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弘文学校引桥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弘文学校引桥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弘文学校引桥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弘文学校引桥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弘文学校引桥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办学理念为:九年一贯,玉汝于成。要全面落实这一办学理念,需要从点滴做起,细节做起,尤其要发挥好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将衔接教育——引桥课程发挥到极致。从2013年起,我校就着力创设富有特色和实效性的引桥课程,将引桥课程纳入到学校校本课程的畴中来,将衔接教育纳入我校的常规教育教学中,希望通过2年左右的探索,搭建起基本的框架。然后从细枝末节加以润色,使引桥课程体系丰富、饱满、完善起来,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引桥,本意是桥和路之间的过渡,桥和路面高度不一,把路面逐渐抬高或降低,使车辆能够平缓的上下桥面,就叫引桥。

引桥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学段衔接、破解学科教学难点,在学习该知识前,进行引桥和搭建,对与之相关的前置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顺其自然的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引桥课程”可以分为“学前引桥”、“难点引桥”、“发展引桥”,这是对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既是对学科教学的有效促进,也是对学生学习、素养等长远发展的热情关注和期盼。

一、学前引桥:

(一)实施背景: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校园生活以及学科知识的学习,都需要这样的引桥。小学生毕业以后的那个暑假,被人们称为“无主假期”。这个假期,孩子们处于小学不再管、初中管不上的状态,导致孩子们假期生活单调、无序。而这个假期对一个即将上初中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听到家长的困惑:我的孩子小学比较优秀,为什么到了初中就不突出了?究其原因,一是初中聚集了若干所小学的学生,优秀者甚多,有些孩子相比较而言就不那么优秀了;二是有些孩子没有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因为学科跨度大,教材容量多,教师变动频繁等诸多因素,所学知识呈零散分布状态,缺乏知识点间的结构整理和前后衔接,对下一步进入中学学习极为不利。对于小学升初中的孩子来说,不仅要克服心理方面存在的诸

多不适应,而且要面临由于学习的课程门类增加,容加深,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而出现的成绩严重下滑现象。这就要求学校要提前做好“知识衔接”工作。

(二)实施目的:

通过对小学与初中教材部分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衔接,使学生对中学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认识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

本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置于“前置知识”的铺垫之下,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超越过去普遍认为的“障碍点”,减少两极分化,为学生顺利学习、掌握中学文化知识做好基础铺垫。

(三)实施项目及形式:

1、“知识梳理”主要是以画知识树的方式,将初中学习中需要的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前置知识进行系统回顾。

2、“阅读铺垫”在于扩展阅读容,为初中各学科学习打基础。

3、备课组集中备课做到三统一(统一认识、统一教案、统一进度)。

(四)实施科目:

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

(五)实施时间:

2013年9月2日------9月6日(共计5天)

(六)组织机构:

组长:徐玉红

副组长:牛同和、牛秀丽

组员:王金奎

语文教研组长、数学教研组长、英语教研组长。

(七)“引桥课程”实施容

1.语文

(1)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要容进行知识梳理。

(2)扩展阅读训练,为学生罗列阅读书目,为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打好基础。

(3)通过教师的“语文自白”卡片,为学生学习初中语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4)请同学结合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经历谈一谈该如何写好初中语文。

(5)师生交流语文学习策略,教师加以引导如何写好初中语文。

(6)将“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及“人物描写方法”作为中小学知识衔接的突破口。

(7)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

2.数学

(1)小学数学知识梳理。

(2)以“小学数的计算”与“初中有理数的加减法”作为“引桥”的主要对接口。

(3)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的认识。

(4)讲练结合掌握数的运算方法。

(5)强化数的应用知识。

3.英语

(1)小学英语单词,语法梳理。

(2)以夯实英语基础知识作为此次“引桥”的宗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3)规26个英文字母的书写及发音。

