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期末复习

2010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期末复习

2010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期末复习
2010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期末复习

(2010.12.14)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期末复习(文本)

吴国祥:同学们好!今天是课程期末复习时间,欢迎大家就学习和复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问!

大家在复习中可重点掌握以下名词概念

本门课程的名词概念较多,一些同学反映在复习中难以把握。其实学习是有重点的,下列名词概念既可作为同学们重点复习的内容。如美元危机、经济数据偏差、SCP模型、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危机、市场结构、核心通货膨胀、铸币税、赫芬达尔指数、布雷顿森林体系、成本偏好说、国际铸币税、资本收益率、财务实力评级、技术地方化理论、内部化理论、骆驼评级体系、垄断优势理论等等。

大家可能会发现,这些概念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往往同实际结合紧密。大家在复习迎考的时候,应该适当进行一些文献调研,加深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

该门课程仍然是开卷考试。这一点没有变化。这意味着大家可以带教科书等所有参考资料。学习认真的同学一颗带着平时作业。

可重点掌握以下问题

1、货币危机的根源

2、经济数据偏差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伯南克对信贷渠道所作的解释

4、财政部银行绩效外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5、金融危机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启示

6、跨国银行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及其特点

7、简述骆驼评级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8、概括人民银行铸币税测算的方法与特点

9、简述中国GDP数据的修正

10、试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思路

11、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的分析概括

12、跨国银行境外扩张主要采取的途径

13、银行监管体系中的要素评级

14、广义信贷渠道

15、试论治理股东掠夺、经理人掠夺的可行性政策选择

16、跨国银行主要的组织形式

17、如何测算银行的效率

18、如何认识和测算通货膨胀税

19、金融危机爆发对传统金融理论带来的挑战

20、经济数据修正的政策含义

21、跨国银行进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22、红利掠夺方式与非红利掠夺方式的区别

23、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实证检验的相关结论

24、要素评级的主要内容

25、利普斯曲线理论演变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26、货币危机的类型

27、经济数据偏差的必然性

28、如何测算商业银行铸币税

29、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衡量

30、简述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战略

复习所对应的教材:《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三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别搞错了。

同学们在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理论和实际联系:整理并概括学习内容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但仅此还不够,还应该联系实际。这恐怕才是开卷考试的意义。

周梓文:什么是货币中性

吴国祥:货币中性是一种货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该理论认为货币对经济有短期作用,长期却是中性的。换句话说,不能通过多发货币促进经济发展。

雷雪晴: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吴国祥:雷同学的答案很标准。鼓励!

张婉芯:股东掠夺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

吴国祥:多为负面影响,主要的就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破坏分配秩序并否定以前的分配。

张婉芯: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吴国祥: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可笼统称之为跨国银行理论。

张婉芯: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问题?

吴国祥:对这个问题的深入了解需要做些文献调研,建议你也这样做。

张婉芯: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有什么背景和必然性

吴国祥:这里已有回答,请查找。

张婉芯:银行绩效外部评价体系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雷雪晴:商业银行企业绩效评价是从银行所有者和相关利益群体的角度,对银行的经营业绩和效率进行客观、公正和全面的评价,促使银行加强管理、稳健运行、提高经济效益。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关注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银行的股东、中小投资者、银行的经理层、银行的监管者和银行债权人(主要是存款者)等相关利益主体为消除信息不对称障碍,实现各自的目标都要对银行绩效加以考核评定,从而形成不同角度和不同称谓的评价方法体系。其中,银行股东和经理层采用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考评方法、监管者采用银行信用与绩效评价、中小投资者和存款者借助社会信用评级机构的方法来了解银行业绩、风险与发展状况。这些评价主体和采用的评价方法都将反映银行绩效的内容:财务效益、资产安全、资产流动和发展能力等作为评价的对象。

吴国祥:我这里只能回答一些基本思路,因为开卷考试,不便于太具体,请同学们谅解。

张婉芯:如何测算银行的效率

雷雪晴: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是从银行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银行经营业绩和效率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促使银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银行在新的金融环境下保持良好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基础,对推动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防止和化解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加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大势所趋。随着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对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压力显而易见,而落后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得构建适合我国的更完善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笔者在此

基础上结合平衡记分卡等原理构造一个改进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够更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特别是区域经济范围内支行的绩效评估。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再构建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评价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取向,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其绩效,对于我国银行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宏观效率最优;第二,公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在社会经济资源有限的发展约束条件下,政府追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必须考虑效率问题。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社会公平与稳定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突出的目定性,并不是简单的方法和工具。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对银行现有财务信息、客户信息和员工信息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估,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绩效指标的目标值,从而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恰当地对当期的经营业绩和员工业务素质以良好的评估,并且为以后年度的绩效考评奠定基础,使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各期评价结果也具有相当的可比性。此外,我国在绩效测评时往往执行力不够,这也是设计时所必须正视的问题。

现今最成熟的平衡绩效评价工具还是平衡计分卡,其综合了财务和非财务评价指标,并强调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的局限性,把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评价与组织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避免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以牺牲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代价。虽然平衡计分卡好评如潮,且经过不断的修正、完善,但该模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根本上说它还是属于财务驱动型模型,并且具有测评维度的片面性和行业的局限性。)为了更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商业银行绩效,本文将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综合运用绩效棱柱、EVA等绩效评价模型,结合中国国情和银行自身特点构建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新模型。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新模型以平衡计分卡和EVA为蓝本,参照绩效棱柱原理,加强对利益相关者的考究和借鉴国外优秀银行绩效考评方式,构建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是一系列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与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的综合体,包括四个方面: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业务方面和学习与成长方面。其中财务方面的指标不是孤立的,它既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集中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实

现情况,又要作为另外三个非财务方面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作为平衡计分卡的因果链的核心因素,并贯穿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在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时候,应重视自身计分卡与经营发展战略保持一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各自特点决定了各行在战略管理目标和竞争手段上的不同,但各行在设计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过程中也不应偏离其四个主要方面,且这四个方面应被看作是一个模型而不是一种约束。一些指标只是提供某种思路,在实际管理中需要进行某些改进和提升,使其变成操作性更强的指标。

