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瘟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猪瘟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猪瘟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猪瘟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猪瘟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摘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我国由于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制猪瘟疫苗免疫接种,使猪瘟得到有效控制,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基本停止,但是该病仍在全国范围内不间断地小规模地散发流行,流行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对当前猪瘟流行病学分析,制定出科学、适用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促进猪瘟的控制和扑灭。

[关键词] 猪瘟;流行病学;防控

猪瘟俗称“烂肠瘟”,又称经典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猪高热稽留,小血管壁的变性,导致内脏器官中的多发性出血、坏死和梗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一、病原

猪瘟病毒(csf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近似球形的单股rna 病毒,有囊膜。根据猪瘟病毒的毒力、抗原性、致病性及血清学特性的差异,通常将猪瘟病毒分为2个血清型,其中第一型包括许多猪瘟病毒强毒株和绝大多数用做疫苗的弱毒株;第二型包括引起慢性猪瘟的低毒力或中等毒力毒株。

二、当前猪瘟流行的特点

1.流行范围广,呈散发流行

主要以温和性、非典型性猪瘟为主,很少见到以往的典型性猪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专业文档 批次张桂红表示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分区饲养管理、建议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对于新建猪场,化生产同时还建立隔离栏舍的话,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这些猪场又该如何在现有要在这些方面做优化可能较 为伤筋动有些猪场建立已久, 骨,的基础上来防控非洲猪瘟呢?在猪的方面,养猪人在引种时一定要注意隔离和检测,且平时要做好相关的排查工作,如果发现猪只出现体表发绀、耳朵或体表出现紫斑、毛孔出血、厌食、腹泻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最好是采样送到相关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 (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 便秘或排脓性粪便干硬、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尤其严重;咳嗽、喘气、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

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预防拌料 吨料),连公斤非瘟清/ 2-3 预防量(公斤非瘟清/ 吨料),每月使用7-14 天;治疗量(4-5 7 天;用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用本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减轻病体现出显著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 “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 创造了条件。“猪场要慎重剖检疑似猪只! ”张桂红特别强调,剖检有可能会成为传染源,风险极大,所以她建议猪场不要轻易剖检疑似病猪。规范人员进场的流程,要注重员工和外来人员的隔离,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科至于人员方面,普宣传工作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猪源产品、相关文献显示,原粮存在一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所以猪场做好饲料的运输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场内建设中转料塔可大大降低病毒进入生产区的风险。

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

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报名表市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检测工作,在全省开展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具体工作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组织实施。 一、参加比对实验室范围 报名参加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 二、比对项目和试验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 三、比对样品、试剂准备和发放 比对项目设置5份盲样,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准备、分装和编号和发放。 比对试剂由各参加比对的实验室自行准备。 四、盲样发放 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月15日前准备好盲样,各参加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6月16日派专人持有效身份证明,第一次参加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需同时提供实验室证明材料(CMA 证书或CNAS 证书复印件以及检测能力范围一览表),统一领取样品,并务必于12小时内抵达实验室。 五、结果报告与分析

各实验室在收到样品后2日内完成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填写在非洲猪瘟检测结果报告单,并加盖公章后扫描电子版6月18日16:00前发送至指定邮箱。同时,各实验室向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出具正式检测报告,并通过特快专递邮寄。 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月23日完成检测结果比对分析,报省畜牧兽医局。 六、结果反馈 比对工作结束后,省畜牧兽医局通报实验室比对结果,并通报承担非洲猪瘟监测的实验室。 七、联系方式 1、样品领取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联系人:李玉杰 联系电话: 2、报送检测结果地址(邮箱)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联系人:孙圣福 电话: 邮箱:

非洲猪瘟检测结果报告单 试剂盒厂家及名称: 荧光定量PCR仪型号: 备注:检测结果填写“阳性”或“阴性” 检验人:校核人: 单位盖章

非洲猪瘟防控方案

非洲猪瘟防控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严防疫源输入我县,根据《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一思想,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按照“广排查、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全根除”要求,强化全面排查巡查、强化疫情应急处置、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强化生猪及其产品移动监管、强化检疫监督执法、强化联防联控、强化宣传引导。切实推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稳定。 (二)、工作目标 1、监测排查覆盖率达到100%; 2、运载工具消毒率达到100%; 3、严禁从疫区及疑似疫区调运生猪及其产品; 4、应急处置率达到100%。 二、防控重点及工作措施 (一)、防控重点 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仔猪行)、无害化处理收集中心等重点场所开展全面排查,发现临床类似猪瘟症状,且治

