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三章 第二节 醛(重难点研析+典型实例剖析+教材问题简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三章 第二节 醛(重难点研析+典型实例剖析+教材问题简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三章 第二节 醛(重难点研析+典型实例剖析+教材问题简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三章 第二节 醛(重难点研析+典型实例剖析+教材问题简答)

第二节醛

一、检验醛基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银镜反应

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新制的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3)2OH被还原为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否则,将析出呈黑色的银颗粒)。

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必须洁净。

(2)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颠倒,氨水不能过量,否则,最后得到的不是银氨溶液。

(3)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

(4)加热时不可振荡或摇动试管。

(5)长期放置的乙醛溶液易发生自身聚合反应而生成三聚乙醛,也有可能使银镜反应实验失败。

(6)必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因久置的银氨溶液会产生3N,易爆炸。

二、能使溴水和酸性

注“√”代表能,“×”代表不能。

特别提醒直馏汽油、苯、CCl4、己烷等分别与溴水混合,则能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中

的溴进入非极性有机溶剂而被萃取,使溴水褪色,但属于物理变化。

三、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常用于定量计算,其有关量的关系有哪些?

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的关系如下:

1 mo

l ~2 mol Ag

1 mol

~1 mol Cu 2O

2.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 ――→

氧化

――→

氧化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CHO ,当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作

用时,可存在如下量的关系:

1 mol HCHO ~4 mol Ag

1 mol HCHO ~4 mol Cu(OH)2~

2 mol Cu 2O

特别提醒 利用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中的定量关系,可以确定物质中醛基的数目,同时要注意甲醛最终的氧化产物为H 2CO 3。

四、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如何规定的? 1.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如: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2.还原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如:CH 3CHO +H 2――→Ni △

CH 3CH 2OH 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有:

(1)氧化反应:①所有的有机物的燃烧均为氧化反应。 ②烯烃的催化氧化(加氧,生成醛或酮)、臭氧氧化分解、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③炔烃、苯的同系物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如—CH 3—COOH ,去2个氢,加2个氧)。④醛→醛→羧酸。⑤—NH 2中的N 元素显-3价,也易被氧化。

具有还原性的基团主要有:

—C ≡C —、—OH(醇、酚等)、—CHO 、—NH 2等。

常见的氧化剂有O 2、O 3、酸性KMnO 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等。

(2)还原反应:①烯烃、炔烃等所有含碳碳不饱和键的物质的催化加氢。②醛、酮的催化加氢。③硝基苯还原为苯胺(—NO 2―→—NH 2,去2个氧、加2个氢)。

注意 ①同一个有机反应,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它可能属于不同的反应类型,如烯烃、炔烃、醛等与H 2的反应,既属于加成反应又属于还原反应,醇变成烯烃的反应既属于(分子内)脱水反应又属于消去反应等。这种情况在有机化学中比较普遍,它启示我们要从多个

角度去分析有机反应。②“A ――→[O]

B

”这条连续氧化链是“醇→醛→羧酸(—CH 2OH

→—CHO →—COOH )”或“烯烃→醛→羧酸

(===CH 2→—CHO →—COOH)”的特征;“C ――→[H]A ――→[O]

B ”这条氧化还原链是“醇←醛→羧酸(HOCH 2— ← —CHO → —COOH)”的特征;“A ――→O 3

Zn/H 2

O

B +

C ”是烯烃发生臭氧氧化和还原水解反应生成醛、酮或羧酸的特征。(式中的[O]可能代表O 2/Cu 、KMnO 4/H +

、Ag(NH 3)2OH 、 Cu(OH)2等试剂)

类型1 醛的性质

例1 根据柠檬醛的结构简式:

,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它可以使溴水褪色

C .它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银镜

D .它的催化加氢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C 10H 20O 答案 D

解析 柠檬醛的分子结构中有双键和醛基,无论哪一种官能团,都可使溴水或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故A 、B 正确;醛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C 正确;柠檬醛分子中的双键和—CHO 完全加氢后生成含有10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其分子式应为C 10H 22O ,故D 不正确。

①因萃取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中:密度大于水的溶剂:CCl 4、CHCl 3、CS 2、

密度小于水的溶剂:液态烷烃、直馏汽油、苯及其同系物。②因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无机还原剂、碱液、烯烃、炔烃、醛类、酚类。其中无机还原剂、醛类是由于与Br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烯烃和炔烃因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酚类是与Br 2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③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的物质有: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酚类、醛或含醛基的有机物等。

类型2 醛基的检验

例2 某醛的结构简式为: (CH 3)2C===CHCH 2CH 2CHO 。 (1) 检验分子中醛基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检验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操作中,哪一个官能团应先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加入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可证明有醛基 (CH 3)2C===CHCH 2CH 2CHO

2Ag(NH 3)2OH

――→

2Ag ↓+3NH 3

(CH 3)2C===CHCH 2CH 2COONH 4+H 2O

(2)在加银氨溶液氧化—CHO 后,调pH 至中性再加入溴水,看是否褪色 (CH 3)2CCHCH 2CH 2COOH +Br 2―→

(3)由于Br 2也能氧化—CHO ,所以必须先用银氨溶液氧化醛基—CHO ,又因为氧化后溶液为碱性,所以应先酸化后再加溴水检验双键。

解析 本题属实验设计题型,要求思维严谨,对于醛基和碳碳双键各自的检验方法,大家都已非常熟悉,但由于两者都有还原性,当两者共存时,就要考虑先后顺序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反应的条件要适宜。

