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全复习资料

1. 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

2. 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

3. 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4. 直立姿势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1.直立使胸廓向两侧发展,胸腔扩大,使上肢的活动更加自如.

2.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的进化.

3.直立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

4.直立使脊柱发展为s型弯曲,全身重心向下移,保证行走的稳定性.

5. 人手和猿手的区别:

1.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同其它各指配合活动.

2.人手经过劳动,大拇指增长,大鱼际肌群发达,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可以做出精细动作.

6.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300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100万年前)

7. 1.古人类生活的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

2.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植物茂盛

3.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

8.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类别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

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体质特征外貌特征接近现代人,但仍有猿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

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使用磨制石器,仍以打制为主,懂

钻孔技术

火的使用使用天然火懂得人工取火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氏族生活

9.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外貌上有什么区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有猿的特征。山顶洞人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10. 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

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 土耳其、希腊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

3. 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

4. 西亚是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地区

5.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6. 新旧石器的区别:打制石器只需将石块打制成所需要的形状,而制作磨制石器时,还需要将石块磨光,多数磨制石器还被磨出了锋利的刃部。

7.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过定居生活,旧石器时代是以采集和渔猎为主。

8.古代西亚村落:

1.这个村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那里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

村落由长方形厚厚的围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那里的房屋是用泥砌成长方形房屋,屋顶用草覆盖。

2.人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从画面上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

人们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他们主要驯养牛羊猪等。

3.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

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4.村落居民与外界沟通、往来?

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或者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

9. 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河姆渡氏族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多水、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10.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距今年代距今约五六千年距今约七千年

分布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自然条件干燥、河流较少湿润、水网密布

建筑式样半地穴式干栏式

制作的陶器彩陶黑陶

驯养的动物猪牛

种植的农作物小麦和粟水稻

1.《吉尔伽美什史诗》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古人用楔形文字刻在12块泥板上.

2. 人物:吉尔伽美什

地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乌鲁克王国

考证: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一个城市国家首领,修造城垣,指挥过对他国的战争

3. 人物:斯巴达国王麦涅拉俄斯,斯巴达王后海伦,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

地点:土耳其,希腊半岛

考证:特洛伊战争确实存在

4. 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尝遍百草

轩辕氏: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发明文字,

历法,算术,音乐

嫘祖:发明养蚕抽丝

5.禅让制:尧舜禹世袭制:禹启

1.古埃及的位置:东—红海,阿拉伯沙漠。西—撒哈拉沙漠。

南—非洲原始丛林。北—地中海

2.古埃及的气候:干旱少雨

3.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影响:夏季泛滥,秋季丰收

4.古埃及发展时间表:公元前3500年-出现古埃及国家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古埃及,定都孟斐斯

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成为军事帝国

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波斯所灭

5.古巴比伦的位置:新月沃地两河流域

6.古巴比伦的气候:干旱,少雨,河流量不稳定

7.古巴比伦文明奠基者:苏美尔人

8.古巴比伦发展时间表:公元前3500年-出现城镇,神庙,宫殿,文字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

9.古代印度的位置:南亚次大陆

10.古代印度的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11.哈拉帕文化遗址:摩亨佐.达罗+哈拉帕

12.古印度发展时间表: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公元前2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

13.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北线:以大乘佛教为主,经帕米尔高原入我国,

在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

南线:以小乘佛教为主,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

14.古代中国地理条件与农业:黄河-植被丰富,地势平坦-种植麦,粟

长江-雨量丰富,水网密布,气候温暖-种植水稻

15.文物与文化:玉琮-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牛神庙遗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蛋壳黑陶杯-黄河流域龙山文化

铜器-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

耕田器具-农业进入犁耕时代

16.古代中国发展时间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

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

17 文明古国流域年代.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印度印度河、恒河约公元前2500年

古中国黄河、长江约公元前2070年

1.两河流域的乌尔城

2.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 达罗

3.中国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

4.古代埃及法老金字塔

5.古巴比伦官僚统治机构军队

6.古中国九州九鼎军队刑法监狱世袭制

7.分化的社会

(1)古代埃及

统治阶层:王室,僧侣,贵族

自由民:工匠和农民

奴隶:战俘

(2)古印度

婆罗门:掌握祭祀

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

(3)古中国

统治阶层:商王

贵族:官员和部落首领

平民:从事农耕,战时出征

奴隶:战俘和罪犯

8. 军队与刑法

军队:埃及,中国夏朝,中国商朝

刑法: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与中国夏朝和商朝的严酷刑法

9. 乌尔城在公元前3000年代时是乌尔第三王朝的首都,为当时两河流域南部宗教和商业的中心。

10. 大禹加强王权的做法

(1)涂山大会

(2)诛杀防风氏

(3)划定九州

(4)铸造九鼎

11. 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甲骨文中有关她的记载有200多条。她曾率领13000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因功勋卓著而深得武丁、群臣及国民的爱戴。妇好终因积劳成疾而先逝,国王武丁予以厚葬,并修筑享堂时时纪念。

告别野蛮

1.文字的雏形:特殊标记和刻画符号与文字

2.刻划符号根据一定特定的符号来表达信息

3.图画文字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

4.埃及人在公元前3100年创造了象形文字。

5.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200年创造了楔形文字

6.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8.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三种文字比较

象形文字发源地:尼罗河流域,形成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发明者:古埃及人

楔形文字发源地:两河流域,形成时间: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者:苏美尔人

甲骨文发源地:黄河流域,形成时间:商朝,发明者:中国商朝人

共同点:都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都有读音,是三地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9.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11.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相传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周长500多米,高达25米的花园。

12.人类最先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青铜吗?