疗效果不良或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生猪,立即限制移动,及时送检,将情况按程序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工作措施 1、对全县所有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仔猪行)、无害化处理收集中心进行告知、排查; 2、严禁从疫区或高风险区调运生猪及其产品; 3、严格环境、设备及运输车辆消毒; 4、对类似猪瘟及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场所进行隔离、抽样送检、同时上报省防控中心。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 按照省畜牧兽医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成立以所长朱春奎为组长,副所长王能相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确保防控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 (二)、监测排查 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宣传告知,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监测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对监测排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完善监测机制,强化保障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要突出

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李雪艳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09期 一、加强免疫是预防猪瘟的有效措施 首先,应选用适宜的疫苗进行有效免疫注射,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目前,采用的疫苗有中国的兔化弱毒、脾淋苗,牛(羊)睪丸细胞苗.兔化弱毒克隆株苗及日本的细胞弱毒苗,免疫效果均较好。 (-)免疫程序 猪瘟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场及本地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常用程序有:仔猪岀生后吮初乳前接种疫苗,注苗后2 h吃初乳,40日龄再免疫1次。 1?非疫区。免疫母猪所产仔猪30~40d免疫,留作种用的再免疫1次。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20~25d免疫,以后半年免疫1次。 2?疫区。仔猪出生后吮初乳前首免,40d二免,以后1年免疫1次。1年以上无可疑疫情安全地区,35-60 H龄首免,以后1年免疫1次,其中,疫点、受威胁区20-25 B龄首免,60日龄二免。 目前,已确定猪瘟母源抗体主要是经初乳传递,为此,在吃初乳前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可避免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而达到较好的防疫效果。可考虑推广应用,但本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吃初乳的时间,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免疫剂量 猪瘟免疫剂量正在被加大,有的养猪场兽医人员认为用苗剂量越大其保护性越好,据目前生产疫苗厂家提供的产品监测情况,认为加大在1~4倍范围即可。断奶之前仔猪4头份,断奶后仔猪2~3头份,大猪2头份。由于猪瘟疫苗的剂量要求,特别建议在猪瘟疫区,尽可能使用单苗,而不用三联苗,以免由于疫苗剂量不够,造成非典型、甚至典型猪瘟流行。 (三)驻马店市实际情况 驻马店市因偶有散发性猪肺疫病猪发生,就驻马店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每年春秋两季大面免疫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及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苗.再结合适时补针、仔猪窝边注射(母猪所产仔猪25 ~ 30日龄用猪瘟单苗2头份进行首免,50 ~ 60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及多杀性巴

猪瘟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摘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FSV)引起的急性、热性、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巨大。随着人们对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研究,疫苗的广泛应用,猪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猪瘟的发病又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并有死灰复燃之势。因此研究当前猪瘟的流行现状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猪瘟的有关特点,希望能对猪瘟的防控提供帮助。 关键词:猪瘟,流行现状,原因分析

目录 引言 (1) 一、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1) (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现状 (1) (二)目前国外猪瘟流行现状 (1) (三)猪瘟流行病学 (2) 二、猪瘟的症状及病变 (2) (一)急性型 (2) (二)慢性型 (3) (三)迟发性型 (3) (四)病理变化 (3) 三、预防措施 (4) (一)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4) (二)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 (4) (三)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4) (四)改善饲养管理 (4) (五)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猪瘟 (4) 四、疫情处理 (5) (一)消毒 (5) (二)加强免疫监测 (5) (三)完善免疫计划 (5) (四)隔离、消毒 (5) 五、疫苗种类及处理方法 (5) (一)乳兔苗 (5) (二)细胞苗 (5) (三)淋脾苗 (6) 六、参考文献 (6)