—CHO 也可以将其

,逐滴加入2% CuSO 4溶液4~6滴,

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有:醛类、甲酸、

。 。 (3)B →C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 →A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 3CH 2OH ,乙醇 CH 3CHO ,乙醛 CH 3COOH ,乙酸

(2)2CH 3CH 2OH +O 2――→催化剂

△2CH 3CHO +2H 2O (3)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4)CH 3CHO +H 2――→催化剂△CH 3CH 2OH (5)CH 3COOH +C 2H 5

OH

CH 3COOC 2H 5+H 2O

解析 已知A 、B 、C 为烃的衍生物,A ――→氧化

B ――→氧化

C ,说明A 为醇,B 为醛,C 为羧酸,且三者碳原子数相同;醇在浓H 2SO 4加热至170℃时产生的气体与溴水加成得1,2-二溴乙烷,则A 为乙醇,B 为乙醛,C 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并加热。

醛处在含氧衍生物的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是联系醇和羧酸的桥梁。在有机推断题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转变关系:

①A ――→氧化

B ――→氧化

C 。满足上述相互转化关系的A 通常有醇和烯烃两大类物质。若A 为醇,则B 为同碳原子数的醛,C 为同碳原子数的羧醛;若A 能水化,则A 为烯烃,B 为同碳原子数的醛,C 为同碳原子数的羧酸。②C ――→还原

A ――→氧化

B 。满足上述转变关系的有机物A 一定属于醛类(或含醛基),则

C 为醇,B 为羧酸。若A(气态)完全燃烧后体积不变(H 2O 为气态),则 A 为甲醛,B 为甲醇,C 为甲酸。

通过乙醛的核磁共振氢谱,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请你指认出两个吸收峰的归属。 点拨 乙醛(CH 3CHO)分子结构中含有两类不同的氢原子。因此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组峰,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因此,峰面积较大或较高者是甲基氢原子,峰面积较小或较低者则是醛基上的氢原子。

1.写出甲醛发生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拨 HCHO +2Ag(NH 3)2OH(不足)――→

+2Ag ↓+3NH 3+H 2O

HCHO +4Ag(NH 3)2OH(足量)――→△

(NH 4)2CO 3+4Ag ↓+6NH 3+2H 2O HCHO +2Cu(OH)2(不足)――→△

Cu 2O ↓+HCOOH +2H 2O HCHO +4Cu(OH)2(足量)――→△2Cu 2O ↓+5H 2O +CO 2↑

浓H 2SO 4

2.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可说乙醛发生了还原反应,为什么?

点拨 在无机化学中是通过化合价的变化,或者说是通过电子的得失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而在有机化学中是以组成中氢原子或氧原子数目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加氧去氢为氧化,去氧加氢为还原,在乙醛与氢气加成转变为乙醇的反应中,乙醛中羰基的碳氧双键断开,每个原子上各连接一个氢原子,属于加氢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

3.结合乙醛的结构,说明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什么特点。

点拨 结合乙醛的结构特点,从得失氧或得失氢的角度,分析分子中哪些部位易发生反应。乙醛能被氧化生成乙酸,也能被还原生成乙醇,说明乙醛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根据乙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可以确定,乙醛的还原性强而氧化性弱。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属于加氧氧化,乙醛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属于加氢还原。

1.有浅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有红色沉淀生成; CuSO 4+2NaOH===Cu(OH)2↓+Na 2SO 4,

4Cu(OH)2+HCHO ――→△

CO 2↑+2Cu 2O ↓+5H 2O ;醛

点拨 醛基的检验常用两种试剂,一是银氨溶液,一是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应注意两个反应都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的。

2.D 点拨 根据结构推断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有机化学高考重点题型。解此类

点拨 物质的鉴别一般用它们的特征反应或其性质的差异。

4.(1)CH 3CH 2CHO +2Ag(NH 3)2OH ――→△

CH 3CH 2COONH 4+2Ag ↓+3NH 3+H 2O (2)CH 3CH 3CHO +2Cu(OH)2――→△

CH 3CH 2COOH +Cu 2O ↓+2H 2O (3)CH 3CH 2CHO +H 2――→催化剂

CH 3CH 2CH 2OH

5.(1)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2=58。

燃烧的有机物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9 g 58 g·mol-1∶

1.977 g·L-1×3.36 L

44 g·mol-1

=1∶3,

所以该有机物中含有3个碳原子。因为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8,故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原子,所以氢原子个数为:58-12×3-16=6。

故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6O。

(2)该有机物与析出金属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58 g 58 g· mol-1∶

2.16 g

108 g·mol-1

=1∶2,

故该有机物中含有一个醛基,结构简式为CH3CH2CHO。

点拨根据银镜反应定量的确定有机物中醛基的个数,是有机化学推断中的常用方法。

但要特别注意,1 mol甲醛发生银镜反应能生成4 mol Ag。

1.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A.B.

C.CH2===CH—CHO D.Cl—CH2—CHO

答案BD

解析B属于酯类;D项有机物中含Cl元素。

2.在2HCHO+NaOH(浓)―→HCOONa+CH3OH中,HCHO(甲醛)()

A.仅被氧化B.未被氧化,未被还原

C.仅被还原D.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答案 D

解析在有机反应中,有机物去氢或加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去氧或加氢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3.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B.HCOOH C.HCOOC2H5D.

