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质针内热针治疗布针详解,多个部位!详细讲解各个部位布针方法

银质针内热针治疗布针详解,多个部位!详细讲解各个部位布针方法

银质针内热针治疗布针详解,多个部位!详细讲解各个部位布针方法
银质针内热针治疗布针详解,多个部位!详细讲解各个部位布针方法

银质针内热针治疗布针详解,多个部位!详细讲解各个部位

布针方法

内热针是将特制针具根据治疗需要刺入人体腧穴或肌

肉处,并视患者病情加热针具至不同温度的一种治疗技术。内热针的发热材料在针体内部,使针尖到针体均能恒温发热;而且针体的发热温度可在38℃-60℃之间调节。内热针具

有松解并修复痉挛变性的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筋膜的张力和无菌性炎症,促进肌细胞再生和再血管化,从而使肌筋膜痉挛变性缺血情况得以改善,起到治疗和预防

疾病的作用。内热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劳者温之”的理论,内热针适用于软组织源性的各部位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导致血管神经受累的感觉异常及肌力下降等症状,软组织源性的脏器功能障碍等病症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1、内热针选穴原则:

1.1中医方法:按针灸理论指导,循经选穴,辨证施治,但

须选取两个穴

位以上,即主穴配用相应的辅助穴位,一般多选同侧肢体的1~3对穴位为宜;

可结合神经分布区选穴【如腰骶部取气海俞(深层有腰神经)、八髎(深层有骶神经)】;也可以阿是穴作为针刺点,根据病

变部位局部选穴【如上肢瘫痪:三角肌配肩髎,屈腕和伸指肌以曲池为主,配手五里或四渎】。

1、西医方法:以解剖学理论为基础,选取肌肉的起、止点

及肌腹进针。

2、患者体位:根据治疗需要,患者可采取仰卧位、俯卧位

或侧卧位,既要

充分暴露针刺部位,又要使患者体位舒适。

3、定点:一般用龙胆紫定点,也可用手术专用记号笔定点。定点是针刺成

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定点准确,针刺入皮肤后能容易找到骨面,顺利进行针刺的各种操作,迅速消除肌肉骨膜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

4、消毒:患者针刺治疗区域,常规碘酒、75%酒精皮肤消毒。医师手消毒后,

佩戴无菌手套进行内热针治疗。

5、针刺:医师根据不同的针刺部位选择合适型号经高压蒸

汽消毒的内热针于定点处针刺,护士协助将针柄连接加热端,给予针恒温加热,仪器加热温度一般为42度,时间一般调

至20分钟,时间和温度具体可根据临床医生需要调节。

6、起针:治疗结束后,医师移除针柄部的加热端,再手执

无菌棉球按压针眼皮肤后快速起针,嘱患者

48小时内治疗部位勿湿。

二、常见疾病的内热针治疗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在异常应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是腰背痛和下肢放射痛,一般具有临床症状重,病情容易反复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本病诊断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临床症状,选取治疗部位进行内热针治疗,主要治疗部位如下:

(1)胸、腰、骶椎两侧(腰部深层肌松解治疗)

【布针范围】T10-S4棘突两旁,具体根据患者病位及临床表现选择增加或减少布针范围。

【目标软组织】竖脊肌在T10-骶4附着处(棘突、椎板、后关节)。

【患者体位】俯卧位,腹部垫高枕。

【定点】一般一边布两排针,内排贴近棘突,外排距内排

3-4cm。

【针法】内侧两排贴着棘突边缘直刺,然后提插到椎板或背面,外面两排向内斜刺至椎板或背面,再向外提插至后关节

或背面外侧。针尖不可向内上,尤其在棘突间,针尖向外下方移动,方能打到后关节。不要打到椎间孔和骶后孔,腰骶之间正中要当心进入椎管,刺破硬膜囊,要摸准棘突。如病人如有串麻感,则可能刺入椎管或椎间孔。

腰椎两侧针刺治疗定点腰椎两侧针刺全貌加热时全貌

X

【注意事项】此处治疗最容易刺破硬膜造成脑脊液漏,术后出现站立时头

痛、恶心、呕吐,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给病人解释清楚,不用惊慌,嘱患者去枕平卧,补液每天2500-3000ml盐水,忌用甘露醇,一般3-7天症状缓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内排可采用向臀侧的斜刺,这样能有效的避免针刺入椎管。(2)腰骶部

【布针范围】腰三角区外段髂嵴–髂后上棘内上缘、骶髂关节内侧缘。

【目标软组织】腰背筋膜、竖脊肌、腰方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

【患者体位】俯卧位,腹下垫枕。

【定点】标记两排弧形的进针点,第一排髂嵴下缘1cm,第二排向上向内

3cm,其每个进针点位于下排两下邻近针点中间的上方

【针法】上排进针点为斜刺,进针抵髂后上棘内上缘、骶骼

关节内侧缘或髂嵴上缘后再作小幅度提插,分别抵达并贯穿三者各自的前缘肌附着处。但当针头贯穿髂嵴上缘的肌附着后须分别沿骨面改用向前下方深入1.5cm的骨膜下刺,不要刺入骶后孔中。据观察人体骨骼标本,骶髂结合部(髂后上棘与骶骨的连接部)

约有2cm以上的深度。此处如直刺,会漏掉一部分重要的软组织(主要是多裂肌,很粗大)。可采取向髂后上棘内侧(内面)深部斜刺的针刺法,临床疗效明显。

【疗程】常规需做两次内热针针刺,第2次针刺的进针点选在第1次针刺的

两个进针点的中间点,使2cm的针距分别变为1cm(以下部位除注明者外,一般都是分两次针刺)。【注意事项】1)下排针刺始终以髂嵴唇为骨性标志,在其上做提插松解后再抵达骶骨背面。

2)上排针抵达髂嵴唇后沿内唇提插松解内唇骨骼肌附着处,然后再进入骶髂关节。

3)髂骨外侧进针不要太深,始终以髂嵴为标志,以免伤及腹部脏器。

(3)髂翼外面臀后侧

【布针范围】臀后侧位于髂嵴后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的皮肤区域。

【目标软组织】髂嵴后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臀中肌,部分臀

大肌、臀小肌

附着处,同其坐骨大切迹后缘——中缘附着的延伸骨膜。【患者体位】俯卧位,可腹部垫枕。

【定点】沿髂嵴后缘下0.5cm开始,画4排横向的弧线,间隔2cm,每排6

个进针点,针距1cm,再在坐骨大切迹后缘取3个进针点。【针法】上面两排向坐骨大切迹方向做骨膜下刺;下两排向坐骨大切迹后缘作斜刺;下面3针需先打到坐骨大切迹上方的髂翼骨面,再小幅提插到坐骨大