不是青铜,而是天然铜红铜,也称纯铜。

13.青铜和纯铜有什么区别?

青铜熔点低于纯铜,硬度却高于纯铜

14.哪个国家的青铜文化最发达?

我国商朝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

15.青铜是如何制造的?

制造复合范熔化红铜加入铅,锡等合金铜液浇注冷却加工

16.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它通高133厘米,口长116厘米,宽70厘米,此器重875公斤。鼎身呈长方形,形制宏伟,厚重,文饰华丽。因鼎腹内有“司母戊”而得名。司:祭祀;母:母亲;戊:妇好。

17.古埃及:太阳历,木乃伊,几何学

古巴比伦:太阴历,星期

古印度:10个数字符号

18.古埃及:阿蒙神

古印度:佛教的创立

佛教的教义

佛教的传播

19.为什么佛教要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印度的等级制度,否定婆罗门教和神造种姓之说。

20.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

佛教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同情不幸的受苦人,宣扬只要今世做了善事,来世就有好报;今世做了坏事,来世就有恶报。释迦牟尼的这些主张,逃避严酷的现实,有消极的一面。他还主张用自我解脱的办法来消除烦恼,否定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往往都利用它。

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

1.爱琴文明:

起止的时间:从公元前2000年起,历时800年。

文明的中心: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

文明的意义: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

地理环境:包括希腊本土,爱琴海地区和小亚细亚西海岸。

重要城邦之雅典:海上贸易和民主制。

重要城邦之斯巴达:军事。

3.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最先产生于克里特岛。公元前2000年岛上出现一些奴隶制城邦小国家。公元前1800

年前后,形成以克诺索斯为首都的王国。传说中王国最强的国王叫米诺斯,考古学家便称呼他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

至公元前1500年起,克里特文明走向衰弱。随后在连续的天灾人祸的打击下,克里特文明消失了,爱琴文明转入以希腊本土的迈锡尼文明为主的阶段。迈锡尼文明存在的时间为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约公元前1100年左右,在入侵的多利亚人的打击下,迈锡尼文明各国先后灭亡,迈锡尼文明也告结束。

4.古希腊包括希腊本土、爱琴海地区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它濒临爱琴海,处于海洋的包围之中,岛屿密布,海上交通方

便,有助于古希腊航海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便于吸收西亚和北非的文明。

5. 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出现,历史上称为“城邦”。古希

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6.由于雅典和斯巴达都想压倒对方,彼此征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希腊逐渐地衰落了。这对于我们国家有什么启示吗?

对内我们始终要团结全国人民,各地区间要相互帮助,不搞小团体主义。对外,我们要互利合作,多对话少对抗,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7. 雅典的地理环境对其经济的影响

1.地中海气候宜种植橄榄和葡萄.

2.海港,便利的海上交通发展对外贸易.

8.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

9.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是什么?

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公民中抽签选出

10.在雅典哪些人中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全体男性公民(贵族和平民),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

11.公民大会多久召开一次?休会期间,抽签选出多少人负责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

10天;500人

12.雅典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奴隶制共和国

13.你如何理解:“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积极方面: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

消极方面: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因此,雅典民主制并不像伯利克里所标榜的那样美好,他的话仅说对了一部分。

14.古代希腊重要城邦比较

雅典斯巴达

地理环境濒临爱琴海,多良港。境内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

工商业活动航海、工商业发达农业较发达

政治制度奴隶主民主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

社会生活文化学术发达尚武,注重军事训练

15. 希腊的战争

(1)希腊与其他国家的战争

希波战争:希腊VS波斯

(2)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

特洛伊战争:特洛伊VS迈锡尼

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VS斯巴达

1. 从共和国到大帝国

1.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2.共和国时期:执政官尚武民族

3.大帝国时期:罗马帝国版图屋大维雅努斯门神

4.衰败时期: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476年灭亡

2.罗马帝国在鼎盛时期的版图分别包括哪些地方?

莱茵河、多瑙河以南的欧洲大陆;不列颠的一部分;北非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及两河流域以西地区

2世纪初,罗马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西起不列颠,东迄幼发拉底河,北越多瑙河,南抵北非。

3. 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476年,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6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4. 雅努斯既是门神又是战争和和平之神。战时它庙门大开,表示它在帮助罗马人作战。和平时,大门关闭,表示它在庙里保护罗马的人民的平安。其雕像常被表示为两张脸,分别朝着过去和未来,因此又有两面神之称。

5. 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当国家遇到危机情况时,经元老院提名,就以执政官中的一人为独裁官,称为狄克推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任期不能超过六个月。由于执政官任期短,二人相互牵制,所以实际上真正操纵国家大权的是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

1. 1. 古希腊:哲学科学戏剧历史学

2.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法建筑

2. 《雅典学院》(作者:拉斐尔)是一幅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种人物的群像。在这幅构图宏伟的作品中,杰出的拉斐尔把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巧妙地组织在宏伟的三层拱门大厅内,充分表现了对智慧的热爱和对

理想的追求。

3.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4.科学家: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的始祖,被称作“医学之父”。

