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诗鉴赏

滁州城的西门外有一条西涧,俗名上马河,环境幽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常去游赏、赋诗,还在涧边种了柳树。这首诗就是他即景之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泛写暮春景物。暮春时节,诗人漫游来到涧边。此时花已凋落,只剩下一片碧绿清香的幽草,在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鸣叫声。别有会心的诗人,独怜幽草,无意听黄莺歌唱,流露出恬淡的心情。接着,后面两句写傍晚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上涨,傍晚又下了一场急雨,流水愈加湍急,古渡口看不到人迹,只见一只小船,悠然自在地横在岸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野古渡幽静而有生趣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末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境幽深渺远,向为人们称道据说

北宋宣和年间,画院招考画师,考题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各画师接到题目后,无不精心构思,大家都绞尽脑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无人”之境。经过评选,有一幅名列榜首,被贴出来以供观赏。原来这幅画在构图上比别的画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别的画无论构思、设色怎样不同,却都只是按原诗句字面的意思,画了一个幽静的古渡口横着一只空船,表明“无人”。而这幅画的作者却独具匠心,在空船头上添上一只小鸟。这样一来,不但颇具说服力地表明“无人”,而且表现出幽深无人之境中的生趣一下子在意境上就高出众作许多。这正是韦应物的诗意所在。大家看了画后,都认为这位作者深得韦应物的诗魂,将其画名列榜首,当之无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1《北行见杏花》赵佶 裁剪冰绡 ,轻叠数重 ,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 ,艳溢香融 ,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 ,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 ,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 ,者双燕何曾 ,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 ,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赏析 :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 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 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剪,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 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靓妆”新颖,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易得凋零”,笔势陡转 ,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之凄凉愁苦。下 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 ,只有求之梦寐,如 今梦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 怀 ,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 ,幽咽委曲 ,伤感无奈 ,对故国沦亡一句悔恨与反思 ,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 弱。 2《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 :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 ,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 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凄黯 的心情 ,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情, 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以绮艳之语寓政治情怀,词格颇为委婉。 3《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原文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 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 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 ,每句用韵 ,声律谐婉。 2、塞下 :边境险要之地。 3、衡阳雁去 :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 ,号角 ,羌笛 ,马啸等声音。 5、角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滁州西涧-韦应物(带拼音、拼音版、精校)

滁chú 州zhōu 西xī 涧jiàn 唐tán ɡ 代dài :韦wéi 应yīnɡ 物wù 独dú 怜lián 幽yōu 草cǎo 涧jiàn 边biān 生shēnɡ ,上shàn ɡ 有yǒu 黄huán ɡ 鹂lí 深shēn 树shù 鸣mín ɡ 。 春chūn 潮cháo 带dài 雨yǔ 晚wǎn 来lái 急jí ,野yě 渡dù 无wú 人rén 舟zhōu 自zì 横hén ɡ 。 译yì 文wén 最zuì 是shì 喜xǐ 爱ài 涧jiàn 边biān 生shēnɡ 长zhǎnɡ 的de 幽yōu 幽yōu 野y ě 草cǎo ,还hái 有yǒu 那nà 树shù 丛cón ɡ 深shēn 处chù 婉wán 转zhuǎn 啼tí 唱chàn ɡ 的de 黄huán ɡ 鹂lí 。 春chūn 潮cháo 夹jiā 带dài 着zhe 暮mù 雨yǔ 流liú 的de 湍tuān 急jí ,荒huānɡ 野yě 渡dù 口kǒu 无wú 人rén ,只zhí 有yǒu 一yì 只zhī 小xiǎo 船chuán 悠yōu 闲xián 地de 横hén ɡ 在zài 水shuǐ 面miàn 。 注zhù 释shì ⑴滁chú 州zhōu :在zài 今jīn 安ān 徽huī 滁chú 州zhōu 以yǐ 西xī 。西xī 涧jiàn :在zài 滁chú 州zhōu 城chén ɡ 西xī ,俗sú 名mín ɡ 称chēnɡ 上shàn ɡ 马mǎ 河hé 。 ⑵独dú 怜lián :唯wéi 独dú 喜xǐ 欢hu ɑn 。幽yōu 草cǎo :幽yōu 谷ɡǔ 里lǐ 的de 小xiǎo 草cǎo 。幽yōu ,一yí 作zuò “芳fānɡ ”。生shēnɡ :一yí 作zuò “行xín ɡ ”。 ⑶深shēn 树shù :枝zhī 叶yè 茂mào 密mì 的de 树shù 。深shēn ,《才cái 调diào 集jí 》作zuò “远yuǎn ”。树shù ,《全quán 唐tán ɡ 诗shī 》注zhù “有yǒu 本běn 作zuò ‘处chù ’”。 ⑷春chūn 潮cháo :春chūn 天tiān 的de 潮cháo 汐xī 。 ⑸野yě 渡dù :郊jiāo 野yě 的de 渡dù 口kǒu 。横hén ɡ :指zhǐ 随suí 意yì 飘piāo 浮fú 。