切迹的后缘,并刺准中缘后改作骨膜下刺,贯穿骨膜后针停在坐骨大切迹边缘,切勿继续深入打入坐骨大孔。

髂翼外面臀后侧针刺治疗定点髂翼外面臀后侧加热时全貌【注意事项】靠近髂前上棘的那一针骨膜下刺很容易弯针。起针后按压片

刻,通常与“臀中部”一起打,并可同时打骶骨的外侧缘。(4)髂外侧面(髂外三肌)

【布针范围】髂翼外侧面髂嵴至股骨大转子之间的皮肤。【目标软组织】髂翼外面旁侧三肌:阔筋膜张肌,整个臀小肌,部分臀中肌。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下方之腿屈曲,上方之腿必须伸直,两腿之间垫两个枕头,以病人姿势舒适为宜。

【定点】髂翼外侧髂嵴至大转子之间,根据髂嵴至股骨大转

子的距离定5-7

排针,第一排沿髂嵴缘,最后一排在大转子上方1cm。

【针法】第一排针均为骨膜下刺,纵向的前后两排针也采取骨膜下刺,其

余采取直刺或斜刺,最好是斜刺,本人观点:内热针治疗能斜刺的地方不采用直刺。

髂外侧面(髂外三肌)针刺治疗定点髂外侧面(髂外三肌)加热时全貌【注意事项】该部位是内热针针刺中最痛的部位之一,尤其是骨膜下刺,针

刺过程中针感(一般为酸胀感)通常会传导到小腿外侧,考虑髋关节外展、内收肌群的拮抗平衡关系,臀外侧部一般与股内收肌部对应针刺治疗。针刺结束后病人仰卧位做主动蹬腿锻炼(术者协助抗阻力),下床后要马上走路或蹲起锻炼,坚持10分钟以上,至行走基本自如,才能离开诊室。

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退行改

变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无力、屈伸活动不利、弹响及伴有关节肿胀积液,甚至出现跛行、蹲起困难和登楼梯困难等。本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部位及临床症状,选取治疗部位进行内热针治疗,主要治疗部位如下:

(1)髌下脂肪垫(髌尖粗面的髌下脂肪垫)

【布针范围】膝前下方的皮肤区域。

【目标软组织】髌下皮下脂肪、髌韧带、支持带、髌下脂肪垫。

【患者体位】仰卧位,膝下可垫枕。

【定点】沿髌骨下缘弧形定一排针,向下2cm定第二排针。【针法】先打第二排针,左手向下推髌骨,右手持针下段,进入皮肤后向髌下缘斜刺,提插松解髌骨粗面脂肪垫附着处,第一排为直刺,主要松解皮下脂肪、

及韧带。

髌下脂肪垫针刺治疗定点髌下脂肪垫连同股外侧部加热时

全貌【注意事项】此处可打皮丘,也可以浸润麻醉。一般不要双侧同时打,以

免影响走路。关节在没有积液的情况下,一般不建议进入关节腔部。

(2)股骨干外侧

【布针范围】股骨干外侧的皮肤。

【目标软组织】股直肌、股外侧肌及相应骨膜。

【患者体位】仰卧位,小腿和腘窝垫枕。

【定点】按压痛点范围布N排针,间距离约2cm,针距为

2cm。

【针法】直刺至股骨干,对骨膜可做小幅度提插。股骨干

外侧针刺治疗定点股骨干外侧针刺全貌图【注意事项】针尖朝向股骨体的方向,治疗后加压防止出现血肿,建议患者针刺结束后病人仰卧位做主动蹬腿锻炼(术者协助抗阻力),

下床后要马上走路或蹲起锻炼,坚持5--10分钟以上,至行走基本自如,才能离开诊室。

(3)股骨内上髁(股骨内上髁上的诸附着处)

【布针范围】膝内上部的皮肤区域。

【目标软组织】股内侧肌后部、大收肌、腘绳肌、皮下脂肪。【定点】股骨内上髁上按压痛点范围布N排针。

【针法】近股骨内侧髁的第一排针为骨膜下刺,充分松解骨骼肌在内侧髁上的附着,其余为直刺或斜刺。

股骨内上髁针刺治疗定点股骨内上髁针刺全貌图【注意事项】该部位较痛,可行浸润麻醉。避免进针时伤到半月板,避开的

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手摸到关节缝隙,进针时避开即可;二是进针时斜刺进针,针尖在骨面滑行;针尖一般不要离开

骨面,可避免伤及血管与半月板。

3、颈椎病

颈椎病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

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属于临床常见病,我国颈椎病患病率约达3.8~17.5%,并呈迅速增加和年轻化趋势。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颈、

肩痛,并向上肢放射;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甚至猝倒;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等。本病诊断参照1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座谈会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颈椎病的部位及临床症状,选取治疗部位进行内热针治疗,主要治疗部位如下:

(1)颈胸部

【布针范围】颈2至胸背部。

【目标软组织】颈胸部软组织在颈胸棘突、关节突及椎板上的附着。

【患者体位】俯卧位,胸下垫枕,额头俯在交叉的双手上。【定点】一般一边二排,内排近靠棘突,第二排旁开中线

3-4cm。

【针法】在颈胸部治疗时,施术者站在病人的头端,这样进第一排针时针尖向下斜刺,因为颈胸段椎板是叠瓦状的,这样就确保针不会刺入椎管,第二排针向椎板方向

45度角斜刺,并提插,以最大限度的松解椎旁软组织。布针范围尽量大些,常规布针在颈2--胸4区域,远期效果比较满意。颈胸段非常重要,很

多病人这里不处理,好多颈胸椎问题得不到满意治疗效果。常规需要两次治疗。

颈胸部针刺治疗定点颈胸部加热时全貌【注意事项】颈胸段椎板是叠瓦状,一定注意进针角度,避免伤到脊髓、神

经及血管;解剖结构要熟练掌握,治疗后要局部加压防止出血。

(2)肩胛外三肌及冈上肌

【布针范围】冈下窝、冈上窝、斜方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目标软组织】冈下肌、冈上肌、肩胛提肌、大圆肌、小圆肌。