经济增加值EVA是一个经济利润指标,它等于经济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减去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由于各个银行自身情况不相同,其资产规模也必然不同,银行的EVA值也不同,为进行横向比较可以使用EVA回报率等指标来进行分析。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运用EVA与税后利润等的比值要对银行和其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进行更全面的评价。绩效棱柱是一种关于如何更好地了解组织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进绩效的创造性新观念。它把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放在了核心位置,涉及到了采用整体分析方法管理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其实践意义较强,应用到绩效评价中也是顺理成章。

将以上三者有机统一到一起,可构建出新模型的指标类别,在每个指标类别中衍生出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最终形成新模型的具体指标体系。新模型指标体系设计结果如表1所示。该体系指标总得分满分值为500分,其中每个关键绩效指标的满分值由主观给分法确定,参考自资深银行业内人士意见以及现有文献设计。表2显示了对各关键绩效指标的等级判别以及具体给分方法。

吴国祥:好!

张婉芯:伯南克对IS-LM模型的作了哪些改进?

吴国祥:这个问题很复杂。教材中介绍了一些,但并不深刻。如想继续学习,可参阅伯南克被翻译过来的一些著作。

张婉芯:标准利润效率和替代利润效率名词解释

雷雪晴:标准利润效率答案按照国内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投资收益率指标有两种: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

投资利税率=年平均利税总额/投资总额×100%

其中:

年平均利润总额=年均产品收入-年均总成本-年均销售税金

年平均利税总额=年均利润总额+年均销售税金+增值税年投资利润率等于利润额除以投资额

内部收益率是指这样一个贴现率,能将项目期内各期现金净流量贴现为零。计算时,可先设内部收益率为i,建立一个方程式,等式的左面为投资额,右面为除投资期以外的项目期内各期现金净流量的贴现。然后,求解方程式,即可。

替代利润效率是在成本效率和标准利润效率所依赖的某些假设没能建立的时候用于测算银行效率的指标,其经济含义为在给定产出水平而非产出价格的情况下,银行在多大程度上能赚得其最大利润。

雷雪晴:标准利润效率答案按照国内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投资收益率指标有两种: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

投资利税率=年平均利税总额/投资总额×100%

其中:

年平均利润总额=年均产品收入-年均总成本-年均销售税金

年平均利税总额=年均利润总额+年均销售税金+增值税年投资利润率等于利润额除以投资额

内部收益率是指这样一个贴现率,能将项目期内各期现金净流量贴现为零。计算时,可先设内部收益率为i,建立一个方程式,等式的左面为投资额,右面为除投资期以外的项目期内各期现金净流量的贴现。然后,求解方程式,即可。

替代利润效率是在成本效率和标准利润效率所依赖的某些假设没能建立的时候用于测算银行效率的指标,其经济含义为在给定产出水平而非产出价格的情况下,银行在多大程度上能赚得其最大利润。

替代利润效率是在成本效率和标准利润效率所依赖的某些假设没能建立的时候用于测算银行效率的指标,其经济含义为在给定产出水平而非产出价格的情况下,银行在多大程度上能赚得其最大利润。

吴国祥:感谢雷雪晴同志的回复。

雷雪晴:什么是内部化理论?这一理论是由英国里丁大学的巴克利(Peter J. Buckley)和卡森(Mark C. Casson)提出,并由加拿大学者鲁格曼(Alan M. Rugman)等加以发展的。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整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其结果是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吴国祥:建议大家借鉴雷雪晴的学习方法。

雷雪晴: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有什么背景和必然性。我国金融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这种压力在加入WTO过渡期后面临国际银行业巨头的竞争下变得更加迫切。本文首先归纳了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各种优势,这些优势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主要动机,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策略

吴国祥:对问题的简单归纳或概括是最见功力的学习方法。

林芳芳:跨国银行境外扩张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吴国祥:方法很多,比如直接开设分支机构,参股当地银行,合作设立新的机构,等等。问题不在方法的多少,学习的关键应该在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与有关主体的契合程度。简言之,不能惟方法而方法。

林芳芳: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问题?

吴国祥:对于这个问题,建议你除了掌握教材中所列以及提出的对策之外,还要做一些文献调研,如在百度上搜索类似的问题加以概括,这样才能准确解答并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李朝霞:吴老师好!

吴国祥:你好!

戴一波:吴老师好!

吴国祥:你好!

戴一波:请问老师,期末复习资料挂在哪里?

吴国祥:你可在这个栏目寻找,我会陆续给大家一些材料。

戴一波:老师,网上期末复习意见是2003年的,有更新的吗?

吴国祥:怎么能是2003年的?新教材2009年出版,所有学习材料都是这对2009年建材的。

周平:吴老师好!上次货币银行学的期末复习您只公布了金融专科的复习范围,不知道本科和专科是否一致?

吴国祥:本科与专科不同,那天下午是本科的教学活动,你可在那个栏目去查找有关的材料。

周平:抱歉,已经在课程讨论区找到了。不好意思,呵呵。好多学生的帖子把您的帖子刷到后面了。

吴国祥:那天上午看你发了帖子,由于那天有事,委托天津电大杨冬梅老师代我主持教学活动。后来给你发一贴,可惜你已离开

周平:我们最近在准备材料,迎接中央电大教学检查。

吴国祥:估计是,各地都一样

周平:吴老师,现在很多金融学本科的学生专科不是学金融的。补修课程的环节到了地市电大无法保证时间,建议将金融学列入专业规则里面。

吴国祥:你的意见我们将汇报给学院领导,看能不能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周平:有需要,我们可以提供数据支持。

吴国祥:好的!谢谢!

郝智慧:吴老师:您好!我是天津电大郝智慧,参加今天的教研活动。抱歉来晚了,今天分校来的人太多,所以迟到了。

吴国祥:欢迎参加教学活动。你们是不是也在教学检查?

