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作业
- 格式:rtf
- 大小:8.40 MB
- 文档页数:5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试题A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考试试卷课程名称:《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考试方式:考查;开卷。
班别:学号:姓名:得分:一、判断题(请将“√”或“×”填在题前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所谓社会性,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对社会的认识。
()2、幼儿社会化的过程,又称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就是幼儿逐渐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3、幼儿的交往活动可以分为与同伴交往和与成人交往两大类。
()4、人际关系的交往质量、成人对幼儿的态度、照顾、引导都是帮助幼儿发展积极的社会行为的必要条件。
()5、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还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自觉的道德行为。
()6、个性和社会性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所以,个性发展好的幼儿难以社会化,社会性发展好的幼儿缺乏个性。
()7、在幼儿园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比较大的是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
()8、同伴关系可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甚至大于家庭的影响。
()9、同伴交往就是与同年龄的伙伴交往,有了年龄差异就不能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了。
()10、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化的核心,幼儿因自我意识而产生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
()11、幼儿的自我意识,是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与环境因素、人际交往、参与活动等无关。
()12、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意识,以保证创设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环境,有目的地组织教育活动,并随时注意自身态度、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3、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中与同伴、师长的多种交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与日常生活无关。
()14、从时间角度,《纲要》中的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可具体分解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及活动目标。
()15、从教育范围角度,《纲要》中的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可具体化为大班、中班、小班的教育目标。
()16、用移情的方法理解他人,或只用语言来设定情境让幼儿通过想象来体验别人的感受,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很难奏效的。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判断题]渐进性属于社会性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答案:错误
2.[判断题]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团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答案:正确
3.[判断题]谈话法即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由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方法。
答案:错误
4.[ 判断题 ]社会性评价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形式。
答案:错误
5.[ 单项选择题 ]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年龄在 ()。
A.4-5岁
B.5-6岁
C.3-4岁
D.6-7岁
答案:C
6.[ 单项选择题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的发生和发展。
A.对情绪情感的控制
B.对认知活动的控制
C.对身体的控制
D.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
答案:C
7.[ 单项选择题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 ()。
A.言语指导
B.父母控制模式
C.规则意识
D.生理因素
答案:C
8.[ 单项选择题 ] 婴儿可以用微笑、啼哭、咿呀作语以及身体动作等发起与母亲的社会交往活动,这种母婴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结被称为 ()。
A.印刻
B.依恋
C.母婴依恋
D.亲子关系
答案: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
共120题,每题1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BA综合型人才 B全面发展的人 C高素质的人 D德智体兼备的人2.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D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3.幼儿社会性是在__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AA生物特征 B气质特征 C人与人交往 D心理特征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A整体——系统性 B社会制约性 C统一性 D能动性C5.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作为母系统,包括__个子系统。
BA7 B6 C5 D46.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AA亲子之情 B安全感 C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积极情感7.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是DA调节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B自我控制的产生C认识和了解世界 D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8.自我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C自我认识 D自我控制9.研究人员运用照镜子的方法研究幼儿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起源于达尔文和_C_A阿姆斯特丹 B丽西娜 C普莱尔 D米德10.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_B_个月之后。
A20 B21 C22 D2311.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评价能力,__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
BA3 B4 C5 D912.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CA教师评价 B同伴评价 C主观选择 D客观标准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AA自主活动 B榜样示范 C讲明行为规则 D评价外部行为14.幼儿自我评价明显的表现为对自己DA个别方面的评价 B多方面的评价 C内心品质的评价 D外部行为的评价15.幼儿自信心的结构主要包括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独立性和_B_A积极性 B主动性 C主观体验 D恰当性16.幼儿自信心在_A_年龄组发展最快A3至4岁 B4至5岁 C5至6岁 D6至7岁17.3岁多的儿童多以成人的评价为自我评价,称之为CA外部行为的评价 B个别方面的评价 C依从性评价 D多方面评价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因素DA体验的作用 B家庭因素 C幼儿园教育 D自我认识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CA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B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C增强幼儿的自尊心 D促进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20._C_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最新资料推荐------------------------------------------------------幼儿社会教育试卷及问答班级:性别:姓名:凡班级、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平顶山学院-舞钢(分站) 2019 -2019 年第一学期期末《幼儿教育学》试卷座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计 20 分) 1、幼儿社会教育:2、幼儿自我意识教育:3、社会规范教育:4、社会交往教育:二、填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幼儿社会教育是在尊重幼儿、、未知不确定属性的基础上,将幼儿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具有个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人。