(4)正确拼读48个国际音标,并掌握简单的组合发音及其规律。

(5)结合英语教材预备篇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八)实施要求

1、教务处跟踪听课,及时反馈。

2、教研室加强备课检查和指导。

3、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衔接点。

4、学科组教师按计划有效完成“引桥”教学任务。

5、年级组做好三保证:时间保证、教师保证、效果保证。

6、组织语数外“引桥课程”相关容的考试与摸底。

(九)实施总结:

为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由备课组长作总结与反思

二、难点引桥:

“整合教材”是国家课程生本化的重要涵。以选用教材为基础,将其他3-5种不同版本教材中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整合,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设计“引桥课程”,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搭桥”课程是学校培养人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素质教育从课程出发”的理念,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广文精品课程体系。

教材的整合要是有利于适合学生学习,更有利于激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以选用教材为蓝本,以其他版本教材中最深入浅出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实施整体移植或借鉴,并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

1、生本化的国家课程。将学科课程进行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生本化”改造。通过建设“入校引桥”“难点引桥”“高中引桥”课程,有效解决了初一小初衔接、初二“两级分化”、高中适应不良等诸多问题。

三、发展引桥:

总之,只要七年级新生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小学升初中这一过程,了解初中生活,提前在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做好准备,把这种“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痕迹,就一定会使自己完整、连续、和谐地步入初中。

本学期,学校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衔接

班主任组织的各项活动当以“常规衔接、心理衔接、家校衔接”为落脚点,做实每一项活动。

一、常规衔接——重在习惯养成

做好衔接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而常规教育重在习惯的养成。如果说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那么初中则要求学生将良好习惯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所以必须加强让小学毕业生初步了解初中学习、生活习惯教育。学校决定通过军训、校规校纪、综合素质评价、学习行为规等活动对新生进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想的教育。

二、心理衔接——重在科学调适

从小学到初中这一时期对于学生而言,其个性心理品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即从相对的儿童心理特征向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转化,在心理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但自控能力差

小学生特别相信权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这已经成了习惯。而到了初中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倾向。对于父母的劝说,老师的教育往往听不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特点。由于在心理发展上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所以同学们要多和老师、家长商量,切不可一意孤行。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认识上、行动上的片面性、绝对化,使自己少走弯路,逐渐走向成熟。

2、热情高、求知欲强,但缺乏韧性,不能持久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像幼苗一样,充满着活力,往往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比如课堂上发言积极,不甘落后,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好学向上的精神,但是有的学生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情绪就会产生波动甚至灰心丧气,这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同学们要认识到这一点,适时地调整好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3、克服失落感

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干部,但是到了新学校后,以往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地位从“众星捧月”一下跌到“无人知晓”。尤其是在咱们学校,班级部“人才济济”的现象更为普遍,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很多新生一下子失去了心理平衡。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们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以赞扬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学校将从心理讲座、系列主题班会、系列班级活动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三、家校衔接——重在形成合力

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初一新生的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了解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和督促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在家庭中的落实,并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对学生"共同教育"的目的。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讲解;让家长们及早了解,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还可以请初中教师与家长座谈,交流,增进了解与沟通,使得学校,家长双方面对初中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标准,方法与习惯,及目的和要求,在认识上达到统一和共识,形成合力,实现共同教育的目标。

家长会、家长手册、家长学校、家校合作课题组是进行家校衔接的有利素材。四、学科衔接——重在习惯养成

衔接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

建议任课教师遵循“仪表初步良好印象---身边事例激发兴趣---初中学习特点---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与课改相结合)---问卷调查---调整教学”的程序进行衔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上课也是一样,第一课上得成功与否,既关系到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最忌讳的是老师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自己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第一节课不允许讲课,而应注重以下容的研究:首先,注重仪表使学生感到你是位可亲的老师。新课教师一亮相,几十双眼睛就会从头到脚地注视着你。如果老师不修边幅,或穿奇装异服,或浓妆艳抹,或披金戴银,都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对自己的服装和发型

应适当讲究一点,打扮得体、朴素、自然、大方。留给学生一个美的第一印象.其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首先应使学生明白本课程要学习些什么,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大概容,知道将来能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有助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应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本课程。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选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来说明,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所教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考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学科的冲动。