郝智慧:是的,从上月就开始忙着准备教学检查了。这周忙着毕业论文的验收和答辩工作。

临近期末,您最近也挺忙的吧?

吴国祥:期末搞的大家都很忙,说明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管理上也问题多多。应该在改变模式上下功夫,同时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郝智慧:现在学生网上学习要登录中央电大、省市级和分校自己的在线平台,而且形考还要单独再登录一个平台,端口多,比较复杂,不利于学生自学。

吴国祥:应该建议统一到一个地方,要多为学习者着想。我们都反映这个问题。

吴国祥:今天的教学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热情参与!

周平:吴老师再见!

吴国祥:再见!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教学实施细则

更多资料请访问.(.....)

开放教育(本科)《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 2011年8月修订 本课程是开放教育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本专业《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一、课程性质、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金融学专业的统设必修课。该课程介绍了金融经济理论发展的前沿,论述金融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前沿的金融经济研究理论和进一步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和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前沿理论性学科,具有理论性、专题性、研究性、方向性很强的特点。 作为对培养金融学专业人才起主要作用的核心课程,《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经济工作发展需要的专门型人才提供前沿的系统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做到: (1)掌握国际上金融研究的前沿问题,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和方向,追踪学科研究的热点; (2)掌握现代金融学研究的方法,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学生们进入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树立全新的研究思维,用新的研究视角分析金融经济领域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金融前沿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并加以应用。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教学主要内容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为专题性质,3学分,开设一学期。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例,本课程主要设有10个专题,包括: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国际货币体系与货币危机、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金融资产膨胀与金融系统稳定、铸币税及其测算、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银行业的结构与竞争、银行绩效外部评价体系比较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跨国经营、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演变及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二)各章节教学要求 第一章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 1、理解:股东掠夺问题提出的背景。掌握:股东掠夺、非红利掠夺的概念。 2、重点掌握:金融危机前后的经理人行为分析。 3、重点掌握:对中国的金融业如何加强监管,要掌握这些政策的选择依据。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货币危机 1、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理解:国际金本位制、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沿革。 2、掌握:货币危机的涵义及判断指标、货币危机的类型。理解:货币危机爆发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货币危机的本质和根源以及货币危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3、掌握: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必要性、充当国际货币的条件、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思路及现实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讲评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二、三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 1.股东掠夺:定义以及内涵 包括股东对于债权人的掠夺和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掠夺。指(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制权地位,采取多种手段从公司获得巨大收益,超过企业价值本身的收益,侵占了债权人或者小股东的权益,给债权人或者小股东带来巨大损失。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的所有者,利用金融机构破产牟利,获得了超过机构价值的巨大利益,却给债权人带来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股东掠夺来自于股东利益与债权人利益、大股东利益与小股东利益的不一致性,来自于貌似合法的不同决策方式,可以改变股东和债权人、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分配结构。 2.资本监管原则 资本监管原则是指,要求银行资本金必须达到一个一定的比例的规定。核心资本要达到4%,资本金比例要达到8%。资本监管原则并不是直接用于防止银行机构支付危机的,而是约束银行机构表内业务(贷款)的而过度扩张的,使得银行机构把所积累的风险控制在自己的控制能力之内。当然,就资本监管而言,还应该把银行机构的表外业务,也纳入资本监管的麾下,以防止表外业务的过度扩张。 3.红利掠夺方式和非红利掠夺方式的区别 (1) 非红利掠夺方式,主要是说通过掠夺利润分配之外的途径,获得超额收益,而给其他股东或者债权人带来损失。在银行机构中,大股东可以通过贷款方式获得非红利性的掠夺收益,带来“坏账”性收益,这是非红利掠夺方式的主要方式。而在上市公司中,操纵和控制上市公司,可以让“独大”的“一股”把上市公司变成自己的“金库”后者“提款机”,大股东通过占款,或者通过关联交易,可以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给小股东带来的损失。股票发行时的虚假或者误导性陈述、同业竞争、以不公开价格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挤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有时通过合法程序掠夺总校投资者,比如管理层随意决策、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与关联企业进行资产替换、在企业管理职位上任人唯亲、过高地向管理层支付报酬等,实现额外的收益。 (2)红利掠夺方式,主要是利润、税收以及坏账三种财务指标的当期和后期的分配结构的不同时性来实现的。利润是股东的,税收是股价的,下一期形成的“坏账”由谁承担?如果不能“利润冲抵”,那么只好由社会存款人和最后贷款人来承担。此时,通过分配结构的会计制度,而股东留下了“利润”留下,“税收”给当期政府拿走,但“坏账”转嫁给社会存款人和作为最后贷款任人的国家。 4.试论述股东掠夺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 (1)股东掠夺的定义和内涵(见第1题答案); (2)红利掠夺方式,表现在中国的银行机构在存在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率的同时,银行机构却是盈利的,以至于股东分配的利润,而不良资产却留给了社会公众。 (3)非红利掠夺方式,使得大股东通过从自己参股的银行机构借贷,然后再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转移资产,当银行机构破产时,企业贷款也就成为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部分,而股东却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4)总的来讲,股东掠夺使得股东获得巨大收益,但造成了中国银行业的巨大不良资产漏洞,成为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转嫁给了社会公众。 (5)中国的银行机构的大股东掠夺,存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特征,该特征是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制度安排决定的。 5.治理股东掠夺、经理人掠夺的可行性与政策选择 对于股东掠夺、经理人掠夺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规避,但在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中,无法从根本上加以消除。一般认为,治理股东掠夺的根本途径是加强监管。诸如,加强民主监督;对经理人等实施薪酬政策;完善制度,对于经理人的收益进行管理;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堵塞漏洞;对违规者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等等,都是治理掠夺的政策选择。我国理论界提出了具体措施,改变坏账与利润分离的财务管理方式,分配利润必须要在以利润冲抵坏账后方能进行;严格执行资本监管原则,保证资本充足;通过资本监管,约束表内业务扩张,同时限制银行表外业务过度膨胀;增强银行业风险意识,防止