2、幼儿园幼儿自我意识教育可分为、、和自我控制三部分教育内容。
3、幼儿社会化途途径主要表现在、幼儿园、同1/ 6伴、与文化互动等几个方面。
4、幼儿社会学习的方法有:、、和体验思考法等。
5、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与成人交往、集体生活交往和等五个方面。
6、幼儿园社会规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交往规则、基本道德规则等四个部分。
7、社区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和宣传功能三个方面。
三、简述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简述幼儿教师幼儿社会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班级:性别:姓名:凡班级、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 3、简述对幼儿进行社会规范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简述社区文化通过哪些途径来影响幼儿园教育?四、判断:---------------------------------------------------------------最新资料推荐------------------------------------------------------ (请把答案填在表格内,正确的打错的打每题 1 分,共 10 分。
检测题1试题1 .幼儿社会活动〃家乡的土特产〃属于社会教育()内容。
A.社会环境B.社会文化C.社会规范D.自我意识2 .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实在()文件中提出的。
A.幼儿园工作规程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C.幼儿园管理条例D.幼儿教师专业标准3.自我调节的突出表现是()。
A.自主自立B.自我监督C.自我完善D.自我控制4.被拒绝型幼儿在交往中比较笨拙和攻击性,同伴关系不和谐。
说明幼儿同伴关系受()因素影响。
A.气质B.认知能力C彳亍为特征D.早期亲子经验5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属于()内容。
A健康B∙语言C社会D科学6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前道德阶段的年龄阶段为()。
A.4岁以前B.4-5岁之间C.4-5岁以前D.4-5岁以后7 .()认为人格包括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A.荣格8 .弗洛伊德C.弗洛姆D.埃里克森8 .()先生出版的《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课程及其实施的著作。
A.陈鹤琴B.张宗麟C.张宗琴D.陈鹤麟9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
A.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为当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
B.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C.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D.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水平检测题1答案1-5ABDCC6-9CABB检测题2试题一、单选题1 .自我体验的最主要内容是(IA.自信B.内疚C.自尊D.自家2 .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标志是(1A.会自己做动作B.会说话C.会使用第一人称〃我〃D.会哭闹3 .自我意识中最原始的形态是(I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道德自我4 .自我意识中情感成分是(1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调节5 .儿童出现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是在()岁。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岁的儿童。
答案:0-6 岁2、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点()A 潜移默化性B 长期性C 随机性D 系统性答案:D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不包括()A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B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C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D 掌握复杂的数学运算答案:D二、填空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多元文化。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专门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
三、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它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自信、友善、合作等。
同时,有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其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有哪些?答:(1)目标性原则: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
(2)渗透性原则:将社会教育渗透在各种活动中。
(3)实践性原则: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体验。
(4)正面教育原则:多给予幼儿正面的引导和鼓励。
(5)一致性原则: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教育保持一致。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良好行为的榜样。
比如,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礼貌、友善、尊重和合作的态度,幼儿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其次,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机会进行教育。
例如,在进餐时,引导幼儿学会分享食物,懂得等待和轮流;在整理玩具时,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秩序感。
再者,鼓励幼儿参与家庭和幼儿园的劳动,如帮忙摆放餐具、收拾玩具等,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对集体的贡献。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幼儿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1、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
(3 分)A.《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B.《幼儿园工作规程》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2、()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
(3 分)A.社会性需要B.生长需要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3、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是().(3 分)A.泰勒B.布鲁纳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4、以高级神经活动为标准,可将气质分为抑郁质、胆汁质、黏液质和().(3 分)A.兴奋质B.多血质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5、安全型依恋儿童所占比例大约为().(3 分)A.百分之五十B.百分之六十五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6、个体观点采择能力是指个体在自我认识或()中脱离自我中心的限制进行思维运算的能力。