泰勒斯(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在数学方面得便贡献是开始了命题的证明。

阿基米德(古希腊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毕达哥拉斯(哲学家、数学家)有案可查的有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传世。

欧几里得(数学家)形成欧几里得几何学。

5.螺旋提水器是一个两头开口的圆柱形管子,管内装有一个螺旋轴。使用时将管子斜放,一头在水里,一头在水渠上。用手摇动把手或用牲口拉动长柄,使螺旋绕轴旋转,将水连续从低处抽到高处。这个机械运用了螺旋和斜面的原理。

6.西方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戏剧。公元前六世纪时雅典就有戏剧表演,这些戏剧是由在祭神节日时所举行的合唱(舞蹈和诗歌朗诵结合)而产生的。悲剧是希腊人文学的最高成就。希腊悲剧是从赞美酒神的颂歌和祭祷发展而来的。悲剧一词原意为“山羊之歌”。

7.三大悲剧家: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8.喜剧家:阿里斯托芬《鸟》

米南德《恨世者》

9.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0.建筑:希腊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建)

雅典帕特农神庙

希腊提洛岛上壮观的石狮游廊

古希腊露天剧场的遗址

11.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其刻在十二块铜板上,被称之为《十二铜表法》。

一中世纪的王国和帝国

1 法兰克王国:日尔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建立

2 查理曼帝国: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

3 封建制度的形成:土地层层分封

4 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建立: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英国

二基督教盛行西欧

1 基督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

2 教会统治西欧

三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1 庄园:封建主与农奴

2 城市的兴起:巴黎和伦敦----- 政治中心和经济贸易中心

威尼斯和热那亚----- 对外贸易

佛罗伦萨----- 手工业

3 行会:

1.中世纪指的是哪段时间?

答: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476年),直到16世纪。

2.读图3-20,请问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大致包括了现在的哪些国家?

答: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

3.教皇为什么要为查理加冕?查理为何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

答:查理为了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巩固自身统治,需要加强与教会的关系,而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也需要借助查理的势力。

4.读8世纪末查理曼帝国版图,请描述其范围。

答:东至多瑙河,西至大西洋,南到意大利中部,北到波罗的海,史称查理曼帝国。

5.为什么农民变成了农奴?

答:长年的战争使得大批农民破产,他们无以为生才将土地交给封建主,变成封建依附农奴的。

6.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为什么?

答: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7.查理曼帝国如何被瓜分?他们分别是现在的哪三个国家?

答: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凡尔登条约》,使帝国分为三部分,奠定了后来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的雏形。法兰克王国封建制的形成在欧洲具有典型的意义。

8.英国人的祖先是谁?

答:日尔曼人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

1.基督教的创始人,创立时间,创立地点和经典是什么?

答:犹太人耶稣,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圣经》。

2.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答: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3.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答: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

答: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5.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答: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它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6.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1.读3-23,庄园中有哪些建筑?

答:公共牧场,耕地,壕沟,磨坊,教堂,封建主城堡和农奴住宅。

2.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答: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

3.这样的布局对庄园内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庄园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可以说是一个封闭自守的小天地。

4.农奴耕种领主土地,是否意味着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答:农奴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所有权属于领主。为取得份地的使用权,他们必须承受地租(主要是劳役租)和名目繁多的捐税杂役,领主侵吞了他们绝大部分劳动产品。根据法律,农奴的人身属于主人,并且世代相传,处于依附领主的地位。

5.比较农奴与领主的生活,说说农奴的社会地位?

答:农奴生活的世界以庄园为中心,他们终年辛劳依然得不到温饱,低矮的茅舍内潮湿拥挤,许多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过早死去。农奴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地位最低,受压迫最重。

6.庄园是“世外桃源”吗?为什么?

答:总之,庄园是当时西欧生产力水平极低的产物,庄园绝不是世外桃源。因此,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庄园的衰落和城市的兴起就成为了必然。

7.读图3-24,这位学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答:乡下主要是封建庄园,它几乎是与世隔绝的这位学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和这么繁华的景象。

8.什么是行会?它的目的是什么?

答:西欧城市手工业者按行业建立的同业团体组织。11~12世纪产生,其目的是反抗封建领主的抢劫和剥削,防止同行竞争,捍卫手工业者的共同利益。。

9. 行会的代表为什么要加入市政会?

答:市政会是城市的管理机构,行会代表进入市政会有利于保护手工业者的利益,促进手工业者的团结互助。

10. 读图3-25,请猜它们是哪些行会的徽章?

答:中世纪西欧的手工业行会都有自己的章程和组织机构,而且每个行会都有自己的徽章。图3-25所显示的是德意志奥格斯堡的行会徽章,它们分别是面包师、裁缝和酿酒工行会的徽章。这些徽章象征性强,特点突出。

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与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610年,麦加,穆罕默德,真主阿拉,《古兰经》,穆斯林

622年,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出走麦地那

2.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叶,地跨三大洲

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阿拉伯数字

2.翻译,传播古代著作

3.清真寺

4.科学技术

5.天方夜谈

1.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两洲的交通要冲地带,在贸易和战略上的地位都十分重要。自然环境的恶劣与游牧的生活方式,使得这里的人们性格既坚忍耐劳,又放纵不羁,常为争夺牧场、劫掠财富而发生战争。

2.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封建军事大帝国。其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起黑海和里海南岸,南至尼罗河下游。

3.清真寺在建筑风格上有哪些共同点?