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内部化理论: 2.骆驼评级体系: 3.垄断优势理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货币危机有哪些类型? 2.经济数据偏差有什么必然性? 3.如何测算商业银行铸币税? 4.如何衡量银行业市场集中度? 三、论述题(20分) 简述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战略。 四、材料分析题(25分) 材料1: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政策工具。半个世纪以来,菲利普斯曲线一直是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对曲线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别。菲利普斯曲线曾经为正统凯恩斯主义干预宏观经济的“相机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使资本主义变成了“可调控的资本主义”;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又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根本不成立,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围绕经济理论史上的供求之争,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成为了各学 派争论的突破口和政策分析工具。 ——摘自李争宇“菲利普斯曲线的历史演变及政策意义”一文 材料2: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 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请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菲利普斯曲线的演变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2.你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价值何在?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简答题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简答题 1■如何认识和测算通货膨胀税? (1)通货膨胀税是指当政府增长中央银行纸币并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时,经济单位 持有的中央银行纸购买力下降,如同政府对持有中央银行纸币者征收税收。(4分) dp/dt M (t)M (t) (2)通货膨胀税可用公式表示为S T=p p(t)=n⑴ 丽,其中n (t)为通货膨胀率。 M (t)为中央银行纸币数量,P (t)为一般价格水平。(3分) (3)从本质上说,通膨胀税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的通货膨胀对货币持有者的影响, 是中央银行纸币持有者由于一般物价上涨所遭受的损失。(3分) 2■简述骆驼评级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1)骆驼评级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内为摸索阶段和不断完善改进阶段。(2分) (2)摸索阶段侧重于定量考核,从1994年开始,着手探索银行审慎监管新办法;1997 年出台了《商业银行资产比例管理办法》;2000年,制订了针对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4分) (3)不断完善改进阶段注重定性考核,2003年中四证监会成立以后,积极探索并不 断改进和完善评级办法。2004年出台了《股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暂行)》、《外资银行风险评价手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暂行)》等若干风险评价体系;2005年未,出台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取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骆驼监管评级体系;2006年1月起试行《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4分) 3■概括人民银行铸币税测算的方法及其呈现的特点。 (1)人民银行铸币税测算使用了两种方法:机会成本铸币税测算、货币铸币税测算(5 分) (2)从测算结果看,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2001年以前,人民银行铸币税与GDP之比,机会成本铸币税与GDP之比比较高,货币铸币税、机会成本铸币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比较高;二是货币铸币税、机会成本铸币税与GDP之比在1986—2008年有下降趋势,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三是准备金存款的铸币税收入占铸币税的比例较低,货币 发行是人民银行铸币税的主要来源;四是在多数年份,货币铸币税对于机会成本铸币税。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基于网络考核试点课程考核方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基于网络考核试点课程 考核方案 (本方案仅适用参加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课程学生)一、考核改革的目的“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是金融学专业中一门专题性质的课程,原来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终结性考核为主。从本学期开始,课程考核改革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改为完全的形成性考核,主要目的是:1.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深入探索既符合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学习特点,又兼顾课程性质的考核模式;2.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探索形成性考核的目标、形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切实发挥形成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课程考核改革,进一步落实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把远程教育传统的考试从环节转化为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保证并提高学习质量。 二、考核目标通过考核改革,既检测学生对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又要检测学生对基本前沿课题运行规律和具体运作机制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这些前沿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作用、具体实践、发展变化等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三、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完全的形成性考核方式。终结性考核形式为材料分析基础上的课程小论文。每学期共安排10次,或针对每个专题,或综合几个专题,每次最高计分为10分。第一次作业(10分):《分析材料》: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顺势而动的跟风者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跟风者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却同样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本身也成为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风助火势,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趋势越强,偏见偏离真相越远,实际上也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过度反应的市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衰现象的发生。要求:在认真阅读上述材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阐述过度反应及其在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应用。写作思路:1、依据行为金融学中过度反应理论的主要内容;2、分析产生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3、分析如何利用过度反应理论指导投资操作。第二次作业(10分):《分析材料》:专家认为,今天的亚洲不会再重复当时的危机。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Roubini认为,跟1997年可能不同的是,亚洲地区国际收支状况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外汇储备位居全球前列;亚洲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金融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股东掠夺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1 1.股东掠夺:简单地说,股东掠夺就是股东利用破产牟利的行为。 2.非红利掠夺:非红利掠夺方式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贷款方式进行的掠夺。 假定E0为股东的投资额,C1是股东从本银行贷出款项的余额(包括股东自己的企业和关联企业),那么,当C1 > E0时,股东将不会认真关心银行的经营管理,而只想如何从银行取得更多贷款 3.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有关国际本位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 4.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贬值(或币值急速下降),或迫使当局投放大量国际储备急剧提高利率来保护本币。 5动态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就是动态相关性 6.V AR模型:又称向量自回归模型,不需要太多的经济理论假设,无需确定变量的内生性或外生性,根据KISS原则选取最优滞后阶数,估计简单,预测较好。 1.何谓红利掠夺方式与非红利掠夺方式?二者有哪些区别?(p1-9) 2.国际货币体系沿革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一、任何一种本身具有价值的实物商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即使其自身价值是稳定的,也无法解决其本身的稀缺性与国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其供应的充足性之间的矛盾。第二、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要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必须要求其发行国在世界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具有绝对的实力,而一国法定货币取代另一国法定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是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实力较量的结果。第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都不可能是长久的,这是由全球经济不可能平衡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第四,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价值的不性与国际经济对国际本位货币价值稳定性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第五,从国际金本位制发展到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再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发展到美元本位制,国际本位货币逐渐由本身具有价值的商品充当,转变为由公公具有法律赋予价值的法定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越来越虚脱为一种符号,而无所谓其本身是否具有价值。 3.简述货币危机的根源与本质。 货币危机的根源是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美元本位制下,货币危机的根源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节制地供应美元。货币危机的本质:在美元本位制下,无论是表现为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还是表现为以非美元货币升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其本质上已经成为美国掠夺世界的一种手段,是美国政府挽救和强化其金融霸权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惯用的一种赖账机制。 4.何谓GDP数据修正?有哪些主要的修正方法? 从本质上讲,GDP数据修正方法都是假设某些数据的质量高于GDP官方数据的质量,然后根据一定的理论框架和前提假设,利用这些数据来间接地GDP的实际规模。根据估计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改进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根据所依赖基础数据的不同,计量经济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宏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宏观数据方法)和基于微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微观数据方法) 1.试论股东掠夺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第一章) 2.论述经济数据偏差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辅导材料 (信用风险管理) (2007/9/14) 一、信用风险的定义 关于信用风险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传统的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定义已经不能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本质。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地讲,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 二、现代信用风险的成因 1. 信用风险的成因是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2. 不确定性包括“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两种。 3. 信用风险也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和制约力量。 金融市场上有大量的信用风险客观存在着。谁能有效度量信用风险的大小并对其采取有效管理规避负面影响,那么谁就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三、风险度量的专家制度及其缺陷 专家制度的主要内容:专家制度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在该制度下,尽管 各商业银行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大多集中在借款人的“5C” 上即: 1. 品德与声望(Character) 2. 资格与能力(Capacity) 3. 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 4. 担保(Collateral) 5. 经营条件或商业周期(Condition) 银行在信用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财务比率指标 类型比率 经营业绩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 净收入/销售收入 实际有效税率 净收入/净值 净收入/总资产量 销售收入/固定资产 偿债保障程度息税前利润/利息支付 活动现金流量-资本支出/利息支付 活动现金流量-资本支出-股息/利息支付 财务杠杆情况长期债务量/资本总额 长期债务量/有形净值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答案全面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答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作业1 1.股东掠夺:简单地说,股东掠夺就是股东利用破产牟利的行为. 2.非红利掠夺:非红利掠夺方式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贷款方式进行的掠夺. 假定E0 为股东的投资额, 是股东从本银行贷出款项的余额C1 (包括股东自己的企业和关联企业) ,那么,当C1 > E0 时,股东将不会认真关心银行的经营管理, 而只想如何从银行取得更多贷款 3.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有关国际本位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 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 4.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 是指对某种货币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贬值(或币值急速下降) ,或迫使当局投放大量国际储备急剧提高利率来保护本币. 5 动态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就是动态相关性 模型:又称向量自回归模型,不需要太多的经济理论假设,无需确定变量的内生性或外生性,根据KISS 原则选取最优滞后阶数,估计简单,预测较好. 1.何谓红利掠夺方式与非红利掠夺方式二者有哪些区别(p1-9) 2.国际货币体系沿革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一,任何一种本身具有价值的实物商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即使其自身价值是稳定的, 也无法解决其本身的稀缺性与国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其供应的充足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要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必须要求其发行国在世界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具有绝对的实力,而一国法定货币取代另一国法定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是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实力较量的结果. 第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都不可能是长久的, 这是由全球经济不可能平衡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第四,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价值的不性与国际经济对国际本位货币价值稳定性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 第五,从国际金本位制发展到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再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发展到美元本位制,国际本位货币逐渐由本身具有价值的商品充当,转变为由公公具有法律赋予价值的法定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越来越虚脱为一种符号,而无所谓其本身是否具有价值. 3.简述货币危机的根源与本质. 货币危机的根源是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美元本位制下,货币危机的根源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节制地供应美元. 货币危机的本质:在美元本位制下,无论是表现为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还是表现为以非美元货币升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其本质上已经成为美国掠夺世界的一种手段,是美国政府挽救和强化其金融霸权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惯用的一种赖账机制. 4.何谓GDP 数据修正有哪些主要的修正方法 从本质上讲,GDP 数据修正方法都是假设某些数据的质量高于GDP 官方数据的质量,然后根据一定的理论框架和前提假设,利用这些数据来间接地GDP 的实际规模.根据估计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改进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根据所依赖基础数据的不同,计量经济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宏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宏观数据方法)和基于微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微观数据方法) 1.试论股东掠夺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第一章) 2.论述经济数据偏差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vi1[经济学]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六次作业