答案 D

解析A是醛类,含有醛基;B的结构简式为,也含有醛基;C的结构简式

为,也含有醛基;D属于酮类,不含醛基。所以正确选项为D。

4.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 mol·L-1的CuSO4溶液2 mL和0.4 mol·L-1的NaOH 溶液4 mL,在一个试管内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

验失败的原因是()

A.NaOH不够量B.CuSO4不够量C.乙醛溶液太少D.加热时间不够答案 A

解析由于CH3CHO和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即用CuSO4和NaOH制备Cu(OH)2时须NaOH过量],所以本实验失败的原因是NaOH不足。

5.橙花醛是一种香料,其结构简式为

(CH3)2C===CHCH2CH2C(CH3) ===CHC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橙花醛不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能发生银镜反应

C.1 mol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

答案 B

解析橙花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1 mol橙花醛可与3 mol H2加成,故C错;同系物必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橙花醛中含两种官能团,乙烯只有一种官能团,故D错。

6.当下列各组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时,组内各成分以任意比例混合充分燃烧,消耗O2的量和生成的CO2的量都不变的是()

A.乙烯乙醇乙醛B.乙炔乙醛乙二醇

C.甲烷甲醇乙酸D.甲烷甲酸甲酯丙二酸

答案 B

解析要使生成的CO2的量不变,则各组分含有的碳原子数应相同,据此排除C、D两项;A项中C2H4、C2H6O的耗氧量相同(因为C2H6O可写成C2H4·H2O的形式),但显然与C2H4O 耗氧量不同,则只剩下B项了。选编此例的意图在于体会对B项进行分子式等效变形的效果:C2H2与C2H4O(C2H2·H2O)和C2H6O2(C2H2·2H2O)在分子组成上相差(H2O)n,“H2O”既不耗氧又与生成CO2的量无关,故可免去分析每种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这一过程,直接选B。

7.某饱和一元醛()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含氧元素质量的3倍,此醛可能的结构式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 A

解析饱和一元醛的分子中只含1个氧原子,结合题意(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含氧元素质量的3倍)可知,1 mol该饱和一元醛中含碳48 g,即含有4 mol碳原子,故该醛分子式为C4H8O。

其结构有CH3CH2CH2CHO和两种。

8.实验室做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时:

(1)配制银氨溶液时向盛有________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________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止。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时应用________加热,发生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gNO 3 氨水 先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①A g ++NH 3·H 2O===AgOH ↓+NH +

4

②AgOH +2NH 3·H 2O===Ag(NH 3)+2+OH -

+2H 2O

(2)水浴 CH 3CHO +2Ag(NH 3)+

2+2OH -

――→△

CH 3COO -+NH +

4+3NH 3+2Ag ↓+H 2O 9.有机化合物A 和B 的分子式分别为C 2H 6O 、C 2H 4O ,已知:①B 氧化得C ,还原得A ;②A 能脱水生成烯烃F ;③F 能跟溴水反应得D ;④D 与NaOH 水溶液反应,得到溶于水的产物E 。

(1)写出A 和B 的结构简式。

(2)写出①至④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对E 命名。 答案 (1)A :CH 3CH 2OH B :CH 3CHO

(2)①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CH 3CHO +H 2――→Ni

CH 3CH 2OH ②CH 3CH 2OH ――→浓H 2SO 4

170℃CH 2===CH 2↑+H 2O ③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④CH 2Br —CH 2Br +2NaOH ――→H 2O

+2NaBr

E 为乙二醇

解析 这是一道基础知识测试题,要求概念清楚,反应原理明确。A 为C 2H 6O ,符合通式CnH 2n +1OH ,且能发生脱水反应,故可能属于饱和的一元醇;B 为C 2H 4O ,符合通式CnH 2n +1CHO ,有可能属于饱和一元醛。B 能发生氧化反应且生成C ,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 ,则可推测B 是CH 3CHO ,CH 3CHO 氧化生成CH 3COOH ,即为C ,还原为CH 3CH 2OH ,即为A 。A 能脱水生成烯烃F ,F 则为C 2H 4,C 2H 4能跟溴水反应得D ,则发生加成反应,D 为CH 2BrCH 2Br ;D 又可与NaOH 水溶液反应得到可溶于水的E ,则发生的为卤代烃的水解,E

为乙二醇。

10.乙基香草醛()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浓郁。

(1)写出乙基香草醛分子中三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 是一种有机酸,A 可发生以下变化:

提示:①RCH 2OH ――→CrO 3/H 2SO 4

RCHO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此碳原子才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羧基 (a)由A ―→C 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b)写出A 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基香草醛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D()是一种医药中间体。

请设计合理方案用茴香醛(

)合成D(其他原料自选,用反应流程图表

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例如:

答案 (1)醛基、(酚)羟基、醚键 (2)(a)取代反应

解析 A(C 9H 10O 3)能够一步氧化为,再结合题中信息可知A 为苯环上一元取代

物,能够与CrO 3/H 2SO 4反应说明含有—CH 2OH ,即A 结构简式为:,由A ―→C ,Br 原

子取代了A 中的羟基,而发生取代反应。

第(3)小题是一道简单的有机合成题目,采用逆推法,顺序解答,要制备需要

,而此物质的制备只需将进一步氧化即可。

第二节醛

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

B.醛的官能团是—CHO

C.甲醛和丙醛互为同系物

D.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为CnH2n O(n≥1)