【患者体位】侧卧,患肩在上,怀中抱枕。

【定点】先根据肩胛冈、肩胛骨内下角、肩胛骨内上角确定肩胛骨的位置,

用标记笔标记范围,再根据压痛点、特别是条索及结节定点,针数不定,针距2

厘米布针点。先针刺至肩胛冈上缘、肩峰内侧缘、锁骨外段上缘,沿骨面做小幅度提插,再沿冈上肌冈上窝附着处作纵向的骨膜下刺,深入程度以2厘米为限,

以免损伤胸膜引起气胸。

肩胛外三肌及冈上肌针刺治疗定点肩胛外三肌及冈上肌针

刺全貌图【注意事项】所有针都不要离开骨面,进针方向为斜次,尽量避免直刺,以

防针尖刺破冈下窝肩甲骨薄弱骨面(有一小部分人冈下窝肩甲骨骨面发育不全,

容易针体落空刺伤胸膜及脏器,这个区域尽量避免直刺。三、内热针优势:

1、内热针机器替代艾球燃烧加热和巡检仪加热,从外热变成了内热,使深层加热成为现实。

2、钛合金的内热针针体,全密闭设计,防滑手柄,一体变径,粗针挺拔,

细针柔韧。可控温度38-60℃,总长度70mm-160mm(针柄4mm固定不变),针体

外径0.5mm-1.3mm。由20路探头到40路探头。

3、温度可控性更强,杜绝了烫伤和针眼色素沉着。

4、针体硬度提高,使扎针难度降低。

5、针体变小,使内热针能够当针灸针扎,不用打麻药,变成了真正的温针,

使其能够进入针灸科,造福更多人。

6、远期治愈显效率达94%以上,是真正的治痛而不是止痛。已经应用于疼

痛治疗以外的很多科的疑难病治疗。

四、内热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1.治疗前询问病人的身体情况,了解病史,如病人有无发热或病毒感染史。

2.针刺前询问病人病史及是否服用影响凝血的相关药物,如服用抗凝血药物,针刺前应作出凝血时间检查,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的,不能作针刺治

疗。

3.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治疗前应按时口服相关药物。

4.治疗前及时进餐,避免空腹进针,造成晕针。

5.治疗前及时排便。

6.操作医师必须解剖熟悉,操作过程中避免伤及重要的神经、血管及脏器等。

五、内热针疗法的禁忌症

1.患者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者。

2.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3.患者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等

4.患者针刺局部皮肤有明显感染者。

5.患者身体极度虚弱者。

6.妊娠期者。六、内热针疗法的并发症及处理

1.针尖锐利,进针时刺破血管造成血肿,此时可将针尖磨钝一些,虽然进

针增加难度,但血肿出现的几率会明显下降。

2. 血管变异或针刺到滋养动脉。处理方法:一般小血肿多可在3天内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血肿较大的会出现明显的局部痛和相关症状,可

在24小时内冷敷,加压止血。24小时后热敷,给活血、抗炎、脱水药物,一周左右可自行吸收而消除症状。另外拔针后常规减少血肿的办法,

起针后按压针刺部位5-10分钟,可明显减少血肿情况

内热针:

内热针是将特制针具根据治疗需要刺入人体腧穴或肌肉处,并视患者病情加热针具至不同温度的一种治疗技术。内热针的发热材料在针体内部,使针尖到针体均能恒温发热;而且针体的发热温度可在38℃-60℃之间调节。

治疗效果上开创了疼痛医疗界的新视野,内热针是一种治疗软组织疼痛的新利器,

---治疗疼痛的又一次创新变革。

此产品是国内首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资

质企业......

并有内热针、麻醉剂助推器、3D解剖软件销售。(定期有培训班)

银质针

密集银质针治疗上肢麻痛226例 李国栋 山东莱阳市国栋诊所265200 摘要目的:观察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损害与上肢麻痛症状之间的关系,验证软组织外科学新理论。方法:对226例上肢麻痛的适应症患者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施行密集银质针治疗,然后观察疗效。结果:优72例,良119例,可22例,差13例。优良率84.5%。结论: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损害可引起上肢麻痛为主的症状,临床表现与传统认识的颈椎病基本一样且占很大比例。密集银质针治疗肩胛骨周围软组织对此类病例有满意疗效。证明了软组织外科学新理论的正确性。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以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此类患者多在中年以上,X线颈椎片多可见颈椎曲度变直、骨质增生等改变。因此,按传统理论经常被诊断为“颈椎病”。但在治疗时,许多传统的措施往往难以达到X线片上所见的骨质增生部位,而且疗效也多数不理想。即使有的效果满意,在症状缓解后再拍X线片检查,原来的骨质增生等改变并无明显变化。这是常见的临床现象。 通过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以后,认识到这些所谓“颈椎病”的症状,多数由软组织损害引起,在肩胛骨周围往往有明显压痛点。因此,近几年对上述症状患者施行密集银质针治疗肩胛骨周围软组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记录较详者226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6例,男68例,女158例,年龄23~75岁,平均49岁。病程10天~3年,平均1.5年。均以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有的伴有轻度活动受限。上肢神经反射及肌力无异常。其中单侧194例,双侧32例。上臂为主者90例,前臂及手为主者78例,整个上肢及手均麻痛者58例,曾按颈椎

病治疗效果不理想者158例。本组226例全部拍颈椎X线片,其中167例见颈椎有骨质增生、曲度变直等表现。 2. 治疗方法 适应症:行上肢生理反射、病理反射、肌力检查、感觉分布检查,无明显异常。并行腋窝、肘关节、腕关节检查,无明显疾患。在肩胛骨周围行压痛点检查,有明显压痛点者,列为适应症。 治疗方法:按照《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所述的银质针治疗操作方法,再根据压痛点的分布,对患侧肩胛骨背面的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附着处以及肩胛盂下唇肱三头肌长头附着处、斜方肌的肩胛冈上缘、肩峰内缘、锁骨外段上缘、冈上肌的冈上窝等附着处。进行密集银质针针刺治疗。具体操作过程在此从略不做赘述。初次治疗1周后,症状减轻者再治疗1次,3次为1疗程,列入观察。1次或2次治疗后症状消失者,不做继续治疗,视为疗效优。1次治疗后症状不减者,患者多不愿继续治疗,视为疗效差。 3. 结果 自拟疗效评价标准。优:症状完全消失;良:症状明显减轻;可:症状减轻;差: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观察结果:优72例;良119例;可22例;差13例。优良率84.5% 4. 讨论 4.1 按照传统的骨科理论所述,认为上肢麻痛的症状,主要是由于颈椎发生骨质增生等所谓退行性变化,导致椎间孔变小,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但在实际治疗中,很少有疗法能够真正有效地单独作用于颈椎的增生部位和椎间孔。多数药物,主要作用还是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多数手法,其作用部位还是颈部和肩部的软组织。而如果将针或其他的医疗器械直接刺到增生的椎体前缘或椎间孔,将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为什么很多疗法都有一定的疗效?为什么许多疗法都有疗效满意的病例?为什么出现传导痛的区域往往与骨质增生部位的神经节段及神经走向不一致?为什么症状缓解后再拍颈椎X线片,却发现骨质增生并没有