vi1[经济学]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六次作业新教材试题 材料1、在《新巴塞尔协议》下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将会产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其原因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将会产生道德风险,这将影响到银行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存款,进而影响银行的贷款。因此,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公开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关键信息的情况下,当银行的资本越充足时,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产生的道德风险越少,银行就会越容易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到资金,进而会发放更多的贷款。反之,则相反。 材料2: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包括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管制等原因,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传导。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金融制度改革和信贷需求萎缩影响,信贷渠道受阻,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货币政策效应下降。 ——摘自徐倩“小议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一文 要求:在阅读上述材料及教材相关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写一篇学术小短文,题目自拟,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写作思路: 1、说明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其主要理论解释; 2、说明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3、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说明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4、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与中央银行的职能实现密切相关。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还不完善,滞后的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传导主体和传导客体尚未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及宏观外部环境的不利都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在我国金融市场对世界的全方位开放之际,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梗阻,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1年我国加入WTO,金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开放的五年中,我国顺应国际经济大潮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国有银行的改制上市初见成效,银行从分业到混业经营的趋势逐步加强,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一行三会的金融管理体制正式形成,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草案》和《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更成为中国金融法制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2006年12月11日,我国金融市场全方位开放,在庞大的国际金融资本的强大压力下,我国金融机构真正体会到竞争的激烈程度。央行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顺利而稳妥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原理 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过程。西方学者形象地将它比喻为“黑箱”:货币政策操作?,?宏观经济变动。对“黑箱”观察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观点。Mishkin根据这些观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通过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国际贸易起作用。本文以第一类的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一是利率渠道(Interest Rate Channel),其二是非货币资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金融行为学: P1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它分析人的心理、行为、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 也是心理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P2人们新增收入中用于新增消费的比重, 此比重趋于递减之中, 也就是说, 随人们收入的增加, 增量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在减少。 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P2资本边际效率指新增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递减是说随着投入的增加, 每单位投资的收益在减小。 4.流动性偏好: 人们对现金具有特殊的偏好, 是因为现金的流动性最强; 偏好的理由在于提取现金为了交易, 或投机或才防患于未然——谨慎。 5.选择性偏差: P5指人们常根据自己对特定事件的代表性观点, 来估计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6.锚定效应和调整: P5投资者在进行金融决策时, 对新的信息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 而被锚固在以前的信息上进行决策的现象。 7.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P12是解释投资者行为对新增信息反应程