答案 A

2.某3 g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

A.甲醛B.乙醛C.丁醛

答案 A

解析因1 mol—CHO通常可以还原得到2 mol Ag,,故

醛为0.2 mol,该醛的摩尔质量为3 g

0.2 mol=15 g·mol

-1甲醛可以得到4 mol Ag,即3 g 甲醛可得到43.2 g Ag,符合题意,选A。

3.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现有试剂:①KMnO4酸性溶液;②H2/Ni;③Ag(NH3)2OH;④新制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它含有和,能与这两种官能团都反应的试剂只有①和②。

1.近年来,建筑装饰材料进入家庭,调查发现有些装修程度较高的居室中,由装潢装饰材料缓慢放出来的化学污染物浓度过高,影响健康。这些污染物中最常见的是()

A.CO B.SO2

C.甲醛、甲苯等有机物蒸气D.臭氧

答案 C

2.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

B.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

D.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生成1-丙醇

答案 A

3.下列反应中属于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B.新制Cu(OH)2悬浊液与乙醛反应

C.乙醛加氢制乙醇D.乙醛制乙酸

答案 C

解析有机化学中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把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A、B、D中均由乙醛生成乙酸,是在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属于氧化反应。C中由乙醛生成乙醇,是在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属于还原反应。

4.使用下列哪组试剂,可鉴别在不同试剂瓶内的己烯、甲苯和乙醛()

A.银氨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B.酸性KMnO4溶液和Br2的CCl4溶液

C.FeCl3溶液和银氨溶液D.银氨溶液和Br2的CCl4溶液

答案 D

5.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则该物质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①银镜反应②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③1 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2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④能使溴水褪色⑤能形成高聚物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

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D

6.有机物甲能发生银镜反应,甲催化加氢还原成有机物乙,1 mol 乙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放出标准状况下氢气22.4 L,据此推断乙一定不是()

A.HOCH2CH2OH B.HOCH2CH(OH)CH3

C.CH3CH(OH)CH(OH)CH3D.CH3CH2OH

答案CD

解析一是乙分子中含有2个—OH,D不符合;二是乙去氢氧化生成醛,C只能生成酮。

7.某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5H10O,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它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产物是()

答案 A

解析 能发生银镜反应定有—CHO ,与H 2加成后生成物中定有—CH 2OH 。

8.一氧化碳、烯烃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烯烃的醛化反应,又叫羰基的合成。如由乙烯可制丙醛:CH 2===CH 2+CO +H 2――→催化剂

CH 3CH 2CHO ,由丁烯进行醛化反应也可得到醛,在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醛的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 C

9.如图硬质试管A 中放入干燥的细铜丝,左方烧杯中放入温水,试管B 中放入甲醇,右方试管C 中放入冷水。向B 中不断鼓入空气,使甲醇蒸气和空气通过加热到红热程度的铜丝。

(1)为什么撤去A 处酒精灯后铜丝仍然能保持红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将试管C 中的液体冷却,取出少量,倒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到沸腾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2CH 3OH +O 2――→Cu

△2HCHO +2H 2O 是放热反应,放出热量使铜丝保持红热 (2)有红色沉淀产生

HCHO +4Cu(OH)2――→△

CO 2↑+2Cu 2O +5H 2O

13.已知:某工厂合成某香精(分子式为C 20H 18O 4)的路线如下:请结合图给信息回答与该路线有关的几个问题:

(1)指出反应的类型:反应①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F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3)B 转化为C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均用结构简式表示)。 答案 (1)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解析从题给信息可以看出,醛的碳氧双键可以发生二聚加成反应,即其中一个醛提供与醛基相连的碳上的氢原子(通常称此氢为α-氢),另一醛分子则提供醛基中的碳氧双键,最终形成一个二聚产物。利用这样一个结论去分析题给的合成路线,不难发现:

。显然F是醇,香精是一种酯,考虑到香精的分子式为C20H18O4,C的分子式为C9H8O2,可以很快推出F为HOCH2CH2OH。

探究创新

11.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猜想:①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②由于乙醛分子中有不饱和键,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③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为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的物质的量。

(1)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3)按物质的量之比1∶5配制1 000 mL KBrO3-KBr溶液,该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0.5 mol Br2。取反应后的溶液10 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其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 mL,准确量取其中的10 mL,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固体0.188 g。若已知CH3COOAg易溶解于水,试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

(4)写出上述测定过程中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KBrO3与KBr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溴水与乙醛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定Br-含量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可行。由于乙醛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都有H+生成,反应后溶液均呈酸性

(2)a02a(3)氧化反应

(4)①BrO-3+5Br-+6H+===3Br2+3H2O

②CH3CHO+Br2+H2O―→CH3COOH+2H++2Br-

③A g++Br-===AgBr↓

解析本题以乙醛与溴水的反应类型为题材,提出不同的设想,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化学计算能力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能力。若乙醛发生取代反应:CH3CHO+Br2―→CH2BrCHO+HBr,则n(Br-)=a mol;如发生加成反应:CH3CHO+Br2―→CH3CHBrOBr,则n(Br-)=0 mol;如发生氧化反应:CH3CHO+Br2+H2O―→CH3COOH+2HBr,

则n(Br-)=2a mol。10 mL溶液中n(Br

2)=0.005 mol,能生成n(AgBr)