内热针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内热针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内热针治疗的适应症 内热针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比较广泛,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对其疗效卓越、安 全可靠的各种疾病进行规范性的研究,现就其比较成熟的适应症,分述如下。 1.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2.骨质增生性疾病与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 3.各种神经卡压综合征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跖管综合征等。 4.与脊柱相关的慢性支气管炎、功能性心律失常、慢性胃炎等内科疾病。 5.与脊柱相关的痛经、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6.鸡眼、带状疱疹后遗症等皮肤科疾病。 二、内热针治疗的禁忌症 1.凝血机制异常者。 2.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皮肤感染、肌肉坏死,或在深部有脓肿者。 3.有心、脑、肾脏器衰竭者。 4.患有糖尿病、皮肤破溃不易愈合者。 5.高血压病血压不易控制者。 6.严重代谢性疾病,如肝硬化、活动性结核患者。 7.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者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 当施术部位的皮肤感染,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者得到有效控制,内脏疾病及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机体状态得到恢复,可以实施内热针治疗。

内热针发明人荣贺简介 荣贺:主治医师,中医世家,现任济宁一方中医专科门诊部主任、济宁市任城区康复针推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中华中医药疼痛学会委员、济宁市现代针灸研究所所长、华夏疼痛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济宁市佳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特聘专家,擅长治疗顽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质增生症、各型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强直型脊柱炎、风湿 / 类风湿关节炎、带状疱疹后疼痛、老年性耳聋/耳鸣、面肌痉挛、面神经炎、各类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和脊柱相关内科疾病,治愈率可达95% 以上。首创内热针疗法,其特点:安全、无痛、微创、高效、费用低廉;主编《中华内热针大型系列视听教材》、参编《中华内热针诊断与治疗》、《内热针治疗慢性疼痛 ---新式针灸》等专著,获济宁市科技进二等奖 2 次,三等奖 2 次;至目前培训内热针疗法 50 余期,学员 4000 多人,总结出来一套实用技术,并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广应用于临床;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内热针发明人、腰椎侧隐窝注射针发明人、椎间孔针发明人、麻醉剂助推器(麻醉枪)发明人,其发明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张“不动髓核,保护椎间盘”新理念 --- 同样治愈疼痛顽疾!

内热针治疗的麻醉选择

内热针治疗的麻醉选择 随着麻醉药物的新发现,各种仪器应用以及设备的不断更新,麻醉方法的改进,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而仍然是根据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而产生的全身或部分区域的痛觉消失,将麻醉分为如下几类。 一、局部麻醉 (一)局部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溶液沿治疗部位按组织层次由浅入深注射在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传导,称为局部浸润麻醉。 1.常用药物根据治疗时间的长短选择应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的局麻药,可采用利多卡因一般用0.25% ~0.5% 溶液,一次剂量不超过0.4g(个人建议在0.2 g 内最安全)。 2.适应证及麻醉特点:适用于治疗范围较小、治疗针数少、表浅部位的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特点是操作简单而安全,多由术者自己操作,病人神志清醒,对全身生理干扰轻微,应用范围广。 3.禁忌症:对于治疗部位有感染或恶性肿瘤者不宜施行局部浸润麻醉,以免感染或肿瘤的扩散。 4.并发症及操作时注意事项 常见并发症为局麻药中毒。为避免中毒反应发生,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每次注入局麻药量不要超过极量。 (2)每次注药前应回抽注射器,以防局麻药注入血管内。在加压注射过程中,一边注药一边进针,使局麻药液保持在针尖前方,这样借压力作用易使药液侵入神经纤维,而且对周围组织起到压力分离及止血作用。局麻完成后须等待 4 ~5min,使麻醉作用完善后在进行实施治疗。 (二)退出式麻醉 目前,内热针治疗所涉及的都是体表直接可以达到的身体各个部位,虽有一些是比较表浅部位的治疗,但大部分是在体腔外的深层次部位,因此,它的浸润麻醉也与外科常用的局部浸润麻醉(逐层浸润麻醉)有着很大的不同。为安全起见,内热针治疗应用与常规局部麻醉完全不同的方法~退出式浸润麻醉法:针头进入肌肉组织后回吸无血、无液,针筒内呈负压状态后再边退针边注入局麻药,直到退出皮肤为止。采用这种麻醉法,十多年来,从未发生麻醉中毒等不良反应,从而保证了麻醉的效果,又绝对保证了麻醉的安全。 ( 三) 麻醉剂助推器 麻醉剂助推器,由于其作用原理酷似枪,故业内俗称麻醉枪(图3-1)。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操作要点 1、评估和观察要点:①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②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2、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 3、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弹性适当的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闭及护理。 5、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并签名。 6、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7、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 8、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9、采取有效封管方法,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10、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标准 1、患者或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内热针操作指导

内热针操作指导 一、操作人员的要求: 1.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操作 2.至少2人参与 3.严格控制适应症:有明确压痛点,或麻木感。 4.操作前需仔细检查患者:疼痛点、麻木部位、明确有无出血性疾病,血糖控制情况,严重心血管疾病,局部有感染灶,排除肿瘤。 二、操作程序 1.操作人员职责: (1)操作者职责:负责术前检查患者、决定治疗方法、标记布针点(每次控制在20针左右,如确实需要,可在30针以内)、配制麻醉剂、麻醉、布针、拔针、清洗器械。 (2)助手职责:打开消毒包、消毒皮肤、连接内热针治疗仪、协助操作者止血。 2.操作步骤 (1)将患者摆放适当体位:舒服而便宜操作。 (2)按要求确定布针部位 (3)操作者用手术记号笔标记布针点 (4)助手消毒皮肤 (5)助手打开消毒包外层,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并打开消毒包内层 (6)助手取20ml注射器,撕开外包装,协助操作者配制麻醉剂 (7)操作者取出注射器(注意无菌操作),用注射器抽取5ml利多卡因(1支)、2ml地塞米松(1支),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ml,并摇匀混合液 (8)操作者取出麻醉枪并初步安装,将配制的麻醉剂注入麻醉枪,20ml注射器换牙科麻醉针麻醉皮下至骨膜。麻醉操作完毕将注射器及麻醉枪置于消毒盒外。 (9)操作者取出内热针,逐个布针。 (10)助手连接内热针治疗仪,打开仪器,并设定治疗温度(42度)及治疗时间(20分钟)(11)治疗期间至少留一人陪伴、观察患者 (12)治疗结束,操作者拔针,有出血者,应加压止血。针眼应用碘伏棉签点击消毒 (13)嘱患者休息数分钟,3天内不洗澡,无不适可回病房 (14)操作者清洗器械,注意:麻醉枪需拆开清洗并消毒,清洗完毕摊开待干。 (15)由护士打包,送消毒。