度的两个概念。投资对收益的过度反应, 是股票价格暂时偏离其基本价值的结果; 投资者对极端收入的过度反应, 是因为投资者不能认识到极端收入回复到平均水平的范围和程度。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当对新信息重视不够时, 各种收入为正投资, 当过度看重信息时, 为负投资。 8.动量效应: P13市场价格的惯性趋势, 是投资者在投资期内对信息反应不足够导致的投资行为惯性的结果。 9.魅力股与价值股: P14是LSV使用的两个描述股票特征的两个概念。前者指过去业绩颇佳。预计未来业绩也好的股票; 后者指业绩相反的股票。 10.DHS模型: P16是Daniel; 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等19 98年对于短期动量和长期反转问题提出的一种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解释。在分析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时更强调过度自信和有偏差的自我归因。 11.可变性研究: P22行为金融学对可变性的形容主要指利率期限结构的可变性研究和股票市场的可变性研究。 12.金融脆弱性: 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 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 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风险。简单而言是金融业容易失业的本性。 13.金融脆弱性假说: P32是指明斯基1985年关于金融脆弱性的阐述。认为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它投资贷款人……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案例分析题06任务

06任务 一、旧教材试题 要求:试根据以上材料以“资本监管的重要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1、说明对银行进行资本监管的原因; 答: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资本监管是提升银行体系稳定性,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监管资本规定了商业银行 的最低资本要求,增强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使商业银行能够及时的冲销经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从而保护存款人,降低银行清算破产的概率,并且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银行监管是促使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监管手段。监管的理由在本质上都是由于市场机制失效,需要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监督管理行为,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制度和规则,实施监督检查,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有交保护存款人利益。一方面,银行提供流动性服务的功能使银行自身面临挤提的风险,因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一般都低于负债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款人预期其存款价值取决于他们取款时的先后顺序,则即使没有出现关于银行资产不利的消息也可能出现对银行的挤提,这样健康的银行也会被迫倒闭。另一方面,对银行进行监测有很高的成本,而且要能够获得所需的信息。银行债务持有人主要是普通存款人,而这些存款人无法掌握监测银行所需的信息。而且由于存款人只持有很少的存款,所以他们也没有动力去行使监测银行的职能。因为存在这种普遍的搭便车的问题,所以就产生了对存款人代表(监管当局)的需求。因此, 政府有必要对银行资本进行监管。 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6月26日公布的新资本协议,延续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监管思路,着手从单一的资本充足充约束,转向依靠最低资本充足比率、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三个支柱的共同约束,进而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比率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资本充足率和各项风险管理措施更能适应 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资本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银行业的准入。对银行业准入进行监管是各国政府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最初手段,目的是防止银行业的过度集中、限制社会资金过度流入银行业而降低经济运行效率。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一般而言,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均按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比率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监管。 3.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清偿能力监管包括负债和资产两个方面。在负债方面,要考虑存款负债的异常变动,利率变动对负债的影响,银行筹集和调配资金的能力等;在资产方面,主要检查资产的流动性状况。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主要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混业与分业经营的问题。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三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泡沫经济:理论价格蓬齐对策” 道德风险:群体行为:金融危机:货币危机:8.银行危机:9.金融危机预警:10.预警指标11. FR概率模型:12. STV横界面模型:13. KLR信号分析法:14.非对称信息:15.逆向选择:16.道德风险:17.激励相容:18.风险偏好:19 风险最优分担合同 二、简答题: 1 .何谓泡沫?它是如何产生的?2.信息传播和交易的扩大为什么会产生泡沫?3.泡沫产生有哪些环境因素?4.什么是金融危机?简述金融危机的分类与特点。5.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6.如何看待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效果7 .抵押在债务合同中的作用。8.标准债务合同存在的原因。9.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临界条件。10.预警理论的优缺点。 一、名词解释 1. 泡沫经济:如果一个国民经济或区域出现了价格泡沫;泡沫资产总量在宏观总量中占到了相当的比重;泡沫资产与经济的各方面发生了系统性联系;泡沫资产使汇价潜伏着危机。这时,国民经济处于泡沫经济之中。 2. 理论价格:不出偏差时的定价,由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 3. “蓬齐对策”:P229 指对待债务的一种对策,债务不是靠着将来某一时刻的实际偿还,而是靠将不的资债来偿还。借款者将无限期的滚动负债,用所借款来偿还的利息与本金。 4. 道德风险:P231 通常来描绘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以后,减少预防风险的措施,甚至采取行动,导致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现象。实际上,道德风险的原意更准确的表述为风险概率大的更愿意投保。 5. 群体行为:P238 所谓群体行为是一种行为模仿或者称之为观念传染,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解释经济现象的一种方式,相近的概念是羊群效应。 6. 金融危机:P245 金融风险大规模积聚爆发的结果。是起始于一国或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其金融制度混乱,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过程。 7.货币危机:P249 货币危机指一国货币遭受冲击,引发本币急剧贬值或导致国 际储备货币大幅度减少的过程。 8.银行危机:P256 指大量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银行挤兑和破产,导致银行取消 债务的内部兑换性,或迫使政府提供大规模援助。 9.