0.01 mol,n(Br2)∶n(Br-)=0.005 mol:0.01 mol=1∶2

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3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中该材料是 四氟乙烯(分子式为C 2F 4 )与乙烯通过加成聚合反应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ETFE是有机合成材料 B.四氟乙烯属于烯烃 C.ETFE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四氟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 2.以2-溴丙烷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是()A.加成-消去一取代 B.取代一消去-加成C.消去-取代一加成 D.消去-加成-取代 3.由CH 3CH 2 CH 2 Br制备CH 3 CH(OH)CH 2 OH,依次(从左至右)发生反应的类型和条 件都正确的是() 选项反应类型反应条件 A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加热、常温 B 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NaOH醇溶液/加热、常温、NaOH水溶液/加热 C 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热、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加热 D 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NaOH水溶液/加热、常温、NaOH醇溶液/加热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是() ①将 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制备CH 3-CH═CH 2 ②乙酰水扬酸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制备 ③向CH 3CH 2 Br中滴入AgNO 3 溶液以检验溴元素 ④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吸收SO 2 气体. A.只有① B.只有①④C.只有①③④ D.都不能

5.将1-氯丙烷跟NaOH的醇溶液共热,生成的产物再跟溴水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物,它的同分异构体有(除它之外)()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下列装置或操作合理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比较碳酸、苯酚酸性的强弱 B.装置②可用来进行浓硫酸的稀释 C.装置③可用于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7.在卤代烃RCH 2CH 2 X中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B.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C.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D.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8.下列卤代烃在KOH醇溶液中加热不反应的是() ①②(CH 3) 3 CBr③(CH 3 ) 3 CCH 2 Cl ④CHCl 2 CHBr 2 ⑤⑥CH 3 Cl. A.①③⑥ B.②③⑥ C.全部 D.①②⑥ 9.为检验某卤代烃(R-X)中的X元素,下列操作:(1)加热煮沸;(2)加入AgNO 3溶液;(3)取少量该卤代烃;(4)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5)加入NaOH溶液;(6)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3)(1)(5)(6)(2)(4) B.(3)(5)(1)(6)(4)(2)

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难点整理

1.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n = m + 1 (B)n = m + 11 (C)n = m + 25 (D)n = m + 10 2.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的单质可跟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B)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比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C)C的氢化物比B的氢化物稳定 (D)原子半径A>B>C 3.金属钫(Fr)天然存在极微,它的21个已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言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已知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化学式为Fr 2 O的氧化物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FrOH,它应是极强的碱 (D)其单质常温下跟水反应比钠剧烈 4.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B>A,它们可以形成化合物AB 2 .由此可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A、B可能在同一周期(B)A在B的前一周期 (C)A肯定是金属元素(D)A可能在三周期的ⅡA或ⅣA族 5.元素X和元素Y在周期表中位于相邻的两个周期:X与Y两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为19;Y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X多3个.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Y 2X 2 (B)X的化合物种类比Y的化合物种类多 (C)Y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却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D)X和Y都是性质很活泼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6、下列对于铯(Cs)的性质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A、它只有一种氧化物Cs 2 O B、它与水剧烈反应 C、Cs+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D、CsHCO 3 受热不易分解 7、第119号未知元素,有人称为“类钫”。根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有关“类钫”的预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B、“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C、“类钫”具有放射性 D、“类钫”单质的密度大于1g.cm-3 8、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①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②原子半径比钾大③它的氧化物有的能跟二B A C D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表l-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烷烃的命名 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就叫烷基,以英文缩写字母R表示。例如,甲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CH3”叫做甲基,乙烷(CH3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CH2CH3”叫做乙基。 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例如,CH4叫甲烷,C5H12叫戊烷。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数字来表示。例如,C17H36叫十七烷。前面提到的戊烷的三种异构体,可用“正”“异”“新”来区别,这种命名方法叫习惯命名法。由于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越多,习惯命名法在实际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有机化学中广泛采用系统命名法。下面以带支链的烷烃为例,初步介绍系统命名法的命名步骤。 (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l,2,3等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例如: (3)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例如,用系统命名法对异戊烷命名: 2—甲基丁烷 (4)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隔开。 下面以2,3—二甲基己烷为例,对一般烷烃的命名可图示如下: 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支链,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例如: 2—甲基—4—乙基庚烷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前面已经讲过,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知识点(附练习)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性质和反应有机物无机物溶解性多数不溶于水,个别特殊除外(如乙醇、 乙酸) 部分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多数不耐热,熔点低,一般在400℃以 下 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较高可燃性多数可燃烧,个别除外(如CCl4)多数不可燃烧 电离性多数是非电解质,个别除外(如有机酸)多数是电解质(如酸、碱、盐、活泼金 属氧化物、水) 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多副反应,反应速率较 慢一般比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较 快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按照组成元素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按碳的骨架分类和按官能团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2、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的概念: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官能团和根、基的区别:基是有机物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或原子团,呈电中性,不稳定且不能独立存在,显然官能团属于基的一种;根是电解质电离后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荷,稳定可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熔化状态。基和根可相互转化,如-OH和OH-。 具体分类情况见表. 脂肪烃

注意: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酚,羟基与非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醇! 练习: 1、迄今为止,以下各族元素中生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C ) A.II A 族 B.III A 族 C.IV A 族 D.V A 族 2、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A ) A.Cl - B.-COOH C.-OH D.-CO- 3、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D ) A.CH 3CH 2CH 2OH B.CH 3CH(OH)CH 3 C. D.