三是,把握初中的学习特点。

中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与小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1、学习科目增多,容量加大,要求学习有计划性

中学学习的科目从小学的“寥寥无几”到中学的“五花八门”。比如说七年级要学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微机、体、音、美、实践等十二门课。课程门类增多、容增加,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如数学,除了学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增加了动手操作的容。

在课程安排上也不同,小学生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排课比较集中,中学语文、数学、外语一般每天安排一节课,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微机每周安排二三节。七年级新生开始对这样的安排不适应,往往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常常忘带课本,作业完不成,丢三落四。

这就要针对新的学习容、学习特点,主动接受新知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时间。

2、学习容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加快,要求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中学阶段更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对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结构的安排、知识难度的变化具有跳跃性。在教学方法上,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的讲课方法不一样,小学老师一个容要讲好几遍,中学老师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

随着教材容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教学进度明显比小学快,所以七年级新生要在心理上、体力上做好充分准备,尽快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授课特点。做事不能磨磨蹭蹭,提高办事效率。要坐得住,学得进,争取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3、学习上除了勤奋之外,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同学们在学习中必须改变学习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老师讲授,要从单纯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采取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四是,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学校的学习行为规、学科过程与能力的评价,细化到学习的每个过程,规学生的学习习惯。

五是,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已教过的学生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学生,以真挚来感染学生。

与学课课改相结合,踏踏实实地落实每一个环节。

(1)课前预习——认真进行课前预习。一般在自习、课外时间进行,晚上做完作业后,及时预习第二天新课。看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在课堂上更加注意听讲。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想,主动问,主动改,主动练,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2)专心、积极听课——课堂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阵地,不但要排除各种干扰,认真听课,而且要研究听课的方法。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积极主动思考、学习,做到运用各种感官去体验,做到看、听、想、说、做(记笔记,动手操作)。总的来说,就是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对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复习巩固——①当天功课当天复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复习);③交替复习(文科、理科交替进行)。

(4)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在布置作业方面,中学不同于小学。小学老师布置作业比较具体,而中学老师相对来说要求不太死。如小学让写生字三遍,课文读二遍。中学老师可能让你写会为止。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当天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口头作业(读书、背课文、背公式、背定理、听录音、思考问题、准备第二天回答);动手、实际操作作业。有些口头作业不太好检查,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各项作业,不能偷懒,偷工减料。写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继续,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认真独立完成。

(5)系统归纳小结——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它的系统性,需要去认真总结整理归纳,每学完一个章节、单元之后,要进行总结,将知识整理,形成知识树、结构网,系统归类,可以采取列图表法,或用文字叙述法。

六是,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以便同学们更好的

接受和适应老师。

七是,一个小循环的衔接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自己学科学生的心理、困惑、疑难等通过问卷收集数据,以便调整以后的教学设计。

应该注意的问题:

正心态,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不要高高在上,目中无人。

要根据学生课上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的状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牢牢吸引住学生,要叫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心悦诚服。

要做到情绪饱满,文才飞扬,讲课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语言最好是本着幽默、风趣的路子走,容要切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叫人厌烦。

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立规矩,给学生来个下马威,过于严肃的老师,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师生关系。

应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们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教师的衔接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会非常顺利地展开了。

总之,只要七年级新生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小学升初中这一过程,了解初中生活,提前在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做好准备,把这种“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痕迹,就一定会使自己完整、连续、和谐地步入初中。

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学校教学课程要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下面是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