韦应物《滁州西涧》带拼音

韦应物《滁州西涧》带拼音 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大四学年年度自我鉴定,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chú zhōu xī jiàn 滁州西涧 zuò zhě :wéi yīng wù 作者: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2、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3、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4、春潮:春天的潮汐。 5、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译文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一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一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前两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一句是说:诗人韦应物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清平调·其三》《清平调·其二》《清平调·其一》《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玉阶怨》《怨情》《静夜思》《登金陵凤凰台》《夜泊牛渚怀古》《听蜀僧浚弹琴》《送友人》《渡荆门送别》《赠孟浩然》《将进酒》《行路难》《长相思·其二》《长相思·其一》《蜀道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酒肆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长干行·其一》《子夜秋歌》《关山月》《春思》《月下独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诗三百首之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八阵图》《咏怀古迹·其五》《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一》《阁夜》《宿府》《登楼》《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野望》《客至》《蜀相》《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别房太尉墓》《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春宿左省》《月夜》《春望》《哀王孙》《哀江头》《丽人行》《兵车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古柏行》《寄韩谏议注》《丹青引赠曹霸将军》《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梦李白·其二》《梦李白·其一》《佳人》《赠卫八处士》《望岳》 唐诗三百首之王维 《秋夜曲》《渭城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相思》《山中送别》《竹里馆》《鹿柴》《赠郭给事》《积雨辋川庄作》《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终南别业》《汉江临泛》《送梓州李使君》《过香积寺》《酬张少府》《终南山》《归嵩山作》《山居秋暝》《桃源行》《老将行》《西施咏》《渭川田家》《青溪》《送别》《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 《春晓》《宿建德江》《早寒江上有怀》《留别王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过故人庄》《岁暮归南山》《宴梅道士山房》《与诸子登岘山》《临洞庭上张丞相》《夜归鹿门山歌》《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诗三百首之李商隐 《贾生》《嫦娥》《瑶池》《隋宫》《为有》《寄令狐郎中》《夜雨寄北》《登乐游原》《无题·其二》《无题·其一》《春雨》《无题》《筹笔驿》《无题·其二》《无题·其一》《隋宫》《无题》《锦瑟》《北青萝》《凉思》《落花》《风雨》《蝉》《韩碑》 唐诗三百首之韦应物 《滁州西涧》《秋夜寄邱员外》《寄李儋元锡》《赋得暮雨送李胄》《淮上喜会梁川故友》《送杨氏女》《东郊》《夕次盱眙县》《长安遇冯著》《寄全椒山中道士》《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拼音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拼音 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拼音相关资料,欢迎阅读!chú zhōu xī jiàn 滁州西涧 wěi yìng wù 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独怜幽草涧边生,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春潮带雨晚来急,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赏析】 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

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学习。...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学习。 滁州西涧原文欣赏: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 注释: ①滁(ch)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滁州西涧原文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景。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

唐诗宋词三百首名句

欢迎共阅 古诗部分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少壮不努力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李白: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杜甫: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李白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春望》杜甫: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蜀相》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题》李商隐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乐游原》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贺知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翰: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滁州西涧韦应物注音版

滁州西涧韦应物注音版 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滁州西涧湖这一景点,被称为滁州十二景之一。西涧湖就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滁州西涧》的写作地点。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韦应物的这首诗-《滁州西涧》,欢迎阅读。《chúzhōuxījiàn》 《滁州西涧》 zuòzhě:wéiyīnɡwù 作者:韦应物 dú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ɡ,shànɡyǒuhuánɡlíshēnshùmínɡ。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cháodàiyǔwǎnláijí,yědùwúrénzhōuzìhén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① 滁州: 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② 西涧: 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③ 幽草: 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