引言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所引起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的疾病,它危害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发病率达95~100%,主要特征是高热稽留、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广泛出血、坏死、梗塞等变化。本病遍布于世界各国,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猪瘟病毒是一个活体,它不会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因在体外继代或体内抗体压力下,而减弱其原有的毒性。反而减弱的毒力也可因在敏感个体继代感染后而增强或恢复原有的毒力。由于这种情况,当前猪瘟病毒已形成强毒、中间毒、弱毒型同时存在,初发地区强一点,常发地区弱一些。其中,强毒株不论猪的品种、年龄均可导致大多数猪发病和致死;中间毒株因自身抵抗力对感染有影响,发病后可能引起死亡,但也有从感染中康复的;弱毒株的感染,仅限于抵抗力弱的猪体,虽有点免疫性,但挡不住毒体入侵的发病猪,死不了,活不旺,也有长期带毒传播的,这类弱毒株只有对小猪或胎儿较易引起致病和死亡,它多发于免疫制度不健全,形成免疫紊乱,饲养管理不良的猪场或农村的猪群。 一、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现状 我国是猪瘟流行较多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猪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数十亿元。2004~2005年,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报告猪瘟疫情,发病135633头,死亡68771头,扑杀16320只。王先明等2006年报道,2001~2006年5月份以来,在东南及中南部分省份发生的猪高热病,尽管是多病原的引起的混合感染,但猪瘟病毒被公认为感染率偏高,孟长泽等对所在兽医院的猪瘟病例进行统计表明,从2003~2005三年中,猪瘟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5%。张家峥等报道,造成我国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是猪瘟,因该病死亡的猪只占三分之一以上。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猪瘟仍对我国当前危害养猪业最为严重。 在我国,除香港、澳门外,其它3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都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地发生和发现过猪瘟的流行,在上述省、市地区的猪场均分离到猪瘟病毒。近5年来,从8个省、市的19个猪场采取15736份样品,检查猪瘟带毒情况,结果表明:带毒猪1822头,带毒率为4.61%~30.7%,平均为11.58%。据估计,我国每年因HC死亡的猪占病死猪的30%左右。 (二)目前国外猪瘟流行现状 历史上,猪瘟发源于美国,类似猪瘟的报道大约在1810年田纳西州福莱克林,1887年报道的发生猪瘟的已有35个州,后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火车的问世对本病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由于世界各国采取了消灭猪瘟的有力措施,许多国家、地区已宣布消灭该病,尤其我国50年代猪瘟兔化弱毒(C-株)疫苗自问世以来,猪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自19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猪瘟以来,猪瘟在世界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因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常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近20年来,不少国家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

除了选址更加严格之外,猪场的疫病隔离设施需要革命性地改变,比如不仅有严格的全进全出设施与工艺,而且单元与单元之间能够完全阻断疫病的传播,一旦发病,可以迅速把一个单元的猪全部安全处理。甚至可以拨牙式地清除所有病猪而且不造成散播。猪场需要建立全程摄像同步系统,任何挑选猪只的行为只能通过信息网络中的显示终端进行。同时,猪场地面要消除可能存在的节肢动物(如各昆虫)或其他动物(如老鼠)的生存空间,以防止这些动物成为媒介。这些需要更多的实践数据与评估。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1962年,库恩发表了《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范式理论,简单说,范式就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和行为方式,他说,当一种默认的范式,靠修修补补也不能解决当前不断变化或发展的问题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场范式革命。尽管库恩的理论并不完美,但在非洲猪瘟猖獗流行的今天,我认为,养猪场疫病管理的范式需要改变,特别表现在猪场设计、消毒与隔离方式、人员进出管理与门卫制度等几个方面。 周边三公里如果有猪场,可相互监督,共同管理好场外公共区域,做好信息互通,可以共同建立车辆进场前一公里外的消毒区,卖猪车的消毒等。 国外的案例,罗马尼亚在河边的猪场生物安全设施很到位,但仍发生了非洲猪瘟,最后查找原因是猪只饮用水源为河水,而河的上游发生了非瘟,导致河水污染,从而导致该猪场发病。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文件和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3)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 人员准备 (6) 2. 车辆准备 (6) 3. 物品准备(生物安全防护及采样所需物品)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 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在清洁区) (8) 3. 离场前准备 (8) 4. 离场后 (9) 5. 消毒剂的选择 (9) (二)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 剖检病变 (11) 3. 鉴别诊断 (12) 4. 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4) (三)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 采样方法 (14) 2. 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6) 3. 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8) 1.快速精准检测 (18) 2. 疫情确诊 (18)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