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6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2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2015年雨露计划特困学生义务教育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2015年雨露计划特困学生义务教育帮扶 工作实施方案 2015年雨露计划特困学生义务教育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扶贫办关于对特困学生义务教育实施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乡年雨露计划特困学生义务教育助学补贴32人,已通过《隆回县扶贫办隆回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15年度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隆扶联[2015]1号)下达到我乡,为了规范我乡2015年雨露计划特困学生义务教育帮扶工作,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帮扶范围和补助标准 (一)帮扶范围。我县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户子女在本乡镇中小学校就读的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学生。 (二)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000元。 二、发放办法 2015年雨露计划特困学生义务教育补助实行农民补贴“一卡(折)通”发放。 三、操作程序 (一)贫困户申请。各村要通过召开村组会议,宣传有关雨露计划政策,张贴宣传资料,做到家喻户晓,组织特困学生家长申报雨露计划补助,填写《隆回县雨露计划特困学生义务教育补助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二)村级审核。各村委会根据乡分配的指标数初步确定补助对象,在村级进行公示,村委会要认真核对贫困户家庭信息、一卡通存折信息(账户名称、账号),并在审批表上出具审核意见,再到就读学校签具意见。 (三)乡镇审核。乡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补助对象进行审核,并在11月20日前将补助对象申请审批表及花名册上报县扶贫办(同时报excel电子表,邮箱号码1033011909@qq)。 (四)县扶贫办审批。 县扶贫办、县财政局根据各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申请审批表和花名册,经审核确认后,将补助资金打款到学生家长一卡通账户。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特困学生义务教育实施帮扶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二)协调配合,加强协作。加强扶贫、财政、教育等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乡镇、村、中小学校要认真做好补助对象的审核工作。 (三)加强监督,杜绝违纪。 乡人民政府将对特困学生义务教育实施帮扶工作随时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对有虚报、冒名顶替、骗取补助资金的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计划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计划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

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6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2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开齐、开足,本着每天体育活动达到一小时的标准,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等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课时统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

小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小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正 式版

小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指导思想: 依据《普教工作计划》,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新的教学方式和学法指导为突破口,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进步。 二、工作要点: 1、切实贯彻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 2、加快课程改革步伐。以新理念指导

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优化校本研修机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网络支撑为手段,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重点,使校本研修具有主题性、目的性、系统性、持恒性、常态性。 4、启动“热爱经典,书香满园”系列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项目,体现学校的特色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有效管理,落实科学的教学常规。

87.职业学校雨露计划实施细则

涞源县职教中心雨露计划实施细则 为扎实开展好我校雨露计划各项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国开办发〔2015〕19号)和河北省扶贫办、教育厅、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工作的通知》(冀扶办联〔2015〕20号)精神,引导和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要求,特制定本细则。一、政策宣传 通过班会、微信平台、QQ平台、学生家长会、板报、致家长的一封信、入户走访及政策宣讲等多种宣传方式对全校在校生进行政策解读。 二、申请对象 全县各乡镇按照规定程序认定并录入扶贫系统的低收入农户(农村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其他经济困难户)为补助范围,其家庭子女在校接受中等(职高、中专)、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为补助对象。 三、“雨露计划”申报流程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对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本项资助的申请、发放工作由各级扶贫部门负责实施。 取得方式: 下载雨露百事通APP,填写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资金申请表,提交后,可以在APP的审核状态中随时查看续审核进度,审核共9个环节,具体如下:

1、提交成功,等待审核 2、村级贫困资格上报 3、乡级贫困资格初审 4、县级贫困资格审核 5、县级学籍审核 6、村级公示上报 7、乡级公示初审 8、县级公示审核 9、资金已拨付 四、填写申请表注意事项 一、申请人,请注意填写正确的个人注册信息;如果填写错误,在县级公示审核提交之前,都可以进行部分信息的修改(不同类别申请人,修改内容不同)。 二、申请人,一定要正确填写当地扶贫办要求的银行卡号(卡号、开户人)。 三、建议大家使用雨露百事通APP申报,及时关注雨露百事通,随时随地了解补助信息。 四、及时更新雨露百事通APP,资金申报、政策解读等最新消息期待你的发现。 五、如果更换手机号码,请及时在雨露百事通中更新你的新手机号码,否则将影响你们的审核。如果没及时更换手机号码,请使用本人新手机号码注册雨露百事申报。 五、申报中常见问题