野渡无人舟自横——读《滁州西涧》有感(1500字).docx

野渡无人舟自横——读《滁州西涧》有感第一次读《滁州西涧》,便单单被那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牵挂了内心,那是一幅多么寂寞而又渺茫的画面:傍晚时分,渡口寂寥无人,孤舟独隐幽谧,伴随着深林中一声接着一声的鹂鸣,紧锁着落尘的心事。涧下流水时而波涛滚滚,时而轻回散慢,乱愁如缀的野草渲染了沧桑的意绪。 这一叶横至千年的孤舟,引发出我的无限遐想…… 那苍凉的水色中,我看见系舟的绳索锈色斑斑,这里经历了多少风雨的小舟,曾载着什么人驶去那飘渺的远方?又或许是什么人驾着它来到这里停泊?他们为什么一去不回,又千百次的出发?一派来来往往的脚印,涧水的上游,定还是清澈的吧。 两千多年前寻觅伊人的身影还在《诗经》里摇晃,男子动人的颂歌还飘荡在水面腾起的烟波之间。当李白大笑着,饮着美酒吟着好诗驶过万重山时,而“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依旧没能找回对岸春天涧里的蚱蜢舟。英雄豪杰也好,才子佳人也罢,小舟载着一个又一个行客而去,记不清有多少个,送走的是谁,下一个又是谁,它平静的铺展开无言的承诺。 淡忘的淡忘,铭记的铭记,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被梳理干净,不留痕迹。没有任何喜怒哀乐的情绪,像一个参透天地玄机的占卜老人,神秘冷漠。 冷漠的渡口,破旧的横舟,是英雄美人的无奈,也是落魄困境的出口。当年雄心壮志的启程,满心热烈的希望,饱腹诗书,胸怀大志的韦应物踏上了京城寻前程的行舟,官场如战场,抑或是他真的不适应在这个环境里,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他埋怨命运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又因为一些事被贬谪到那荒远的滁州。

在那个远离故土,贫瘠落后的地方,他的才华只能深深地压在心底。在益发黯淡的夜色中,韦应物听见了“春潮带雨晚来急”,他是发现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味吗?书生们一去不返,商贾们渺无音讯,发达的踪迹全无,落魄的愧见父老,一齐蒸发在人间。好一个“野渡横舟”啊!这是他对自己现实处境最真实的写照。解索启航,只为到达更远的彼岸,舟行千里,却终究回到最终的渡口。有些小舟永远离开了渡口,渡口成为了藕断丝连的记忆,连接着历史所创造和毁灭的事物,即使他们已经不断流逝;有些小舟过早的归来,渡口成了又一个理智抉择的出发点,痴迷在选择在中。他企盼着那场“春潮带雨”能逆转他的命运,为了生命中的某些承诺,如小舟般等待在这无人的渡口,盼望某个偶遇的过客带他离开这荒芜的渡口,揭开沉寂以久狂野的内心,扬帆踏遍千山万水,如若生命中少了这位过客,那么小舟会继续横在这幽寂的野渡。 也许,千百年来人类就在那幽深的涧水中翘首以盼,期待也就成了人类存活下去的所有理由,所以人类是如此的害怕希望破灭。正如这小舟无穷无尽的苦等,哪怕期待成空。或许,这就是小舟要告诉我们的呢? 韦应物的才华横溢,但因时代的压迫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若他生活在当下,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或许,这就是命运吧,我们生活在这个安乐和平的时代,享受着平等的待遇,虽没有韦应物的饱读诗书,却也在这个美好时代的影响下日臻进步。我望向历史那片无边无际的水域,汹涌的波浪不停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谁会发现,小舟依然以它那静止的姿态横陈在激流当中。这是一次悲壮的“横陈”,是一场震撼人心的驻守,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执著,暗蓄待发的生机,涵盖着履波横浪的决心,隐藏着劈开沧海的勇气,它阅尽了人间的沧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唐诗宋词三百首下载解析

唐宋词三百首 卷一唐五代词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宝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威阳古 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 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 雨不须归。 调笑令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 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 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 绝。 调笑令王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 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 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 断。 竹枝词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 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 限似侬愁。 潇湘神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 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 夜月明时。 忆江南二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