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疫情发生风险依然较高,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扩散,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措施。各地要切实增强打持久战的思想认识,深入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在落实好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基础上,着力解决瞒报疫情、调运监管不力等突出问题,全面提高生猪全产业链风险闭环管理水平,重点强化十二项工作措施。 一、组织开展重点区域和场点入场采样检测。农业农村部制定科学的入场检测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对生猪调出大县、规模猪场和其他高风险区域进行入场采样检测。落实到人到场监督责任制,做好入场抽样检测。对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开展一次全覆盖检测,对年出栏500—2000头的规模猪场随机抽样检测。 二、建立疫情分片包村包场排查工作机制。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对非洲猪瘟疫情实施包村包场监测排查,确保不漏一场一户。逐村逐场明确排查责任人,建立排查对象清单和工作任务台账,发现异常情况即时上报。养殖场户要明确排查报告员,每天向包村包场责任人报告生猪存栏、发病、死亡及检出阳性等情况。对不按要求报告或弄虚作假的,列为重点监控场户,其生猪出栏报检时要求加附第三方出具的非洲猪瘟检测报告。农业农村部和省级、地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成立相应专班,负责统筹协调疫情排查报告。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抓紧组织实施本省份动物防疫专员特聘计划,力争8月底前在全国498个生猪调出大县先配齐1万人的队伍,努力做到一个乡镇特聘一名动物防疫专员。 三、完善疫情报告奖惩机制。基层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及时报告、果断处置疫情是成绩,不得追责,绩效考核还应当加分。要推广一些地方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及时奖励的好做法,对疫情报告、处置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明确瞒报、谎报、迟报、阻碍他人报告等情形认定标准,对生产经营主体瞒报的,依法从严追究法律责任;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瞒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的,从严追责;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从重处罚并予以通报。 四、规范自检阳性处置。养殖场户自检发现阳性的,必须按规定及时报告。经复核确认为阳性且生猪无异常死亡的,按阳性场点处置,不按疫情对待,可精准扑杀、定点清除,只扑杀阳性猪及其同群猪,其余猪群隔离观察无异常且检测阴性后,可正常饲养。及时报告检测阳性的,扑杀生猪给予补助;不及时报告的,不予补助,并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五、健全疫情有奖举报制度。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制度,及时核查举报线索,查实的及时兑现奖励。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有奖举报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有关情况按月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瞒报、谎报、迟报疫情和检测阳性信息,以及售卖屠宰病死猪、违规调运生猪、逃避检疫监管的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黑名单,实施重点监管。特别是对恶意抛售染疫生猪的,一律顶格处罚,坚决追究有关主体的责任并通报。 七、加强养殖场户风险警示。建立养殖场户风险预警机制,根据疫情形势、生产安排、市场变化等因素,广泛运用讲座、视频、短信、微信、挂图等多种形式,加强生产和疫情风险警示。特别要提醒养殖场户不要引进价格异常便宜的生猪,不要采购没有动物检疫证明、

xxxx生猪流行病学情况调查报告

xxxx生猪流行病学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xx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新牧密电【11】5号)要求,于8月1日xx畜牧兽医局召开紧急会议,进行专门安排和部署,要求对xx区域内生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普通传染病进行拉网式普查同时对影响畜产品安全生产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解和调查,在2011年8月3日至8月20日期间,xx动物疫控中心牵头、动物卫生监督所配合分别与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各县市规模猪场和部分养殖户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询问、谈话交流、查看免疫记录、圈舍养殖情况、填写调查表格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当前地区生猪养殖、疫病防治的情况,重点对腹泻病流行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目前生猪年末存栏xx万头。xx县201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xx万口,规模化养殖场xx个,主要饲养地在xx。xx生猪存栏xx万头只,主要饲养地为xx乡、xx乡、xx、xx乡、xx镇。xx 县生猪存栏xx万主要饲养xx。 二、生猪疫病调查情况

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查看等方式,对生猪的疫病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重点对生猪的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作了调查,就初步调查前况来看,腹泻类传染病呈点状散发流行。 从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出现的病名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伪狂犬、猪流行性腹泻、肺炎等,这些病种的确诊均没有经过实验室诊断,仅从临床症状来判断,准确性有待确定。从流行的时间来看,除xx县xx外,半年内没有发生腹泻类传染病大量致死的调查记录,已有的仔猪死亡情况多发生在1-3年前。xx县xx近期有个别养殖户反映仔猪有腹泻死亡情况。死亡数量一般在10头左右。 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原因,冬春、秋冬气候交替时节,容易造成仔猪的死亡,加上很多养猪场保温措施不全造成仔猪死亡率上升,通过此次调查xx基本上仔猪死亡率较高时段就在这两个阶段,约30%仔猪因此原因死亡。 2、消化不良和大肠杆菌交叉感染:饲养管理不善,造成仔猪消化不良和大肠杆菌病感染,造成一部分死亡。 3、饲料霉变:由于饲料发霉,在喂食生猪时造成母猪流产,造成仔猪死亡。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猪瘟的防治措施

