注重师生互动 教学步骤 一.导课 诗言志,歌咏言 一切景语皆情语“志”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感等 诗以咏志,言为心声 2008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包括两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类型 三.借助具体诗词归纳鉴赏方法,总结答题步骤。 (一)赏析具体诗词 1.通过诗歌的题目和特定意象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二)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除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这两首诗从题材的选取上有何共同特点?运用了哪些共同的意象?都表达了什么样的的思想感情? 2.通过作者和注解分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 ⑴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清江:这里指赣江。⑵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⑶长安:此借指汴京(今开封市)。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诗歌中的关键诗句分析。 出关徐兰(2007年山东卷)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如何表达的? (二)归纳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方法: 1.审视标题。 2.关注作者和注释。 3.关注有特定涵义的意象。 4.关注关键字句。 (三)方法迁移: 分析下面两首诗的思想内容 长相思白居易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怀人之愁 村行王禹偁(chēng )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思乡之愁

七年级课内古诗赏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古诗赏析 一、观沧海曹操 1.这首写景抒情诗以“”的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本诗的风格是。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1.观观沧海雄浑苍劲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2.诗中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诗句是,;描写草木茂盛景象的诗句是,。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这首诗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到“”六句诗实写景物,其中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从“”到“”四句虚写景物。 3.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动景:水何澹澹(或“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或“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4.诗中“”用想象描写景物,表现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豪迈旷达的气魄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在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与诗的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每章都有的两句诗是,。 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6.表明是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是虚写,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气概,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诗人登临碣石山,都“观”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7.海水、山岛、树木、百草。这些景物动静结合,相互映衬,营造了一个辽阔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8.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8.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方法和抒发感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9.借助奇特的想像虚写景物,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0.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写景中既有总写、又有分写,既有实景、又有虚景,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这首诗既写景又抒情,诗人以沧海自比,将眼前景与胸中情熔于一炉,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在大学语文古诗的学习中你们是怎么赏析古诗词的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1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 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 诗歌鉴赏写作 一、参考结构: 第一段、入手 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 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 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 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

辞手法等。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 三、内容分析 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 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 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 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 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 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 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 五、艺术手法例举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

课内古诗词赏析(修改版)

课内古诗词赏析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