圆顶、塔楼、几何图案装饰、拱门

4.《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谈》,是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学中规模宏伟的民间故事集。它曾被人们誉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4.1礼乐文明的建立

1.西周的建立者,时间以及都城?

2.周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3.受封者有哪些权利?

4.受封者有哪些义务?

5.分封制有哪些积极意义?

6.分封制有哪些消极意义?

7.什么是宗法制?

8.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

9.什么是礼乐制度?

10.礼乐制度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11.礼乐制度的消极意义是什么?

12.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

13.现实生活中,是否还能感受到礼乐制度?

?分封制

?周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

?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

?受封者的义务: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等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都城和各地,尤其是与偏远边疆的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得到加强。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各地与王都之间关系松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分封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

?宗法制: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礼乐制度--------等级制的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礼乐制度的作用:

?积极作用------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

?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

?按照宗法制推行的分封制,既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又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将宗法等级制度精神具体化、生活化的礼乐制度,既通过礼的规范将贵族与平民、尤其是不同贵族等级严格区分开来,使之各安其位,又通过在乐舞的欣赏中培养贵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凝聚力,有效地维系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正常运转。这样,一个统一、强大、相对稳定的周王朝便出现了。

4.1百家争鸣

1.时代背景: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

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

3. 法家思想在当时得到重视: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以“法治”来维护。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4.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4.1变革与争霸

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时期。

2.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东周成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齐桓公:重用管仲,尊王攘夷,最先称霸。

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6.改革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7.商鞅变法:废除土地国有制,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制户口。

8.请说出春秋和战国的起止时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到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9.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怎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使个体生产逐渐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生产,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10.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

劳动效率提高,生产发展

周天子迁都后直辖土地面积大大减少,经济实力衰落

诸侯日益强大,不再向周王室进贡

周天子经济实力的衰落带来政治地位的下降

诸侯争霸

11.确立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事件是?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许多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12.请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13..争霸带来什么影响?

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民族融合。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

3、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各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从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14..说出战国七雄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

齐:山东东北部;楚:长江流域;秦:关中地区;燕:华北,东北;赵:河北;魏:河南;韩:陕西。

15..试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

内容: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

奖励军功,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建立县制,原有村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管理

编制户口,规定一家犯法,其邻居必须告发,否则予以处罚

意义: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发展了农业,增加了国家收入

16..成语归类。

管仲纸上谈兵

孙武老马识途

廉颇三令五申

赵括负荆请罪

赵武灵王退避三舍

晋文公胡服骑射

楚庄王完璧归赵

蔺相如一鸣惊人

4.1秦朝一统

1.秦灭六国的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领导者:秦王嬴政

2.秦灭六国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 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大修弛道、统一车轨

3 文化:统一文字

4 民族:南服越族修灵渠、北御匈奴筑长城。

5 思想:焚书坑儒

4. (1)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3)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4)焚书坑儒评价:A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5.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6.万里长城的起止点:临洮,辽东

7.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4.2 汉唐盛世

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

2 中国跨越了公元前后的朝代是哪个?

3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谁?都城是哪里?

4 什么是瓦当?

5 白马盟誓的内容?

6 汉景帝采纳谁的建议开始削夺诸侯王的封地?

7 实行推恩令的原因及内容?

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

9 请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弊?

10 为了推行儒学,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11 什么是和亲?

12 汉朝初期和后期与匈奴的和亲政策有何不同?

13 在大将谁的率领下汉朝军队反击匈奴大获全胜?

14 昭君出塞嫁给南匈奴的哪个单于被传为佳话?

15 西域指的是什么区域?

16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17 什么的设立标志西域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

二新的大一统格局形成:汉帝国(西汉东汉)

三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举措:

1 政治上:a . 削弱诸侯国势力:推恩令

b . 加强监察制度

2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3 边疆管理上:a. 匈奴:战争和亲再战争再和亲

b. 西域:张骞西域都护府

c. 南方:管理越地,修建西南地区道路

1.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包括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和东汉(25年—220年)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3. 汉朝(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长安

4. 瓦当是指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观点――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举措――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

在地方上设立官学,培养后备官僚

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7. 昭君出塞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掳掠屠杀的血雨腥风,而是和平友好的交流融合和长久的和平。昭君出塞后,双方恢复友好关系,北方近60年没有战乱,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所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8. “西域”,西部疆域的含义,狭义主要是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广义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9.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1 东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者帝号及都城。

2 为什么刘备三请诸葛亮,他才肯同意“出山”?

3 赤壁之战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交战双方?

4 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

5 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6 三国的都城分别是哪里?是现在哪个城市?

7 三国鼎立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倒退?

8 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9 请分析北方人民南迁的意义?

10 胡服和汉服有什么区别?

11 在生活中胡服,汉服哪一种服装比较便利?

12 孝文帝为什么改穿汉服?

13 汉人为什么又要接受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品?

14 鲜卑姓氏“拔拔”改为汉姓叫什么?

一东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二三国鼎立:

1 赤壁之战:208年

2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蜀),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内迁: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改用汉姓,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提倡与汉人通婚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魏220年曹丕洛阳

蜀221年刘备成都

吴222年孙权建业

1.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

从大规模的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北方人民南迁的意义:给南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通过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

族融合的步伐。

1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达多少年的民族纷争南北分裂的局面?

2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几位君主?