建议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对于新建猪场,张桂红表示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分区饲养管理、批次化生产同时还建立隔离栏舍的话,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猪场建立已久,要在这些方面做优化可能较为伤筋动骨,那么这些猪场又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来防控非洲猪瘟呢? 在猪的方面,养猪人在引种时一定要注意隔离和检测,且平时要做好相关的排查工作,如果发现猪只出现体表发绀、耳朵或体表出现紫斑、毛孔出血、厌食、腹泻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最好是采样送到相关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本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体现出显著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减轻病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创造了条件。 “猪场要慎重剖检疑似猪只!”张桂红特别强调,剖检有可能会成为传染源,风险极大,所以她建议猪场不要轻易剖检疑似病猪。 至于人员方面,要注重员工和外来人员的隔离,规范人员进场的流程,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科普宣传工作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相关文献显示,猪源产品、原粮存在一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所以猪场做好饲料的运输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场内建设中转料塔可大大降低病毒进入生产区的风险。 虽然非洲猪瘟杀伤性十足,但张桂红表示,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养猪人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心存侥幸; 因为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治疫苗与药物,所以基于传染病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来看,养猪人应把防治重心放在前两项措施上,通过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来给猪场建立有效的防疫屏障,防止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场内。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2018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一、我区生猪养殖基本情况 第一季度全区生猪养殖户数770户,养殖存栏为36039头;其中规模养殖场数13户,存栏631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25头,元旦至今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6772头;种猪场3户,存栏2924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84头;全区生猪散养户780户,存栏约3000头;对比2018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数42161头,养殖量呈下降趋势。产生原因有二:一是非洲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几乎是100%),目前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规模养殖户唯恐波及致全军覆灭,主动减少养殖数量包括淘汰多年经产母猪和仔猪。二是散养户因为环保要求和我市实施的庭院养猪退养弃养政策以及2018年年底生猪收购价格低于成本而减量存栏甚至收摊弃养。但今春由于价格回升,全国生猪存栏减少,政治经济环境、养殖环节、屠宰、检测检疫环节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猪肉价格上涨已成必然,又有养殖户开始购进仔猪,增加后备母猪养殖数量。2019春节后生猪养殖数量又持续回升至当前数值。 二、非洲猪瘟防控采取的主要措施 1、非洲猪瘟排查。我区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制作实施方案,多次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多方位、多环节进行缜密排

查。养殖环节:屯留区生猪现存栏约3.6万头,2018年8月至今从养殖环节实施全覆盖排查,多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尤其进入冬春季节对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进行严格细致排查,排查覆盖全区所有畜禽养殖户、无害化处理场所,特别是要对城郊结合部、工矿厂区等地排查力度,不留死角。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封闭管理。现阶段,排查已进行51轮次,累计排查生猪养殖场户3万余个次,生猪206万头次。屠宰环节:每日派出2-3名官方兽医对我区唯一生猪定点屠宰场入场排查检疫。未发现异常猪只。泔水猪排查:全区经入户认真排查及设立公开电话举报,共排查出13个泔水猪养殖户,共存栏1521头,均未发现非洲猪瘟可疑情况。现均已退养完毕,且排查中未再排查出泔水猪。饲料排查:排查全区21个生猪养殖场和3个饲料生产企业,5个饲料经营门市部、均未发现经营或使用猪血成份、血浆蛋白粉、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喂猪。市场猪肉排查: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对市场、冷库等销售环节生猪产品一一进行排查,严查来自疫区省市生猪产品。庭院养猪摸底排查:对矿区、人口密集区及两场周围的庭院养猪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全区有866户庭院养猪户存栏28530头生猪,现由各乡镇依据实施方案逐步进行庭院养猪退养并养工作。现阶段退养弃养85户6354头。流行病学调查:对规模猪场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样品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筛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对非洲猪瘟的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中小学学校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 自2018年8月14日以来,全国各地多发非洲猪瘟。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对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但猪感染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为进一步做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食品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整体联动,落实到位。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防非洲猪瘟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各班主任 (二)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渠道进行防非洲猪瘟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师生防非洲猪瘟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