高中化学实验重难点归结

高中化学实验重难点归结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38个“不” 1.药品的规范存放,取用的使用 (1)试纸①__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__ (2)②_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__,更③_不能品尝__药品的味道。 (3)液态溴有毒且易挥发,应贮存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加水封,④_不能用橡胶塞__;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⑤_不能用玻璃塞__而应用橡胶塞。 (4)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⑥_不得抛弃__,也⑦_不要放回原瓶__(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2.实验器材的规范使用 (1)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⑧_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__ (2)酒精灯的使用,⑨_不能用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__,⑩_不可用嘴吹灯__,燃着时?_不可添加酒精。__ (3)烧瓶、烧杯、锥形瓶?_不能直接加热__。 (4)试管中的液体?_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__;加热时试管口?_不能对着人__。 (5)量筒?_不可用于配制溶液或作反应容器__;?_不可用于加热__。 (6)使用胶头滴管“四不能”:?不能接触容器内壁,?不能平放和倒拿,?不能随意放置,未经清洗的滴管?不能吸取别的试剂。 (7)锥形瓶在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21不需干燥,○22_不能用待装液润洗__。 (8)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酸性溶液,○23_不能盛装碱性溶液__;碱式滴定管用来盛装碱性溶液,○24_不能盛装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__。 (9)容量瓶○25_不能长期存放溶液__,更○26_不能作为反应容器__,也○27_不能加热__,瓶塞○28_不能互用。__ 3.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 (1)测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中但○29_不能接触容器内壁__;测蒸气的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上,○30_不能插入溶液中__。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31_不能用蒸馏水湿润__。 (3)过滤时○32_不能搅拌__,否则会损坏滤纸;在蒸发浓缩结晶时○33_不能将溶液蒸干__,否则有的物质温度过高时会受热分解。 (4)钠、钾着火,○34_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或水扑灭__,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5)浓硫酸○35_不能干燥碱性及具有还原性的气体__,CaCl2○36_不能干燥NH3__。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时○37_不能再加蒸馏水__。

高中化学选修5难点总结

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难点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1、有机化合物分类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其它有机物命名的基础,主要包括选主链、编号、定取代基位置,为正确命名,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牢记“长、多、近、小”; ①主链要长:最长碳链作主链,主链碳数称某烷。 ②支链数目要多:两链等长时,则选择连接支链数目多者为主链。 ③起点碳离支链要近:支链近端为起点,依次编号定支链。 ④支链位置序号之和要小:主链上有多个取代基时,按取代基所在位置序号之和较小给取代基定位。 (2)牢记五个“必须”; ①注明取代基的位置时,必须用阿拉伯数字2、3、4…表示。 ②相同取代基合并后的总数,必须用汉字二、三、四…表示。 ③名称中的阿拉伯数字2、3、4相邻时,必须用逗号“,”隔开。 ④名称中凡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相邻时,都必须用短线“—”隔开。 ⑤如果有不同的取代基,不管取代基的位次大小如何,都必须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为便于记忆,可编成如下顺口溜: 定主链,称某烷,作母体;选起点,编号数,定支位;支名前、母名后;支名同,要合并;支名异,简在前;支链名,位次号,短线“—”隔。 (3)写法:取代基位置→取代基数目→取代基名称→烃名称。 以2,3—二甲基己烷为例,对一般有机物的命名可分析如下图: 其它烃或烃的衍生物命名时,需考虑官能团,选主链时应是含官能团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应是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编号,命名时应标出官能团的位置。

3、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形式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形成的都是共价键,根据碳原子形成的共同电子对数可分为单键、双键和叁键。根据形成键双方是否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又分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4、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多样性导致了有机化合物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5、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烯烃中的、炔烃中的-C≡C-、卤代烃中的-X、醇中的-OH、醛中的、酮中的、羧酸中的决定了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化学性质。 二、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章末质量检测(一)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四组物质的分子式或化学式都相同,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 解析:选B四个选项中的物质均为同分异构体组合,其中A项中是环烷烃和烯烃两类物质,C、D 两项中两种物质含有不同的官能团,属于不同类物质。而B项中正戊烷和新戊烷均为饱和烃,属于同类物质,故选B项。 2.下列物质属于醇类的是() 解析:选A区分醇类和酚类物质的关键点是看—OH是否连在苯环上,如选项B、D中的物质为酚,选项A中的物质为醇,选项C为酸。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B含有的物质可能还含有碳、氢之外的其他元素,不一定是烯烃,A错误;CHCCH2Cl含有不饱和键,但含有氯元素,不是烃,C错误;乙酸(CH3COOH)的最简式也是CH2O,D 错误。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一定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关系 B.结构对称的烷烃,其一氯取代产物必定只有一种结构

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结构简式 D.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不一定是互为同系物的关系 解析:选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分子式可能不同,如CH3—CH3与HCHO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两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关系;结构对称的烷烃,其一氯取代产物可能不止一种,如烷烃(CH3)2CH—CH(CH3)2的一氯代物就有2种;同分异构体间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结构简式;由于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所有碳原子间均以单键相连,因此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其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且结构相似,应是互为同系物的关系。 5.关于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的系统名称是2,4-二甲基-4-戊烯 B.它的分子中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它与甲基环己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D.该有机物的一氯取代产物共有4种 解析:选C题给有机物的系统名称应是2,4-二甲基-1-戊烯;其分子中最多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 6.下列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解析:选D苯环、双键、三键都可以在一个平面上。对于选项D,可以联想CH4的空间结构,把3个CH3看作是取代了甲烷上的3个H原子,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4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7.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解析:选B A项有机物的名称为1,2,4-三甲苯,错误;B项有机物的名称为2-氯丙烷,正确;C项有机物的名称为2-丁醇,错误;D项有机物的名称为3-甲基-1-丁炔,错误。