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梦江南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闺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采莲子二首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翠棹,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翠棹, 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船动湖光滟滟秋--翠棹, 含看年少信船流--年少。 无端隔水抛莲子--翠棹, 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望江南二首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 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 脉水悠悠。 肠断白A*洲。 A*(pin2)=草字头+频繁 的频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 度香腮雪。 懒起西蛾眉,香妆梳洗 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 鸪。 菩萨蛮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 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 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 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 风。 菩萨蛮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

韦应物《滁州西涧》全诗翻译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全诗翻译赏析 《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 1、带韵译文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2、通俗译文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

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景。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二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情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情 韦应物 (737~792) , 中国唐代诗人。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 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韦应物 滁州西涧的诗情,欢迎阅读参考!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 在滁县城西, 俗名称上马河, 在滁州县城西。 据欧阳修说, 西涧无水, 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令人怜爱的空谷幽草默默地生长在涧边, 欢快的黄鹂在幽深的山林中婉转啼 鸣。春潮伴着暮雨急急地涌来,只有孤独的小船横在荒漠的渡口。 韦应物(737-约 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玄宗时,曾在宫 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作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是一首山 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 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 怜幽草”。“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趋时悦人 的品格,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独怜”一词,感情色彩浓郁,是诗人别有会 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 周敦颐“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 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 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 那么“上 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 树丛深处莺啼婉啭, 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 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 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五言绝句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 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 寥(liáo)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玄宗:指唐玄宗。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新嫁娘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怨情 唐代:李白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诗人众多诗歌风格的原因,也可以看出诗人不同的审美追求。下面是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介绍及诗人简介。【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人简介】 韦应物(737-790[1]),京兆府万年县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胄贵里人,唐玄宗时任三卫郎。安史之乱时,曾避难居武功(今属陕西省)等地。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终于成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永泰元年后,罢官闲居洛阳同德寺。大历八年,因病去官,又寄居洛阳同德精舍。大历十四年,辞官寓居鄠县沣上的善福精舍。贞元四年冬,复出为苏州刺史,约七年后罢官,寄居苏州永定寺,此后不久,卒于苏州。他曾经担任过洛阳丞、京兆府功曹、高陵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多次罢官,闲居佛寺,使得诗人有大量的时间精力接触山林自然,写下了不少山水诗。 【清美诗风】 人一生有着仕隐交替的独特经历, 几次出仕又闲居,而每一次闲居又都是归于佛寺,表现出遁世避俗的淡泊志向与性格。翻开诗人诗集,虽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篇,但多是写与僧人交往酬唱、描写佛寺道观和僧人形象,或叙写自然山水清幽之景, 并由此而形成诗人清美的鲜明诗风。 诗人写诗, 极喜用“清“字, 在其诗中,“清”字共出现了139 次, 按多少顺序排列,分别为:“清”字48 次;“清夜”11 次;“清景”10 次;“清露”8 次;“清池”、“清觞”各5次;“清川”、“清风”各 4 次;“清晨(朝)”、“清辉”、“清都”、“清凉”、“清赏”各 3次; “清香”、“凄清”、“清泉”、“清尘”、“清涧”、“清言”各 2次;“清渠”、“清静”、“澄清”、“清旷”、“清时”、“清白”、“清诗”、“清樽”、“清源”、“清光”、“清幽”、“清澜”、“清浅”、“清波”、“清流”各 1 次。有时甚至同一首诗中也不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 及其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 第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第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阳修说,西 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第 3、怜:爱怜。 第 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第 5、黄鹂:即黄莺。 第 6、深树:树丛深处。 第 7、野渡:荒僻的渡口。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737-约 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作 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 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 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 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 怜幽草”。 “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 但它那既不甘寂寞, 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 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独怜”一词, 感****彩浓郁, 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 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 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 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 那么“上 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 树丛深处莺啼婉啭, 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 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 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 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艺术“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是 的景色。 在这里, 作品笔锋一转, 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文是涧边“幽草” 茂盛,“深树”“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处无人的“野渡”原本小 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 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 细细品味, 不难看出“春潮带雨晚 来急”从某种程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 “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自横” 也有自爱,自赏意蕴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 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欢快而又幽深、宁静;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 “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 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 把描写客观 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蓄而又明了。

唐诗宋词三百首64918

1、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瞧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瞧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 6、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就是无晴却有晴。 1、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3、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就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就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9《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与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21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2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就是绿肥红瘦。 24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