开展防非洲猪瘟知识竞赛,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非洲猪瘟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三)地毯搜索,全面排查 在全校师生基本具备一定的防非洲猪瘟知识后,展开全面排查,不放过一边一角。 三、工作步骤 据悉只要是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猪肉,都可放心食用。非洲猪瘟病毒在猪肉烹煮处理的过程中较易失活,该病毒在60摄氏度的情况下,10分钟就会被灭活。日常烹饪过程中只要把猪肉煮熟煮透(包括最中间部位温度至少达到 60 ℃以上),病毒很快就会丧失活性并失去感染力。 (一)预防措施 1、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猪肉。 2、高温杀菌,温度100摄氏度,保持十分钟以上。 3、制定学校食堂餐厨剩余物处置管理制度。 (二)防控管理 1、杜绝用未经高温消毒处理的泔水、食物残羹直接饲喂生猪。多项研究表明,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泔水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1957年和2007年分别发生于葡萄牙和格鲁吉亚的非洲猪瘟疫情,均由国际航班或者轮船产生的废弃泔水,直接饲喂生猪而引起。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19-09-12T11:19:28.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郭金良 [导读] 摘要:非洲猪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导致猪出现高热、器官出血和呼吸障碍等症,继而死亡,如果不能有效防控,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食品安全问题。 汶上县汶上街道办事处山东济宁 272500 摘要:非洲猪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导致猪出现高热、器官出血和呼吸障碍等症,继而死亡,如果不能有效防控,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数次非洲猪瘟,急需动物卫生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非洲;猪瘟;综合防控 引言: 自2018年以来,我国境内多次出现了非洲猪瘟的疫情,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严重威胁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非洲猪瘟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工作,已成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ASF)的致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本病呈常年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家猪和野猪均属于ASF高度易感对象,发病畜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广泛,可经直接接触传染,或经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带毒机体组织等间接性接触传播,各种寄生于动物体表的寄生虫(节肢动物,软蜱、蚊蝇等)也可携原散播疾病。由于ASFV在动物耐受值范围内环境条件下存活时间极长,猪场一旦感染发病将长期难以净化,发病场可呈周期性发病、反复发病。传播主要经上呼吸道侵入感染,近代兽医临床研究证明阳性猪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高致病性ASFV,尤其是在口鼻分泌物中浓度更高。经临床观察发现,给猪喂泔水,或生物安全防范及保洁消毒不到位,中间传播媒介控制不严(节肢动物、蚊蝇、鼠类等)的猪场发病风险最高。 2.非洲猪瘟的严重性 2.1病原体对环境的抗性非常强 非洲猪瘟的病原体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病毒。这种病毒的诱惑性非常强。一旦有细胞被感染,被感染的细胞内会出现至少100种以上的病毒去诱导蛋白,致使蛋白发生异变。而且这种病原体还具有吸附猪红细胞的特性,致病毒性非常强,其严重性在目前尚未出现中和抗体。不管是被自然感染还是人工接种都不会出现抗体。而且这种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抗性非常强。即使是被冰封多年依然可以保持病原体的活性。这种病原体对干燥的环境或酸性物质都有一定抵抗力,但比较害怕高温,要想杀死这种病原体可以在60°C 的高温下进行30min的杀菌即可将其杀死。 2.2传染性非常强 非洲猪瘟的传染性非常强。虽然非洲猪瘟仅发生于猪和野猪。但患有非洲猪瘟的猪和野猪体液、各种组织器官、分泌物及排泄物里都含有这种病毒。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寄生虫传播,且传染性非常强。因为非洲猪瘟可以在猪和寄生虫之间传播,导致这种疾病很难被根除。因为非洲猪瘟还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果患有非洲猪瘟的猪没有被发现患病,和病猪接触过的猪群都会感染这种疾病,因为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非常强。一旦被感染,患有非洲猪瘟的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2.3疾病特点 非洲猪瘟有急性发病和潜伏期发病。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猪群会在患病后迅速死亡,甚至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点。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猪在患病后没有食欲,先是体温非常高,然后体温开始下降,持续一段时间会有昏迷症状。昏迷一段时间后,病猪心率增加,呼吸急促,体表出血,最终死亡,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猪死亡率非常高。拥有潜伏期的病猪在患有非洲猪瘟之后会慢慢出现临床症状,患有慢性非洲猪瘟的病猪传染性非常强。因为这些病猪在出现临床反应前会通过一些接触使其他猪群感染这种疾病。 3.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意义极为重大,只有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才能实现对非洲猪瘟的彻底根除。特别是在2018年诸多地区先后暴发疫情的情况下,各地一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来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如发现不明原因生猪死亡、野猪异常死亡等情况,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对确认疫情的地区进行第一时间的封锁,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在封锁区范围的把控上,基层畜牧兽医站要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在疫点周围3km范围内扑杀所有生猪,并做好无害化的处理;在疫区外围设立检验检疫站和消毒站,控制动物运输车辆的移运,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在疫区、受威胁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疫情筛查、防控措施准备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同时要注意对野猪和蜱的监控,最大限度地阻滞疫情传播。具体要做好如下工作: 3.1严格控制他国产品入境 目前已查明,导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猪及相关产品的跨区域调运。因此,在研究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技术手段的同时,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入境产品及生猪的检验检疫力度,从根源上切断病原,防治病菌侵入。 3.2严格落实生猪免疫 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生猪养殖户的免疫意识不强,甚至为了节省资金故意避开免疫,最终导致疾病肆虐,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也容易在当地引起社会恐慌。尽管目前对非洲猪瘟还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疫苗,但定期接种常规疫苗,对提升猪群免疫力,降低染病率也能起到有效作用。动物卫生部门要严格落实免疫制度,深入基层,确保所有养殖户都定期为猪群接种疫苗,落实奖惩。派遣专员到基层地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免疫落实情况,抽样检测,向养殖户普及基本的养殖和疾病防控常识[1]。 3.3宣传科学养殖知识 为了提高基层养殖户的科学化养殖水平,起到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作用,基于当前许多养殖户盲目养殖,一味关注成本的错误化养殖方法,应加强对养殖技术和常识的推广。高温和消毒剂能有效杀灭非洲猪瘟病毒,因此,应定期对猪舍内外进行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剩余的饲料,不给病菌提供繁殖和生存空间。此外,出入养殖场内的人员和车辆也要严格控制和检查,做到出入消毒。不用来路不明的泔水、