3 唐太宗夺权之前和魏征是什么关系?

4 唐太宗认为君主和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5 唐太宗在位期间为什么被称为“贞观之治”?

6 当时各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什么?

7 请解释三省六部制?

8 负责审核诏令内容的是哪个部门?

9 三省六部制的进步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10 科举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11 在读书人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

12 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

13 科举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何进步作用?

14 “新罗”指的是现在的哪个地区?

一581年,隋朝建立;618年,唐朝建立。

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1 保证政治清明:虚心纳谏,善于用人,

完善三省六部制,扩大科举制度

2 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减免租赋,减少力役

3 促使民族关系融洽: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15..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

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他们之间各有分工,即相互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1 “贞观之治”时的统治者是谁?

2 “贞观遗风”时的统治者是谁?

3 “开元盛世”时的统治者是谁?

4 请简述武则天的政绩?

5 杜甫的《忆昔》体现了唐朝哪些方面的盛世景象?

6 在使用曲辕犁之前汉代主要使用哪种生产工具?

7 曲辕犁与直辕犁相比进步在哪里?

8 请说明筒车的工作原理?

9 请简单描述唐朝丝织品的特点?

10 唐朝陶瓷业的新产品主要有哪三种?

11 青瓷和白瓷分别产于何地?

12 为何称为“唐三彩”?

13 当时对待商业的态度与之前的统治者有何不同?

14 当时长安的第三大行业是什么?

15 当时唐朝的社会生活出现什么特点?

16 当时的唐人在衣,食方面与胡人有何交流?

17 打马球是从哪里传入中国?

18 安史之乱的发动者是谁?

19 唐玄宗统治前期中期与后期为何差别如此大?

一武则天:贞观遗风

唐玄宗:开元盛世

三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部门方面主要成就

农业1、粮食生产2、生产工具粮食产量增加

改进曲辕犁、制造筒车

手工业1、丝织业2、制瓷业制作技艺高超,轻盈而精薄

越州青瓷、邢州白瓷、唐三彩

商业城市以长安为代表经商成为重要职业,从商人数增多,

珠宝业成为第三大行业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娱乐等中西互通、胡汉交融,

社会风气开放自由

20. 唐朝经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时期的发展,到唐玄宗时达到鼎盛,唐帝国进入到“开元盛世”。

1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作者?所在朝代?

2 鲁迅称赞《史记》为?

3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哪个朝代?

4 诗仙是谁?诗圣是谁?

5 写出以下诗人任意一首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商隐,王维,孟浩然?

6 《大唐西域记》是谁写的?

7 玄奘和鉴真的共同功绩是什么?

8 玄奘和鉴真的不同贡献是什么?

9 道教的经典是?

10 “书圣”是谁?哪个朝代的?

11 认为画人物最重要的是画好眼睛的画家是谁?

生活在哪个朝代?

12 “颜体”的创立人是谁?哪个朝代?

13 《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

14 卢舍那佛像位于哪个石窟?

一史学:司马迁《史记》

二文学: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维,孟浩然

三宗教:玄奘,鉴真,《道德经》

四艺术: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阎立本,龙门石窟

1 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

2 从长安出发到罗马,商队经过哪些高山峻岭,戈壁沙漠?

3 通过丝绸之路,中西方分别交换哪些商品?

4 丝绸之路的意义?

5 中原和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哪个城市?

6 我国河流走向有什么特点?

7 隋朝为什么要开凿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建造的?

8 京杭大运河的一个中心?

9 京杭大运河的两个端点?

10 京杭大运河动用的劳力有几百万?

11 京杭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12 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哪五大水系?

13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花了几年的时间?

14 京杭大运河流经今天的哪七个省级行政单位?

15 京杭大运河的意义?

一丝绸之路

1 丝绸之路:从长安向西,通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的

丝绸等物品可以运到古罗马

2 经过的国家:阿富汗,印度,伊朗,土耳其,意大利

3 经过的地形:陕甘高原,乌鞘岭,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昆仑山,

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4 意义:不但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同样发挥者重要作用.

二京杭大运河

1. 一个中心:洛阳

两个端点:涿郡,余杭

三百万劳力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六年时间

七个省级行政区: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2. 意义: a 经济: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使得运河沿线的城镇也更加繁华了.

b 交通:大运河是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

c 政治:南粮北运成为关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4.3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1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出现在哪个区域?

2 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

3 辽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4 名词解释:澶渊之盟。

5 请评价“澶渊之盟”?

6 西夏是哪个少数民族在哪个地区建立的政权?

7 金是哪个少数民族在哪个地区建立的政权?

8 南宋建立时间?定都何处?

9 岳飞是哪个皇帝在位时的著名将领?

10 请举例说明农牧文化融合?

11 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12 北宋和南宋分别被谁所灭?

13 请按顺序说出中国的历史朝代?

14 继唐朝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是?

一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

二农牧民族的融合:政治经济,语言文字,社会风俗,文化观念

1 请简述我国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

2 经济中心最终南移的原因是?

3 当时农业的迅速发展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4 占城稻原产哪个国家?

5 秧马有何用处?

6 北宋兴起的瓷都是?

7 唐代中期之前,中国城市是什么格局?

8 “坊”和“市”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9 汴梁的哪个夜市最有名?

10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哪个朝代?

11 世界上最早推行纸币流通的是哪个朝代?

12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商标是卖什么商品的?