静脉留置针操作评分标准

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评估:患者病情、穿刺部位皮肤及浅静脉现状、治疗计划;解释、问二便、准备核对医嘱:检查液体和药物名称、剂量、用途、有效期、有否浑浊、变 质 用物准备:静脉留置针、肝素锁(肝素帽)、透明敷料、封管液、余同静 脉输液法 备药消毒输注口、加药、插输液管、排气 再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选静脉 现在粗直、血流量丰富的静脉,避开静脉瓣,首选头静脉 消毒范围:直径8×8cm 选择留置针根据病情及血管选择型号 连接、排气头皮针接输液管,取出肝素帽连接留置针,将头皮针插入 肝素帽内并排气 再消毒扎止血带、消毒 松动套管 进针前查对 进针: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夹紧双翼以15-30°角进 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约5-15°角),再进约0.2cm 查对、进针退针芯:松开两翼并用食指、中指固定,另一手退针芯0.5-1cm,将软 管全部送入血管(第四代留置针一手退针芯0.5-1cm,另一手 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 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 拔针芯:左手拇指、食指固定两翼,右手将针芯全部拔出 固定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位中心固定,延长管与穿刺血管呈U字型 固定(Y接口勿压迫穿刺的血管),注明穿刺时间、穿刺者姓名

调数按年龄及病情调节速度 查对签输液卡 交代注意事项输液期间可适当活动,洗澡时注意防水,保持敷料固定 整理床单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 记录 备注:1、封管液种类:生理盐水或稀释的肝素溶液。 2、肝素液浓度:每毫升盐水含10-100U肝素钠(我院使用50U),用量2-3ml。 3、正压封管: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冲管后余0.5ml封管液边推注边拔针。

银质针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及自我减压,如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或听轻柔舒缓的音乐来放松自已。 3.6学法、懂法、用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法律课堂,加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4效果 2008年我科因静脉输液引起纠纷被投诉的有21例,2009年我科全体护士实施以上对策,加强学习、提高各项护理技术、加强护患沟通及加大输液中健康宣教的力度等措施,在静脉输液这方面没有被投诉,患者的满意率是100%。 5讨论 康复患儿是一类特殊的人群,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尽我们之所能奉献一切,尽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基础;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根本;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护理技术,规范的护理服务是防范护患纠纷的重要保障[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 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卿美华,张少清,赵红.护士工作源与心理亚健康状况 的相关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2:74-76. [3]席祖洋,李稳慧,李长贞等.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及管理 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2:100-101. [4]张智梅,杨金葵,朱红梅.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防范护患 纠纷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2:103. [5]叶珊芬,余大美,葵冬桂.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0:21. 银质针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韦红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泉山医院骨科,柳州 545005) 关键词针刺疗法;银质针;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C 银质针针刺方法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之一,临床观察表明[1],银质针疗法的功效有3种,即消除炎症、增加局部血供和松解肌肉痉挛。而银质针护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对银质针治疗知识缺乏感到恐惧,因此术前应认真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银质针疗法的原理,疗效及操作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1.2术前准备!简单介绍治疗时的体位及治疗前的体位训练的意义,麻醉方式等,向患者讲解银质针治疗的过程,告知治疗前先行局部麻醉,消除患者对疼痛恐慌,增加患者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前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局部皮肤无破溃、炎症,#了解患者治疗前进餐情况,避免空腹治疗,?针刺前监测生命体征,排空大小便,%准备术中需要的灭菌银针,布条(高压消毒),&将艾条切成长约2c m大小。 1.3适应证的选择 银质针治疗有其适应范围,护士应在协助医生做好术前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X线检查,CT检查,出血凝血时间检查等,防止隐患,对体弱,饮食睡眠不佳、过度劳累、情绪不稳定患者应推迟行银质针治疗。银针禁忌: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性发热期,肾功能衰竭者,月经期或贫血患者,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等。 1.4体位护理 根据病情掌握好体位,如治疗颈部,无论坐位或卧位,均让患者双手置于椅背或桌面,抵住额头使头略显前倾位,治疗腰背部,患者多取俯卧位,上肢放于体侧,治疗单侧臂部及下肢,多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且膝下部着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一、身柱妙用 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 (一)增加强壮 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 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 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 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 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 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 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 1.感冒高烧至39℃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 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连续3—7天。 病例举要: 1、高烧 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

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 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 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 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针处既无红肿,医生也无责任,但其疼不止,服药无效。我试用相对缪刺而愈。类似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 三、大接经 《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具体做法是,只用一根l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 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 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案例举要: 刘X,男,40岁,某设计院会计师

内热针临床操作方法

内热针临床操作方法 一、进针方法 常用的进针方法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两种。 单手进针法即是用刺手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身,中指指端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内热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图4-4) 双手进针法即是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常用的双手进针法即为夹持进针法即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拟刺痛点的皮肤表面,刺手向下捻动针柄,押手同时向下用力,将针刺入痛点皮肤。(图4-5) 图4-4 单手进针法图4-5 双手进针法 二、操作手法 针刺后,连接加热线时,一只手固定内热针,一只手安装连接线,避免安装连接线时针尖刺入危险部位。工作结束时会听到三声报警声,此时关闭电源,拔出内热针。

内热针发明人荣贺简介 荣贺:主治医师,中医世家,现任济宁一方中医专科门诊部主任、济宁市任城区康复针推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中华中医药疼痛学会委员、济宁市现代针灸研究所所长、华夏疼痛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济宁市佳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特聘专家,擅长治疗顽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质增生症、各型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强直型脊柱炎、风湿 / 类风湿关节炎、带状疱疹后疼痛、老年性耳聋/耳鸣、面肌痉挛、面神经炎、各类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和脊柱相关内科疾病,治愈率可达 95% 以上。首创内热针疗法,其特点:安全、无痛、微创、高效、费用低廉;主编《中华内热针大型系列视听教材》、参编《中华内热针诊断与治疗》、《内热针治疗慢性疼痛 ---新式针灸》等专著,获济宁市科技进二等奖 2 次,三等奖 2 次;至目前培训内热针疗法 50 余期,学员 4000 多人,总结出来一套实用技术,并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广应用于临床;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内热针发明人、腰椎侧隐窝注射针发明人、椎间孔针发明人、麻醉剂助推器(麻醉枪)发明人,其发明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张“不动髓核,保护椎间盘”新理念 --- 同样治愈疼痛顽疾!