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计划 一转眼,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如何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课程计划,欢迎阅读。 学校课程计划篇一 一、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 1、学校愿景:将学校办成一所具有复旦特质的精品初中。 2、办学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长宁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本校课程计划。 二、课程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传承“服务、团结、牺牲”的复旦精神,培养具有爱国、明礼、自律的学生;遵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校训,培养具有乐学、勤学、善学的学生;践行“努力前程”的伟人期望,培养具有健康、乐观、向上的学生。

2、教师发展目标: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定“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初中阶段学生的教育规律,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良好发展。进一步完成“传承和创新复旦文化,培养具有复旦初中文化特质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目标。成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得到提升。 3、建设目标: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双语、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为特色,以学校人才高地为突破口,通过博雅课程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悟经典诗文的丰赡内涵,涵养复旦师生的性情品德,提升人文素养与创新素养,形成复旦特质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学校发展。 说明 1、六、七、八、九年级学科类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具体说明(详见复旦初级中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计划) 2、语文课开设经典诵读课,每周1节。(详见复旦初级中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博雅课程建设方案) 四、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意义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pla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schoo l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 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

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把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机构,制定措施 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

初中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二十一世纪的教学诉求要求学校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渊博知识、全面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素质,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有效地推动学校新课程的实施。下面是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港中学始建于20XX年。学校地处航空港、深水港中间的书院镇,毗邻开发中的临港新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占地面积17271平方米,建筑面积3564平方米,配有专用教室9个。学校现有学生人数343名,12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7名,占教职工总人数的%;中学高级教师2人占5%,中学一级教师14人占35%,中学二级教师20人占50%;区级骨干3名。 一、学校背景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学校本地生源急剧减少,特别是尖子生源的流失现象极为严重,一方面受毗邻的上中东校的招生影响新港小学一批尖子生进入上中东校,另一方面其它一些尖子生家长都想方设法地将学生送往镇上学校。与此同时,随着书院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以及政府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进行免费义务教育,学校的外地生源呈逐渐增长的趋势,20XX年8月31日学校统计的全校生源中外来

务工随迁子女占%。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显著特点是不稳定性,一些成绩较好的会在七八年级时转回老家,而一些小学高年级才来到上海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其英语水平成绩明显低于同龄人。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给我校带来的不仅是生源的流失,师资的招聘存有困难,教师的流失也客观存在,近2年,学校有3位成熟优秀教师辞职后进入其它学校。 我校农村学生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大专及以上毕业寥寥无几,很多甚至初中都没毕业,这些家长普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及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将学生留给祖辈看护,造成对学生监管的无力甚至监管缺失。特殊家庭学生也呈现高比例,离异、单亲、再婚家庭的学生在我校比较多,这样的学生往往带有心理问题,行为偏差。我校的学生很多存在学习动机习惯不佳,自主管理能力弱;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学习方式传统,创新能力不足等局限。 学校师资年龄呈年轻化,教师敬业精神强,课改适应性好,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潜力大,但学校缺乏在学科方面有影响力的引军教师。学校规模较小,客观造成研讨活动开展的成效。专用室的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很多都是教师兼职,呈现不稳定性。 二、学校课程目标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路径”。紧紧围绕“以人为本、

学校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实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 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

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

学校新学期新课程实施工作计划(通用版)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JH-XK-0681 学校新学期新课程实施工作计School new semester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work plan

学校新学期新课程实施工作计划(通 用版)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建立以乡教育办公室分管初中业务的曹林同志为组长,学校分管具体业务的同志为成员的的新课程教研室,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一万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

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3、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新课程的学习,本学期打算请县教研室的领导就新课程方面进行理论讲座和发表指导建议。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外出培训学习,本学期我校打算由校长带队到**中学、**中学、**初中听课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力求达到三个认识和四个转化:(1)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2)提高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提高能力意识,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实现四个转变:(1)传授知识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转变。(2)实现由单向交流向多维互动转变。(3)实现有封闭性课堂向选择性、开放性、实践性课堂转变。(4)实现由重结果教学为重知识形成过程的转变。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压担子 每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实验课题,对实验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实验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免费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 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 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 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 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 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 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 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 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 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 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 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 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 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 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 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 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 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 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