金融危机预警:是指对宏观经济金融领域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危机提前发出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泡沫经济:理论价格蓬齐对策”道德风险:群体行为:金融危机:货币危机:8.银行危机:9.金融危机预警:10.预警指标11.FR概率模型:12.STV横界面模型:13.KLR信号分析法:14.非对称信息:15.逆向选择:16.道德风险:17.激励相容:18.风险偏好:19. 风险最优分担合同 二、简答题: 1.何谓泡沫?它是如何产生的?2.信息传播和交易的扩大为什么会产生泡沫?3.泡沫产生有哪些环境因素?4.什么是金融危机?简述金融危机的分类与特点。5.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6.如何看待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效果 7.抵押在债务合同中的作用。8.标准债务合同存在的原因。9.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临界条件。10.预警理论的优缺点。 一、名词解释 1.泡沫经济:如果一个国民经济或区域出现了价格泡沫;泡沫资产总量在宏观总量中占到了相当的比重;泡沫资产与经济的各方面发生了系统性联系;泡沫资产使汇价潜伏着危机。这时,国民经济处于泡沫经济之中。 2.理论价格:不出偏差时的定价,由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 3.“蓬齐对策”:P229 指对待债务的一种对策,债务不是靠着将来某一时刻的实际偿还,而是靠将不的资债来偿还。借款者将无限期的滚动负债,用所借款来偿还的利息与本金。 4.道德风险:P231 通常来描绘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以后,减少预防风险的措施,甚至采取行动,导致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现象。实际上,道德风险的原意更准确的表述为风险概率大的更愿意投保。 5.群体行为:P238 所谓群体行为是一种行为模仿或者称之为观念传染,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解释经济现象的一种方式,相近的概念是羊群效应。 6.金融危机:P245 金融风险大规模积聚爆发的结果。是起始于一国或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其金融制度混乱,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金融理论前沿课题》2026-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05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金融理论前沿课题》2026-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050)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资本收益率:反映银行业绩的指标,是指税前利润与平均总资本的比率,反映了银行对股东投资的回报率,也是常用的反映银行盈利性的指标,其比率越大,股东投入资本的回报率也就越高。 2.经济数据偏差:又称经济数据失真,是指因经济数据遭到扭曲而无法准确描述经济现实的情况。造成经济数据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本身的缺陷、地方政府GDP政绩冲动以及微观经济主体规避税收和管制的动机等。经济数据偏差会对一国宏观经济政策产生误导,影响政策的有效性。 3.美元危机:货币危机的类型之一,专指以美元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从遭受损失的角度论,美元危机以美国债权国的法定货币升值为特征,受害者是美国债权国而非美国。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4.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概括? 答:(1)弗里德曼在1976年12月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大会上系统阐述了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思想。 (2)第一阶段是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时期。货币幻觉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引发了劳动力工资变动率即通货膨胀率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替代关系。 (3)第二阶段是预期理论和自然失业率假说成立的时期。预期通货膨胀率逐渐接近实际通货膨胀率,出现了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4)第三阶段是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时期。由于通胀加速度的存在,弗里德曼断言,用通货膨胀换取就业增加(即凯恩斯需求管理)无异于饮鸩止渴,每一次虽也能取得暂时效果,迎来的却是下一轮更高的通货膨胀,最后导致“滞涨”。 5.跨国银行境外扩张主要采取什么途径? 答:(1)新建投资。是指一国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在另一国设立形式各异、规模不一的海外分支机构,如代表处、分支行、子银行等。 (2)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统称,具体指一国银行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购入另一国的银行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 6.简述银行监管体系中的要素评级。 答:(1)在CAMELS+体系的6个单项要素中,除了管理状况的评级取决于定性因素,其余5个要素的评级结果均是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的算术加权结果,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的权重分别为6096和40%。得分为90 -100分评为一级,75-90分为二级,60-75分为三级,45 -60分为四级,30-45分为五级,30分以下为六级。 (2)这五个指标是指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状况、资产集中度指标、全部关联度、损失准备充足状况指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历年试题汇总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历年试题汇总 名词解释: 1、核心通货膨胀:是从标题通货膨胀指标中剔除暂时性价格变动的价格指数。该指标反映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长期趋势,是价格指数中与货币增长相联系的长期或持久的部分,并有助于预测短期和中期通货膨胀率。 2、铸币税:在现代经济文献中,理解铸币税的概念有两个角度。一是从归属的角度看,铸币税一般是指货币发行者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权力,从货币发行中获得利润。这里的货币既可以是金属铸币、商业银行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形态的货币如电子货币。二是从来源的角度看,由于货币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货币的价值往往要高于原始的充当货币的商品的价值,高出的这一部分价值就是货币铸币税。只不过不同的货币形式铸币税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3、赫芬达尔指数:衡量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一个指标,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占行业总收入或总产出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是产业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标中较好的一个;最早由赫芬达尔于1950年提出而得名。 4、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用统计数据说明的名义工资变化率同失业率之间存在的一种负相关关系。菲利普斯是最先利用正式统计方法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后来这一关系不断被经济学家补充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宏观经济理论。 5、货币危机: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表现为汇率)出现实际的或潜在的剧烈的不稳定性,并给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后果的一种状态。货币危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二是以美元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