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临床观察

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临床观察 姚利军,刘赵俊,刘兴江,张立俊,王 伟,王 荣 (山西省运城市盛义堂骨质增生专科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 目的:研究银质针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伤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治无明显改善的28例腰腿痛患者,运用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将其诊断为椎管外软组织损伤,进行银质针治疗。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银质针治疗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结论:银质针为治疗腰腿痛的有效方法;影像学检查在腰腿痛患者诊断中只能作参考,应重视临床体检。 关键词:腰腿痛;银质针;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外软组织损伤;腰脊柱三项试验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978X(2004)-0004-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诊断依据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随着科技水平日益发达,影像学检查普及,目前临床医生过分强调影像学检查在腰腿痛、尤其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忽略体格检查,导致临床一大批腰腿痛患者误诊、失治。本院自2003年来收治28例被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患者,外院经牵引、按摩、理疗等常规治疗无效,在我院采用银质针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32岁~59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a~12a,平均3a;慢性劳损史20例,急性损伤失治3例,有着凉史3例,原因不明者2例。 1.2 症状与体征 腰、左臀、腿痛9例,腰、右臀、腿痛13例,左臀、腿痛4例,右臀、腿痛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1例,腰脊柱三项试验提示椎管外软组织损伤28例,静息痛28例。 1.3 病变部位 骶棘肌22例,腰背筋膜22例,臀中小肌18例,阔筋膜张肌20例,内收肌损伤4例,髌下脂肪垫损伤8例。1.4 影像学CT或MRI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L4,511例,L5S12例,L4,5及L5~S112例;腰椎间盘膨出L3~44例,L4~56例,L5S15例,L3~4L4~57例,L4~5、L5~S110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具选择 根据操作部位不同,选用长短不一针具,常用针身长度为6cm、8cm、10cm、12cm、15cm,银质针使用前应作高压消毒处理,针刺应严格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2.2 操作方法 确定病变部位后,患者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或仰卧位,局部暴露,定位,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取1%利多卡因表皮麻醉后,选用长度适宜的银质针进行直刺、斜刺,至达骨面,银质针针柄端选2cm×1.5cm艾条灸一炷,待艾火熄灭后拔针,针眼消毒,休息10min即可。 2.3 布针方案 ①腰部、髂后上棘内侧缘与髂嵴后1/3肌附着处,沿骨盆、髂嵴缘弧形布针两行,针距为1.0cm~1.5cm,每行约为6枚~8枚针即可,L3~S1棘突旁椎板处及骶骨背面沿棘突旁1.0cm~2.0cm直线布针两行,针距为1.0cm~1.5cm,每行约为5枚~6枚,垂直进针,L2~4横突处每处布针2枚,横向斜刺至横突背面入末端。②臀部、臀中小肌髂骨翼附着处,12枚分三行直刺达骨膜,髂前上棘外下,沿阔筋膜张肌与髂胫束布针8枚直达骨膜。③髋前部、耻骨上支6枚,耻骨下支4枚,分两行沿股内收肌走行向内后方斜刺达骨膜。④髌前部,从髌骨下缘髌韧带两侧相当于内外膝眼处布针,一侧两行2枚~3枚,针间距为1cm,针尾扇状刺入髌骨下1/2段髌尖粗糙面。 2.4 治疗次数 同一病变部位治疗一次者28例,两次者13例,三次者4例,同一部位针刺间隔时间15d,不同部位针刺间隔时间7d。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未复发,无后遗症,能从事原工作;显效:症状消失,恢复原工作,于劳累或天气变化时稍有不适感;有效:症状部分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如前。 3.2 结 果 治愈19例,占67.86%;显效4例,占1 4.29%;有效4例,占14.28%;无效1例,占3.57%。总有效率96.43%。 4 讨 论 4.1 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意义 本组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影像学检查均提示有突出或膨出情况,但与临床症象不完全符合。在此必须明确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两个概念,腰椎间盘突出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则纯属病理性,是指以腰椎间盘突出为病理基础并由其所引起一系列腰腿部疼痛的综合征,这两种概念在理论上好区别,然而在临床上相当多医生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机械思维模式,即是“腰腿痛+CT提示腰椎间盘突出=腰突症”,本院诊治此28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只做参考以排除特异性疾病,体检根据软组织外科学腰脊柱三项试验:胸腹垫枕试验、脊柱侧弯试验、胫神经弹拨试验,将其定为椎管处软组织损伤性腰腿痛,采用银质针治疗取得疗效,在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必须以临床症状及体征为依据,影像学检查只能作参考,应客观分析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之间的关系。 4.2 腰臀部软组织损伤可引起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慢性劳损:如长期坐位工作,弯腰工作,可使腰背部骨骼肌和筋膜过度伸引,产生腰部深层肌附着处的牵拉性刺激,日久逐渐发展成为深层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的疼痛,长期轻重不等的反复发作的疼痛,又进一步导致腰部软组织与腰部 ? 4 ?Journal of External Therapy of T C M Oct2004,13(5)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范 (一)目的: 1、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便于抢救。 2、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同静脉输液物品,另备静脉留置针1个,透明贴膜,适量肝素溶液(生理盐水250ml+肝素钠12500-25000U)。 (三)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协助病人取合适卧位,做好解释。 2、检查留置针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漏气,打开留置针外包装,取出留置针。 3、将已排净空气的输液器头皮针插入留置针肝素帽中。 4、将治疗巾置于穿刺部位下方,放好止血带选择静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面积8×8㎝待干,备透明贴膜。 5、再次核对,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排净留置针内空气,针尖斜面朝上,手持碟翼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将导管推入少许,嘱患者松拳,松止血带,打开调节器,一手固定碟翼,一手将针芯从导管中排出。 6、视液体滴入通畅后,用无菌透明贴膜作封闭式固定,并在贴膜上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

7、调节滴速,再次核对,并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签全名。 8、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 9、输液结束,将输液器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拔出,消毒肝素帽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抽取肝素液5-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完毕,将注射器置于弯盘内;固定好留置针延长管,整理用物。 10、告知患者保留期间的注意事项;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及用力过猛,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11、洗净双手,在治疗本签执行时间与全名,在护理记录上记录穿刺日期、时间、输注药液、患者反应等,并签名。 (四)注意事项 1、更换透明贴膜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 2、静脉留置针停留时间可参照产品使用注明或根据使用情况而定。 3、每次输液完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