梅渚小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方案

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新昌县梅渚镇中心小学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梅渚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现有学生243名,7个教学班,20名教职员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浙江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梅渚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以“潜心育人,科学施教”为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心理,做“四好少年”。 学会学习——在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作——友好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学会创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三)教师成长目标 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将学校课程建设目标、学校教育理念在教学行为中自觉体现,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以培养“四会学生”为目标,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的合格教师成长为科研型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区域影响力,未来五年,争取培养一批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分类 按课程性质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拓展性课程三类。 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教学统一的基本要求,它是依据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计的,由国家组织专家开发的课程,全国各地各学校都要开设的课程。 主要课程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2.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市区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规定的课程,体现地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教学统一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主要课程有: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工作计划

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工作计划 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工作计划 今学期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的第一个学期,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建立以乡教育办公室分管初中业务的曹林同志为组长,学校分管具体业务的同志为成员的的新课程教研室,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一万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

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压担子 每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实验课题,对实验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实验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5、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整体素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改革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方案-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龙源学校 “在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课题子课题 “学校课程开发建设与研究”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本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给了学校更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充分体现了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和民主化。毋庸置疑,学校课程将成为本轮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为此,我校将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目标,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家长负责的精神,努力开发和建设好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开发依据: 1.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和自主的人格。 2.以《课改纲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等为本轮课程改革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3.以学校的办学理念(面向未来,创办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和育人目标(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科学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实践依据。

4.学校现有课程开发资源的概况: (1 )每年的恐龙公园游园活动、到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等德育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 (2)学校现有校园多媒体网络系统、有线广播系统、程控系统、消费网络系统、电视演播系统和学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六大系统”,有多媒体投影教室、自然实验室、音乐舞蹈室、钢琴室、二胡室、管乐器室、美术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动植物标本室等设施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 (3)我校荣获“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成立了臧克家诗社,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顽强品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我校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朝气蓬勃、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这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障。学校聘请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18位全国知名学者、专家任办学顾问,组成了强大的教育教学精英群体。 (5)我校高楼林立,绿树葱茏,繁花似锦,四季景色宜人,有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附近有恐龙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和企业,地理、环境、交通都十分便利,这为学生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发现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愿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特长。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打下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3.探索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理念,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小学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育龙小学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和宝山区教育局开发的写字课程资源,设立了以下各学段课程内容安排: 一至三年级是折纸、写字; 四至六年级是唐宋诗词鉴赏、写字。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学校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课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有计划地

雨露计划在校证明

雨露计划在校证明 雨露计划在校证明 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雨露计划不是所有旗县在此范围内,内蒙古地区只有5个试点区:分别是:达茂旗、敖汉旗、察右中旗、翁牛特旗、奈曼旗,请大家相互转告! 有关内蒙农村大学生补助的事情是真的,需要在学校开证明盖章,三份内容,分别 是‘内蒙古自治区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农村贫困生补助资金申请审批表’三份,‘在校证明’两份,‘学籍证明’两份,内蒙的学校复印店都有,外省的学校没有,只 能上网找、外省快放假的内蒙孩纸抓紧时间… 各位内蒙同学请注意:国家新政策补助,在校大学生并且是农村户口的每年补助 2600元,年前就能领,本科四年 9600元,专科三年7800元,蒙户口320xx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 化为资源优势,是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 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雨露计划”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中职(中技)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 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政策业务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 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雨露计划”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扶 贫开发工作由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阶段,发展到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举的新阶段。(一)以人为本,注重开发。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基础上,通过适当 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变。 (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统筹计划、突出重点,进行分类指导和培训。 (三)紧跟市场,按需施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 按照不同行业要求,采取不同内容和形式组织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培训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农民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 满足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实需要的各类培训。 (五)政府主导,共同参与。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动员、引导和组织包括民 营经济、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社会在内的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和支持“雨露计划” 的实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