当前猪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当前猪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近年来,一些养猪场虽然注射了猪瘟疫苗,但猪瘟仍有发生,而且多表现为非典型、慢性及隐性状况,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损失。据报道,国内养猪业每年因发生猪瘟引起死亡的猪只占全部病死猪总数的30%左右,加之流产、产死胎、淘汰种猪,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针对猪瘟给养猪业造成的巨大损失,现将猪瘟防控中的一些发病原因和防治经验与大家交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 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怀孕母猪流产、死胎等。猪瘟病毒对猪危害极为严重,是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一、当前猪瘟流行的特点 1.流行范围广,呈散发流行,主要以温和性、非典型性猪瘟为主,发病缓和,症状不典型,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降低,呈现波浪式、周期性散在发生,很少见到典型性猪瘟。 2.发病年龄幼龄化。据报道,79%的猪场发生猪瘟的猪只多在90日龄以下,最多见发病的是3 月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2~10日龄的哺乳仔猪和断奶至60日龄的保育猪发病最多见,而育肥猪和种猪发病较少。 3.病情温和。目前猪瘟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毒力有强弱之分。低毒力毒株感染可引起非典型,温和型和慢性猪瘟,病猪仅表现体温稍升高,鼻干、减食、消瘦、贫血、尿黄、咳嗽、下痢、四肢无力、行走摇晃、耳尖和尾尖干枯等,病程较长,无特征性病变,死亡率低,但长期带毒、排毒。 4.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是繁殖母猪发生猪瘟的一种主要方式。母猪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带毒并向外排毒,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或水平传播给健康猪只,是猪瘟发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可引起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胎。

非洲猪瘟防控方法

精心整理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非洲猪瘟的预防控制应急方案 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承担西咸新区沣东、沣西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的实施工作,同时也承担辖区应急疫情的预防处置等工作;近期非洲猪瘟在我国多个省区相继发现,上级管理部门多次召开会议,拟定措施;坤昱公司作

猪场启动非洲猪瘟紧急防控方案势在必行!众所周知,疫病的传播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生物安全防控!为此,公司拟定了紧急预防控制方案 1、分区管理降低传播风险

猪场爆发疾病大多数是以人员、物资或车辆为媒介进行传播,猪场实行分区管理,可有效减少猪场各区域之间交差污染的机率。建立一套强大的后勤保障系统,通过对猪场的人员、物资、设备、运输、维护等全方位的管理、支持和服务,以避免猪场过多与外界接触而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 2、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⑷死猪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消毒死猪转运工具及经过的路线 。