6、市场结构:是指在某一个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7、内部化理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理论中直接投资理论三大流派之一,该理论从自由市场非完全性出发,认为现代跨国公司是市场内部化过程的产物。所谓市场内部化,是指外部市场机制造成了中间产品(如原料、半成品、技术、知识、经验等)交易的低效率。为改变这种低效率,企业通过其有效的组织手段——行政结构,将中间产品的外部市场内部化。当开辟内部市场的行动跨越国界时,就出现了跨国公司。正是内部化的动机,促使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具体到跨国银行方面,主要的内部化因素:管制规避、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银行客户关系、信息等。 8、骆驼评级体系:是指通过考查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性、流动性和市场风险敏感度6大要素,评价银行机构的整体财务实力、风险状况和经营管理状况的系统。 9、垄断优势理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理论中直接投资理论三大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特点,造成了跨国公司具有相应的垄断优势,如专有技术、管理经验、融资渠道和销售能力等。该理论无法解释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许多元垄断优的中小企业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实 10、成本偏好说:解释银行盈利性和市场结构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是指在高集中度市场中的银行会比在较低集中度市场中的同等银行有更高的费用支出,减少了银行的盈利,进而削弱盈利和集中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期末复习答疑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期末复习答疑( 文本) 吴国祥: 今天下午是期末复习时间! 欢迎大家就期末复习问题教学交流! 赵秀艳: 吴老师好, 因为今年是第一次换新教材, 我在授课时, 还是主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专题的阅读资料, 跟学生更多的是讲和 讨论相结合, 然后辅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这样考试基本就没问题了吧, 谢谢。 吴国祥: 如果是参加开卷考试, 还应该将期末复习和学习重点结 合起来。下面我就将这些重点指出, 便于你们给学生辅导! 赵秀艳: 好的, 谢谢。 吴国祥: 本学期由于是新教材的第一次考试, 故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不要因为是开卷考试, 就能够麻痹大意 杨冬梅: 吴老师您好, 请问今年考试的重难点怎样把握。因为是新教材可能重难点难以把握, 因此希望今天的辅导有针对性, 谢谢! 需要掌握的重点名词您给提示一下。 吴国祥: 杨老师好! 你说的问题很有代表性! 金融理论前沿课 题是开卷考试, 往往学习重点也就是考试重点, 这一点是需要大 家引以注意的。一会儿我会将这些学习重点发布在这里。

杨冬梅: 那就太感谢您了。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思路您给提示一下最好了。 赵秀艳: 我也是感觉, 期末复习指导里对股东掠夺的分析与教材里重点分析的都不是很一致, 学生有些不理解。 吴国祥: 杨老师的问题, 以前也有人提出过, 主要是考虑到开卷考试, 如果提示过多, 怕辅导程度不好把握, 这一点课程组将会认真思考。赵老师提出的问题, 主要是讲课辅导时数较少, 另外, 考虑到教材里面有的, 可能也就少讲了。下学期我们将适当补充一些学习材料, 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问题。 赵秀艳: 教学中从比较好掌握的几个专题入手, 提供给学生参考资料, 让她们阅读, 面授课再给学生讲解这些专题的研究背景、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问题就提醒学生按时去看课程IP课件了, 有部分章节的IP课件讲的挺好。能跟面授课程形成互补和协调。谢谢各位建设资源的老师, 辛苦了。 杨冬梅: 不过说实在的, 这门课程教材更新还是很快的, 基本能够把握住前沿的内容, 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非常好。 赵秀艳: 建议将其它章节的IP课件也能制作, 提供给学生和教师就好了, 谢谢。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新教材试题)作业八

国际信用评级对我国银行信用评级的影响 一、信用评级的渊源和理论依据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或信誉评级,其基本方法是运用概率理论,准确判断出一种金融资产或某个经济主体的违约概率,并以专门的符号来标明其可靠程度。 现代信用评级的前身是商业信用评级,它最早出现在美国。路易斯?塔班于1837年在纽约建立了以企业为评级对象的最早的信用评级机构,并于1849年发表了最早的评级理论及方法———信用评级指南。20世纪初,信用评级有了新的发展,其标志是1902年约翰?穆迪开始为美国铁路债券评级,使信用评级增加了另一类对象———金融工具。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投资方式的增多,社会对信用评级的需求不断增加。信用评级所涉及的领域也不断扩展。目前的信用评级按评级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对法人评级和对各种金融工具的评级。 信用评级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首先是因为信用评级的结果是客观、公正和准确的。从历史情况来看,信用级别低的,其违约率显然较高。据美国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5年的持有期中,Aaa级证券的平均违约率为0. 1%,而B级证券的违约率为28%,违约率与其信用等级呈现出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安博尔中诚信评级倾力打造最具影响力信用品牌因此信用评级就成为解决金融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有效机制。由于其简明可靠,因此投资者广泛使用信用评级结果,筹资者也请评级机构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定。 投资人在决定是否要投资于某一项目时,自然要考虑一系列影响投资回报的因素和相关风险。但是投资项目的所有人或经理往往会对项目的某些方面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可能不会将全部信息披露给投资者。因此,要收集一个复杂投资项目的情况,其信息成本不仅高昂,而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市场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会计标准和法律安排有所不同,投资者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在国内市场要大得多。评级机构公布或有偿向投资者提供客观、公正和准确的有关筹资者的违约概率以及是否有能力并愿意及时全额偿还本息的相对风险等信息,解决了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随着信用评级的普及,它在金融交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信用评级的结果实际上已成为筹资者进入金融市场的入场券,成为决定有价证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一个筹资者无论是向银行借款,还是在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其自身及其发行的有价证券都必须经过信用评级,否则就难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就难以筹到资金,或者必须以更高的代价才能筹到资金。这样,信用评级就成为帮助筹资者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筹资费用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信用评级是促使各经济主体增强守信意识和履约能力的有效机制。 银行绩效评级就是采用一组财务指标和一定的评估方法,对经营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评价。银行绩效评级不仅是银行对一定阶段经营管理状况和战略执行的检验和价值判断,同时其制度设计本身也反映了银行在特定时期的经营发展理念。现代商业银行经历了从追逐规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重视平衡风险与利润、重视质量效益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过程,逐步树立了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现代经营理念。因此,其绩效考核体制总体上也呈现出从过去的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盈利能力考核,逐步转变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效益考核,从管理利润提升到管理价值。 银行信用评级是对一家银行当前偿付其金融债务的总体金融能力的评价,它对于存款人和投资者评估风险报酬、优化投资结构、回避投资风险,对商业银行拓宽筹资渠道、稳定资金来源、降低筹资费用,对监管当局提高监管效率,削弱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运行的波动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银行信用评级一般包括三个步骤:首先,估价银行独立的财务实力和外部营业环境便确定其个体评级;然后,确定一个支持评级;最后,综合个体评级和支持评级这两个不同因素,经过专家会议讨论,得出银行的信用评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