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醇..pdf

课时跟踪检测(九)醇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解析:选 B醇是指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故A、C、D 属于醇, B 项不属于醇类。 2.下列各组物质在反应时,由于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乙醇与钠B.水与钠 C.乙醇与氧气D.乙烯与溴水 解析:选C乙醇与钠反应只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水和钠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乙醇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点燃时生成CO2和 H2O,在 Cu 作催化剂并加热时发生 催化氧化生成CH3CHO和 H2O。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CH2BrCH2Br 。 3.下列关于丙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1-丙醇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赤热的铜,可生成CH3CH2CHO B. 1-丙醇可与HI 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C. 2-丙醇在浓硫酸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一种烯烃 D. 1-丙醇、2-丙醇、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D在铜或银催化作用下,醇和O2反应欲生成醛,醇分子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两个氢原子,1-丙醇满足此条件,其氧化后能生成醛, A 正确;醇可与氢卤 酸发生取代反应, B 正确; 2- 丙醇在浓硫酸条件下只能生成丙烯, C 正确;丙醚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与1-丙醇、2-丙醇分子式不同,它们不可能为同分异构体, D 不正确。 4.下列醇既能被催化氧化生成醛,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是() 解析:选 D A.CH3OH只能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甲醛,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B. 该醇是仲醇,可以被氧化形成酮,由于羟基连接的碳原子邻位 C 原子上有H 原子,因此可

以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C.是伯醇,可以催化氧化形成醛,由于 羟 基连接的 C 原子的邻位 C 原子上没有H 原子,因此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D. 该醇是伯 醇,可以催化氧化形成醛,由于羟基连接的 C 原子的邻位 C 原子上有 H 原子,因此可以发生消去 反应形成烯烃,正确。 5.类比乙烯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烯醇 (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燃烧④加聚反应 ⑤取代反应⑥与 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A.只有①②③⑥B.只有①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 D丙烯醇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和醇羟基,故应具有烯烃和醇的性质,但不具有 酸性,以上反应中,除⑥外均可发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D.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 解析:选D选项A错误,一是并非所有醇类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形如 的醇类才能发生消去反应,二是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不一定是烯烃,如乙二醇HO— CH2—CH2— OH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是乙炔;选项 B 应掌握醇的催化氧化规律,形如 的醇才能被催化氧化,而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选项 C 隐含在浓H2SO4存在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因此生成的有机物

高中化学重难点讲解 超详细的哦

盐类的水解重难点知识讲解 1、根据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弱酸的相对强弱 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例NaAc、NaCN、NaClO、Na2CO3、NaF……。影响水解平衡的外界条件有温度、盐溶液的浓度、等,但决定水解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水解生成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那么就可根据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对应酸的酸性强弱,若溶液的pH越大,水解所得的对应酸的酸性就越弱。 2、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NaHSO4、NaHCO3、NaHS、NaH2PO4等均是酸式盐,酸式盐溶液不一定呈酸性,若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例如NaHSO4,但弱酸的酸式盐呈酸性还是碱性,要看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谁更大。常见盐溶液酸碱性归纳如下: 碱性:NaHCO3、NaHS、NaHPO4 酸性:NaHSO4、NaH2PO4 3、盐溶液中离子种类及浓度关系的判断 如K2S溶液中离子有K+、S2-、HS-、H+、OH-。下面以0.1mol·L-1 Na2CO3溶液为例说明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关系,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 (1)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Na+)>C(CO32-)>OH->H+ (2)电荷守恒关系(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C(Na+)+C(H+)=2C(CO32-)+C(OH-)+C(HCO3-) (3)物料守恒 Na2CO3固体中n(Na+)=2n(CO32-),即为n(Na+)=2n(C)

溶液中CO32-一部分变为HCO3-、H2CO3,故有: C(Na+)=2[C(CO32-)+C(HCO3-)+C(H2CO3)] (4)水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相等. C(OH-)=C(H+)+C(HCO3-)+2C(H2CO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溶液pH的计算方法(25℃) 1、酸溶液 (1)强酸溶液,如H A,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 n -lgC(H+)=-lg(nc)。 (2)一元弱酸溶液,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电离度为α,则C(H+)=C·α,pH=-lg(Cα)。 (3)两强酸混合 2、碱溶液 (1)强碱溶液,如B(OH) ,设物质的量为 n C mol·L-1,C(OH-)=nC mol·L-1, (2)一元弱碱溶液,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电离度为α,C(OH-)=Cα, (3)两强碱混合 由,先求出混合后的C(OH-),再通过K w求混合后C(H+),最后求pH。 3、强酸与强碱混合 先依据H++OH-=H O,判断是否有过量的情况,可以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2

高中化学选修五1-5章详细知识点整理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 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29.8℃ .....). ....CCl ...2.F.2.,沸点为.....CH ..3.Cl..,.沸点为 ...-.24.2℃ .....).氟里昂( 氯乙烯( ...HCHO ....,沸点为 ....-.21℃ ...). .....).甲醛( ....-.13.9℃ ..2.==CHCl ....CH ......,沸点为 氯乙烷( ....12.3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2.C.l.,沸点为 ..3.CH ....CH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高二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方程式(全)