3、严格把控进苗过程 1、引苗时,车辆尽量避开其他运猪车辆;装猪前认真检查车辆清洗情况,保证清洗至眼观无粪便、无泥沙、无猪毛的标准,合格后方可实施消毒、进场装猪。 2、运载猪苗的车辆在到达养户场前,要对其前脸、底盘、轮胎进行喷洒消毒。 3、卸猪苗时,严禁其他养户及闲杂人员参与。 4、 1 2 3 5 1 2 3 4 6 7 1 2、肥猪销售装车前,认真检查车辆清洗情况,保证清洗至眼观无粪便、无泥沙、无猪毛的标准,合格后方可实施消毒、进场装猪。 3、出猪结束后,养户要及时冲洗干净猪舍、过道、工具等生产物资,并用消毒药对其进行严格消毒。 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3542742.html,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李顺华 来源:《农家科技》2020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针对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猪瘟防控措施、增强生猪的抗病能力、重点管理生猪养殖产地、监督猪肉进出口市场检疫等措施,希望为非洲猪瘟的防范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猪养殖;市场检疫 非洲猪瘟是指一种由非洲传来的高接触性、高传染性且发病速度快的一种动物传染性疾病。如今该病毒已经蔓延至国内,因此有必要对该病毒的综合防治措施展开分析。 一、猪瘟的临床症状 当猪受到感染后,通常都会出现以下临床症状:第一,四十到四十二度的高热反应。第二,病猪的脾脏和淋巴结部位皆会出现肿大的现象,并且在淋巴结部位还会出现类似血块的东西。第三,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五到二十天左右,病情严重的会在发生感染病毒后,两天就能引发死亡的现象。 非洲猪瘟的病毒发病期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急速型,通常感染后还未出现任何临床状况,就立即死亡。第二,中速型,感染后会相继出现精神抑郁、食欲不振并且病猪的皮肤表面存在出血点的现象,眼部和鼻部流出黏性浓稠的分泌物,且病猪高热反应严重。随着病情的渐渐发展,病猪还会相继出现便秘、呕吐不止和腹泻、粪便中会有带血的症状。第三,慢速型,此种类型与上面的两种类型相比,相对病情较轻,但是此类型的病猪发病时间通常会比较长。 二、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1.針对饲养生猪应加强防控措施 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严格检查好每只引入的幼猪和种猪,不从疫区或疑似疫区的地方引入猪种。选择正规合格的饲料用于喂养,杜绝使用泔水或厨余垃圾。在猪肉的市场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市场加大监督力度,防治瘟疫区的猪肉或其他制品流入市场,对运输时所使用的相关车辆进行消毒,生猪养殖场地也要搞好其他疫病的防控和生猪饲养的日常消毒管理。避免猪瘟病毒的传播,同时也要开展日常的灭蚊、灭鼠工作,减少疫病的传播。这样不仅做到了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严格防疫,同时也做到了避免其他疫病对其他生猪造成侵害。另

猪瘟流行现状和防控措施

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 摘要:猪瘟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典型猪瘟频发的大流行状况已经得到了控制,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日益严重,同时发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甚至一些免疫后的猪也会发病,母猪持续性感染造成的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先天感染导致的免疫耐受现象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猪瘟流行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我国现阶段在规模化猪场或部分地区是可以实现猪瘟的净化。 关键词:猪瘟;流行病学现状;防控策略

前言 猪瘟又称经典猪瘟( 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是由猪瘟病毒(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CSFV的毒力除有强弱之分外,还有稳定性的变化,即CSFV毒力有易变的特性[1]。猪瘟病毒和牛腹泻-黏膜病病毒具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在血清学上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有交叉反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2002)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猪瘟也被列为一类传染病[2]。 近30多年来,有不少国家先后采取消灭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国家已宣告消灭本病,如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英国、法国、新西兰、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等国家都消灭了猪瘟。有些国家已基本控制了该病。另有许多国家都正在逐渐实施猪瘟净化工程。近年来公布的资料显示,全世界现仍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猪瘟。主要分布在南美、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及亚洲国家,其中非洲3个、美洲13个、亚洲14个、欧洲20个[3]。 我国是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占全球比例接近50%,猪肉消费占国内肉类消费的60%。所以,本文对猪瘟相关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进行一个综述性的讨论,以对我国猪瘟净化提供依据。 1. 猪瘟的流行现状 1.1 流行范围更广 我国自2007 年实行CSF 强制免疫政策后,CSF 在我国的大规模暴发流行得到控制,这与我国CSF 免疫的范围广、密度高、强度大密切相关,大规模免疫接种使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率,但是在缺乏有效运输与市场检疫情况下仔猪的频繁交易和流动也导致了CSF 的流行范围更广。目前散发流行已经成为CSF 主要的流行形式,且流行规模较小、疫区显著减少、影响程度较轻、季节性不明显,但这种散发流行见于全国各地。 1.2 发病幼龄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