(3 分)A.社会交往B.社会互动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7、清朝政府出台的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3 分)A.《幼儿园工作规程》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8、()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3 分)A.自我认知B.自我意识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针.(3 分)A.目标B.内容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10、()是学前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3 分)A.同伴关系B.依恋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判断题11、被称为“现代德育认知发展理论之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是科尔伯格.(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正确12、3岁的儿童才出现自我控制能力.(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错误13、张宗麟先生的《幼稚园的社会》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实施的著作。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形考-考核测试题一1.《指南》中社会领域“社会适应”子领域目标“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在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上属于(C)。
单选题(2分)A.总目标B.年龄阶段目标C.单元目标D.活动目标2.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可以直接实现的社会教育目标是(D)。
单选题(2分)A.总目标B.年龄阶段目标C.单元目标D.活动目标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最主要的特点是(C)。
单选题(2分)A.目标全面B.内容具体C.可操作性强D.方向性强4.在社会教育目标的类别结构中,强调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类别是(A)。
单选题(2分)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总目标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是(A)。
单选题(2分)A.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B.学前儿童家长的需求C.社会现实D.学前儿童的发展6.“教师要直接告诉学前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们不要去做什么”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是(C)。
单选题(2分)A.情感支持原则B.生活教育原则C.正面教育原则D.实践性原则7.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C)来实现社会教育的功能。
单选题(2分)A.直接指导B.规则制定C.活动材料的投放D.情感支持8.通过学前儿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或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引导儿童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分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方法是(C)。
单选题(2分)A.榜样示范法B.角色扮演法C.移情训练法D.价值澄清法9.提出“价值澄清法”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是(D)。
单选题(2分)A.皮亚杰B.罗杰斯C.班杜拉D.拉斯10.教师通过与儿童的交谈引起儿童的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让儿童进行内省、价值评价的方法是(A)。
单选题(2分)A.澄清应答法B.价值表决法C.价值排队法D.展示自我法11.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A)构成的。
单选题(2分)A.自我评价B.自我监控C.自我反省D.自尊心12.自信属于(D)。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复习题及答案、单选题1、在社会活动日中将各民族、各国的朋友请进幼儿园,与儿童一起联欢,共同进行分享和体验活动属于(D)A、自我教育活动 B 、社会环境与规范认知活动C、人际交往教育活动D 、多元文化教育活动2、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这一概念是指:(C)A、个性 B 、社会性C 、自我意识D 、社会化3、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师幼通过对话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幼儿的问题,不受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限制。
在课内、课外、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是(B)A、讲解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观察演示法4、评价者应当主要考虑;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需要,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来说,教育内容是否为幼儿必须的,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是否愿意接受, 属于(B) A、评价活动的目标 B 、评价活动的内容C、评价活动的准备 D 、评价活动的过程5、关于排队公平等待规则、轮流规则、集体服务规则等内容属于(D) A、基本道德规范认知 B 、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认知C、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认知D、群体活动规范的认知6、个人试着设身处地地去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行动过程,从而形成角色所需要的某些经验和行为习惯,这一方法是(A) A、角色扮演法B、移情训练法C、价值澄清法D、强化评价法7、教师事先拟定一系列儿童关心的问题,让全体儿童一起来表示自己意见的一种方法。
(A)A、价值表决法B 、谈话法C、观察法D 、问卷法8、评价时考虑活动目标是否完整、是否分解到位、是否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依据、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适当地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否明确有层次、是否易于操作和是否可以检验,这属于(A) A、评价活动的目标B、评价活动的内容C、评价活动的准备D、评价活动的过程9、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向幼儿出示的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录像等可以是他们被感知的材料,使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相应的社会知识、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D)A、讲解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观察演示法10、关于文明的言谈举止、使用礼貌用语、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集中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等内容属于(B)A、基本道德规范认知 B 、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认知C、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认知D 、群体活动规范的认知二、多选题1、教师在精神环境的创设方面尤其注意:(ABCDE)A、教师应以亲切的语言、赞赏的目光、友善的态度、平等的身份与儿童交往B、理解儿童的各种需要C、允许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D、教师还应创设良好的班级气氛E、引导儿童的人际交往2、运用谈话法应该注意(ABCD)A、教师要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重点核心内容处采用谈话法B、谈话的问题是幼儿熟知的C、在大多数幼儿都积极思考以后,再指名回答D、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难易适度3、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之一,主要有(ABCDE)A、游戏区B、积木区C、语言区D、音乐区E、“饲养角4、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ABCD)A、民主型B、专制型C、溺爱型D、忽视型5、讨论的具体方式(ABC)A、成对交换意见B、分小组讨论C、全班讨论6、让幼儿运用人际交往技巧,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BCD) A、角色扮演法B、讨论法C、移情训练法D、行为训练法7、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一般包括(ABCD)A、确立活动目标B、选择活动内容C、设计活动过程D、拟定教育活动方案8、幼儿园社会教育从20 世纪开始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是:(ABC) A、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 世纪中叶B、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期C、第三阶段:20世纪90 年代中期——现今D、2008年到现在三、判断题1、1981 年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这是德育作为独立课程内容的开端,当时叫常识课。
第 1 页 共 5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幼儿园社会教育》作业
注:本学期开设的此课程为考查科目,不再参加课程考试!考查内容包含两部分:学期课程作业、依照考查
办法需完成的相应文档或作品,缺一不可!请各位考生届时参照主页上所发布的通知附件:《本学期考查办法》
提交相关文档或作品!