13 当时世界上所有城市中消防组织与措施最完善的城市是中国南宋的?

14 交子,商标和广告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二农业发展: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优良作物品种的推广

三手工业发达:陶瓷

四商业繁荣:北宋汴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1 什么是瓦子?

2 什么是勾栏?

3 什么是看棚?

4 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戏剧形式是什么?

5 阅读材料,哪个是“小说”?哪个是“讲史”?

6 为什么乡村民众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7 “元日”指的是现在的什么节日?

8 《元日》提到了北宋时期的哪三种风俗?

9 哪些节日是在宋元时期成型的?

一瓦子,勾栏,看棚

二元杂剧,说话

三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1 宋代统治者为何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2 重文轻武带来哪三方面的结果?

3 宋代的文人有哪两个主要特征?

4 唐诗与宋词有什么不同?

5 “花中四君子”是?

6 为什么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7 大量作家创作元曲,并流行于民间,说明什么?

8 元曲盛行反映什么社会特点?

9 元曲四大家之首是?

10 他的著名作品是?

11 请简述《窦娥冤》的故事?

一推行重文轻武:士人地位提高,学校教育普及,科举考试扩大

二宋代文人特征: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三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1 古代四大发明是?

2 造纸术是哪个朝代谁改进的?

3 火药在哪个朝代书籍中就有记载?

4 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是什么时期?

5 人们受到什么的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6 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是什么?

7 活字印刷术是哪个朝代的谁发明的?

8 活字印刷术有哪些缺点?

9 转轮排字盘是哪个朝代的谁发明的?

10 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叫什么?

11 人们制成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事业是什么时候?

12 南宋时期指南针又叫什么?

13 棉布取代什么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布料?

14 黄道婆把技术带回家乡使得哪里成为“衣被天下”棉纺织业中心?

一火药:唐朝有记载,宋元广泛应用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巨大转折点

二印刷术:印章-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盘

三指南针:司南(战国)-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事业)-罗盘针(南宋)

四棉布:黄道婆,松江

1.火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如烟花爆竹),火药武器更将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2.印刷术: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3.指南针:极大提高了人类航海的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大大受惠于指南针的导航。

1 说出元朝疆域的四至点?

2 马可.波罗是哪国人?

3 元朝中国最大的港口是?

4 元代中国有多少个省?

5 什么是“陶瓷之路”?

6 为什么汉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发达,宋元时期则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一元朝实行有效统治: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建立行省制度

二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三泉州:元朝最大的海港――元代社会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缩影

四陶瓷之路:中国的陶瓷经由海上航路销往各国

复习资料一:知识提纲

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

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②参战双方: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

③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最惨烈的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④特点:飞机、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应用于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警示后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上,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上。

⑤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

⑥灾难:战争历时四年,参战国有30个左右,卷入人口达15亿,死亡3000万人。

2.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②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③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

④结果:1945年,意、德、日相继投降,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⑤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死亡达6000万。

⑥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二、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生产过剩”的危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表现和影响: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的美国开始。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这种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到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年,工业生产下降了40%。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3.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谓“生产过剩”,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尽,用不完,而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的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显得“过剩”。

4.为摆脱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道路。----德、意、日法西斯利用人们的不满,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美国则通过罗斯福新政,使传统的资本主义得到改造,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5.课本中的母女对话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人失业,没有钱买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煤推积如山,造成浪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一、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①革命前的俄国处在沙皇统治下,是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过程:

(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①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没有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①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了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

②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党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造俄国。他们代表了俄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追

求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④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施政措施?

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布了《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由工人监督企业生产;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⑤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

⑥十月革命的意义:

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西亚病夫”的崛起——土耳其的革命和改革

1.“西亚病夫”是指哪个国家?——土耳其

2.为什么被称为“西亚病夫”?

土耳其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曾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帝国,自认为自己的文明最优越,轻视工业和贸易。20世纪初,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半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

3.“西亚病夫”的崛起是指什么?

①土耳其的革命:20世纪初,参加一战失败,成为战胜国瓜分的对象。为挽救民族危机,在凯末尔领导下,成立了新的政府,发表了“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与侵略军展开了武装斗争。1922年,终于赶走了外国侵略军,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②土耳其改革:凯末尔认为,要使土耳其富强起来,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他采取了各种措施,破除了落后的习俗,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和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三、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①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行经济复兴。

②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③内容:①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②政府规定了企业必须遵守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工人有权和雇主集体谈判。(作用:减轻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局部改变了生产关系,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阶级矛盾。它也是政府对雇员集体议价的支持。③政府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有国家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补助。

④意义:罗斯福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随着新政的实施,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思考题:1、罗斯福新政中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重视农业,关注“三农”问题;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再就业工程。

2、20世纪,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方面,各国呈现出不同的选择,请根据所学内容说出三个事例?