安庆市立医院 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定义】:外周静脉留置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被广泛采用,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可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并且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既能保证静脉用药,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分类】外周静脉留置针分为开放式留置针和密闭式留置针两大类,开放式留置针又分为开放式普通型、开放式药壶型、开放式防针刺伤型;密闭式留置针又分为密闭式普通型和密闭式防针刺伤型。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具有保护医务人员防止针刺伤发生和避免血源性暴露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1.减少穿刺次数。 2.减轻患者痛苦。 3.减少并发症发生。 4.防止针刺伤。 5.减少劳动强度。 【适用范围】 1.输液时间长、输液量较多的患者。 2.老人、儿童、躁动不安的患者。 3.输全血或血液制品的患者。 4.需做糖耐量试验以及连续多次采集血标本的患者。 【禁用范围】 1.连续使用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治疗、胃肠外营养时。 2.连续使用PH小于5大于9的液体或药物时。

3.连续使用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时禁用。 【护理要点】 1.血管的选择应选择柔软而富有弹性且较直的静脉。 成人:可选择上肢的背侧和腹侧表面可发现的血管。 新生儿和儿童:可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但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2.穿刺部位的选择 (1)选择穿刺部位时,首先对既往静脉穿刺以及静脉损伤的情况进行评估。 (2)选择穿刺部位时应避开静脉瓣及肢体关节部位。 (3)应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再次选择应位于前次穿刺点的近心端。 (4)不宜选择的穿刺部位有: ①关节部位; ②弹性差的静脉; ③已有渗漏、静脉炎、感染及血肿发生的部位; ④血管弯曲的部位; ⑤手术同侧肢体及患侧肢体; ⑥反复穿刺的部位; ⑦成人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由于有发生血栓和血栓性静脉 炎的风险,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选择血管的常规部位)。 3.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1)原则上在满足输液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型号小的短导管。临床实践证明细而短的24G型静脉留置针进入血管后 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摩擦,降低机械性 损伤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延长留置时间。 (2)应考虑患者的年龄、静脉局部条件、输液的目的和种类、治疗时间和患者的活动需要。 (3)静脉留置针型号的临床选择:

内热针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的方法及治疗机理

内热针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的方法及治疗机理 发表时间:2018-03-26T15:33:53.5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6期作者:燕金霞张戈峰张广霞白玉[导读] 内热针的加热作用能够改善局部微血管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代谢,从而起到缓解无菌性炎症,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的作用。 (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康复疼痛科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内热针是一种治疗慢性肌肉损伤、腰椎小关节病的新方法,它使用内热针在损伤的肌肉软组织区域行针同时加热内热针,使内热针的温度传递到周围的肌肉筋膜及软组织中,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降低肌肉张力,减轻无菌性炎症,进一步使受损的骨骼肌深(浅)筋膜恢复正常状态;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将传统的针刺治疗和热疗结合起来,治疗深度可达骨膜,而普通的物理治疗主要集中在皮肤表面以及皮下组织的表浅部位,所以内热针在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关键词】内热针疗法;作用机制;小关节病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119-02 腰椎小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痛常放射至臀及大腿,后伸时产生疼痛或加剧。下腰部僵硬,特别是晨起、未活动时。腰椎小关节病在引起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原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资料显示约15%的年轻患者与约40%的老年患者的慢性腰腿痛是由于慢性腰椎小关节退变所致[1]。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理机制有腰椎椎旁肌肉、筋膜、韧带的急、慢性损伤会引起腰椎力学关系失衡,因此修复腰椎小关节椎旁受损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2]。腰椎小关节由上、下关节突构成,属滑膜关节,形状类似“C”或“J”形。关节囊主要位于关节的后外方,并借后外侧的多裂肌肌束而加强。而在关节的前内侧,关节囊与黄韧带相融合并几乎为后者所替代。其最主要的神经支配则被普遍认为被腰神经后内侧支则所支配,同时,位于小关节后外侧的关节囊也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关节囊内的滑膜中也有丰富的有髓神经纤维和毛细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关节进入自然的退变过程。在腰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因关节囊滑膜炎刺激滑膜上丰富的神经末梢而产生刺激性腰痛,出现关节突压痛,关节囊松弛后导致关节活动幅度增大,关节失稳以及松动,当异常的应力改变时可引腰椎小关节、关节囊、关节韧带受损,继而引起脊柱侧弯、假性滑脱等病理改变,继而引起周围肌肉、筋膜及软组织的损伤;或是周围软组织水肿、椎间孔变窄、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引起无菌性炎症。因此,腰椎小关节病变患者腰部肌肉紧张及压痛,主要是腰腹肌及腰背筋膜失衡,刺激神经根造成支配区域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痉挛,收缩[3-4]。 内热针是一种内置热丝的钢针,针体温度恒定可控。内热针技术是将内热针根据不同疾病刺入人体腧穴或病变部位软组织,并调节针身至一定温度,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其源自宣蛰人[2]开创的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疗法,后经王福根教授研究发现银质针具有对人体软组织损害所致的肌痉挛有持久的松弛作用,并能够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内热针具有对人体软组织损害所致的肌痉挛有持久的松弛作用,并能够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 内热针治疗部位:腰椎两侧的腰部深层肌松解,腰椎两侧针刺点选择在T10-S4棘突两旁。布针方法:内侧排贴着棘突边缘直刺,然后提插到椎板或背面;外排距内排约2~3cm,向内斜刺至椎板或背面,再向外下方提插至后关节或背面外侧。针刺完成后,连接内热针治疗仪,设置针体的温度为38℃~42℃,根据临床观察41~42℃为疗效最佳温度,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周治疗1次,治疗2次为一疗程。内热针的治疗机理: 内热针在腰部针刺的解剖层次由浅入深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胸腰筋膜、竖脊肌、腰方肌及横突棘肌至腰椎小关节。其中,背阔肌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和全部腰椎棘突及髂嵴,止于肱骨小结节嵴。胸腰段脊柱的背中层肌为下后锯肌,位于背阔肌中部的深层,以腱膜起自下位两个胸椎棘突及上位两个腰椎棘突,止于下位4个肋骨外侧面。横突棘肌肌束起自下位椎骨的横突,斜向内上方,跨越1~6个椎骨不等,止于棘突。胸腰筋膜,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居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的深层,遮盖骶棘肌和背深肌的短肌,深层位于竖脊肌的深面,向上附着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着于髂嵴,内侧附着于腰椎横突,外侧与该筋膜浅层结合,构成腹肌的起始腱膜,胸腰筋膜的深浅层共同围成竖脊肌的肌纤维鞘。 内热针在治疗过程中由浅入深,对腰背部软组织逐层松解,起到松解肌肉痉挛、筋膜挛缩,减轻局部神经、血管卡压,从而改善局部血供,促进炎性物质的代谢吸收。而内热针在椎体两侧的针刺松解能有效的从横突棘肌的起止点及走行部对多裂肌进行松解治疗,改善肌肉的血供,减轻肌肉萎缩,从而减轻腰椎小关节的机械压力。 因此,在腰椎小关节病的治疗中,内热针针刺的外排深刺达腰椎关节突关节,脊神经后支行经并发出分支置腰椎关节突关节囊,因此,内热针的局部针刺可以起到抑制局部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物质的渗出,还能减轻横突根部及周围炎性充血;内热针的加热作用能够改善局部微血管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代谢,从而起到缓解无菌性炎症,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41-153. [2] Kostelianetz M, Espersen JO, Halaburt H, et al. Predicitive value of clinical and surgical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lumbago-sciatica A prospective study[J].ActaNeurochir(Wien) ,1984,73(3-4):67-76. [3]郝瑞兰,母春雷.运动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503. [4]刘小云,谢峰江,易元成等.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的再认识[J].中国骨伤,2000,13(11):664.