高二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方程式 一.甲烷的反应 1、(氧化反应)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3、(分解反应) 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消去反应)三.乙烯的反应 1 、(加成反应) 2 、(加成反应) 3 、(加成反应) 4 、(氧化反应) 5 、(加成反应) 6*、(氧化反应) 7 、(聚乙烯)(加聚反应) 四.烯烃的反应1 、(聚丙烯)(加聚反应) 2 、(1,2加成) 3 、(1,4加成) 五.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水解反应) 6.乙炔的反应 1、(氧化反应) 2 、(加成反应) 3、(加成反应) 4、(加成反应) 5、(加成反应) 6*、(加成反应) 六.苯及其同系物的反应 1 、(取代反应) 2、(硝基苯)(取代反应)

3*、(苯磺酸)(取代反应) 4 、(环己烷)(加成反应) 5 、(取代反应) 七.卤代烃的反应 1 、(取代反应) 2 、(取代反应) 3 、(消去反应) 4、(加成反应) 5 、(聚氯乙烯)(加聚反应) 八.乙醇的反应 1 、(氧化反应) 2 、(置换反应) 3 、(氧化反应) 4 、(氧化反应) 5 、(取代反应) 6 、(消去反应) 7 、(取代反应) 8 、(酯化反应) 九.苯酚的反应 1、(置换反应) 2、(复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 4、(取代反应) 5、(取代反应) 6、(酚醛树脂)(缩聚反应) 详解: ,苯酚钠与二氧化碳水溶液反应,无论二 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十.乙醛的反应 1 、(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2 、(氧化反应) 3 、+++(银镜反应) (+ ++ +++) 4 、+ ++ +(氧化反应) 详解: 十一.甲醛的反应 1 、(还原反应) 2、+ +++(氧化反应) 3、+ +++(氧化反 应) 4 、+ +++(氧化反应) 5 、+ +++(氧化反应) 十二.乙酸的反应 1 、 +2Na= + 2 、+ =+ +; 3 、(乙酸乙酯)(酯化反应) 4、(乙酸甲酯)(酯化反应) 5 、(酯化反应) 6 、(酯化反应) 十三.甲酸的反应 1、 () 2、 ++ 3、+ +++ 4、+ +++ 5、 6、 ++(酯化反应) 十四.高级脂肪酸的反应 1 、(酯化反应)

高中化学重点难点

高中化学重点难点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得颜色见会考手册得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得气体:HF、HCl、HBr、HI、NH 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得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得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得NH3、H2O、HF反常。③常温下呈气态得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得烃、一氯甲烷、甲醛。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⑥常温下呈液态得单质有Br2、Hg;呈气态得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得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⑨易升华得物质:碘得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⑩易液化得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得气体,能做喷泉实验得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得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得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②溶于水得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③含C、H、O得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得有机物密度大于水。④钠得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得单质一定都就是金属?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就是非金属? 二、结构 1、半径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③电子层结构相同得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得阴离子。②非金属元素除O、F 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与为8。③变价金属一般就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就是C、Cl、S、N、O。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与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①就是否就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瞧非金属元素形成得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得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②掌握以下分子得空间结构:CO2、H2O、NH3、CH 4、C2H4、C2H2、C6H6、P4。 4、键得极性与分子得极性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得概念。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得关系。③掌握分子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5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重难点知识合集【答案】

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重难点知识合集【答案】 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铁 1、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2、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2FeCl3 3、铁和硫共热:Fe+S FeS 4、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3Fe+4H2O Fe3O4+4H2 5、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Fe+2H+Fe2++H2↑ 6、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 Fe(NO3)3+NO ↑+2H2O Fe+4H++1NO3-Fe3++NO↑+3H2O 7、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3Fe+8HNO33Fe(NO3)2+2NO ↑+4H2O 3Fe+8H++2NO3-3Fe2++2NO +4H2O 8、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Fe+Cu2+Fe2++Cu 9、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Cl33FeCl2 Fe+2Fe3+3Fe2+ 二、氧化亚铁 10、氧化亚铁与一氧化碳高温反应:FeO+CO Fe+CO2 11、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FeO+H2SO4FeSO4+H2O FeO+2H+Fe2++H2O 12、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10HNO33Fe(NO3)3+NO ↑+5H2O 3FeO+10H++NO3-3Fe3++NO ↑+5H2O

三、四氧化三铁 13、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盐酸:Fe3O4+8HCl FeCl2+2FeCl3+4H2O Fe3O4+8H+Fe2++2Fe3++4H2O 14、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硝酸:3Fe3O4+28HNO39Fe(NO3)3+NO ↑+14H2O 3Fe3O4+28H++NO3-9Fe3++NO ↑+14H2O 四、氧化铁 15、铝和氧化铁高温下 反应:2Al+Fe2O3Al2O3+2Fe 16、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Fe2O3+3CO2Fe+3CO2 17、氧化铁溶液稀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2Fe3++3H2O 18、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Fe2O3+6HI2FeI2+I2+3H2O Fe2O3+6H++2I-2Fe2++I2+3H2O 五、氢氧化亚铁 19、氢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Fe(OH)2+H2SO4FeSO4+2H2O Fe(OH)2+2H+Fe2++2H2O 20、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 3Fe(OH)2+10H++NO3-3Fe3++NO↑+8H2O 21、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4Fe(OH)2+O2+2H2O4Fe(OH)3 22、氢氧化亚铁隔绝空气加热:Fe(OH)2FeO+H2O 23、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加热:4Fe(OH)2+O22Fe2O3+4H2O 六、氢氧化铁 24、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 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 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