俄国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民族振兴的新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改造了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使美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一、中华民族的觉醒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举起“科学”“民主”的大旗,号召青年争取自由平等,以科学的方法认识新事物。

(3)代表人物及贡献: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胡适----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还试做白话诗

鲁迅 --《狂人日记》李大钊----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4)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②全力批判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

③提倡白话文④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5)意义:唤醒民众,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促进了中国人们的觉醒。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束缚,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五四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举行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北洋政府镇压。——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人们纷纷响应。

③初步胜利:北洋政府最终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因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⑤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密不可分,都为中华民族的觉醒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二、历史性的转折: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②向俄国学习,走革命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陈独秀 1920年上海)

3.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内容: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确定党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2)中共二大:上海

内容:①最终奋斗目标: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②近期奋斗目标: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要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走上了新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新的表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过程:中共三大:1924年,广州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国民党一大:1924年,广州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共产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成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2.北伐:

①目的:1926年,为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

②迅猛发展:共产党人的勇猛作战,叶挺第四军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

③胜利发展的意义:极大鼓舞了工农大众,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④结果: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北伐失败。

3.中国共产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

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③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最巩固的。

(这些革命根据地都分布在各省的交界处,那里敌人力量薄弱,革命基础较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些地区农特产比较丰富,便于筹集粮食,所以有利于革命队伍的存在与发展)。

4.长征:1934——1935年,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的根据地。5.遵义会议:1935年初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影响:从此,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最终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表现:①物质生活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国出现了新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②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③社会习俗的改变:男子剪辫,女子缠足越来越少。

二.头脑中的变化:

①科学思想渐入人心。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入?如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

②自由、平等等民主观念的接受。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

争取婚姻自由。

③妇女地位的提高原因:受民主观念的影响

表现:夫妻双方男女平等

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思考:我国古代有那么多世界领先的发明,为什么近代的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社会制度的压抑;教育模式的禁锢;经济发展的束缚;传统社会的农业文明不能给以科技为基础的发明创造良好的

土壤。

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日本侵华的原因与过程:

原因:20世纪30年代,日本卷入了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统治集团发动了对外战争,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附近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向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后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七七事变:(又称宛平城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拒绝后,日军立即向宛平城和宛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七七事变。

后果: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这两次事变的共同点是:蓄谋已久;寻找借口,嫁祸于人,这是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惯用的伎俩。

2.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死亡人数至少达30万。

(2)731部队:日军为了进行细菌战,竟用中国人的身体代替动物做实验,731部队就是一支灭绝人性的部队。

(3)轰炸城市:日军对重庆、兰州、昆明等我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和封锁,制造了六、五重庆隧道大惨案。

(4)对占领的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惨案”。

二、全民族的抗战

1、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政策对内

..坚持“剿共”

对外

..一再退让,实行“不抵抗政策”

②助长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到1941年底,日军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其中包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

南昌等重要城市。同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2.全国各阶层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学生: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反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2)东北人民: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自发起来抗日。

(3)国民党爱国官兵:发动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之间已经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当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张学良、杨虎城是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转向抗日的关键,使国共两党由分裂对抗走向合作抗日,也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杨二人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角,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以民族大业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说他们是千古功臣。)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4.全民族抗战:

①中国军民顽强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沉重打击

②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开展游击战争,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③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人民战争的巨大力量

5.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国内: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②国际: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中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实行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海外华侨和国际主义战士的支持

④人民战争的力量

⑤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奋战

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

一.两种命运的决战:

2)通过谈判,能在和平条件下进行改革,这对人民是有利的;

3)通过谈判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孤立蒋介石。

4)表明共产党和平谈判的诚意。

3.三大战役表:

战役名称战役时间歼敌数解放地区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47万余人东北地区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55万余华东地区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52 万余华北地区

4.渡江战役:1949、4月。

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结果: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5.新政治协商会议:1949、9于北平召开。

内容: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共同纲领》

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选举出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决定:国都:北平(北京)。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旗:五星红旗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6.开国大典:1949、10、1 下午,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战起来了。”

复习资料二:教材活动思考题和课后自我测评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对比图5-1与图5-2,讨论作坊与工场的不同。

场地不同、生产组织形式不同、生产的人数大不相同。从两幅图潜藏的信息反映出:①手工作坊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师傅即作坊主;而手工工场的工人是人身独立的,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工资。②作坊主进行全过程生产,手工工场主基本不参加生产劳动。③手工工场生产的效率高、产品质量好。

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最大不同是手工工场工人是被雇佣者,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关系完

全不同于农耕时代的作坊主与学徒、帮工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2、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英国呢绒的产量,促使英国海外贸易发展到全球;还促使社会的阶级、阶级结构等发生了变化。)

3、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发生了哪些变化?

商人、贵族和农民发生了变化。其中①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②贵族的变化:开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③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

4、P7-8页的问题答案:P7这一时期商人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地位显赫。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P8○伊丽莎白女王重视工商业的政策不仅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商人地位的变化,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商业的重视,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自我测评]

1.略 2.此题正确答案的顺序是:A、C、B。 3.见作业本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1、P10:○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2、P12:天主教主张除了信仰外,必须通过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新教则认为,人只凭信心即可得救。天主教认为,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各级神职人员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介;新教则认为,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寻找经典依据。人文主义者通过“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宣传人文精神,而路德也从基督教的经典中寻找理论支持。

3、P14页对哥白尼的评价:虽然哥白尼的观念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是,他的观念不是武断的,他不依据权威、不迷信权威,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观察和证据的基础上,而不是直观和想象的基础之上。哥白尼的假说从客观上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人们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P14页科学的作用: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5、P15页伏尔泰的天赋人权:伏尔泰所追求的自由主要是政治自由,要把人们从宗教神权和君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主张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追求生存与幸福的权利。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有条件的,它不能超出法律许可的范围。

[自我测评]