内热针治疗的机制

内热针治疗的机制 一、消除炎症反应 人体发生机体功能障碍和疼痛的部位没有微生物感染,而是由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称为无菌性炎症。如:四肢扭伤引起的局部红肿,主要是因肢体受到过度牵拉时,部分肌肉、血管、淋巴、末梢神经等被刺激,造成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渗出形成水肿或血肿,肿胀的组织压迫神经产生胀痛。在病理学上,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均证明了无菌性炎症是软组织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软组织损伤早期仅有充血、水肿等反应;以后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炎性粘连、炎性纤维组织增生;最后形成不同程度的炎性组织变性和挛缩。而现在医学也证实软组织损伤后的疼痛也正是体内无菌性炎症反应所导致。 软组织损伤的部位多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等在骨骼附着点或筋膜间的接壤处,其中以肌肉附着处和筋膜附着处比较重要和多见。因为,这些部位的软组织多是牵拉应力的集中区,容易发生损伤,引起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这些部位又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受到创伤性炎症刺激后更易引起疼痛。如果这些软组织损伤部位,继续受到持续性牵拉和重复的损伤,日益积累、量变到质变,就使局部软组织逐渐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炎性粘连、炎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组织变性和挛缩,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并且还会在局部形成有规律的和无菌性炎症病理变化的压痛点。 在治疗学上,通过椎管外软组织松解,完全以达到无痛。然而,急慢性软组织的损伤,则会造成局部软组织粘连、周围肌张力增高,进一步影响到附近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使得局部的微循环受阻,导致氧化反应不完全,代谢产物的持续堆积,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环境。 二、松解肌肉痉挛 内热针治疗在尝试进行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认识基础上,以严格按照人体软组织外科解剖为特点,进行密集型针刺,以针代刀。此疗法通过将针刺入损伤组织内,进行恒温加热到达针尖,使热量导入深部组织,引起组织局

银质针(1)

银质针疗法在临床疼痛诊治中的应用(一) 一、银质针疗法的由来 我国古代使用金针、银针治疗伤病历来已久,相传是从古代“九针”中的提针和长针发展而成。中华民族祖先创立的中医药学体系,其中针灸学占有相对独特的地位。迄今针刺治疗镇痛广为流传,然而,我们对银质针针刺疗法在治痛方面有独特的远期疗效却是鲜为人知,它仅在民间医生中单传沿用。20世纪70年代,我国骨科学家宣蛰人在开创人体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严重腰腿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病例的认识基础上,揭示了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分布规律,即严格按照人体软组织外科解剖,采用陆云香医师家传使用的银质针(白银制作)作密集型针刺疗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既有即时的镇痛作用,又有远期的治痛效果。更为惊奇的是,发现凡经针刺的部位均产生持久的肌肉松弛效应,即人们难以对付的因痛而致的肌痉挛现象神奇地获得解除。这使传统的银质针针刺疗法在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了临床治疗的突破。也即,经一般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须经外科松解手术才能治愈的顽固性痛症,采用密集的银质针针刺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迄今,这种“以针代刀”的思路及疗法已经迅速推广。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质针疗法看似行针,实为松解手术? 二、银质针的制作规格及特点 (一)制作规格 银质针多85%白银及掺杂少许铜、铬合金熔炼而成,经抽丝分段,针粗约1.0-1.1mm,针柄用细银丝作紧密的螺旋形缠绕,针端尖而不锐,针尾焊接成小圆球形。针柄长度为5-6cm,针体的长度分为6、8、10、12和15cm五种规格,适应于人体各种不同部位。依肌肉厚薄程度,进针方向穿过肌肉深度选取不同规格的银质针。一般而言,腰臀部肌肉丰满部位选择较长的针,其次是颈背部,关节周围部位则选取较短的针即可。 (二)治疗特点 1.肌筋膜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区),而非一般针刺的涉及穴位的概念。所以,银质针针刺要比普通针灸部位深在而且范围大。 2.针体较粗。直径为1.0-1.1mm,不会因为肌肉的过度收缩而引起断针或滞针。普通不锈钢制成的毫针,因其直径细而质地硬,倘若向深层组织进针,一旦由于强烈的肌肉收缩反应,极易发生断针或滞针,造成意外。 3.质地较软。以白银为主体原料的银质针质地较柔软,此特点决定该针可以沿着骨膜的骨凹面弯曲推进而不折断,有利于较远距离的针刺,以扩大治疗面,且容易准确地刺到发痛部位。 4.传热作用快。银质针针刺也需用艾绒燃烧加热,由于白银的传导热能快,电阻小,而针体针尖温度并不很高,患者仅感觉局部温热比较舒适。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动物实验的测定结果,银质针的尾处艾球燃烧时测得体外的针体温度为大于100℃,刺入皮内的针体温度为55℃,针尖温度为39-41℃。这种热能传导到深层发痛部位且扩散到周围病变软组织,依据针数的多少,密集程度形成深层的穿透肌肉组织直达骨膜的热反应,这是一般物理疗法所不能比拟的。 三、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症 1.由颈椎管或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慢性痛症 (1)头面部痛(2)颈肩臂痛(3)肩周炎(4)腰臀腿痛(5)骶髂关节痛(6)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膝关节痛(8)跟底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