一、选择题
1.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典型理论流派有哪些( )
A.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生物学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
2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有( )
A.决定论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发展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 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 )
A.社会文化的影响 B.家庭的影响 C.学校的影响 D.同辈群体的影响
4. 同伴关系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社会测量技术
5.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
A.移情 B.强化 C.榜样 D.认知因素
6.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最高级,它包括( )
A.自我认知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7. 婴幼儿的依恋有下列哪几种类型( )
A回避型依恋 B. 安全性依恋 C.反抗性依恋 D. 矛盾性依恋
8..根据艾理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哪个阶段的发展使儿童获得主动感( )
A.婴儿期 B.童年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9.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根源有哪些( )
A.进化论观点 B.强化观点 C.榜样作用 D.认知发展理论
10. 厄利安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取向,将6到18岁个体性别角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 )
A.生理取向阶段 B.社会取向阶段 C.心理取向阶段 D.生物取向阶段
11.谁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第 2 页 共 5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A.班杜拉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D.柯尔伯格
12.下列不属于安斯沃思对婴幼儿的依恋分类的是( )
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 D.模仿型
13.将幼儿父母的教养类型分为权威型、专断型和放纵型的人是()
A.麦考比 B.鲍姆令 C.马 丁 D.班杜拉
14.下列哪一种理论是最早被用来解释婚姻冲突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关系的()
A.认知——背景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情绪安全假设”理论 D.间接作观点
15.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是来自于更早些时候与父母的交往。
B.庞丽娟把儿童的同伴交往类型分为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类型。
C.测量同伴关系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同伴评定法。
D.所谓同伴接纳是指一个儿童被同伴认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喜欢的伙伴。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社会认知和认知是两个相同的概念,二者在发展顺序之间有潜在联系。
B.赛尔曼认为观点采择在儿童社会认知中处于核心地位。
C.皮亚杰的“三山实验”是社会观点采择的典型实验。
D.影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因素是认知者、认知对象和认知策略。
17.亲社会行为分为哪两个主要类别( )
A.合作与助人 B.鼓励和合作 C.同情与牺牲 D 分享与合作.
18.劳伦茨认为( )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
A.模仿 B.攻击 C.游戏 D.睡眠
19.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心理自我
B.奥尔波特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逐渐发展的,从生理的自我发展到社会的自我,再发展到心理的自我。
第 3 页 共 5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C.自我意识具有形象性、矛盾性和独特性等特征。
D.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和青少年期。
20.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是( )
A.性别认知 B.性别恒常性 C.性别一致性 D.性别稳定性
二、填空题
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他在人格结构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超我三个概念,并指出了三
者之间的关系。
2.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_________、_________、投射法和_________。
3.根据攻击的目的可将攻击分为_________攻击和_________两类。
4.在社会学习理论中,________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
5.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是________。
6.在社会测量技术中,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测量同伴关系最典型的方法。
7.自我意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特征。
8.皮杰亚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
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改正
1.儿童的社会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观点采择是认知因素中的关键。
2.平行游戏就是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有交谈,有时还互相借用玩具等,但并不能围绕同一目标分工或组织。
3.品德与道德根本上没什么区别。
4.如果行为者的主要目的是专门打击和伤害他人的身体或破坏他人的工作或财产,那么他的行为就属于工具性攻
击。
5.客体永久性的出现是前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名词解释
1.亲社会行为:
2.道德两难故事:
第 4 页 共 5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3.攻击性行为:
4.观点采择:
5.依恋
6 同伴关系
7 自我意识
9.情绪传染
四、简答
1.简述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趋势?
2.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
3 .同伴关系有什么作用?
4.亲子关系如何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的?
5 如何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
6 简述儿童社会化的特点?
7 如何培养儿童的合作行为?
8.什么是投射法?
9.品德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有什么关系?
10.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与什么因素有关?
11.观察法有什么优点?
12.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
13.社会化有什么意义?
14.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与什么因素有关?
15.如何培养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
五.论述
1.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举例说明如何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
第 5 页 共 5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3.举例说明如何有效的控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4你怎样看待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和培养,它的作用和意义。
六、活动设计
请设计一个关于小班幼儿合作行为的活动。(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