1.天主教耶稣会的章程规定人对神绝对服从,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反映了等级森严的教会制度,体现了神权的威严。彼特拉克的话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需要的肯定,他重视人世俗的生活以及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就扫除了人在神面前的卑微心态,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褒扬。

这两段话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对神权的维护,而后者是对人性的肯定。

2.正确答案是C。

3.达·芬奇的设计体现了一种理想,他想利用科学知识来改变人类的生活状况,尽管他的设想当时没有实现,但是他指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1、P21页读图:前者认识的世界范围要小得多,后者认识的世界范围大得多,多了美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前者看地球是扁平的,四周是茫茫大海,后者看地球是圆的,陆地、海洋已经联为一个整体。○产生不同的原因有: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发现了新的大陆和大洋,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使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完善着对世界的认识;此外,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理论的发展等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P22页下活动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科技、科学理论的局限性,使他们彼此间缺乏了解,只看到本民族文化,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看到每种文化的出现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既有优越之处,也会有不足,世界的文化是多元的,应客观地、辩证地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不同文化应互相吸收、共同发展。○接下来,看阅读卡,通过佛郎机和鸟嘴铳的发明与传播,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对科技传播的重要意义。○最后,可以通过让学生总结的形式,归纳:“新航路的开辟,使全球联系加强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人口的迁移;物种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文化的交融;科技的传播等。)

[自我测评]

1.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新航路开辟后的负面影响: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3.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当时新航路的开辟已势在必行,即使没有哥伦布和西班牙的探索,也会有其他国家和别的航海家进行探险,并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发现美洲,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由当时的许多客观条件所造成的,而哥伦布则是根据这些客观条件第一个实现了这个伟大任务的先行人物。

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

1、P27页《权利法案》:国王不得随意征税;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实施或废除法律;国王不得建立常备军。

2、P27页波士顿倾茶事件:东印度公司倾销的茶叶虽然便宜,但北美人民认为英国统治者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为它的原

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对北美人民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不仅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也使他们无法享受到独立国家的各种权利,因此拒绝饮用东印度公司的茶叶。

3、P30页《人权宣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

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可以说,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

4、第31页法国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及成果:第一次:1798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并

颁布了《人权宣言》,建立君主立宪制;第二次: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第三次:1793年,领导者罗伯斯庇尔等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大革命达到顶峰。

说明: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为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打退国内外封建势力的进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人民的力量把革命不断推向高潮,进而展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由此得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

[自我测评]1. 赞同男生的说法,因为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专制君主制,议会是受国王的控制,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的权力。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通过了许多法令来限制王权,其中最重要的是《权利法案》,这种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称为君主立宪制,所以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了根本的变化。

2.见作业本第21页16题。

3. 现在世界上有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相同,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

1、第33页民谚:南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当时的苏湖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有“苏湖熟、

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南的先进棉纺织技术使得种植粮食的人数量减少,从事棉纺织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从明代开始,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为江南地区的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生产部门创造了条件。此时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很快,除了满足本地粮食需求外,还销往江浙、徽州等地。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2、第34页与西方的比较: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逐渐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在思想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

[自我测评]

1.相同点:手工业发达;商人地位逐渐改变或者可以说是商人资本十分雄厚;都出现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

不同点:明清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西方国家则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中国的思想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西方国家则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从而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启蒙运动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闭关自守,西方不断向海外探索,开拓海外殖民地。

2.清代统治者认为民族关系的处理重在以德服人,因此采取了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怀柔政策。避暑山庄的修建,成为清统治者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政务中心;达赖、班禅系统的确定和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中央与西藏的联系;改土归流的进一步实施,保证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此外,清统治者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势力予以狠狠地打击。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3.从国家体制看,中国仍是皇权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皇权得到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从思想观念上看,掌握国家命运的上层统治者仍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自居,不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从对外政策上看,坚持闭关锁国;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虽一度处于盛世的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等。因此,当西方国家先后进入革命的时代,国家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寻求向外拓展时,中国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挑战。

综合探究五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1、航海的目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还有一种观点是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一般都从经济角度来解释,认为他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15世纪中叶,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土耳其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使得运往欧洲的商品数量少而且价格贵,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开辟一条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另外,也有人认为,掠夺土地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

2、结果影响的比较: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所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第52页想一想: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2、第53页:15世纪的巴黎大学专业偏重社会科学、神学和医学,而19世纪柏林工业大学偏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科。○这种不同的分类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15世纪的欧洲,神学占统治地位,大学也开设神学系。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更使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19世纪的欧洲,普遍重视科学研究,大学专业大多与科研有关。

4、第57页讨论:流水线生产方法,也叫福特制,1913年由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首创,最先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其主要特点是:在实行生产自动化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把生产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连续不停地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增加产品的数量,这是通过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法的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成就。实行这种制度,由于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劳动强度增加。所以学生的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流水线。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形成无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1、第65页上:英国用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是殖民主义的侵略战争。

2、第66页上:审理案件的是外国领事和清朝官员,受审的是洋人和中国人。

○会审公廨名义上是中国的司法机关,实际上完全被外国领事把持,严重损害了中国司法主权

3、第66页下:见笔记。

4、第68页下:见笔记

5、第69页“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前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从闭关锁国时期的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倡导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

6、第72页,“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戊戌变法失败给我们哪些启示?”(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革命人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权,才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7、“孙中山先生为什么在建立中华民国后辞职让位?”(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团结、帝国主义的压力、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骗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